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國旗下演講稿 >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精選5篇)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精選5篇)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精選5篇)

早上好!

度過了愉快的寒假,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又迎來一個充滿期待、充滿希望的新學期。

過去的一學期,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指導下,學校管理更加規範,校風更優,學風更濃,學校有了新發展,全體師生齊心協力譜寫了學校教育新篇章:20xx大學聯考實現新突破、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階、規範管理探索新機制、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教育科研獲得新成果、後勤服務再上新水平、校園文化呈現新面貌。

過去的一學期,高一年級的同學們出色地完成了從國中到高中的重要過渡,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的生活習慣、文明的行為習慣初步養成;高二年級的同學們思想更加成熟,學習更加進步;高三年級的同學們經過努力拼搏,在全市統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本學期的最後衝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的成績已屬昨天,站在今天的起跑線上,我們還要共同攜手開創未來。新學期,我們將“創新機制、着力執行、用心經營、提高效益”,以更加開拓進取的態度、更加嚴格認真的作風、更加科學規範的管理、更加熱情細緻的服務,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積極爭創具有鮮明特色的省“五星級”品牌學校。

個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決定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學習,學習是我們獲取經驗、知識、文化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解決困擾自己的難題,使自己更加明智,不斷進步;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自己具備收集、交流、處理、使用信息的意識和技巧,為日後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寬厚紮實的基礎。

學習是一件苦事,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有克服困難的意志,需要有戰勝懶惰的勇氣;學習更是一件樂事,在學習中,我們消解了迷惑;在學習中,我們增長了見識。學習,讓我們視野更開闊,思路更敏捷,心靈更充實。

當然,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我們才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在這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新學期,希望我們全校同學,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要珍惜寶貴時間,珍惜青春年華。

忘掉過去的憂鬱和煩惱,帶着新的希望和對明天的憧憬,把今天當做一個起點,努力,從今天開始。

在新學期,進一步端正自己的思想、規範自己的言行、約束自己的魯莽,抓住分分秒秒的寶貴時間,以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遠大的學習志向投入到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挑戰自已,創造不凡!

老師們,同學們,新年自有新的追求,新年應有新的作為,讓我們抬起頭,挺起胸,沐着春風,帶着微笑,用春天的旋律奏響××中學發展的精彩樂章,掀開××中學發展的嶄新一頁!

最後,祝全體教職工新學期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祝同學們新學期學習進步,快樂成長!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小小一粒米,來之不容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是家喻户曉的名言。每一粒米里都包含着農民伯伯的汗水。可在生活中,浪費糧食的事情時有發生,就連我也不例外。

我認為,糧食那麼多,浪費一點沒關係的。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見一個公益廣告時,我的想法改變了。廣告上講的是——我國現在有二億的貧困人口,我看見孩子們那可憐的眼神,我心中不忍浪費了。

我國現在有十三億多人口,如果每人浪費一粒米,那麼就要浪費十三億粒米,那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天文數字呀!所以,我們要珍惜寶貴的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已經做好了豐盛的晚飯,我當時飢餓的難受,看見有這麼多好吃的,便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過了一會,我吃飽了,但是碗裏還剩下許多。奶奶對我説:“快,把剩下的吃完,不要浪費糧食。”我不經意的回答:“現在糧食這麼多,浪費一點沒關係的。”可奶奶語重心長地對我説:“雖然現在糧食很多,但是還是不能浪費,像我們小時候,糧食很貴,我們天天都餓肚子,只有過年才能吃頓飽飯,你們現在有這麼多的糧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聽了奶奶的話,我羞愧難當,馬上就把剩下的飯菜全吃光了。

最後,我再一次聲明,我們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珍惜農民們辛勤耕作換來的糧食,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只有這樣才能給我們的後代做好榜樣!讓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努力,一起珍惜糧食吧!

謝謝大家!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期會考試成績都出來了,對於期會考試成績,幾家歡喜幾家憂。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期中成績,但是,不容我們忽視的是期會考試反思,反思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收穫,是一種成長。

首先,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確如此,今天我們所説的“反思”,就是最有必要培養的習慣之一。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對於我們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是密不可分,相互關聯的,它是我們取得好成績的有力保障。

第二,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我們都知道態度決定一切的道理。我們在學習上是盡心盡力、踏踏實實,還是不求甚解、得過且過,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態度。

第三,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肯定沒有捷徑能走,但如果我們能用心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並結合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就能讓我們在學習上有條不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時需要反應許多內容,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反思的肯定會不同。不管如何,我們反思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習效率。

這一階段的學習暫時告了一個段落,有的同學在考試中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那也要戒驕戒躁。有時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肯定沒有回報。還有的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成績不盡如人意,因而垂頭喪氣。其實學習本身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不斷前行的過程。暫時的失利不算什麼,我們千萬不能氣餒,要自信;要永遠保持對學習的一貫熱情;要勇於發現學習的樂趣,在有趣的情緒中學習,我們會更專注、想象力也會更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更強、也更有適應力來面對挫折。

同學們,讓我們以無限飽滿的熱情,嶄新的姿態來迎接下一階段的學習吧。只要我們勤于思考,積極進取,就會離心中的目標越來越近。未來的日子值得我們期待,因為它一定是美好的。

謝謝大家!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夢想》。

蘇格拉底曾經説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這個人將會碌碌無為。相反,如果一個人有着清晰遠大的目標,並且為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奮鬥,他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比如説想當一個老師、科學家、生物學家、作家等等,而我的夢想就是長大以後成為一名書法家。

我很喜歡書法,喜歡書法的博大精深,喜歡漢字書法之美。從篆書到草書,從《蘭亭序》到《多寶佛塔》,我都很喜歡。每次寫字我都把它當作一種樂趣,認真地寫好每一個字。

為了使我的夢想與現實縮短距離,我還上過書法課,我不斷地練字、臨帖、課外之餘,我還向老師請教一些字的寫法。

每當我在外面看到一些書法作品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停下腳步來慢慢欣賞。我不僅喜歡練習書法,也喜歡讀一些書法常識的書。

我就像一隻小鳥,在書法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我就像一條小魚,在書香墨海里快樂地遨遊……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習書法,貴在堅持。我相信,只要堅持、有信心、肯努力,任何夢想都會實現。

“奮鬥改變命運,夢想讓我們與眾不同。”只要我們願意為夢想而奮鬥,我們就一定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

春季開學會議國旗下的講話稿 篇5

踏着濃濃的春意,我們走進了4月,今年的4月4日是清明。今天,我們來談談清明。

清明已有兩千多年曆史,至今仍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全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過此節日。20xx年,清明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中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作為節日,它包含着豐富的風俗活動內容。清明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掃墓。掃墓原是清明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吃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按照舊俗,清明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是人性美好的一種表現,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通過清明這個節日表達我們對先人和親人的緬懷和敬仰之心。把祭祀先人與中華民族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性格直接聯繫起來,清明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識,其文化意義類似西方的感恩節。清明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中國文化深層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間有着深刻的關係,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支柱,而這也是清明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根基。

清明,又叫踏青節。清明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百花盛開的時節,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並喜歡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如“踏青”、 “放風箏”和“盪鞦韆”等。

有位民俗學家這樣定義清明:“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最後,我想説的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無論將來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guoqi/mekm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