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感恩演講稿 >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精選5篇)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精選5篇)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 篇1

銘記黨恩、永遠跟黨走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精選5篇)

“鄉親們,大家上午(晚上)好,很高興來到 村跟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主要是來跟大家來聊聊《銘記黨恩、永遠跟黨走》這個話題的。為什麼要銘記黨恩,遠的不説,就從近些年來中央到地方給我們老百姓帶來的優惠政策説起吧。要説如今的政策好,可以説共產黨對我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考慮進去了,

比如“食”,從20xx年開始,國家就取消了農業税,而且種田都有糧食補貼;

比如“住” 自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後,這兩年在贛南農村搞的熱火朝天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對申請建房的一般改造户補貼1.5萬元,五保户、低保户、兩紅”人員等“五類人員”建房户補貼2萬元。以大石門村為例,去年有37户進行了土坯房改造,今年又有60户正在進行建設。如今,在大石門村崗上建設點上基本上看不到雜亂的舊房,而且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改造後是整齊劃一、人人都住進了錯落有致的一棟棟新房。

又比如“行” 前幾年搞的新農村建設,政府把寬敞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老百姓出行方便了很多,道路變得更乾淨了,村莊也變得更整齊了;

比如説“老” 國家為了解決我們農民朋友老有所養的問題,20xx年在我們縣實施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又稱新農保),對年滿16週歲、不是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農保,參保人可以按每人每年100—1000元繳交,繳的多領的也多。只要是年滿60週歲、家裏人蔘了保,60週歲的老人都把每人每月55元領進了口袋,使得我們農村老百姓現在也享受到了城市人的待遇了;

再比如説“病”;“現在,我們老表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如果生了什麼大病,只要交20%至30%的錢就可以治病,國家為我們報銷70%以上的醫藥費。而以前看病報銷只是少數人的‘福利’,農民老表沒有醫療保障,所以,要是在以前想也不敢想,有句順口溜説的:“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就是看病難,看病難的真實寫照,大家説是不是。

再比如在生產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大布村呂洪輝家裏前段時間購買的農機具,原價就要是2300元,由於有了政府補貼,可以優惠800元,還有大石門村曾隆諦家去年新裝了一台空調,因為有了家電下鄉政策,又節省了近400元;這些都是黨和政府對我們農村老百姓的惠民政策,都是實實在在地、看得到、摸得着的惠民惠農政策,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受益者,有些是享受了其中一項或幾項,有些是全部享受了。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哪裏看的起病,我們要感謝黨,感謝黨給了我們老百姓這麼多的優惠政策。上面我説的都是大家非常清楚,也都是大家都已經感受的到的政策,我為什麼講這麼多、這麼細的例子,也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如果沒有黨和政府對我們農村的關心,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現在看個病要花很多錢,種個田還要交税,小孩上學又要交費,自家建房還沒有補貼等等。

所以,我們的確是要好好感謝黨,牢記黨恩,要不是黨和政府的政策,我們的日子也沒有今天這樣紅火。你們看看,現在國家給我們老百姓這麼多好處,種田不要交公糧還有補貼,小孩上國小國中免學費,還有‘三送’幹部為我們致富操心。我們要將這份感謝放在自己的心裏,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幸福!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 篇2

不忘黨恩 惠民生

九十年的風風雨雨,九十年的艱苦奮鬥,九十年的光輝歷程,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滄海,變成了肥碩桑田;曾經的荒山,修葺成美麗家園。從落後到強盛,從封閉到開放,衝破封鎖,走向世界,中國已成為一名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曾有人説:“漢唐之後再無漢唐。”但我們現在卻真實地感受到一個更加強盛的“漢唐”。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江西也在大開放中崛起,國務院於20xx年12月12日正式批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式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省第一個納入為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是江西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對實現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鷹潭是銅冶煉及精深加工產業基地,有着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以及龍虎山道教文化旅遊資源。作為一名鷹潭地税人,我深感自豪,卻又誠恐責任重大。我們頭頂國徽,肩負着“為國聚財,為民收税”的重大使命。怎樣在黨的領導下做好税收工作,是我們每一位税務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税收與黨建從來息息相關,無論是在解放前的革命根據地,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税務戰線一直是一代代共產黨員

共同奮鬥的重要陣地。税收優惠政策是黨和政府親民、愛民、惠民的具體體現。20xx年,國家停徵屠宰税;20xx年,又取消了農業税,個個農民心中真是樂開了花。近年來,黨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服務地方經濟,服務民生的税收優惠政策。一次次減負,一次次提高個税的扣除標準,這些税收優惠政策都充分體現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精神實質。月湖地税人多渠道宣傳,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各類税收優惠政策,樹立不落實税收優惠政策也是收過頭税的理念,不折不扣地把税收優惠落到實處,自20xx年以來惠及下崗失業等特殊困難羣體萬餘人(次),累計減免税收上千萬元。

樹立以納税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是月湖地税人的不懈追求。鷹潭市福生汽車配件廠,是一家吸收了10名殘疾職工的福利企業。3月份,會計在報送資料時不慎將勞務合同與申報表遺失了,這時離報送企業所得税減免税資料僅剩2天時間,超過申報時間、材料不全 企業就不能及時享受減免税。恰恰企業打算用減免的税款來購買一台車牀以擴大生產規模,一時間要補齊材料是來不及了,正當企業一籌莫展之時,税收管理員向區局申請特事特辦,一方面先接受資料並向上級地税部門説明情況,另一方面到檔案室一份一份查找整理勞務合同複印件和申報表,幫助企業補齊了缺失的材料,讓企業“有驚無險”、順順利利地享受到了3.6萬元的減免税。黃繼映廠長激動地握着管理員的手説:“企業沒有想到的,地税局的同志們給想到了。地税與企業的生存發展

擰成一股繩,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吶。”管理員微笑着説:“這不,還是應該感謝黨的政策好啊!”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國富民強,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和諧中國。九十年風雨如磐,九十年改天換地!歷史的長河沖走了傷痛,沖走了貧困,衝不走咱老百姓心底共產黨的光輝形象,衝不走咱江西人民對贛鄱這片紅土地的呵護眷戀,更無法沖淡我們地税人對税收事業的狂熱情懷。讓我們做一名道德的,赤誠的,清廉的地税人,為江西的發展,為祖國的強盛添磚加瓦!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 篇3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這一人性中的良知就有深刻的理解,也把它當做人立於天地間最基本的素質。我國古代知恩圖報、與人為善的故事很多,這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教導着我們怎麼做人,我們是後輩們的榜樣,做好我們這一代,讓我們把這一傳統美德傳承給我們的後輩們!

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非常飢餓,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説:“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麼,他説:“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着。(勵志歌曲 )現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後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説:“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漂洗絲絮的老婦中有一位見他飢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如此。韓信感激,説將來一定會報答她。她卻凜然説:“男子漢連自己都不能養活,我伶憫公子才會送飯,哪裏圖什麼報答!”韓信以後作楚王時,找到那位漂母,贈她千金。

《世説新語》:顧榮應邀赴宴,見烤肉者垂涎,便將自己的那份讓給他吃。同席者恥笑顧榮,他説:“一個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讓他連烤肉的滋味都嘗不到呢?”後來戰亂四起,他逃難南遷。每到危難之際,總有一個人隨身保護他,顧榮問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古往今來,象這種知恩圖報的事例太多太多,我也不一一例舉,感恩與報恩之間的感動讓我們的意識不斷地得到提純,我們感恩母親、我們感恩老師、我們感恩朋友、我們感恩他人、我們感恩社會!

現代社會中“感恩”的意義已經更加的廣泛,對於一般平民百姓來説,就是慶幸自我的豐衣足食後,對身處困難中的人們以一種憐憫與慈悲並想去關愛的心態。簡單的來講就是想為他們做點什麼的心態。“感恩”對於已經佔有絕大多資源的富人來説,就講究一種獲得與回報的心態,想為社會、百姓做點什麼的心態。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回報社會”的心態。當然也有少數天性涼薄的“白眼狼”、“為富不仁者”。受國恩不報者,國棄之,受民恩不報者,民唾之!

我國已經是世界上的大國,經濟的騰飛,國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少數人也富裕起來了,但國民的素質還是參差不齊,建設和諧社會也需要每個公民的“公民意識”的覺醒,要具有一箇中國人的基本素質,懷着對我們偉大祖國的感激之情,以一箇中國人的良知去回報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自5.12地震以來,我們看見了我們的團結、我們的抗爭、我們的凝聚、我們的良知、我們的感恩、我們的感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個感動的瞬間讓我們催然淚下,也讓我們振奮與自豪,我們能夠挺起胸膛驕傲的向世界説:“我們華夏民族是感恩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理,是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學會了感恩,你就會感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去感恩祖國和人民吧!祖國是大家庭,我們在這個大家庭生育成長,她是泥土,我們是花草;她是天,我們是雲;她是海,我們是水珠;我們是因她而生,我們也可以為她而亡,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 篇4

我深切地感受到黨的温暖,是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茁壯成長;我對黨表達的崇高敬意,是在紅旗下莊嚴地行少先隊隊禮。共產黨這個字眼兒太神聖,含義太豐富,小時候,我總是搞 建黨90週年演講稿: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

滑縣高平鎮第四中心國小 鄧旭寧 鄧瑤瑤 輔導教師:張國琴

桃紅柳綠展示了明媚的春天,和風細雨孕育了豐碩的果實;共產黨的誕生開創了歷史的新紀元,五星紅旗閃耀着中國革命的光輝。 我深切地感受到黨的温暖,是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茁壯成長;我對黨表達的崇高敬意,是在紅旗下莊嚴地行少先隊隊禮。

共產黨這個字眼兒太神聖,含義太豐富,小時候,我總是搞不懂。聽爺爺奶奶説,共產黨打日本鬼子;爸爸媽媽告訴我,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覺得他們説得都不對,因為我經常在電視裏聽到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的意思我明白,是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上學後,我知道了小英雄雨來,放牛娃王二小,他們聰明可愛,機智勇敢,讓我敬佩不已。聽老師説,當時有許多這樣的孩子,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組成兒童團,在革命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聽了老師的講解,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原來,共產黨做了很多很多的事:領導了革命戰爭,趕跑了侵略者,打倒了土豪劣紳,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怪不得爺爺奶奶經常憶苦思甜,是因為他們生在舊中國。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共產黨,爺爺奶奶的苦難不知道要延續多久,我們這一代會有怎樣的生活。

想到這裏,再次仰望五星紅旗,我的感悟很多很多

與爺爺奶奶比起來,我很幸福,因為有了共產黨,他們經歷的苦難才沒有延續下來;與爸爸媽媽比起來,我很幸福,因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現在的國富民強;與現在相比,將來我會更幸福,因為我堅信,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堅實的依靠,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小時候喜歡五星紅旗,是因為火紅的底色襯着金燦燦的星星,看上去如紅霞飄飛,金星閃耀,非常漂亮。現在,我仰望五星紅旗,看到的分明是革命先烈的熱血和共產黨的赤膽忠心。

感恩黨和國家的經典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黨,感恩祖國》。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同學們:草木為了感激春的到來而吐露新芽;鮮花為了感激夏的到來競相開放;碩果為了感激秋的到來掛滿枝頭;雪花為了感激冬的到來把大地母親銀裝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應該具有感恩之心。

俗話説得好,早餐要吃的好,午餐要吃的飽,晚餐要吃得少。現在我們印證了這就話,我們的祖國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了免費的營養餐,大大改善了農村貧困學生的生活。

國家的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讓我體會到黨和國家無時無刻的不在關心着我們,愛護着我們。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懷,我會牢牢記在心裏,我們要把這份恩情轉化在學習生活中,報答祖國的恩情,國家的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後,當我們遠在外面打工的父母知道這個好消息甭提有多高興了,這一政策解決了他們的兒女的牽掛和擔憂,他們不會在為自己的孩子由於營養不良而擔心了,他們在每次的電話中教育我們,要勵行節儉,要吃好,不要浪費,一定要認真學習,將來報答關愛我們的祖國!

同學們 :我們是在農村出生的孩子,我們擁有一顆淳樸、善良的心。因為我們是農村的孩子,所以我們都會感恩。感恩是一種美德;感恩更是一則芬芳的誓言;感恩是一種幸福;感恩更是一個永恆的支點。

是啊!同學們:我們不得不從心底感謝我們偉大的黨,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因為黨和祖國太偉大了。在黨和祖國的關懷下,我們每個同學不僅享受到每個學期的生活補助,還實行了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讓所有的孩子都上得起學,現在,甚至給我們提供了連我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營養餐。

這樣的生活是我們從來沒有過的。感謝我們偉大的黨,感謝偉大的祖國,感謝我們的黨,讓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健康茁壯成長,幸福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是啊!同學們:每一盞熄滅的心燈後面,都有一個令人感傷的故事,而點亮那盞燈,有時候只需一句温暖的話語、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如果我們都不忘點亮身邊的一盞心燈,世界將會充滿希望和光明。 因此,説一千個恩,到一萬個謝,還不如我們行動起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從身邊小事做起。用行動來感恩黨、感恩祖國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長大後一定要為家鄉、為祖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滴水之恩應湧泉相報,黨和祖國的恩情應永世不忘。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gan/mo8w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