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安全演講稿 >

安全生產演講稿:讀你的感覺像三月 ——“零距離”感受基層安全文化大綱

安全生產演講稿:讀你的感覺像三月 ——“零距離”感受基層安全文化大綱

這是一篇有些不太好説也不太好寫的文章。文化是一種概念,有些抽象,需要通過某種形式來展示、詮釋。安全文化是什麼?從字面看它不是感性的、直觀的,但它又實實在在存在於安全工作的每一個角落,或深或淺地存在於日常安全工作的每一個層面。我們走訪了東北一些地方、企業,力求捕捉安全文化的脈搏。通過採訪,我們切身感受到,基層安全文化建設猶如三月裏的花木,在萌芽、在吐綠……——題記何為安全文化,請你來回答不同地區、不同崗位的人,對這個名詞肯定有着不盡相同的理解。黑龍江省綏化市地處黑龍江中部,下轄的10個縣市區以農業為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市。今年初,經黑龍江省安監局推薦,該市安監局被國家安監局授予“XX年度全國安全生產先進集體”稱號。記者第一次踏上了綏化市的土地,想親身感受這裏的安全文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市安監局局長劉慶國是“綏化地委宣傳部”出身,做過肇東師範學校校長、綏化市勞動局副局長。説起安全文化,他侃侃而談了近一個小時,原計劃20分鐘的採訪時間被大大超出。劉慶國説,從組織安全生產月、安排主題諮詢日活動,到平時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安全培訓,每一項都與安全文化密切相關。對於一個地方而言,負有安全監管職能的部門在地方安全文化建設方面起着創意、策劃、引導作用。大慶市安監局局長伊文琦在出任安監局長前曾長期工作在市委辦公室。擔任三任市委書記祕書的特殊經歷,使他對全市的情況瞭如指掌。來到安全戰線後,動腦筋、理思路,頗為順手。在黑龍江省政府年初召開的全省安全工作會議期間,記者把本刊發行代理機構北京天地大方公司的兩位同志介紹給他時,他放棄了會議短暫的休息時間,與我們探討起如何使安全宣傳達到最佳效果。伊文琦從安全報道的時效性與動態性,本刊的深度性和指導性,地方廣播電視媒體的普及性和佔用版面、佔用時間與資金矛盾等問題,同我們展開了深入熱烈的討論。從伊文琦的話裏話外,記者感受到他始終在思考怎樣把“要你安全”轉化為“我要安全”,通過怎樣的媒體宣傳來促成這一歷史性重任。伊文琦那顆三十幾歲的心與建設安全文化的厚重歷史感緊密連在一起。企業安全管理者對安全文化又有怎樣的理解呢?座落於松花江畔的吉化集團在企業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現,吉化經驗被全國各地學習借鑑。記者採訪時,在安全崗位有着很深閲歷的集團安全環保部部長郝軍對記者的不屑一顧與部裏其他同志的熱情形成強烈反差,他甚至沒有給記者直接面對面對話的機會。然而在他少得可憐的幾句話裏,人性、關愛等富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安全管理理念讓你不能不佩服他對企業安全文化的見解。記者在吉化集團看到,每個生產崗位前都懸掛着“操作前要認真思考三十秒”的安全警語,這是郝軍的“創意”。黑龍江龍新化工有限公司隸屬黑龍江中盟集團公司,1987年興建,1991年4月投產,是一家只有13年曆史的中型企業。讓記者驚訝的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是公司黨委專職副書記、紀檢委書記陳國良。這位當過安全處長的書記解釋説,公司讓他統管安全工作是為了避免“生產忙起來不要安全”!企業分管生產的副總與其他副總一樣,分管自己業務部分內的安全工作。企業中層設安全保衞處,履行安全生產、消防、環保、內部保衞等職能,安保處下有一支企業消防隊。因連續多年無火災、爆炸、死亡和重大財產損失事故,職業病發病率為零,這家企業先後被評為全國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黑龍江省八五期間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陳國良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開展oshms(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對於安全文化,陳國良更多地是通過具體工作來談。在廠區,他指着一些懸掛在縱橫交錯的管道上方但已嚴重褪色的標語牌匾説,前幾天剛安排消防隊架梯子丈量完尺寸,近期要把這些全部換成彩色噴塗的,總共有7100平方米。由於沒有帶記者到辦公區,除了陳國良拿着的一份安全工作彙報材料,記者沒有機會看到有關企業安全管理的其他文字材料。於細微之處見精髓綏化市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建築施工、設備安裝、道橋建設、裝飾裝修、建築防水施工於一體的擁有一級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這家公司有個讓外人看來頗覺新鮮的規矩:在他們承建的工程項目施工工地,每天早晚開工收工都要舉行升降安全旗的儀式,場面莊重。曾擔任公司安全科長、競聘上崗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總經理王春滿説,記不清這一規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印象中自打他來就有這一儀式,那時每天只是升旗。XX年以後,不但早上開工要升旗,晚上收工還要降旗。王春滿説,每次升旗都很隆重,同時也讓出工人員自我檢查佩戴安全帽等防護用品情況,這成了每天的例行程序。每天早上5時30分,項目經理和安全員組織大家在工地大門口的空地上列隊,安全員擔任升旗手,每天選出兩名工人擔任護旗手。沒有音樂,但現場的工人都會自覺地行注目禮,注視着黃色安全旗緩緩升起在旗杆頂端,隨風飄揚。安全旗是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號令,以旗為令,升旗進場,降旗退場。聽着王春滿的介紹,我故意問:“這種儀式天天搞是不是沒啥意思了?”外表憨厚的公司安全部長王松嶺笑着迴應記者説:“安全工作總抓也沒有抓煩了呀!”記者與王春滿約好,第二天早起看升旗儀式。可惜天公不作美,乾旱多日的綏化地區當天傍晚下起了大雨。雖然王春滿清晨5點就來到記者入住的賓館,因為雨沒停,記者還是沒能在現場與工人們一起參加升旗儀式。社區安全文化大有可為黑龍江省安監局安監三處副處長王忠華早在一年前就向記者介紹過齊齊哈爾市鐵鋒區開展安全社區工作比上海還要早,只是沒有宣傳出去,他建議記者去看看。這次到齊齊哈爾市採訪,記者提出去看看安全社區。建華區安全辦主任王影向記者介紹説,他們已經建成5個規範的安全社區。我們驅車來到今年申報全國交通安全社區的東市場小區。王影説,在這5個社區裏都有物業管理公司專門提供的警務室,交警、消防、安全、物業四家都有人員進駐服務。東市場小區社區位於齊齊哈爾市城區中心地帶,是一個通過舊城區改造後建成的實行封閉式管理的現代化社區。社區佔地面積12.8萬平方米,有居民樓26棟,居民2350户,共6431人。XX年該社區被第一批授予省級“交通安全社區”。在小區正門兩側樓牆面上,兩幅4.2米高、5.6米寬的交警提示彩噴畫格外搶

安全生產演講稿:讀你的感覺像三月 ——“零距離”感受基層安全文化大綱

眼,在居民樓羣間的綠化帶上一塊塊圖文並茂的畫板與紅花綠草相互映襯,機動車落户手續辦理、駕駛證申領、文明駕駛等圖板設在小區休閒廣場,如何走路才安全、兒童上街注意安全等圖板設在老年健身區和兒童樂園,用電安全、煤氣使用安全、消防安全等圖板穿插其間。在警務室值班的幾位同志向記者介紹説,這幾天他們在社區大門口安置了二十塊交通事故案例展板,吸引不少社區居民。他們還開展了“安全進我家繪畫書法競賽”,把評選出的優秀作品經制作後掛在樓道內,既美化了樓道,也時刻提醒人們注意安全。社區還開辦了安全廣播,每逢節假日和安全生產月、交通宣傳週、消防安全日,早、中、晚三次進行專題廣播。安全員把有關安全的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圖文形式編印出來,送給社區裏的4所幼兒園,作為對120名幼兒的安全教材。居民鄧厚明對記者説:“我家孩子在幼兒園聽交警叔叔講安全圖畫和交通標誌後,回家就對我説,開車要看燈,紅燈停,綠燈行,過路口要慢行,不能闖紅燈!”採訪中看到的不全是亮點黑龍江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52年建廠的一家乳品廠,是我國自行建設的第一家機械化乳製品企業。1995年改制後,再現生機,XX年實現利税XX多萬元。20萬平方米的廠區,整潔、優美,陪同記者採訪的安達市安全辦主任張慶華説,像這樣的綠色花園式企業,在安達只此一家。記者在公司副總經理的引導下,在廠區走了一段,偌大的廠區,除了配電室門口有製作精美的“閒人免進”和變壓器房牆面上懸掛的“高壓危險”的警示牌外,再沒有見到任何與安全有關的牌匾、標識。在車間、辦公樓,與經營有關的各種標語、招貼琳琅滿目,辦公樓前廣場兩側幾條大彩幅上寫的是歡迎各地返廠的銷售英雄的標語。迎賓小姐把記者一行讓進會客室,簡潔的會客室裏最引人注目的是牆上兩張小牛形象卡通招貼,上面有職業道德、廠規、企業宗旨、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經營理念,唯獨沒有安全方面的內容。那位副總經理説起安全工作來有些蹩腳,曾當過車間主任的他對《安全生產法》一無所知。稍後趕來的公司安全員今年已48歲,做安全員剛剛一年。聽記者問起今年安全生產月的主題,兩位安全管理人員眼睛盯着記者送給他們的本刊第6期,竟回答不上來。張慶華主任提醒他們説,主題就在雜誌封面上,可他們還是不知道是封面上的哪句話。副總經理介紹説,公司總部有職工510人,在全國各地還有招聘的1000多人的銷售隊伍。目前企業沒有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由企業內的經警隊管安全(他説的安全更多的是內部保衞、消防)。他承認,分管安全工作以來,還沒有看過《安全生產法》。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在這個企業已經被淡化到了可有可無的位置。企業經營者在刻意培植企業文化,但其中卻沒有安全這一分支。一路下來,所見所聞讓記者感受頗深。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態度、行為如何,決定着安全文化的成色。不得不説的憂慮最直接體會安全文化氛圍的時刻,莫過於每年一度的安全生產月。感受最熱烈的日子莫過於主題諮詢日。然而,今年的主題諮詢日因“非典”清淡了許多。其實並不是“非典”影響了活動的聲勢,而是老面孔、老套路對羣眾沒有多大吸引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名目繁多的這個日、那個日着實把人們弄得眼花繚亂。人們對各種宣傳性的“日”活動已司空見慣。一些地市安監局領導私下對記者坦言,搞安全生產月主題諮詢日,走走過場、流於形式已是必然。通過這種專門日子、專門形式來弘揚安全文化的初衷已是昨日黃花,安全文化已被低水平地格式化、甚至庸俗化了。在人們文化品位不斷提高的今天,諸如散發單頁的宣傳單,宣傳車在大街小巷進行廣播,彩車展板流動宣傳等形式只是表面文章,效果不佳。一個不得不説的矛盾是,我們各級安全監管人員自身亟待接受安全文化的洗禮,佔相當比例的政府安全監管人員、企業安全管理者恰恰是安全文化的貧困人羣。這種洗禮不是學學安全生產法規就能脱貧的。平時不看專業期刊,不讀專業報紙,顯然與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社會發展趨勢不太和諧。細細數來,我們國家僅有幾家擔負着傳播安全文化重任的專業媒體。然而,記者到部分省、地市、縣區安全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企業採訪時發現,一些安全監管人員根本看不到給他們辦的專業刊物。一些單位根本不訂閲,或是十幾個人的局、幾十個人的局只訂一本,與豐富安全文化知識的需要根本不能適應。安全監管機構、安全管理部門連專業期刊都不訂,自然就沒得看,那通過什麼途徑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什麼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安全管理者本身還沒有摘掉安全文化貧困的帽子,如何能營造起先進的、科學的、貼近羣眾需求的安全文化氛圍?安全文化能否在安全管理中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關鍵在人們是不是真正重視安全工作,是不是真正幹實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anquan/rx74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