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議案 >

環境整治問題的議案(精選3篇)

環境整治問題的議案(精選3篇)

環境整治問題的議案 篇1

中國大跨步式的經濟發展在為人民羣眾創造了生活GDP的高速增長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製造了環境的巨大壓力,可以説,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的經濟成就,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對資源的高額索取之上,這是一種非可持續性的發展方式,也正因如此,如今的中國社會,環境問題的解決已經刻不容緩

環境整治問題的議案(精選3篇)

自上世紀90年代,隨着改革開放的進程加快,匯文市響應上級政府和中央的號召,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扶持民營企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其中,化工,電纜等行業成為匯文市的拳頭產品,享譽全國。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經濟與環境的矛盾逐漸突出,臨近匯文市的太湖水域遭受較為嚴重的污染,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為了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匯文市政府集中力量整治重污染企業,調整產業結構,並開始構建便於集中管理的經濟園區,匯文市的環境問題得到暫時的緩解和控制。

目前的中國,正處於環境問題高發的階段,越來越多的社會羣體性事件都因環境問題而爆發,在信息不對稱和執政者公信力缺失的大環境下,矛盾中心已由被惡化的環境演變為民眾被環境惡化所恐懼化的心態。因此,在社會管理創新這一問題上,如何消除民眾的恐懼心理,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如何平衡環境、發展與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協調中國龐大的社會經濟進一步跨越式發展與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穩定之間的矛盾,成為了施行合理、有效、創新的社會管理秩序在新的發展階段下的高要求、高使命、高責任。

而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源於政府與人民溝通環節的不暢通,政府有關信息的不透明,民眾對於環境問題缺乏科學、合理的認識以及有關重工業企業進駐時的審查機制的不足和監督工作的失位。行之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完善有關環境問題的公開監督機制。

方案:

Ⅰ.政府部門在使用或開發水環境時應採取聽證會、民主監督會等形式

1. 相關機械化工等重工業項目進駐匯文市時應成立一個由政府、專家和社會組織組成的三方監督考察委員會對該項目會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進行相關評估,並根據該委員會的投票表決結果決定該項目是否進駐匯文市。

2. 當委員會決定通過該項目進駐後,應成立由人民羣眾代表組成的環保聽證會,由環境監督考察委員會派出代表向聽證會成員對該項目做出介紹,並帶領聽證會全體成員進行實地考察等,最終該項目是否落地,由聽證會表決結果決定。

3. 組成由專家學者及民間環保團體、獨立於政府的第三方監督調查機構,對已有的重工業項目是否符合環保標準與要求進行相關評估,不符合標準的責令停工整改。 Ⅱ.有關落實監督機制的細則

1.三方監督考察委員會中,政府、專家、社會組織成員三者的比重應該為1:2:2,成員的產生應由相關方面組織該組織的成員進行民主投票決定,委員會成員一年改選20%

2.建議由專家學者和社會組織共同組成代表向聽證會全體成員介紹相關情況,並在網上公佈與該項目相關的所有信息。羣眾也可在該委員會的官方網站上留言要求該委員會進行更深入的調查獲取更廣泛的信息。

3.聽證會成員的產生應該由各社區公開選舉產生,原則上儘量少接收政府公職人員及相關居委會辦事處人員以保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的選擇上應包括各個職業各個年齡層的高素質人士,聽證會的成員人數應在在200人以上,500人以下,各個社區選取的人數應按該社區佔該區總人口的百分比乘以聽證會總成員數決定。

4.建立重工業項目周邊羣眾補償制度,第三方監督調查機構在已有的重工業項目中檢測出不符合環保標準的相關行為,應立即對此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並由此機構主持開展周邊居民組成的聽證會,對於相關補償的措施、金額聽取羣眾意見

5.第三方監督調查機構應定期檢查重工業項目周邊水域的水質及土壤質量等,並在微博、官網等公開平台公佈數據,同時應該定期對企業是否正確合理使用排污淨化設施進行突擊檢查。

Ⅲ.與羣眾、環保社會組織進行良性互動、信息公開

1.定期舉行環保知識講座,對匯文市的環保現狀、重工業企業進駐情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狀況進行介紹,讓羣眾真正瞭解匯文市的環保狀況,消除其對於環境惡化的恐懼心理

2.鼓勵、促進環保組織與羣眾間的良好與互動,對環保組織進行資金上的扶持

3.建立專門的匯文市環保官方網站,及時進行相關信息的公開,由政府、專家學者、環保組織共同管理此網站

4.在環保問題上,政府部門應加強與專家、羣眾、社會組織等的溝通交流,定期召開溝通會,探討環保問題的解決方法,共同制定匯文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5.做好有關環境問題引發羣體性事件的緊急預案,在此等事件發生時應注重專家與社會組織和羣眾間的溝通,儘量減少政府的暴力介入

6.引導羣眾對於環保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監督,普及相關知識,幫助羣眾更好的監督政府在環境問題上的工作

環境整治問題的議案 篇2

温州市委、市政府對城鄉統籌工作非常重視,農民收入逐年增長,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農村環境整治的力度也逐步加大。但農村環境局部改善與整體惡化的趨勢還沒有根本性得到遏制,農村的髒、亂、差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可以説農村平原的河流沒有一條河的水可以洗菜、淘米了,有些地方甚至連農業灌溉用水也成問題。

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成因有:一是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由於農民用肥觀念的改變,農村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污水沒有利用,只經過簡單處理或沒有處理直接排放(據統計,全市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約92.4萬噸)。二是鄉村中小企業及家庭作坊污水排放。雖然這些企業為農民就業增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污染嚴重,特別是一些漂洗造粒、小化工企業的污染,往往是農村鄰里糾紛的主要原因。三是農業面源污染。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的過多使用以及養殖過程中的污水排放。四是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大量地建築垃圾向農村轉移,農村成了城市廢棄物的消納地。

為了加快推進城鄉統籌步伐,積極響應20xx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所提出將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重點的精神,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我市“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設,建議如下:

1.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把農村環境整治項目象城市一樣

作為基礎設施工程來抓,加大各級財政資金的投入,解決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不穩定以及基本靠自籌的尷尬局面。

2.加強巡查、督查力度。各級環保、農業執法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污染的督查和整治力度,制訂日常的巡查制度,被動服務變主動服務,及時解決,不能讓污染擴大化。

3.加快對農村污染治理技術研發。有關科研部門及推廣機構要加強對農村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引進消化國內外先進技術,探索一條符合温州實際的治理模式。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

環境整治問題的議案 篇3

關於重視我國河流、湖泊水生態環境問題的提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由主辦單位環境保護部會同水利部辦理

提 案 人:農工黨中央

主 題 詞:生態,污染,水域

提案形式:黨派提案

內 容:

目前,水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焦點、難點、熱點社會問題。長期以來,全國各地忽視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且這種忽視所造成的惡果正在越積越重。有河皆幹,有水皆污,濕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沙塵暴肆虐,已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據有關專家學者的估計,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國民生產總值的1.5%~3%,並且也已經直接威脅着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解決好水生態環境問題是當前水利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尤其是在由工程型水利向資源型水利轉變、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時期,它對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原則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以恢復和改善水體功能為目標,實施嚴格的水源地保護政策,加大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力度,逐步形成水生態環境保障體系和長效治理與管理機制。在此提幾點意見:

一、工業污染的治理措施

一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切實轉變重增長,輕環保的傳統觀念,着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節約優先的方針,努力降低消耗,減少損失浪費,走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重複用水和循環用水率,最大限度減少工業廢水的排放;三是嚴格實施排污總量控制,根據水環境容量和水質自淨能力,嚴格控制排污總量。

二、居民生活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第一,加快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並確保設施的正常運行,提高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並達到國家規定的相應標準;第二,禁止向江河港流傾倒各類固體廢棄物;第三,加強船舶管理,對於燃油船要堅持安裝油水分離器方可在江河航行的原則,特別是飲用水源保護區嚴禁未安油水分離器和接油器的船舶進入。

三、面對污染的治理措施

首先,推行生態農業,提倡使用有機肥,減少化肥農藥用量,嚴禁難以降解的農藥和其他化學品的使用;其次,強化對畜禽養殖業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推行養殖——制肥(養魚)——果林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再次,加強對廣大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進入水體的管理,實行污染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四、建立生態水環境體系

一是應注重利用系統的科學方法治理水生態環境,將環保、水利、林業、國土資

源、城鄉建設等相關工作統籌考慮,在大力治理各類污染的同時更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修復,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採用多種治理措施,確保水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二是在強化點、面源治理的同時,堅持流域性整體的水污染防治,按流域的差異分別提出各個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統一規劃,整體佈局,從根本上治理水污染,建立良性循環的流域性水生態系統;三是根據不同級別的水系水質監控斷面的不同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監控監測體系,並按規定逐級上報監測結果,確保流域性水環境水質質量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及時性。

五、加強組織領導

第一,各級政府要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水資源保護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精心組織,對轄區內水資源保護的責任進行細化分工和落實;第二,各有關部門要服從大局,服從長遠,相互之間密切配合,各司其職,決不能有利就爭,無利推諉;第三,各級政府對水資源保護應該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督促有力,檢查有結果,並且一定把水資源保護作為各級政府、各部門領導的首要任務和主要政績之一來加以考核,獎優罰劣。

六、加大立法執法力度

首先,依據國家和省(市、自治區)有關法律法規精神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制定區內水資源保護的實施細則或辦法,使水資源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對於掠奪式開發,嚴重破壞水資源以及那些形形色色嚴重污染水環境的行為加大處理力度,掃除水資源保護人為障礙,不斷提升水資源保護工作的權威性。

七、提高環境意識

一是制定和實施長期而全面的全民環境教育計劃,加強環境警示教育,設立青少年環境教育基地;二是完善環境狀況報告制度,定期公佈環境信息,同時開辦環保熱線和網站,完善信訪管理和處理工作,接受公眾監督;三是在相關環境管理和決策制度中,逐步引入公眾參與程序;四是結合節約資源和固體廢物管理計劃的實施,引導公眾養成利於環境保護的消費習慣。

八、加強水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

第一,繼續開展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重點的環境科學研究,加強與水環境保護有關的經濟、體制、法律、文化、教育、統計、消費習慣等軟科學研究,並加以應用,重點發展環保技術服務業;第二,建設水環境污染監控中心,實現水環境監控的現代化,逐步擴大到地區生態系統的監控現代化;第三,建立現代化水平的水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系統和救援隊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an/pqwjq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