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行政公文 >議案 >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精選16篇)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精選16篇)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精選16篇)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

關於加大對城市環境污染整治力度的提案

改革開放以來, 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城市化進程加快。迅速加快的城市化, 必將對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衝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 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着城市化模式在全球範圍的迅速發展, 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 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 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環境惡化。

二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處置, 嚴重影響地表水、地下水的環境質量,普通生活垃圾的處理或堆放, 成為傳播疾病和污染環境的隱患。這些環境問題不解決, 將嚴重製約城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議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要從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整體功能出發, 運用綜合的對策、措施來整治、保護和塑造城市環境, 以達到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的目的。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和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 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生態平衡, 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 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以協調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之間的關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合理規劃, 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態規律, 從城市環境容量和資源保證能力出發, 制定和實施城市總體規劃, 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和

發展方向, 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 逐步解決城市功能區混雜問題,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 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採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證城市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濕地等措施, 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 推行城市節水、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 創建節水型城市。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量, 嚴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水平。在減量化工作的基礎上加快以衞生填埋為主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固體廢物管理,成立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努力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

總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是我國加快發展,全力推進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是一項關乎子孫後代長期的偉大事業,也是一項內涵豐富、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環保事業是公共事業,要加強宣傳教育,呼籲公共的積極參與,新聞媒體要向整個社會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建立良好的環保氛圍,環境污染的防治是一個長期、複雜、艱鉅的任務,需要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的全力配合。我們曾擁有無比美麗的棲息之地,我們再也不能破壞已脆弱無比的生態環境,每一個人都要做到愛護我們的山山水水,愛護我們的樹林,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2

關於開展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提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由海關總署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環保部辦理

提 案 人:曹鴻鳴

主 題 詞:資源,引進

提案形式:個人

內 容: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多年保持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但是,一些地方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於長期缺乏環境保護措施,這一問題更為突出。

一、農村環境污染與治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生活污水和垃圾等面源污染導致很多農村水源不合格,困擾農村飲水安全。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處理率低。農村炊事用水直接通入屋外溝渠,流入河溝裏。沐浴、沖洗廁所的污水,一般流入房屋周邊的化糞池裏,但是滲漏嚴重,清理的次數也少。經雨水沖刷,沿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體,同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其主要的特點是:有機物含量大,含一定量的氮、磷,可生化性強。農村缺少完善的垃圾收集與處理程序,加之農户居住分散,造成生活垃圾隨處可見,隨處堆放的特點,污染面廣且治理困難。垃圾侵佔公路、蠶食農田、阻塞河道的現象比較普遍。

2.禽畜規模化養殖對周邊及養殖場自身環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劇。首先,對水體和土壤污染。畜禽糞尿及畜產品加工業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是造成水體及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當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染物的進入量超過土壤的自淨能力後,就會造成礦物質和營養物質的富集,改變土壤本身的結構,破壞土壤植被的生存環境。其次,污染空氣。近年來,我國小城鎮建設呈現出向郊區農村迅速延伸的態勢,飼養場與居民點距離縮短,養殖場的空氣污染對居民生活環境造成影響的問題必將日趨嚴重。這些氣味大量而長期高濃度地排放,特別是滋生的蚊蠅大量繁殖,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3.化肥、農藥對水環境污染。現在使用的農藥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使用不當或分解不完全時對水生生物的影響,以及分解產物對水中微量有機物含量的影響。在一些地區,每年種兩茬作物,必須使用化肥主要是氮肥補充地力,以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因此,對氮肥、磷肥等化肥的需求較大。如果有效利用率達70%,則有上述使用量的30%將進入環境,並且主要以氮、磷的形式匯入水中,使水富營養化,藻類瘋長,水質變壞,產生毒素,最終對人體健康和人的生存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由此可見,水中氮、磷的來源主要是未經充分利用的化肥。

二、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對策及建議

1、推行“三集中”是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三集中”就是農民向社

區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農莊集中。城鎮化是非農化的必然結果,非農化必須以城鎮化作為支撐,城鎮作為區域社會、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是非農產業理想的集聚地。非農產業向城鎮的集中可以共享基礎設施,方便協作,建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垃圾收集系統。

2、對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生活污水生物處理、自然淨化。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無害化處理工程。首先,地方政府可以聘用當地的農民作為保潔員,負責責任片區的垃圾收集與保潔,按當地物價發放一定薪酬,接受上級和村民的監督;村裏收集好的垃圾可考慮小區域集中處理或者由當地鄉鎮負責轉運至縣市,由環衞部門負責處理。在此過程中,主要涉及的是資金問題,適當向農民收取小部分,財政解決大部分則是比較合理的方式。

村鎮的生活污水處理應本着“多樣化,生態化,就近化”的基本思路。首先,對於村民比較集中,人數較多的小城鎮,可以建設中小型污水處理站,將幾十户、上百户村民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或自然溝渠收集起來相對集中處理;對居住比較分散、經濟條件較差村莊的生活污水,可採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進行處理,如建立“三格式”衞生廁所等;對於量大面廣的農民村莊集中居住點來説,可考慮採取厭氧消化 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處理污水。厭氧消化是通過淨化沼氣池在厭氧和缺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沼氣和水。另外,有條件的村莊,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農田灌排渠道與附近的荒地、廢塘、窪地和沼澤地等,建設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3、禽畜養殖儘量集中並加強新型技術的推廣。首先,基層鎮村政府要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督促規模化養殖業主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相關符合國家標準的污染防治措施,環保局要嚴把審批關,對防護距離和治污設施達不到要求的禽畜養殖場不予審批;對於未達到規模養殖的散養户,建議鎮村積極引導為主建設集糞池等基礎性防污設施。其次,規模化養殖場選址必須合理,儘量遠離城區和居民集中生活區。統一協調,打破鎮、村、組的界限,建立幾個集中養殖小區,建設共用的污染處理中心,減少一家一户配套設施投入。再次,加強衞生管理。儘快制定地方性規定,進一步明確衞生防護距離,明確各養殖户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對違規者提出相應的處罰辦法。最後,引導養殖户科學養殖,採取農牧、林牧、漁牧、肥牧結合等方式,重點建設循環性畜牧業工程,實行生態養殖,促進農村畜禽養殖場環境綜合治理。

4、依賴嚴格管理和科技進步發展農業。首先,正確引導農民合理用藥、科學施肥。各級農科站開發推廣和應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介紹有機農藥的使用量,發展低毒高效低殘留新農藥;改善灌溉方式和施肥方式,減少肥料流失,增加有機複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廣生物肥料的使用。第二,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減輕面源污染。第三,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爭取在一定土地面積上投入較少的生產資料、技術措施和勞動力,產出較多的農產品,進而達到不斷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5、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合理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制定保護辦法,特別是要在水源地周邊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絕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合理劃分水功能區,督促水源利用企業合理選址,儘量降低污染風險和影響,確保重點流域飲用水源安全。提倡儘量採取以地下水為水源,開發混凝、活性碳吸附法、膜分離技術等簡單易行的飲用水處理技術。另外,可利用現有河道,因地制宜地種植荷花、水芹、黑麥草等水中植物,建立污染“隔離帶”,進一步吸收和利用污水中的養分,防止其進入大江大湖。實行黨委、政府負責人入湖河流河長制,建立嚴格考核機制,按照治理目標和要求,分階段完成流域治理任務。

6、推進生態家園建設。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工程。推動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和生態示範户創建,切實讓農民在生態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讓農村水環境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得到有效保護。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3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4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國有鄉鎮45400多個,農村人口達920xx多萬人,改革開放以來,不但鄉鎮企業得到飛速發展,其總產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30%以上,而且無規劃的城鎮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大量的工業廢物、生活廢物、畜禽養殖排放廢物和農村面源污染等造成了農村水環境的嚴重污染,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據統計,全國信訪辦平均每天收到水環境污染糾紛羣眾來信60多封,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類水質佔41%,城市河段90%以上遭受嚴重污染。加劇了我國的水資源短缺。全國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飲用水質標準的水,特別是,我國環境惡化和水污染迅速發展,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因為水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所有環境污染事故中最大,這直接影響到廣大農村的生態、生產和生活安全,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狀況

農村水環境是分佈在農村的河流、湖沼、溝渠、池塘、水庫等地表水體、土壤水和地下水體的總稱。水環境既是農村大地的脈管系統,對雨洪旱澇起着調節作用,又是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飲用的生命之源。

然而,近20xx年來,我國農村水資源污染越來越嚴重,水環境狀況越來越惡化,大部分農村的水源中重金屬、氨氮、總磷、化學耗氧量、大腸桿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指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在農村大部分集鎮均可見到周邊河流被污染的現象,這不僅對糧食造成減產,而且使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3億多農村人口的基本飲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據調查,我國人羣患病的88%、死亡的33%都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農村水環境的惡化,不但直接影響到工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不利於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穩定。

二、農村水環境惡化的原因

(一)鄉鎮企業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水環境污染

由於鄉鎮企業具有佈局分散、規模小和經營粗放等特徵,鄉鎮企業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其中,廢水排放達30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300萬噸,固體廢物排放量達3000萬噸,嚴重污染了農村的水環境。 許多鄉鎮企業(主要集中在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冶煉、礦產、機械加工、建材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向河溝、水庫和農田,大量雜亂堆放的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又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產生了二次污染。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實行對環境污染的嚴厲制裁後,許多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郊區或小城鎮,一些電子、機械廢舊垃圾性物品也轉移到農村,目前,農村工業污染已使全國20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遭到嚴重破壞,進一步加劇了農村水環境的污染。

(二)化肥、農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造成水環境污染

近年來,一是由於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料施用的大幅度減少,氮、磷、鉀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化肥使用的快速增長造成的水環境污染。二是由於每年農村不僅農藥使用量達23萬噸,而且絕大部分直接向水體施藥,再加上農藥生產和加工企業的廢水排放,致使這些農藥80%流失在土壤、水體和大氣中。而大量的殘留農藥隨降雨進入水體以及水土流失過程中土壤養分和有機質隨泥沙一起被帶入水環境,造成水環境污染。農村面源污染的特點是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分佈廣,面源的監測、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較複雜。

(三)集約化養殖場和畜禽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隨着城鄉居民對肉類消費需求的大增,農村畜禽養殖業規模擴大、發展迅速,集中養殖業漸成規模,由此帶來了每年數千萬噸畜禽類糞便、廢棄物和畜禽宰殺廢水、廢棄物等的排放處理和污染問題。據統計,養殖一頭牛產生並排放的污水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養殖一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於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

(四)城鎮居民生活污水和廢棄物對水環境造成污染

近年來,隨着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小城鎮建設迅猛發展。農村旅遊資源的迅猛開發,農家樂服務業發展迅速。由此而產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對水環境產生了十分嚴重的污染。與此同時,由於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後,每年農村、鄉鎮產生的多達3億噸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其滲濾液、病毒細菌等直接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致使我國農村不少地區的小溪和河流變成了黑河。不少地方的飲用水源也都受到了污染。不少景區、景點周邊的水庫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解決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對策建議和措施目前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日益嚴峻的現狀,已嚴重危及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從而危及我國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和措施。

(一)儘快制定出台我國農村水污染防治規劃。組織專家就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情況開展調查研究,並根據目前農村各流域內主要河流的自淨能力和污染臨界負荷,制定"我國農村水污染防治規劃",並納入我國""規劃的重要內容。防止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擴展。目前,國家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委,正在開展《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全國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我國農村水污染防治規劃應成為編制這兩個規劃的重要基礎。

(二)對鄉鎮企業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制定和實施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和政策。加大對各省市城郊和各類鄉鎮企業的執法和監管力度。實行排污登記、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和推行清潔生產製度。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限期治理,對不能達標的工廠和違法排污行為,堅決實行關停並轉和嚴處。

(三)建立示範工程,加強對畜禽排泄污染物的有效處理。進一步合理佈局和控制我國集約化養殖業發展規模,加強和改進對畜禽排泄物的綜合利用和各種宰殺場、食品加工廠的環境管理,建立示範工程,積累經驗逐步推廣。

(四)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簡易集中處理污水設施。加強鄉鎮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高度重視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下水道系統,並制定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首先對居住人口5萬以上的農業縣城和2萬人口以上的村鎮嚴格執行。

(五)防治結合,對各類資源開發建設活動進行生態環境監督。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的手段,對水資源、水生態環境加強保護和對各類資源開發建設活動進行生態環境監督,防止造成新的生態破壞。貫徹落實"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方針,明確開發建設單位保護生態的責任。加強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建議同時對城鎮發展規劃、產業政策進行評價。對危害環境與資源的項目,通過科學的論證和評估,嚴格限制。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避免因重大決策失誤造成新的生態破壞。

(六)教育農民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在化肥污染防治對策上,可以採取改善施肥方式,調整化肥品種結構,採用高效、複合、緩效新化肥品種,增加有機複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廣生物肥料的使用,以減少化肥對農村水環境的污染。在農藥污染防治對策上,應開發、推廣和應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限制銷售高毒性、高殘留農藥,減少有機農藥的使用量,發展低毒、高效、低殘留量新農藥,提高施藥技術,合理施用農藥,減少農藥造成的水環境污染。

(七)加大投資力度,加強農村水污染治理的科研和設施建設。初步估計,用於水污染防治的投資與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建議各級政府痛下決心,加大投入。否則,長此下去,水污染造成的嚴重後果將無法收拾。

(八)儘快出台《加強農村水環境保護的實施意見》。加快農村水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的完善和制定,從政策上強化農村水環境污染的防治。同時編髮《農村環境保護知識讀本》,廣泛開展農村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幹部和農民羣眾的環境和水資源保護意識。

(九)改傳統的水供給管理模式為競爭型水需求管理模式,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倡導節約灌溉用水,發展節水型農業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用水量、減少化肥和農藥隨排灌水的流失,從而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具體措施是大力推行噴灌、滴灌等各種節水灌溉技術,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定額、實行科學灌溉,減少輸水損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制定開發利用水資源長期規劃,包括水資源補償性使用,以許可交易的節水型產業,鼓勵節水技術,方法的應用和創新。

(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對工業污染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強調對資源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着眼於廢水濃度的達標排放。在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方式上,由單一的濃度和污染指標的控制轉向污染總量控制和各項污染指標嚴格控制相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還處於較落後的水平,但我們不能按照發達國家以往發展經濟的方式來發展,而是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一場新的農村產業革命,走出一條以保護資源與環境為目標的全新的發展道路來。

(十一)鼓勵有條件省市在鄉鎮設立環保工作機構。建立農村環保機構,有利於加強環保執法檢查。同時,將環保工作的實績納入對農村各級幹部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努力推進農村的環境管理和生態建設工作。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4

關於“建設誠信社會”的議案

X人民代表大會:

誠信作為一種傳統的道德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誠信既是道德的基礎, 也是法制的基礎。 各類食品安全領域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咎其原因就是誠信的缺失。誠信缺失、不講信用,不僅危害經濟社會發展,破壞市場和社會秩序,而且損害社會公正,損害羣眾利益,妨礙民族和社會文明進步。為止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政府誠信建設。 因為政府既是社會信用的制定者、執行者和維持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範者,所以,政務誠信是引導社會誠信的指南針,是第一誠信,處於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核心位置。設立“市長”信箱、“縣長”信箱、“鎮(鄉)”信箱,時時聽取人民的呼聲。

2、加強企業誠信建設。對企業而言,誠信是一種企業經營文化和價值理念,是企業的形象展示和聲譽保證,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企業應該承擔的基本社會責任。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在進一步完善現有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加大行政處罰力度,讓失信者無機可乘, 在經濟上得不償失,通過紮緊誠信法律制度的“籬笆”,讓企業不敢冒失信的風險。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及時曝光各種失信行為,讓企業失信者因自己的失信行為受到輿論的譴責和大眾的唾棄。

3、加強我們個人誠信建設,建立和完善個人誠信系統。政府應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誠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通過完善制度、加強教育,努力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使誠實守信者得到保護、作假失信者受到懲戒,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改革和發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4、加強誠實守信教育。誠信體系建設必須從娃娃抓起,必須從孩子教育開始,讓孩子從小形成要誠信的思想,講誠信的美德。通過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大力宣揚真、善、美,形成講誠信,講道德,講法律的社會輿論和社會氛圍 ,重塑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只有這樣,老百姓做好事才會沒顧慮,會有更多的人敢做好事,樂於做好事,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才會更和諧,人民才會更幸福,社會才更美好。

簽名:

時間:X年X月X日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5

x代表團

提議案人或單位:

李南起漢孟路,北至袁衝鄉,是我市連接河南鄧州,一條重要跨省通道,全長21公里,於x年建成通車,全程為水泥路面,x年修復刷黑為柏油路。

李多年來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由於袁衝鄉礦產資源豐富,常年向外輸出,造成超載車輛屢禁不止,目前日交通量平均達3255輛,其中超載車輛佔60%以上,李xx大部分路段路基下沉,路面破損,給過往車輛和行人造成嚴重威脅,也給袁衝鄉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重修李是老區袁衝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袁衝鄉地處丘陵崗地,經濟基礎差,“要想富,先修路,”李目前狀況嚴重製約了袁衝山石資源,荒地資源,水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重修李必將成為袁衝鄉開發資源,促進發展的助推器,重修李是以人為本,維護民利的迫切需要,李是袁衝鄉人民生產,生活的交通大動脈,目前,李已嚴重影響人民羣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需要,羣眾要求重修李呼聲日益強烈。

解決辦法:

1、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重點是向上級交通部門爭取建設資金,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移民,扶貧及拉動內需資金,地方適當配套,多渠道爭取道路建設資金。

2、高質量搞好道路建設。提高施工質量抓好公路路肩培土,和排水系統建設等配套建設,加快施工進度,構建和諧暢通李。

3、經常化加強道路養護。公路“三分建,七分養”,建立道路養護隊伍,設置養護班和超檢站,健全日常養護制度,落實日常養護按理,延長公路運營壽命。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6

為預防學生在春遊途中、活動中出現的意外事故,保障春遊活動有序、順利、安全進行,以最快的時間進行實施救治,特制定此安全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以《學校安全工作條例》為指針,認真落實各項安全措施,教育學生遵守各種安全法律法規,培養引導學生具備一定的自護能力,讓活動既突出意義,又安全愉快。

二、領導小組(安全事故處理領導小組)組長:常禹柱副組長:王普楊光華張有祥(村衞生室醫生)組員:項學祥樣和進王友壽常禹福陶玉文李正元陶亞平魏國華(志願者)劉磊(志願者)胡海濤(志願者)雷凱(志願者)職責:制訂本次活動的各種方案,事先實地踏看,使活動順利進行,處理活動中發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如後果嚴重事故在第一時間內上報都龍鎮中心學校和馬關縣教育局局。

三、具體應急方案:1.建立安全領導小組,分工負責(各班的安全由班主任負責)。如有帶隊老師不能處理的意外事故應馬上向領導小組彙報,同時邊處理邊等待,穩定學生情緒。2.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生摔傷等傷害、溺水等事故時,由跟班協調及有關上報事宜;由張有祥責組織人員現場解救、報警、嚴重的送醫院治療;同時控制學生的混亂場面(阻止學生圍觀)和二次事故現象的發生;3.按規定的時間路線排隊回校,每班學生分成若干組,由學生會成員負責自己組的安全。4.出發前下班老師點名,到目的地後再次點名,回程前,排隊點名後再返回。做到:高高興興春遊去,平平安安回校來。

四、工作任務及要求:1.各年級領導和年級組長一起負責統籌協調,安排各班的活動,力求做到趣味性強,學生喜聞樂見。2.注意安全、紀律、衞生,特別注意愛護綠化和保護環境(自帶垃圾袋),及時清點人數,確保活動圓滿成功。3.統一行動,有事及時聯絡,活動結束師生全部返校。

年4月8日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7

聯名代表:

至公路湖溪中洲段在修建龍安大道期間由於大貨車太多,導致路段受到了嚴重破壞,路面坑坑窪窪,破爛不堪。不但電動車、摩托車不好行走,就連不行也十分困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目前這些道理最真實的寫照,村民對此叫苦連天,曾8次分別到縣公路局、信訪局、縣政府找有關領導協調解決。至現在已四年時間了,路還是原來那樣破敗不堪,現強烈建議有關部門重修安石公路湖溪、中洲段,切實解決村民出行問題。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8

關於加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建議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日益突出的一個社會問題,殘缺的親情,誰來呵護留守兒童的心日漸成為社會大眾需要關心的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羣體是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而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容易違紀,叛逆心理苗頭出現。在農村學校違紀學生中,“留守學生”佔絕大多數,低年級及學前兒童一般表現為逃學、遲到;不完成作業;小偷小摸;不誠實,經常説謊;高年級“留守兒童”開始出現叛逆心理,攻擊意識很強,與老師頂撞,不服從管教,更有甚者還盲目衝動、打架鬥毆。

2、普遍厭學,自卑心理十分嚴重。大多數“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參加活動、自卑心理嚴重、生活無聊而空虛。國小低年級“留守兒童”中,膽小怕事、課堂不敢回答問題的佔75℅以上;高年級“留守兒童”中,由於對學習失去信心,開始沉迷於網絡遊戲之中。

3、缺乏溝通,性格內向孤僻。由於缺乏父母親情的滋潤,許多留守兒童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監護人的缺位溝通使他們長期看電視,並模仿劇中人,自言自語或與小狗小貓説話。長期的自我封閉,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出現了人際交往敏感,口頭交際能力減弱,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內向孤僻冷談。

為此建議:

1. 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可以以學校(或者村、鎮)為單位,對全部的留守兒童的生活思想,學習情況,家庭教育情況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根據檔案記錄情況有效的做好工作。

2. 建立留守兒童志願之家。 如經費允許,可建立“留守兒童志願之家”,給孩子們一個專門的活動場所,可供孩子們閲讀,娛樂,交流。

3. 定期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可以聯絡大學生志願者,利用寒暑假時期,開展音樂,美術等陶冶情操的課程;培養留守兒童與人溝通的最基本禮儀,學會説“謝謝”“對不起”,打破留守兒童羣體普遍與人溝通的障礙;也可以開設一些生活能力訓練內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4.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鼓勵農民工返鄉。父母在身邊,是留守兒童最大的期盼,因此,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使農民工能兼顧農業生產和家庭生活,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所在。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9

安徽代表團 童海保

議案主題:我國憲法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然而幾十年來立法跟進緩慢,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建設仍不盡完善,建議全國人大制定社會保障基本法,建立健全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一、案由

我國現階段社會處在發展變革之中,由於經濟體制轉型,原有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新的社會問題如階層分化、老齡化、貧富分化、看病難、失業等社會風險又日漸突出,國民對社會保障法制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現有的法律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依靠行政規定,立法進展緩慢,國家缺少完整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我國憲法規定的社會保障制度所面臨的一系列實際問題缺少有力的法律支持,根本大法缺少相應的基本法配套實施。制定社會保障基本法是 關乎國運,惠及子孫 的大事。

(一)世界發達國家社會保障立法的現狀。

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很重視社會保障立法。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早在1601年就頒佈了《濟貧法》,實施以救濟貧民、失業者為主的社會保障制度,20世紀初又制定了《老年贍養法》、《國民保險法》等一系列法案,並於x年合併為《社會保障法》。美國的羅斯福總統於x年就簽署了《社會保障法》,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保險、公共補助、兒童保健和福利服務四類,後經多次修正,又解決了老年和失業保障問題,形成系統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保障項目達300多個。而我國的社會保障立法,特別是制定基本法,比世界發達國家落後了半個多世紀至幾個世紀。我國新憲法自1982年實施以來,至今幾十年沒有一部綜合的社會保障法,僅在20世紀90年代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少量法律規範,且保障力度不足,缺乏可操作性。而居於社會保障核心地位的社會保險法律制度仍顯空白,現行的《保險法》社會保障功能弱化,屬於民商法體例。隨着我國國際地位的升高,尤其是考慮到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作用,我們確有必要拉近立法差距,制定一部較系統的、適應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基本法。

(二)我國社會保障立法的現狀。

目前,我國尚無一部綜合的社會保障法律規範,立法進程緩慢,現行的法律法規存在缺陷日益明顯。

一是少而零散不成體系。現行的法律法規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的甚少,且其內容並非主要適用於社會操作性層面。由國務院頒佈的行政法規也不多,大多是相關部委頒佈的各種規章,往往以 規定 、 試行 、 決定 、 意見 、 通知 、 暫行辦法 等形式出現,而地方行政規定基本都是以 紅頭文件 形式發佈,不僅層次偏低,與社會保障的法律地位不相符合,而且比較分散,體系不健全,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色彩較濃,各人自掃門前雪,也就談不上正確統一實施。

二是社會保障發展不平衡。首先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造成城鄉收入中城鎮的 高福利 與農村的 負福利 的反差,農村社會保障除傳統的社會救助、優撫保障外,其他社會保障基本全無,至今仍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農民承擔天災人禍的能力難以樂觀,有的甚至弱不禁風。其次是社會保障補助支出不平衡,根據國家統計年鑑中的數據資料計算,從社會保障補助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來看,全國為5.29%,各地區則從1-14%分佈,懸殊較大;從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來看,全國為11.47%,各地區在3-25%之間分佈,差距更明顯。再次是保障標準不平衡,存在着保障標準高低並存的現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發達地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300元以上,而有些地方則不足100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農村則只能靠家庭養老、土地養老、儲蓄養老、互助養老,保障係數脆弱。

三是社會保障管理體制不順。城鎮和農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救災救濟等分屬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衞生行政部門、民政部門管理,相互之間的資金無法進行統籌協調,且統籌層次較低,僅養老保險在部分地區實行省級統籌,其他保障項目基本都是市(地)級統籌,甚至一些項目僅處於縣級統籌層次,出現少部分地區保障有餘,大部分地區都保障無力的狀況,嚴重製約了資金的協調平衡。

四是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混亂。由於沒有嚴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及其他管理部門在資金管理上較為混亂,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屢屢發生。有的貪污、挪用數額巨大;有的動用資金賭博甚至出境賭博;有的轉移資金,投資生財,出現虧損,無法挽回;有的虛報冒領,層層剋扣。真正到受救助者手中的往往是廖廖無幾,甚至空有其名,而受救助者還矇在鼓裏,以致本來就很有限的社會保障資金失去保障作用。現行的社會保障法規存在的立法缺陷及其產生的負作用,必須儘快解決,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三)我國制定社會保障基本法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我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衞生事業。 該條第二、第三款還規定了對殘廢軍人、烈軍屬和盲、聾、啞及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社會保障。黨的xx大報告也指出, 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早在1962年,我國的 七五 計劃中就明確提出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互助、優撫安置等項目,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作出準確概括。我國的社會保障立法依據充分、有力,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立法條件也基本成熟。

一是現行法律法規奠定了立法基礎。現行的法律規範雖然量少面窄,卻對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羣體建立了社會保障法律制度,並正在建立由國家、單位、勞動者三方共同負擔的養老保險制度、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量的行政法規及地方的政策性規定,實施中既積累了經驗,也發現了存在問題。這些為國家制定綜合的社會保障基本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是國家正在努力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三個轉變。社會保障模式由 國家型 向 保險型 轉變;社會保障基金籌集模式由 現收現付制 向 國家積累制 轉變;社會救濟由被動式向積極推進式的 再就業 工程轉變。實現三個轉變的過程,也就是我國社會保障立法的發展過程,為制定較合理的基本法提供了有力條件。

三是社會保障制度的義務主體形成多元結構。我國雖是一個人口眾多、生產力水平不高的發展中國家,但實行改革開放、搞活經濟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連續幾十年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在世界各國中鮮為少見,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發展經濟促進立法,加強立法保障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更何況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實踐中已形成義務主體多元結構,國家不是惟一的義務主體,處於主要義務人地位,企事業單位、僱主和勞動者都是義務主體,獲得保障的公民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義務主體的多元化,為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法律制度開闢了途徑。

二、建議

我國憲法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法律保障制度,現行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立法不規範,內容不統一協調,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各種社會風險問題,特建議全國人大制定綜合性的社會保障基本法,並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一)立法形式。以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障基本法》的形式,明確規定我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項目內容、運行規則、適用範圍、籌資方式、管理體制、管理機構、監督機制、糾紛裁處、訴訟程序、法律責任等方面內容。

(二)立法規劃。由於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發展不平衡,應立足於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規劃立法,哪些法律需要立即制定、哪些現有法律法規應當完善、哪些地方性法規應當清理、哪些應當通過政策來調節、哪些問題應當授權地方政府等,需要通盤考慮。制定基本法統一各單項法律法規,逐步制定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優撫)法、社會保障基金法、社會保障爭議程序法,並修訂完善現有的其他保障法。然後授權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或者其他配套實施的規定,以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三)保障基金。社會保障基金是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支柱,應借鑑世界各國的經驗,建立起廣覆蓋、多支柱,自保公助型或民辦公助型的保障基金。基本法宜突出以下重點環節:一是規範社會保險費的徵繳管理辦法,真正建立起 税務徵收、財政補助、社保審核、銀行發行、審計監督 的新型社會保險基金,一律按列入成本、費用的全部工資及企業所得税應税額核定企業繳費基數,按個人所得税應税額核定個人繳費基數,加大清欠力度,對於有意拖欠行為,應從銀行帳户強行劃撥並加大滯納金比例,確保不發生新的欠費。二是強化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機制,設立收、管、支相對分離的職能機構,把基金運營職能從基金管理機構中分離出來,由獨立的、市場化營運的、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公司、基金會等作為基金的營運機構,使社會保障基金徵繳權、保管權、營運權、發放權分屬不同機構,相互制約監督。三是健全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機制,建立社會保障機構的內部監督、監察監督、審計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實行社會保障基金定期審計並向人大報告和向社會公開、公示制度,遏制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髮放中腐敗現象發生。

(四)農村社保。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最薄弱的一面是農村社保,基本法應設專章保障農民 生有所養、老有所靠、病有所醫、殘有所助、災有所救、育有所教 的需求。農村社保目前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一是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合理界定發達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保障標準,按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消費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建立與城鎮相近的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建立醫療和災情保障制度,按照 自願量力、因地制約、民辦公助、共濟受益 的原則,建立覆蓋全體農民的以政府補助為主、農民自籌為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以政府補助與社會幫助相結合的社會救濟救災制度。三是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轉變傳統的家庭養老為家庭與社會養老並舉,把增強土地養老能力與發展土地外養老保障結合起來,並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把企業、僱主必須及時、足額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金列入勞動合同必載條款,在法律上明確規定 誰用工、誰養老 的權利義務關係(也應包括城鎮職工)。四是建立社會保險轉移制度,將進城務工人員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體系,當地們回到農村時自然轉移到當地農村社會保險體系。

(五)失業保障。目前,城鎮城工下崗的失業保障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各國的失業保險制度中大都對享受失業保險金規定了嚴格的限制條件, 非因本人原因導致失業 是大多數國家的共同規定。基本法應明確失業保障的範圍,對無端挑剔就業崗位或惰性的無業人員作出必要的限制,並不宜片面強調政府為失業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更應該為每一個具有勞動願望與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再就業的制度保證,按照 大市場、小政府 的理念,改善就業機制,拓寬就業門路,增加就業機會,把失業保障與再就業工程緊密結合起來。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0

提案人:xx市人大代表王

單位: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濟運營、城市建設、民生工程

顯,建議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做好人才工作作為政府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工作來抓,營造良好的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好氛圍。

一、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引進。結合xx市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要求,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編制人才引進工作指導意見。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對研究生以上學歷、符合我市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方向、用人單位急需的技術創新和高級管理人才優先引進。

二、完善人才激勵優惠政策。建議政府對於市內引進的主要人才採取免交個人所得税、建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專門保障房或公租房、給予購房特別補貼。建立大學生技術創新產業園,並給予相應的創業資金和優惠政策。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1

關於加強北京城區河道污染源頭治理和系統治理的提案

北京的水資源問題是一項具有複雜性、長期性、艱鉅性的系統工程,既涉及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又涉及水環境安全、防洪排水安全,既有地下水的問題,又有地表水的問題,既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挑戰,又面臨水環境污染的嚴峻形勢……並且這些問題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其中,城區河道是北京城市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提供生產生活用水、防洪排澇、調節小氣候、維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景觀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來,隨着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重視,河道污染治理情況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各級政府也充分認識到加強城區河道污染治理工作的緊迫性,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城市水環境的治理力度。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發佈的《20xx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稱,20xx年,北京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略有改善。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河流、湖泊、水庫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進一步認識到,由於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的長期累計效應,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當前北京市面臨的水環境安全風險在加大,威脅在加大。加強河道污染治理,特別是城區河道污染治理,改善區域水環境,是未來幾年首都水資源問題的重要任務之一。

分析

水環境安全是影響北京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直接關係首都安全的經濟和政治問題。目前,分屬於海河流域的永定河、薊運河、北運河、大清河、潮白河等北京五大水系100餘條河流面臨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在城區,東南地區的河流水質幾乎都是劣V類,東部和東北部的河流水質也不容樂觀。綜合來看,北京城區河道污染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工業廢水仍在直排河道,生活污水成為污染主要源頭。經過北京奧運會,一批重工業和污染嚴重的企業逐步遷出北京,工業污水、工業廢水對河道水體污染的情況有所改善。但工業污水、工業廢水直排河道情況依然存在,北小河、壩河、亮馬河、通惠河等都存在直排問題,使得河水水質受到污染,這些地區的河道大多為劣V類水質。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北京的人口已經達到20xx多萬,污水處理能力相對不足,生活污水已經成為北京市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城區部分雨污合流,致使汛期污水隨雨水排入河道,也是導致城區河流水質差且極不穩定的一個原因。

第二,污水處理設施能力不足。在全國來説,北京市的污水處理能力、污水處理率、再生水利用率等都是走在前列的。但即使如此,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依然是北京水環境體系脆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污水處理設施在建設初期,設計能力不足,城市迅速發展、人口迅速增加導致污水排放量增加,城區污水處理率為94%,郊區污水處理率僅為52.4%。五環路外大部分地區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線尚未實施到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而導致河道污染。

第三,“水少水髒”並存,水資源緊缺惡化城市水環境。水資源的緊缺狀況加劇了北京生態環境、水環境安全的風險。對於人口和經濟活動高度集中在城區,城區水資源緊缺的狀況更加突出。由於將有限的水資源用於更急需的生活、工業用水,河湖幾乎無清水補充,城市水體自淨能力降低,水和水生生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能力消失,進一步加劇了水生態平衡的失調,造成了水環境的日趨惡化。

建議

1.強化源頭治理。河道作為水資源、水環境的重要載體,既珍貴又脆弱,既依賴本地區的保護又極易受上游水質的影響,因此源頭治理是做好河道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重要保障。以北小河、壩河、亮馬河為例,朝陽區下了很大決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境內河道進行治理,但是朝陽區是下游,東城西城是上游,下游治,上游排,河道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工作成果難以鞏固。因此,要加強源頭治理,而不是按區域治理,應更加註重上下游的協調和聯動,加強水利、建設、環保、環衞部門的溝通配合,進一步明確事權劃分和責任分工,形成一套城區河道治理的長效機制。

2.加快系統推進。城區河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實現污水截流,保證污水不下河,更要提高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污水的能力,同時在截污治污的基礎上,開展河道生態治理,修復水生態系統。另外,城區河道還具有排水功能,應進一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年完成中小河道防洪達標治理任務。總的來説,城區河道治理要在截污、道改、污水處理、防災等方面系統推進。

3.加強市區統籌。城區河道治理涉及政策、資金、質量及安全等方方面面,而且還涉及市、區、鎮和村等各個層面,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作為保障,很難推進河道整治工作深入開展。這其中,“市區統籌”是關鍵,也是根本,決策在市裏,落實在區縣。建議由市委、市政府牽頭,組成統一的市區工作班子,形成市區聯動工作機制,共同研究落實。

4.完善政策配套。發揮市級財力的牽引作用,根據區縣工程實施情況市裏予以獎勵、補助,區縣政府負責工程實施的配套資金。針對完善河道管理養護體系出台專門文件,市財政落實專門經費,實現城區河道管理養護規範化、長效化。

5.推動社會協同。進一步加大水資源法律法規的貫徹力度,運用各種宣傳工具,採用多樣形式和載體,進行宣傳教育,增強排污機構和廣大市民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和水法制意識,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城區河道整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共同營造全社會愛水、護水的濃厚氛圍。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2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誠信價值體系的提案

 辦: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中央文明辦

提案形式:個人提案

第一提案人:蔡建國

 容: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維繫社會正常發展的重要準則,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義。誠信教育不僅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有着重要的參考意義,而且對於整個社會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有着重要的意義。

然而,在當前由於社會誠信價值觀的缺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地解決,對於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利。例如,近些年社會上時有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各類金融詐騙問題,以及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等,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都在挑戰着我國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底線,也在不斷衝擊着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溝通。鑑於此,我們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社會主義誠信價值觀的建設。構建社會主義誠信價值規範體系,我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與自律。儘管社會發展的客觀現實在社會誠信價值觀缺失過程中起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內因還是主要原因。只有每個社會個體在主觀上加強自身的修養,養成誠信自律精神,才能在根本上構建整個社會的誠信價值規範體系。

二、加大對社會失信現象的打擊和懲處力度。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大對社會失信現象的打擊懲處力度,用法律和規範的手段為整個社會營造出一個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環境。

三、努力構建誠信型社會,積極探索社會誠信教育新模式,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全社會應行動起來,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一種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同時,在全社會營造出誠信價值觀念的濃厚氛圍,不斷總結出社會誠信教育的新模式。

四、各級學校也應合力探索誠信教育方法,建立健全誠信機制。學校教育首先要將誠信建設擺在更高的位置,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進而逐漸融入到日常教學生活中去。其次,各層次的教學單位也應藉助廣播、校報等多種方式加以宣傳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並選擇道德誠信。再次,學校還應嘗試通過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規範學生的行為,建立誠信檔案,建立師生間、學生間的互評機制。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3

保護好大夥房水庫的一池清水,讓2300萬人用上更加清潔的飲用水。

3月6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孟凌斌和柳長慶分別向大會提出建議,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大夥房水源地的保護力度。

大夥房水庫是全國城市供水九大重點水源地之一,是我省中部七個城市2300多萬人口的飲用水源地,對促進遼寧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着更加顯著的作用,保護大夥房水庫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年來,為了保護水源地,省及地方政府都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大夥房水庫的水質完全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然而,來自水庫上游居民生活污水、農業種植的化肥農藥等污染卻難以根除。

為化解這一隱患,柳長慶代表建議在水源地上游地區發展有機農業,為此,有關企業在東港市建立了4300多畝的綠色生態示範園,採用生物科技、光電技術種植有機水稻,不用一滴農藥,不上一兩化肥,經省科技廳、省農科院、省水稻研究所現場測定,畝產有機水稻517公斤。所產水稻,已經通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365項指標檢測,完全符合有機稻米標準。

目前,相關企業已經在清原滿族自治縣流轉土地3000多畝,按此模式種植有機水稻,未來5年,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05萬畝,徹底清除水庫上游地區的化肥和農藥污染。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4

案情簡介:

張某於20xx年7月23日進入某公司工作,雙方簽訂勞動合同。20xx年10月20日,張某在工作中不慎受傷,要求公司支付賠償金未果後申請工傷鑑定。20xx年5月24日,經該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20xx年7月26日,張某被鑑定為傷殘七級。但是雙方在工傷認定作出前,20xx年3月1日達成賠償協議簽訂《賠償協議》,主要內容為:簽訂本協議後,公司一次性支付張某78000元,雙方勞動關係、工傷保險關係終止。之後,雙方未實際履行該協議。20xx年1月,張某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各項工傷待遇共計135600元,仲裁委員會支持了張某的仲裁請求。公司不服訴至法院,法院判決駁回公司的訴訟請求。

本案分析:勞動者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經相關勞動部門認定為工傷的,有權利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果勞動者受工傷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私下達成賠償協議,之後勞動者又就工傷保險待遇提起仲裁或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待遇賠償的,存在兩種情形:

一、如果賠償協議是在勞動者已認定工傷和評定傷殘等級的情況下籤訂的,且不存在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那麼法院或仲裁機構應該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認定協議有效。但是如果勞動者能舉證證明該協議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等情形,符合合同變更或撤銷情形的,法院或仲裁機構會根據實際情況變更或撤銷該協議。

二、如果賠償協議是在勞動者未經勞動行政部門認定工傷和評定傷殘等級的情形下籤訂的,且勞動者實際所獲補償明顯低於法定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的,法院或仲裁機構會變更或撤銷賠償協議,或直接判決用人單位補足雙方協議低於工傷保險待遇的差額部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2條、第73條規定,對於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變更;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合同法》第54條也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或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撤銷。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規定:對於追索勞動報酬、養老金、醫療費及工傷保險待遇、經濟補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等案件,給付數額不當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變更。所以,對於工傷“私了”的協議效力不可一概而論,勞動者有權利根據實際情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本案中張某系公司職工,其在工作中受傷已被認定為工傷,依法應當享受相應工傷待遇。雙方雖然就工傷處理事宜雖已經達成了補償協議,但公司並未按協議約定向張某支付相關補償金,且所獲補償明顯低於法定工傷保險待遇標準,所以張某的請求能夠得到法院和仲裁機構的支持,得到雙方協議低於工傷保險待遇的差額部分。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5

越南交通運輸部日前向政府提案,至20xx年投資229.829萬億越盾(約合109億美元)建設東部北南高速公路(河內-胡志市段)。

根據越交通運輸部提案,新建北南高速公路長1372公里,設計時速100-120公里(部分複雜地形路段60-80公里/小時),分為20個獨立項目建設。越交通運輸部為此已向政府提出在20xx-20xx年中期公共投資計劃中追加93.534萬億越盾(約45億美元)國家預算資金。

據報道,北南高速公路全長約1800公里,目前已建成171公里,在建299公里。

目前,全國各地推行高速公路清潔能源工作並不令人滿意,主要存在以下困難:一是高速公路加氣站數量少,原來規劃的多為加油站,而作為清潔能源的液化天然氣(LNG)是新生的產物,需要重新規劃;二是主管部門多,建設審批程序複雜;三是缺乏行業標準,監管難度大;四是缺乏政策引導,宣傳不到位,發展緩慢。

目前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氣站屈指可數,據中國LNG汽車網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高速公路加氣站大概分佈情況是江蘇協鑫集團在滬寧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4座LNG站,山東崑崙勝利公司在山東高速公路境內開設LNG加氣站在全國排名靠前,14座LNG加氣站,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在廣西服務區開設有一對LNG加氣站,中國石油崑崙能源在湖南省服務區開設一對加氣站等等

關於環境污染的議案 篇16

食品安全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和諧和政府形象,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來我市的食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出台工作制度,簽訂管理責任狀,規範責任機制運作,開展專項整治,實施信用體系建設等,全市食品安全狀況明顯改善,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羣眾飲食安全。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市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一、問題和不足

(一)源頭污染尚未根治。在種植、養殖環節中,非法使用違禁藥物還時有發生。目前我市有為數不少的種、養殖基地,但農產品生產多以農户為單位,這使得從源頭保證農產品安全、真正實現農產品全過程質量監控,帶來了較大難度。

(二)生產加工存在隱患。我市還有較多的家庭式小作坊,這些單位具有小、散、亂等特點,設備陳舊、衞生不達標、生產工序不合規範,生產人員達不到相關要求,大多不具備生產合格食品的必備條件,有些還造假、濫用添加劑等,食品安全事故隱患較多。

(三)流通消費環節還欠規範。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偽造標識、濫用標識,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現象也時有出現,魚龍混雜使消費者深受其害。食品批發市場的檢測手段和質量控制措施仍

需完善。此外,餐飲業點多面廣,農村家宴、鄉村學校和民工食堂、快餐店和城鄉結合部流動飲食攤點,已成為食品安全的薄弱環節和食物中毒的多發點。

(四)農村監管有待加強。農村、城鄉結合部等,由於信息相對滯後、部分羣眾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等原因,給 “黑窩點”和小作坊生存的空間;同時,也由於食品安全投入、配置不足等原因,監管力量尚不能實現農村的全覆蓋,使農民的權益受到了最直接、最嚴重的侵犯。

(五)監管制度尚欠完善。現有的規章制度還不能有效地涵蓋從農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行政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往往出現無法可依甚至有法難依的情況。歷數近年來出現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蘇丹紅、瘦肉精、阜陽“大頭娃娃”、毒奶粉“三聚氰胺”、地溝油、“毒豆牙”等的曝光,面對屢屢曝光的食品行業危機,一次又一次地考驗着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和容忍度。

二、幾點建議

1、創新監管思路,加強監管合力。一方面要按照“依靠政府、協調部門、健全機制、完善網絡、宣傳引導、全民參與”的原則,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平台建設,政府要加大投入,真正為社會公共安全、為人民羣眾辦實事。既要在流通、監管、維權老“三網”的基礎上,健全和完善互聯、信息、協作新“三網”,又要鞏固市政府與各縣區、各鎮(街道)、各監管部門的責任平台,積極主動進行情況分析,搭建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通過開展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規範化

建設,以確保規範執法、規範督查,對現有的監管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加大聯合執法力度,擴大聯合監管領域,營造聯合探討氛圍,從而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率。

2、推進制度建設,以機制完善來促進長效監管。實踐證明,抓好食品安全,要靠完善的監管制度來保障,要靠健全的監管體系來維護。因此,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關鍵是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要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從監管體系和制度上查找漏洞,強化治本措施,以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二要堅持監管與自律並重的原則,加快食品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加強企業自律,規範市場行為,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信用責任意識,逐步形成“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食品安全大格局。

3、加大幫扶力度,以產業發展帶動食品經濟。做好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在對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品種和重點對象進行整治的基礎上,堅持科學監督、發展產業的原則,科學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並通過有效監管來促進企業發展,用發展成果來檢驗監管成效。

4、加強輿論宣傳,以全民參與確保食品安全。要充分利用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使劣質食品成為過街“老鼠”。一是部門宣傳。各主要食品監管部門要積極利用報紙、電台、網絡等媒體,通過圍繞食品安全主題活動以及宣傳月、宣傳週、知識競賽,下縣區、鄉鎮,進社區、上學校巡迴宣傳,並組織羣眾視察團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同時,要進一步運用食品安全信息發佈會暢通舉報投訴渠

道。二是行業自律。結合正在開展的食品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以褒獎守信、嚴懲失信等手段,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我規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功能,生產優質食品,銷售放心食品。三是社會監督。對於食品違法行為和不良現象,羣眾要敢於揭發、檢舉。尤其是新聞媒體,更要宣傳先進典型,曝光違法行為,正確引導羣眾合理飲食。通過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打好食品安全的持久“保衞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gzheng/yian/o0d9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