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通用6篇)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通用6篇)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 篇1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通用6篇)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願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xx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髮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而奮鬥。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由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鬥爭還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消滅貧窮,達到共同富裕,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各項工作都要把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要抓緊時機,加快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要從根本上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相適應,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開放應當大膽探索,勇於開拓,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在實踐中開創新路。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眾自治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加強國家立法和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掃除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努力使我國人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民。對黨員還要進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堅決打擊各種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犯罪活動和犯罪分子,保持社會長期穩定。

中國共產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領導,加強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切實保證人民解放軍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在鞏固國防、保衞祖國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積極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團結信教羣眾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中國共產黨同全國各民族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團結在一起,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民族的愛國力量團結在一起,進一步發展和壯大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不斷加強全國人民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團結。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發展對外關係,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在國際事務中,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我國同世界各國的關係。不斷髮展我國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發展我黨同各國共產黨和其他政黨的關係。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以下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全面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使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羣眾信任的幹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組織上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脱離羣眾,凌駕於羣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羣眾聯繫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羣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鬥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協力,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必須加強對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羣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羣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 篇2

(1)黨的羣眾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 ;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

“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黨的科學的領導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羣眾密切聯繫、共同戰鬥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黨。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

九十多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黨,必須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羣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羣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

黨的十八報告指出(原本摘錄):

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實幹富民、實幹興邦,敢於開拓,勇於擔當,多幹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着力整治慵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更好反映羣眾呼聲,維護羣眾合法權益。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 篇3

黨的報告,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準確而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闡述了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與會代表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中產生熱烈反響。

參與起草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就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進行了解讀——

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佈局

黨的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佈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xx大。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佈局中增加了社會建設,拓展為“四位一體”。適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越來越迫切的期待,黨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納入總體佈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着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黨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頗有深意的是,兩個“五位一體”都有一項具有淨化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生態文明,體現着自然界的淨化,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黨的肌體的自我淨化。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是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三次與時俱進,第一次是將鄧小平理論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三次是將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因而這是黨的報告最大的理論亮點和歷史貢獻。

“八個堅持”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

黨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分別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條,不僅條條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而且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將極大地推進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紮紮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兩個百年目標”是奪取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黨的報告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個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最早是在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的,此後,黨的xx大、xx大報告以及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都作了重申。

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於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這樣説,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從“五個方面”充實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黨的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到“建成”,這一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為我們紮紮實實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鬥熱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分別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報告還提出了明確目標,即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到那時,全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將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將基本實現,農民工子女將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城鄉就業將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將會縮小,中等收入羣體將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將大幅減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將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幸福感將普遍增強!

全面深化五大體制改革也在目標要求中全面呈現,明確了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用一個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內容

黨的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於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羣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把中國特色選舉民主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將有利於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正確方向。

24個字分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

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於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型”是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更全面把握

黨的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在黨的報告中,人民是個關鍵詞,服務也是個關鍵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貫穿報告始終,為人民服務也貫穿報告始終。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部分的論述和部署中,處處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全方位為人民服務,加強各方面、各領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各方面人羣的服務功能、服務效能。同時,黨的報告也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必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基層組織基礎。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 篇4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願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羣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的堅強核心。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以下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黨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全面落實黨的基本路線,全面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選拔使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政績突出、羣眾信任的幹部,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從組織上保證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貫徹落實。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弘揚求真務實精神,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羣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脱離羣眾,凌駕於羣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黨風問題、黨同人民羣眾聯繫問題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羣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必須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實行正確的集中,保證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保證黨的決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貫徹執行。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強對黨的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監督,不斷完善黨內監督制度。黨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進行思想鬥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黨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協力,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證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必須加強對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羣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黨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和情況的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羣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 篇5

黨的報告,以高度凝練的語言,準確而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闡述了關係我們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與會代表和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中產生熱烈反響。

參與起草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就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部署進行了解讀——

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佈局

黨的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佈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xx大。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佈局中增加了社會建設,拓展為“四位一體”。適應人民羣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越來越迫切的期待,黨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納入總體佈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着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黨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佈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頗有深意的是,兩個“五位一體”都有一項具有淨化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生態文明,體現着自然界的淨化,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黨的肌體的自我淨化。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是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三次與時俱進,第一次是將鄧小平理論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二次是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為黨的指導思想,第三次是將科學發展觀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因而這是黨的報告最大的理論亮點和歷史貢獻。

“八個堅持”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

黨的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分別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條,不僅條條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而且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將極大地推進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紮紮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兩個百年目標”是奪取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黨的報告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個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兩個百年奮鬥目標最早是在黨的xx大報告中提出的,此後,黨的xx大、xx大報告以及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都作了重申。

黨的報告再次重申這兩個百年目標,是要強調,此時此刻,我們正處於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時刻,我們既倍加自豪,又對黨和人民確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堅定,對黨肩負的歷史責任倍加清醒。也可以這樣説,這兩個百年目標必將成為我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兩座里程碑。

從“五個方面”充實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

黨的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到“建成”,這一字之變,是個質的飛躍;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為我們紮紮實實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一個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全國人民面前,必將極大激發全國人民的奮鬥熱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目標要求分別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報告還提出了明確目標,即到20xx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到那時,全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將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將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將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將基本實現,農民工子女將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城鄉就業將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將會縮小,中等收入羣體將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將大幅減少,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將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將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幸福感將普遍增強!

全面深化五大體制改革也在目標要求中全面呈現,明確了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用一個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內容

黨的報告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於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羣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把中國特色選舉民主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結合,將有利於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確立正確方向。

24個字分三個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報告用24個字提出覆蓋全國各方面意見、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這個表述是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

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係,這三個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也體現了同樣的思想方法。在這個基礎上,有利於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型”是對執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更全面把握

黨的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三型”目標,表明我們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更自覺、更全面、更深刻。在黨的報告中,人民是個關鍵詞,服務也是個關鍵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貫穿報告始終,為人民服務也貫穿報告始終。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部分的論述和部署中,處處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全方位為人民服務,加強各方面、各領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各方面人羣的服務功能、服務效能。同時,黨的報告也對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出了總體部署,必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進一步夯實黨執政的基層組織基礎。

黨員二月份的學習資料 篇6

2月19日上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正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針對當前社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着重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思路和舉措,為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力量。

社會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堅持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羣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的新局面。要堅持思想上尊重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工作上依靠羣眾,把羣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人民羣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羣眾期盼為念,着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聯繫自身工作實際,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黨政工作目標要求,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彙報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y33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