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

暑假的一天,我和同校的一位六年級的姐姐拎着水果,相約去望嶽敬老院看望空巢老人,敬老院馬路兩旁的樹木鬱鬱葱葱,寂靜的小院空氣格外清新,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敬老院的院長熱情的招待了我們,院長向我們介紹了,這裏有位最大年齡的爺爺九十六歲,其他的都在七十至八十多歲,他們住在這裏有的是子女不在身邊,有的是子女工作繁忙,沒時間照顧,還有的是沒有親人了。他們都是些心靈空虛,內心孤獨寂寞的老人。聽了院長的話之後,我想今天我一定要讓那些老人們感到温暖。我和姐姐把帶來的水果洗乾淨,由後勤的奶奶領着我們把水果送到每一位爺爺奶奶手裏。他們拿到禮物臉上的皺紋像湖面上的漣漪盪漾開來,樂呵呵的。

看到老人們有説有笑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裏湧出一股暖流,非常開心。接着姐姐拿出葫蘆絲為爺爺奶奶們吹起了動聽的樂曲,一旁的我也隨着音樂手舞足蹈起來。頓時,爺爺奶奶的掌聲、笑聲、讓這安靜的小院熱鬧起來。我也和老人們交談起來,舉起相機給他們照相,個個樂開了懷。看到老人們高興的樣子,我的目的達到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我們依依不捨和爺爺奶奶們告別,爺爺奶奶説非常感謝我們,我説“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我高高興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這次自發的愛心活動,我深深體會到關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它既可以讓老人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感到快樂!讓我們以後一起多關愛空巢老人吧!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2

孝敬父母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剛開始的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現在的青少年,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與教悔。是他們給予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我們能生活在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養育了我們。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教會了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第一,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走第一步,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説第一句話,是他們教會了我們認第一個字……如果沒有我們親愛的父母,就沒有我們。所以,孝敬父母是我們天經地義的事,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也是我們最起碼做人的道理。

記得父母教導我們時常説:“我們吃的鹽比你們吃的米還多,我們過的橋比你們走的路還長。”我們卻總是那般年少輕狂,不以為然。我們忽略了當歲月無聲溜走時在他們面龐和兩鬢留下的痕跡。他們總願意對我們傾之所有,而我們總固執地認為這已不合時宜。我們便像初生牛犢,亂闖亂撞,直至遍體鱗傷,然後奔向他們,頭枕他們的胳膊,舔舔傷口,又繼續前行。下雨時,父母為我撐起一把温情的傘;傷心時,父母用他們那火一般的心來融化我心中的不爽。他們常因我的歡樂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悲傷而愁上心頭。在他們那甜蜜的笑裏,我又發現他們的額頭上多了根根皺紋,鬢角上多了屢屢白髮。他們每多一根皺紋,我心中就多一份內疚,這都如樹根般扎入我心中。

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可在我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親情卻割捨不去。時間可以讓世界萬物變得異同繁樣,全天下父母的心卻是一樣的。父母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卻是不變的。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最真摯的的愛,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震撼心靈的事。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

俗話説“滴水之恩要以湧泉相報”。那麼父母的恩如山重,我們怎樣來回報呢?我有時在不知不覺間,便想到了郊外。啊,這那裏才是最美的,那裏才擁有最美妙的風景:在藍天下,一望無際的田野綠油油的,好像永遠也看不到盡頭;往上看去,一朵朵可愛的白雲把天空映襯得那麼漂亮;在近處和遠處,不時便會有一朵嫵媚的小花,煞是可愛。頓時,我的腦海裏出現了我的父母在田地裏,把背彎得像弓箭般,他們累嗎?我忍不住的對我腦海裏的“希望田野”熱淚盈眶。他們都是為了什麼?不管天氣怎樣惡劣,也阻擋不了他們那匆匆的腳步。一有好吃的時,他們不捨得吃,把腳步放得那麼慢,害怕好東西被自己吃了似的。一要是為了家,為了兒女的事,他們的腳步比箭還快,害怕和自己強似的。

就僅僅憑這些我們就不得不孝敬父母!感恩是對生活的態度,人人都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把這顆心利用起來,學會感恩,孝敬父母。有人説:“幸福是樸實的。想要獲得它並不難——只要你有一顆感恩之心。”對啊,生活中的點滴感動,不正鑄就了我們的幸福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果説真有上帝,那麼他賜給我的最大幸福,就是我擁有一個好的父母。深夜是為我蓋的一次次被子,上學時的一句句叮嚀……都給予我一次次感動。為了這些感動,為了滿足我的心靈,我決定還父母一個嶄新的春天!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你就會發現被心靈折射的陽光是多麼燦爛,在愛的沐浴下成長是多麼幸福!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3

這天早上,我在陽台上看風景,恰巧看見住在對面樓的一位老奶奶也站在陽台上,她正在晾衣服。晾完衣服後,老奶奶就在陽台上找了張凳子坐下來休息。她大概跟我一樣在看風景吧!我沒有多想,回屋做作業去了。

轉眼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我站在窗前向對面樓望去,那位老奶奶還坐在陽台上。老奶奶怎麼一直坐在陽台上呢?她睡着了嗎?

吃飯時,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對面樓的老奶奶為什麼從早上到現在一直在陽台上坐着呢?”“她的兒女不在家,也許她是坐在陽台上透氣吧。”媽媽回答。

可我還是不放心,吃過午飯,我便走到老奶奶家的樓下大聲問道:“奶奶,您在幹嗎?為什麼一整天都坐在陽台上呀?”“都是我沒用,早上在陽台上晾衣服,風把門關上了,我就回不去了。”奶奶的語氣既傷心又無奈。我聽了也十分驚訝:“這麼説,您連午飯也沒吃嗎?”老奶奶點了點頭。我十分過意不去,怪自己沒早點想辦法幫助老奶奶。我趕忙説:“奶奶,您快把家門的鑰匙扔下來給我,我到您家去幫您開門!”“這……”老奶奶猶豫了。“奶奶,您不相信我嗎?要不我叫媽媽跟我一起去您家!”老奶奶連忙回答:“不,不!我是擔心太麻煩你了!”説着,老奶奶用顫抖的手解下了胸前的鑰匙,並把鑰匙扔了下來。我連忙撿起鑰匙,跑上樓替老奶奶開了門。

老奶奶不停地向我道謝,看着老奶奶家裏陳舊的擺設和桌子上的飯菜,我猜想:老奶奶的子女大概很少回來陪她,她自己一個人多麼寂寞呀!要是沒人發現她被關在陽台上,怎麼辦呢?

空巢老人不僅需要社會的關注,更需要家人的關心。請多回家陪陪爸爸媽媽吧,對父母的愛經不起等待!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4

“‘你説夠了沒有?還有很多作業等着我去做。’我站起來,跑過去,用力的搖着她那矮胖的身體”。我憤怒至極點。但事實上,我始終只是直挺挺的站在那,什麼也沒做,而那一切的一切,都僅僅完成於腦海。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外婆曾告訴她,説“當一顆星星劃過沉寂的夜幕時,就意味着一個生命的逝去”。

霎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他,出現了那樣的一幕,我的腦海中充滿了他的眼神。是乞求?不,不是。是祈禱?不,也不是。還是祈望?不,都不是。

我不知道那年那月那天,是的,又是一個平安夜,是否真的有星星隕落,我只知道那一刻,那雙緊抓着我的乾癟的手放下了,欲言又止的嘴脣不再蠕動了,呆滯的目光消失了。他,我的爺爺,我親愛的爺爺永遠地逝去了。

不復存在的軀體與殘存的記憶,剩下的是他永遠眷戀的奶奶。

失去老伴,失去精神支柱的奶奶終於變的神情呆滯,每天總是神經質的絮叨。

久而久之,我無法忍受,我哭泣,我抱怨,我憤怒,因而剛才的我幾乎大吼。但理智的我很快冷靜下來。我似乎曉得了些什麼。

是什麼?具體的我自己也説不清楚。

我只是不斷告訴自己,有了奶奶,才有了我,有了今天的這個我。

我只是用很標準的漢語,充滿感情,但很輕的叫着“奶奶”,我試着重複着。我的心平靜多了。

我坐下來,依在她身邊,望着她。很久沒有這麼做了。在爺爺過逝後,這似乎是第一次,第一次我再靠她這麼近。滿頭的白髮,深深的皺紋,微濕的眼角和嘴角。這就是曾經隨我跑東,跟我奔西,手把手教我,攙我前進,灌輸我以瓊漿的奶奶啊!我……

“奶奶,吃午飯了”,我叫道。她再次的無動於衷,還是“唸唸有詞”。我輕輕地走過去,扶起她,到飯桌邊坐下,給她繫好飯兜。我拿起了勺子,舀了一勺和好湯的飯,怕燙,我輕輕吹了一下。一勺飯,一點菜,一口一口的,就好象她從前餵我一樣。

飯後,我俯身撿起她掉下的飯粒,就像她以前彎腰一樣。她是個愛乾淨的人,所以我倒好了水,冷熱均勻後,我放下了毛巾,拿起,絞乾,輕拭她的臉龐。我這一系列的動作,對我來説是那麼的熟悉,似曾相識。

老人是需要午休的,以前奶奶就有這習慣,相信現在的她同樣的需要。我攙她到牀邊,解掉釦子,除去外套,鞋子,褲子。三月的江南,還是有那麼一點冷的,不過我泡了熱的水袋,這對老人很實用,至少我這麼認為。我問道“暖和嗎”?她依舊沒有回答。我給她塞好被子,我想這樣她會更暖和的。我開始哼歌。奶奶睡着了,真的很像個超齡嬰兒。這回她一定睡的很香,因為我第一次再聽到她的鼾聲,儘管很輕。我想這不應僅僅是搖籃曲的作用吧。

近兩個小時後,她醒了。我幫她穿好衣服。

該吃藥了,是我所討厭的中藥,聞着都有苦的感覺。不過我準備了加杏子。這次她沒有再皺眉。

喝完藥,我帶她出去散步。我已記不清最近的一次是何時。

“看,好美的夕陽!”我歎到。它即將消失,卻依舊好美,它以漫天的紅色宣誓着它的偉大,因為它犧牲自己,托起明天的朝陽。

不只為什麼,頓時,我回頭。我看到奶奶正看着我,露着欣然的笑。這也是第一次,第一次再見奶奶的笑。

剎那間,我明白了,爺爺的眼神,是信任,是看到了希望,他堅信,我們會好好照顧奶奶。

“奶奶”我終於大聲叫了出來。我好想奔過去,抱着奶奶,説“我不知到明天,甚至是下一分鐘,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我不知道,但你是我最親,最愛的奶奶,永遠,永遠。我會永遠對你好,從點點滴滴。”但我的視線早已模糊。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不知出自哪位哲人之口。“你的上半世我無法參與,你的下半世我奉陪到底。”

朋友們,珍惜這可能是剛剛開始又可能是稍縱即逝的愛與被愛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從關愛老人開始。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題記

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老人,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問卷答到了這裏,我們是否可以以耐心和愛心來續補這空缺的橫線,在老人的闡述中重踏他們曾走過的路,從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熾熱的回憶……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敬老愛老並非一個傳説,你必須用真誠去充實它。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境貧寒,是不報復,但十分孝順,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在外討的食物,皆帶回家去供奉二老。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嚐。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侍奉他們。”聽到的人感到他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七年級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話外音——若有親孝駐心間,乞食下跪又如何?)

着名哲學家康德曾經説過:“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應是黯淡的,更多的應富含生的氣息與愛的歡笑。老一輩革命家朱德着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偉大主席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着母親的棺木放聲拗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名人尚且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年邁的親人做些什麼呢?

其實,人生便是平日司空見慣的太陽。它日復一日地遵循着東昇西落的軌道。沒有永遠的烈日當空,無論你的人生多麼不凡,最後你也是會慢慢老去,逝去,最終緩緩地被人們遺忘。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繁華如夢,往日歲月如雲煙般流過天際而無可挽留,不奢求天空對它的眷戀,只為靜靜儲蓄飛翔的力量。那些老人們便是我們前行的高標,你無法忽略他們的存在,試説,如果沒有徐徐落下的太陽,又怎會有“夕陽無限好”的美景呢?百善孝為先,是中國的傳統,現在它以飛快的腳步遍佈世界,我相信,“孝”將會佔據道德的核心,它將會是為人處事的底線。敬老愛老,應從現在開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終於結束了,回首人生所列出的假設而我的回答,你滿分了嗎?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6

一般無子女或雖有子女,但子女不住在身邊,“自己”一個人居住的老人在城市中被稱為空巢老人,目前,這樣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數。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鬱,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呢?首先是老人的子女,其次是社區和社會上所有的人關心。

今天,我有幸參加我們班組織的關心“空巢老人”活動。班主任陳老師帶領我們去看望潘爺爺。我們敲着潘爺爺的家門,可惜潘爺爺不在家。聽説隔壁也有一個“空巢老人”,她的名字叫潘奶奶。所以我們就去潘奶奶的家。潘奶奶打開了門,我們環顧四周,房間裏悄無聲息,很冷清。我們熱情地對潘奶奶説:“潘奶奶好,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聽我們這一説,潘奶奶的臉上綻開了微笑。我們紛紛把我們準備好的精美禮品送給她,每個人都遞上了一份温暖。我們還與潘奶奶拍了照片,留下了美好的紀念。今天,我很開心,但我想潘奶奶會更開心。

在幾年前,社區里老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可不像現在這麼紅火,社區里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特別是有好多和兒女分開居住的空巢老人們,他們感到十分孤獨寂寞。正是由於“空巢老人”心靈上普遍有一種孤獨感,幾年來,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廣為流傳。“這首歌之所以轟動,是因為説出了老百姓的心聲。”關心“空巢老人”正成為當今社會的新課題。專家建議,兒女多的家庭應輪換回家陪老人住;獨生子女最好能住在離父母家較近的地方,方便平時照顧。在這一點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湯”距離,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不要太遠,以送過去一碗湯不會涼為標準。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羣空巢老人,在社區開展的豐富活動中,他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時,社會上應形成關注“空巢老人”的氛圍,保障老人有一個充實的晚年和多彩的精神世界。作為兒女,更應該用“心”去孝順老人。

【關愛空巢老人_作文3】

現如今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孤殘兒童越來越多了,為了讓他們感受到幸福,温馨的生活,也為了讓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及孤殘兒童代表在紅紅火火過大年中快樂。

我,身為一名__學校的學生,應該去關心他們。於是,在今天我與我的哥哥姐姐,弟弟一同來到小區裏。我們詢問了保安叔叔,得知的交流,我們漸漸的適應了,我們很開心。

我們今天,我們一起給了空巢老人、孤殘兒童的住所,我們相繼來到他們的家。雖説有點害怕和害羞,但是,通過與他們他們提前快快樂樂過了個年和拜了年。這天,這些原本不開心的人們坐在一起,互相噓寒問暖,祝願新的一年日子過得更加紅紅火火。我們幫着老人們打掃衞生,扔垃圾,洗碗……我注意到,弟弟對老人和孩子們照顧得特別周到,有時老人中途需上廁所,弟弟主動攙扶;小孩子們也受到了無微不至的照顧,爺爺奶奶和小孩們不停地給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

在這一年裏,我們與不相識的人快樂的過了一個年。在電視上今年已經80歲的X師大附中退休教師_X説:“自己雖然一個人生活,但我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這不,這一活動在我們大家的身邊開始了,更多的哥哥姐姐加入了志願者行列裏,這樣説,想,我也應該算得上是一名“小志願者”了吧!

我想,在團年飯後,空巢老人們、留守兒童們及孤殘兒童們,一定很快樂吧!我祝他們過年快樂。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7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人口的老齡化加劇,那些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輩子的老人需要社會的關愛、子女的照顧。使他們在物質上有所滿足,精神上得以慰藉,享受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正如有首歌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如果人人都關愛老人,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多麼和諧美好啊!

我的奶奶是一個慈祥的老人。烏黑的頭髮,炯炯有神的眼睛,稍矮的鼻樑下嵌着一張能説會道的嘴巴,嘴角微微上揚,一看就知道是個和藹可親、樂於助人的熱心老人。

在一個陰雨天的清晨,身體一向硬朗的奶奶因為忙碌和傷風着涼病倒了,她從菜市場買了菜回來就矇頭去睡,一直到我爸爸接我放學回到家。這可急壞了爸爸,他又是為自己的粗心愧疚,又是為奶奶倒水、喂藥,蓋好被子。我見了,也上前幫忙,安慰卧病在牀的奶奶,我們忙得不可開交。慢慢地,奶奶臉上露着一些笑容,安祥地進入了夢鄉。看到這個情景,爸爸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才急忙到廚房為我和奶奶煮午餐。

突然,奶奶斷斷續續地叫道“桶……桶……垃圾桶……”原來奶奶從睡夢中驚醒,在不停地作嘔吐狀,我心領神會,一邊心急如焚地拿來垃圾桶,一邊焦急地叫着爸爸,爸爸聽見了,三步並作兩步,從廚房急衝衝地趕來。只見奶奶面如土色,乾嘔不止,爸爸見了,連忙輕拍着奶奶的背,急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終於,奶奶不再嘔吐,可身體還是很虛弱,爸爸不放心,送我上學後,就請假回家,無微不至地照顧奶奶:有時為奶奶端來熱水;有時和奶奶叨叨家常;還有的時候為奶奶削水果解渴。母子倆其樂融融。奶奶的嘴角揚起了一絲笑意,彷彿在説:“有兒如此,我已知足。”

在爸爸的細心照顧下,奶奶的病好了。幾天後,房前屋後,又見奶奶忙進忙出的身影,聽着奶奶洪亮的聲音,吃着奶奶煮得香氣撲鼻的飯菜。看見奶奶又生龍活虎起來,爸爸和我們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沒有奶奶就沒有爸爸,沒有爸爸就沒有我,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關愛老人的民族是個沒有可積澱的民族,一個不關愛老人的國家是個沒有可傳承的國家。老人不是累贅,更不是一個沉甸甸的負擔,而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讓我們一起關愛老人吧!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8

七月二十二日下午,我們如期舉辦了第二項社會實踐活動——進社區,看望空巢老人。

三點半的時候,我們在城慶社區旁邊的一個小公園裏集合。一共有十五名同學。社區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告訴我們今天要去看望的兩户空巢老人的一些情況。我們在這兒舉行了活動儀式,劉老師和兩名主持人講了話。然後,我們就去城慶社區裏看望空巢老人。

我們用前幾天勤工儉學賺來的錢給老奶奶買了牛奶、香蕉、西瓜、牀單。同學們帶着慰問品走到了一條狹窄的小巷裏,裏面有一間屋子,屋子裏很簡陋,設備也很簡單,裏面有一位可憐的老奶奶,頭髮花白。聽社區的兩位工作人員説,老奶奶只有五十八歲,得了一種不治之症,看上去像六七十歲,臉上佈滿了皺紋,又黑又瘦。家裏邊只有老奶奶一個人。老奶奶看見我們走了進來,又驚訝又歡喜。我們把東西放到桌上,幫助老奶奶打掃了房屋,把嶄新的牀單鋪在牀上,還和老奶奶聊了一會兒。臨走的時候我們向老奶奶告了別。對她説:“老奶奶,我們會經常來看您的”。老奶奶感動萬分,流下了淚水。我們離開了老奶奶的家。

接着,我們又去看望另一位空巢老人。我們來到財校院裏,在一幢破舊的樓房前停了下來,走進樓門,裏邊陰暗潮濕,我們排隊上了樓,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今年七十八歲,家裏邊亂糟糟的,我們給老奶奶放下了慰問品,同樣給牀上鋪了嶄新的牀單,並打掃了衞生,老奶奶高興得不知説什麼好。

從老奶奶家出來,我們還去打掃了社區的衞生。有很多記者阿姨為我們攝了像並採訪了我們,她們都很支持我們。

這次經歷是我們成長中難以忘記的。我們親身體驗了生活的貧困和辛苦,親眼目堵了一幕幕扣人心絃的畫面。

我們的.活動結束了,短暫的慰問,深深地觸動了我,看着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裏第一個感覺就是難受,但想到今天我們給了他們温暖,給了她們快樂,又覺得很開心,在這一天,從與同學、與老師、與老奶奶的交流中。我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寬容,懂得了愛的力量,今後我們會經常去看望這些空巢老人。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9

隨着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了。許多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伴老人,老人們也只能自己生活。這樣的老人就是“空巢老人”。

我的鄰居也是兩個“空巢老人”,他們的兒女都很少回來,總是為工作四處奔波,甚至連電話都很少打來。也許,我應該幫幫他們。我曾不止一次的有這樣的念頭。

終於有一天,我下定決心要去看望他們。就這樣,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走進了鄰居家,家裏有些簡樸,一張兩老吃飯的陳舊餐桌和一個小小的電視機。老奶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老爺爺坐在木椅上聽着收音機。看到這些,我心裏感到酸酸的。爺爺奶奶很歡迎我的到來,老奶奶忙着給我倒水,爺爺關掉收音機拉我到他身邊做下,不停的問我的學習和生活。我頓時覺得他們多麼需要與人交流,需要我們去關愛啊!不一會兒,屋子裏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臨近中午,窗外的陽光格外明媚,我拉着爺爺奶奶的手,走進公園,呼吸新鮮空氣,看着公園裏的新氣象,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幸福,但又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我看到了他們的孤單,我想他們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兒女了。

離開鄰居家,我一直希望再為爺爺奶奶做些事。經過一番躊躇,我撥通了爺爺奶奶大兒子的電話。在電話裏我告訴叔叔,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工作再忙哪怕一個電話也能讓老人感受到愛。叔叔被我感動了,直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並保證以後儘量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個電話。

現在,陪老爺爺老奶奶聊天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讓自己快樂,也讓老人不再孤單。讓我們一起加入關愛空巢老人的行動中來吧,關愛自己的老人,關愛身邊的老人,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温暖,充滿愛!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0

周大爺是社區的一名資深志願者,今年已經60歲的他見到每個人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模樣。周大爺在社區的號召下,大家成為了光榮的志願者,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成為社區與居民之間橋樑和紐帶,以無償奉獻的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不斷挖掘壯大服務的潛能。

周大爺有着古道熱腸,退休下來的老人,往往會是空巢老人,身邊的子女常常不在身邊,周大爺總是會起到核心凝聚作用,他積極宣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榮辱觀等知識,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培養團結互助、平等友愛的新型人際關係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他細心地根據老年人的不同特點、興趣和愛好,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等全身心服務,不僅鍛鍊了大家的身體,還放鬆了心情,達到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愉悦,讓居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社區的乒乓球聯賽是本社區內的一個特色活動,每到活動日,社區內喜氣洋洋,歡笑聲此起彼伏。老太太、老大爺齊齊上陣,一展風采。

此外,周大爺的手機幾乎從不關機,在夜裏如果接到居民的緊急求助電話,如夫妻打仗、鄰里糾紛等,不論在什麼地方,他都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到達現場,幫忙解決問題。周大爺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轄區居民們的信賴,每遇麻煩事,大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好人,缺少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好人。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1

小時候,外婆總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善待他人,尤其是更要關愛殘疾人。雖然當初的我還不能理解外婆講的話的深層含義,但隨着歲月流逝,我漸漸長大,終於明白了道理。外婆以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行動感染着我,記憶中,不知多少次,外婆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看見殘疾人,都會以不同方式毫不猶豫地獻出愛心。外婆就是這樣,以自己在生活中的實際行動時刻感染着我,於是,我幼小的心靈裏便播下了關愛弱者、善待他人的種子。現在細細想來,關愛殘疾人的事例何止外婆一人,只要你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人生路上處處迴盪着關愛殘疾人的優美旋律。

清晨,上學路上 。

騎行在機耕路上的摩托車、自行車紛紛攘攘。“啊——”一聲長長的尖叫在我耳邊響起。我聞聲詫異地回頭——一個青年被傾翻的摩托車壓着,痛苦地用手揉着自己的腿。旁邊,一個拄着枴杖的盲人木訥地站立着。誠然,那位青年是為了避免這位盲人而倒地受傷的,那緊鎖的眉頭似乎在訴説着他此時的疼痛。

我趕緊走到青年的身旁,使勁扳開壓在青年身上的摩托車,憐憫地説:“哥哥,疼嗎?”青年站了起來,強忍着痛,揉了幾下腿,露出勉強的笑容,説:“沒事,沒事,你放心好啦!再説,保護這位盲人伯伯的人身安全,比什麼都重要!”聽了青年的話,盲人伯伯擦去臉上的淚水,衝青年開心地笑了……

此時,我似乎覺得全身有一股愛的暖流悄然升起。 是的,一顆對殘疾人的寬容之心和真誠的關愛,就是對“愛”最好的詮釋!

暮春時節,村裏的小公園裏,鍛鍊的人們與花草綠蔭攜手相伴,營構出一幅安逸逍遙的圖景。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着雙枴在行走,他的身體在左右拐杖的支撐下前後擺動,艱難地行進着。他——原來是一位截去雙肢的殘疾人!

不好,老人右手的枴杖突然折斷了,他一個趔趄跌倒在地。這時,一位正在練打太極拳的中年叔叔朝着老人快速地奔跑。叔叔彎下腰,把老人扶到石椅上,然後撿起折斷的枴杖仔細觀察,試圖把枴杖接上。他的眼神是那麼專注,以致在修理枴杖的過程中,兩手的青筋都突顯出來了。終於,枴杖竟奇蹟般地被叔叔修好了。“謝謝!”老人緊握着叔叔的手,久久不放。

看着老人重新在枴杖的支撐下順利地向前行進,叔叔望着這一切,用手擦了擦臉上的汗珠,滿足地笑了……

此時,我似乎看到了叔叔身上散發出的對殘疾人摯愛的光芒,燦爛輝煌!

是的,一次及時和善意的幫助,用心去營造和諧,就是對殘疾人最大的關愛!

校園裏,廣播傳送着一個不幸的消息。

701班自強自立的李明娟,從小就得了小兒麻痺症,但她從不向別人祈求什麼,因為她是個品學兼優的女孩,她更懂得自強自立的深意,但此時父親卻突遇車禍,被迫截肢,真是禍不單行。

看着面容憔悴、身殘志堅的李明娟,想起躺在病牀上急需醫療費的李明娟父親,大家的臉上佈滿了焦急和憂傷。於是,一個又一個的老師和同學手裏拿着不同數量的錢,都把自己對同學、對殘疾人的一份愛心投入捐款箱。一份份的愛心積蓄起來,變成一份大愛,支撐着與病魔抗爭的李明娟以及他的父親。

此時,我似乎看到校園裏聳立起一座關愛殘疾人的高山,巍峨壯麗。

是的,以一顆跳躍着關愛殘疾人的真誠之心伸出援助之手,也就是“愛”的真實體現!

如今,回顧自己在成長路上那一串串伴隨着愛的足跡,我頗感欣慰。我明白了,只要我們時刻打開關愛殘疾人的心靈之窗,讓自己的靈魂不斷地在陽光下晾曬和消毒,真正做到善待他人,關愛他人,就一定能感悟到愛的真諦,體驗到與殘疾人和諧共處、分享愉悦的無限樂趣!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2

在我們小區,住着一對獨自生活的老人——曹爺爺、曹奶奶,我和爸爸媽媽經常去看望他們,幫他們幹活,陪他們聊天。幾年下來,這已經成了我們家的一個慣例,曹爺爺、曹奶奶就像我的親爺爺奶奶。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嚷嚷着要去曹爺爺、曹奶奶家,因為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他們。吃過早飯,我就拉着媽媽出了門,我去超市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大把香蕉,爺爺奶奶牙不好,吃香蕉正合適。

到了曹爺爺曹奶奶家,媽媽放下東西就開始幫着奶奶擦桌子收拾家,我看見爺爺正在看報紙,急忙跑過去幫爺爺讀起來,爺爺高興地説:“我的小眼鏡來啦!”讀完報,我讓爺爺奶奶坐在沙發上,先把我新看的一個故事《馬馬虎虎》講給他們聽,爺爺奶奶被我繪聲繪色的表演逗得哈哈直樂,接着是我新學的一段手帕舞,最後再給爺爺奶奶吹一曲葫蘆絲《彩雲之南》。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看着爺爺奶奶這麼開心,我也感覺特別高興。

節目表演完了,我神神祕祕地讓爺爺奶奶閉上眼睛,我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我從書包裏拿出一張獲獎證書,“爺爺奶奶你們看,這是什麼?”爺爺奶奶睜開眼睛,爺爺還趕忙戴上了老花鏡,“太原市尊老愛親星,是我們樂樂的獎狀!”爺爺高興地説。“我們樂樂可真棒!”奶奶在一旁也直誇我。“爺爺奶奶,這個獎狀是對我的鼓勵,更是對我的鞭策,今後我會更好地陪伴你們,讓你們每一天都開開心心!”聽我這麼説,爺爺奶奶高興地一把把我抱進了懷裏。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3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很少人會想到在我們身邊有着這樣一羣人——他們已年過古稀,沒有親人陪伴,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內心的孤獨與寂寞,心靈上的空虛是可想而知的,他們就是孤寡老人。孤寡老人也是社會羣體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需要關懷、最需要幫助的一部分。

為了讓這些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同時也使我們真正接受“學習雷鋒”活動教育,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大隊委的同學們捐出出了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大米、食用油和水果等慰問品,準備去慰問一些孤寡老人。今天,我們學校的大隊幹部拎着慰問品,在吳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一個孤寡老人的住處,“裏面好簡陋啊!”同學們悄悄的説。裏邊只有一張牀,一張桌子,幾把椅子,還有幾張黑白色的'舊照片掛在牆上,老人一個人躺在牀上,她滿頭白髮,臉色蒼白並且佈滿皺紋。我們把帶來的禮物往老人手裏塞,老人很感激的看着我們,臉上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花。時間總是過的很快,我們就要和老人道別了,看着老人用着期盼的眼光看着我們,大家心中都有一種説不出的感受。我們真心希望社會有更多的人羣能去關懷這些老人,給他們一些幫助。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感到了關於老人、關於感恩的點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幫助這些老人們,哪怕只是幾句問候。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4

暮秋的夕陽裏,河面泛起微紅的漣漪,河畔柳樹下的他,白髮迎合着枯枝在風中搖曳,他靜默的站着,直至夜色籠罩……

他是一位老人,臃腫的身子早已不復當年的健壯,他早已不能像以前一樣,肆意的在河岸奔跑,跳躍,嬉戲,打鬧,他只會在每天靜靜地獨自漫步在河邊,從日出到黃昏……她的眼神裏透露的不再是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不再是衝勁和果敢,只剩下一絲悠長而又惆悵的落寞。

他是一位老人,只會每天盯着一張報紙,那一份報紙,他總能翻上一整個上午,甚至是一整天。他總愛一個人坐着,守着一間空屋,一部手機,他記不住手機上名目繁多的按鍵,唯一始終不忘的是那綠色標識的一個,他就是一個老人,一個等待中的老人。

他也是個孩子,他也會在手機響起時,露出一份與平常不相符的激動,他總會笑着,用爽朗的聲音與你交談,你一句關心的話語,能讓他一個人樂上好一陣子:“你看咱家孩子對我多好!”每一次和你見面,他總是會換上平日裏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像是個過新年的小孩子,面對桌上的飯菜,他總會把青椒一個個夾到自己碗裏,因為他知道你不愛吃,就想着自己多吃一些……

他也是個孩子,他也愛和你談天説地,每當發現你對他不予理睬的時候,他就像個孩子一樣,伸手摸摸頭,拉拉衣角,努力的尋找另一個話題。每當你拒絕他時,他就像一個手冷落的孩子一樣,坐在藤椅上,一言不發裏透出一絲失落與哀怨,但此時你要是問他什麼,他立刻又會得意起來,繼續洋洋灑灑地説上一通……

其實,每一位老人也都是一個孩子。他們也會有孩子般的天真,他們會為你的一句話就歡呼雀躍起來;他們也會在夕陽裏,感歎自己剩餘不多的時光。他們就是這樣,滄桑卻又稚氣。

當你面對這一切的時候,你會心疼嗎?當你忙碌在工作、應酬或是自己的生活中時,他們只是守着一間空屋,翻着一份翻閲了無數遍的報紙,等着一聲不知什麼時候才會響起的鈴聲,藏着自己孩子氣的期盼……

改變這一切吧,把所有等待和守候化作相聚時的笑容,理解他孩子樣的天真,把夕陽中的温暖一直留存到第二個黎明,因為他們是這世上最愛我們的老人,也是這世上最需要我們關愛的孩子!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5

文章中主要寫了烏鴉另外還有外號,叫“孝鳥”。裏面説烏鴉是很孝敬父母的,烏鴉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就天天飛來飛去,不怕颳風下雨,不怕大雪紛飛,總是四處尋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不捨得吃,就像小時侯父母餵它一樣。因為烏鴉特別講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鳥”。

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不會超過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成長凝結着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

然而,近年來,我們從報紙上、電視上不斷看到關於父母因兒女虐待而不得不訴諸法律的新聞報道。還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權利不管!”這些話,出於兒女之口,聽了實在叫人寒!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説過:“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還有些青年人認為,給父母親吃的、穿的、喝的,或者每個月往家裏寄幾個錢就是孝敬父母了,其實,這不一定是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和顏悦色,説話温和一些,臉上帶着微笑。現在有些年輕父母,一抱起自己的孩子,總是眉開眼笑:“我的乖寶寶!”可是他們對待自己的父母,卻是另一副面孔,甚至是厲顏厲色。一般來講,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不高,並不是非得要好吃好喝的,你把米飯、麪條或者幾個小菜往餐桌上一放,叫一聲“爸爸媽媽,吃飯了!”父母吃起來也是很香的。相反,你把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擺,一言不發,即便是再好吃的東西,父母也吃不香。

中國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説:樹想安靜,可是,風總是不停地刮,它沒法安靜下來;兒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時不孝敬,等他們去世了,又後悔莫及,那還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則一切都要來不及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給父母端茶倒水開始吧!

老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十分的常見的,而他們基本上都是些飽受苦難的!那麼,你們説,我們是該在老人這後半生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今天,我的外婆看見我如此孝順,心中樂開了花!

可不,在今天中午,我們正津津有味的吃完了午飯,我也就為我外婆做了兩件令她開心的事!

平時,外婆每到中午這個時候都會睡上一覺,做一次香甜的美夢!今天,她又再次睡着啦!

而我也將要做兩件能讓外婆欣喜的事,於是,我將拖把拿到水龍頭前,用清水將拖把洗的乾乾淨淨.然後,我用着力大無窮的手臂拿着它來到了客廳.心中吶喊道:”加油!相信你一定能將地拖得十分乾淨,使它煥然一新的!”於是,我開始有勁的拖了起來.可過不了多久,我就開始不耐煩了,東拖拖,西拖拖,一會兒歇一下,一會兒……一會兒又……!這時,姐姐走過來對我説:”你做事認真點,不要半途而廢,要不然你是不會有甜果品嚐的!”聽完姐姐説的話,我也不知怎麼的,剛才為拖地而生的疲勞,現在早已飛到了九宵雲外!我再次有勁的幹了起來,每個角落都掃視一變,並將它拖得乾乾淨淨,與沒拖之前真是有股煥然一新的感覺!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老、助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我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空巢老人”。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關愛老年人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此,我們特向廣大市民提出一下倡議:

一、弘揚愛老美德,共建和諧氛圍。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寶”,更是整個社會的財富。關愛“空巢老人”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更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希望廣大市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共同營造全社會都來尊重和關愛“空巢老人”的和諧社會氛圍。

二、開展志願活動,做好服務工作。廣大市民們要自覺關心身邊的老人,積極投身到社區的志願服務工作中去,廣泛開展生活照料、心理慰藉、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志願活動,為有困難的“空巢老人”辦股票能夠多的好事、實事,讓他們真正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到人情的温暖。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孝敬老人是人性自然的光輝,更是社會發展的不然。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空巢老人”獻出一份愛心,增添一份温暖。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我來到社區張大爺家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幫助老人擦玻璃、打掃衞生,陪老人聊天。張大爺今年73歲,腿腳不靈便,生活比較困難。張大爺一見到我們志願者既高興又感動。我耐心的與他談心溝通,宣傳保健知識,並幫助老人做家務。臨別時,張大爺滿含熱淚與我握手道別,並不顧腿腳不靈便,執意將我送到門外。

張大爺是位樸實的老人,日子過得挺困難,卻有着最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能給予他的幫助實在是太微薄了,其實,老人們的要求很低,只要有人關心他們、聽他們訴説,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簡單的問候,帶給他們的卻是我們無法體會的需要,特別是那些行動不便的人,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只是在那個屋子裏,當聽到他們説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這麼坐着,什麼也做不了,那悲傷的語氣令人心疼,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安慰他們,只能用手心傳遞一點温暖,此時,雖然我們之間的語言不能相互溝通,但我們的到來讓他感到無比的高興,眼角里掛着開心的淚水。

我會把關愛孤寡老人的心意持續下去,將不斷為這些孤寡老人送關懷、送温暖,要通過自己的行動,讓老年人體會到社會的關愛。

第3篇:馬頭山鎮關愛“空巢老人”工作總結

我鎮老齡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紮實開展工作,老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加強了老齡宣傳工作。我鎮大力挖掘了老齡工作中的亮點、閃光點,積極向省市縣報刊媒體等投稿,努力提升樂老齡工作的影響,大力宣傳了老齡政策法規,提高樂人們老齡意識,大力宣傳了敬老典型、老有所為典型,營造良好敬老氛圍。

二、貫徹落實了省市縣優待老年人規定,對存在的問題,盡力做好協調工作,確保優待項目落到實處。

三、加強了對老年組織建設的指導,規範老年活動,促進老年組織健康發展。新建老年協會3個,空巢老人集中活動點5個。

四、狠抓國際老人節及重陽敬老節慶祝活動。重陽節期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隆重慶祝重陽敬老節,讓老年朋友過一個愉快的節日。同時,協調、指導各級各部門開展活動。

五、自身建設得到了加強,狠抓機關效能建設活動,提升了服務水平,提高樂服務質量,樹文明機關新形象。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8

有一首歌唱到: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互相支撐……正是,每一件感人的事就如一首首心靈之歌,唱出了動聽的愛的旋律,唱出了人間真情。

我的鄰居是個空巢老人,兩孩子出門在外沒空回家,老伴又離她而去,加上行動不便,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父母不在家,我閒着沒事幹,忽然,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看老人。説幹就幹,我馬上出發去看老人。

“咚咚咚——”我敲起老人家的門,邊敲邊問:“老奶奶,您在家嗎?”一會兒門開了,老人出現在我面前,一陣令人作嘔的氣味直鑽入鼻子,亂七八糟的房子,使人不能忍受。我屏住呼吸,説:“老奶奶,我來看看您。”“哦,是你啊。怎麼,今天有空?”老人笑着。“是呀,我幫您真理整理。”我説。老人搖搖頭,説:“哪行啊,我自己……”不等老人把話説完,我便開始“動工”了。

我拿起掃帚從裏到外都打掃了一遍,然後洗碗、擦桌子……它們就像白娘娘喝了雄黃酒——現原形了,露出了原本嶄新的面目。有時我想半途而廢,但看到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微笑着,就馬上有了精神,越幹越起勁,做每一件事都像白娘子救許仙——盡心盡力。汗水從我的臉頰上滑下去,我是吃中藥加糖——苦中有甜,看着這乾淨的房間,老人的微笑,心裏比吃了蜜糖還甜……

關愛如一滴水,如一縷燭光,雖渺小但也偉大。無論在哪兒,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顆善於感悟的心靈!

關愛空巢老人的心得體會 篇19

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今天,我來到了爺爺的身邊準備和他談心,幫他做事。

我先幫爺爺掃了地,然後坐了下來,問“爺爺,跟我説説你的事吧!跟我説説你小時候和工作的事吧!”“好。我小時啊,生活條件挺苦的,吃的是糠菜,好一點就是蘿蔔。到了廠裏,參加了工作,也不捨得花錢,就買點窩頭和鹹菜,也就五六分錢……”

還沒聽完,鼻子就酸了。想想現在的生活條件,頓頓都基本有肉,而那時呢?別説頓頓了,就算一年也吃不着點兒肉啊!望着那失去光澤的面孔,我彷彿嚐到了那難以下嚥的飯菜;摸着那粗糙的手掌,我彷彿看到了哪日夜辛勞的身影;聽着那震人心絃的事,我彷彿經歷了那飽受風雨的一生。

還是那句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想這句話的意思不用我再解釋了吧。許多人都明白,可就是要欺負老人。一個男子,自己的母親,親身母親,她的衣服竟都是從垃圾桶裏撿來的,這還不説,他還常常毆打老人。那位男子可以説是忘恩負義。老人一生飽受風雨,到了老年時,難道就不該享享福麼?我們照顧他就不應該嗎?還有許多老人患上了一種恐怖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智力和四五歲的孩子一樣,他們不更應該受到照顧嗎?還有很多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把老人獨自留在家裏。

難道他們需要的是錢麼?不,是關心!就算他們的生活再富裕,伙食再好,屋子再大,屋子再温暖,那他們真的開心嗎?不,是傷心!他們需要的只是兒女的一份關心,希望的只是一家人湊在一起吃頓飯,渴望的只是兒女在自己的身邊。兒女在自己的身邊,就算生活貧寒,但心也是温暖的。

關注空巢老人,從我做起。

生活中總有一些年邁的老人獨自生活。因為兒女不在身邊,他們生活很不方便。每逢節假日就倍覺孤單。

王奶奶就住在我家樓下,因為兒女都在外地,家裏就她一個人,所以她的生活很不方便。因為腿腳不好,所以一次要買很多菜。我親眼見她拎着大袋小袋的東西,走一會兒,歇一會兒,慢慢的往家裏挪。還有一次,王奶奶到我家找我奶奶聊天,我奶奶説:“你真好,一個人在家,不用和兒子女兒打嘴仗,也不用和孫子搶電視,多好啊!”王奶奶聽了傷感地説:“我好什麼呀!身邊沒有兒子女兒多沒意思呀!雖然每年給我郵回來不少錢,但我覺得他要是能回來看看我,比拿多少錢都讓我高興!”説完,大滴的眼淚掉了下來。

如今,王奶奶在兒子的勸説下去了南京可能明年春天才會回來。無論對於王奶奶還是她的兒子來説,他們一家人總算是團圓了。可是究竟還有多少和王奶奶一樣的空巢老人像候鳥一樣的飛來飛去呢?儘管人們總是呼籲要關愛老人的晚年生活,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獻出一份愛心,拿出一份真心,關心這些孤單的老人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rg4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