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精選31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精選31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

以赤誠之心,換感動你我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精選31篇)

昨天,學校裏組織我們去看“20_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其中,我對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個,是好醫生吳孟平。對他的感動,源於他作為一個醫生要擁有的''醫者人心"。他的頌獎詞,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枱,到今天也沒有離。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着誓言,從為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是呀!他都九十歲了,卻仍在手術枱前忙碌,設生處地為病人着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雖然這些,僅僅是最基本的醫生的守則呀。不過,現在能有幾個醫生能做到這點呢?對病人冷言冷語,開藥能貴則貴,真不知道他們的良心去哪兒了。

我又想起吳孟超的話:“作為醫生,沒有能力為病人治病,是一種遺憾。”這才是真正的醫者啊!

另一位,是張平宜。她是一箇中國台灣人,卻拋棄年薪百萬的工作,來到海峽另一邊深處——大營盤麻風村,只為履行自己的承諾,為這兒的孩子建一所學校。“蜀道難,蜀道難,中國台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她讓麻風村的孩子看見了世界對他們的温柔笑容,讓他們燃起了對未來的希望。

最後,是孟佩傑,她只二十歲,同樣是“90後”。但是,她卻沒有同樣出生在這個年代的我們對物質的熱切追求,對親情的極度冷淡。“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着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不知為何,看着她燦爛的笑容,我的胸口總有種壓抑之感,覺得這個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澀漸漸膨脹開來,想哭。她的笑容,很美麗,很從容,但也充滿了艱辛。看着她,我心中那塊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地觸動。

那些無私的人啊,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換來我們良心的譴責,用他們那顆不為回報的赤誠之心,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感動之花。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

春雨,又是一年生機,滴滴答答地墜向窗,不同往常的及時雨,它悠長纏綿,敲了一夜的窗,也沒有絲毫停下的跡象。全國都在下着這場雨,所有人都在等着這場雨停,等待着雨過天晴,好出去淋漓盡致的玩一場,抑或是去見因風雨阻礙而久未見面的親人。

我也在等天晴,等天晴以後,背上我的帆布包,穿上小皮鞋,蹦蹦跳跳的去上學,可是雨愈下愈大,從我國南方很快蔓延至全國,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勢。

我們稱這場雨為----“新型冠狀病毒”。

20__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國爆發了一場災難性的疫情----“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而個別人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貪吃野味後染上病毒的。這種病毒傳染力很強,存在飛沫傳播,人傳人等傳播途徑。1月23日,為了防止病毒蔓延,武漢被封城。

83歲的鐘南山院士再一次掛帥出山,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親切教導我們:對於這次疫情,要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在家儘量不出門,把病毒徹底隔絕,就是控制疫情最好的方法。由於春運的緣故,人員流動量大,各個城市還是相繼感染上了這種病毒。這時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們不顧個人安危,披上戰服,來不及與家人好好過年,提着行李箱上了飛機,飛往了武漢。天空藍的陰鬱,醫務人員來不及停下腳步,在病房間週轉,忙的不可開交,沒有人説過苦與累,他們用常人無法想象的意志力讓疫情很快的穩定下來,數以萬計的人轉危為安,平安回家。在這場疫情中,“白衣天使”被大家稱為最美的逆行者。

這場突然其來的疫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們既要保護野生動物,因為善待野生動物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又要好好學習,多學知識和本領,因為只有掌握了知識和本領才能救民與水火,也才能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相信勤勞堅強的武漢人民可以創造奇蹟,全國人民都同你們站在一起,等待櫻花盛開。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雨漸漸變小了,雨停了!我背上書包,走進我思念已久的教室......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3

伴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一場重大疫情從我國的湖北武漢蔓延至全國,人們陷入了緊張和恐慌之中,這場災難威脅着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面對着步步緊逼的病毒,我們的白衣天使臨危不懼,化身為堅不可摧的白衣戰士,戰鬥在前線,打響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我本以為會在短暫的時間內打贏這場戰爭,然而事實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斷增長的數字觸目驚心,以至於全國幾乎進入了封鎖狀態。在被封城的這段時間,我的內心思緒萬千,我在思考:病毒為什麼這麼猖狂?我們在武漢的同胞們能否戰勝這場疫情?我親愛的祖國能否挺過這場難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全國各地的人們向武漢送去物資時,我為中國人的團結一心而激動萬分;當鍾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擊疫情的戰鬥時,我為他的無私奉獻而心潮澎湃;當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專家與病毒奮戰時,我為他們的忠於職守而熱淚盈眶。

我始終堅信,暴風雨越猛烈,雨後的彩虹就越美麗!可怖的寒冬已經被温暖的春風吹散,萬物正在復甦。待春暖花開之時,山河會無恙,國泰且民安。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4

我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創始人伍淑清

在香港商界,伍淑清頗具傳奇色彩:她創辦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因創建了註冊編號為“001”的合資企業,剛過而立之年的伍淑清,得名“001小姐”。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美心集團創始人伍沾德之女,生於1948年她即將年滿71週歲,至今未婚,身邊的人都稱她為“伍小姐”;她還曾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三屆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是她摸着石頭過河,開創了中外合資企業的先河,拉開了我國招商引資的大幕。

日前,在她贊助的香港中華基金中學校園內,年過七旬的“伍小姐”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自己和家族參與、助力國家發展的家國情。

伍淑清的父親伍沾德是廣東台山人,1947年畢業於當時的廣州嶺南大學,後移居香港。伍淑清8歲那年,伍沾德兄弟創立了美心公司,之後逐步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目前美心集團已佔香港飲食業市場份額的10%以上。

少女時代的伍淑清讀於香港的教會學校,嚴苛的管理令她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時,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工作。這個“生物鐘”已經保持了幾十年。

從教會學校畢業後,伍淑清留學美國,23歲學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我跟媽媽講,不用麻煩您再給我介紹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1978年,伍淑清30歲。就在那一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我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航程,開始向世界敞開大門。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來到內地。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開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擺着一個重大難題:長達幾十個小時的飛行時長,中國當時沒有能夠提供專業航空食品的企業。

通航談判中,美方明確提出,中美航線的配餐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可當時的首都機場,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屬的一個只有30多人的配餐間,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對媒體回憶,她第一次坐中國民航的班機時,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開水壺走來走去給旅客沖茶,同機的香港人紛紛抱怨。

“後來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王匡找到我爸爸説,國家希望您到內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憶,於是她來到內地,想親眼看一看內地的發展。伍淑清坦言,當時的感覺是“很落後”,但同時,她也敏鋭地看到了內地巨大的市場潛力,感覺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間。

1979年這一年,對於伍淑清和她的父親伍沾德來説,格外忙碌。由於1980年5月,是中美兩國計劃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親多次往返京港兩地,就合資創辦航食公司進行談判。當時除了美心集團之外,與中國民航局進行談判的還有來自日本、歐洲和新加坡的企業。

伍淑清回憶,當時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機場的優先起降權,不管其他飛機上的乘客是什麼人都要為其讓路。最終,中國政府決定選擇華僑出身的伍家作為合作對象。

“那個時候,內地還沒有外商投資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憶,當時很多合作細節都是從零談起。他們就把香港的企業法、工商業法從英文翻譯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談,最終簽署了意向書。

然而,由於無先例可循,上級部門遲遲沒有批覆合同。伍淑清記憶猶新的一個細節是,時任中國民航局局長當時對他的父親伍沾德説,“伍先生,因為中國沒有審批中外合資企業的先例,審批還需時日。我們先握握手,一言為定。”聽到這番話,伍沾德説:“我們都是中國人,都相信鄧小平先生宣佈的改革開放政策。”於是,雙方握手為約。

1979年11月,距離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伍沾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自己墊付500萬港幣購置設備開工,再等待批覆合同。

“500萬港幣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以在香港樓價最高的中環買下好幾層寫字樓。但是我們有相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國家好,也都相信改革開放一定會讓國家有大發展,所以我們彼此信任,甘願為此冒險。”伍淑清説,因為父親是華僑的後代,所以希望看到國家強大,當時不是抱着做買賣的心態,而是為了給國家做貢獻的情懷去做這件事。

伍淑清回憶,父親做這個決定時,曾揹負了不小的壓力。“當時很多身邊的人都勸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問題要自己承擔責任’。”然而她的父親,並未退縮。

籌到資金後,北京工廠隨即開建,但挑戰再度來臨。航線對航空配餐要求嚴格,要達標就需要進口歐美設備。在當時,歐美仍對中國實施禁運,伍沾德就以個人名義,從美國購買設備,在香港訂貨付款,設備運到香港後,再想辦法將運回內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終於拿到審批許可時,工廠已經開始生產,伍淑清將這比喻為“先有蛋,後有雞”。

1980年4月,國家正式批准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當年5月1日,北京航食掛牌成立,投資雙方分別為: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資300萬元,佔股51%;香港中國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資288萬元,佔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資審字[1980]第一號”的批准文件編號,被譽為“001號合資企業”。

作為合資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後面臨着很多的挑戰。回望過去,伍淑清認為:“當時引進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還包括整個企業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對媒體回憶,當時他們與還習慣於計劃經濟思維的合作伙伴不斷革新,從合資企業的法律條文、股份制概念、複式記賬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細節入手,一步步將001號合資公司塑造為行業領軍企業。

“我們需要重新培訓員工的概念,比如剛開始時,很多員工不願意打卡,覺得這麼做是不是瞧不起他們”,如今這些早已司空見慣的企業管理制度在改革開放伊始的中國,曾面對舊思維的挑戰。伍淑清説,當時自己每兩個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實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則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時間。

如今,北京航食佔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70%的配餐市場,實現了38年連續盈利,累計納税超過16億元。

001號企業填補了行業空白。隨後,以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形式出現的三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據統計,截至20__年底,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近40萬個,實際使用港資9147.9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港資佔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1.7%。

伍淑清説,改革開放之初,港資幫助內地企業瞭解市場經濟、培養人才,扮演了“輔導員”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資份額佔據內地引資“半壁江山”的情況下,其角色應適時轉變為“服務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資進來,帶領內地企業“走出去”。

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開始從其他方面參與祖國建設,從1988年開始,伍淑清先後擔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見證和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香港迴歸前,伍淑清還曾擔任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為香港迴歸做了許多工作。

1997年7月1日,49歲的伍淑清在香港見證了五星紅旗升起。香港迴歸後,伍淑清參與了大量推進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來,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時具備國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視野,由她贊助的香港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曾多次到內地進行交流學習。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5

樊錦詩先生圍繞守一不移、擔當使命、探索進取、永遠在路上四個方面,結合親身經歷,詳細介紹了一代代莫高窟人為傳承弘揚敦煌藝術瑰寶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時還與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富生動,讓廣大領導幹部對於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敦煌市領導幹部學習先進榜樣、普及敦煌文化知識的熱情。樑建明等領導在敦煌市分會場收聽收看了會議實況。

據瞭解,樊錦詩先生自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為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榮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國文物保護領域終身成就獎、薪火相傳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同時,還在前不久獲得了第四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正能量獎。

樊錦詩一直很忙,從北京到香港、從廈門到巴黎……但她心裏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敦煌努力。”她説。

“對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無比廣闊,內容無限豐富。越研究越覺得,老祖宗留下來了世界上獨有的、多麼了不起的東西!”樊錦詩説。

是吸引,更是責任。這座千年石窟曾歷經磨難,成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常書鴻、段文傑等前輩白手起家、投身沙海,為保護敦煌傾盡一生心血。  “老先生們明明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偏偏歷經千辛萬苦留在敦煌,他們就是精神符號。東西壞了還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沒有了。‘莫高精神’是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樊錦詩説。

如今,莫高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大城市比還有不小差距,卻仍有年輕人不斷踏着前輩的足跡來到敦煌,甘願奉獻。他們説,“莫高精神”已經成為文物以外的“第二寶藏”。

“幹了一輩子,總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兒”樊錦詩充滿感情地説。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6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衞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忠於黨、忠於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牆,看一看樓裏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

進天安門的那一刻,他的心裏該有多麼辛酸,又有多麼欣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不斷地看着他的戰友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那時他心裏的苦楚,應該無人體會。可是,他又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幾十年的改變,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麼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為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鬥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裏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於張富清同志來説,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為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後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為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還獲得總書記對他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強調,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鬥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黨員幹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為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為羣眾脱貧勞心勞累,為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眾,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裏的羣眾,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為羣眾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於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於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鋭意進取,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裏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幹部要敢於説出他人不敢説的話,敢於嘗試他人不願做的事,為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7

“人要追求快樂,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創造快樂,苦中求樂。”

這句話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歲時就要為生計操勞,獨自一人承擔着侍奉母親的重任。

八歲,正是孩子潑皮無賴的時候;八歲,還對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無所知;八歲,卻要支撐家中的生計而四處操勞——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傑”。

從八歲到十二歲,整整十二年,四千多個日子裏,都對他的母親不離不棄。

“有媽就有家。”為了把媽媽照顧好,小小的孟佩傑,踩着小板凳,爬上了灶台。年僅八歲的孟佩傑,顯然對一切事物都一無所知。為了方便記憶,加深印象,她還編了一段口訣,“長的是葱,圓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薑,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綠瑩瑩。”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每個兒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盡孝的義務,孟佩傑,則是在孝中盡孝,把“孝順”這一傳統表現的淋漓盡致。

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孟佩傑就是一個典範,她在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同時,她要四處奔波忙碌維持生活。20__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學錄取,因為路途遙遠,她帶上了母親,在大學旁租了一間小屋子。“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時刻擔心媽媽的身體。”她很欣慰。

看到這裏,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順,是每個華夏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幾分呢?我有經常幫媽媽分擔家務嗎?我在媽媽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水了嗎?我有在媽媽心情煩悶的時候送上一句安慰嗎?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朝氣驅趕?種植恍?在艱難中,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

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8

曾經的花裙子已在箱底落灰,換來的是奔波在鄉間農舍中她匆匆的身影;曾經的城市霓虹已遺忘在記憶角落,換來的是山路田間摘橘種茶。僅僅因為她是一名共產黨員,曾右拳高高舉起,面對鮮紅的黨旗許下過誓言。也就是這一片初心,讓她忘乎如水芳華、絢爛青春,甚是寶貴生命。

用青春為籌碼,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北師大碩士畢業,這個“響噹噹”的學歷並沒有讓黃文秀迷戀城市的海市蜃樓,她深知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知道,黨需要她,家鄉的人民需要她,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的她,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想用自己蓬勃的青春感染百色沉睡的“過去”,勇敢的用青春這個籌碼振奮了每一位百色老百姓們的心。  用使命扛責任,走在脱貧攻堅的最前線。“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堅毅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責任。為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脱貧攻堅任務,黃文秀始終堅持在脱貧攻堅這場戰役的最前線。在工作中,黃文秀夜以繼日的召開脱貧攻堅“致富帶頭人”研討會,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羣眾發展多種產業,傾其所有,盡其全力,為村民脱貧致富奔走,為打贏脱貧攻堅奮力。

用芳華立誓言,延續共產黨人“先鋒”精神。短暫的芳華,卻彌足珍貴。她的堅毅、堅決、勇敢、無私,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共產黨人的心。“每天很辛苦,但很快樂”這是黃文秀日記裏的一句話,正是因為她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了黨的理想之中,才會因為理想的更遠大而快樂和自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是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的楷模。“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讓我們延續共產黨人的“先鋒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9

八桂大地眾多優秀的扶貧幹部,以黃文秀為榜樣,用汗水、真情乃至生命,在脱貧攻堅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激勵着全區各族人民同心協力打贏收官之戰。“今天收看電視直播,再次被黃文秀的事蹟感動。”自治區扶貧辦一位幹部説,黃文秀身上閃耀着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的攻堅精神,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大愛精神,自力更生、開拓進取的奮鬥精神,敢想敢幹、勇於探索的首創精神。

三江縣委宣傳部派駐高基瑤族鄉弓江村第一書記楊明説:“作為今年新派出的駐村工作者,我一定要向黃文秀學習,學習她熱愛基層、無私奉獻、踏實肯幹、任勞任怨的精神,從點滴做起,為羣眾辦實事、謀福祉,如期打贏全村脱貧攻堅戰。”

大化瑤族自治縣是全區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縣委書記楊龍文説:“我們一直以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激勵全縣幹部,形成‘幹不好脱貧攻堅的黨員不是合格黨員,打不贏脱貧攻堅戰的幹部不是優秀幹部’的幹事氛圍,把脱貧攻堅的主責扛在肩上。”衝刺之年,大化全力圍繞羣眾增收,全力打好產業、就業戰;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打好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保障、住房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四大戰役”;圍繞掛牌督戰目標,打好極度貧困殲滅戰。

打贏打好脱貧攻堅戰,是對黃文秀最好的告慰。“文秀是我的好戰友、好同志,我會用盡全力實現她未完成的願望,帶領村裏的父老鄉親早日脱貧致富!”百坭村現任第一書記楊傑興説,他要繼續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員一道,紮實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各項工作,依託現有的砂糖橘、油茶、清水鴨養殖等產業示範帶,重點謀劃“特色產業+扶貧”模式,打“秀起福地”系列農業品牌,助農增產、增收、增效,讓產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羣眾,不讓一個貧困户掉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黃文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自願回鄉工作,感動並激勵着八桂大地的廣大青年。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__級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範鍾天説,黃文秀作為當代青年代表,用生命詮釋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堅守扶貧攻堅第一線,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更應該不忘初心和使命,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百坭村村民黃仕京的大兒子在廣西民族大學就讀,小兒子考取了廣西醫科大學,他們家因學致貧,除了正常政策支持外,黃文秀還幫助他申請了“雨露計劃”的5000元補助。黃仕京説:“我常告訴孩子們,要以黃文秀為榜樣,在學校好好學習,積極申請入黨,做一個為羣眾幹實事、謀福利的人。”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0

沒有一個不愛自我國家的國民。我當然也不例外,我愛養育了我14年的土地,她是舉世聞名的四大古國,她是有着浩大歷史神祕的國家,她是如此美麗,如此偉大。我因為生在養在這片土地的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説到對她的愛與敬仰,那真是發自內心而來。

每一天上學的早晨,我們都會面向五星紅旗敬禮,我們帶着紅領巾,右手高高地舉過頭頂。這種莊嚴又神聖的儀式都能我們是愛自我祖國的。

祖國在我的心中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我愛這塊土地,因為這是生我養我的故土。我愛祖國的語言,是因為從牙牙學語始起,它就伴我成長。它藴含着民族精神,鑄就民族性格,它還是我們立足世界的名片。祖國在我們的心中不是一個抽象名詞,而是一個個具體可感的形象和事物。

自古以來,人們都愛把祖國比喻為“母親”。是母親的乳汁,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億萬兒女。詩人説,祖國是長江,祖國是崑崙,祖國是東方的晨曦,祖國是南海的晚霞,祖國是塞北的松濤,祖國是嶺南的花季,祖國是與你有着血緣的人民大眾……

我們是祖國母親的兒女,我們深愛着祖國。

此時此刻,我們指向説一聲:“我愛你!母親!我愛你,中國!”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1

“愛國”二字是神聖的,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的精神中最最珍貴的,他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愛國的感情在一切的感情至上,它是一種號令。沒有愛國,國家就不存在了,愛國,就意味着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多少為國獻身的愛國主義者有抱石投河的屈原,精忠報國的張飛,壯烈殉國的鄧世昌,開國領袖毛……其中,愛過大詩人陸游的故事家喻户曉,我也深受感動。憂國憂民的南宋詩人陸游,生在民族矛盾的尖鋭時代,他一生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一腔愛國熱情傾注筆下,幾度“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晚年退居他的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報國之心始終不衰。

逝世前,還創作了絕筆詩《示兒》,寄託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的可愛的解放就叔叔,日日夜夜守護在邊疆,每時每刻都在保護我們的祖國母親的安全。只要祖國的一個地方發生了災難,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援受災的人民。還記得20__年5月12日發生的8.0級汶川大地震嗎?許許多多的人都被壓在廢墟、瓦礫下,解放軍叔叔一趕到現場就開始救援,不顧自己的勞累,更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不分日夜地救援,一晃就是幾百個小時……

老師們的愛國情懷,也讓我深受感動,為了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樑之材,為祖國儘自己的一份力,夜以繼日的工作,總是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有一首歌唱得好:新長征路上老師立新功,今天深夜啊燈火人在亮嘔心瀝血您在寫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愛國者,如:清潔工為了祖國媽媽美麗,每天凌晨四點左右其狀清掃大街,當我們上學時,大人們上班時,大街一是煥然一新,乾淨,美麗了。還有交通警察們,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炎夏寒冬,都筆直地站在安全島上,指揮交通秩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和諧、美好。為了表達對祖國的感情,我們大家可趁着祖國72週年的時候,為祖國做出一點小小的貢獻,當一回小保安、小保潔員,小宣傳員,小導遊,小記者,回報社會,回報祖國母親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2

愛國,一説到這個詞,有人就會問愛國是什麼有人認為愛國就是掛在嘴巴上説的愛國,那就是愛國了。可真正的愛國不是光在嘴巴上下功夫,而是在真正意義上行動起來。

列寧曾説:“愛國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我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正如這句話所説的,有多少的人為了“愛國主義”這四個大字而犧牲。宇航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人類的探索事業,他們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我從心裏由衷地佩服他們的精神。在戰爭年代我們要像宇航員那樣勇敢,不畏艱險,勇於獻出自我的生命。在沒有硝煙戰爭的今日,競爭異常激烈,我們也隨時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

“不僅僅為自我而生,也祖國而生。”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骨氣的、善良的、可愛的民族。我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身為中國人,就得時刻為自我的祖國奉獻自我的畢生精力。我們要想到今日我們天天所佩戴的紅領巾是無數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染紅的,如果沒有他們,也不會有我們如今和平的社會。

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要熱愛自我的國家,我想一個人如果不愛自我的國家了,那這人也就像失去了靈魂的人,是行屍走肉,只剩一架軀殼。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3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當這首沁人心脾地迴盪在我的耳邊,總會讓我想起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的老師。

也許現在21世紀的“小皇帝”對這種想法會打一個大大的錯號。不是説老師作業佈置太多,晚上要做到很遲。就是説老師太嚴格,太兇了。一大堆對老師的超級差的評語在生活中常見,埋怨着老師的錯。

如果反過來,站在老師的立場上想想,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大錯特錯,他們是為了能教育好我們,能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複習時,發下來的一張張複習試卷是為了我們能在期末能考出好成績。深夜時,我們都進入夢鄉的時候,你是否想過老師還在屋裏亮着燈為我們批改作業呀。俗話説:“皇帝不急,太監急。”在臨近考試時,是老師在幫我們複習找材料,我們卻一副漫不經心無所謂的樣子。當我們跨進大學校門的那天時,請不要忘記了老師。雖然作業有時候會多了一點,但你連這點苦都受不了嗎?雖然是比玩電腦和看電視苦,那你心裏就想做一個無用的人嗎?

在一段廣告裏,有一位女孩,是在希望國小長大的。後來又回到希望國小當教師。她來到希望國小就是為了報答哺育她成長的希望國小,這就是感恩。在四川大地震是,有一位老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救他的學生。老師不是我們所説的“冷血動物”,老師也是為我們着想的。是老師把我們引向知識的大門,希望智慧可以永遠快樂地陪伴着我們。

這多少年來,粉筆染白了老師的縷縷頭髮;這多少年來,嘈雜喧鬧聲成了老師的煩惱;這多少年來,厚如山巒的作業耗盡了老師多少個日日夜夜。老師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許多。

學會感恩,冬天就不會寒冷;傳遞感恩,黑夜就不再漫長,快樂幸福的時刻就會陪伴在你我身邊。

謝謝你,老師!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4

感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束陽光,它可以清除人與人之間的猜疑、抱怨;感恩是一座橋樑,可以溝通人與人的心靈;感恩是一種鎮靜劑,可以使人在眾多紛擾中保持平靜;感恩是一種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

感恩,其實很簡單。有時在給自己戴花環時,你就在無形中報答了別人,學會了感恩。考試考了好成績時,你自己開心了,但你也許沒有意識到,你已經報答了老師,讓老師在辛苦中得到了回報,讓老師知道,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雨後總會見彩虹的。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落葉歸根……這是感恩的一種表現,給母親倒上一杯熱茶、給父親捶捶背、陪奶奶説説話……這也是感恩的一種表現。感恩其實並不難,一點點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許就讓你慢慢學會了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真理,“感恩”的今天叫回報,“感恩”的明天叫傳承。如果你用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種,那只有感恩的餘温才能重燃那偉大的聖火。施恩不圖回報,但每個施恩者都希望愛可以傳承下來,生生不息。真愛呼喚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説:我們可以將愛的種子撒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徑長途點綴的花香瀰漫……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孩子對親人的感恩,“大學聯考題名”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正是有了這許許多多的感恩,才有了和諧的社會。讓感恩之花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燦爛開放吧!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應時時刻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5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美麗的閃光燈遮不去他們奪目的光芒,他們不是巨星,不是領袖,但他們如寶石般璀璨的心靈會永遠照耀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精神上的支持與榜樣,成為我們心中又一個偉大的巔峯!他們不是生來美麗的玫瑰,他們是那一朵朵默默地辛勤奉獻的五月蘭,素雅的外表無法抹去他們的內心閃耀,他們將會永遠成為我們精神的橋樑!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6

一株樹苗,因為得到太陽温暖的照耀,從而發誓要努力生長……

——題記

自古以來,人們都説要以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別人的幫助。感恩,如風雨過後的那道彩虹,是那麼光彩絢麗;感恩,似憂鬱之中看到的一片花海,是那麼沁人心脾;感恩,像茫然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是那麼給予人希望。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沒錯,面對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應該予以回報,感恩,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品德,也是我們中華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管是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還是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或者朋友對我們的幫助之恩,我們都應該去感謝他們,感謝他們這麼無私的付出。

讓思緒帶着感恩走遠。

請帶給父母。

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初的老師。他們從小為我們排憂解難,讓我們用於面對挑戰,甚至挫折。父母從小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少了他們,這個世界就不會再有人對我們這麼無私地付出了。所以,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父母,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説説而已,讓他們放心,快樂,幸福的生活着,對於他們,我們要盡的力量去感恩。

請送給老師。

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位父母,我們如一顆小樹,老師就是那位園丁,為我們修剪去節外的枝,讓我們向上生長。為了我們的成長,老師嘔心瀝血,夜以繼日的辛苦工作。所以,對於老師,我們能感恩的,就是以一個好的成績,一個優秀的工作,一個燦爛的人生,來感恩老師對我們的奉獻,那偉大的愛。

請留給朋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我堅信這句話,朋友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朋友分享我們的快樂,從而讓我更加快樂,朋友分擔我們的痛苦,從而讓我減輕痛苦,朋友讓我們從低谷中爬起,從驕傲中走來。感恩的是朋友的信任,是朋友的鼓勵,是朋友的支持!

讓感恩的思緒走遠,輕輕的落在每個人的心中吧……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7

一百多年前的康德就曾經説過:“這世上只有兩樣東西能使我們感到震憾:一是我們頭上的星空,二是人們的道德法則”。只有承擔了責任,才可談捍衞人間道德的法則,才可愛國。沒有承擔,何談愛國!

一般人認為承擔責任是愚蠢的行為,因為去承擔責任不僅意味着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並且還可能因為做得不好,因而受到連累,受到牽扯,所以説承擔責任是愚蠢的行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承擔責任也同時意味着回報,在承擔責任中尋求快樂!

責任,可以説它意味着一個人是否可以長大成人。如果這個責任你承擔了,並且你做好了。那麼這個責任你就盡到了,你可以在更多社會生活中去實踐它,鍛鍊自己的責任心,磨鍊自己的責任感。

據一份調查表明:學生中最讚賞的品質第一數“助人為樂”。每個人都有自己向善的一面,都有最起碼的認知和贊同。可真正遇到別人有困難時,那又是會怎樣呢?某個單位不記名調查表明,有一部分的人都會回答“悄悄走開”那麼另一部分的人大概是愛莫能助吧!

這就是一種矛盾,人人都有自己向善的一面。為什麼有真正的事發生時他們卻只是“臨陣脱逃”呢?其實,作文他們的這一種行為屬於一種逃避。因為他們害怕,因此只有逃避。承擔責任害怕把自己牽扯進去,因而連累到自己。也許他們是跨不過心裏這堵“膽怯”的牆吧!他們大概認為有責任,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責任是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基石,如果不去承擔責任,如果沒有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氣氛,社會將變成什麼樣?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社會也將是爾虞我詐,那麼這個社會將是難以為繼的。

不要逃避,要學會主動承擔責任。相應的責任有相應的回報。勇於承擔責任也是愛國的重要表現。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而去承擔責任的理由便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一直是這個理由給予他們更大的能量。林則徐,康有為為了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了差點葬送自己的性命!任長霞,孔繁森他們沒有逃避任何責任。他們個個都忠肝義膽的愛國者。他們釋放出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種力量召喚每個人為了華夏神州去承擔,去捍衞道德。

只要承擔了責任,就可以談捍衞人間道德的法則,就可以談愛國。只有每一個人去在承擔責任中愛國,那麼愛國的種子就會遍地開花,鋪滿大地!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8

我從不知道,一棵小草居然可以蔓延一整座山;我從不知道,一朵花居然可以在寒風中開出絢麗的花朵;我從不知道,一個太陽居然可以普找到世間萬物;我從不知道,一顆感恩的心,居然可以讓人人的心理都充滿陽光。

在生活中,我們什麼都得到了。我們有家人的照顧、朋友的關愛。當每天早晨聽到媽媽用甜美的聲音把我從睡夢中叫醒,當每天到學校來好朋友的一聲親切的問候,都可以讓我們快樂一整天。

媽媽把她的快樂送給了我,朋友將他的快樂也送給了我,這一切是多麼自然。

可,自己呢?是不是也應該回報點什麼,是把她們給我的都反給她們,還是將自己真誠的心獻給他們。我學者用微笑去感染她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動他們,這是我真誠的心獻給他們誠真的快樂。我學者像他們一樣,讓自己感染生活中更多的人。不管是一聲親切的問候、一雙關注的眼睛還是手牽手一起快樂成長。都是一個心靈對另一個心靈的期盼。

我現在才知道,小草是因為雨露的滋養,才那麼旺盛的成長,一朵花是用為寒冬給它的恩澤,才把自己獻給無聲的白雪世界,一個太陽是為了讓自己看到那生機的大地,才獻光給世界,一顆心是為了另一顆心的給予而把自己奉獻給更多的生物。

世間的所有生命都是因受到另一個生命的關愛而快樂的成長,所有的生命都是為了別人與自己而更快的成長。

我愛世間的每一個生命,因為它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19

學校發了一本書,名字叫《復興中華,從我做起》。回到家後,我翻開了書,開始試讀起來。從書裏一個個的小故事裏,我漸漸瞭解到,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不僅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燦爛文化,而且還發明瞭數之不盡的科學技術,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這四樣東西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早發明的,在世界上被稱作偉大的四大發明。這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

這本書裏還講到了我們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我們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我們國家危難的時候,更加體現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在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古人如屈原、文天祥、岳飛等都留下了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有些我們在語文課上還學過呢!

曾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枚一分錢硬幣不知何故躺在馬路中央,人流穿梭,它被踩踏的滿身污垢。直到一名小男孩看到後將他撿起。周圍的人告訴他:孩子,那只是一分錢,什麼也買不了,它多髒啊,把它扔了吧。但是,那個男孩卻用手帕將它擦淨,大聲的告訴大家:這上面印有國徽,做為一箇中國人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多麼稚嫩的臉龐,多麼樸實的語言,賦予了愛國最真切的內涵。

打開中國的歷史畫卷,許多愛國偉人不勝枚舉。因為愛國,岳飛背刻“精忠報國”;因為愛國,周總理每天只睡兩小時;因為愛國,朱光亞、蘇步青等名人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飛回貧困的祖國參加建設;還是因為愛國,我國各條戰線的工作者,默默無聞地艱苦奮鬥,釋放着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説明,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建設美麗的國家。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愛國。比如,認真讀書、報效祖國是愛國,節約水電、愛惜糧食是愛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也是愛國,關心集體、團結互助同樣是愛國的表現。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中華能否振興,祖國能否富強,取決於新時代的少年。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做出貢獻。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0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這是一首多麼熟悉的歌,每當聽到它,我的心都感到一絲温暖。感恩,多麼普通的字眼,可是平生中值得你感恩的人又有多少呢?老師、父母、朋友……最值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人,我不僅要説,是生活教會我感恩。生活就像沙漏,透過時間,濾去一些人和事,卻始終有一些温暖的記憶讓我感動、讓我幸福。這就是生活,是生活教會我感恩。

感恩父母

從我們呱呱落地時起,父母對我們的愛從來沒有減少過。他們總是無時無刻地關愛着我們,對我們總是有“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碎了”的心態。爸爸媽媽每天在外工作也要顧着家裏的事情,我知道爸爸媽媽的辛苦,所以自己學着獨立生活。從生活中的大小事務中,我更能體會爸爸媽媽的辛苦。我也慢慢理解了爸爸媽媽,包容爸爸媽媽。是生活教會了我感恩父母。

感恩老師

當我們背起書包踏入校門時,我們就應該感恩老師。還記得上國小的時候,那天,眼看着天空下起小雨,爸爸媽媽卻還沒有來接我,我等得有些心急。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進入我耳朵,“爸爸媽媽還沒有來接你嗎?不如先到我家去吧!”我抬頭看見了老師。看着外面的雨,我只好點了點頭。來到老師家,老師不光教我讀書、識字,還給我拿來好多好吃的,我很開心有這樣一個好老師。後來,老師給爸爸打了電話,讓爸爸接我回了家。從那時起,我都非常尊重每一個老師。是生活教會我感恩老師。

感恩朋友

人生路上有許多磨難,考驗接踵而至,無論你是傷心、懊惱、開心還是憤怒,只要有朋友,什麼樣的開心和痛苦都可以一起分擔。如果朋友是天空,而自己就是星星,天空包容了星星的一切,而星星也點綴了天空,如此才使得星空這樣美麗。記得那次上體育課時,自己不小心踩到了石頭,腳扭傷了,同學們集體籌錢把我送到醫務室接受了治療,我真的非常感動,也很開心有這樣一羣好友。是生活教會我感恩朋友。

感恩吧!即使是那些跟你鬧過矛盾的人。感恩吧!即使是那些嘲諷過你的人。感恩吧!感恩那些關心你的人。是生活教會我感恩。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1

中央電視台2019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9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還向中國女排表達了特別緻敬。

“你是兄弟,是老師,是院士,是這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表裏如一,堅固耐壓,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傑作”。這是2月8日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為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李萬君公佈的頒獎詞。李萬君與孫家棟、張超等共同當選“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由新文化報社、吉林年鑑、吉林省圖書館聯合主辦、吉林省榆樹錢酒業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十四屆(2019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評選活動,連續報道了20位候選人的事蹟。2019年1月,經過讀者投票及專家評審,13號候選人李萬君成功當選感動吉林年度人物。作為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的傑出代表,工作30年,李萬君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藝成為公司轉向架製造中心的焊接大師、首席操作師,同時還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被人們稱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師傅”這個名稱:經他培訓的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為打造一批“大國工匠”儲備了堅實的新生力量……

談感動

——他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

“成為 感動中國 2019年度人物,我感到很榮幸,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整個中車、是我們吉林省的。作為第一代高鐵員工,我見證了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我驕傲,我自豪,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在得知自己成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時,李萬君深情地説。

“高鐵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誤,我們要堅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我們的團隊技術更加成熟,保證高鐵又穩又快地奔跑,同時創造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他説,他就是一名技術工人,離開了生產一線啥也不是。他這輩子很幸運,能分配到長客,趕上了高鐵發展的時代,才讓他這樣的技術工人有機會回報企業,報效國家。所以,他下決心幹好高鐵,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讓每一個技術工人都能當上創新主角,像動車組一樣,節節給力,人人添彩,到時候讓老外給咱中國人打工!

學手藝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現在一聽焊接的聲音,就知道哪個徒弟或是員工哪個地方焊得不好,焊縫是寬還是窄、焊接質量好不好……”———這樣的境界,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的。

1987年8月,19歲的李萬君職高畢業後被分配到長春客車廠(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車間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當工人,和他一起入廠的還有28個夥伴。一進焊接車間,火星子亂蹦,煙霧瀰漫,刺鼻嗆人。焊工們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槍噴射着2300 的烈焰,夏天時,穿着幾斤重的裝備幹完活出來,全身都得濕透。

這樣艱苦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下來的。一年下來,和他一起入廠的同事調走了25個。但他,依然選擇了留下來。廠裏要求每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就多焊20個,一年下來,兩年一發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夠穿,他就到市場上自己掏腰包買。

除了跟着師傅學習,他一有時間就跑到其他師傅那兒看,有問題就問。一開始,一些老師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師傅們發現,這個小夥子凡事問過一次,就會舉一反三。不知不覺中,李萬君的焊接手藝在同齡人中已出類拔萃。

入廠第二年,李萬君就在車間技能比賽中奪冠;2019年,他在中央企業焊工技能大賽中榮獲焊接試樣外觀第一名;1997、2019、2019年,他三次在長春市焊工技能大賽榮獲第一名;2019年,他捧得了“中華技能大獎”。

攻技術

——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成藝術品

為了攻克各種各樣的困難,他成立了一個攻關團隊,遇到焊接難題,整個團隊都會羣策羣力,攻堅克難,將技能和智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2019年,李萬君根據異種金屬材料焊接特性發明瞭“新型焊鉗”,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推廣使用。2019年,在出口伊朗的單層軌道客車轉向架橫樑環口焊接難題中,李萬君再次挺身而出,經過不斷試驗摸索,成功總結出了氬弧自動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驟,一舉填補了我國氬弧焊自動焊接鐵路客車轉向架環口的空白,也為我國日後開發和生產新型高鐵提供了寶貴依據。2019年,針對澳大利亞不鏽鋼雙層鐵路客車轉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萬君衝鋒在前,總結出了“拽槍式右焊法”等2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決了批量生產中的多項技術難題,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餘萬元。

2019年初,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我國首列國產化標準動車組,轉向架很多焊縫的接頭形式是員工們從未接觸過的。其中轉向架側樑扭杆座不規則焊縫和橫側樑連接口斜坡焊縫質量要求極高,射線檢測必須100%合格,不允許有任何瑕疵。由於不規則焊縫接頭過多,極易造成焊接缺陷,使這個部位的焊接成為制約生產順利進行的“卡脖子”工序,影響了標準化動車組的研製進程。

李萬君馬上主動請纓,以攻關團隊“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主要陣地,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試驗,最終總結出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質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這項焊縫接頭過多導致焊縫射線檢測難以100%合格的難題。

2019年7月15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420公里時速成功進行會車實驗。列車以相對時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過,這還是世界第一次。實驗的完美表演,將再一次贏得海外市場的關注、以及相關合作國家的青睞,成為開啟國外高鐵市場的一把“金鑰匙”,為中國高鐵走出國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實,我的追求很簡單,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標準熔到骨子裏,把焊槍下的產品昇華到極致,從而形成一件件藝術品……”李萬君説。

憑着一股子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他參與填補了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的幾十種國內空白,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其中21項獲得國家專利。

帶徒弟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師傅帶徒弟十分厲害。我記得2019年引進高速動車組技術時,我們的水平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師傅一人能焊出來,人手嚴重不足。為了完成任務,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焊工全都培養了出來,400多名學員全部考取了國際焊工資格證書,這在整個培訓史上也是一個奇蹟……”李萬君的徒弟謝元立回憶。

李萬君認為,單單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夠的,“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帶徒弟方面,師傅毫無保留,甚至還根據學員的體態胖瘦、走路姿勢、運槍習慣等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親身示範。”謝元立説,師傅帶出的20多個“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術骨幹,其中10多人已成為吉林省首席技師。

2019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被國家勞動部授予“李萬君大師工作室”稱號,5年來組織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2019多項,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

李萬君不僅承擔為本單位培養後備技術工人的重任,還利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一平台,為外單位的技術工人無私傳承技藝,3次被長春市總工會聘為“高技能人才傳藝項目技能指導師”。截至目前,李萬君已為吉林省、長春市以及省市工會對口援疆地區的兄弟企業培訓高技能人才2019多人次。在中國高鐵事業發展進程中,李萬君實現了從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蜕變。

手記:

每次見到李萬君,他都是身穿工作服,一臉憨笑。這次見到他,他仍然和以往一樣,笑得很憨厚。

他的工作室設在轉向架製造中心車間內,面積不大,但牆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獎狀和榮譽證書。就是在這個不大的空間內,他和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他手中的焊槍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mm的不鏽鋼焊條,可以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不留一絲痕跡。在他看來,他焊出的東西就是一件件藝術品。

他回憶,外國技術人員在看到他的焊接技術後,紛紛豎起大拇指,“真想不到中國工人也能焊出這樣的產品,真是了不起!”

關於對未來的憧憬,他動情地説,“沒有企業的培養,沒趕上中國高鐵事業的大發展,就沒有今天的李萬君,我要為我國的高鐵事業付出更多的努力,爭取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2

五千年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千百年民族精神大氣磅礴,譜出了中國至美的樂章。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著,到紅軍長征兩萬五千裏的堅持不懈,無不顯示着中華兒女傳承千年文明,英勇不屈的靈魂。於是我常常思索着什麼才是愛國,是像岳飛精忠報國,還是如屈原投江殉國?

聽説過這個故事嗎?楚國,張儀入朝,深得楚妃喜愛,在楚王面前,萬般美言:“大王,張儀儀表堂堂,千里而來,以救我邦,連橫廢縱實為上策。”當後宮的爪牙遍佈朝廷,唯有三閭大夫挺身而出:“大王,張儀入我朝,實乃狼子之心,其欲疏楚齊之交而破之,張儀乃為秦之鷹犬,不足信也!”一天在朝堂上,三閭大夫不願眼睜睜地看着楚國滅亡,拂袖而去,眼角掛着一滴晶瑩的淚珠!他的心血流淌不止,仰天長歎一聲,無奈出了宮門。然而他的歎息一直在楚國上空迴盪。不久,秦國士兵站在了楚國的土地上,楚國的國都奏起了秦國的歌……

而生活在這國泰民安時期的我,一個乳臭未乾的我,又如何為國做出轟轟烈烈的事呢?要這般如此,這畢竟不太現實。

然而那一次偶遇,讓我改變了認識。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三月,一泓春水,藍得像鏡子似的明澈,更像一個純潔無邪的女孩,微風輕的密密的柳絮像一片片燦爛的微笑,將流水的清純和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我隨手摘了幾朵花,灑向天空。突然,有一個小女孩跑過來,我轉過身,見她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臉,還有兩個小辮兒一晃一晃的。“你是誰?為什麼要隨手摘花呢?”她問我。我噗嗤一笑,反問:“你是誰啊?”她審視我,好久,才説:“喏,我家在那兒!”順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一所羣樹環繞的房子,一片青翠欲滴的綠,讓人心曠神怡。我彷彿聽到了布穀鳥歌唱聲,在濛霧的林子裏,在春晨的煙雨裏,甚至在墨黑的夜裏,布穀鳥都在快樂地唱着清脆而簡單的歌。“看到那些樹了嗎?那是我和媽媽在每年植樹節種的。媽媽説:種樹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更裝扮了祖國。”單純的聲音,帶着些許自豪,匯入我的心靈。聽了她的這話,我豁然開朗了。我們沒有藍天的深邃,卻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可以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多種一棵樹,不摘一朵花,多去幫助他人,少惹出麻煩。

俯視着那個沉默的山林,仰望着小米一樣的星星,回想着那個醉人的女孩,回味着剛喝的小米粥的滋味,心中似乎有一粒小米成熟了,這時我的淚緩緩落下,生命中每一個細節都是種啟迪,真正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就該讓每個細節充滿愛。

我想,我又一次領悟了五千年磅礴歷史詮釋的真諦。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3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我認為,愛國不僅僅是一種品質,還是成為我們學習的動力,值得學習的行為,更是一種精神!

前幾天,我讀過這麼一篇文章是講周總理小時候的故事:

周恩來在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經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閲讀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

周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閲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範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閲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一所高等學院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

有的同學説:“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説:“為了能發財致富。”

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着他。

小小少年時的周恩來,就如此懂事,志當存高遠。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畢生的目標,他為之奮鬥,受到萬民的景仰,成為一個完美的化身。

生前為革命事業奮不顧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周總理,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那偉大的愛國精神卻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平凡普通,但祖國的命運和我們息息相關。從心底迸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感情是純真的,是熾熱的,是發自肺腑的。祖國的強盛,身為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我敬佩周恩來,他的人生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是光明的。是他讓我知道了從小要有努力的目標,才能獲得成功;是他讓我知道了要熱愛自己的國家,也是他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國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的愛國情懷如大樹一般,根深蒂固地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4

中國——我親愛的祖國,這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一個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感到驕傲與自豪的名字!

我親愛的祖國,您有着廣闊的地域,錦繡的山河,悠久的歷史。1996年,一個可愛的嬰兒降生了,那就是我。我幸福地降生在祖國媽媽您温暖的懷抱裏!

從此我擁有了美麗的春天,擁有了幸福的童年,擁有了美好的生活,擁有了快樂的空間,但逐漸長大的我深切地知道,我們的現在的一切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它飽含一曲曲動人的頌歌,經歷一段段悲壯的歷史。

從小爸爸就告訴我:“他們小的時候學習環境十分艱苦,學習用具和各個科目的參考書也遠不及現在這麼豐富。如果能有一把玩具和布娃娃,那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而如今我們的教室既寬敞又明亮,別説玩具布娃娃單是電動玩具就成千上萬。我們的童年是與世界高科技同步的。

從小媽媽説:“小時候她們住的都是低矮的舊瓦房。一遇到下大雨,雨水就直往家裏鑽到處都是濕漉漉的。走的大多數是泥路,最好的也是沙石路。”。而現在馬路全都是柏油或水泥鋪的家家户户都住樓房,再也不怕風吹雨打。馬路上都按裝了紅綠燈和電子警察,不用指揮人們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大家的出行更方便安全。

祖國的強大,給我家也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電器,一應俱全。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美,我們正大踏步向小康生活邁進。祖國繁榮了,人們再也無需為了飢餓而煩惱,而給予我們這種生活的是誰?啊!是您!就是您!生我養我的祖國。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祖國的變化讓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你感到驕傲。

20__年8月8日,一個值得中華兒女永遠銘記的日子,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成功開幕。我在電視上看到了精彩的文藝表揚和各國運動員入場,我知道是祖國的強大才有了今天的盛大的開幕式。當國旗緩緩升起的那一刻我激動不已,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啊!祖國媽媽,如今在您的哺育下我已從一個飯來張口的嬰兒變成了一個五年級的國小生。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一定能站在世界的頂;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這些少年們將成為您身旁最美麗的花朵!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5

親情是什麼?親情是海,是世界上最深的愛海;親情是絲,是世界上最長的情絲;親情是結,是世界上最密的心結。説起我呀,我也喜歡給媽媽爸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表達我對父母的親情。

記得在去年暑假,爸爸媽媽還要上班,我就幫他們把房子收拾得乾乾淨淨,每當父母下班回來誇我是一個整理小能手時,我就會覺得很自豪。有時候要上英語課或者游泳課,沒有太多的時間,我就在回家後的這15分鐘內,幫爸爸媽媽收拾一下牀頭櫃,我把3個遙控都擺得整整齊齊,跟平板電腦一起放在最邊上,這樣媽媽就可以隨時取了;水壺和水杯也找到了自己的家庭;還有一些橘子、香蕉、獼猴桃之類的水果,這使我傷了腦筋,它們的家在哪裏呢?

我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把這些水果跟遙控擺在一起,媽媽想吃什麼都可以夠着。經過一番改造和整理,牀頭櫃總算一塵不染了。我正累得筋疲力盡,想休息一會兒的時候,這時,我聽見了門鑰匙在轉動,我想:“一定是媽媽回來了。”果然,不出所料,媽媽真的下班回家了,我恭恭敬敬地向媽媽問好,媽媽只是微笑,走向了房間,當我聽見媽媽的一聲“哇”,就知道有事情發生,我看見媽媽讚歎着我收拾好的牀頭櫃,我心裏立刻湧出一絲甜蜜。

不管你是什麼,親情必定是你的依靠,你的依戀,你的期盼。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6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一向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20__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蕩氣迴腸的激情詩篇,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靈,感受着質樸真誠的心聲,讓我們為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讚歎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點燃着美好的中國夢。

是的,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是一個不缺少英雄的國度,更是一個不吝嗇感動的民族,整個頒獎現場,真情與感動交織,生命與偉大交融。十位“感動中國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風飄揚的旗幟,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弓腰扛背,沐雨櫛風,用粗糙的雙手擦亮了愛心捐贈的“金字”招牌;無私志願者張寶豔、秦豔友夫婦用無盡的善良為千千萬萬的寶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愛崗敬業創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剛剛過世的閆肅老人與人民始終心連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動地的世紀讚歌……當他們的故事一一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由得感慨,感慨他們的執着堅守,感慨他們的畢生追求,感慨他們的艱辛付出,然而又不難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員,遭遇着人生的坎坷,經歷着命運的磨難,但他們在逆境之中劃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線,其堅定的信念與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給我們最好的一筆精神財富,有了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會暗淡,再滄桑的命運也會閃光。

整台頒獎盛典,真情湧動,大愛奔湧。愛祖國,愛得矢志不移;愛他人,愛得義無反顧;愛百姓,愛得全心全意;愛家人,愛得熾熱如火。正是有了這份濃濃的愛,才有了工作中的勇於擔當;才有了名利中的淡泊如水;才有了行動中的奉獻自我;才有了家庭中的患難深情。久久地感悟着“感動中國”人物的不凡事蹟,我們不禁汗顏於自身的渺小,為曾經的牢騷滿腹而羞愧,為昨日的貪圖安逸而自責,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檢討。那麼只要行動,就為時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變,只要奮進的動力不減,恪守本職也能昇華價值,堅守平凡也能榮光無限。

感動中國人物,叩響大愛強音。在為20__“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驕傲與感動之際,我們也將面對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樸實的雙手擎起愛的火把,不僅照亮腳下的路,也能温暖身邊的人,我們由衷地堅信,愛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獻出一縷愛的春暉,世界則會春暖花開。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7

我坐在電視機前靜靜地看完《感動中國》心中突然有種説不出的感覺,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

讓我最感動的是張桂梅校長。她是一名敬業奉獻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心繫羣眾的教育扶貧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在失去丈夫後,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她沒有選擇到優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投身教育扶貧。她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建立一所免費的女子中學。華坪中學的建立,讓貧困山區的女孩可以走出大山從而改變三代人的命運。每天的“小喇叭”讓學生們很安心。身為校長的張桂梅將學校的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女兒。被疾病的痛苦纏身的她依靠對講台的熱愛堅持下去。她用“命”守護着華坪中學和她的女孩們。她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面對困難時,我們不能躲避,推脱敷衍塞責。我們應該不繞彎,不敷衍。用實踐來克服困難,不向困難低頭!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8

若説起“感動”二字,先想起的必然是父母。先不論那養育之恩,平凡的瑣事裏也無一不透露着温情。

”哼······都是小紅非要拉我玩筆仙,這下可好······”我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口中振振有詞。還不時地向後張望,生怕有什麼東西會突然竄出來。

何為”筆仙”?那是一種占卜遊戲。以網上各種邪乎傳聞而廣為流傳。偏偏小紅和我兩個不怕死的,玩到一半,卻又被傳言嚇得停了筆。最後,竟然還沒送走。一時間搞得我心惶惶。

剛回到家,我便淚眼婆娑地望着媽媽,”媽,我覺得我活不長了,有什麼要説的你就説吧。”媽媽剛開始被我這話弄得有些摸不着頭腦,瞭解始末後,竟忍不住笑出了聲。聞聲,我只覺氣憤。他人在性命攸關處,他還有心情笑!我不禁懷疑,我到底是不是我媽親生的。

媽媽看見我淒涼的眼神,安慰道:“那些都是假的,哪來這些仙啊什麼的,也就是騙騙你們這些小孩子的。”我對於媽媽不瞭解我的心境,感到有些心急。去找爸爸理論,沒想到爸爸竟用一種“你傻了吧”的眼神看着我。我感到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不想再看見這對父母,卻又迫於心中恐懼,不敢獨自一人,便一直跟在媽媽後面,讓她陪我寫作業。媽媽一個勁地説我煩,不能讓她好好做家務。最後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放下手中的活,陪我寫作業。

夜幕降臨,媽媽一個勁催我洗澡睡覺。我讓媽媽陪我一起洗,媽媽看我一副被嚇慘了的模樣,只好答應。

上牀睡覺時,媽媽原以為我能消停一會兒,(這種想法顯然是低估了我磨人的能力)卻不料我死死抓住她的手不讓她走,她只好陪我一起睡。我躺在牀上,怎麼也睡不着。不停地説話,直到媽媽以離開作為威脅,才噤了聲。迷迷糊糊間,我再也支撐不住打架的眼皮,沉沉睡去。

我再醒來時,已是凌晨。手下意識地往旁邊一掃,卻空無一人。我呼叫着媽媽,過了一會兒仍沒有得到任何迴應。在牀上掙扎了一會兒,終於下定決心,下牀尋找媽媽。走出房間,發現衞生間的燈還亮着。我一個驅步走到衞生間,只聽到一陣洗衣機轉動的聲音,原是媽媽在洗衣服。媽媽站在洗衣機前不住地打瞌睡。我心下一片愧疚,如果不是我一直纏着媽媽,媽媽也不至於要到凌晨才能洗衣服。心中一個不知名的地帶突然軟了下去,我不再看,默默回到了房間,沒有打擾媽媽。躺在牀上,看着漆黑的房間,再沒有了最初的恐懼。慢慢合上眼,腦中湧現的都是媽媽平時為我所做的點點滴滴。衞生間小小的燈光照亮了我的心底。

平時,只知道母愛是偉大的,卻不知平淡生活中,也藴藏着感動。或許,遍覽多少作家筆下母愛無私,到底是他人故事。唯有一番真身涉歷,愛便在愛裏迴流。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29

每年的春節過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都會牽繞着我,牽動着無數人的心,讓我感動好久,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那思緒牽繞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頒獎台上……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手拿着筆認真記下他們的名字,有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勤儉節約、分毫積攢,千萬捐贈家鄉的八旬老人馬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河南人——擔起鄉村未來的八零後教師張玉滾。張玉滾師範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錢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學校地處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處處佈滿泥濘荊棘,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挑進了學校。看着電視上張玉滾挑着重重的課本,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我的眼睛濕潤了,他挑的不僅僅是課本,是大山裏孩子們的希望啊!由於常年操勞,八零後的他臉上佈滿皺紋,比同齡人老了好幾歲。最後聽着白巖鬆為他念頒獎詞,它是這樣寫的: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

是啊,多好的頒獎詞,張玉滾,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你是我們河南人的驕傲,你雖普通但最偉大,你展現人性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會一直鼓舞着我們每一個國人,激勵着我,努力,追夢!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30

老師這個稱呼讓人充滿敬意,又使人感到那麼親切。有人把老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有人把老師比作“春蠶”、“蠟燭”、“耕耘者”、“播種者”、“園丁”。但是我總覺得不能深刻體現老師對學生的愛。老師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潔。

老師為了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作文課上把寫作步驟、重點內容、好詞好句不厭其煩地詳細講述。為了加深我們對寫作內容的印象,還會把大白兔等實物請進教室,以演小品等形式來拓展我們的想像力。這樣,儘管以前寫作文只是三言兩語,不成樣子,而通過老師千方百計的引導,也能寫出像樣的文章了。老師還會要求我們把部份作文發到她的郵箱裏去,放起休息時間,給我們修改作文,進行具體指導。兩個學期過去後,我們班的紀律一天比一天好轉,同學們的成績也一天比一天提高。特別是我,原來我最怕寫作文。現在總算能寫出一點成績來,三次獲得了學校作文競賽獎狀,一篇投稿在慈溪日報的小記者欄目中發表。這一點一點的進步,都凝結着老師心血。

在假期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沒有放假。她規定了時間,通過QQ與學生聊天。及時瞭解我們生活情況、學習情況,問我們作業有沒有難題……老師對我們的關愛,比父母還深切。

在我生病的時候,老師更像媽媽一樣照顧我,關心我。有一次,我胃痛了,但我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只認為是肚子疼。老師仔細地問我那裏疼?怎麼疼?然後給我吃餅乾、喝熱水,果然消除了疼痛的感覺。

老師的愛,感動一生;老師的教導,一生受益。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活力的源泉,生命的力量。我只能再説這一句:感謝您!老師!將來我無論成為蒼天的大樹還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將以生命的翠綠向您祝福!致敬!我們的老師!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心得 篇31

《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讀時不禁疑惑,倉頡創字而已,何以讓天地慟哭、神鬼驚懼?張彥遠這樣解釋:“造化不能藏起祕,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現後,上天終於可以傳達心意、記載祕密,所以感動得下粟雨;而文字由於有巫術,鬼怪再也不能隱祕,所以驚懼大哭。可見,當有血有肉的現實生活,化作最真實情感的文字時,它的震撼力將無以衡量。

驀然想到,在這場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除了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突擊隊員衝鋒一線,也有大量文藝工作者堅守後方,真實書寫,向社會和人民傳遞着共克時艱的信心力量。

我在後方戰“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藝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們沒有白大褂、也沒有綠軍裝,但是他們依然奮戰一線,發揮耳目喉舌作用,用不滅的燈為戰友們點亮歸家的路,用如椽的筆撐起同志們疲憊的肩。他們牢記囑託、響應號召,及時傳播疫情防控知識,客觀記錄前線點點滴滴,深入挖掘一線感人事蹟。他們,用鏡頭定格感動,讓我看到了“國士”南山眼中飽含的深情熱淚;他們,用畫筆描繪温暖,讓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機戰病魔的感人場景;他們,用各種各樣方式,讓我們看到一張張滿是壓痕的臉、一雙雙滿是血絲的眼。他們用心書寫着時代的精神圖譜,精心創作着平民的英雄讚歌。

我在後方戰“疫”,我為每一位奮戰在前的朋友點贊。我們手雖不能相握,心卻緊緊相連。您的“請戰書”,您的“與妻信”,您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樸質的創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從事了這個職業,這就是我的責任,雖然心裏也有不捨,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縮。”我將始終堅守文藝初心,在這狂風驟雨中以筆戰“疫”,記錄感動、鼓舞士氣,謳歌真英雄,傳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戰士致敬,向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説:在這個古老國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搖擺”。每一朵都那麼渺小,當他們連成一片,風也要駐足,雲也要致敬。這種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為偉力;這種精神自強不息,使困地發新芽。我在後方戰“疫”,讓我們一起用愛歌唱、以筆戰鬥,眾志成城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e78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