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

微課,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説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

1. “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 “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 “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於微課的錄製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後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課餘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製和剪輯還沒怎麼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微課程的起點可高可低,適用性非常強。即使偏遠的學校,只要有網絡,有電腦,都可以學習,可以説是“人人有起點、校校有起點、事事有起點、時時有起點”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2

本期本組的組內研究課從第五週開始到第九周已圓滿結束。本次的研究課活動有如下特點:

1、組內教師都能認真對待 組內教師人人課前都作好了充分的準備,能認真鑽研教材、教藝,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結合本班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上,大家能將學習的新課程的理念,洋思的經驗,結合本期本組的微型課題研究來組織教學,教學行為有了很大的改變。另外,大家都能儘量調好課,去聽課,課後積極參與評課,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好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2、能體現本組的微型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習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都能相機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如生字的掌握,對課文的理解、把握,學生提出的疑問等,教師能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真正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教學的針對性強。

3、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們能站在對學生終身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大處着手,小處着眼,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如大膽發言的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保持良好坐姿(讀書姿勢、寫字姿勢)的習慣,邊讀邊思邊勾畫批註的習慣等的培養。

4、學洋思,見行動 能努力將洋思的經驗——“先學後教”,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如當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並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抓住有關語句來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所得、有所悟。教師在其中起組織、引導、點撥的作用。真正的是教師進課堂是組織學生學,而不在是去講。教學過程完全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自得的過程。

微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今天,我們研究生團隊跟黎老師一起去閔行區浦江第一國小,參加“閔行區中國小微課程設計與展評”活動。依我的理解,微課程就是用幾分鐘的時間把一個知識點給講清楚。黎老師説,不論是用ppt,手寫板,微視頻,還是用微音頻,這些都只是一個技術載體,真正重要的還是老師自己的教授技巧,專業素養!就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講,我就喜歡錄製視頻的講師聲音洪亮,語言乾脆幽默,邏輯清晰,講授時能做很好的引導和提示。

在展示一等獎的作品時,數學《年月日》這個微課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在版面設計中加入一個黑板,這樣能對視頻裏的教學點做個很好的提示。而且她整體的風格都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真實需求,我們在做微課程時也要認真考慮孩子在特定階段的需求。還有一個“閔行中學的可汗學院”的錄課寶系統,讓我很是驚訝,還在培訓階段,他們儼然超越別人走在教育的前列了!

黎老師針對各個學校提交的微課程作品,給了有關微課程製作的15條建議:

1:時刻注意教育的對象是學生

2:一個微課程只講一個知識點

3: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

4:不要輕易跳過教學步驟

5:有提示性的信息

6:微課程是整體教學中的一個元素,注意整體的設計

7:有恰當的提問

8:結束時,有一個總結

9:用字幕的方式做適當的補充

10:讓孩子養成在學習單的指導下看視頻的習慣

11:在學習單上,將微課程與相關的信息資源聯繫起來

12:開始一門課程時,清楚地告訴學生課程的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13:讓學生了解主講老師的信息,激起對老師的好感

14:借鑑可汗學院的教學方法、理念、策略

15:學習其他領域的設計經驗

由於我前兩天也做了這方面的研究,所以對這幾個觀點很是認同。我這還不能算是微課程,因為少了很多元素,只是錄製了幾個簡短的教學視頻。我在錄製這個微視頻時,就會考慮到是給5年級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時儘量使用兒童化的語言,操作上減慢速度,做個清晰的步驟引導,在最後設置一個簡單恰當的問題,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但同時,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在錄製微視頻時,我一直在操作,卻沒有留給孩子一個思考的空間;沒有做導學單,引導孩子們學習等等。

通過這次學習,我對微課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路還很長,我們一起慢慢探索。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3

乘着區教育“三名”工程和骨幹教師“121工程”建設東風,我們參加了區首屆中國小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我代表首屆國小信息技術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全體學員感謝區教委、進修校及信息中心各位領導和老師,感謝你們給了我們這個十分珍貴的學習機會,經過一年的培訓,使各位學員理論及教學實踐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在培訓期間,開展了各種培訓形式,有聆聽專家講座、“三課”研究、論文案例交流及考察實踐等形式,現將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聆聽專家講座,加強理論學習。

在區進修校組織下,聘請了市教科院綦春霞副院長作了《新課程該如何評價》的專題講座,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新課程評價的概念及意義,教師評價學生,要以學生的終生髮展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多主體參與的評價模式。進修校林紹龍校長作了《深化“三課”活動,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機制》專題講座。另外聽了進修校蔣元斌副校長關於《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主體地位體現》的講座;市教科院唐瑞志老師《網絡教學的探索》專題講座,讓我更深層次認識了網絡學習與傳統學習的基本特點、主要差異及網絡教學過程的四個關鍵環節等,為我們投入開展《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互補》課題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西南師範大學徐展博士給我們作了《把握學生心理,上好信息技術課》專題講座,讓我們瞭解了國小開展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及其如何更好的開展信息信息技術教學指明瞭方向。下期還聘請了市教科院李曉平老師作了《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師“素養”談》專題講座、謝家灣國小盧秀校長《學校信息化建設》,區進修校蘇曉容老師《美育專題講座》,另外王開明老師作了《任務驅動與探究性學習》、《網絡環境的專題教學設計》專題講座。

在聽專題講座理論學習基礎上,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進行校園網站規劃設計,如何架構空中課堂的思想,從理論到實際,深入剖析了空中教研的重要性。通過這些理論學習,為我們投入新課程改革及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讓我們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理論聯繫實際,指導教學實踐

通過專家引領,瞭解了最前沿課改信息,讓我們學習到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及課堂駕馭能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信等等方法。通過培訓,我們對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師角色由“演員”轉變為“導演”,改變傳統的教師中心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志願,注重互動的學習方式,最終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的目的。

在班主任老師的精心組織下,針對教學實際,開展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如以學生為主,開展學生探究學習習慣的培養、學情把握與教學內容方法、課堂調動學生的技巧等,這不僅規範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還提供了教學中的小技巧,讓我們與新課程靠得更近。全體學員還開展三課系列活動:首先進行集體備課,先由每位成員自己先寫出教學設計,再由學員分小組開展了研究備課活動,在引基礎上各小組先一名學員代表小組説課、上課,全體學員共同參與聽課。在評課這一環節裏,先是執教教師進行自我反思,參與聽課教師分別發言評課。通過這系列紮紮實實的活動,讓我們更加清晰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堅持以課改理論引領,針對教學實際寫出案例及經驗論文交流活動,各個類型各個年段的優秀教學示例都使得每位學員受益非淺。

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每位學員都有很大的進步,在班主任老師的策劃下,國小班全體學員共同製作完成了班級網頁,使學習過程與成果得到充分體現,同時也給每位學員提供了繼續學習、交流的平台,讓培訓工作得以延續。(展示部分頁面)

三、繼續加強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實際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進區教委“三名”工程建設,我們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教學工作中,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同時,學無止境,我們也將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鑽研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學校和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努力!

藉此,我代表首屆中國小信息技術骨幹班全體學員,向關心、支持我們的各位領導、老師以及各位同仁再次表示感謝!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4

這次的網絡研修學習,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課,那微課是什麼呢?

隨着傳媒技術的發展,“微文化”悄然誕生,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微羣落——微博、微信、微訪談、微電影、微小説等。當下的中國悄然進入了一個“微時代”。

什麼是微課,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説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於微課的錄製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後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課餘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製和剪輯還沒怎麼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微課程的起點可高可低,適用性非常強。即使偏遠的學校,只要有網絡,有電腦,都可以學習,可以説是“人人有起點、校校有起點、事事有起點、時時有起點”。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5

暑假裏,讀了《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教學法》一書,我對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讓我更全面的瞭解了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現代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是適合現在教學的新教學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轉課堂”究竟翻轉了什麼?書中深入淺出的講解,一個個新的理念清晰地衝擊着我的視野,微課程研究真的是一種學習的新方式,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新路徑。

翻轉課堂我理解的是改變教學模式,從單向的講授,改為通過在課堂上發現問題與小組同學互動,啟動孩子們思考與討論所學,結果孩子們對學習內容瞭解的正確率提高一倍。以往傳統教學只注重學習過程的第一步-- “信息傳遞”,並把這一過程放在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在課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內化”,以前都把這一過程,放在缺少幫助的課後環節中。結果本來應用於師生互動、孩子們互動交流的課堂,常常被教師一個人佔用來作知識的傳授了。不善於觀察學生學習的情況,尤其是不擅長問題引導。老師常常習慣主宰課堂,好像自己不講學生就學不會似的,教師往往用自己與學生的互動去取代生生互動,使協作探究流於形式。當學生展示的時候,教師往往不去引導學生“質疑-闡釋”,而是忙於指出展示中存在的問題,急於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書中有很多事實證明,由於羣體教學和個體差異的矛盾,使在課堂時間傳遞知識註定了是一種有缺陷的方法。這次的新網絡科技讓知識的傳授變得更便捷和容易,我們應該改變教學模式,而把教學重心和時間放到“吸收內化”,也就是把“吸收內化”這一重要的過程放在課堂裏。課堂上,孩子們之間的互助教學能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使學習正確率增加一倍。而翻轉課堂的實施,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以前,知識內化的過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時候沒有老師和家長在場,遇到疑難問題時,學生容易因沒有人協助,而產生挫折,喪失學習動機和成就感。但如果把這兩個過程顛倒過來,學習成效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翻轉課堂可以迅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翻轉課堂和微課程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這對於老師和學生都是一種挑戰!我們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設,鼓勵家長和孩子們嘗試用新方法來學習!孩子們在家裏藉助學習任務單和微視頻進行學習,課堂成了孩子們內化知識、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傳統的課堂,孩子們先在課上學習知識,再在課下鞏固、消化知識。由於有的學生課下偷懶,沒能對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吸收,導致了困惑越來越多,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成為了學困生。而翻轉課堂的好處就在於教師利用微視頻來傳授知識,幫助孩子們學習。微視頻可以隨時暫停、倒退、重複、快進,適合孩子們個性化學習。以前,我們認為先學後教,以學定教。而翻轉課堂則打破了這種説法。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們學習之前完成。老師要做出適合孩子的學習任務單,幫助孩子們學習的微視頻。這就要求老師要在教學資源的開發上下足功夫。

微課程教學法就是意味着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課上將不能演教案,而應成為啟迪學生智慧的指導者。課堂上,除了課前檢測外,教師還應設計進階作業,讓學生思考,協作探究,進行展示質疑,還要進行相應的評價。而這種課堂模式也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們正不斷摸索、嘗試的一種新的課堂模式。課程資源的開發,微視頻的使用,配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翻轉課堂不僅會實現教學結構的翻轉,還會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當孩子們學會自主學習,懂得合作交流,孩子們的潛能將會得到更大的發掘。

所以,微課程教學法翻轉課堂,實現“轉型”,關鍵在於教師“挑戰自我”。我認為作為我們老師,一定要改變原來的傳統教學模式,善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幫助我們更好的教學,從而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翻轉課堂與微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小問題、小課題、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學行為,促進自己的專業化成長。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6

這次的網絡研修學習,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課,那微課是什麼呢?

隨着傳媒技術的發展,“微文化”悄然誕生,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微羣落――微博、微信、微訪談、微電影、微小説等。當下的中國悄然進入了一個“微時代”。

什麼是微課,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説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於微課的錄製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後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課餘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製和剪輯還沒怎麼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微課程的起點可高可低,適用性非常強。即使偏遠的學校,只要有網絡,有電腦,都可以學習,可以説是“人人有起點、校校有起點、事事有起點、時時有起點”。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接觸到一個新名詞-----微課程。帶着迷茫開始了與微課程的接觸。 通過接觸,我似乎明白了:微課程是由文字、音樂、圖畫三部分組成,。微課程以ppt的形式呈現 ,它沒有解説的聲音,在優美的輕音樂中 文件自動播放 ,靜靜地閲讀文字,欣賞畫面,引發深深的思考。

通過看幾個實例,我感覺到了微課程的魅力所在。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裏,不需要解説,但卻使人從故事中收到感動和啟發。

通過培訓讓我瞭解到創作數字故事,需要發掘教育生活中的素材,提煉出主題,對材料進行組織整理寫作,故事內容要深刻,激發人們的情感。微課程雖“微”但內容含量卻不小, 微課程的內容很具體,它所關注的是“小現象、小故事、小策略"。

這是一個新的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我們在慢慢探索中不斷學習,創作出自己的微課程。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8

微課——這個校本教研新形式的產物時,我覺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進入教師網學習,看看裏面的微課,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説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9

微課——這個校本教研新形式的產物時,我覺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進入教師網學習,看看裏面的微課,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説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0

4月16至19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西安舉行的名師之路活動,活動中聆聽了吳琳、薛法根、趙志祥等名師的課,真是受益匪淺!

最讓我大開眼界的還應該是諸向陽老師的微課教學。以前我通過學習已經知道了微課教學,也知道了未來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翻轉課堂微課教學。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怎麼操作,看到本次活動的通知,我主動要求去西安學習,也是奔微課教學去的。經過本週末的學習,我終於親眼看到了這種微課程教學,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就學習內容作深入的研究、探討,這種微課教學不受時間限制,學生可以在家裏接收微課,一遍一遍地反覆學習,有了課前的學習準備,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與教師更加深入的學習教材內容,課堂容量變得更大了,課堂教學當然高效了。

不僅如此,我還聽專家介紹了微課的由來,原來微課的前身是美國的慕課。許多人懷疑微課程不可能實現,但是我相信專家的話:十幾年前我們不是同樣懷疑過幻燈片的使用效果嗎?那不是也很快普及了嗎?

還有一個更讓我有感觸的地方我不得不説。以前我堅決不允許兒子上網,但是聽了講座後我知道了中國的孩子為啥沒有後勁,原來他們上了大學後,被壓制的網癮一下子氾濫了,是之前被壓制得結果。還有外國的孩子從小事手捧筆記本和家長一起網上學習的,而我們從不教給孩子網上學習的本領,只是一味地“談網色變”,拼命給孩子抱補習班,浪費了錢,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打消得無影無蹤,多麼遺憾的做法呀。網上的資源全部浪費了。唉!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1

微課,微課”其實就是無生上課,就是教師根據事先設計的教案,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面對聽課者上課。它在傳統的聽課、評課活動的基礎上增添了“説課”和“答辯”等環節。它具有以下特點:

1. “微課”不同於常態教學研究活動。

“微課”可以在辦公室或其他場所進行,它觀察、研究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對學生的狀態只能作出猜測。活動的目標主要在於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案,培訓教學技能等。

2. “微課”的規模小、時間短、參與性強。

教師在學科組內參加活動。每人上“課”、被評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聽“課”者由其他參加者(同組教師和專業人員)組成。在活動的過程中,每一位教師不僅登台上“課”,展示自己對某堂課的準備情況,同時又可作為學生向同事、向專業人員學習,並參與對教學效果的自評與他評,不斷反思、修改自己的課前備課,總結經驗,提升能力。

3. “微課”的反饋及時、客觀、針對性強

由於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開展“無生上課”活動,參加者能及時聽到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較之常態的聽課、評課活動,“現炒現賣”,具有即時性。由於是課前的組內“預演”,人人蔘與,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微課雖然是無生上課,但上課的老師心中必須有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師的教學技巧和老師的教學素養。微課其實是老師與學生在心靈上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從而達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的目的。對於微課的錄製我覺得還有些難度,以後會繼續努力學習新的事物。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課餘時間真的要好好的充電,微課的錄製和剪輯還沒怎麼學會,將來要學的還很多。

微課程的起點可高可低,適用性非常強。即使偏遠的學校,只要有網絡,有電腦,都可以學習,可以説是“人人有起點、校校有起點、事事有起點、時時有起點”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學校組織大家進行了兩次微課程的學習,《思維導圖》和《讀書策略》,通過學習,感覺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感覺用思維導圖上數學課,耳目一新。它不僅能將各種零散的知識整理出對應的關鍵詞,抓住重點,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清晰了知識結構,便於學生明白其中的邏輯關係。還能清晰體現一個問題的多個層面,以及每一個層面的不同表達形式,提高了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不需被動地去設法記下每句話和閲讀一串串長長的句子,而是積極地對關鍵字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記住一幅圖畫比記住一長段文字快得多!同時又開發了學生的空間智能。使學習充滿趣味。

總體感覺:好玩、有用、又幫助理清了知識之間的聯繫……

其次,對指導學生閲讀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薰陶和啟迪。眾所周知,閲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閲讀能力不但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能讓國小生學會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從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進而豐富其情感體驗,發展他們健康的個性。因自身一直從事數學教學,雖熟知閲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對其具體的方式方法的指導,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通過短暫的微課程學習,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給予有效的好書指導、並通過圖書室、開展讀書會、觀賞原著電影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閲讀熱情,讓學生享受閲讀的樂趣。從而讓學生自覺進行課內外閲讀。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3

如今的世界越來越“微”型化。從最古老的微型計算機到時下最流行的微博,從微電影到微信微雜誌等等一系列的“微”樣式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隨着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習不再只是學生的任務,已成為每個人必須終身從事的事情,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為了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校邀請了李玉平老師為大家進行了《微課程--做有想法的人》的專題講座。李玉平老師根據自己的研究,在講座中理論聯繫實際,從什麼是微課程、微課程的作用、微課程的分類、微課程的製作這四個方面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微課程,真正讓老師們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容少,藴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給如何做一個研究型老師指明瞭方向。為了提高大家對微課程的深入認識和積極投入研究創作,科研處高玉英主任在校本培訓中又再次簡要的介紹了微課程的製作方法,使各位教師受益匪淺同時也積極的投入到了微課程的研究中,相信我校將迎來一個學習的新時代!

微課程學習的心得體會 篇14

4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微課培訓,幾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世代的產物,微課就是其中的一種。之前接觸到微課的時候,對它很模糊,沒有明確的認識,我們會認為微課是一次簡短的課堂活動,或是記錄課堂活動的一小段視頻,或是將40分鐘的一節課分解成多個課堂碎片等等。在經過培訓之後才有了較深入的瞭解。認識到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它主要表現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視頻長度短;“小”是指主題小;“精”是指設計,製作,講解精良;“悍”是指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我們的教學一直是老師與學生面對面教學,之後出現了在線教學,但單純的面對面教學是最低效的,在線學習會比面對面教學更有效,怎樣能達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將這兩種模式結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學習模式。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是學校上新課,家裏做作業,所有內容齊步走,只照顧到三分之一的學生,也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學生課後遇到問題怎麼辦呢?沒辦法解決就會到課外輔導班。而現在所推行的翻轉課堂則是在家裏看視頻上新課,到學校來做作業參加討論,家中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回到課堂老師可以對有疑惑的同學進行個別講解,也可對某知識點重點講解。由此在課堂中可以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觀看視頻進行學習。

此次培訓中我還學到了微課設計與製作的環節,包括選題設計、撰寫教案、準備教學素材與練習測試、製作課件、教學實施與拍攝、視頻後期編輯以及教學反思。製作微課的方法,我們可以用錄屏軟件、攝像工具、錄播教室、智能筆、IPAD和專用軟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對於我們是很適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們也可以找到,我們現在缺乏的應該是技術。

以後當我們學會了微課並能很好製作的時候,我們會不會為微課而微課呢?會不會用微課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呢?微課的作用為“解惑”而非“授業”,它用於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絡在線課後輔導,並不能完全代替課堂的新知識教學。微課是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準備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讓教師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快樂、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話來説:“今天,我們任何人,都可以藉助網絡,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只要你願意,你就和這個世界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是藉助了網絡,藉助了微課。通過這一載體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看到了微課的發展趨勢。今後,要努力鑽研,讓微課在教學中得到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q9md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