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通用5篇)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通用5篇)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 篇1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前有貪污官員“鐵公雞”一毛不拔,現有“特色”幹部“賬款扶貧”,後者看起來要比前者更具有情節性,還有點金庸筆下大俠劫富濟貧的意思。但從根本上來説,前者和後者都是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來填自己的腰包。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通用5篇)

“歪錢正用”的官員無外乎分兩種類型:一是因為“歪錢正用”的後果還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貪官們就鑽了空子利用起百姓的同情心打起了擦邊球,希望自己“有良知”的做法能得到寬大處理,表面上是為百姓造福,實則還是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好下場。二是官員本身良心未泯。他們本質並不壞,但經不起利益誘惑,損害了羣眾的利益之後心懷內疚,於心不忍,就打算將貪污的贓款一部分返還羣眾,彌補自己的過失,心裏能好過一些。無論兩者類型的本質如何,但是產生後果的嚴重性都是一樣的,給國家、人民造成的損害是無法挽救的,而前者打感情牌的醜惡嘴臉更應該暴露在陽光下,以儆效尤。

為把這種不正之風扼殺在搖籃裏,在審判的過程中就要以司法的公平正義為原則,貪污受賄造成的損失與承擔的責任保持“罪責相當”的原則,不要給貪污官員利用法律人情減免罪責的可趁之機。官員要加強思想教育,我們管不了外界的霓虹閃爍,但我們可以堅守自己的思想道德,相信每一位官員在做官的開始並不是抱着撈錢的目的。打擊處理預防是關鍵,及時開展思想教育,當官員信念不定,思想道德出現了滑坡,思想教育要給其當頭棒喝,官員幹部也要加強思想受洗,不要到了身陷囹圄才追悔莫及。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共產黨人的做人之本;潔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領導幹部的從政之基。不管出於何種居心,“賬款扶貧”的本質永遠改變不了,終究矇蔽不了百姓的眼睛,逃不過自己的良心。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 篇2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户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脱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户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中央每年都極其重視扶貧資金的使用和監管,近十年來,幾乎每年都在開展專項活動,如此的高壓態勢,既體現着扶貧資金的重要性,也説明這是條“高壓線”。

貧困縣作為黨和政府在小康社會建設中較受關注的主體,一直是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指向和扶助的重點。然而,面對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卻不斷有“小蒼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製造”扶貧腐敗,侵蝕羣眾應得的政策優惠和實際利益,鑄成政策惠民路上的“攔路虎”。然而,究竟是誰給了村幹部貪污扶貧資金的“虎膽”?

應該説,在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中,政府助貧的大政方針為貧困縣的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但是,“等、靠、要”等“痼疾”的深入,讓貧困縣尤其是當地政府依舊不能好好利用大環境和政策擺脱貧困。而這些痼疾的影響,是貧困羣眾不能擺脱精神貧困的根源,更是某些黨員幹部不能切實將扶貧落到實處的誘因。但是,這些問題並非不能解決,但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剷除”“小蒼蠅”帶來的“煩”,無疑是讓扶貧的良好政策無法收穫羣眾良好迴應的最大障礙,而出現此類障礙的最主要原因,還在於對村幹部、扶貧幹部工作以及扶貧資金的考核不到位。

當前,許多貧困地區所擁有的優先權往往比其他地區多,但相應的發展卻比別人慢。要解決這樣的現象需要的不僅僅是當地生產、生活、教育和發展模式的改變,是黨員幹部能夠真正傾聽民聲、瞭解民意,更是要堅決杜絕政策惠民路上的腐敗問題。我們國家現有的建檔立卡等等的幫扶制度,僅僅能夠從政府角度去關注扶貧,而要真正地讓貧困地區脱貧,就必須讓貧困地區政策落地,讓羣眾真正瞭解政策、明白政策,監督政策落地的同時也監督腐敗。與此同時,需要上級紀檢監察部門真正將監管職責落實到位,真正讓扶貧資金用到實處。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 篇3

隨着扶貧攻堅進程的加快,國家也紛紛出台各項惠民政策,但是涉農惠農領域村幹部手中的權力相對集中,農村中“一人多職”的現象很普遍,村務不公開、不透明,久而久之必然成為基層腐敗的大隱患。要想剷除後患,還需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村幹部強化廉政意識,把思想走在前頭。有些農村基層幹部法律意識淡薄,認為撈點好處不是犯罪。在此類案件保費較低,理賠數額也不高,不易被人發現,有些村幹部涉案數額不構成犯罪,但違紀現象突出,持續下去必將陷入腐敗犯罪的深淵。所以,村幹部要將廉政意識擺在首位,真正成為為民做主的好乾部。

第二步,縣、鄉政府加強對政策的宣講和普及,督促村務公開透明。農民們對某些政策理解不夠到位,對農業投保並不積極,給了村幹部與保險員勾結的機會,農民從始至終被矇在鼓裏,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各級政府應加強對政策的宣講,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到農民的身上。

第三步,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定期開展廉政督查。相關部門應採取宣教性、警示性約談方式,既對談話對象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又提醒談話對象在任職部門要注意的事項,以案説法,以案析理。通過定期回訪、約談、巡查、反饋等方式,對村級財務狀況和農村重大建設項目開展監督,將監督涉及到惠農資金運行的每一個環節。

村幹部能夠一步步貪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村幹部權力過於集中,缺少有效的監督,加之這項惠民政策的制訂和實施就存在漏洞,就給了村幹部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機會。每項惠民政策都應實行這三步走,才能確保政策的真正落地。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 篇4

中國夢,是近14億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步入小康社會,是20__年完成的目標任務。在大山深處還有百姓掙扎在温飽線上、在城市街頭還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濟,這樣的夢就缺了一個口子,這樣的任務不算完成。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黨員、幹部要緊緊的拉着貧困户的手,帶領着他們,走出困境。

對貧困的羣眾,我們心裏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層幹部也是從貧困中走過來,和農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更加增強我們抓好扶貧攻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訪過程中,太多的卧榻病牀的老人、太多患有絕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裏人,這些更加的驅使我們用心去幫扶他們。

扶貧攻堅對各村都有任務、有指標,還要納入最終的年終考核。如果僅僅把扶貧當作任務,為駐村而駐村,敷衍了事的填寫扶貧手冊;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來過、我見過,然後紙上談兵,這些被動的扶貧、被動的工作,沒有一絲的責任感,如何能夠用心。在奮鬥在一線上的黨員幹部,從內心深處懷着對弱勢羣裏的關愛、對困難羣眾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扶貧攻堅戰中。

在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把貧困羣眾當作親友,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脱貧願望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讓貧困户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正能量去面對現在的問題,加大智與志的幫扶力度,永久脱貧、直奔小康才不會是一句空話,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

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幫扶,扶貧工作才會取得實效,而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羣眾路線教育的成果會更加鞏固,在攻堅戰役中會取得絕對的勝利,更加會體現出基層幹部的自我價值。

觀看《聚焦脱貧》觀後感影評 篇5

20__年,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身居都市,離着泥土遠了,只能通過媒體的報道,隔着屏幕感受決勝脱貧攻堅。五月春光正好,一路驅車飛馳在寬闊的高速,漸漸地眼前羣山疊翠,一馬平川變成曲折迂迴的鄉村水泥道路,一場近距離感知脱貧“拔節”之聲的探親之旅正式開啟。

這是一個位於黃山北麓,羣山環抱間極其偏遠的原始村落,在我童年的記憶裏,全村上下靠着茶園、竹園、伐木的微薄收入過着清貧恬靜的生活。伴隨着成長、求學,我離開了家鄉,藉助電話,家鄉的親人也經常和我分享小山村的驚喜變化。這次的五月探親之旅,恰逢家鄉茗茶太平猴魁的採摘農忙時節,在如火的農忙中我切實體驗了一把脱貧致富的酣暢淋漓。

茶香四溢,一片“金葉子”藴藏大財富。太平猴魁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身價斐然。但誰能想到前些年,偏僻的區位加上閉塞的交通使得原本產量不高的猴魁產業得不到有效開發,雖説守着致富的“金葉子”,卻仍有一批茶農遊走在貧困邊緣。此次探親之旅,讓我切身感受到“金葉子”的致富潛能。聽村裏的幹部介紹,近年來村上將茶葉產業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支柱,依託政府的政策支持,強化猴魁原產地保護政策,實施品牌保護,農户的腰桿硬了。依靠互聯網技術,以前披星戴月去鎮上市場賣茶的茶農少了,樸實的茶農搖身一變,也變成了網紅帶貨達人,不少農户配備上全套茶葉包裝機械,走上了專業化一條龍猴魁生產、包裝、銷售之路。通過網絡宣傳,小山村的名氣響了起來,與繁忙的茶葉採摘相呼應的還有小山村絡繹不絕的車流,遊客體驗一把茶鄉之旅,臨走時再買上幾提茶葉,農户們就獲得了雙倍的收入,腰包也漸漸鼓起來了,真的是一片“金葉子”藴藏大財富。

不負青山,一片綠水青山藴藏大文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行走在山村小道上,遙看山花爛漫,近覽芳草菲菲,雖然小山村的交通便利了,名氣響了,但是綠色原始的風味一點沒有改變。外公告訴我:“誰要是去自家林地裏伐木,去太平湖裏大肆捕魚,那是要進‘局子’的,現在都講生態保護了。”沒錯,伐木的少了,綠色的山林越發油亮了;捕魚的少了,湖裏的生態越來越好了,山體滑坡少了,湖水污染少了,遊客越來越多了。“以茶為媒,以茶促旅”,依託茶葉生產這一支柱產業,以黃山、太平湖這兩張旅遊名片,小山村放開思路,推出茶鄉風情遊、農事體驗遊、湖濱人家垂釣觀光等特色旅遊項目。遊玩的客人多了,帶動農家樂紅火起來了,遊玩食宿、垂釣觀光、採茶體驗、茶葉、香榧等土特產銷售收入可觀。村裏的年輕人眼看着家鄉有錢掙,也紛紛返鄉創業,建設美麗新農村了。見過世面的年輕人,腦子自然更活絡,思路更開闊,把綠水青山間的致富文章越寫越亮眼。

生態宜居,一片粉牆黛瓦藴藏大幸福。產業旺了,茶農富了,自然生活的品質也逐步提高了。這次探親,家鄉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鄉村道路的變化。以前由於山高林密,大山裏的水泥路很窄,勉強容納一車通行,道路兩旁茅草叢生,刮花車漆那是常有的事情。現在,道路拓寬了,還新加上了臨崖的欄杆,也加強了道路養護。沿着寬敞的馬路直達山村,低矮的房屋不見了,一幢幢粉牆黛瓦的徽派小樓錯落有致地分佈在綠樹掩映下的村落中。走進農家小院,改變的還有農村的生活方式,隨手亂扔的垃圾紛紛投入垃圾箱了,髒水髒物也不亂投河道了,儼然一派文明風尚。深入交談就會發現茶農們擺脱的不僅是貧困,更是一番脱胎換骨的精神重塑,他們越發重視起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凡有條件的人家都去城裏買了房,送孩子去城裏讀書,讓娃娃們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僅解決“富口袋”的問題,更解決“富腦袋”的問題。村容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思想觀念的改變,這一切的改變背後都藴藏了農村致富的滿滿幸福。

竹入春風拔節,春雨過後,屋後的竹園裏,“咔咔”聲聲作響,正是春筍拔節的聲音,我想這也是我探親路上,聽到的最生動悦耳的脱貧致富交響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olo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