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都説“培訓是給老師最大的福利”,今天我們所有代音樂的老師就有幸接受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培訓,聆聽了音樂方面的專家金亞文教授的講座。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這樣的培訓讓我感覺很新鮮。網上聽講座,而且還可以與各地的老師們在線互動交流,享受着網絡時代帶給我們的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聽到教育專家對於專業的精闢解讀。短短的兩個小時能向專家學些什麼呢?只有珍惜每分每秒,能聽多少是多少,儘可能多的學習、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本來還以為自己在音樂方面還有那麼點優越感,但在聽講座的同時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對音樂知識瞭解得是多麼膚淺,很多東西只有個模糊的'印象。通過聽講座我也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如目標的制定要具體,不能模式化。金老師舉了一個案例《又見茉莉花》的教學目標進行説明,這樣一聽就很清楚了。又如合唱的姿勢,我只知道要注意坐姿才能唱好,但對於怎麼坐卻不明確,現在知道了坐姿一般採取淺坐,站姿要虛實結合。姿勢影響呼吸,呼吸影響發聲,可見唱歌姿勢的重要。

另外在二聲部合唱時通常會出現低聲部跟着高聲部唱上走了的現象,金老師説這時可以採用“輪流讓一個聲部突出些”的方法解決問題。還有指揮,左手“指”,右手“揮”,右手把握歌唱的節拍、節奏、速度,左手提示長音、力度、聲部、呼吸和換氣等等。對稱式的打拍子儘量少用。我覺得這個有難度,讓兩隻手各負其責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啊!

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一邊聽,一邊記筆記,有的比較淺顯易懂,有的卻不是很理解,還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究。我記住了一句話:“先要自己走進音樂,才能用音樂的情感力量來感動學生。”是啊,自己不能僅僅滿足於已有的可憐的音樂知識,在要求學生進步的同時,自己也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努力把握音樂教學的本真。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在本學期,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作為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音樂鑑賞》課,也僅僅是因為覺得鑑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其實我本人自認為我自己是一個嚴重缺乏音樂細胞的人,甚至可以説我對音樂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在現代這個音樂無處不在的社會薰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點音樂。當然我接觸的音樂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心情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當然了,雖然我平時很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但也僅僅是停留在喜歡聽的層次方面,而不是會去欣賞或鑑賞它。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我漸漸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學會聆聽,還給我們介紹了好多經典的樂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這不但使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也使我們受益頗多。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呢!就這樣,漸漸地我對鑑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鑑賞音樂的方式方法,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實説,我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對音樂的認識更多的是在流行音樂方面,僅僅是喜歡一些歌手的聲音和一些歌詞的意藴。當然了,我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也是因為它的語言比較生活化、節奏也比較明快、更加貼近生活、易於讓我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次《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直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

同時,為了更好的使我們欣賞音樂,瞭解音樂家的故事。老師也為我們準備了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出水芙蓉》。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一直在猜測,這部片子裏面的很多演員應該都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才情和對音樂的感悟隨着旋律和表情動作揮發的淋漓盡致。他們對樂器的駕馭能力和歌唱才華讓我看的欣喜萬分。影片看起來很輕鬆,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獨奏《霍拉舞曲》、女音樂老師的雙鍵盤演奏、學生們合唱《蘇格蘭民歌》、歌舞劇《水上聖典》等場面卻讓我映象很深刻。

記得周國平先生好像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

我覺得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的話,應該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份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的吧。

另外,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那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應該是不算太重要得。個人認為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單純的依靠知識。

同時,通過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都很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有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甚至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受我們的歡迎。

如今的音樂鑑賞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是充斥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舒緩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

從另一方面來講,音樂鑑賞對人的性情也有着極大的陶冶作用,它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音樂中時,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遊在音樂中!恰當的旋律總能引起人們的歡娛感或者悲傷感,令人振奮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夠調節人們生活、工作、思維的節奏,可以提高這些人處理事務和學習的效率。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鑑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鑑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今天,非常有幸,我們聽到了來自南京師範大學的許教授,和來自江蘇教育學院談教授的精彩講座。兩位教授各具風格,許教授談吐幽默,她的關於《構建和創新優質音樂課程》的講座,讓我們耳目一新。許教授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根據我們的問題,展開討論,並一一做了解答。讓我們對於音樂教育的概況,以及課堂教學、遊戲設計等有了一個全面深刻的瞭解。她毫不保留的,將一些實用的小遊戲傳授給我們,感覺既實用,又很有創意。為我們以後對幼兒實施特色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許老師60出頭的模樣,但她眼神犀利,始終閃爍着教育的智慧,一種灑脱、睿智的感覺油然而生。講座中,她不時地給我們示範性的語言,那種對孩子的喜愛,對教育的熱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聽許教授的講座,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與孩子更加親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府下身來,瞭解孩子們的真正需要,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與許教授不同,談老師氣質優雅、她的講座始終閃耀着她較高的音樂素養。講座開始,在給我們講一音樂案例的時候,她清唱着歌曲的優美旋律,嗓音清澈,悦耳,如執教教師一般,熟悉活動內容。這充分顯示了談老師在理論導師的前提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線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音樂教育中的實際障礙,由於理論加實際,對我們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她從教具的合理運用,到教材的大膽改進,讓我們瞭解了科學運用教學具的重要性。這與園長跟我們談得“靈活使用教材”相一致。

談老師的講座,讓我充分體驗到了音樂教育的美,和諧的旋律不能打破,和諧的師幼關係可以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性的提高;要合理的運用教材、教學具,充分發揮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樂教學的前提。

感受音樂之美,體驗遊戲之快樂,近日有幸與幼教同行們相聚在杭州幼兒師範學院,聆聽了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許卓婭教授《遊戲精神與幼兒園音樂教育遊戲研究》的專題講座,感受頗深。

感受一:敬佩許卓婭教授獨特的人格魅力

見到許教授,着實讓我有些吃驚,這哪像一個全國聞名的音樂教授?分明是一個在人羣裏最不起眼的老太太。但是許老師一開口,就顯示了她的魅力,她的聲音清亮悦耳,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她的舞蹈動作活潑可愛,沒有拘謹與做作,極具感染力。她一會兒帶着大家傾聽音樂,一會兒帶着我們做遊戲,一會兒……三個小時的講座,許老師一直站着做報告,真的讓人敬佩。

感受二:感受音樂之美,體驗遊戲之快樂

“教育追求的是結果——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遊戲注重的是過程——是快樂、積極的參與、是不斷的體驗與感受”許教授開場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新綱要》頒佈實施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要重視過程,可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是過多的追求教育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遊戲的過程。

緊接着許教授與在場教師互動進行《打鼓對舞》、《木頭人》、《喜洋洋與灰太郎》等有趣的音樂遊戲。她循序漸進的教授,從傾聽音樂學習動作表演,到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表演,再到會聽音樂創編動作表演,不斷增加音樂遊戲的難度。讓我們在玩音樂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安靜傾聽音樂的重要;明白只有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有好的學習能力;領悟動作是幼兒認識音樂的工具;懂得一個作品要讓孩子易接受,必須在愉快的情景中設置階梯一點一點讓孩子學會,不斷反覆,不斷提升。歡樂的音樂聲中,大家聽聽、玩玩,整個會場笑聲不斷。她還用自己誇張的肢體動作不斷啟發我們去創編表演,挑戰自我是發展的需要;用突如其來的點名發言讓我們感受孩子突然被迫回答的尷尬感受,只有自在安全的教育氛圍才能促進孩子好好學習,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幹什麼”“準備幹什麼”。她不斷的啟發我們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去教孩子,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多一些感性的體驗,少一些尷尬的提問,多一些快樂的遊戲。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遊戲的精神。

許卓婭教授的講座聽來如沐甘霖、激動人心,絲毫沒有厭倦與疲憊,是聽覺與心靈的享受,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投入深深地感染着現場400多位幼兒教師,她讓我們感受了音樂之美,體驗了遊戲的快樂。我們將好好學習,和孩子們一起天天向上。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對音樂鑑賞課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音樂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選音樂鑑賞課之前,我認為音樂只是用來聽的。其實不然,音樂的功能不只是這些,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

整個學期學習下來,對我印象最深的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下面就重點來談談我對這兩種音樂的學習心得:

一)古典主義音樂

古典主義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其特點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統一;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創作技法上,繼承歐洲傳統的復調與主調音樂的成就,並確立了近代鳴奏曲曲式的結構以及交響曲、協奏曲、各類室內樂的體裁和形式,對西洋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發展在器樂方面成績比較顯著,它完善了一套純器樂的大型曲式,如獨奏奏鳴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它的主要特點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和鮮明的時代感;曲式結構規範,主題樂思發展嚴謹,功能和聲完善,配器細膩,音色力度變化豐富;作曲技法上創造了動機展開的發展手法,用旋律模進、變速度、變節奏、變調性、變和聲織體等,造成樂曲發展趨勢。並規範了奏鳴曲式和奏鳴交響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義時期還確定了交響樂隊的組織形式,形成了完整的雙管編制樂隊。而在此之前的樂隊裏,只有絃樂組是完整的。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有組織的充實到樂隊後,加強了樂曲的和聲效果,樂隊演奏時能產生渾厚、均衡、色彩豐富的音響。這種樂隊組織形式一直影響着以後的音樂發展。

在古典音樂派別中,以“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維也納古典樂派”有以下風格特徵:強調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會意義;世俗因素增強(民間音調與舞蹈節奏運用);音樂作品結構嚴謹勻稱(整齊的方整性樂句);主調和聲成熟並佔統治地位;樂思發展清晰,邏輯性強,旋律追求優美動人的氣質;情緒明朗樂觀(但由於理性精神的影響,往往比較剋制、沉着,而不是狂熱的傾訴);曲式多采用奏鳴曲和奏鳴套曲曲式(與後來的浪漫樂派形成鮮明的對比);簡單的説,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語言通俗是這一音樂時期的典型風格特點。

二)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浪漫主義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覺的表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於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為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內容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別多。

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思想內容是反對外族侵略和民族壓迫,反對封建統治和民族分裂。為了表現這些內容,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愛國主義和民族統一思想,浪漫主義音樂特別注意吸收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浪漫主義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在本學期,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作為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音樂鑑賞》課,也僅僅是因為覺得鑑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其實我本人自認為我自己是一個嚴重缺乏音樂細胞的人,甚至可以説我對音樂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在現代這個音樂無處不在的社會薰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點音樂。當然我接觸的音樂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心情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當然了,雖然我平時很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但也僅僅是停留在喜歡聽的層次方面,而不是會去欣賞或鑑賞它。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我漸漸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學會聆聽,還給我們介紹了好多經典的樂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這不但使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也使我們受益頗多。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呢!就這樣,漸漸地我對鑑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鑑賞音樂的方式方法,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實説,我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對音樂的認識更多的是在流行音樂方面,僅僅是喜歡一些歌手的聲音和一些歌詞的意藴。當然了,我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也是因為它的語言比較生活化、節奏也比較明快、更加貼近生活、易於讓我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次《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直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

同時,為了更好的使我們欣賞音樂,瞭解音樂家的故事。老師也為我們準備了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出水芙蓉》。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一直在猜測,這部片子裏面的很多演員應該都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才情和對音樂的感悟隨着旋律和表情動作揮發的淋漓盡致。他們對樂器的駕馭能力和歌唱才華讓我看的欣喜萬分。影片看起來很輕鬆,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獨奏《霍拉舞曲》、女音樂老師的雙鍵盤演奏、學生們合唱《蘇格蘭民歌》、歌舞劇《水上聖典》等場面卻讓我映象很深刻。

記得周國平先生好像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

我覺得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的話,應該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份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的吧。

另外,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那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應該是不算太重要得。個人認為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單純的依靠知識。

同時,通過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都很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有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甚至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受我們的歡迎。

如今的音樂鑑賞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是充斥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舒緩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

從另一方面來講,音樂鑑賞對人的性情也有着極大的陶冶作用,它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音樂中時,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遊在音樂中!恰當的旋律總能引起人們的歡娛感或者悲傷感,令人振奮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夠調節人們生活、工作、思維的節奏,可以提高這些人處理事務和學習的效率。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鑑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鑑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聆聽一場音樂會,會使我們陶醉其中,觀看一場歌舞晚會,會使們激動萬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

我記得國小的音樂老師是一位氣質高雅的女教師,莫名的我們都很喜歡她,記得那時候課本叫唱遊,一直都是跟着老師唱唱跳跳,後來我們還學了一學期口琴,那個時候能夠吹出一首曲子非常興奮。課堂上老師沒教什麼樂理知識,只是教我們唱,不過我的音樂老師組織了校合唱團,那個時候她説我的聲音不錯,她希望我去參加她的團,那個時候我很高興,也去上了課,在那段時間我學了些樂理知識,包括識五線譜,簡譜,不過只學了一學期就升學了,後來也就沒再學,高中回老家唸書,音樂課幾乎被那些所謂的主課佔用了,也沒上什麼課,也就荒廢了。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鑑賞課是因為學院要求修藝術類的課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這不但使我們會唱,還讓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使我們受益頗多。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聽別人説起這首曲子,可從來沒認真聽過,也沒唱過,在課堂上我不但聽了,還會唱了。還有阿柄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終於明白音樂給人帶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音樂是最能抒發人類情感的。

至於音樂鑑賞課有沒有必要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我不是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就欣賞而言,不是很重要,音樂是作曲家(當然也包括演繹者)心靈的吟唱,所以,要用心靈去感受。如果過多的用樂理知識去分析一部音樂,那其實是對音樂的肢解。我認為,其實音樂的技巧即使對於作曲家來説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內涵。就像那些世代傳頌,膾炙人口的詩詞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謹嚴的詩詞;那些精於格律的詩詞家,其作品往往是蒼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

周國平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但説到音樂鑑賞與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的聯繫時,我還是要承認他們之間是有一定聯繫的。音樂知識是音樂鑑賞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其他門類的科學知識一樣,由於高度理論,故難免顯得機械、枯燥、單調、乏味,所以我們一般特別不喜歡音樂課上講樂理。音樂知識可分為音樂常識和樂理兩類,音樂常識很容易掌握,而樂理則缺乏形象性、生動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讓我們迅速失去對它的興趣。然而,樂理又是音樂知識的核心內容,只有掌握了樂理,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欣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才能從“欣賞”音樂提升到“鑑賞”音樂,才能做音樂的主人。因為樂理提供瞭解析音樂作品的武器、打開音樂神祕大門的鑰匙。在藝術與心靈的碰撞中,激起知識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識的力量與魅力。補充與樂理完全對應的、美妙的聽賞資料,只有在動聽的音響活動過程中細細地、盡情地品味旋律特徵帶來的震撼,才能真正領略所謂“音樂的靈魂”那豐富的內涵,進而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視唱包含了豐富的音樂詞彙,有節奏、旋律音調、和聲、調式以及各種體裁,這些元素不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樂中的經典。而且在視唱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們的音樂感覺,同時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鑑賞課上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還是有必要的。

通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7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步。音樂鑑賞是一個人最基礎的審美能力,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對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和提升。為了提高自己對音樂與美的欣賞水平,這學期的選修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程。上課的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但足以讓我對音樂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對於鑑賞者來説,音樂鑑賞作為一種藝術現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顯得尤為重要,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才能對音樂作品作出正確的判斷。音樂的豐富多彩來源於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過各種形式的音樂反映出來,形成了音樂與生活之間的辯證關係。因而音樂鑑賞的經歷與生活閲歷一樣,積累得越多,信息儲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豐富,對音樂作品就比較容易理解;反之,對音樂鑑賞經歷和生活閲歷貧乏、信息量儲存相對較少的人來説,鑑賞音樂時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無從着手。音樂作為聽覺藝術,決定了音樂鑑賞必須依靠有關的音響資料才能得以完成,這是一個基本的客觀條件。基於這一條件,人們才能對審美對象,即音樂作品進行審美活動。

在這一學期的音樂之旅中,我們欣賞到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中西方兼備。管絃樂《動物狂歡曲》,音樂劇《貓》,歌劇《卡門》,中國戲曲和中外民歌等等都是讓我非常喜歡的音樂作品與形式。在這裏不僅讓我們瞭解到了這麼多的音樂形式,同時還欣賞到了每種音樂形式下的著名作品。真是大開眼界,彷彿一次夢幻的世界音樂之旅。

《動物狂歡節》是聖-桑於1886年在奧地利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出的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絃樂組曲。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組曲由十四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行進曲;(二)公雞與母雞;

(三)野驢;(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

(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

四)終曲。其中只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表的,是本組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常被單獨演奏,甚至成為作者聖-桑的代表作品,是整部組曲中唯一一首優雅、温柔的小曲,與其他各曲形成鮮明的對比。個人認為《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的音樂,曲中豎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盪漾的微波,大提琴優美迷人的曲調,則描寫出天鵝高貴優雅的神姿。全曲由伴奏豎琴水波盪漾般的前奏開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圓滑奏的高雅旋律,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美。這部組曲是我最喜歡的管絃樂曲了。 其他的音樂形式,還有西方的音樂劇歌劇,中方的中國戲曲,二者既有聯繫相似之處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説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的。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其中最有名的五大戲曲是:京劇,崑曲,黃梅戲,豫劇和評劇。音樂劇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節為支撐,以演員的戲劇性表演為根基,使音樂、舞蹈得以充分發揮其潛能,配合着服裝、舞美、現代化設備,並把這些因素融合為有機統一體的藝術。單從綜合成分和綜合形態來看,可以説中國戲曲與歐美音樂劇沒有任何區別。歌、舞、劇三者並重,是中國戲曲與音樂劇共同的綜合特徵。但是細分區別還是有的,而且兩者之間的區別極為顯豁。首先看音樂。音樂劇音樂的根本特徵在於它的原創性,戲曲音樂的根本特徵在於它的民間性。兩者之間的其他各種區別無不因此而起。 戲曲音樂是程式化的音樂,它最重要的特徵是三個:“一曲多用”,“地域特色”,“程式化展開手法”。中國戲曲用樂原則是按照人物的情感類型來決定的,即同一種情感類型(喜怒哀樂悲愁苦之類)用同一個板腔,或同一個曲牌,不可輕易越雷池一步。而音樂劇“專曲專用”,是與戲曲音樂的“一曲多用”相對的用樂原則,也即音樂劇的音樂、唱段,都是作曲家根據不同的劇本、不同的情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情感特點專門新寫的,它們一旦被演出,就只能專屬這個劇目、這個人物、這個場景了,而不能挪作他用;如果還要寫下一部戲,那就必須另行創作新的音樂和唱段。所以熟悉音樂劇的觀眾無人不知《多來咪》只屬於《音樂之聲》,《回憶》只屬於《貓》。戲曲的地域風格廣,音調對方言的依賴性極強,如京腔等;而音樂劇具有“個性原則”,它的風格面貌不受任何地域性的限制,因此是高度自由的,甚至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它的音樂語言與風格所遵循的原則只有一個,即取決於作品和人物,樂風隨劇而變,音調看人而異,劇變樂變,人

異樂隨。戲曲音樂揭示戲劇性的發展手法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中國戲曲音樂在其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形成了兩種揭示戲劇性的方法和思路,一種是“板腔體’,一種是“曲牌體”。而音樂劇採用“自由結構”,戲劇性發展手法,並無固定模式。我們再看錶演上的區別。中國戲曲在音樂和語言上千差萬別,講究唱唸坐打,生旦淨醜,但表演體系卻是一律的虛擬表演和程式化動作。歐美音樂劇同其歌劇和話劇一樣,在表演上崇尚寫實主義風格,講究演員在舞台上形體動作的放鬆自然,儘可能地接近生活原型,因而是寫實的,生活化的。在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戲曲與歐美音樂劇的重大區別之後,我們就有必要來闡述問題的另一面,即兩者相互聯繫的一面。借鑑中西方各自優缺點來提高自身的表演價值。

音樂是由人創作的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鑑賞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音樂的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音樂是由情而發,縱貫歷史,橫看中西,文明的發展中總有音樂這個重要的角色去推動着,從遠古的詩經的樸素到唐詩宋詞的華麗和纏綿的元曲的現實和豐富,它們不僅見證着中國文學的巨大發展,加之中國傳統古典樂器就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的繁榮發展史,我們不禁讚歎:古人用他們特有的智慧讓我們後代人體會到了穿越歷史時空的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時代風格。“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的傳世經典,一直到後來的民族音樂的盛行,中國幾千年的音樂風格在經久不衰地傳遞着華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東方文化。

西方傳統音樂以神祕浪漫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寫照,鋼琴的加盟使它越來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風格。經過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西方音樂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與中國古典音樂的空靈與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隨着時代的發展,西方音樂越來越注重樂器的協奏和聲調的組合,正如中西方意識形態一樣。處在這個時代,我們所擁有的不僅是對民族歷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還要對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這就要求對音樂發展歷史的瞭解,音樂鑑賞能力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對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僅讓我們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圍下感受來自各方的薰陶,還讓人對各個地域的人文、物質、感情、活動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能通過音樂這面鏡子照射出更廣闊的大千世界。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8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表現與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羣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羣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羣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鍊和發展。

依據音樂教育的性質和價值,音樂教育所承擔的任務可概括為: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並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身學習、享受音樂,發展音樂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通過音樂教育,着力培養學生個性,創造精神以及合作意識,陶冶高尚情操,發展創造力,併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對人和生活樂觀的態度。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因為音樂教育承擔着上述任務,因此其教育觀念知道思想及其具體的行為方式沙鍋必須承擔以下幾個特徵。

(1)基礎性。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不在是中國小音樂教育基礎性的全部或主要內涵,使學生熱愛音樂,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奠定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這是音樂教育基礎性的要義所在。這就要求中國小教學內容必須以是否有利於學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獲得審美愉悦體驗為主要取捨標準。

(2)民主性。音樂教育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包括弱智、殘疾兒童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有接受一虐教育的權利,承認和維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個性差異,為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鬆的時空環境。音樂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欣賞學生在音樂鑑賞和表現方面的才能,真正把學習音樂的幸福和成功的歡愉帶給每一個學生,音樂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都必須以學生主體為主要依據,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為本。

(3)開放性。學校音樂教育要把社會音樂教育環境和家庭音樂教育主動納入自己的視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日常音樂生活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在內容的選擇、要求的確立、教材的編排等方面不過分追求系統、全面和整齊劃一,為教學留有足夠的接口和創造餘地。要加強音樂課程與學校其他學科課程、特別是其他藝術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繫,使之密切配合,互相滲透,共同發展。

(4)科學性。中國小音樂課程必須建立科學地反映出中國小音樂課程為普及的、普通的、音樂基本素質特點的獨立、完整的國民音樂教育的科學體系。要科學地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使之切合中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需求,並能更好的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5)實踐性。音樂課程在國小教育中是活勞動、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因此,國小音樂教育不應該理性化、學術化,而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音樂生活化,讓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有趣地、令人開心地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技能,獲得審美愉悦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信,即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正因為有以上的一些特徵,因此音樂教育要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繫。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着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7.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9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音樂但不懂音樂的人,我很難想象生活中沒有各式各樣的音樂那將是什麼樣子。

到上了大學,一支叫Dream Theater的樂隊將我沉寂了的音樂細胞再度喚醒。他們的編曲經常給我一種錯覺,他們好像就是演奏前衞音樂的插電的交響樂團。更難以想象的是如此厚重有內涵、極具表現力以及充滿複雜變化的音樂竟然只是由4個人演奏的,可見他們的演奏技巧是什麼樣的水平。在他們的音樂中我彷彿看到了我之前聽過的一些交響樂的影子,那就是變化。我那時才漸漸理解了交響樂裏滲透着的作曲者的感情和想法,瞭解了為什麼在他們的作品中會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充滿了情感。

我個人比較喜歡D大調第二交響曲,原因是朋友的一再推薦,説這是一部非常冷門的曲子。 這部作品中似乎隱藏着一絲懺悔的呢喃。個人感覺富特文格勒好象並不是很在意這首曲子,他沒有象指揮貝多芬的其他交響樂作品那樣把自己對作品的解讀溶入到音樂之中去。後來聽朋友説,富特文格勒認為第二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裏最不成功的一部。而對我來説,這部作品恰恰能夠凸現出貝多芬音樂的本質。第二交響曲才是這九部作品中情緒波動最為劇烈的一部。 在第二交響曲的前兩個樂章裏,光明與黑暗始終在進行着搏鬥,黑暗似乎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就是在比小調強得多的大調旋律的循環重複中,音樂的主題出現了。燦爛的陽光更能反襯出痛苦的折磨,彷彿歡樂正在逐漸被頹喪淹沒。在最後兩個樂章裏,貝多芬徹底驅散了壓在我們頭頂上的陰霾。第二交響曲中的情感徹徹底底地走向了兩個極端,貝多芬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把這些情感鞣雜在一起。最後音樂在樂觀主義情緒中結束了,但你根本無法理解貝多芬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音樂中的歡樂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

有時候,從我朋友的言語中我可以感覺到,對於像我朋友這樣的音樂發燒友來説,貝多芬就是一座象徵着人性中博愛精神的豐碑,任何演奏不出這一點的指揮家都是讓人感到失望的。但對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説,我能從音樂中察覺到的就是貝多芬的音樂在藴藏着巨大沖擊力的同時還包涵着情感的突然爆發。他的音樂時刻都有可能從一個極端跳向另一個極端,這種跳躍給我帶來如此的跌宕起伏,但這種跳躍卻又讓我感到如此的恰如其分。他的音樂裏既有狂暴也有温情,既有止水般的沉靜也有難以抑制的激情,正是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決不妥協的情感衝擊贏得了我對這位偉大音樂家的無限敬意。

總之音樂是我們生活得起情緒、是我們的調節劑、是我們生活得色彩、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門德爾鬆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優秀的協奏曲之一,當我聆聽了這首帶有變幻

色彩的協奏曲之後,給我的感覺是不同凡響。克勞斯.斯特恩——一位世界小提琴演奏的一流大師。他精湛

的演奏技巧和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把音樂的崇高境界帶入了我的內心,這使我對這首樂曲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和感悟,也深刻感受到了斯特恩這為世界一流小提琴演奏大師所演奏出的音樂作品是那麼地令人如痴如醉。

這首協奏曲共分為三個樂章,分別描繪了三個樂章不同的主題和音樂內容。小提琴在玄樂組輕盈浮動

的背景中開門見山地奏出了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樸素而自然,聽不出任何的嬌柔造作。旋律優美如歌,

彷彿一位女中音歌唱家敞開喉嚨動聽地歌唱,而又富有激情。而第二主題就顯得多愁善感,就像古代詩人

在吟誦一首抒情詩,它可以將你帶入一種較為深沉的感情境界:前者是適靜、優雅的感覺,後者則是興奮

和活躍之餘給人帶來一種凝思遐想,把你引領到一個更為神祕的地方。當進入了展開部之後突然明亮起來,

小提琴弓子的活潑跳躍與管絃樂隊沉重的演奏融為一體,這就好像另我觀賞到維納斯女神的降臨,那麼的

神聖純潔,把音樂的演奏推向了高潮,不知不覺中把我帶入了下一個迷人的華彩樂章。

這一樂章似乎就是一幅抒情的田園音畫,但我認為更像一首田園敍事詩,寬廣流暢,頓時我的腦海中

湧現出一幅蘇格爛原野的景象,寬闊而幽靜,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坪中有一個牧羊人正趕着一羣羊,好似一

幅風景畫。這樣的感覺已經到了令人神往的地步。

而中間部的主題又變得莊重,小提琴的演奏始終是一個主導地位,這一樂章以抒情為主,它是一首豐

富多彩而帶有內涵的情歌:有思念和惆悵。

最後的一個樂章是由不太快的小快板和活潑的快板兩者相結合,第一主題熱情富有活力和朝氣,如同

孩子們在嬉戲玩耍。第二主題莊嚴而神聖,帶有肅然起敬的一種態度,在最後的樂章中,所有的主題都帶

有一種快速向前發展的動力,音樂的表現力也非常的急速,形象鮮明氣勢磅礴含有一種細微的變化。這正

是協奏曲的魅力價值所在啊!!

聽完這首協奏曲給我的最大感觸就是它能使我的內心世界得到充實和豐富。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也有了

自己的見解,最重要的是它能夠把我引進一個崇高而神聖的音樂境界,使我得到滿足和填補內心的空虛。

我將以提升自己的修養內涵為前提,在以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吸取更多的古典精髓,瞭解鑑賞更多大師捫

永垂不朽的作品,掌握對古典音樂實質性的理解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音樂將伴隨我成長!!

小提琴弗朗索?吉拉德導演的這部電影,《紅色小提琴》,影片描述意大利克里蒙納一位制琴大師,他

的妻子因難產過世,悲慟之餘他將妻子鮮血溶入提琴塗料中,造就了一把獨一無二,宛若幽靈附體的紅色

小提琴。這把琴輾轉易手,曾被偷、搶、埋、燒、槍擊……流落世界各地,甚至飄洋過海到中國,最終小提

琴作為愛的祝福由一位父親送給了他的孩子。

這把小提琴的誕生是出於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愛,是親手為他做的禮物,最終,紅提琴的歸宿也是一位

父親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女兒。這樣一把紅色小提琴,流傳了三個世紀,飄洋五大洲,無數個國家。在每個

時間每個地方都發生了一段故事,之間彷彿全然沒有關係。將這些相隔久遠的人事聯繫起來的,便是這把

小提琴。但也不僅僅只有這把小提琴,還有影片音樂的主軸,被稱為“Anna’sTheme”的一段旋律。這段旋律

是造琴師的妻子安娜時常哼起的一小段旋律。這是一段旋律優美,氣質深幽的的樂曲,古老而神祕。Anna’s

Theme第一次出現是畫面從拍賣會現場轉到300多年前,小提琴誕生的地方,寧靜的光線下,安娜為腹中

孩子吟唱的搖籃曲。就像是一道幕布,由此揭開了紅提琴如旋律般悽美哀怨而神祕的故事。在後面,每一

次流轉,每一個故事中,當小提琴的身世被回憶或者塔羅牌的預言出現了應驗,以及影片最後莫里茲在猜

測小提琴身上紅漆來歷的時候,都會在影片中出現這段悽美的Anna’sTheme。所以,在這部看似有些零散

的電影中,串聯起整部電影,使其形散神不散的,不僅僅是那把紅色小提琴,還有貫穿至尾的的那段旋律,

Anna’sTheme。如果説小提琴是自始至終的主角,那麼Anna’sTheme就是結構貫穿的音樂靈魂。

由Anna’sTheme拉開小提琴故事的序幕。當制琴師給妻子看自己為即將出生的孩子製作的小提琴,又

一段音樂由絃樂在低音區緩緩奏出,音色低沉,似乎帶有某種悲劇和不安的色彩。接着安娜在清晨再次為

孩子唱響起那首類似於搖籃曲的Anna’sTheme,旋律被她的呻吟打斷,立刻鐘聲響起,轉場,音樂即刻改

變,預示着不詳的事情正在發生。當不幸降臨的時候——安娜和腹中的孩子死於難產,影片並沒有過多地

渲染制琴師的悲傷,他將亡妻的鮮血溶入顏料中為提琴上漆,此時Anna’sTheme與畫面上大師刷漆時碰觸

琴身的一霎那同時響起,隨着畫面上紅色小提琴的誕生,獨奏小提琴如泣如訴的旋律經過三次轉調達到高

潮。音樂好像在敍説着制琴師悲痛的心情,同時音樂變得越來越激動。在一個高音之後,畫面轉到拍賣現

場,紅色小提琴再次出場。

在第二段落裏,紅色小提琴來到了維也納,一開場的修道院,伴隨着一首充滿歐洲巴洛克色彩的小提

琴合奏曲,音樂風格很明顯與前面的音樂不同,觀眾立即被帶入到下一世紀的旅程中。巴洛克音樂時期的

音樂生活多是與宗教密不可分的,紅提琴主題在這裏成為僧侶們獻給上帝的讚美歌,既在情理之中,也為

音樂袁現提供了空間。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多趨向以一個樂思加以豐富變奏和裝飾,影片中的音樂在這裏開

始發展,變型,《修道院》、《練習曲(卡斯帕的死)》、《卡斯帕的試演(維也那的旅途)》這幾段音樂中,

重複的節奏,不斷的長音階,固定低音等等這些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徵都得到充分的體現,彷彿巴赫、維

瓦爾第的音樂作品又同蕩在我們的耳邊。這一段旅程中小提琴的主人是孤兒卡斯帕爾,他是個音樂天才。

他是個可憐的孤兒,還患有心臟病。由於音樂天賦被修士們推薦給音樂大師喬治,喬治也發現這孩子果然

是個天才,決定帶他參加皇室為尋找年輕音樂家而舉辦的比賽,開始刻苦訓練卡斯帕爾。片中有一段卡斯

帕爾練習的場景,旋律隨着節拍而不斷加速,通過不斷加快的的節拍,反應出卡斯帕爾琴藝的成長。卡斯

帕爾的琴聲始終伴隨着他脆弱的心跳,營造出一種不安的氣氛,給人不祥的預感。當音樂聲消失時,背景

聲只是卡斯帕爾沉重混沌的心跳聲。而到了最後,卡斯帕爾優美超凡的小提琴聲還沒來及在皇室面前響起,

越發響亮的心跳聲先響起,然後消失,與之一同消失的還有卡斯帕爾的生命。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音樂是一門藝術,一門陶冶情操的藝術,美妙的音樂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成為了經典。欣賞音樂,使

我們的心情愉悦,盪滌心靈的疲勞,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回到過去那純真年代,欣賞音樂,讓我們暫時

放下爾虞我詐的功利心態,融入神奇的音樂世界,在那裏,沒有激烈的競爭,沒有為了利益廝殺的畫面,

留給我們的,只有那一個個悦動的音符和宛轉的旋律。欣賞音樂,進入最純潔的世界,在那裏,你剩下的

只是一顆聆聽的心,別無他物……

選擇音樂欣賞這門課程,是為了在繁忙的課程學習中留給自己一個休息的空間,一張徜徉於音樂世界

的門票,一次和音樂面對面接觸的交流。作為一個大學生,如果不懂得音樂欣賞,只知道苦讀於課本海洋

中,那麼他的人格也許不是健全的,我們從小就在倡導德,智,體,美,勞的口號中成長,缺一不可,音

樂欣賞對於大學生的人格塑造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時候,音樂欣賞就是一種心靈療傷的過程,所以,請不

要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暫時停下來,靜靜地欣賞音樂,然後帶着滿格的心靈電池,繼續上路,在

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去重新認識自我,定位自我。

每一次的音樂課都有不一樣的收穫,貝多芬,莫扎特,約翰施特勞斯父子……不同的作曲家帶給我們的

是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感受,我喜歡《土耳其進行曲》的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第一小樂段是富

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

成強烈的對比。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

潮而結束了全曲。我也喜歡《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

年,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節奏貫穿,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

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格調。這樣美妙的旋律下,這樣一種音樂氛圍下,你會感覺到自己會隨着

音樂跌宕起伏,進入作曲家當時的情景中,那些困擾你的煩惱和不安,暫時都被拋棄到一邊去了,陪伴你

的只剩下讓你如痴如醉的音樂。

音樂是癒合心靈的良藥,當你低沉消極的時候,當你鬱鬱寡歡的時候,打開音樂盒,靜靜地聆聽美妙

的曲子,你會慢慢感覺到心靈的細微變化,不再為了瑣事低沉,不再為了不得意而終日抑鬱不已,那是音

樂在修復你的心靈創傷,音樂在吞噬你的不快樂細胞,它在你心中播撒下快樂的種子,這是音樂的特有功

效,是無聲無息的,你所感覺到的只是覺得解脱了許多,不再那麼迷茫和看不開,而是對生活重新有了美

好的展望,你漸漸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消極低沉終究不是長遠的辦法,這就是音樂欣賞的神奇療效,它就

像你的心理諮詢師,在你傷感的時候來到你的身邊,用美妙的旋律給你驅逐煩惱,在你快樂的時候給你樂

上添樂。音樂欣賞,不僅僅是隻有在快樂的時候,更多時候,我們選擇了一個人靜靜地呆着。這時候,音

樂就是陪伴你的朋友,它知道你需要什麼,它懂得怎樣去給你療傷,你所要做的,就是閉上眼,融入音樂

世界,忘記一切,重新讓自己堅強,給自己力量。

音樂使人年輕,那種青春的活力會一直伴着你,如果你經常聆聽音樂,同樣年輕的還有你的那顆心,

永遠不老的心。我們的音樂欣賞課齊老師,她上課永遠那麼充滿激情,言語間的談吐都是那麼充滿活力,

不管是和同學交流還是自己講課,讓我們知道了音樂的無窮魅力,帶給你的不只是愉悦,更有心靈的永葆

青春。

音樂是美的,美的東西總能感染人也去向往美,追求美,並享受美。音樂能帶給人愉悦的心情,使人

身心放鬆,陶冶人的情操,甚至還能發散人們的思維。欣賞音樂並不是要求我們都要成為傑出的音樂家,

而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得到快樂,並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我的藝術素養和道德情操。人需要知“音”,“愛

美之心,人皆有之”。接近音樂,會被她的神祕所吸引;聆聽音樂,會因她的魅力而傾倒;融入音樂,會為她

的多彩而感歎。音樂還可以更美,美到讓人“三日不知肉味”,美到“此曲只應天上有”。工作勞頓時,一曲

悠揚的薩克斯,可以讓人忘卻疲憊;精神不振時,一場音樂會,能夠讓人精神煥發;朋友聚會時,一曲熟悉的

曲子,會讓大家回到過去;戀愛約會時,一段煽情的舞曲,會使男女心中迸發出激情的火花。音樂點綴着人

們的生活,沒有了音樂,世界便失去了自己的本色,人生也失去了原來的樂趣。

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

理性,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

仰使人虔誠。大學教育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就業技能強調較多,忽視了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大

學生的自我修養必須是全方位的,不單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進行藝術教育和人文薰陶。

這學期的音樂欣賞課雖然結束了,但是音樂欣賞的興趣不會消失,並且會在快樂抑或悲傷的時候陪伴

着我。生活中缺少了音樂,就如烹飪美食的時候少了調味料,食之無味。音樂就是我們的生活調色板,欣

賞美妙的音樂,進入音符的世界,徜徉於靜謐的音樂殿堂,洗滌自己的靈魂,忘卻一切煩惱,這就是音樂

欣賞的魅力。只要活着,音樂欣賞的腳步就不會停息,只有快樂地活着,有音樂的伴隨,人生才能活出應

有的精彩。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

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鬥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杰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裏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説》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迴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羣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着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莊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佔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

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裏,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忘不了第一堂課走進大教室的那種感覺。滿滿的幾百人坐在大教室內,人頭攢動;忘不了老師每一次風趣幽默的點名;忘不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忘不了„„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鑑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穫,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蹟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

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擾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裏,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絃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裏。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美。

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膚淺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機會更深層次的瞭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瞭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鑑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的收穫還在於對於音樂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與認識,對音樂認知領域更加廣闊。由於從小就沒有被音樂知識薰陶過的我,對音樂的專業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更不用説知道音樂的類型有哪些。儘管我平時經常聽歌,但聽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對其它類型的音樂的瞭解真的少得可憐,只知道一些如貝多芬的《歡樂頌》、門德爾鬆的《婚禮進行曲》這種耳熟能詳的樂曲。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 "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忘不了第一堂課走進大教室的那種感覺。滿滿的幾百人坐在大教室內,人頭攢動;忘不了老師每一次風趣幽默的點名;忘不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忘不了每節課都在音樂的陶冶中度過。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鑑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穫,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蹟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 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擾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裏,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絃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裏。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美。

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膚淺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

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機會更深層次的瞭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瞭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鑑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的收穫還在於對於音樂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與認識,對音樂認知領域更加廣闊。由於從小就沒有被音樂知識薰陶過的我,對音樂的專業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更不用説知道音樂的類型有哪些。儘管我平時經常聽歌,但聽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對其它類型的音樂的瞭解真的少得可憐,只知道一些如貝多芬的《歡樂頌》、門德爾鬆的《婚禮進行曲》這種耳熟能詳的樂曲。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 "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欣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欣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音樂鑑賞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個紳士的姿態面對音樂、面對藝術,真正的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與安慰。音樂藝術領域中有着無數的偉大作家,他們同樣用他們的思想與精神為我們詮釋藝術的真諦,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們在挖掘內心,挖掘社會,挖掘時代後的結晶。聽古典音樂,它的每一個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頭跳動,每一個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的心境與思緒也隨着音樂的起伏而變化,我想這就是音樂永遠能帶給我們奇妙的感受,也是音樂亙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欣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最後,感謝老師給我們上的每一節音樂鑑賞課,讓我們獲益匪淺。。。。。

關於音樂鑑賞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一、困惑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説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可我們的學生卻這麼説:“一提到音樂課,我就頭疼。老師總是把音樂書上的內容一成不變地“傳輸”給我們,而且有的歌曲與我們的距離太遙遠了,而我們想聽想學的往往被排斥在課堂之外,只能私下學唱,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的《好漢歌》……我們需要有震撼力的音樂作品。”

“每堂音樂課都是先基本練習(節奏或練聲),接着教唱新歌,老師範唱後,就是學唱歌譜,朗讀歌詞,最後填唱歌詞,這種老套、枯燥的方法使音樂課變得無聊至極、死氣沉沉……”“有時候,老師在欣賞一首歌之前,也介紹一些背景材料或作者生平,但經常比較籠統,我們很想深入地瞭解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創作這首歌(樂)曲時的意圖……”

“中國剛剛申奧成功、男子足球還衝出了亞洲、世博會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可老師從來沒有把這些信息與音樂課堂聯繫起來,依然教我們學唱書上的歌曲、欣賞書本上的樂曲……”

二、思考

面對這樣的感受,任何一位具有愛心與責任感的教師心中都不會平靜,我們的好心難道不能被學生所理解嗎?音樂課堂裏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帶着這樣的疑惑,我們走近了新課程……《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音樂教育必須以審美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主動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教育必須要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對音樂教育的各種影響因素予以高度重視。”

反思傳統的教學,是把音樂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老師和學生成了被動的使用者和接受者,這種“唯教材而教”的思想觀念逐漸形成了封閉、狹隘、孤立的音樂教學格局。大大降低了學生審美的積極性,削弱了美育的功能。基於這樣的現狀,我們想以“開放型專題課”的教學研究為突破口,希望通過課改來帶動教改,通過教改來開創音樂教育的新局面。

三、設想

音樂課程標準的出台,為音樂教育指明瞭方向,標準中非常詳盡地闡述了音樂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本課題是想通過“開放型專題課”教學的研究,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找到一條“老教材,新教法”的最佳途徑。

1.依據

系統論認為:課堂教學與其他系統一樣既是一個特定的系統,又是處於社會這個大系統之中,並與其他系統發生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系統分析,以網絡型知識結構實現開放式教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既要側重本學科,又要兼顧其他相關學科,以網絡型的知識結構教育學生。

信息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學習和實踐等途徑,無限量、無止境地吸收現代社會中一切與教學有關聯和有價值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通過學科特有的方式融進課堂。

2.概念

開放型專題課是指:在開放性教學理念指導下,結合學生音樂經驗和基礎,結合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動態地設計教學專題,並鼓勵師生從校內外音樂資源中收集與本主題相關的音樂素材,經過合理、創新的“基因重組”,從而組織有效的音樂學習活動的新課型。

3.目標

通過“開放型專題課”的課堂教學研究,通過動態化的設計教學主題,提高教師重組教材的能力和篩選音樂素材的能力,通過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通過教材資源開發、再造,創造性地展開教學,使學生學習更輕鬆、更主動、更有興趣,培養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從而實現音樂課堂的生活化、專題化。

4.思路

依照以上的理論以及開放型專題課教學的目標,我們將音樂學習劃分為以下六個版塊,既音樂與自然、音樂與社會、音樂與人、音樂與名家名曲、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其他藝術。我們依據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認知特點,設置相關的教學專題。

四、策略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是學生在自身的經驗、信念和背景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他人相互作用而實現的。開放型專題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認為:內容的選擇應以教材為基礎,方法的運用應強調學生的實踐參與,這是教學的關鍵。通過鏈接學生生活,整合學科資源,挖掘地方素材,讓教學回歸自然,讓音樂融入活動,讓音樂走出課堂。教師在確立專題後要考慮把內容與方法這兩方面作為實施的依託。

1.教學內容的開放

隨着現代技術的發展,音樂傳播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樣,面對各種媒體不斷衝擊學校音樂教學的現實,開放課堂教學內容已成為教學發展的趨勢。教學內容的開放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選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作品,來充實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1)鏈接學生生活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生活世界應該成為課程內容的範圍。《音樂課程標準》曾指出:“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要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的聯繫。”教師在重組教學內容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精選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來補充教學,在學習音樂中感悟生活、體驗音樂的美。

①關注音樂動態,緊跟時代步伐

在快節奏的當今時代,音樂生活豐富多彩、不斷更新,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很強烈的興趣,教學只有更多地關注當前的音樂動態,引入一些動畫片中的歌曲或樂曲,以及適合學生欣賞和學習的影視金曲、電腦音樂等內容,才能為學生走入社會、走進健康的音樂生活奠定基礎。

②關注重大事件,增強人文內涵

生活世界中充滿着自然事實、社會事務和人的生活行為事件,將一些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與音樂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例如當中國申奧成功後,教學中可安排與該主題相關的教學內容,如《相逢在奧運旗幟下》《五環旗下交朋友》《手拉手》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通過這類課的教學,拉近音樂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增強教學的人文內涵。

(2)整合學科資源

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他緊密聯繫人類生活、人類情感、人類文化,在詮釋各種音樂作品時,教師要有一種開放的多學科教學意識,應把音樂、美術、文學、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相關知識、創作技能、文化背景、風格流派融於一堂,形成一個“大藝術”的概念,然後,融會貫通,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

①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

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影視等姊妹藝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並有着許多相似的特徵。教學中要善於抓住貫穿各類藝術的主線,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等。通過內容向其他藝術門類拓展延伸,以期開闊視野,加強對音樂內涵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

②音樂與藝術以外的其他學科綜合

音樂同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融合對於軟化學科邊緣、增強對交叉學科的理解、拓寬人文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在開放型專題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設計音樂與語文、音樂與歷史、音樂與社會等綜合課例,同樣也可以把音樂與數學、物理、生物等自然學科整合起來,賦予音樂課新的內涵。

例如在課例《黃河的故事》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同時要讓學生了解我國抗戰的歷史背景,以及有關冼星海的生平事蹟、創作的風格特徵。在《貝多芬與華彥均》的專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命運與人生、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哲學思想。通過相關文化的拓展與延伸,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挖掘地方資源

地方資源是指在本地區範圍內的音樂文化資源和人才人力資源。學校音樂教學要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學習機會,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資源補充到課堂教學中,體現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①音樂文化資源

在曲藝專題教學中,開闢本地方特色的曲藝“蓮花落”的學唱與欣賞,同時,邀請曲藝專家與學生面對面的接觸與交流,增強學生對曲藝的進一步瞭解,加深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又如在欣賞民樂作品的同時,適時向學生介紹我區樓塔鎮農民樂隊,聽他們演奏的民樂作品《細十番》,感受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學生對民間藝術文化的熱愛。

②社會文化資源

教師可以結合地方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利用這些素材讓課堂更具魅力。例如在《湘湖的春天》教學中,通過學唱和欣賞以春天為主題的歌(樂)曲後,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湘湖文化創編成歌詞,這時的學生異常積極,而成果令教師始料不及。又如在欣賞抗戰時期作品時,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葛雲飛、李成虎等事蹟,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總之,教師要善於將本地區、本民族的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學校音樂教學之中,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音樂文化薰陶。

2.教學方法的開放

系統的動態性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處在一個封閉的堅固象牙塔裏,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也不應是封閉的和僵化的體系,課堂教學方法也不是某幾種固定的模式,他們都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中。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説:“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地學習,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教學方法強調各方法之間的相互開放,要善於因時、因生、因情地運用各種教法之長,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

(1)讓音樂迴歸自然

音樂創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它是人們生活的情感體現。而孩子們最自然的學習是從生活中、自然環境中獲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東西是從他們所熟悉的環境、生活中獲得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聯繫,讓音樂迴歸生活、迴歸自然。

如在國小三年級課例《雨》的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呈示一組自然界的音響(細雨聲、大雨聲、雨滴聲等),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自然界中,通過一段表現小朋友在雨中嬉戲、玩耍音樂的欣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構架起學生音樂學習與生活的聯繫,再通過聽一段富有雨中情趣的音樂(節奏)片段,讓學生聽着音樂和着節奏自由表演,通過身體的運動、表現,使得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同時在即興創作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雨中“玩耍”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自然而然地與生活經驗建立了聯繫,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已與音樂融為一體,在主動地探尋、領悟、體驗音樂作品的美的同時,也學習了音樂的基本知識與音樂技能。

(2)讓音樂融入活動

中國台灣兒童音樂教育家陳惠齡説過:要“活”的教學,像中國人説的“行以求知”,西洋人的“做中學”,兒童要親自參與活動,要在各項活動中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優化音樂活動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供學生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參與,自主活動。

如設計讓學生根據詩歌《春曉》的意境探索音樂這樣一個環節,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利用身邊的樂器或其他物品探索音響,詮釋了詩歌《春曉》的意境,同時,通過分組表現特定的音樂情景再現詩歌內容,理解了音樂與詩詞的關係,課堂氣氛活躍而充滿藝術性。通過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索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識,又發展了他們的個性。通過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全方位感受、整合藝術,體現音樂教學特有的審美愉悦性。

(3)讓音樂走出課堂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科學不斷地發展,學習音樂不再是學校課堂的“壟斷行為”。要把封閉式課堂變成開放式課堂,課內外銜接,校內外互補。課堂內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多渠道地學習音樂,交流每人所攝取的音樂信息。通過互動式的音樂交流學習,大大釋放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在能量。同時,學校音樂教育要主動地把社會音樂教育環境和家庭音樂教育納入自己的視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充分利用一切可學習資源,提供學生廣闊的學習途徑。

如在戲曲的專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越劇有更深刻地瞭解,我們與實驗學校聯繫後特意安排了系列活動:越劇常識音樂板報賽;邀請區文化館老師講座;越劇名段學唱;越劇特長學生的“專場”演出;觀看著名的越劇影片;談自己對越劇藝術的感受等。通過系列活動使越劇真正深入人心,不僅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課外音樂活動。

開放式課堂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有效地調動校園、家庭、社區課程資源,主動地將音樂教學納入大課堂教學環境。

五、成果

經過近兩年的課題實踐,教師能大膽地進行教學創新,一堂堂富有特色的音樂課猶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構課堂結構,煥發生命活力

教師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構建音樂教學的新課堂,創建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新穎的音樂教學課例,例如:“民族花”、“愛”、“童年的旋律”、“詩詞與音樂”、“走進內蒙”等等,通過開放型專題課這樣一種有效的載體,不僅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激活了音樂課,同時讓師生感受到課堂不僅是享受音樂美的場所,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經歷。

2.重塑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

經過近兩年的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成員攜同全體音樂教師一起學習了許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如:《音樂教育發展展望》、《音樂課程標準》解讀、《教育走向生本》、《開放性教學模式研究》、《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等,這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影響並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在實踐研究過程中,廣大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認識到“教材只是範本,教學資源要靠師生共同去開發”,“音樂教學是培養生活中使用音樂的人,而不是舞台上使用音樂的人”,教師們在教學中能注重學情,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的激發,注重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去探尋音樂奧祕,弘揚音樂中的人文精神等嶄新的現代教育理念,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水平。

3.重開智慧大門,促進個性發展

《音樂課標》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開放型專題課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重新開啟了智慧的大門。

有學生這樣説:“音樂課讓我們融入了生活,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讓我難忘的是上次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時,大家共同朗誦《鄉愁》體會詩的意境,再為這首詩配上合適的音樂,在這樣的情景中引出了課題……最後老師要求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我們有的朗誦、有的繪畫、有的演唱相關的歌曲,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是我們學習最振奮的時候,我喜歡這樣的音樂課。”

六、感想

本課題的研究只是取得一定的階段性的成果,在開放型專題課的教學實踐中,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深化研究:

1.開放型專題課是一種實踐新理念的載體,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提高音樂素養。在課堂中實施開放性教學,也不可能超越這個出發點。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重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防止出現難度過大、牽強附會的現象。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也應是有“度”的,要突出以音樂為本體的教學方法的選用,而不是為形式而形式;

2.“課標”倡導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課程內容的綜合,這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養還有許多培訓工作要做;

3.教學評價有導向和規範作用,對這種創新的課型如何制定教學評價細則和評價標準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

4.開放型專題課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課型,但教學中也要避免“模式化”的傾向,提倡音樂教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jn8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