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精選5篇)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精選5篇)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 篇1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都去了丈八路的消防大隊參觀消防表演。還有很多家長也去觀看了,我是媽媽陪同我去的。來到消防大隊,首先,消防員叔叔帶我們去參觀了他們的宿舍,“哇塞!好整齊呀!”一進宿舍我們都讚歎不已。他們的被子都疊得整整齊齊的,好像用尺子量過一樣,牀單鋪得平平整整的,好像用熨斗熨過一樣,一點褶皺都沒有。叔叔還告訴我們每一個新兵的第一課都是疊被子,要求疊的即快又整齊。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精選5篇)

接着叔叔帶我們去看了一個非常大的圓形電鋸。他告訴我們這個電鋸是用來鋸鐵塊的,一個直徑是十釐米的鐵棒只要用它來鋸不出五秒鐘準成幾節。我們都很驚訝的説:“哇!好厲害呀!有機會的話,我們一定要見識見識它的威力。”叔叔説今天人多,太危險了,為了我們的安全就不表演了。接着,叔叔又帶我們去看了他們的服裝,有防火服、防馬蜂服,還有安全頭盔。我還試戴了頭盔,頭盔又硬又重,戴上去感覺像頭上頂了一塊石頭一樣。消防員還要戴它去救火,那得多麼難受呀!

下來,叔叔帶我們去看他們的隊列表演,他們十幾個人站成一排從一側看去就像只有一個人一樣,好整齊呀!一聲令下他們的腳下刷刷的快速動起來眼睛統一往一邊看。跟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模一樣。

最後叔叔還給我們講了很多安全知識,今天我的收穫不小呀!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 篇2

這個週末,我們去新浦消防總隊參觀。

一路上,風伯伯奏“歡迎曲”,小鳥兒在唱愉快的歌,好像知道我們要去x一直在前面引路。

我們來到了消防中心,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跑進去,一個個大聲驚歎:“啊,好壯觀!”“好美!”“我終於看到了x們的衣服!”……等等

來到二樓展廳,叔叔給我們講解了許多有關消防知識。之後,終於輪到他們亮出“十八般武藝”的時間了。先是兩個人表演在火場放水管,接着四個消防員表演了鋸鋼條、斷木材。看到那邊有一大羣人,我們連忙圍了過去,原來是表演穿衣服:只見兩位叔叔以很快的速度穿好,一看時間,剛剛20秒。然後,我們又觀看了攀板跳、爬天梯、單車滅火盆等精彩表演。這時,一位叔叔解説道:“這個登高平台車可達53米,相當於25層樓高”。我們聽了,無不從心底發出讚歎。

時間過得好快,不經意已到了中午。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x這真是一次難忘的參觀,我將永遠記在心裏。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 篇3

第二次看這本小説了。第一次看得有點快,覺得小説其實不好看。第二次看得稍微慢點,還是覺得小説不好看。小説就是小説,是講故事的,把一個故事講得好聽就是好小説。

但是該小説目的不是講故事,故事只是一個載體,小説好像由許多“哲思散文”組成。作者在書中,一章接着一章大發議論,發表哲學高見。就是這些高見影響了故事的流暢性,也加深了小説的思想深度和高度。不過,這些高見倒是合乎我胃口,我只是不喜歡小説寫得如此艱深抽象。所以我在此好心提醒,沒有一定人生閲歷又不喜歡思辨的人不要看這本書,看了也白看,因為你看不懂。

有時候,我情願看些能消磨時間而且有趣的不大用腦子的小説,精神之歡喜,好過思辨之無聊。看類似於<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樣的小説,人容易變得神經兮兮,自以為是深沉,看透人生,其實只不過看了本怪小説而已。

既然這樣,為什麼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呢?呵呵,人是虛榮的。看這本可以顯示自己有品位,顯示自己閲讀興趣非凡,顯示自己的思想達到某種高度。許多時候,閲讀有時候是種炫耀。如暴發户炫耀他的錢,讀書人炫耀他所看過的書。尤其説自己看懂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多麼榮耀。

生命,我多麼喜歡的詞語。寫文章時候,我愛使用生命這個詞,來顯示自己在思考。生命之輕,何其憂傷的的詞語。生命輕飄飄如羽毛,被空氣托起來,無法控制自己的飛翔方向,難道不讓人傷感嗎?這讓我想起電影<阿甘正傳>的開頭和結尾,那飄飛的羽毛,是不是暗示生命之輕?生命之輕,竟然無法承受?!哲學意味多麼濃啊。

作者是不按傳統的模式來寫的,什麼情節,什麼對話啊,不大考慮,小説中處處可見的就是思辨的光芒,對生命的議論,對性的議論,對愛情的議論,對共產主義的議論。作者無疑在書中思考靈和肉關係,個人和社會的關係,這些關係是否就是輕和重的關係?不過看完整本書之後,我強烈感覺到,作者最後鑑定的結果就是生命很輕,性是很輕的,愛情是很輕的,共產主義是很輕的,一切都是荒誕荒謬的,於是人生顯得很虛無,這是不是也輕?所以一句話,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有些地方簡直寫得莫名其妙的(用莫名其妙這個詞,我是下了很大決心,因為一用這詞,就意味我沒有讀書“品味”)。比如小説中,特別寫到斯大林兒子之死,並由此討論糞便和上帝關係、糞便和尊嚴關係等等、最後得出生命其實空虛,也因此強烈諷刺了斯大林。最後一章,就專門寫一條狗的死亡,該章就叫卡列寧的微笑。卡列寧是誰?是托馬斯和特雷莎的寵物狗。那麼卡列寧的微笑意思就是狗的微笑。這章寫得非常好,沒有看過那個作者寫一條臨死的狗,寫得如此出色,把人心寫得如此脆弱。但是也沒有人寫狗寫得如此高深。

雖然我讀兩遍了小説,但是總感覺自己還沒有讀透。可能作者本身就是在亂髮議論,冒充深沉,自以為是哲學家,想説點人生道理卻説得一灘糊塗,或者作者根本沒有説透什麼,所以我看不透。也可能我還沒有足夠的人生閲歷和思辨能力去理解作者。

我有理由懷疑作者沒有説明白。因為他所寫的關於生命之輕的思考,過分依賴於比喻,暗示,故事,意識流等等。這些描寫是很含糊的,留下太多的空白。讀者自以為是理解了,其實這些理解只是在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而已,把自己的理解當成作者的思想。也就是説,有人覺得自己理解了,可能從頭到尾都是誤解。説好聽點,就是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

另外的懷疑理由是,是否因為翻譯?我們讀者沒有能力直接閲讀原版小説,只能依靠翻譯。所謂的翻譯猶如別人嘴巴里咀嚼過的米飯,帶着口水,喂到我們嘴裏,我們吃到的東西,已經不是原來的香味和滋味。隔着這層口水,我們有什麼資格評價一本難懂的小説?所以不評説,本文充其量是——讀譯作後感。

我不敢過分懷疑,因為這本小説實在太有名。我口口聲聲説不相信權威,其實還是有點相信,因為這不是權威啊,而是權威中的權威,成為經典了。所以我要謙虛地説:好好讀書,天天琢磨。不過我想:“得了吧,還琢磨?就是要琢磨,也要過幾年再琢磨,在那時,説不定不用琢磨就讀透該書,會明白到底是作者太高深還是我太愚笨。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 篇4

上一次讀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輕》,已記不得是什麼時候了,總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因為年輕,讀書喜歡追逐情節,對大段大段人性的剖析、推理、評論,多是囫圇吞棗、蜻蜓點水、一目十行地掃過,讀完了便束之高閣,沒有思考,沒有回味,心裏沒有留下多少印跡。所以這次重新捧起這本書,翻動每一頁的時候,感覺是如此的清新,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陌生而又浸洇出淡淡的似曾相識。

重讀這本書的衝動是緣於一日午間的小憩。我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習慣性摸起一本書,隨意翻開其中的一頁,準備稍讀片刻後休息,於是就遭遇了那篇關於《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書評,模糊的記憶之門也就隨之緩緩地開啟了。

這次讀得很慢,下意識地追隨着舊日的足跡,字裏行間的思索代替了情節的追尋。尤其是開篇的第二段,整本書的靈魂,是每次打開書都會反覆咀嚼,並陷入良久沉思的。

巴門尼德於公元前六世紀提出世界分成對立的兩半:光明、黑暗;優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稱為積極的(光明;優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極的。輕為積極,重為消極。昆德拉卻認為這種二分法很幼稚,認為“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沉,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然後他追問“那麼我們將選擇什麼呢?沉重還是輕鬆?”

忙碌與閒暇之間,在束縛與自由之間,在辛勞所得與不勞而獲之間,在堅守責任與推卸責任之間,人們往往避“重”就“輕”,趨“利”避“害”,傾向後者,而逃避前者。但試想一下,太多的閒暇是否就是空虛,人們究竟是要工作時的忙碌還是退休後的閒暇?無限的自由就是靈魂的無所依託,如同斷線的風箏四處飄零;不勞而獲的人,對待財富乃至對待人生往往流於輕狂、浮躁,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辛勤所得,才懂得珍惜;逃避責任的人,看似一身輕鬆、了無牽掛,以為這樣就可以走得更快,但不曾想到不被牽掛、不被需要無異於被親人、朋友、戰友、同事遺棄。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最終還是會比慣於推卸責任的人走的更遠。

是的,忙碌、束縛、辛勞、責任,種.種的負擔,是讓我們從浮躁的雲端墜落的重力,讓我們根植於腳下的大地,讓我們觸摸到生命的質感,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真實!

但是,掙扎在黑暗中的受難者揹負的十字架又是怎樣的沉重啊?當一個母親,面對拿到大學入學通知書的兒子,卻掏不出學費的時候;當一個女兒,面對身患重痾的父親,卻付不起手術費的時候,當一個妻子,面對因冤入獄的丈夫,而叫天不靈、叫地不應的時候,沉重還是輕鬆,哪裏由得了他們做出別樣的選擇!他們乞求上蒼的是哪怕給他們一丁點可以有所選擇的機會!

有時候,就是給你選擇,那選擇又是何等的艱難?電影《蘇菲的選擇》中,蘇菲右手抱着女兒、左手牽着兒子瑟瑟躑躅在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隊伍裏,當納粹軍官責令蘇菲只能留下一個孩子,另一個必須馬上送往焚化爐時候,兒子還是女兒?這種活生生將人撕扯成兩半的痛苦一直延續到生命的終結!

是的,我們知道,黑暗終究會過去,黎明即將到來;我們也知道,冬天來了,春天不會遠了。但是,當下的痛苦是這樣的令人窒息,現實的重負壓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遠沉寂在黑夜與冬季了!

沉重與輕鬆,究竟該怎樣選擇?

2023關注消防生命至上個人感想 篇5

機緣巧合,讀過了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略有興趣,就深入瞭解了一番,讀過後,又找了許多其他人對這本書的觀點與看法,比較一番,作了此篇讀後感。

先介紹下作者米蘭昆德拉,捷克裔法國作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他從小便學過作曲,受過良好的音樂薰陶和教育,廣泛閲讀過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的他,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在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獨白》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30歲左右,寫出第一個短篇小説,從此便走上了小説創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作者在捷克當代文壇上確立重要地位。但是,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後,《玩笑》被列為並且作者失去了在電影學院的職務。在環境的壓迫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克,來到法國。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家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才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除小説外,昆德拉還出版過三本論述小説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説的藝術》以及《被叛賣的遺囑》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男主人公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生,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有一天他愛上一個餐廳的女侍-特麗莎,他對她的愛違反了他制定的原則,甚至娶她為妻,但是托馬斯靈肉分離的想法絲毫沒有改變,依然遊移在情婦之間,對全心愛他的特麗莎是一種傷害。特麗莎經常在極度不安的夢魘中醒來,經常猜忌與懷有恐怖想象。 此時捷克動亂不安,在蘇黎世一位權威醫生希望托馬斯去那裏發展的呼喚下,兩人於是決定去那裏生活。但是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丈夫仍然與情婦私通,特麗莎決定離開,回到祖國。但是命運與抉擇讓托馬斯回去找她,此後兩人沒有再分離。他們意識到在一起是快樂的,是折磨與悲涼裏的快樂,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負擔。後來他們死於一場車禍。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曾經是托馬斯的情婦之一,也是特麗莎妒忌的對象。薩賓娜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虛無當中。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為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於薩賓娜的背棄,讓弗蘭茲發現自己過去對於婚姻的執着是可笑的,純屬多餘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於母親理想的投射。離婚後,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為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並且瞭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後來他與他的學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偽遊行活動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為想展現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重擊,在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於病榻上。

這本書是昆德拉的才華得到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昆德拉從一兩個關鍵詞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説的人物情節。他以一個哲人的睿智將人類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學的高度加以考慮、審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與性愛兩個敏感領域,並初步形成了“幽默”與“復調”的小説風格。昆德拉更關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學是在沒有人物、沒有境遇的條件下進行的”。小説從一開始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裏:在沒有永劫迴歸的世界裏,生命存在之輕。小説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説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説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昆德拉問題研究的重要特徵是拒絕得出結論,他認為是塞萬提斯讓人知道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本書描述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本書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在任何慾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着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脱了負擔,人變得比大陸還年輕,以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本書探討更多的是人生的意義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種媚俗。

一切歸於一句: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

這本書對於我來説或許太過於沉重,我自信並沒有真正完全將這本書讀懂,只是通過第三方視角來窺得了作者的部分意圖,但終歸是別人的觀點。等我變得更加成熟些後,我會將這本書再讀過,真正的去了解作者內心的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mgo0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