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3篇)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新冠病毒的蔓延讓我們全國人民紛紛加入了這場疫情防控工作當中,許多人在這場疫情防控當中,堅決做到不出門、不出席重大活動、在家等候的方式來做到避免病毒的傳染,用自己的行動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來貢獻。畢竟疫情防控的關鍵阻斷病毒的傳播。

鍾南山的事蹟感動國人

這個時候我們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就明顯地體現出來,許多醫護人員為了搶救患者夜以繼日地進行了工作,他們的英雄事蹟受到了全國人民的讚譽,而在眾多的醫護人員當中,鍾南山就是傑出的代表。今年已經84歲的他早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但是,他還是為我們國家傳染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早在20__年非典期間,鍾南山就為了疫情防控和他的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工作,終於確認病毒的起源這樣為做好打贏非典攻堅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7年後的新冠病毒病毒蔓延後,鍾南山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不顧年事已高,多次往返於北京和湖北省,深入救災第一線指導工作。鍾南山因為超負荷的工作,表情略顯疲憊,但是從他透露出的堅定信心,更讓我們百姓吃了定心丸,相信我們國家有這樣頂級的科學家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打贏疫情防控的攻堅戰。早日恢復原來的社會秩序。

鍾南山最近向普通人的建議

最近鍾南山説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已經過去,這對於大家來説確實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另外,我們國家也開始研究預防病毒的疫苗,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投入市場可以説這對許多患者來説是一個福音。現在我們國家要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建設兩手抓兩不誤。所以有人就擔心,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過後,許多工人要返回城市進行生產勞動人們在生產當中怎樣做到兩不耽誤。

鍾南山指出雖然現在已經過了關鍵期,但是人們不能心存任何的麻痺心理,因為任何僥倖心理都可能使得這項工作前功盡棄,人們在出行時一定要記得牢記戴上口罩,另外在家裏,要做到勤洗手,勤通風,這樣才能避免被病毒感染,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衞生健康工作,就是對這次防控工作的最大的支持。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感謝鍾南山這樣原始的辛勤付出。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我國局部地區發生SARS疫情,國外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勢力藉機醜化中國。鍾南山作為防治SARS的權威專家,利用經常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實事求是地告訴各國的專家學者在中國發生的SARS事件,中國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5月28日,鍾南山應邀在全美胸肺學會(ATS)上作了《中國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發病情況及治療》的專題學術報告,他專業、開放、實事求是的態度,有理有利有節的辯論風格,引起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著名的CNN電視台在《今日美國》中評論“中國大陸的SARS發病率已經明顯下降,令人鼓舞”。鍾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勢力借SARS事件醜化中國的“話語壟斷”企圖,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疫情有了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

那段時間,鍾南山既要在臨牀一線救治SARS患者,又要協調各地的防治工作,極少休息,身體很疲憊。老伴經常勸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為此朝他發脾氣。但鍾南山停不下來,因為他把自己為祖國服務、為黨工作的有限時間,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寶貴!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3

學習袁隆平,首先要學習他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基層幹部的黨員,身處環保工程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國電集團的環保事業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的環保產業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興國的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做實、做大、做強着眼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第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説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4

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開展疫情防控,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制度優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力度持續加大,但形勢仍然複雜嚴峻,疫情防控仍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貫徹落實,廣大黨員幹部、醫護人員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全國上下匯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為我們打贏這場阻擊戰注入了強大信心。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並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彙報。從強調“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到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從部署“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到指出“要及時發佈疫情信息,深化國際合作,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在盧一中心,教室的燈光是可以根據室外的光線自動調節的;每個教室裏的空氣質量檢測器,是能根據室內的空氣情況自動提升空氣質量的;學生們上課的狀態是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的。

12年前,吳蓉瑾就在全國率先提出“課堂”教學模式。12年來,她帶領着全體師生投身於“課堂”的實踐,她探索的課堂,打破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她建設的校園充滿智慧,用數據讀懂孩子成長規律,智聯學校生活的一切。

上課鈴響了,學生們登錄教學平台,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可以在平台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還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

吳蓉瑾還帶領着“雲團隊”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她的“課堂”始終走在了全國信息化教育前列。她的實踐研究獲得了國家級、市級的多項榮譽。學校也被教育部授予信息化優秀試點單位,成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標杆培育校,上海市人工智能示範學校。

根據多年“上海市中國小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的顯示,盧一中心在保持學業水平達成度始終處於領先的同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動力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

將優質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也是吳蓉瑾的一貫追求。作為國家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庫專家,她到過青海、貴州、延安、四川、重慶、雲南等貧困地區,積極為當地教師開展培訓。松江、奉賢2所學校8年的委託管理,四川都江堰1所國小1年的支援。在她的努力下,這幾所學校都獲得了明顯的進步。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近年來,全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2.4億畝左右,全中國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7000萬意味着什麼?每個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

作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不管聲譽、貢獻還是身價都達到了別人難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這種紛至沓來的鮮花和掌聲、讚歎和仰慕中,袁隆平用他堅強的毅力和執着的追求,堅守着自己的本色,不為浮躁所動,不為金錢所惑,不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讀了自己的人生真謗——袁隆平就是袁隆平。

本色農民。審視袁隆平的衣着打扮,可能無人能將那黝黑單瘦但精神矍鑠的老人與世界頂級科學家聯繫起來。但正是這種樸實、憨厚的品性,鑄就了袁隆平大功至偉的業績。“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深深地愛着這片土地”,袁隆平是農民的兒子,他的根在農村,他血液裏沸騰的是農民的執着、堅韌與忍耐,崇尚的是農民的樸實、樸素與節儉。既使在他成為名人後,依然一副農民模樣,一點也不講究,上商場專挑便宜貨買。一次他看到襯衫打折10塊錢一件,一口氣買了10多件,“下田時穿起來方便”,典型的“中國最著名的農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説“學者和平民之間,隔着一片蒼翠的原野,如果學者穿越這片原野,他就會成為一位聖賢”。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聖賢之人,他對名利看得很輕很淡,常説“榮譽不屬於我個人,屬於整個中國”,科學家那種“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道德情懷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及教育和慈善事業。

本色種子。袁隆平對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為世界農學泰斗,為使人類少一份飢餓、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種子一樣處處生根發芽,使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帶給他們的惠澤。從1981年至今,袁隆平先後舉辦了20多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員,也應邀前往菲律賓、美國等幾十個國家無私傳授技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豐收的喜悦。

儘管袁隆平已是七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了,但那顆奮進的心,永無休止的拼搏精神卻一如既往,這就是本色袁隆平,全世界人民都為之景仰。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7

突出解疑釋惑,程度凝聚社會共識。防疫工作做得好不好、措施實不實、效果怎麼樣,羣眾既看政府怎麼説,也看怎麼做。四川為確保熱點問題得到及時迴應,要求全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和相關專家直面公眾、解疑釋惑,要求信息發佈和政策解讀直擊社會關切點。疫情防控期間,農村羣體性聚餐監管八條措施怎麼執行?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政策措施如何落地?幫助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的“春風行動”方案如何實施?面對這些問題,四川通過細化解讀,用客觀數據、樸素道理、生動案例和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羣眾聽得懂、好理解,使相關舉措深入人心,凝聚羣防羣治的力量。

突出政民互動,充分匯聚民情民智。在複雜嚴峻的疫情面前,要傳播放大政府主流聲音,也要注重收集民情、匯聚民智。1月28日,四川開設了全省應對疫情公眾投訴建議舉報平台,全天候受理公眾諮詢、投訴、舉報和建議,同步收集處理屬地論壇、省委書記和省長信箱來信、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留言等。截至2月17日,平台共收到各類信息3381條。針對各渠道反映的問題,安排專人對羣眾進行耐心解釋、指明解決路徑,將共性問題在每天下午5時彙總並轉至應急指揮部會商,據此提出對症下藥的新舉措。反映問題、收集信息、解釋疏導、轉辦交辦、反饋磋商,當民意收集辦理形成“閉環”,收到的必然是“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落實”的良好效果。

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落實好“公開透明迴應羣眾關切”的重要要求,既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又要注重迴應關切、交流互動;既要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又要引導羣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不斷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和防護能力。我們堅信,繼續及時發佈信息、迴應羣眾關切,廣泛發動和依靠羣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8

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學生常常受到同齡人羨慕,除了他們有一位“雲朵媽媽”,還因為他們有一套自主研發的“雲課堂”。

比如,手持一支智能雲筆,一個學生在課業練習時停頓時間的數據會被反饋給授課老師,老師可以更精準地瞭解學生的上課狀態,從而作出相應的教學方式調整,設計更有效的針對性訓練。

為了把老師從煩瑣的教學事務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精力去因材施教,吳蓉瑾提出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並帶着她的“雲團隊”,一步步構建夢想中的“雲課堂”:

可自動調節明暗的教室燈光系統,可自動監測、觸發淨化設備的空氣淨化系統等“雲系列”,讓學習變得更“智慧”,老師變得更“全能”。

“國小是一個孩子需要全面教育和定型的階段。我們的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該掌握孩子們生活的狀態,找準、找全他們成長的‘穴位’。”為了把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吳蓉瑾想盡辦法引入更豐富的課外教育,儘可能開拓孩子們的眼界和興趣。

可是,這些課程從哪裏來?社會機構和企業開出的費用又怎麼支付?吳蓉瑾冥思苦想,直到一個大膽的想法冒出來。

“您好,我是盧灣一中心國小的校長吳蓉瑾,您能給我們的孩子送一些課程嗎?”當年,吳蓉瑾登門“求”課的場景,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原校長李小華依然歷歷在目。

花了點時間確認吳蓉瑾的真實身份後,李小華耐心聽完了她長達半個小時的懇請,由衷説了一句:“你是真的愛學生。”

文物鑑賞、西點製作……兩週後,由職校老師送教上門的13門職業體驗課陸續在盧灣一中心國小開起來了,兩校的合作也延續至今,成為上海市教育改革創新的一道亮麗風景。

孩子們的課表豐富了,校長的日程更滿了。

每天早上7點半前到校,晚上10點半後離開,週末兩天概不例外。學校教師們都知道,吳蓉瑾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是家常便飯,忙起來有時一天只睡兩個小時。

“別人看我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其實很多時候我是在給自己‘找工作’,看到其他地方有好的課程,我就想能不能引進來,讓我們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體驗,慢慢找到相伴一生的興趣。”吳蓉瑾説。

她是如此不惜時間——不論畢業了多少年,更不論是不是她的學生;不論是上海的老師,還是偏遠山區結對幫扶學校的老師,只要找到她,她就從來沒説過一個“不”字。

她又是如此珍惜時間——去外地授課,她總是請求對方把上課時間安排在下午。這樣她就能在講完課後直奔機場,連夜返回,第二天一早又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微笑、俯身、摸一摸頭,師生互道一聲“早上好”。

今年47歲的吳蓉瑾,選了一幅很萌的圖畫作微信頭像——一個女孩駕着一片雲,寓意放飛青春的夢想。

27年過去,夢想指引,初心未改。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紅喇叭”社團的小講解員們與吳蓉瑾互動。

她紮根基礎教育27年,組建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名小講解員童音。她倡導情感教育,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堅持推動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鄉村學校,擔任市郊鄉村學校校長3年,將其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

吳蓉瑾,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當你走近她,感受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的赤誠和熱愛。

紅色傳承路上小不點們的“帶隊者”

9月15日,吳蓉瑾頂着細雨帶着高矮不一的一隊國小生走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一進門,孩子們輕車熟路地“反過來”帶着在場的大人們進行參觀。普通話、上海話、英語輪番上陣,而吳蓉瑾就像普通聽眾一樣認真地聽着,走向下一個參觀點位時,又會自然地與孩子們手牽着手。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國小坐落於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毗鄰中共一大會址,有着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藴與豐厚的學習資源。

16年前,吳蓉瑾發起成立了專門志願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國小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吹響了紅色文化傳播的“紅喇叭”。她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黨的歷史、討論撰寫講解稿、磨鍊講解技巧,用互動學習、深度參與的方式,吸引國小生主動走進紅色場館,傳承紅色精神。如今,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成為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逐漸成了一支傳播紅色文化、傳遞紅色火種的重要力量。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都説盧一的孩子有着很鮮明的特徵,熱情、真誠、陽光、自信,他們身上有着情感教育愛的烙印。“構建孩子的完整人格、完滿人生,情感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吳蓉瑾這樣説。

上任伊始,吳蓉瑾就帶領着老師們開始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完善學生人格,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學會愛。

作為第一個開設情感教育課程的老師,她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引導積極情感,再到培養人格,這一干就是17年。每週她都利用十五分鐘的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開設上百節情感教育示範課,幾千篇案例以及2本研究專著,情感教育課程更是惠及學生10萬人次……她為孩子搭建起了心靈交流的橋樑。情感教育從課程起步,逐步延伸到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教學研究、後勤保障,成為了盧一的辦學特色,如今,學校已經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情感教育課的框架,情感教育的內涵,也逐漸滲透各個學科之中。

每天清晨她都會站在校門口迎接着孩子們的到來,互道一聲“早上好”,與孩子們一同開啟嶄新的一天;在她的推動下,學校成為了上海市第一所“推遲上課一刻鐘”學校,切實保障了孩子們的睡眠時間;為了增強孩子們的體質,她跑遍了學校周邊的體育場館、活動中心等,開設了四十多項運動課程;每當學生畢業時,她還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努力讓每一個孩子身心健康、幸福成長,是吳蓉瑾最大的心願。

她努力將每一個點子、每一個舉措都落到實處,着力打造一所愛的學校,培養新時代有温度的少年。她常説:“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穴道’,這個‘穴道’可能是孩子的特長,也可能是他的興趣點,還可能是他身上的某種特質。點到這個‘穴道’,孩子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了,對孩子的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除了在校的孩子們,即使已經畢業的盧一學子,甚至不少並非盧一中心的學生家長也經常會慕名找到她尋求愛的幫助,儘管這佔據了她很多非工作時間,但是她都非常樂意。她説:“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和重視,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給與情感的温暖。讓他們能積極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成為適應社會,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閲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着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鬚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於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幹、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着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説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着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歲月不居,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一些時候,自覺不自覺地,會出現幾分精氣神不夠提振、春困秋乏的現象,表現為對日常工作的“撞鐘”思維,表現為寫稿上的“吃老本”心態。午休時間,學習《典故後面有故事》第九集:這位“90後”讓世界1/5的人吃上飽飯,頗有晨鐘暮鼓、當頭棒喝之感,一時間,睡意全無,思之良久,竟汗流浹背,其神采令人“心甚嚮往之”。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平凡人也要用心追夢,不可甘於平庸。偉大時代由偉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創造,這世界沒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堅守中的不平凡,有的只是平凡人奮鬥出的不平庸。人民院士袁隆平的成功來自於數十年間,一以貫之的不懈追夢,這夢想背後,是但求百姓食無憂的父母之心,是世間再無餓殍人的凌雲之志,是忠誠於黨和人民事業的赤子之心。為此,他不斷攀登科技興農新高峯,創造了這一領域的歷史高度。20__年11月2日,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適應不同氣候、不同土壤、不同水質的新型水稻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温飽問題,讓中國人把自己的飯碗端得牢牢的,把心放得穩穩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袁隆平的追夢人生令人欽敬,令人擊節讚歎。

不敢比就沒有進步,對照先進,學然後知不足,知恥近乎勇,善莫大焉。夢想,有着催人奮進的力量。關於夢想,從一個90歲的大科學家口中道來,更加具有激盪人心的力量。和袁隆平“放在古時可以修廟”的偉績比起來,或許,作為普通黨員的我,似螢火微光可以忽略不計。但90歲的袁隆平依然時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依然醉心於提升雜交水稻產量,醉心於科技興農大業。這份一生一事、一以貫之、慎終如始的激情、活力,巨大的張力、韌力,宏大的決心、毅力,着實令人心折。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豈可坐井觀天、故步自封?豈可因為一時的遭際就一蹶不振,豈可因為一時的困難就止步不前?黨員幹部當在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奮鬥中,一天有一天之得、一天有一天之進益——青春豈可無夢,人生豈可不追夢!

多想,將來也成為“90後”的我們,依然可以心中有夢,依然可以執着追夢。依然可以像90歲的袁隆平一樣,“我夢見我們試驗田裏的超級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掃帚那麼長,籽粒有花生那麼大,我就跟我的助手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涼”。“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黨員幹部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為夢想而奮鬥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幸福,惟奮鬥者進、惟自勝者強,黨員幹部當以“大我”砥礪“小我”,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立足本職崗位、主責主業,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以研究之心對待工作,將工作當事業幹,將工作當事業闖,在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在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中,拼搏奮鬥、矢志奉獻,書寫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篇章。

鍾南山事蹟有感600字_學習鍾南山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以前,老師大多是憑經驗、觀察,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提起“雲課堂”,身為“雲團隊”一員的徐繼紅老師有説不完的話,“如今‘雲課堂’的數據資源,彷彿是為老師提供了‘課堂導航’,讓老師能夠採取更加科學、適切的教學方法。”

就這樣,一朵朵“雲”飄在學校的每個角落——適用於合作學習的“雲課桌”、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的“雲朗讀”、呈現學校歷史的“彩雲牆”、幫助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身體機能的“雲手表”、開展勞動教育的“雲廚房”、展示學生手工作品的“雲展館”……這一切,把學習生活與移動應用完美契合。

今天,“雲課堂”3.0版也已日臻成熟: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26個指標,勾勒出詳盡真實的學生數字畫像,讓老師們瞭解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潛力所在,更全面地來看待孩子的發展。

吳蓉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為學生勾畫的“數字畫像”比作“放籃子”,“當一個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各類數據被彙總起來,放進了一個‘籃子’,再經過老師的觀察、分析、調整,再運用,便會對孩子成長有了更科學的指導。”

教育均衡發展是吳蓉瑾的另一個“教育夢想”。3年前,作為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今天,這所鄉村學校真正成為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標籤: 有感 鍾南山 事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j9g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