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精選30篇)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精選30篇)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

“讓我去,我年輕,抵抗傳染病的能力比老同志強!”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錚錚誓言,有的只是一個黨員的熱血與使命,她甚至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就這樣義無反顧衝上了防疫的最前線……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精選30篇)

指針倒回至20__年1月27日,這天是大年九年級,已經主動值了兩天班的她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就接到了單位的緊急通知:疫情嚴重,迅速行動!一個個緊急的工作任務讓她沒有猶豫的餘地,從大年九年級開始,作為縣科協辦公室主任的__便主動要求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剛開始她只被安排在辦公室整數據、寫材料、傳指令,但眼見形勢越來越嚴峻,她坐不住了,她想上最前線,她想去增援,她想用自己的力量,跟這個可怕又可恨的病毒來一場正面較量!

正月初十,__疫情通報:橋東__社區新增兩例確診新型肺炎病人!這不是個好消息,因為__社區正是科協的管控陣地,她心一緊,管不了那麼多了,我必須去!

就這樣,__被派到了__社區的__進行防守,而這裏,是一個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區,防疫任務十分重大,為了居民的安危,她不允許自己有一丁點差錯!這十多天來,她每天都堅持對小區居民逐户逐人大排查,哪一户哪些人是常住人員,哪一户有人“突然”回來了,哪一户又有人外出了,她都要反覆核實、做到心中有數。終於,疫情數據摸準了、防控宣傳到位了,新增病例沒有了,本該高興的她卻覺得總少了些什麼。

對,緊張感!對小區居民的出入管理,__一直是嚴格按照縣防控指揮部要求執行,但她發現,這兩天,下樓溜達的居民多了,外出採買的也多了,大家心態放鬆了。這可讓__急得不得了,這意味着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2月12日,接指揮部指令:所有小區一律實行一户兩天派一人次出門採購生活用品。接到通知後,__和同事們連夜將各家各户的出入憑條製作出來,並精準分發,一邊發一邊認真叮囑: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請您注意防範、謹慎出門!一天下來,腳乏了、口乾了,她卻覺得累並快樂着!

其實,這麼多天,她也有過心酸,有過沮喪,甚至有過想放棄的念頭。她的愛人是一名基層派出所民警,自大年七年級接到任務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她的女兒才十個月大,因為怕病毒傳染,她不得不狠心斷奶,將女兒交給奶奶帶去岳陽,小小的孩子從沒有這麼久沒見媽媽,每次開視頻,女兒小小的腦袋一探出來,思念便讓她淚流滿面;她的舅舅一家是小區的居民,因沒有出入憑條被她堅決阻攔下來,抬起頭卻看到了舅媽一臉的不理解和驚訝……但特殊時期,她必須咬牙堅持!為了不給政府添麻煩,有時遇到“難纏”、不講理甚至一意孤行的居民,她也只能積極調和、好言相勸,她明白,大環境下不能再添新亂子了,一定要穩住人心!

很難想象年紀輕輕的她,工作起來卻如此乾淨利落,也很難想象作為一個媽媽的她,卻有如此的胸襟和力量。自打她讀完碩士研究生,卻毅然放棄外面高薪的職業,選擇回來報考公務員的時候,在__的心裏,就早已築牢了為家鄉人民服務的思想根基,而現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她對初心的守望!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

__,女,白族,現年30歲,中共黨員,__市王莊布依族苗族鄉衞生院婦幼保健科工作人員。20__年參加工作,20__年獲得先進工作者稱號(__市衞生和計劃生育局頒發)、2020__年度考核優秀、20__年獲得“公衞標兵”稱號(__市人民政府頒發)。“爽朗熱情是幹部職工給予她的評價,幹練、細心、負責、樂於助人、勇敢、吃苦耐勞是領導幹部對她工作的認可”,她總是以嚴要求、善學習的態度出色完成黨委政府、衞健局、院領導交辦的一項項工作任務。在這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疫”戰場上,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責任與擔當,不懼危險、不辭辛勞勇敢衝鋒到抗“疫”第一線,護衞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抗疫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舍私忘我的“健康衞士”

“媽媽,媽媽,你今天下班早點回來吧,我想和你一起玩,我想讓你陪我……”,聽着女兒充滿依戀的話語,她只能壓下滿腹心酸,輕輕地哄着“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你乖乖地……”。按照黨委政府、衞健局、衞生院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安排,作為疫情防控小組的一員,__主要工作職責是協助院長做好人員調動、院內消毒指導、入村排查監測重點對象、高速路卡點值守等工作。

防控工作初期,人員調動安排和公共場所的消殺指導並不容易,為了能把防控工作落實做細,__迎難而上,忙得腳不沾地,剛電話彙報完人員管控和檢測情況,接着立馬上在電腦上敲打製作卡點值守信息登記表冊,將排查表分發至卡點人員手中,而後還要把管控人員檢測信息登記反饋信息統計同事處。

在疫情防控戰場上__忙得像個旋轉的陀螺,顧不上孩子,只能讓丈夫在家照顧女兒,沒能讓孩子享受到新年的歡愉。她夜以繼日、任勞任怨、細心負責地行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忙碌的身影向羣眾生動地展現了醫者的初心,樹立了捨棄小家顧大家的“健康衞士”先鋒形象。。

不懼危險挺身而出的“女漢子”

1月28日17:47,王莊衞生院接到__市疾控中心電話通知,稱貴陽肺科醫院反饋一名發熱病人疑似新冠肺炎,現已在貴陽肺科醫院隔離,該名發熱病人楊某系鄉打衝村村民。“發熱、疑似、隔離……”鄉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高度重視,__作為衞生院醫護人員和鄉領導、包村站所、院長趕赴到該户開展排查監測工作。__考慮到該村村醫患肺氣腫,如果一旦感染後果將不堪設想,便以“我年輕抵抗力好”主動向院長請纓參與人員監測和消殺工作,沒等院長迴應,她已經穿上一次性手術衣,帶上帽子口罩,做好防護後開始了排查登記,“何時出現的發熱,有沒有咳嗽,都接觸了那些人……”“你們是疑似病例的家屬,按照相關規定,你們要實行居家隔離觀察,我們每天要上門進行體温監測,還要消毒……”__輕言細語地説道。這是鄉境內的出現的第一個疑似病例,在登記排查的同時,既要做好隔離也要消除村民恐慌。講解、消毒、宣傳……回到院裏已經近九點。

2月7日22:04,接到院長電話通知洛陽村有發熱對象需轉診到__市第一人民醫院後,還沒哄睡孩子的她馬上穿衣服趕到醫院,做好防護措施後同救護車來到發熱對象家中,因焦慮、恐慌,發熱對象不願意轉診,__同鄉領導及派出所同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導了兩個小時,才將對象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醫院,回到鄉里面已將近三點。

2月13日19:48,接到院長電話稱貴黔高速王莊收費站卡點處檢測到一名從黔西來的發熱病人,需馬上對與其接觸過的人員進行體温監測。還沒吃完晚飯的__立即趕回院裏做好防護措施趕到收費站,為與該名發熱病人接觸過的人員進行體温監測,同時做好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宣傳、指導消毒等。

在多次轉診對象的路途中,__總是心緒萬千,“如果這次轉診的對象真的感染了怎麼辦,那就要隔離14天,孩子怎麼辦,家人怎麼辦,工作怎麼辦……”一大堆的想法洶湧而來,可是想到自己不僅是一名醫護工作者,更是一名黨員時,所有的想法煙消雲散。“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更是黨員的使命,我在踐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比起戰鬥在武漢一線的戰友們,這又算得了什麼。”直面病毒,勇敢與病毒叫板,__以果敢的行為、女漢子般的氣概表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作為,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着先鋒模範作用。

孕媽媽的“定心丸”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這是醫護工作者的誓詞,也是__內心所堅持的底線。因為疫情防控,怎樣保障孕媽媽按時產檢問題擺在了__的面前。以“變”應“不便”,__和產檢醫生嚴小云帶上胎心多普勒、血壓計、皮尺等檢查儀器進村入户,直接上門為孕媽媽們提供血壓、宮高、腹圍及胎心測量等產檢服務,瞭解其身心狀況,宣傳相關疫情防控和消毒知識,講解一些緩解壓力的小知識、小竅門,同時,還把自己的電話告知她們,24時小接受孕媽的諮詢。

“我家裏面沒有車,肚子大出行不方便也不敢亂跑,你們上門給我檢查,真的解了燃眉之急,服務周到,太感謝你們了”。已經懷孕19周的胡長菊感動地説道。特殊時期的主動服務和貼心關愛,給了孕媽媽們一粒“定心丸”,猶如及時雨解了羣眾急、暖了孕媽心。

疫情最是無情,黨員初心最暖,在這場全國上下共同面對的疫情防控戰役中,她用最樸實的行動、最真摯的情感,展現了醫者的無私大愛,詮釋了“一往無前、勇挑重擔”的新時代楊順清“挑夫”精神,在羣眾服務、宣傳講解、人員摸排、隔離監測中發揮着新時代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廣大羣眾看到生命的希望、堅定生活的信心,也讓“共產黨員”幾個字在羣眾中閃爍得更加耀眼、綻放得更加光芒。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3

按照市中院《全市法院關於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要求,我院通過黨組中心組學習、各學習小組學習討論等方式,紮實開展了學習活動。

滕啟剛,中國共產黨員。在法院工作31年間,先後從事刑事審判、民事審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審判等工作。去世時,任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主要負責行政審判和千山區行政爭議調處中心工作。曾獲得“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辦案標兵”“調解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並帶領行政審判庭多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20__年6月4日,滕啟剛同志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辦公室裏,他的“老搭檔”——一副碎了很久也沒換的舊眼鏡還擺在一堆案卷上,彷彿他從沒離開,在等着他回來。

滕啟剛曾説,他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案子再多也沒關係,只要懷着司法為民的初心和秉持正義的決心,一件一件把它們辦完,定會為百姓帶來朗朗光照。

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羣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肝膽相照,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春風化雨,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他更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持家有道。

滕啟剛生前受理的案件數量在遼寧並不算多,他30年共審結了1927件案件,這個數字在法院裏未必很突出。然而,誰也算不清楚他在訴前還化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幫助他人解決了多少難題。

不管多忙,現場永遠是滕啟剛的第一法台。凡是遇到涉行政類的環資案件,滕啟剛都會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調查,再次確認案件類型,確保案件管轄無誤。“加強學習”是他提到最多的詞兒。

滕啟剛調解有“三不原則”:不違反法律、不違背事實、不違背良心。他將情理法融為一體來講述,運用傳統文化啟發人、鄉土人情感染人、現身説法教育人、以案釋法震懾人,他把當事人的案子都當作自己的案子來辦。

滕啟剛也有受氣的時候,每當他自己受委屈時,他都會説:“羣眾打官司很不容易,你可能永遠也體會不到當事人打官司的痛處。”他一定不放過任何一個化解矛盾的機會。堅持有案必立,着力解決羣眾“不知告”“不會告”“不敢告”的“三不”問題。一個案子對於我們來説是工作,可對當事人來説或許就是他的人生。

在法院工作近30年,審過的案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已在天命之年,始終無畏歲月,老驥伏櫪,我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

我生於上世紀70年代,經歷並見證了偉大祖國的開放和發展,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裏的情感。新中國的發展壯大來之不易,讓我從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力量,激勵我要永遠做一名堅韌不拔、永不生“鏽”的共產黨員。要做社會治理的推動者,又是百姓利益的守護者,工作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在法治格局框架內尋找公正與效率、理想與現實、自由與秩序的最佳結合點。

“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中。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啟新的征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4

守住初心。滕叔常常教導我們青年幹警要時刻懷民於心,用真心為百姓解憂。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行政人員,為民情懷就體現在每一次接聽當事人來電的語氣中,每一次會見當事人的微笑中,每一次工作交接的細節中,這些日常工作的平常事或許並不會影響我們對案件的公正審判,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影響着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的司法温度。

作為青年一代更要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5

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好個人與職業關係的準尺,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當前,學習愛崗敬業精神,無論是從思想觀念、基本規範還是行為品質上,都在繼承傳統優良師德的基礎上,賦予了愛崗敬業新的特徵和內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聽了教師愛崗敬業的感人故事,讓我感慨萬分,跟他們相比我們似乎變得渺小了很多。在他們的故事中我領悟了兩個字幸福,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們所表現出的話語中無不感到幸福!

我想做教師,必定是擁有愛心的教師,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也是師魂!讀懂了這種愛,我們便能更好地詮釋我身邊平凡事例中那熾熱的愛心,記得我們上國中時,我們學校的食堂裏有一個奇怪的學生,他總是一個人,總在用餐時間的最後才來吃飯,吃飯時從不打菜,只喝學校供應的免費湯,總務處的李老師發現了他,仔細詢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學生來自一個極其困苦的單親家庭,身有殘疾的父親幾乎以乞討為生,無奈的父親在開學時留下了200元錢,並叮囑孩子這一個學期儘量不要回家了,懂事的孩子體諒家庭的困難,為節省開支,為了避免同學的異樣的眼光,倔強的他總是等到最後一個才進食堂吃飯。從那天起,李老師總是有意無意地晚幾分鐘去吃飯,就是為了碰到這個孩子,好幫他多打一份菜,不久以後,事情傳開,幾乎每天都有老師無意中碰到了這個孩子,又無意中多打了一些菜……看着孩子消瘦的臉上有了笑意,我們那時也深切地體會到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幸福和快樂!我想那時我們的李老師是幸福的!

任何一項的創造都需要代價的,教師的幸福人生需要我們用幸勤的汗水與淚水來滋潤我們疲憊的身影與蒼老的額頭,當一切成為往事的時候,倘若我們能夠坦然的迎接自己教育過的每一位學生的笑臉,那才是教師幸福的最高境界!教育的事業是一塊得天獨厚的土地,我們都是這片土地上開墾者,我是多麼希望,當我們捧着一顆愛的心來,帶回的,將是滿滿的幸福!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6

當年,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蹟。如今,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在山上,那裏有絕壁、有險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黃大發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脱貧攻堅。脱貧攻堅,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山區自然條件不佳,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困難擺在那裏,如果總是想着繞着走,那隻能説明能力有限,只能説明毅力不夠強大。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很多時候,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就在於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當了村支書,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沒有好的水渠,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農民以種田為生,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在山區修水渠,儘管很困難,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勞。修渠的過程中,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條心,終於修成了水渠,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朝着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膠鞋已經斷裂卻捨不得換一雙,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共產黨人,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後樂”“先苦後甜”。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今天,物質生活富裕了,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畢業了還在啃老,這是不妥當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實,中國經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質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閲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7

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與瞭解,我被滕啟剛同志的事蹟深深打動了,雖然我與這位前輩素未謀面,但他卻與我心目中有擔當的法官模樣那樣一致。作為法院的新人,我也許在業務上不夠熟練,在理論知識上不夠精通,但我有一腔奮勇向上、日夜不息的熱血。為這腔熱血尋找前進方向,還在求索的我,卻看見高處,滕啟剛同志已經在我的目標上豎起了高高的旗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向着這面代表着認真負責、代表着踏實苦幹、代表着無私奉獻的旗幟繼續前進,始終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奮鬥終身。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8

“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自此創造出來。”這是魯迅先生對辛勤勞動與成功關係的精闢論述,深刻闡明瞭辛勤勞動是成功的基石,成功是辛勤勞動的報酬辯證關係。

對人類社會來説勞動最光榮,因為是勞動將人類從古猿猴中脱離出來,人類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了美好的社會生活;是勞動將人類推向動物金字塔的頂端,人類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了社會生活中一切精神、物質、科技財富。

對人類個體來説勞動最光榮,因為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得的成功才是最偉大、最光榮、最幸福的,如果依靠投機取巧手段獲得曇花一現的成功,因違背自己的良心整天提心吊膽,無心也無力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辛勤勞動中,結果因這種不勞而獲的成功改變了自己整個人生軌跡,逐步把自己帶向驚恐、憂鬱、落魄的深淵。

辛勤勞動不只是面向自己的工作,更多的是面向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成功。很多人都在思考辛勤勞動和成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其實辛勤勞動和成功的關係就像你和鏡子一樣,如果你時刻辛勤勞動,積極主動對待工作、事業、生活,成功會主動給你辛勤勞動的回報,給你帶來無限的喜悦、報酬、機遇,在回報的驅動下,你會更加辛勤勞動、更加艱辛付出、更加積極向上、更加走向成功;相反,如果你總是遊手好閒,等待天上掉餡餅,消極被動對待自己的工作、事業、生活,成功會主動讓天上給你掉個陷阱,成功會給你毫無生機的回報,讓你人生埋葬在一事無成不能自拔的陷阱裏。

有句話説得好,“成功只留給辛勤勞動的人,懶惰的人步步退讓,怎麼可能抓住成功的機遇呢?”如果你總是抱怨自己距離成功是那麼遙遠,自己辛勤勞動了,但成功一直與自己擦肩而過,那麼説明你所謂的辛勤勞動就像奴隸一樣,天天在奴隸主的皮鞭下逼迫勞動、督促勞動、消極勞動,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勞動熱情,怎能留住成功呢?如果你擁有良好的心態和遠大的志向,整天考慮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把每一件事做實做細做到最佳,那麼辛勤勞動就會把你變成奴隸主,讓你去駕馭成功、獲取成功、擁有成功。

不勞而獲者往往存在消極心態,他們不但想到事情最壞的一面,而且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最壞的一面,他們不相信通過辛勤勞動能夠獲得成功,更不會加倍努力去爭取成功,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就在怨恨自己未能成功是生不逢時,嘲笑別人辛勤勞動是徒勞無功。同時這消極心態就像一樣還容易讓人上癮,讓他們整天沉淪於消極,慢慢變得萎靡不振,最後被這消極心態消耗掉,成功的大門對他們來説已毫無意義。

服從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擔當,更是一種走向成功的工作態度,只有具備了服從觀念,才能具備強烈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無論何時都會服從安排,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辛勤勞動的人非常注重服從,就像軍人一樣把服從當做是自己的天職,他們擁有一種功不在我、功必有我的心態,把工作單位當做一個大家庭,把自己完全融入這個家庭之中,對這個家庭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歸屬感,把家長安排的任何事當做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毫無條件服從,並通過竭盡全力辛勤勞動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有令必行成效出色的你慢慢在這個家庭裏成為中流砥柱,甚至成為不可替代的成員,長此以往你就會成為這個家庭成功的執行者。

當今市場經濟社會,能力勝於文憑、責任勝於能力、勤勞勝於責任。職場中任何人不要以為自己擁有高文憑就會擁有成功,因為文憑與能力不成正比;能力再強的人,如果缺少責任心,在自己工作崗位不知道使命、奉獻、擔當,不能弘揚正氣、盡心盡責、敬職敬業沿正道軌跡把每一件事做實做好,那麼你的能力就沒有社會價值,甚至你的能力會對社會起負面作用;責任心再強的人,如果缺乏勤勞付出,對工作只是負責任的紙上談兵、指手畫腳、發號施令,沒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實幹精神、沒有流血流汗的付出精神,那麼你的責任心只是表面的,還未將責任深深根植於行動中。

勞動創造社會、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未來,讓我們傳承“五一國際勞動節”精髓,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崗位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艱辛的付出,共創幸福美好的明天!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9

從一個人,到一家人,再到一支隊伍,周維忠把愛的星星之火聚成了一束光。20__年,國網儀徵市供電公司黨委成立以“周維忠”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由周維忠擔任隊長。在周維忠事蹟的感召下,身邊同事紛紛主動申請加入黨員服務隊。

20__年夏天,長江大堤沿江村段出現險情,周維忠和服務隊隊員們在堤壩上駐紮了45天,哪裏有險情他們就帶着工具衝過去,而周維忠永遠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年的6月30號和7月1號兩個晚上,一處用電設備出現了故障,必須把開關拉掉。可水勢洶湧,面對已經沒過肩膀的洪水,大家都猶豫了,周維忠卻果決地抓起工具,跳進洪水,艱難地游到險情點,及時排除了故障,避免了事故發生。

沿江村的每個配電箱上,都有周維忠共產黨員服務隊“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的銘牌,上面印着他和隊員的姓名、電話以及服務承諾,銘牌上的黨徽格外顯眼。百姓用電有問題可以找他們,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找他們。工作之餘,他們還主動幫助村民直播帶貨銷售農產品,助力村民增收超過10萬元。

一個人,偶爾做點好事不難,但數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無私奉獻,實屬不易。周維忠用行動證明,只要堅守為民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光發熱。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0

優秀革命前輩紅祺個人先進事蹟

張祺這個英名,對於像我這樣的晚生、後學,的確有些陌生。有幸閲讀這位歷史老人,是從一摞厚重的黨史資料和幾位領導、專家的深情講述開始的。

因為工作關係,促成了不久前的一次滬上之行。在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剛告訴我們,張祺是上海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者,為上海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老人於1993年在上海逝世,終年83歲。如果張老還健在的話,作為百歲老人,面對上海乃至全國發生的喜人變化,他該何等高興和欣慰!

張祺,1910月生於浙江浦江,幼年家貧,國小畢業即外出做工;1930年進上海美亞綢廠當織綢工,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美亞綢廠六分廠團支部書記,領導並參加震動全國的美亞綢廠工人總同盟罷工;1934年7月赴蘇聯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1936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回國,任中共江蘇省委工人運動委員會委員、宣傳部長和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領導開展和平民主運動;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共上海市委紀律檢查籌備組組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和中共上海市委顧問等領導職務。

對於張祺的功績,上海市人大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陳豪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矢志不渝,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任何壓力下,都始終堅持對真理的堅定信仰、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紮根羣眾,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持貫徹黨的羣眾路線,把服務大局和服務羣眾緊密結合起來,把工會建設成為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他奮鬥不息,不論擔任何種職務,始終謙虛謹慎、勤勉好學,嚴於律己、恪盡職守,不計名利、甘於奉獻,始終保持黨員領導幹部的思想境界和崇高風範。

在白色恐怖下,張祺一次次經歷了戰友被敵人殘酷殺害的悲憤、置身被特務緊追不捨的險境,但他從未動搖過理想信念。他的侄子張伯禧回憶説,1946年3月的一天,特務在雁蕩路一帶抓張祺。當時,張伯禧剛好坐電車經過,車外一片混亂,聽説是抓共產黨,而且傳來了槍聲,並看見一個人影朝電車奔了過來。早已對特務行徑恨之入骨的電車司機在放過來人之後,故意擋住了特務的去路事後,張伯禧來到叔叔家,叔叔沒有任何緊張、後怕,表現出的依然是自信、堅毅和果敢。直到多年以後,張伯禧才知道,雁蕩路那驚險一幕,原來要抓的正是自己的叔叔。

1958年2月,張祺任上海市長寧區委第一書記。三年困難時期,張祺雖身患多種疾病,但仍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動員並帶領區委幹部和全區羣眾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他以身作則,艱苦奮鬥,經常抽出時間到各個菜市場瞭解副食品供應情況,傾聽羣眾呼聲。為克服暫時困難,抽調30名幹部,組織267個單位自力更生養豬、雞、鴨、魚,分配給有關幹部職工,減輕市場供應的壓力。同時,他還抓工業生產,至1959年底,區工業生產總值比1958年增長46.1%,全區評出53個先進集體、117個先進生產者,其中全國先進集體4個、全國先進個人13人。平時,張祺生活十分樸素。他家孩子多,困難大,糧食不夠吃,而自己常工作到半夜時分才下班回家,吃一碗菜泡飯充當晚餐。張祺當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組織上按規定發給一定的生活補貼,但他卻經常把這些錢物拿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志。

“文化大革命”中,張祺也和其他老同志一樣慘遭迫害。江青xx集團被粉碎後,重新走上領導崗位的張祺,帶領各級工會組織撥亂反正,大力恢復和發揚工會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傳統,為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的羣眾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在他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期間,他要求各級工會領導:“要做無名英雄,培養和樹立一批又一批的勞模先進工作者,揚名四海,而自己卻心甘情願默默無聞地捨己為人„„我們為黨和國家發現和培養了人才,人們是不會忘記的。”晚年,張祺還分別擔任了上海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工人運動史料委員會主任,指導上海地方黨史、工運史的徵集、研究和編撰,滿腔熱情地為黨史工作發揮餘熱。他歷時8年,根據親身經歷,查閲大量資料,以80歲高齡抱病完成了27萬字的《上海工運紀事》,為黨史、工運史研究留下了一部重要史料。張祺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崇高精神,令人感佩,催人奮進。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1

燕振昌書記誠懇待人,親和鄉鄰,取信於民,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領唱一方好民風。燕書記家距離村委大院有一里多地,據鄉親們講,早上,他會和班子夥計一樣步行到村委會。在去村委會的路上,還會時不時地和商户打招呼,噓寒問暖,尤其是對外地的商户,更是關愛有加,問問有沒有經營上的困難,有沒有需要村裏幫忙的,等等,看到集市上有隨意拋撒垃圾的,也會主動上前向當事人闡明道理,動之以義,共同維護市場的整潔與繁榮。燕書記跟“兩委”班子成員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政治過硬是硬本領,帶頭賺錢是真本事。又能服務、又能致富的村幹部,才是真正腰桿兒硬的好乾部。”改革開放之後,在他的帶領下,水磨河村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是他帶領全村實現了“致富三級跳”。村裏不管是誰,只要是因為辦廠遇到難事兒找他,他總會想盡辦法解決。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還以個人名義,為郭建營、趙書建等村裏7個人的廠子擔保了1400萬元的貸款。就是他,以這種誠懇待人的姿態,以自己獨具風範的魄力和膽識,領唱了一方團結、向上、共謀發展的好民風。

燕書記對待事業,他是兢兢業業,殫精竭力;對待家庭也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時時處處走在前面,樹立標尺。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幾乎每天早上的例會制度已成為水磨河村“兩委”的優良傳統。據兩委幹部反映,燕振昌同志對村裏的晨會做到提前預知,雷打不動。村裏規定,只要商量事情,早上6點集中,7點結束會議,會議可以説是短平快,效率非常高,用他生前的話説,大家都有生意,不佔用大家的經營時間。事實上,這種勤勉高效的作風也讓水磨河這個老中青搭配的班子永葆青春與活力,杜絕了基層農村的怠政、懶政現象。單看他寫了四十多年的94本工作日記,我們就可以透視他的工作生活歷程,感悟他的勤勉自勵。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2

近日,市委印發了《中共南平市委關於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廖俊波同志活動的通知 》,隨後,市政府辦在全辦幹部隊伍中掀起了向廖俊波同志學習的熱潮,認真學習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精神。

一是迅速部署,深入領會精神。政府辦機關黨委及時召開專題學習會議,宣讀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要求全體黨員認真學、深入學,入腦入心,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深入學習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幹部把個人理想融入到黨的事業中去,爭當“四講四有”合格黨員。

二是專題研討,交流學習體會。各支部及時召開專題學習研討會議,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談體會、談認識,他們紛紛表示,廖俊波同志是我們身邊的鮮活典型,他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為人處事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着我們,我們要認真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心繫羣眾、勤政為民的公僕情懷,敢於擔當、苦幹實幹的務實作風,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廉潔奉公、乾淨做事的高尚情操,把學習活動與崗位工作、“百日攻堅戰”、“兩學一做”緊密結合,為建設新南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是創新形式,營造學習氛圍。用好微信、“新福建”等網絡學習平台,及時轉發宣傳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在辦公室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並要求全體黨員認真撰寫個人學習體會。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3

張桂梅在建立女子高中初期時,學校的條件極其艱苦,整個學校除了一棟教學樓之外,食堂、宿舍、廁所、圍牆等配套設施都沒有,更沒有保安。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__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4

要學習申紀蘭同志心繫羣眾、執着為民的人大代表情懷。申紀蘭同志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見證人,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滿自信。她深知人大代表是黨讓當的、人民選的,既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當了人大代表,就要堅定不移、堅持不懈為黨和國家奉獻。她常説,“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説話,代表人民辦事。”我在人代會上不是光代表西溝,人大代表提建議要代表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能光代表一個人、一件事。”1954年,她第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提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她總説:“活着幹,死了算。我年齡大了,辦不了大事辦小事。”從第一屆到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申紀蘭同志連續53次參加會議,一次也沒有缺席過。每次開會前,她都要實地調研走訪羣眾,收集第一手材料,認真準備議案建議,春節期間也不休息。她先後就黃河治理、糧食生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村民自治、重視農業、山區公路建設、耕地保護、農村教育、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旅遊等許多重大問題發表意見,提出議案建議,並不斷得到採納和落實。據不完全統計,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來,由申紀蘭領銜或附議的議案建議有420多件,每件都沉甸甸、有分量。向申紀蘭同志學習,就要像她那樣,對羣眾滿懷真情,肩負起人大代表的神聖職責,積極參加專題調研、視察、執法檢查及學習培訓等活動,關心羣眾冷暖,傾聽羣眾聲音,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建議,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用實際行動踐行好“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5

新型冠狀病毒”有着極強的傳染性,染上這種病毒輕則疾病纏身,重則有生命危險。您臨危受命,被國家任命為這場“戰疫”的統帥。在前往武漢時,您接受記者採訪時懇切地告誡全國百姓:“沒什麼事,別去武漢。”説完就義無反顧地登上高鐵。您在高鐵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讓全國人民動容、淚目。到了武漢後,您多次通過媒體呼籲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離,自己卻不顧個人的安危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去。

如今,被確診的感染人數和一天比一天增多,這對參與這場戰鬥的白衣天使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威脅。但您沒有退縮,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領和膽魄擔當起保家衞國的重任。您用行動表現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英雄氣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戰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寶劍。您夜以繼日地工作,帶領白衣天使們攻堅克難,為人類的健康而鞠躬盡瘁。在近日的採訪,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淚光説:“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夠過關的。”您懸壺濟世的情懷又一次讓國人淚奔。

鍾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帶領着浩浩蕩蕩的醫護隊伍,一起向禍害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鋒利的寶劍,為武漢、為祖國、為人類無怨無悔地揮灑着自己的滿腔熱血。

鍾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僅是您,還有像您一樣參與“戰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險戰場的千千萬萬個白衣天使。您們都是最美的中國人,感恩有您們!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6

3月18日傍晚,曾經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受到中央領導會見和表彰的福建省南平市市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同志出差途中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把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49歲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就這樣無情地帶走了。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希望廣大黨員幹部,見賢思齊,學習廖俊波同志,爭做人民好公僕。

爭做“勤政為民”的好公僕。政和,原是福建為數不多的貧困縣。20xx年6月,廖俊波走馬上任縣委書記,主動帶頭,撲下身去,為了工作,常常夜以繼日;為了發展,常常廢寢忘食;為了政和百姓,常與羣眾促膝長談,共商發展大計……天道酬勤,不久,政和便“政通人和,百廢俱興”,20xx年經濟發展指數提升35位,20xx年經濟發展進入福建十佳。黨員幹部要向廖俊波學習,勤政為民,主動作為,勤於作為,做到為官有為,而且大有作為,造福一方百姓。

爭做“勇於擔當”的好公僕。政和地處山區,發展長期滯後。上任伊始,廖俊波敢於擔當,肩負重任,砥礪前行,翻過一山又一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集思廣益,繪就發展藍圖;披掛上陣,大力提升傳統產業,催生新興產業,發展電商產業。大刀闊斧,率先推行項目並審聯批制度,分類推進精準扶貧,開展小額扶貧貸款試點……短短4年,政和山鄉鉅變,人民安居樂業。黨員幹部要向廖俊波學習,勇於擔當,真抓實幹,敢於創新,深化改革,發展一方經濟。

爭做“清正廉明”的好公僕。“風清氣正方能政通人和”,廖俊波始終廉潔自律、敬畏權力、忠誠事業,肝膽幹事,乾淨做人,謹慎用權,經常教育幹部,堅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感染大家。4年來,政和縣既在經濟發展上脱了貧,還在政治生態上“解了困”,該縣無一例黨員領導幹部嚴重違法犯罪案件。黨員幹部要向廖俊波學習,做到清正廉明,崇尚官德、純潔黨性、恪守清廉,自覺抵擋誘惑、斬斷貪慾、拒絕腐蝕,留下清白在人間,弘揚一方正氣。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廖俊波雖死猶生。黨員幹部都要見賢思齊,學習其先進事蹟,學習其崇高品質,爭做人民好公僕,以“勤政為民”換取“政通人和”,以“勇於擔當”換取“安居樂業”,以“清正廉明”換取“風清氣正”,在有限的生命裏,體現無限的人生價值,綻放無窮的人性光輝。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7

“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心願。此時此刻,我懷着無比熱誠的心,在剛剛從火神山醫院奮戰3個月退下來,又迅速奔往武金堤抗洪搶險一線的情況下,寫下了這樣一份值得我終身銘記的入黨申請書……”7月12日,剛從湖北武漢武金堤巡堤一線下來,在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作的退伍老兵夏德勤,跑到附近村裏買來紙筆,鄭重寫下入黨申請書。

今年44歲的夏德勤,1998年參加過抗洪,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7月6日清晨接到守堤任務,他連換洗衣服都沒收拾,便直奔武金堤。七天七夜,他一直堅守崗位,來回巡堤。最忙的一天,他在500米的堤壩上來回走了16公里。

巡堤,就是要儘早發現水面是否出現漩渦、激流、鼓泡等異常情況,從而判斷大壩是否存在塌孔、管湧,以便第一時間處置險情。巡堤時,夏德勤和同事走在坡度約45度的內堤上,要不斷用竹竿檢查堤壩是否有塌孔、裂縫,或鑽進半人高的草叢中查看水面是否有異樣。堤壩上氣温高、濕度大,不一會兒就已汗流浹背。一趟走下來,衣服外側是雨水、內側是汗水,裏外全都濕漉漉的,腳上的套鞋更是越走越重。

密密麻麻的青苔讓堤壩又濕又滑,稍不留神就會滑倒甚至落水。“我們只能拿着竹竿,一步一步慢慢走,感覺像在走鋼索。”夏德勤説。凌晨3點到早上6點是最容易犯困的時候,必須3個人並排或呈“品”字形前進,相互守護,以免跌入水中。“我們打着手電筒,一邊關注堤壩,一邊不斷講話,保持清醒。”

夏德勤清楚地記得,1998年從部隊退伍後,正趕上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他加入中建三局二公司保衞部應急隊,守在江夏區花蓮湖和斧頭湖大堤上,曾駕駛小木船運輸沙土加高堤壩,也曾跳入齊胸的江水扛沙袋……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夏德勤大年三十就奔赴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直至醫院休艙才離開崗位。“因為當過兵,內心總有一種軍人使命感。”夏德勤説,“遇到危險,第一反應就是向前衝。”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8

12月2日,朱有勇榮獲“時代楷模”稱號。多年來,他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已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他研發的“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

這是堅守初心的科研示範。

30多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在生物多樣性研究中不斷創新突破,從利用物種多樣性創建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體系,到如今把生境多樣性研究應用在三七、冬季馬鈴薯、早熟葡萄、冬早蔬菜、檸檬等特色產業,每一項科研成果都讓農民得到實惠。

有人説,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萬物,是人類的衣食之源。而朱有勇總是難以割捨對土地的感情與牽掛。正如他所説:“我是農民的兒子,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減農藥控病害

遺傳多樣性研究世界難題

追溯世界農業歷史,依賴化學農藥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然而在幾千年的傳統農業生產中,農民靠什麼控制病蟲害?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導師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會回答的考題”。為了解答這道題,朱有勇開始了數十年的科學探索之路。

作物品種單一化大面積種植易造成病蟲害爆發流行,是世界農業生產的重大難題。如何既減少農藥用量又控制病蟲害?這個命題難倒了全球的農科專家。

人類的智慧往往從“問號”開始。如果換一種思路,在栽培上實現品種多樣性,是否會簡單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紀80年代,雲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嚴重。一次,正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過石屏縣,路邊田野裏一個奇異的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發現,有些稻田出現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間栽了高矮不同兩種水稻的田裏患病現象很輕微。“難道稻瘟病的發病率與水稻間栽有關?帶着疑問,朱有勇展開了近千次的試驗研究。

然而,想要走通這條途徑需要回答3個問題,一是能否控制病害?二是控制病害機理是什麼?三是能否推廣應用?

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攻克病蟲害的“細節”慢慢勾勒出來,效果越來越明顯了。經過30多年的研究,朱有勇和他的團隊逐漸掌握了作物多樣性是如何控制病害的科學原理。

20__年,朱有勇的研究成果以“水稻遺傳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理論”為題,作為封面文章在《自然》雜誌發表。如今,這項成果已大面積推廣到了滇、黔、川、湘、贛等省份,及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天拉長、地拉寬、站好隊、換好位。”為了能把這些複雜的機理簡單化,讓老百姓易懂,朱有勇把作物多樣性抗病害的機理,編成了十二字簡單的順口溜。“其實就是改變播種節令,打破傳統的農業結構;以前都是散種,現在排好隊,科學地排列行距和株距;今年這裏種這樣,明年就種另外一樣,利用植物間的相剋相生減少病害,達到優質高產。”朱有勇笑着説。

推廣間作套種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從引起作物病害發生的寄主品種、病菌和氣象因子“三要素”入手,朱有勇摸清了控病的主要機理,並且在幾萬畝面積的田地也試驗成功了。但能否推廣到更大面積的田裏,更大的範圍?為此,他帶領團隊在傳統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品種搭配、空間配置和時間優化的技術創新,發明了馬鈴薯間套玉米、玉米間套辣椒、煙套糧(豆)等一系列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新技術。

把成果奉獻給大地,造福雲嶺千萬農户,是朱有勇的心願。20__年,朱有勇將生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技術推廣應用到昭通,為昭通市糧食生產開創了新的時代。種植玉米、馬鈴薯、蔬菜、蠶桑、烤煙等各類作物,試驗示範馬鈴薯間套玉米、水稻多樣性間栽、煙套豆類等多種間套種模式……間套種技術在昭通陸續推廣開來。“我每次到昭通,都能感受到那裏泥土的芳香,物種的呼吸,大地的律動,人民的歡笑。”朱有勇常常對他的團隊成員這樣説。

“每次來,他總是第一個下到地裏,先是仔細查看作物長勢及病蟲害情況,然後再用鏟子撬開土壤,看看土壤土質、肥力、墒情及農作物根系發育情況。”魯甸縣農技中心糧作站站長鬍興祥説道。“昭通是雲南脱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朱有勇作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新技術示範推廣的主戰場。”昭通市農業局副局長趙高慧介紹,在昭通推廣新技術3年中,朱有勇教授團隊近20__人次到昭通市開展生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

自20__年以來,這一被國內外專家鑑定為處於國際同類研究前沿的技術成果,在雲南、四川、重慶、貴州、陝西、甘肅等省(市)累計應用面積3億多畝,降低馬鈴薯晚疫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魔芋軟腐病等主要病蟲害33.7%至62.1%,減少農藥用量51.6%,促進糧食增產270餘億千克,農民增收300餘億元,為全球應用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提供了成功範例,並被列為我省重大技術成果推廣應用。

注入科研成果

促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眼下是今年冬季馬鈴薯種植的時節,連日來,在石屏縣、建水縣10萬畝冬季馬鈴薯地裏,村民們正忙碌着種下種薯,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地推進着。

“冬春季節,北京各地餐桌上的洋芋絲,5盤中有4盤是雲南產的。”提起冬季馬鈴薯,朱有勇很自豪。“每年春節過後至5月中旬,國內市場都沒有馬鈴薯鮮薯,雲南發展冬季馬鈴薯可填補市場空白,提高產品效益。”朱有勇説,利用雲南“冬無嚴寒”的特殊氣候條件,避開降雨導致的病害多發期,種植冬季馬鈴薯。從20__年開始,朱有勇帶領團隊在雲南種植冬季馬鈴薯,並迅速推廣了1000多萬畝。由於氣候條件要求嚴格,可種植產地較少,因此冬季馬鈴薯鮮薯的價格是正季價格的5倍左右。種植冬季馬鈴薯逐漸發展成為山區農民的一大致富產業。

無獨有偶。10月9日,在朱有勇的院士扶貧點,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竹塘鄉大塘子村舉行了林下有機三七競賣。當天,聞訊趕來的商家現場激烈競拍,最終以高價拍走剛挖出土的有機鮮三七。

“三七種植有個難題,就是種完一茬後,十幾年都不能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種植三七,農業上稱這種現象為‘連作障礙’。”朱有勇説,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不停地探索解決“連作障礙”的方法,但收效甚微。他表示,大肥、大水的高產栽培才是導致“連作障礙”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改變生產方式。朱有勇帶領團隊模仿三七生長最適合的温度、光照條件以及水肥的需求條件,形成了一套克服連作障礙的人工仿生技術,20__年以來已在石林、尋甸、文山、瀾滄等地示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中藥材種植中連作障礙難題。

近年來,朱有勇結合雲南多樣化的氣候地理特點,將生境多樣性研究成果“注入”特色農業中,葡萄“打傘”的避雨栽培技術,解決了我省葡萄成熟時節與雨季重疊導致減產的關鍵難題;他帶領團隊在香格里拉乾冷河谷區建立葡萄優質高產化標準種植示範基地,推動打造世界級高端優質葡萄酒產業;帶領團隊實現紅河谷檸檬黃龍病的生態防控……一步一個腳印地穿行在田野間,一滴滴汗水撒在農作物上,一份份實惠送到農民手中,朱有勇正用實際行動將一篇篇論文實實在在地寫在雲嶺大地。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比寫在紙上更有價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開花結果,心裏的欣慰,是發表論文無法比的!”朱有勇常説。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19

在廖俊波擔任邵武拿口鎮鎮長的時候,有一次,年幼的女兒問他:“爸爸,你是拿口鎮最大的人嗎?”“不,爸爸是全鎮最小的人,因為爸爸是為全鎮人服務的。”孩子問得天真,但廖俊波的回答卻很認真。

這一句發自肺腑的“最小的人”,彰顯了廖俊波民為貴、官為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懷,凝聚了一名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也詮釋了他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着和對百姓的熱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現實中,也有少數官員脱離羣眾,把自己凌駕在羣眾之上,對羣眾疾苦不聞不問,“官老爺”思想嚴重。有的官員搞貪污 腐敗,忘記了艱苦樸素,過着紙醉金迷、觥籌交錯的奢靡生活。還有的官員甚者與民爭利,侵犯羣眾利益,將羣眾與黨和政府對立起來。凡此種.種,不但損害了黨羣幹羣關係,更嚴重影響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説到底,都是官貴民輕的思想在作祟,缺乏廖俊波那樣的“羣眾最大,自己最小”的情懷和大度。

將自己看小,羣眾就大;將自己看小,名利就淡;將自己看小,眼界就開;將自己看小,做事就踏實。選擇做一個“最小的人”,對於廖俊波來説,這是一件自豪而需堅持的事情。他經常深入基層瞭解情況,傾聽羣眾意見和訴求,帶頭深入貧困村駐村蹲點調研,認真解決好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讓人民羣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正是因為廖俊波把自己看小,才能放下官架,看輕身份,才能做到心中有民,熱愛奉獻,也才心無旁騖,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天地之間,莫貴於民;悠悠萬事,唯民為大”。把自己看重,羣眾就看輕了;把權力看大,責任就看小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有廖俊波那“一大一小”的覺悟和高尚,擁有“自己最小”的情懷。在實際中能夠正確處理好“最大”與“最小”的關係,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座標,堅守自己的初心,時刻謹記“權力是人民賜予的”、“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的道理,做到像廖俊波同志一樣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用真情和實績贏得廣大羣眾的信任。

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我們黨的事業根基在羣眾,我們黨的事業動機也在羣眾。新時期的領導幹部,不管是官大也好,還是官小也罷,都要以廖俊波同志為榜樣,時刻反省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先、以人民為重、對人民負責,要自覺摒棄為官不為民、對上不對下、重説不重做的錯誤思想,想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對待每一個平凡的羣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個胸中有民、實實在在、能幹大事的“最小的人”。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0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挺英雄之傲骨,迎凜冽之寒風,集全國之創力,謀中華之復興。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終會築成堅不可摧的長城。

20__年的告別之際,歌舞昇平,在繁榮之下,一場戰爭即將打響。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武漢,到長江,再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地席捲全國。綿延千千萬萬裏的戰線,醫院裏的徹夜燈火通明,無不成為這場戰爭的見證。但是,你看到了嗎?在這裏,在那裏,在每個地方,到處都有逆行的身影。他們是不是無兒無女,他們是不是窮途末路,他們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已經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們只是平凡人,同千千萬萬的大眾一樣,但他們又不平凡,他們是戰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為他們不害怕,而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到底是什麼,支持着他們的精神支柱,是責任,是勇氣,是理想,更是信念。他們前仆後繼,只為對得起心中那份大愛天下的心。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趕到抗疫最前線,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轉移到我這裏來”時至今日都是那麼的震懾人心。無數的共產黨員捨生忘死,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政府審時度勢,計劃國家的發展,大到每一個省市,小到每一個家庭,無不發出“武漢加油”的壯語。

中華復興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但五千年之悠久歷史,無數次化解的災難,足以給我們信心。我們攜手,共渡這艱難困苦,然後,去奔跑,去擁抱,那20__年最美的春天,祝你們護士節快樂!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1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裏,一心只想着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週摺,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裏,還想着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着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2

廖俊波,男,漢族,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

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一

3月18日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正趕往武夷新區公務,因雨天路滑,小車在服務區出口處發生側滑並撞到防護欄。廖俊波經福建省、市醫療專家搶救無效後死亡。

廖俊波同志是位好乾部,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他用短暫的49歲人生譜寫了赤子忠誠,用生命踐行了“兩學一做”。新時期基層幹部要以廖俊波同志為榜樣,認真踐行“兩學一做”。

20__年6月,廖俊波同志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僅用兩時間就帶領長期位居福建倒數第一的貧困縣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而且全縣幹部無一違法犯罪。在政和縣任職期間,他身先士卒,帶領大家苦幹實幹。短短4年,政和山鄉鉅變,財政總收入從20__年的1.6億元增加到20__年的4.9億元,GDP、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均實現翻番。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就得立足本職崗位,嚴格要求自己,克服懈怠情緒、自滿情緒、畏難情緒,把優秀作為一種習慣、把創新作為一種求索,多“務實”少“務虛”,敢於“破難題”,多“思考”少“埋怨”,善於“出點子”,在辦好一件件小事中,不斷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週末不周末,關鍵看有沒有事,有事就沒有周末”,這是他常掛着嘴邊上的一句話。廖俊波同志從來沒有過週末,他的週末,都用在了基層上。當地有一句話這樣流傳“廖俊波不是這基層,就是在到基層的路上”。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就得始終把基層羣眾的“小事”當作“大事”來做,用一生心血去做。在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恆,以自己的可貴品質,做好羣眾“小事”。敢於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應對各種危機,開拓進取,夯實基礎,開創工作的新局面。做到堅持走入基層一線,“身”入謀發展,“深”入幹實事,用心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盡力解決關乎民生的困惑難題,在“望、聞、問、切”的近距離接觸中解黨員羣眾之難,助基層發展之力。

3月18日晚,又是一個難得的週末,天上還下着雨,難道他就不知道休息和危險?為了公務,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前行。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在面對人生抉擇之時,始終做到選擇責任和奉獻。有榮譽感,有責任感,有成就感,有危機感。在面臨個人選擇的時候,不講得失,不怕苦、不叫累,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讓工作成為人生的事業,永遠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廖俊波同志用生命踐行了“兩學一做”,值得廣大基層幹部學習。基層幹部踐行好“兩學一做”,就得有責任和擔當意識,爭做對得起羣眾的好乾部。

俊波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二

習近平總書記對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忘初心,紮實工作,廉潔奉公 ,身體力行,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和羣眾中去。

這段時間,祖國大地上,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在廣大幹部羣眾中爭相傳頌,羣眾百姓為之感動,也為之扼腕。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在於生命的內涵。廖俊波以自己始終如一的言行,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堅守着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詮釋了人民公僕的深刻內涵。為此,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自覺實踐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

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敢於突破、敢於擔當,以苦幹實幹的務實精神與作風,推動鄉村經濟的建設發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應該堅持工作在一線,生活在一線,調查在一線,這樣才能真正當好“一線總指揮”。我們要深入羣眾,傾聽羣眾呼聲,心裏始終惦記羣眾的安危冷暖、把增進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用真情和實績贏得羣眾的信任、感謝和讚譽。各級黨組織要緊密聯繫實際,精心部署安排,組織黨員、幹部向廖俊波同志學習,以廖俊波同志為榜樣,踐行黨的宗旨,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開拓進取,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做到穩中求進的開拓與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強有力的支撐。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3

當筆者多次採訪會昌縣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朱麗琴時,她用一貫爽朗、幹練的話鋒迴應道:“不要報道我,多報道臨牀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特別是內三科、發熱門診和急診科等科室的醫護人員,他們才是最前沿,最辛苦的!”

朱麗琴,女,1976年9月出生,副主任護師,中共黨員,從事護理工作26年,先後在會昌縣周田鎮衞生院、縣人民醫院傳染科、內科、急診科、兒科、護理部、醫務部等多個科室從事臨牀護理及管理工作,現任會昌縣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如一,嚴謹求實,兢兢業業,工作中勇挑重擔,敢於創新,善於總結,以高漲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廣大患者和家屬、領導和同事的讚譽。因工作表現突出,她先後多次榮獲“全縣優秀護士”、“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全市優秀護士”,連續數年被評為醫院“先進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__年榮獲會昌縣第二屆“勞動模範”;20__年榮獲“贛州市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20__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捲而來,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而醫院是各個地方的重中之重。作為共產黨員的她首先想到的是“責任和擔當”,作為醫務部主任的她積極根據醫院院領導的工作要求,第一時間投入到抗“疫”工作當中。

抗“疫”是一場逆行者的戰爭,朱麗琴充分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過硬作風,身先士卒,承擔起醫務部主任的職責和使命。疫情發生以來,她全程參與到抗“疫”方案及救治流程制定、部門及科室職責分工、持續跟進工作落實情況、應急處理臨時突發事件、全面調度醫院應對疫情的各個環節。

面對重重壓力,她沒有説過一個“不”字,也沒有説過一個“怕”字。早上一到醫院,她立刻換上工作服,帶好口罩、帽子等深入到臨牀一線。經常一忙就是一整天,電話更是不斷,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説話的聲音也沙啞了。用她自己的話來説,少喝水是為了減少上衞生間的次數和節省時間。

抗“疫”工作對於她來説來不得半點拖延和馬虎,一旦有疑似患者,她晝夜不停,組織專家進行會診,更不懼怕“病毒入侵”,與科室醫護人員共同參與到防控及診療方案制定中。

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會昌縣城下起了小雨,格外的寒冷。為儘快做好發熱病人篩查工作,除夕夜,她沒能和家人吃上團圓飯,冒着雨、頂着寒風組織人員在醫院各個點規劃警戒線和搭建工作帳篷。

抗“疫”工作半個多月以來,朱麗琴早出晚歸,每天睡眠不足4個小時,三餐有一頓沒一頓。最擔心她的莫過於沒有回家過年的女兒,每天都在微信中叮嚀:“老媽,你一定要注意防護,到醫院要帶口罩,哦,不,最好出門就要帶。”在女兒面前,她故作輕鬆地説:“沒問題,老媽身體好着呢!”其是她已經是“硬撐”了:腰椎間盤嚴重突出,她沒空做理療,在腰間捆綁住護腰帶繼續奮戰;連日的勞累致身體抵抗力差,感冒、咳嗽,她不曾請過一天假。

工作26年來,她深深地體會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沒有生命,一切無從談起。而醫療工作,事關人民的健康與安危,穿上白大褂,就承擔了光榮的職責,踏入醫療行列,就肩負起神聖的使命。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保衞戰中,她表示將全力以赴,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在全院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以保障廣大羣眾的健康安危及全院醫務人員的疫情防護作為一切工作的主線,力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做好排頭兵,當好先鋒人!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4

“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盧永根院士的頒獎詞。學習“盧永根院士先進事蹟報告會”後,盧永根院士的事蹟再次深深地打動了我。

會上盧永根院士的生前祕書趙杏娟老師從治學嚴謹、公私分明、勤儉節約、學習不輟、學農愛農和扶貧濟困等六個方面回憶了盧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很多的小細節都讓我不禁淚目。盧院士生活簡樸,一生報效祖國,畢生積蓄回饋社會,這是滿滿的正能量。我們要向盧永根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要向盧永根院士學習,學習他樸實的生活態度,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有愛國熱情的中國人!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5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在欽北區廣大幹部羣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黃文秀,1989年4月18日,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巴別鄉德愛村多柳屯,**年,考入山西長治學院讀思政專業。**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黃文秀同志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回到家鄉百色工作,在擔任第一書記期間,她努力工作、埋頭苦幹,積極開展脱貧攻堅工作,使得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20__年6月16日,因為心繫遭遇暴雨的村民,為了趕上17日一早的扶貧工作會議,儘快解決被山洪沖斷的灌溉水渠問題。她深夜冒雨驅車趕路,在途中被山洪連車帶人捲走,不幸遇難殉職。

一個年輕漂亮笑容很燦爛,眉目清新大氣,面容和藹陽光的姑娘,從貧苦大山飛出,學業有成後毅然放棄更好更優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條件,又回到大山,義無反顧的來到條件艱苦的鄉村開展扶貧脱困的工作,幫助當地開路挖渠,脱貧攻堅。她用自己的雙手、雙腳活生生的把“忘我、偉大”的氣勢演示的淋漓盡致。

深入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首先學習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寶貴品質,放棄了在大城市就業生活的機會,選擇自願回到家鄉工作,體現出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反映出共產黨員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利益的根本特徵;其次是她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工作作風,黃文秀同志放棄大城市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她深入基層,和羣眾緊密聯繫在一起,帶領全村百姓努力脱貧,在黃文秀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了共產黨員敢闖敢拼、擔當有為的幹勁,以及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推崇。

黃文秀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守初心、擔使命、真奉獻。要樹牢家國情懷,心繫羣眾冷暖。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羣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6

張貴斌同志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隊英勇作戰,九死一生,身負戰傷,戰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動回到農村,造福羣眾,埋頭苦幹,無私奉獻;離休後,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深藏功名,不計得失,始終保持着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是退役軍人的楷模,是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學習的榜樣。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崇高信仰,堅決聽黨話、一心跟黨走,用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後,張貴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軍入伍,在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他勇敢作戰,7天6夜的戰鬥中始終堅持“人在陣地在”,直至戰鬥到最後全連僅剩3個戰友,用血肉之軀守住了陣地。之後,又隨部隊轉戰了半個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因傷轉業後,他主動申請回到老家當了農民,在村支書、信用社、供電所、農電局每個崗位上,黨讓幹啥就幹啥,一心樸實工作,默默無聞奉獻。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把對黨忠誠刻進心裏、融入血液,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把堅定信仰作為第一位的要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處處體現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錚錚誓言。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甘於奉獻、不計名利的精神品質。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樸實純粹,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動作為,不務虛功、奮發進取。張貴斌作為戰鬥英雄,轉業時不要求組織照顧,把去大城市的機會留給了戰友,主動申請回到了老家農村,在平凡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一直以來,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勛榮譽從不提及,連家人都不曾知曉。20__年,國網鞍山供電公司製作建軍90週年退役軍人專題節目時,張貴斌在節目中説:“我們趴在戰友的屍體後面戰鬥,我這個新兵活了下來,火線入了黨。”仍然對戰功隻字未提。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切實站在改革發展主戰場、重點工作第一線、服務羣眾最前沿,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以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責任。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恪盡職守、敢於擔當的務實作風。張貴斌同志無論崗位如何變化,始終秉持着幹一行愛一行的勁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體現出樸實純粹的優良作風。回鄉第一年,他被推選為鄉生產社委員,生產社沒條件生產,他就拿出全部復員費100元,買了3匹馬和一輛大車為生產社增收。他任職村書記期間,事事做在先,一切為村民考量,處處為國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時,有困難户還不上貸款,就自己掏錢給還。到縣農電局工作後,起早貪黑、頂着酷暑嚴寒立杆架線,點亮了鄉里的萬家燈火;工作的最後幾年,他負責建設電力物資庫,物資存放全靠他一個人記賬,他始終認真負責、細緻踏實,堅決把這個良心活幹好。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保持和發揚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不管在哪個地方、哪個單位,都要把崗位當成事業幹,兢兢業業、親力親為,時時處處貢獻出個人的全部力量。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清廉自守、艱苦奮鬥的高尚情操。張貴斌同志最難得的品質是艱苦樸素,從不向組織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張貴斌離休金5000餘元,但是現在還和老伴到街上撿舊衣服和鞋,清洗乾淨後留給困難的羣眾拿去用。作為離休幹部,張貴斌住院費用全額報銷,但只要病情好轉能夠下牀了,就堅持出院,總想着幫國家省一點,用在別處。至今,張貴斌和老伴還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傢俱,對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滿足。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時刻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任何時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組織提特殊要求,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自覺做到生活向低標準看齊,工作向高標準要求。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7

“代主任的敲鑼聲沒響,雨再大我們都睡得着。”羣眾説,“一旦敲鑼聲響了,那就聽黨員幹部指揮,沒得問題!”

在江邊住了16年,霍之香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6月22日凌晨4點多,社區幹部在樓下第一次呼喊通知時,霍之香聽得清楚卻沒太在意,翻了個身接着睡了。

霍之香的家在重慶綦江區石角鎮石角社區,就在蒲河岸邊,外牆上有個刻度表,標明瞭歷年洪水水位。

那天早上6點多,霍之香起牀開門,門外的雨依然嘩啦啦地下。雨幕中衝進來一個人,是社區主任、黨員代正勤。

“東西也不收,人也不撤走,你不要命啦?沒看水這麼快漲起來了嗎?”平常笑呵呵的他此刻臉色鐵青。霍之香趕忙把自己小賣部的貨物先往二樓上收拾。

大冰櫃抬不動,霍之香急得快掉眼淚。代正勤喊來幾名黨員志願者,一起抬出門往高處走去。冰箱來不及搬,霍之香把它用繩子鎖在窗户上。越來越高的洪水已越過台階,開始漫進屋裏了。

此時已是早上9點,從接到水文站的洪水預警起,社區黨員和志願者已經工作4個多小時了。沿河低窪地帶的警戒帶早早布上。在代正勤的敲鑼預警聲中,11個沿河低窪處的居民被組織着逐步撤離。

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都有專人對接,最早轉移到安置點。剩下兩塊任務最重,一是體力活,要幫助羣眾轉移財物;二是腦力活,得絞盡腦汁勸服沿河羣眾撤離。

有的是舍不下家裏的東西,有的是心存僥倖總覺得水勢不會太大……有些居民守在家裏不願意走。黨員志願者來了廖明霞家好幾次,但水都快有凳子高了,她還是沒走,忙着把凳子上的小百貨又往桌子上搬。

“你再不走,我們只有把你扛起走咯。”好説歹説,廖明霞才依依不捨地邁出家門。

社區黨支部在家的20多名黨員,基本都到了現場,帶動了左鄰右舍都來搭把手,一起和洪水賽跑,水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往上漫,黨員和志願者們馬不停蹄一家家地勸導居民轉移到高處。

上午11點多,洪水水位一度超過244米,比警戒水位高6米多。看着自家房子被水沒過,鋼筆、髮卡、包裝盒等百貨漂在水裏。廖明霞是又心疼又後怕,一個勁地跟大家説“謝謝”。

這時候,卻依然沒人能鬆懈下來。社區的黨員分片,帶着志願者們幫助受災羣眾清淤、搬運物品、打掃清潔。“洪水在退,就跟着除淤泥。不然晚上羣眾怎麼睡覺。”石角社區綜合服務專幹鄒景容説。

上午轉移羣眾,下午隨着退去的洪水除淤。代正勤終於能鬆口氣的時候,已經是夜裏12點了。穿着雨靴、披着雨衣的他,早就全身濕透,嗓子啞到説不出話來了。70多歲的老黨員張紹維也一直堅守到凌晨,“共產黨員,要在一線”。

這些在一線奮戰了一天的黨員幹部,好多卻都忘記了自己的家裏也在受災。6月23日深夜3點,鄒景容終於回到家中,一樓的電器還泡在淤泥裏,她説:“我們家沒啥值錢的東西,先轉移羣眾要緊。”

這一天,社區245户485人受災羣眾都被及時轉移。數十年一遇的洪災,沒有造成一人傷亡。

6月27日、6月28日、7月17日,洪水還來過3次。經歷過22日轉移的石角社區居民不再慌張,社區黨支部的隊伍讓他們心裏有了底。“代主任的敲鑼聲沒響,雨再大我們都睡得着。”有居民這樣説,“一旦敲鑼聲響了,那就聽黨員幹部指揮,沒得問題。”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8

學習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鋭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羣眾作好表率。

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需要。今天艱苦奮鬥,明天的事業就會更美好;世世代代艱苦奮鬥不斷前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且堅持不懈的用艱苦奮鬥精神教育、激勵、鼓舞廣大人民羣眾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29

我們周圍經常充斥着一個很沒道理的認識,都認為自己做事是為了別人。基於這一點,許多基本道理被顛倒了,比如,我們的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與家長有衝突,嘴邊的話就是:“不給你學了!”工作中大家常常會説:“某某領導和我關係不好,我就不給他好好幹。”“我這麼辛辛苦苦給某個領導幹了好幾年,什麼好處也沒有!”把與個人息息相關的東西,説得與自己毫不相干。説是不給別人好好幹,其實受損害的正是自己,由於認識上的錯誤,導致人生方向扭曲,在成就事業方面走了許多不該走的彎路。

首先是謀生的手段,是活着的必須,工作可以沒有我們,我們不能沒有工作,大家辛苦勞動,把勞動換成貨幣,再用貨幣換取生活日用品,我想這個直白的道理,誰也不能否認。其次工作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安全感,有了工作,我們就有了一個集體,有了喜事,單位同事幫助張羅,祝賀,有了病,單位同事來看望,出了意外,還有單位可以依靠等等,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以平和的精神狀態延續我們的生命。

工作還給我們搭建起社交的平台,與很多人相識相知也是因為工作而形成的,一個社會交往圈子也是工作給我們的,他滿足了我們精神上的愉悦。工作還給了我們自豪感,我們所從事的是在社會上羨慕的職業,在家中有較好的收入,家庭成員把你當寶,親戚朋友投來尊敬的目光,走在大街上穿着軍裝都會有人多看你兩眼,這尊重滿足了心理上的快感。

可見,工作崗位是我們自己生存的需要,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我們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的人生是息息相關的,不全是為黨、國家和人民,也不排除為了部隊,為了醫院,從個人完善自我,完善人生來説,工作首先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是不是過得去就行了,為什麼要愛崗敬業呢?我認為我們的崗位危機四伏,隨着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繼續深化,幹部管理越來越規範和嚴格,靠混日子混崗齡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再加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當你還在原地踏步的時候,猛然抬頭一切都變了!

新事物、新觀點新詞彙像泉水一樣不斷湧出,一旦被落下,就很難追上。工作崗位的危機感像濃霧一樣瀰漫在周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應該不再是一句口號,不是領導嚇唬大家的殺手鐗,而是實實的擺在了眼前。可能有的人會想,大不了轉業唄,是的,我們是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似乎是有退路,所以現在混一混沒關係,可是,當我們走上退路的時候,如果一無是處,身無長物,也會被擠到路邊,每年參加考試的大軍一波又一波,80%以上都是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他們的不斷加入,也提升了體制內的競爭程度,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有退路嗎?所以,與其説愛崗敬業是國家的需要,是部隊的需要,不如説是我們生存的需要,是美好人生的需要。

應該用四個詞來概括:感恩、珍惜、看重、忠誠。感恩是我們對崗位的基本態度,是工作崗位讓我們豐衣足食,讓我們精神世界飽滿豐腴,不能麻木地認為崗位給我們的東西是份內的,更不能對周圍的種種幫助麻木不仁,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有了崗位就應該珍惜,,每個崗位都是一座寶貴的鑽石礦,就看你有多大的能力去挖掘。有時候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眼睛總是盯着別人的崗位,總是有人在説,看人家看人家銀行、看人家誰誰,豈不知到,人家也在看我們。

所以不用羨慕別人,靜下心來看重自己的崗位,學會從平凡的工作中發現機遇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加強的人生課題,儘管有的機遇帶來的回報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不能把眼光只放到自己能得到什麼,而應看到我們得到這個機遇本身的價值。

在專業化越來越強的社會,工作對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斷提出更高、更深、更廣的要求,如果做事搖擺不定,變來變去,只會讓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捨去,所以,看重自己的崗位,千方百計做好一件事,本身就是的成功。而忠誠於自己的崗位是愛崗敬業的基點,是一種工作方式而不是一句口號,他體現在責任和擔當上,責任是一架天平,最能衡量一個人的工作,放棄了責任就等於放棄了自己更好的生存機會,沒有了責任也就沒有了約束,一切都無從談起。勇於擔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接受工作的一切,不能只接受工作的益處和快樂,還要接受他的艱辛和苦難,學會忍耐。

書名叫《你在為誰工作》,裏面有段話很好,與大家共勉:在工作中不論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歸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把每一次任務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遇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無裨益。

疫情防控先進事蹟學習收穫 篇30

山東省首批援黃醫療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黃岡市榮譽市民張靜靜同志突發心臟驟停,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__年4月6日晚不幸逝世。當晚,黃岡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出唁電,對張靜靜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向其親屬表示誠摯慰問。

唁電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靜靜同志第一時間報名參戰,白衣作戰袍,慷慨赴沙場,在抗疫鬥爭第一線奮戰了56個日夜。在黃岡市抗疫期間,張靜靜同志視患者如親人,用大愛守護生命,被患者喻為“暗夜裏的一束光”。她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用血肉之軀築起護佑生命的鋼鐵長城,為我市扭轉疫情防控局勢、打贏黃岡保衞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唁電説,當前,黃岡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黃岡人民向支援黃岡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永遠銘記他們無疆大愛!

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他們雖逆風而行,卻向陽而生、綻放光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k0ek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