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為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鑽研新課標理念,改善教法,認真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用心向其他教師請教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總結過去,挑戰明天,更好地幹好今後的工作,現將本學期本人的的教學工作做一簡要小結: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本學期本人始終擁護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始終擁護國家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始終堅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終身性發展。熱愛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早退,用心參加各項活動及學習,團結同志,用心協調工作中的各個方面。

我在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是以下幾方面: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除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吃透教材外,還深入瞭解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擬定了課堂上的輔導、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中的輔導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實效。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條理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簡單,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儘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思考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潛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不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用心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優秀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徵求他們的意見,改善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在設置作業中,仔細閲讀教材,蒐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狀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及時反饋,針對作業中的問題確定個別輔導的學生,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輔導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在本學期期會考試中我所任教兩個班級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還必需進行加強和訓練。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2

作為新教師,閲讀教育類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選擇了《教育學》這本書,可以説,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是受益匪淺!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是1820xx年發表的。該書所論述的教學理論,説明了心理學對於教育學的意義,提出了教學的形式階段的原理,論證了教育性的教學這一概念,特別是指出了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對於促進學生學習的意義。所有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價值,這就是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在世界各國得到傳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們今天重新研究與評價該書的意義之所在。

赫爾巴特的《教育學》是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偉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山祖和奠基石。

(1) 赫爾巴特試圖將人的個性與社會性統一起來,將現實社會的要求與未來社會的召喚統一起來,從而培養既能立足現實,又能面向未來的人才。

(2) 赫爾巴特將其管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但是,即使在赫爾巴特的最專制的管理論之中,我們還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東西:"人們只能理智地把這種服從同兒童本人的意志結合起來,並只能把這種服從作為一種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真正的教育的結果來期待得到","一個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權,而這種權力既不是從父母那兒得來的,又不是被學生承認的,那麼他將完全自毀於此。"

(3)《教育學》的不朽生命在於它的教學論。

第一,赫爾巴特從其觀念,興趣,統覺等心理學思想中尋找其教學論的理論依據,試圖將其教學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這是赫爾巴特的一個極為重大的理論貢獻。

第二,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概念,從而正確地闡明瞭教學的定義,論述了教學與教育的關係。

第三,"四段教學法"的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於教學的四個階段劃分得很清楚,且比較細緻地考慮到學生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注意到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不同興趣,特別考慮到不同的教學階段所應採取的不同教學方法。這對於知識的系統授受和教學過程的規範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4)在訓育論中,赫爾巴特試圖將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統一起來,從而使人歸於"內心自由"。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到赫爾巴特試圖將人之個性與社會性協調統一起來的努力。赫爾巴特重視有規律的生活在兒童的道德性格養成中的作用,將道德性格的養成生活化,重視教育者在形成兒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響和作用,主張陶冶,反對強制,所有這些,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

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主要體現在他這本《教育學》裏。他所提出的把教育學建設成為一門科學的主張,把道德作為教育的最高目的的見解,多方面興趣的理論,教學形式階段理論以及統覺心理學理論,等等,對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歐美多數國家以及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其實,赫爾巴特的巨大的歷史功績主要不在於眾人加之於他的"近代教育學之父"或"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等美譽,而在於他的教育學説成了西方近代教育傳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發展進程中,赫爾巴特的影響也同樣重要。這不僅是因為他是最早被系統介紹到中國的西方教育家,更主要的是他對20世紀初期中國建立新式學堂和發展近代師範教育發揮了無人可及的巨大作用。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3

昨天中心陳校長,馬校長一行到我校指導工作,期間宣讀了我縣教育局趙局長的會議講話。趙局長這次講話,讓我深受鼓舞,感受頗多。

首先局長談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在教育以人為本的今天,安全工作重於天,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也是一個教育人應該無時無處牢記於心的一條日常行為準則。學校,作為一個未成年人集中的社會場所,好多事情是很難預料的,因而杜絕就更是難上加難;教學,作為一項重要而神聖的社會行為,不僅要教會學生求知明理做人,更要首先保證學生們健康成長。所以,每一個教育人都有着神聖的職責,為學生安全多考慮,為他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此,趙局長明確指出,要從人,物和行為三方面來提高學校安全工作的力度。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提高自己安全意識;讓學校相關設備能真正發揮作用;讓學校每項活動都在安全範圍內進行。本着這種理念,局長提出了不少全面而有新意的觀點,讓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任務之重。相信,只有遵照局長的指示,安全二字就能真正得以實現,學校教育也才有了更好的保障

接着,趙局長談到各校招生工作。由於社會的發展,捨近求遠,異地求學現象普遍,我縣生源流失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搞好學校招生,尤其是招收優秀學生已經成為學校能否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由此我聯想到了國小教育,想到了自己。在我看來,國小教育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國小階段就沒有培養出熱愛學習,文明禮貌,積極上進的優秀學生,將來他們走進中學甚至大學的校門,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不利。如果從學生走進校門的第一天開始,就搞好教育,成功也就不再遙遠。

另外,講話中也透漏出新領導對一線教師的關心重視。近年來,隨着素質教育的推行,教師任務,尤其是我們山區一線教師的任務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不但要考好教學,還要搞好管理,搞好檔案建設。然而,山區學校教師缺乏,好多時候是一人任多門課程,按照相關規定所做工作就非常忙碌,而且所得回報,與同是教師的一些人相比收穫與付出不相當。然而,付出是小,教學效果不好是大,由此帶來一些列問題,並不是我等教育者所想看到的。趙局長能在此次會議中談到提到這方面問題,使我作為一名教師看到了希望。如果能按照局長的會議精神,全面貫徹,提高教師待遇的同時,補充我山區教師的空位,減輕壓力,提高成效,我縣教育的明天定將充滿美好的希望。

最後,講話就行風建設,廉潔自律這一當前社會熱門話題展開,對相關人員作出了明確要求和指示。局長在新學期到來之際,將這一問題作為工作的一個重點,足見其對教育體系自身要求之高,要求之嚴。只有每個人都不計個人私利,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教育才能良性發展。

總之,趙局長這一講話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重新認識到身為教育者的擔子之重,任務之艱。我一定在今後的工作中,以會議精神為指導,努力提高自己,關心愛護學生,盡職盡責,完成相關工作,為教育事業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追求自身價值的更好實現。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4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最需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戰線,由於思維模式、思維定勢和陳舊觀念,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大障礙。通過學習討論,查問題、找差距,極大地Ji發了我校廣大教師的思想活力,能動腦筋想辦法,轉變觀念謀發展,解放了思想,統一到擴大開放,加快發展上來。認識到只有堅持解放思想,才能準確完整地把握黨的xx大精神,才能結合新的實際,貫徹落實好黨的xx大提出的科教發展任務,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新局面,為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貢獻;只有認真貫徹“36”字治教方略,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戒驕滿,找差距,才能開拓創新,促進我登封市教育大發展。

通過學習討論,認識到我們教師每個人都是學校主人,個個都是發展的重要一環;樹立了發展意識、明瞭了開放需求,確立了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明確了學校在新時期的發展目標、戰略定位與辦學特色,以育人統攬全局,統一思想,與時俱進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辦學理念。掌握了以往學習中學不到的知識點,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加深了對學校的認識,更加明確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為教師的職責和任務。

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還會以“新,細,實”三字工作要求我們自己。我們還會以三十六字治教方針中“以質量為英雄”“以表率帶作風”弘揚務實作風。

教育教學方法要創新。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靈魂和不竭的動力。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意氣風發地為振興中華而教學,並傳承着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教師們,特別是國小的全體教師們,應該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創新出更多的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為國小生所接受、所歡迎的教育教學方法,在工作中能夠準確地回答和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問題,無愧於這個時代光榮的稱號。

身為教師,在要求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提高對自身的完善。從知識、思維、修養等各方面去發現缺點,進而改正。智者説:“如果你想要抓住沙子,你抓得越緊,沙子就會從你指縫中流出,只有你的力氣適當,沙子才會握住。”所以,我們對學生的愛如何把握住愛的“度”的問題,是十分關鍵的。我認為這主要體現在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為家庭與社會服務,以優質的教育造就更優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勞動者,滿足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發展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上。為此我們教師應該做到:

1、強化服務意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為學生髮展服務,為家庭服務,為社會服務,實踐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方針;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教育教學改革及方法、模式的選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意團結普通羣眾,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進步。

2、要有奉獻精神,當我們個人利益與黨、國家、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我們就應該以黨、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能犧牲個人利益;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標,維護自己的正當的權利,但不過分計較個人的得失。

3、事業心強,以事業為重,能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有愛心,熱愛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教師必須做到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4、要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舊思想和舊觀念。教師既要把學生當做學生,還要把學生當做朋友,當做一個與教師有平等關係的公民。教師要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尊重學生的創造思維,而不能要求學生全盤照搬教師的思維。更新教育觀念,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受教育者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由於他們的遺傳因素、社會生活條件和生活經歷不同,他們的氣質、興趣愛好、性格、智能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的勞動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必須因人、因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們的教育應當是創造一種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5、做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變化,過去老師是知識的載體,老師既是知識,知識就是老師。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惟一的載體了,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掌握信息,老師只是其中一個渠道。同時老師也要學習,如果不進一步學習,就會落後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把知識教給學生。要變教學工具為開啟新知識大門的鑰匙,變傳授知識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變德育課程為每時每刻全程育人。教師必須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更應該不斷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愛和關心,需要教師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備至。當然,愛生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活動。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的難處與痛苦。我們首先應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還要以心換心,與他們溝通情感,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5

開學之初,呂局長在全區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講話系統的回顧了20xx年我區教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並對20xx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抓內涵,促發展”。講話高屋建瓴、意義深刻,既為我們深刻剖析了20xx年我區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又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瞭方向,也是我校全年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現就呂局長講話,結合我校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要樹立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更新那些不適應新形勢的舊思想和舊觀念。

教師既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受教育者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人,由於他們的遺傳因素、社會生活條件和生活經歷不同,他們的氣質、興趣愛好、性格、智能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的勞動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必須因人、因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們的教育應當是創造一種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

二、增強事業心,以事業為重,提升自身內涵。

呂局長要求: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內涵豐富、學生受益、專家稱道、家長滿意”的要求,堅持“一校一策”、“一校一品”,引領學校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之路,最終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不僅要做好學生的客服,更要成為學校的主人。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三、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創名師。

作為教師,就必須是教育教學的能手。為此要加強業務學習,增強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要增強創新意識,在工作和實踐中與學生同時成長,走在學生的前面,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成為教育創新和改革的示範者。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博學多才,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它表現在精通與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對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瞭解學科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重點、難點。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當代科學知識分化急劇,新陳代謝迅速,應用期越來越短,知識的創新性越來越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的精通與知新,要求教師自覺堅持接受繼續教育,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

四、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我們面臨的第一挑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都必須緊隨時代車輪,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提高。要勇敢地拋棄舊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迫切地學習新技術,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大浪淘沙,真金百鍊,去除外在約束之後,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準繩,這種準繩,對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職責而言,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只有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黨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民族意識、社會意識、責任意識,這樣個人才不會迷失方向。而今天,我們要認真學習三代領導人關於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重要論述、xx大以來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xx大精神、各級政府黨代會精神,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內涵,並貫徹到教學工作中去,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教師應該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用現代教育考,試大網,站收集理論與教育教學方法武裝自己,努力追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現代化和高效益。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育、現代課程觀、結構主義教育等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科研的理論與方法等都是教師應該掌握的內容。呂局長為我區20xx年教育藍圖,為我校教育事業明確了目標,我們要時刻按照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創新意識,善於動腦,勤于思考,開拓進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6

我參加了廣西國培教育學習,經過了“國培”網絡培訓學習,我的教育觀念有了新的認識,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有極大的的好處。在培訓學習期間,我自始至終地認真學習,積極聆聽專家的講座,用心去領悟他們觀點,汲取精華。整個培訓給了我很多的感悟和啟迪。不知不覺整個國培就快結束了。雖然培訓學習是短暫的,但它是改變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起點。不斷提升了自身的理論水平,也豐富了教學實踐經驗,使我獲益匪淺,現將學習心得體會小結如下:

一、培訓促我成長。

培訓學習緊張而有序地開展,聽專家講座,上網學習,評論交流,做作業,在博客、交流平台點評,發表文章,與學員們、指導老師交流,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雖然學習時間很緊張,但我感覺到充實而幸福!這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等等。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對我來説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上的增長。這次培訓學習有了豐厚的收穫,也促進我不斷成長。

二、培訓夯實基礎。

在這次學習中,使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國小數學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通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幫助我認識並掌握數學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對於農村國小教師來説,理論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這次遠程培訓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們填補農了這方面的空白,使我們的教育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培訓讓我學會了交流。

通過這次國培,我徹底打開了固步自封的思想,無所顧慮的和同事們共同交流,共同研討,開拓了教研視野,受益匪淺。我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很多的教育教學的新理念,新觀念,新教法,新學法。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此同時也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對於今後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學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活到老,學到老,知識也有保質期,知識更新是必要的”。因此,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虛心地利用網絡學習,利用網絡成長;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從自身做起,樹立終身學習志向,不斷提高自自己、完善自己,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想。

通過培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來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培訓後,讓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台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7

我們復州灣全體教師在中心校大會議室聽了趙校長關於“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講座”,我深受感動。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完全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以他全新的理念率先走出了一條教學改革的新路。從他的成功不難看出,魏老師身上所具有着平常人所不具有的愛心和偉大的人格魅力!

他有着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能容納和理解學生所有的錯誤。因而,他從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從不偏私。對待學生的錯誤,從不體罰,而是讓學生唱歌或做件好事來改正錯誤。在充滿愛的教育中,真正體現出他在學生心目中偉大的地位。學生怎能不受到感動,不受到愛的薰陶呢?

學生從內心深處信服、崇敬和愛戴他,所以,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魏老師偉大人格魅力薰陶下,學生才能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才會敢於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足以説明,老師的典範作用及偉大人格的寫照。

他愛自己的事業,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用滿腔的愛,來譜寫着人生光輝燦爛的篇章。難怪有人會説:魏老師具有着“神”的思想品格!他當之無愧!

魏老師用愛心教育着學生,真正喚起了人性的真、善、美。他的教育理念給學生的心靈點燃了不滅的明燈,只要他為學生指明方向,學生都會心甘情願地努力去做,他給予學生莫大的信任,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管理者”成功的喜悦和滿足感。能夠最大程度上調動起學生各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每個人都真正認清自己的優缺點,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他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鍛鍊學生堅韌不拔的堅強意志。他身體力行,以他自身的行為做表率,,從不間斷地去鍛鍊身體,經受各方面的考驗,這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高尚人格的見證。

他在教學上的科學和民主思想,深得學生的喜愛和歡迎。他心裏只有學生,教書是為育人,育人是為民族的偉大振興。他在育人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他用他的智慧開啟學生內在的潛能,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具備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高素質多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學生在這樣一位老師的啟蒙教育下,身心愉悦,學習及其它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可不言而喻了。

他用博大寬廣的愛心,去探尋着一條寫滿了愛的教育改革之路。他的成功,為我們今天的教育事業指出了光明的道路。我們身為教師都應該學習魏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方法,領悟其真諦。做一名合格的國小教師。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8

這次新課改遠程研修培訓的學習,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這次培訓使我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並且使我對其有深刻的理解。

這次培訓主要是對新教材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特點、教學技巧等進一步瞭解;還請專家做了專題講座。總之,通過講座、看視頻、研討等這樣的形式,教師們學的、聽的都非常認真,而且感觸頗深。通過學習,我不斷地學會自我成長、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此我自定了以下計劃:

1、終身學習,我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更多方面,如教育學、心理學、課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時也要學會做事與人際交往。因為教師從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於觀察、研究、思考;處理好與學生、家長、同事之間的關係,那麼相對來説,工作起來就會更得心應手。

2、提升個人魅力,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聽你的課,進而喜歡聽你的指導。這就規定個人魅力不斷提升,在積累經驗中獲得一種平和優雅的心境,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獲得學生的信賴。書是最好的老師,多讀書,提升自己,在實踐中反思自我,做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3、熱愛學生,真誠可以是一面鏡子,也可以是一種無敵的武器,對待學生,對待花樣年齡的青少年,除了真誠還能用什麼方法來打動他們,獲得他們的信任呢?在教師生涯中,我將本着對學生對職業的熱愛,堅決地走下去。

4、不斷反思,要想從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少了這個環節;不斷的反思、改進。教師職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斷的反思與積累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與辦法,並且能將這種辦法深化為一種理論,這便是做一名教師的最高境界了。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9

在學習了工作要點之後,我不僅感到激動,更感到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自己肩上的擔子是多麼的沉重,使命是多麼的艱鉅。以下我將圍繞領導提出的工作要點,談談自己對要點的領會: 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一個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必需不斷學習改革教學內容,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新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來淺夠默化的影響和薰陶學生。 其次,要用真愛去關心學生。學生的確存在“好”與“差”的差異,教師應因材施教,對“好學生”關愛備至,而對“差學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温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這樣,他就會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願意向你暢開心扉,願意接受你如何學習和如何做人的指導。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常常這樣説:“如果我們要給孩子半杯水的知識,那麼,我們必須得具備一桶水的知識。”然而,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應是一桶水,應是一股不斷湧出新水的清泉,永遠新鮮,有活力,才能在知識迅速變更的年代不落後,交給學生豐厚有用的知識。所以教師不應侷限於所教教材,還應該讀各種各樣的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修養,才會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深深地吸引學生。抱着一種務真求實、樂觀上進、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績。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學習和時間,奉行愛心教育,努力讓每一位學生擁有一個快樂,自立,能夠張揚自己獨特的潛能,用我們的愛心教化人格,細節養成習慣,從而使我們的孩子們懂得愛自己,自立自強,愛他人,尊重關愛,愛生活,樂觀開朗,愛集體,勇擔責任.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更要用心感受、在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説教。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0

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戰略主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公平為基本要求、以優化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健全法治為可靠保障、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堅強保證,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一、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全面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1.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講話精神作為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納入幹部培訓教學計劃。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專題黨性教育。鞏固深化“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推動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認真落實《教育部直屬機關黨員幹部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的規定》,切實加強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2.切實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專項督查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情況,健全高校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制訂加強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意見,制訂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制訂關於加強高校統一戰線工作的意見。召開全國高校黨建工作年度會議。出台關於加強民辦高校、中國小黨建工作的意見。召開全國中國小黨建工作會議。

3.加強教育系統政風行風學風建設。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全面落實中央巡視組專項巡視工作各項要求,保證巡視後的整改落實工作取得成效。落實中央巡視組巡視中管高校的工作要求。強化對被巡視單位黨組織的巡視,突出政治巡視。結合教育巡視工作實際,制訂《貫徹巡視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出台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嚴厲打擊學術造假行為。切實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落實窗口服務單位首問負責制,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務意識。健全完善羣眾來信來訪接待受理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教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4.加強教育管理幹部隊伍建設。做好各級各類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加大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黨外幹部力度。積極推進教育系統內外幹部交流,選派優秀幹部到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藏、新疆、青海等艱苦邊遠地區掛職、任職。研究制訂高校、直屬單位領導人員管理辦法。堅持從嚴管理監督幹部,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規範直屬高校、直屬單位領導班子薪酬管理。全面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

5.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切實執行“六大紀律”。舉辦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專題培訓班。把廉潔從政作為專門的教學單元納入黨員幹部培訓計劃,堅持廉政談話提醒制度。全面落實教育部黨組《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舉辦專題培訓班。加大對違紀和腐敗案件的查處力度,嚴格實行問責“一案雙查”。認真做好廉政風險點的動態監控。

6.切實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加強學生安全教育,開展安全教育教學能力展示活動。深化平安校園建設,研究制訂加強高校安全穩定綜合防控體系建設、中國小校安全防控及評估指標體系等文件,開展校園安全穩定隱患排查和依法整治、強化校園反恐防範工作。健全職業院校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推動各地制訂省級校車服務方案。繼續開展“護校安園”行動。

二、始終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着力提高教育質量

7.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推動中國小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加強中國小勞動教育。印發《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推動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好20xx年全國“開學第一課”。促進中國小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推動區域性班主任工作共同體建設。啟動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修訂《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完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落實《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規劃》。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啟動新一輪全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測評工作。指導支持關心下一代工作。

8.深化課程改革。抓緊義務教育品德、語文、歷史教材的編寫、修訂和審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教育等內容。組織開展新編三科教材使用工作。印發《中國小教材管理辦法》。加快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印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基礎教育裝備工作的意見》,研製基礎教育裝備管理辦法。啟動建立基礎教育課程實施監測機制。印發新修(制)訂的中職部分公共基礎課程標準。加快推進“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審議和統一使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規劃(20xx-20xx年)》。全面實施高校思政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實施好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擇優推廣計劃和教學科研團隊擇優支持計劃,研究制訂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加強高校出版陣地管理,提高教材等出版物質量。

9.切實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工作。出台關於深化學校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的實施意見,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實施學校體育改革示範引領項目。舉辦全國第十三屆學生運動會。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加快推進校園足球的普及,廣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競賽,加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試點單位建設。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進一步強化美育的育人功能,啟動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簽署工作,推動以省為單位確定推進學校美育綜合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深入推進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與基地建設。探索建立學生軍事營地育人長效機制。

10.優化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深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繼續實施系列卓越計劃和協同育人行動計劃,推動人才培養聯盟建設。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綜合性臨牀技能培訓中心和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教育基地,引導高校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一批與行業企業共建的協同育人開放共享實踐基地。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臨牀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有機銜接。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綜合改革試點,研究制訂關於加強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意見、博士生導師學術指導職責指南。

11.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推動高校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納入學分管理的創新創業課程,推出一批資源共享的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推動高校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建設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配合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辦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賽事。推動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推動各地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建設一批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修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12.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全面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xx-20xx年)》,優化鄉村教師資源配置,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繼續實施特崗計劃,推動城鎮優秀校長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推動地方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國培計劃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推進教師教育改革,深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加快研製中國小教師校長培訓課程標準。深入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啟動實施“十三五”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地方完成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平穩過渡和首次評審工作。推動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中國小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制度改革。繼續推動落實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13.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大力推進“三通兩平台”建設與應用。完善偏遠農村中國小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加快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提高師生信息素養,普及信息化教學常態應用。完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推進線上線下結合的課程共享與應用。推動教育信息管理系統的整合與應用。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4.深入推進語言文字工作。發佈實施《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強重點區域和行業領域語言文字工作。啟動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研究制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辦法》。組織舉辦第19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大力提升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能力。研究制訂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紮實推進中華經典誦寫講行動。推進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發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發佈《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9個分則國家標準。大力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加強語言文字工作督導與評估。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1

《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三編之前加有一個“緒論”。第一編的標題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編主要論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問題。第二編的標題是“興趣的多方面性”,本編主要論述了興趣的多方面性問題,並以此為基本原理來解釋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學科設置,闡述了教學的過程,環節等一系列教學論問題。第三編的標題是“性格的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學》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簡要述評。

(一)五道念與以之為基礎的教育目的論

五道念構成了赫爾巴特教育目的論的理論基礎。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第一種為“自由”的觀念。亦譯作“內心自由”的觀念。“自由”的觀念要求個人的意志和行為能擺脱一切外在影響的束縛而只受制於人的內在判斷,歸之於人的內在自律,歸之於人的理性自覺,從而使人的意志、理性與外在行為完全協調起來。第二種為“完善”的觀念。赫爾巴特認識到,在實際的道德實踐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內心判斷往往難於與外在行為完全協調起來,人之理性判斷外發之為道德行為,往往受客觀條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質的影響。當內外發生矛盾且這一矛盾不能調和之時,即需依靠“完善”的觀念去加以解決,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堅強而緊張的毅力加以“內部的協調”。第三種為“仁慈”的觀念。亦即“絕對的善”的觀念。

“完善”的觀念得以發生作用的法寶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藉助人的內部的理智能力還無法協調意志和行為之間的矛盾時,就要用“仁慈”的觀念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使人不與任何人發生那種危險的惡意的衝動。“仁慈”的觀念發生於兩種意志的相互關係之間,通過這一觀念使自己的意志處處與別的意志相協調,具有無私地為他人謀福利的強烈願望,這樣,社會衝突就不可能發生,社會秩序就會得以安定。第四種為. “正義”的觀念 “正義”的觀念就是“守法”的觀念。如果“仁慈”的觀念還不足以遏制人的與他人發生衝突的惡意衝動,就必須通過“正義”的觀念,即根據人們志願協調所制定的守法觀念或法律條文予以解決。這樣,“正義”的“守法觀念”和良好的社會秩序就會牢固地建立起來。第五種為“公平”的觀念。亦即“報償”的觀念。如果通過“正義”的觀念還不能夠解決不同意志之間的矛盾,就必須通過“公平”的觀念,對那些預先思量過的錯誤行為予以應受的懲罰使之不失為公道。“公平”的觀念要求以等量的善與惡償還於當事人,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識到不良的行為必將導致應有的法律制裁。

教育的整個目標和全部工作就在於以五道念為基礎,培養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質的人,“使絕對明確、絕對純潔的正義與善的觀念成為意志的真正對象,以使性格內在的、真正的成分一個性的核心一按照這些觀念來決定性格本身,放棄其他所有的意向”。這種以培養道德為旨歸的教育目的,赫爾巴特稱之為“道德目的”或“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或“必要的目的”是教育最終的最高的目的,是公民道德對教育目的和學生人格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道德目的強調要培養內外統一,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相互協調的具有自律道德的人,很顯然,“德育決不是要發展某種外表的行為模式,而是要在學生心靈中培養起明智及其適宜的意願來”。道德目的即是要培養既不懷疑現存的社會制度,又能克服自己內心的任何衝動的“完人”。

教育目的除了“道德目的”這一最終的或最高的目的之外,還應當包括“純粹可能的目的”或“意向目的”。在赫爾巴特看來,人類的社會分工是必要的,“人類社會早就發現分工是必要的,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把他所做的事做好”。但是,分工過細也會造成弊端,所以,“在真正人類的較高級活動領域中,分工不應該分到使每個人相互不瞭解的程度”。社會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熱愛一切工作,同時又必須精通一種工作,“這種專一的精通是各人所意向的事情,而多方面的可接受性,只能產生於個人從一開始就作出的多方面的努力之中,這就是教育的任務”。作為教育者,應該針對兒童在未來的成人生涯中所可能遇到的種.種職業選擇問題,有意識地為他們的未來生活和就業工作做好必要的準備。因此,必須針對兒童興趣的多方面性培養兒童“平衡和多方面興趣”,以使兒童獲得“一切能力的和諧發展”。

(二)管理論

赫爾巴特認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1)威脅。這是一切管理首先採取的措施,是管理兒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脅帶有強制性。學校應規定許多切實而具體的命令和禁則,設置懲罰薄,專門記載兒童的過失。但是,由於那些本性倔強的兒童對威脅毫不在乎,什麼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兒童也體會不到威脅的意義,還是繼續照其願望所指使的那樣去做,所以,採用威脅的方法常常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它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2)監督。對孩子不加監督,不加教養,而放任兒童撒野是培養不出偉大的品格來的,因此,長期以來,監督就是兒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濫用監督又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拘泥於細節的和經常的監督對於師生雙方都是負擔,因此雙方都常常千方百計要回避它,並一有機會就會把它拋棄掉。濫用監督“還會妨礙兒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驗自己,使他們不能認識永遠不會被引入教育體系之中而只有通過自己探索才能發現的許許多多事物”。濫用監督只會扼殺人的創造能力、果敢精神和自信行為,只會產生這樣的人;“他們始終只是單調刻板的,並習慣於墨守陳規俗套,不思改變,而對於高尚與奇特的事件則畏縮不前;他們把自身葬送於庸庸碌碌與安逸之中”。

(3)權威與愛。權威能約束人使之不至產生超出常規的活動。權威非常有助於克服人的一種傾向於邪惡的、正在形成的意志。對於那些具有最活躍的天性的人來説,權威更應該是不可缺少的。權威必須將教育置之度外而單獨發揮作用。雖然權威對於兒童的心智培養沒有多少意義,但它“對於學生以後的思想範圍的劃定或者擴大來説是多麼重要;他們今後將要在這種思想範圍內更加自由地活動,並獨立地創造自我”。愛在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一旦獲得了愛,這種愛便可大大地減輕管理的困難。愛所要求的師生之間的感情合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產生出來:一是教育者的感情投入,教育者將自己的感情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之中;二是教育者設法使學生的感情以某種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後者較為困難,它必須與前者結合起來採用,“因為只有當學生能夠用某一種方式與教育者交往起來的時候,學生才能致力於他與教育者關係的發展”。

(三)興趣説與教學論

(1).興趣的多方面性。赫爾巴特將“興趣的多方面性”作為其教學論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在《教育學》中,其第二編,作為論述教學理論的專編,即是以“興趣的多方面性”作為卷名的。

何謂興趣?“興趣是同慾望、意願和審美有共同之處的,是同漠不關心相對立的。”“當我們發生興趣時內心是積極的,但在興趣未轉化為慾望與意志之前,我們在外表上卻一直是消極的。興趣處於單純的觀望與着手之間”,同時.興趣能激起人們的愛好而佔有人的心靈,從而過渡到慾望和意願。人對外界實在的注意,構成了興趣的來源,這種實在一旦與人的一種新表象相互聯繫時即會產生興趣這一心理活動。作為現象的外界實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興趣也具有多方面性,“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不過是現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統一性只不過是現象的相似性與綜合一樣”。

興趣的多方面性可分為兩大類,即“認識”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認識”的興趣是屬於周圍自然現實的認識,“是在觀念中摹寫在它面前的東兩”,而“同情”的興趣則屬於認識社會生活的,“是把自身置於別人的情感之中”。以上這兩大類興趣又可具體分為六種興趣。第一種是觀察、認識自然界及周圍環境個別現象的經驗興趣。第二種是探究自然知識規律,對事物進行思考的思辨興趣。第三種是對現象的善惡美醜進行藝術評價的審美興趣。第四種是與一定範圍內的人接觸的同情興趣。第五種是與社會上較廣泛的人進行接觸以盡公民職責的社會興趣。第六種是要對所信奉教派予以重視和親近,虔信上帝,服從教會的宗教興趣。

(2).興趣的四階段與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還進一步對興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過程進行了探討,認為人的興趣是一個由“專心”和“審思”共同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動。“專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之中,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擾,不以彼一害此一,“應當明晰地把握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獻身於每一件事”。同時,“人格依賴於意識的統一,依賴於積聚,依賴於審思。各種專心是相互排斥的。正因為如此,它們也排斥那種必須藉以使它們統一起來的審思”。因此,“專心”排斥“審思”,同時又需通過“審思”將種.種“專心”統一起來。如何預先感覺到‘審思每一次是如何由這樣那樣的專心組成的”,“乃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專心”與“審思”的矛盾運動構成了興趣的四個階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動。赫爾巴特正是依據興趣的四個階段提出了其極為著名且又影響極為巨大而深遠的“四段教學法”。

根據這四個階段. 赫爾巴特認為,教師應採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律的教學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因此他把教學過程分成4個連續的階段:

一是明瞭。指教師講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為許多部分,提示給學生,便學生領悟和掌握。這時,學生的心理處於"靜止的專心"狀態。教師適宜於"採用簡短的、儘可能易理解的語句進行講解,"而在講解之後,立即讓一些學生(而不是全部學生)確切地重複出來,這常常是適用的方法"。

二是聯想。指通過師生談話把新舊觀念結合起來。教學的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教師所提示的新觀念和學生意識中原有的舊觀念結合起來。這是統覺的初級階段。這時,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動態的人專心"。"自由交談是聯想的最好方法,因為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機會去嘗試作出偶然的聯想,而這種聯想對他來説恰恰是最輕而易舉的,最不費力氣的,同時可以獲得機會去改變這種聯想,使之多樣化,並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學過的東西。"

三是系統。指在教師指導下尋找結論和規則,使觀念系統化,形成概念。這是統覺的繼續。這時,學生的心理處於"靜止的審思"狀,而這種審思可以使學生"看到許多事物的關係","把每個個別事物看成是這種關係的一個成分,並處在恰當的位置上"。教師要採用"連貫的陳述方法",要"通過突出主要思想使學生感覺到系統知識的優點,並通過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識的總量"。

四是方法。指通過練習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以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這時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動態的審思。教學萬法主要是讓學生做作業、寫文章與修改等。

所以,教學過程即是一個觀念運動過程,通過清楚階段使個別的觀念明確清楚,通過聯合階段使許多個別的觀念得以聯合,通過系統階段使已聯合的許多觀念得以系統化,通過方法階段使巳系統化的觀念進行某種運用,以便使之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性格觀

1.管理、教學和訓育,構成了赫爾巴特教育體系的骨幹。管理不是教育,但是,“緊緊而靈巧地抓住管理的韁繩”,則是教學和訓育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保障。而訓育即是道德教育,即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和訓育(教育)的關係上,“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一樣。”道德教育(訓育)如果不通過教學,只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學不進行道德教育(訓育),就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訓育,是教育的最高或最終的目的。就其內容而言,訓育即是培養學生形成道德性格的教育。

(1)性格與意志、個性。什麼是性格?“那種與眾不同的特徵通常稱為個體的性格。”牲格與意志關係很大,“能用來刻劃作為理性動物的人的主要表徵,這就是意志,而且是在嚴格意義上來説的意志”,意志是堅定的,而這種堅定性就是性格。觀念(五道念)形成意志,意志陶冶性格。性格與個性具有一種既相依又鬥爭的矛盾關係,一方面,“應當儘可能避免侵犯個性”,另一方面,“性格幾乎不可避免地通過對個性的鬥爭來表現自己。單純而頑強的性格正是通過對來自個性深處的新的念頭和慾望進行不斷的鬥爭而形成的,不論是道德的性格還是罪惡的性格,概莫能外。所以,赫爾巴特提出:“使絕對明確、絕對純潔的正義與善的觀念成為意志的真正對象,以使性格內在的、真正的成分──個性的核心──按照這些觀念來決定性格本身,放棄其他所有的意向,這就是德育的目標”。

(2)性格之主觀部分與客觀部分。性格的客觀部分即是指個人在自我觀察時所發現的業已存在於自身的意志;而性格的主觀部分則是自我觀察吋所產生的新意志。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一致吋,加強性格;不一致時,損壞性格。不一致的情況必會導致二者的矛盾鬥爭,從而產生一強一弱的結局,並最終通過以強勝弱來將性格統一起來。赫爾巴特認定,對性格的客觀部分的教育是困難的,因為當我們對兒童進行教誨時,其性格的客觀部分往往會隱藏起來,而到時又會表現出來。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於知難不避地對性格的客觀部分進行教誨。只有在性格的客觀部分得到了陶冶之後,才能為教育性格的主觀部分打好基礎。

2.道德性格

(1)道德性格之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凡是有德行的人,其性格總是堅強的,而非懦弱的。但是,一方面,道德的性格表現為堅強的意志,另一方面,道德的性格又必須服從外來的要求,而這又有可能成為懦弱的表現。這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即是道德的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赫爾巴特認為,這一矛盾的解決過程,即是人的性格走向“內心自由”的過程。道德性格的形成必須藉助於對外來要求的服從來實現,但是,這種服從決不能是消極的,決不能是遷就,堅強的性格必須對外來的要求進行審查,選擇和評估,從而作出自我判斷,將消極的外來的要求轉化提升為積極的自我道德律令,“只要一個人決定服從判斷,那麼這種否定的判斷就會轉化為真正的性格昇華和自我犧牲。於是,他把那本身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判斷的東西作為一個絕對的命令予以接受”。所以,經過了內心的價值轉換,消極的“服從”便轉變為積極之物了。真正的道德性格正是通過克服性格中的主觀部分和客觀部分的不一致來求得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的統一,從而達到“內心自由”的境界。

(2)道德性格的影響因素。首先,“行動是性格的原則”,內部經驗是道德性格的本原。意志決定性格,意志行動構成道德性格的基礎。人的行動是外部活動,而人的意志是內部活動,內部活動總是先於外部活動,外部活動不過是內部活動的複本。因此,內部經驗的性質和能力決定着道德性格的傾向。其次,思想範圍影響人的性格。人有怎樣的思想範圍就有怎樣的性格,“思想範圍的限制雖然不是性格的限制,卻是為性格造成了限制”,所以,只有使學生形成廣闊的思想範圍,方能運用教育的全部力量。再次,素質影響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素質是有所不同的,其根本的不同在於“各人的心靈狀況是否較容易或較難改變方面。”有的人易受感動,其心理往往因境而遷,有的人則不易感動,其心理往往堅定執著,前者永遠形成不了穩重的性格,而後者則具有極出色的素質,因而是最值得教育的人。最後,生活方式影響人的性格。動盪流離的生活方式會對道德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嚴格規律的生活才有益於孩子,“父母們通過其對家事的全部安排來建立日常生活的嚴格規律,可以給他們的孩子帶來明顯的好處。”但是,也應該注意不要將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安排得過於單調,過於嚴格,不然,“那些僅僅被動地作為馴服的兒童而成長起來的人,當脱離監督時,他們就沒有性格了”。

(五)《教育學》的意義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偉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山祖和奠基石。

(1)赫爾巴特將五道唸作為其教育論的理論基礎。這種試圖將教育目的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之上的努力顯然是一種理論上的貢獻,從而使其教育目的論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

(2)赫爾巴特將其管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世紀神學的幽靈還在赫爾巴特的身上游弋,其反動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即使在赫爾巴特的最專制的管理論之中,我們還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東西. 這就是矛盾的赫爾巴特。

(3)《普通教育學》的不朽生命在於它的教學論。赫爾巴特從其觀念、興趣、統覺等心理學思想中尋找其教學論的理論依據,試圖將其教學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這是赫爾巴特的一個極為重大的理論貢獻。

(4)在訓育論中,赫爾巴特試圖將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統一起來,從而使人歸於“內心自由”。他重視有規律的生活在兒童的道德性格養成中的作用,將道德性格的養成生活化,重視教育者在形成兒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響和作用,主張陶冶,反對強制,所有這些,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但是,赫爾巴特將一切社會問題甚至包括一切尖鋭的社會問題都歸之於温和的道德觀念的責任,從而陷入了“道德萬能論”的泥潭。這充分反映了赫爾巴特的思想保守性。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2

3月12日我有幸與曹校長等教幹前去我縣有名的蔬菜種植大鎮辛集中學學習,收穫頗豐,同時也感到肩上的壓力很大,很有一種危機感,一種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的危機感。

這次學習的內容是學校管理與前勤教學方面的。我們受到孫校長的接見,隨後聽取了孫校長所做的學校管理方面的經驗介紹,他先後從該校的考勤,教職工的思想動向,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大環境與小環境方面談經驗、談心得、談體會,聽後感受很深。接着存波副校長介紹了前勤教學管理與教學常規等方面的經驗介紹,給老師壓擔子(備課數量、集背內容、二次備課、作業同步的批閲等常規方面進行介紹)、規範教師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養成習慣的教育等方面進行了經驗介紹,獲益很深。

總的來説,我想通過這次的學習,希望自己不管在教學上,還是在年級管理上,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一點一滴的借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面對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明天,不斷的創新、超越自我。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3

近年來,我國許多教育學人執着於理論研究,借鑑西方先進教育思想,挖掘古代的優秀文化遺產,深入思考教育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力圖建構起科學合理的教育學理論體系,教育理論研究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由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楊兆山教授主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__年出版的《教育學》,就是杏壇中初綻的一朵小花。

“教育是什麼?”這是作為教育學科通論的教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作者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學是研究培養人的學問”。作者從社會與人的關係入手來詮釋培養人這一社會活動。培養人就是使個體從生物意義上的人,成長為社會意義上的人,並進而去改造社會、促進社會發展。教育為社會培養人,人接受教育才能適應並改造社會。由此,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便成為教育學發展的兩條主線。社會與人,是教育學的永恆主題,教育學正是在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之間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地向前發展。

以往的許多教育學理論體系的一個特點是:各部分自成系統,但各章之間缺乏有機聯繫,學生在學習時常常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教育學的學科脈絡,無法形成明晰的學科意識。因此,作者緊緊圍繞“培養人”這一主題展開教育學學科體系,從“社會、教育、人”這一教育學基本問題出發,以“培養人”為原點,以“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為主線,系統闡述了“培養人”這一教育學基本問題,並在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這兩個維度上展開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建構。教育與社會的維度包括“為誰培養人”(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培養什麼人”(教育的目標);教育與人的維度包括“怎樣培養人”(教育的方式手段)與“誰來培養人”(教育的主體)。本書將傳統教育學所涉及的重要領域進行梳理,整合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誰來培養人”五部分內容中。由此,“一個原點、兩個維度、四個領域”構建了一個語義簡明、邏輯嚴謹的教育學理論體系。將“培養人”這一條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暗線”變為“明線”,既凸顯出教育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又將各自獨立的篇章聯繫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教育學學科建構的核心是教育觀。教育觀即是對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它引領着教育實踐。作者執着於教育觀的探討,強調學習教育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形成科學的教育觀。認為只有形成科學的教育觀,才可能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樹立正確的師生觀,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缺乏正確教育觀的引領,教師的教育教學只能在盲目中摸索,難以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強調教育學不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而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教育觀是統攝教育學的靈魂。

本書能夠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堅持培養人的社會主義方向,並且不迴避教育理論研究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提出了比較有見地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作者以“培養人”為原點,構建了一個簡明、嚴謹的教育學體系。在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的同時,加入了大量生動、鮮活的案例,增加了該書的可讀性、趣味性。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書中還有一些理論觀點尚需商榷,一些提法仍待推敲,但就其教育理論研究的勇氣、毅力與耐心,是值得鼓勵的。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4

《教育學》全書共分三編,三編之前加有一個“緒論”。第一編的標題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編主要論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問題。第二編的標題是“興趣的多方面性”,本編主要論述了興趣的多方面性問題,並以此為基本原理來解釋學校的教學計劃和學科設置,闡述了教學的過程,環節等一系列教學論問題。第三編的標題是“性格的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學》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簡要述評。

(一)五道念與以之為基礎的教育目的論

五道念構成了赫爾巴特教育目的論的理論基礎。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等五種道德觀念。第一種為“自由”的觀念。亦譯作“內心自由”的觀念。“自由”的觀念要求個人的意志和行為能擺脱一切外在影響的束縛而只受制於人的內在判斷,歸之於人的內在自律,歸之於人的理性自覺,從而使人的意志、理性與外在行為完全協調起來。第二種為“完善”的觀念。赫爾巴特認識到,在實際的道德實踐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內心判斷往往難於與外在行為完全協調起來,人之理性判斷外發之為道德行為,往往受客觀條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質的影響。當內外發生矛盾且這一矛盾不能調和之時,即需依靠“完善”的觀念去加以解決,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堅強而緊張的毅力加以“內部的協調”。第三種為“仁慈”的觀念。亦即“絕對的善”的觀念。

“完善”的觀念得以發生作用的法寶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藉助人的內部的理智能力還無法協調意志和行為之間的矛盾時,就要用“仁慈”的觀念來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使人不與任何人發生那種危險的惡意的衝動。“仁慈”的觀念發生於兩種意志的相互關係之間,通過這一觀念使自己的意志處處與別的意志相協調,具有無私地為他人謀福利的強烈願望,這樣,社會衝突就不可能發生,社會秩序就會得以安定。第四種為. “正義”的觀念 “正義”的觀念就是“守法”的觀念。如果“仁慈”的觀念還不足以遏制人的與他人發生衝突的惡意衝動,就必須通過“正義”的觀念,即根據人們志願協調所制定的守法觀念或法律條文予以解決。這樣,“正義”的“守法觀念”和良好的社會秩序就會牢固地建立起來。第五種為“公平”的觀念。亦即“報償”的觀念。如果通過“正義”的觀念還不能夠解決不同意志之間的矛盾,就必須通過“公平”的觀念,對那些預先思量過的錯誤行為予以應受的懲罰使之不失為公道。“公平”的觀念要求以等量的善與惡償還於當事人,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識到不良的行為必將導致應有的法律制裁。

教育的整個目標和全部工作就在於以五道念為基礎,培養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質的人,“使絕對明確、絕對純潔的正義與善的觀念成為意志的真正對象,以使性格內在的、真正的成分一個性的核心一按照這些觀念來決定性格本身,放棄其他所有的意向”。這種以培養道德為旨歸的教育目的,赫爾巴特稱之為“道德目的”或“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或“必要的目的”是教育最終的最高的目的,是公民道德對教育目的和學生人格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道德目的強調要培養內外統一,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為相互協調的具有自律道德的人,很顯然,“德育決不是要發展某種外表的行為模式,而是要在學生心靈中培養起明智及其適宜的意願來”。道德目的即是要培養既不懷疑現存的社會制度,又能克服自己內心的任何衝動的“完人”。

教育目的除了“道德目的”這一最終的或最高的目的之外,還應當包括“純粹可能的目的”或“意向目的”。在赫爾巴特看來,人類的社會分工是必要的,“人類社會早就發現分工是必要的,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把他所做的事做好”。但是,分工過細也會造成弊端,所以,“在真正人類的較高級活動領域中,分工不應該分到使每個人相互不瞭解的程度”。社會要求每一個人都要熱愛一切工作,同時又必須精通一種工作,“這種專一的精通是各人所意向的事情,而多方面的可接受性,只能產生於個人從一開始就作出的多方面的努力之中,這就是教育的任務”。作為教育者,應該針對兒童在未來的成人生涯中所可能遇到的種種職業選擇問題,有意識地為他們的未來生活和就業工作做好必要的準備。因此,必須針對兒童興趣的多方面性培養兒童“平衡和多方面興趣”,以使兒童獲得“一切能力的和諧發展”。

(二)管理論

赫爾巴特認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1)威脅。這是一切管理首先採取的措施,是管理兒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脅帶有強制性。學校應規定許多切實而具體的命令和禁則,設置懲罰薄,專門記載兒童的過失。但是,由於那些本性倔強的兒童對威脅毫不在乎,什麼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兒童也體會不到威脅的意義,還是繼續照其願望所指使的那樣去做,所以,採用威脅的方法常常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它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2)監督。對孩子不加監督,不加教養,而放任兒童撒野是培養不出偉大的品格來的,因此,長期以來,監督就是兒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濫用監督又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拘泥於細節的和經常的監督對於師生雙方都是負擔,因此雙方都常常千方百計要回避它,並一有機會就會把它拋棄掉。濫用監督“還會妨礙兒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驗自己,使他們不能認識永遠不會被引入教育體系之中而只有通過自己探索才能發現的許許多多事物”。濫用監督只會扼殺人的創造能力、果敢精神和自信行為,只會產生這樣的人;“他們始終只是單調刻板的,並習慣於墨守陳規俗套,不思改變,而對於高尚與奇特的事件則畏縮不前;他們把自身葬送於庸庸碌碌與安逸之中”。

(3)權威與愛。權威能約束人使之不至產生超出常規的活動。權威非常有助於克服人的一種傾向於邪惡的、正在形成的意志。對於那些具有最活躍的天性的人來説,權威更應該是不可缺少的。權威必須將教育置之度外而單獨發揮作用。雖然權威對於兒童的心智培養沒有多少意義,但它“對於學生以後的思想範圍的劃定或者擴大來説是多麼重要;他們今後將要在這種思想範圍內更加自由地活動,並獨立地創造自我”。愛在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一旦獲得了愛,這種愛便可大大地減輕管理的困難。愛所要求的師生之間的感情合諧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產生出來:一是教育者的感情投入,教育者將自己的感情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學生的感情之中;二是教育者設法使學生的感情以某種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後者較為困難,它必須與前者結合起來採用,“因為只有當學生能夠用某一種方式與教育者交往起來的時候,學生才能致力於他與教育者關係的發展”。

(三)興趣説與教學論

(1).興趣的多方面性。赫爾巴特將“興趣的多方面性”作為其教學論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在《教育學》中,其第二編,作為論述教學理論的專編,即是以“興趣的多方面性”作為卷名的。

何謂興趣?“興趣是同慾望、意願和審美有共同之處的,是同漠不關心相對立的。”“當我們發生興趣時內心是積極的,但在興趣未轉化為慾望與意志之前,我們在外表上卻一直是消極的。興趣處於單純的觀望與着手之間”,同時.興趣能激起人們的愛好而佔有人的心靈,從而過渡到慾望和意願。人對外界實在的注意,構成了興趣的來源,這種實在一旦與人的一種新表象相互聯繫時即會產生興趣這一心理活動。作為現象的外界實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興趣也具有多方面性,“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不過是現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統一性只不過是現象的相似性與綜合一樣”。

興趣的多方面性可分為兩大類,即“認識”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認識”的興趣是屬於周圍自然現實的認識,“是在觀念中摹寫在它面前的東兩”,而“同情”的興趣則屬於認識社會生活的,“是把自身置於別人的情感之中”。以上這兩大類興趣又可具體分為六種興趣。第一種是觀察、認識自然界及周圍環境個別現象的經驗興趣。第二種是探究自然知識規律,對事物進行思考的思辨興趣。第三種是對現象的善惡美醜進行藝術評價的審美興趣。第四種是與一定範圍內的人接觸的同情興趣。第五種是與社會上較廣泛的人進行接觸以盡公民職責的社會興趣。第六種是要對所信奉教派予以重視和親近,虔信上帝,服從教會的宗教興趣。

(2).興趣的四階段與四段教學法。赫爾巴特還進一步對興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過程進行了探討,認為人的興趣是一個由“專心”和“審思”共同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動。“專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之中,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擾,不以彼一害此一,“應當明晰地把握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獻身於每一件事”。同時,“人格依賴於意識的統一,依賴於積聚,依賴於審思。各種專心是相互排斥的。正因為如此,它們也排斥那種必須藉以使它們統一起來的審思”。因此,“專心”排斥“審思”,同時又需通過“審思”將種種“專心”統一起來。如何預先感覺到‘審思每一次是如何由這樣那樣的專心組成的”,“乃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專心”與“審思”的矛盾運動構成了興趣的四個階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動。赫爾巴特正是依據興趣的四個階段提出了其極為著名且又影響極為巨大而深遠的“四段教學法”。

根據這四個階段. 赫爾巴特認為,教師應採取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規律的教學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因此他把教學過程分成4個連續的階段:

一是明瞭。指教師講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為許多部分,提示給學生,便學生領悟和掌握。這時,學生的心理處於"靜止的專心"狀態。教師適宜於"採用簡短的、儘可能易理解的語句進行講解,"而在講解之後,立即讓一些學生(而不是全部學生)確切地重複出來,這常常是適用的方法"。

二是聯想。指通過師生談話把新舊觀念結合起來。教學的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教師所提示的新觀念和學生意識中原有的舊觀念結合起來。這是統覺的初級階段。這時,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動態的人專心"。"自由交談是聯想的最好方法,因為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機會去嘗試作出偶然的聯想,而這種聯想對他來説恰恰是最輕而易舉的,最不費力氣的,同時可以獲得機會去改變這種聯想,使之多樣化,並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學過的東西。"

三是系統。指在教師指導下尋找結論和規則,使觀念系統化,形成概念。這是統覺的繼續。這時,學生的心理處於"靜止的審思"狀,而這種審思可以使學生"看到許多事物的關係","把每個個別事物看成是這種關係的一個成分,並處在恰當的位置上"。教師要採用"連貫的陳述方法",要"通過突出主要思想使學生感覺到系統知識的優點,並通過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識的總量"。

四是方法。指通過練習把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以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這時學生的心理表現為動態的審思。教學萬法主要是讓學生做作業、寫文章與修改等。

所以,教學過程即是一個觀念運動過程,通過清楚階段使個別的觀念明確清楚,通過聯合階段使許多個別的觀念得以聯合,通過系統階段使已聯合的許多觀念得以系統化,通過方法階段使巳系統化的觀念進行某種運用,以便使之更為牢固和熟練。

(四)性格觀

1.管理、教學和訓育,構成了赫爾巴特教育體系的骨幹。管理不是教育,但是,“緊緊而靈巧地抓住管理的韁繩”,則是教學和訓育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保障。而訓育即是道德教育,即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和訓育(教育)的關係上,“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一樣。”道德教育(訓育)如果不通過教學,只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學不進行道德教育(訓育),就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訓育,是教育的最高或最終的目的。就其內容而言,訓育即是培養學生形成道德性格的教育。

(1)性格與意志、個性。什麼是性格?“那種與眾不同的特徵通常稱為個體的性格。”牲格與意志關係很大,“能用來刻劃作為理性動物的人的主要表徵,這就是意志,而且是在嚴格意義上來説的意志”,意志是堅定的,而這種堅定性就是性格。觀念(五道念)形成意志,意志陶冶性格。性格與個性具有一種既相依又鬥爭的矛盾關係,一方面,“應當儘可能避免侵犯個性”,另一方面,“性格幾乎不可避免地通過對個性的鬥爭來表現自己。單純而頑強的性格正是通過對來自個性深處的新的念頭和慾望進行不斷的鬥爭而形成的,不論是道德的性格還是罪惡的性格,概莫能外。所以,赫爾巴特提出:“使絕對明確、絕對純潔的正義與善的觀念成為意志的真正對象,以使性格內在的、真正的成分──個性的核心──按照這些觀念來決定性格本身,放棄其他所有的意向,這就是德育的目標”。

(2)性格之主觀部分與客觀部分。性格的客觀部分即是指個人在自我觀察時所發現的業已存在於自身的意志;而性格的主觀部分則是自我觀察吋所產生的新意志。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一致吋,加強性格;不一致時,損壞性格。不一致的情況必會導致二者的矛盾鬥爭,從而產生一強一弱的結局,並最終通過以強勝弱來將性格統一起來。赫爾巴特認定,對性格的客觀部分的教育是困難的,因為當我們對兒童進行教誨時,其性格的客觀部分往往會隱藏起來,而到時又會表現出來。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於知難不避地對性格的客觀部分進行教誨。只有在性格的客觀部分得到了陶冶之後,才能為教育性格的主觀部分打好基礎。

2.道德性格

(1)道德性格之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凡是有德行的人,其性格總是堅強的,而非懦弱的。但是,一方面,道德的性格表現為堅強的意志,另一方面,道德的性格又必須服從外來的要求,而這又有可能成為懦弱的表現。這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即是道德的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赫爾巴特認為,這一矛盾的解決過程,即是人的性格走向“內心自由”的過程。道德性格的形成必須藉助於對外來要求的服從來實現,但是,這種服從決不能是消極的,決不能是遷就,堅強的性格必須對外來的要求進行審查,選擇和評估,從而作出自我判斷,將消極的外來的要求轉化提升為積極的自我道德律令,“只要一個人決定服從判斷,那麼這種否定的判斷就會轉化為真正的性格昇華和自我犧牲。於是,他把那本身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判斷的東西作為一個絕對的命令予以接受”。所以,經過了內心的價值轉換,消極的“服從”便轉變為積極之物了。真正的道德性格正是通過克服性格中的主觀部分和客觀部分的不一致來求得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的統一,從而達到“內心自由”的境界。

(2)道德性格的影響因素。首先,“行動是性格的原則”,內部經驗是道德性格的本原。意志決定性格,意志行動構成道德性格的基礎。人的行動是外部活動,而人的意志是內部活動,內部活動總是先於外部活動,外部活動不過是內部活動的複本。因此,內部經驗的性質和能力決定着道德性格的傾向。其次,思想範圍影響人的性格。人有怎樣的思想範圍就有怎樣的性格,“思想範圍的限制雖然不是性格的限制,卻是為性格造成了限制”,所以,只有使學生形成廣闊的思想範圍,方能運用教育的全部力量。再次,素質影響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素質是有所不同的,其根本的不同在於“各人的心靈狀況是否較容易或較難改變方面。”有的人易受感動,其心理往往因境而遷,有的人則不易感動,其心理往往堅定執著,前者永遠形成不了穩重的性格,而後者則具有極出色的素質,因而是最值得教育的人。最後,生活方式影響人的性格。動盪流離的生活方式會對道德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嚴格規律的生活才有益於孩子,“父母們通過其對家事的全部安排來建立日常生活的嚴格規律,可以給他們的孩子帶來明顯的好處。”但是,也應該注意不要將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安排得過於單調,過於嚴格,不然,“那些僅僅被動地作為馴服的兒童而成長起來的人,當脱離監督時,他們就沒有性格了”。

(五)《教育學》的意義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是教育理論發展史上的偉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論走向科學的開山祖和奠基石。

(1)赫爾巴特將五道唸作為其教育論的理論基礎。這種試圖將教育目的論建立在倫理學基礎之上的努力顯然是一種理論上的貢獻,從而使其教育目的論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

(2)赫爾巴特將其管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這顯然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中世紀神學的幽靈還在赫爾巴特的身上游弋,其反動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即使在赫爾巴特的最專制的管理論之中,我們還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東西. 這就是矛盾的赫爾巴特。

(3)《普通教育學》的不朽生命在於它的教學論。赫爾巴特從其觀念、興趣、統覺等心理學思想中尋找其教學論的理論依據,試圖將其教學論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這是赫爾巴特的一個極為重大的理論貢獻。

(4)在訓育論中,赫爾巴特試圖將道德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統一起來,從而使人歸於“內心自由”。他重視有規律的生活在兒童的道德性格養成中的作用,將道德性格的養成生活化,重視教育者在形成兒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響和作用,主張陶冶,反對強制,所有這些,都是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但是,赫爾巴特將一切社會問題甚至包括一切尖鋭的社會問題都歸之於温和的道德觀念的責任,從而陷入了“道德萬能論”的泥潭。這充分反映了赫爾巴特的思想保守性。

教師學習教育工作心得體會 篇15

近年來,我國許多教育學人執着於理論研究,借鑑西方先進教育思想,挖掘古代的優秀文化遺產,深入思考教育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力圖建構起科學合理的教育學理論體系,教育理論研究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由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楊兆山教授主編、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教育學》,就是杏壇中初綻的一朵小花。

“教育是什麼?”這是作為教育學科通論的教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作者認為,“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學是研究培養人的學問”。作者從社會與人的關係入手來詮釋培養人這一社會活動。培養人就是使個體從生物意義上的人,成長為社會意義上的人,並進而去改造社會、促進社會發展。教育為社會培養人,人接受教育才能適應並改造社會。由此,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便成為教育學發展的兩條主線。社會與人,是教育學的永恆主題,教育學正是在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之間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地向前發展。

以往的許多教育學理論體系的一個特點是:各部分自成系統,但各章之間缺乏有機聯繫,學生在學習時常常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教育學的學科脈絡,無法形成明晰的學科意識。因此,作者緊緊圍繞“培養人”這一主題展開教育學學科體系,從“社會、教育、人”這一教育學基本問題出發,以“培養人”為原點,以“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為主線,系統闡述了“培養人”這一教育學基本問題,並在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這兩個維度上展開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建構。教育與社會的維度包括“為誰培養人”(教育的價值取向)與“培養什麼人”(教育的目標);教育與人的維度包括“怎樣培養人”(教育的方式手段)與“誰來培養人”(教育的主體)。本書將傳統教育學所涉及的重要領域進行梳理,整合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誰來培養人”五部分內容中。由此,“一個原點、兩個維度、四個領域”構建了一個語義簡明、邏輯嚴謹的教育學理論體系。將“培養人”這一條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暗線”變為“明線”,既凸顯出教育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又將各自獨立的篇章聯繫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教育學學科建構的核心是教育觀。教育觀即是對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它引領着教育實踐。作者執着於教育觀的探討,強調學習教育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形成科學的教育觀。認為只有形成科學的教育觀,才可能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自覺樹立正確的師生觀,選擇正確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缺乏正確教育觀的引領,教師的教育教學只能在盲目中摸索,難以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強調教育學不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術,而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教育觀是統攝教育學的靈魂。

本書能夠自覺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教育觀,堅持培養人的社會主義方向,並且不迴避教育理論研究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提出了比較有見地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作者以“培養人”為原點,構建了一個簡明、嚴謹的教育學體系。在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的同時,加入了大量生動、鮮活的案例,增加了該書的可讀性、趣味性。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書中還有一些理論觀點尚需商榷,一些提法仍待推敲,但就其教育理論研究的勇氣、毅力與耐心,是值得鼓勵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yzz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