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精選16篇)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精選16篇)

學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藍、白、黑。媽媽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戴上它可以免除病患,健康長壽。她又小心翼翼的給我戴在手腕上,還特意囑咐我説:“要愛惜,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裏。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線繩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裏,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裏,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着盤子聞了又聞,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裏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真好吃!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旁,爸爸又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歷,還有其它的習俗。聽爸爸講完我知道了愛國詩人屈原,知道了在這個節日裏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吃到了好吃的粽子,還學到了不少知識。我好開心啊!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2

放學回到家,就聞到了從廚房裏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媽媽煮的粽子發出的清香,因為端午節到了。

聽媽媽説,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祖國各地的人們在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雖然有不同的形式,但有一點卻是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做的,那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掛香包。據説,這樣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以前的端午節都是在學校裏度過的,而今年卻有了一次大的改變,那就是這些傳統節日都會放假。對我們小孩子來説,能夠有休息的日子當然是最開心的了。可是爸爸卻不這樣的認為。他覺得這是我們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因為我們國家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的。然而,就是一個這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傳統節日,卻有別的國家來爭。他們想把端午節作為他們的傳統節日。這怎麼可以呢?這是我們中國的,所以不可以讓別的國家進行註冊。這才有了每年的放假。

聽了爸爸的話,什麼叫傳統,什麼叫國家,我的心中才有了真正的認識。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要到了。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是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清晨,我起牀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和精緻的新鞋子,一蹦一跳地來到廚房。這時外婆已經在廚房準備了許多的美食,排滿了一桌。其中最多的就是粽子,有方形的粽子,有長條形的粽子。這種長條形的粽子是畲族人民特有的粽子。粽子裏面的餡也是豐富多樣,有豆沙的,有豆子的,有肉餡的,真是饞得我直流口水。突然我又看見桌上有兩把草,於是我指着這兩束草問:“外婆,這兩束草做什麼用呀?”外婆笑着回答我説:“這種草叫茱萸,端午節的時候我們把它們貼在門外就可以辟邪驅蟲。”説着外婆又拿出了一小包黃色的粉末,外婆告訴我,這是雄黃,等一會兒到中午的時候我們把雄黃調在酒裏,然後把雄黃酒灑在門外也可以驅趕蛇蟲。

吃過午飯,外婆説:“我們去看龍舟賽吧。”“還有龍舟賽。”我都快跳起來了。我們來到河邊,那裏已經有非常多人了,河面上有5艘龍舟,哨聲一響,他們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衝去。岸上的人們歡呼着,叫喊着,真是太熱鬧了!

這真是個讓人難忘的端午節呀!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4

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來了。一家人都忙活起來了,我和媽媽去姥姥家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我對媽媽説:”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説:”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有點困難,你得認真學。首先把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一個漏斗的 形狀,注意,卷的時候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最後要用稻草綁起來。“我照着媽媽説的包了一個大大的粽子,儘管看起來不美觀,但這是我用心做的。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在我的手上繫上了五彩線,還叮囑我不要扯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彩龍,可以帶走一切疾病。

早上忙完這些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我首先挑了一個自己包的粽子。白白胖胖的粽子真是又香又軟,好吃極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5

讀《史記》,我快樂 小時候,爸爸就叫我讀《史記》,説這是一本經典著作,我不知道何為經典,只是喜歡書中精彩的故事。如今當我捧起白話版的《史記》,重温書中的故事,細細品味,才真正感受到這本書為何被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而在《史記》共130篇中,就講述了上起三黃五帝,下至漢武帝之初年前3000餘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等的歷史,它是我國第一部通史。這本書文筆簡潔,語言生動,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胸懷大志的的劉邦,勇武過人的項羽,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足智多謀的張良······他們為史記的精彩故事,埋下了伏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胸懷大志的劉邦了,他雖出身低微,性格油滑,但卻能推翻暴秦,建立了大漢帝國。這是因為劉邦為人厚道,喜歡施予,胸襟寬廣。

有一次,他押解人去做苦工,因他善心大發,所以將苦工全放了。大家對他感激不盡,與他上山一起躲避。可見只要你有善心,一定會有人在危急時刻幫助你的。這篇篇精彩的故事,都讓人回味無窮,讓你在小故事中,瞭解大文化,知曉大歷史。 作者司馬遷自幼刻苦好學,積累了許多的歷史資料,在父親去世之後,他更是立志寫作,但當時正處在打仗的時代,李陵因寡不眾敵,戰敗,被俘虜了。漢武帝大怒,要滅李陵九族,大臣們都隨聲附和,只有司馬遷 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幾次想血濺牆頭,但他仍然鼓勵自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一定要活下去。就這樣司馬遷堅持了__年終於完成了這部前無古人的輝煌著作《史記》。

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知。“是啊,讀《史記》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也讓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家長感言:書是知識的源泉,書是知識的寶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要用心靈去感受,就能悟出其中的快樂,讓孩子去暢遊書的海洋,去享受那份快樂!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6

這天是12月19日,離澳門迴歸還有一天時間。早晨8點,我早早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澳門迴歸特別報道。 上午首先是“駐澳部隊進駐澳門歡送大會”的現場直播。戰士們颯爽的英姿,整齊的隊形,以及現場高漲的士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駐澳部隊進駐澳門,是澳門數百年的一件大事。它標誌着澳門擺脱了百年以來恥辱的殖民地身份。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看着駐澳門部隊的戰士們,我們彷彿看到了澳門的希望。

中午餐12點左右,江主席和朱總理乘坐的專機分別抵達澳門,這是澳門有史以來國家最高領導人踏上澳門土地。整個機場沸騰了,人們歡呼起來。迎接江主席和朱總理的,何止是澳門人民的歡迎聲呀,更多的,是澳門同胞盼望迴歸的心哪! 下午,媽媽帶我出去逛街。雖然下着毛毛雨,天氣十分冷,但是大街小巷中無不散發着迴歸的喜慶氣氛。雖然新年還未到,但家家户户都貼上了迎接澳門迴歸的對聯。住樓房的居民多數高高地升起了國旗。藉以對這個不平常日子表示無比的盼望。走在大街上,我似乎也受到一種感染,的確,期盼團圓,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共性呀! 眼看着迴歸時間一分一分地逼近,我的心情也一點一點激動起來。手捧着《慶澳門迴歸教育讀本》,看着電視,聽着那首熟悉的,《七子之歌》,思緒萬千。

澳門,一朵熟睡的南海的白蓮骨朵兒,當你躺在母親的懷抱中做着美夢之時,一陣狂風把你從母親的懷中颳走。你哭着,喚着,可是卻越走越遠。悲痛的你在陌生的道路上,伴着腥風血雨,掙扎了四百多年呵! 如今,你終於要回來了。你笑得那麼燦爛! 午夜,激動人心的一刻,來臨了!隨着雄壯的國歌聲,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區區旗冉冉上升,億萬人民歡呼、雀躍,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大喜事! 今夜月明風輕,波平如鏡;今夜無眠東方巨龍,又一次舞起了歡樂的“龍東方雄獅,它的吼聲又一次震盪世界︸舞︸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當耳旁又響起那熟悉的聲音時,我不禁熱淚盈眶。澳門啊,你終於回來了!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7

今天我們學了《詹天佑》一課,知道了詹天佑在帝國主義者的嘲笑下還毅然接受了任務,他創造性地開鑿了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這些都體現了詹天佑對工程一絲不苟,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表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才能,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

每當我讀到第四段時,我就被他的所作所為感動。我彷彿看到了他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上行走,在陡峭的懸崖上定點測繪,在微微的光亮下繪圖、計算……

詹天佑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茅以升先生,他血氣方剛,在外國工程師的妄言下,接受了任務,歷經兩年,造出了連外國人都不一定造成的大橋,那個橋就是錢塘江大橋。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之所以繁榮昌盛,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詹天佑、茅以升先生那樣一絲不苟、嚴謹治學、熱愛祖國的人。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的腳步為中國的繁榮昌盛奮鬥吧。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無意中聽到一個孩子郎朗有聲、韻律齊整的吟誦聲,我不由得重拾這本小時候就讀過的《三字經》,細細品味其中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字裏行間裏滲透的道理更是讓我感悟頗深、意猶未盡。正如古人云:“熟讀三字經、並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它記載的滄海桑田,不愧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屹立於世界之巔的精華,源遠流長。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宋朝中樞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温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有錢買書,也能如此好學;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是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條件艱苦亦能如此勤奮;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環境惡劣亦能如此上進。想到現在的我,真是慚愧不已……

國小畢業之後,順利升入現在的國中,自以為離開了父母的管束,可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不需要再為完成老師的叮囑而勤學苦練,也沒有家長每天在耳邊唸叨不止了。於是,在國中的課堂上常常三心二意,對老師講授的內容只求聽個一知半解就心滿意足,不再講究學習效率,也不再計較時間的充實,有時候還嫌老師囉嗦,故意跟老師唱對台戲,就連課後作業都是潦草完成,月假回到家裏,只要瞄到手機,不玩個痛快那是一定不肯善罷甘休的。上次,我們班組織到井岡山參加研學旅行,老師是允許我們帶手機,那可把我樂壞了,只要一有空,我就躲着玩手機,幾次差點掉隊,恍恍惚惚一個學期結束了。期末考試成績一出,連我自己也蒙了——幾門功課都是班上的墊底分數。這可不是原來的那個自己呀!我離曾經年少時的人生目標漸行漸遠了,雖然心亂如麻,卻一直沒有想明白其中的原由。

在這次的重讀《三字經》,我突然明白了:放縱自己,就是在毀滅自己呀。是輕率和不自控讓自己在墮落,正如《三字經》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我暗暗下定決心,不能再浪費時間和光陰,要好好學習。我需要靜下心來,給自己做個詳細計劃才行,亦如“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把困難化成一小步一小步,我想,勝利還是指日可待的。(胡俁翔)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9

在暑假裏,我一口氣讀了論語這本書,我覺得它裏面所包含的道理實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讀就懂,要你細細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閲讀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説:“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剋制自己。”“子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孔子説:“仲由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就是明智的。”“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孔子説:“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獻,迅速而靈敏的學習。”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孔子説:“温習學過的知識才能更好的領會和理解新的知識,就可以當老師了。”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孔子説"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我經常在飯後就拍拍屁股就走了,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經常在父母叫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推推拉拉,不肯去買,從來沒想過父母會傷心;我經常在花錢的時候大手大腳,從來沒考慮過父母掙錢很辛苦……。

自從讀了論語後,我開始理解父母為了我們,去打工掙錢供我們上學,我們是否應該去好好學習,以此來報答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呢?我們現在還小,爸爸媽媽不是要我們去養他們,只要我們聽話,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母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0

今天,我和媽媽去電影院觀看了迪士尼動畫電影《奇幻森林》。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被狼羣養大的人孩毛克利戰勝了因為曾被人類傷害過而追殺自己的老虎謝利.可汗,通過自己的力量把森林中的動物團結起來、和平相處的故事。

影片中有幾個場景非常感人。

為了毛克利的安全,黑豹要把他送回到人類居住的村子。當毛克利和狼媽媽拉克莎分別時,他摟着狼媽媽傷心地哭了。狼媽媽也非常難過,捨不得“兒子”的離開。她叮囑毛克利要經常回到狼羣看看,告訴毛克利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她的“兒子”。

毛克利在逃離的過程中迷路了,差點被蟒蛇吃掉,結果被棕熊巴魯救了。毛克利和巴魯成了好朋友。毛克利編藤條爬樹幫助巴魯採集蜂蜜,還坐在巴魯的肚皮上和巴魯在水裏一起開心唱歌、潑水嬉戲。他們的快樂感染了周圍的鳥兒等小動物們。

打敗謝利之後,毛克利坐在他曾經救過的小象背上,由大象們用鼻子和長牙開闢溝渠,把瀑布的水引到森林裏,撲滅了大火,動物們的家園又回到安全之中。

這些場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情,讓我懂得人類要遵守自然法則,與動物和平相處。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1

春天,天氣轉暖,萬物復甦;春天,耕耘播種,充滿希望。請走進春姑娘的懷抱吧!

春天,田野裏一片繁忙的景象!在炎熱的太陽下,一羣羣勤勞的農民伯伯貓着腰,弓着背,熟練地插下那一株株幼小的秧苗,灑下一粒粒希望的生命種子。再看那邊,一頭頭肥壯的牛正歡快地拉着犁、唱着歌,好象在歡迎春天的到來!

春雨來了。春雨是春天的"樂隊","沙,沙"它流進田裏,田裏的秧苗一下子就挺直了腰;黃花菜顯得更有精神農民伯伯站在屋檐下,望着田地笑,眼前彷彿出現一派豐收的景象!

回遠處望去,田野裏只有黃澄澄的油菜花,綠油油的秧苗,單調極了。忽然一陣微風吹來,秧苗搖搖晃晃中露出了一點紅,一點黃,一點藍走近一看,噢,原來是田野裏小路邊的野花。那花白得像雪,紅得像火大概由於剛下過春雨吧,花姑娘像是洗了一次痛痛快快的澡,洗掉了身上的污點,好鮮豔啊!而且還發出一陣陣淡淡的清香,引來了一羣翩翩起舞的蝴蝶姑娘,招來了一隊隊勤勞的蜜蜂,發出一陣集市上的喧譁。使光彩奪目的春天有增添了幾分生趣!

請你走進春天吧,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心靈去感受美好的春天!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2

考試成績下來,令我大吃一驚!曾經認為考試一定會是全班甚至是年級第一名的我,在試卷發下來之後,第一反應是呆若木雞!我的總分581分,全班第15名,年級53名!

我認真看試卷,英語,數學倒不錯,可語文……一言難盡。語文成績沒有上一次測試好,看了一下試卷,都是書本上的知識,我沒有用心去記,沒記牢!

我此時此刻站在黑暗中,只感到大人對我的希望和我自己的信心在消失,消失。回想起大人們對我的希望,回想起大人們對我遇到困難時幫助我度過難關的耐心,回想起大人們對我的關懷……我腦袋“嗡”,一下子炸開了!整個世界用鄙視的眼光看着我,並且毫不客氣地嘲笑我。世界突然沉寂了,恍然間,我的另一種信心戰勝了我的絕望——這是一次期會考,還沒到期末考試呢,我的機會還是很多很多的呀!!古人不是説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嗎?聖人千慮可有一失呢!我立刻茅塞頓開,心中的大門緩緩打開了,一絲明亮的光射入了我心中……

人生道路不會一帆風順的,人們難免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看法來對待他們!!面對困難與挫折,大致有三種人:第一種是膽怯懦弱的人。他們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放棄目標,結果一事無成。第二種是意志不堅定的人,他們在困難面前拼搏一陣之後,取得一點點成績之後便很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或者是在突發的困難面前屈服,不能克服新的困難,放棄目標,放任自流。第三種人意志堅強,有堅定的信念,他們勇敢面對挫折困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們會將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從而經過努力到達成功的彼案!

經過這次遺憾的考試,我願做第三種人,遇到困難毫不退縮,知難而上,對取得的成績不驕傲,再接再厲,勇於攀登,直達我心中的夢想!總之,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要課前預習,課上專心聽講,課後及時複習,要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全心全意來學習!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3

今年春節沒有了喧鬧,也沒有了歡聲笑語,熱鬧的鄉村變得冷冷清清,繁華的城市成了“空城”。但人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信念——“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説到這次新型冠狀肺炎,不由讓人聯想到20__年的“非典”。這兩次疫情均起源於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殘忍捕食,他們為了貪圖口腹之慾,視生命為草芥,視法律為無存。有些人就是壞在了這張嘴上,自認為是“百毒不侵”,可你又怎知,你連累的是全國人民啊!人類確實應該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該醒悟了。

我們常説歲月靜好,可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是什麼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前往一線?是什麼讓無數醫生護士主動放棄休假,放棄與家人團聚,請願前往一線支援武漢?是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安康!為了確保病患得到及時救治!為了山河無恙!為了國泰民安……於是他們轉身逆流而上,不是朝着家的燈光,而是背離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飯的餐桌,而是奔向急救室的病牀。看着一封封按滿紅手印的請願書,他們説:“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他們説:“我是教授,我有豐富的臨牀經驗;我是共產黨員,我要衝鋒在前。”

武漢人民不會孤獨。社會各界紛紛捐贈護目鏡、口罩、防護衣等等抗疫前線緊缺物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極短的時間裏拔地而起;多座方艙醫院迅速改建完工。看着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不知不覺我早已淚目。

沒有過不去的冬天,也沒有來不了的春天。眾志成城抗疫情,相信陰霾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待一切安好,我們再在陽光下相遇。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4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提出了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並強調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什麼是語文素養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但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能力中心論的影響,過於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單一,忽視了教學中“人”的的主體地位,造成國小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語文知識面狹窄、語文能力比較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文化修養及主動積澱吸收能力差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反思,尋找能夠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也有了一些心得。

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着悲痛的感情讀着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遊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説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鍊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説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説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紮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國小生來説,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説普通話,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週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着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準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嚐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説話的機會,鍛鍊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註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侷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藴,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着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週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裏藴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鍊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澱。

3、開展閲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閲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閲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鍊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閲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着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紮紮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藉着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如何培養國小生語文素養三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為“語文素養”?巢宗祺的《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認為,它應該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內容”。根據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來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覆撞擊、反覆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説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湧而出”。國小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説,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1、課內積累

鑑於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在指導閲讀方法和培養閲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想象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彙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其它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捨,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閲購買的一些雜誌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事發展,多角度、多側面瞭解戰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另外,我們也可以以教科書為中心,廣泛閲讀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來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李白《獨坐敬亭山》一詩時,我讓學生課下在學校圖書館或其它地方查找並背誦李白的詩歌,舉行“李白詩歌背誦比賽”。這樣,打破了課內課外的界限,溝通了課內外的聯繫,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積累範圍。

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正如許紀霖在《我們的教育制度在理論上存在着誤區》所説:“我們知道,學任何一種語言,絕對不是從規則學起,而是從語感學起。”

1、反覆誦讀,感悟語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説的,言辭有時並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國小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覆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藴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小興安嶺四季不同的景色,領悟其“總——分——總”的謀篇方式;在指導學生學習《富饒的西沙羣島》時,通過對第二自然段的反覆誦讀,並配以圖畫、音樂,使學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麗旖旎的風光,又以這種繪畫美、音樂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

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藴涵在文字裏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結尾:“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裏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周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對某些詞語、某些句子的欣賞、玩味,而忽視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感悟。把一篇文章支離、破碎,是不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的。

三、指導運用

兒童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運用語言,即運用明確具體的語言文字準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溝通、交流。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國小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我在指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時,採取了以下做法:

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方面,我在專題訓練中,採取了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在閲讀教學中,各個環節滲透口頭表達;在生活實踐中,創設交際情境。

在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方面,我花了很大力氣:

1、拓寬訓練時空

從訓練時間上來説,我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向課下,抓好平時練筆。如果教師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到作文課上,學生可能因為缺乏興趣或缺少素材,感到無話可寫,即使寫出來一段話,也是空洞無味的。我注重讓學生在平時積極體驗生活,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梳理、概括自己的感受。在作文課上,學生只要早我的指導下,將平時積累的這些素材進行潤飾、提煉,就不會感到無話可寫了。

從訓練空間上來説,我積極為學生提供習作的機會,拓寬訓練渠道。我的具體做法有:①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指導學生開展諸如圖文轉換、改寫情節、續寫文尾等形式的創造性寫作;②在班刊上開闢一些小攔目,讓他們對某些社會問題提出看法,發表意見,以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③結合班隊活動,為學生提供習作機會。例如:讓學生做一個小製作,將起過程寫下來;組織祭掃烈士墓,記下自己的感受。

2、強化求異思維

在指導表達中,要發展其創新思維,主要還是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求異思維具有流暢、變通、獨特三個特點。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應該誘導學生自由聯想,廣泛發散,訓練其流暢性;啟發學生觸類旁通,超常構思,訓練其變通性;引導學生重新審視事物,訓練其獨特性。這樣才能突出習慣性思維這個定勢。我在具體指導時借鑑了郭根福《國小語文新課程教材教法》的做法:

⑴對同一題目進行多角度的選材。如,知道學生寫《我的老師》時,我啟發學生從老師的性格、才能、愛好、品德以及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選材,還可以把狹義的老師拓展到廣義的“老師”——使自己受到某種啟發,值得自己學習的人(或物),都可以稱之為“老師”,如,爸爸、媽媽、同學甚至一本字典、一件小事、一棵小草等等。

⑵對同一材料進行多種立意。如,指導學生寫我《荷花》時,我啟發學生可以把中心定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可以定為“讚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還可以定為“讚美荷花歷經挫折仍然頑強生長的不屈精神。”

⑶對同一中心進行多種選材。如,指導學生寫《我最敬佩的一個人》時,中心應為讚頌某個人的精神品質,為避免內容雷同,我啟發學生思考:①可以寫英雄人物;②可以寫平凡人身上發生的不平凡的事;③打破思維定勢,寫一個 身殘志堅的人。

3、優化評改機制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這裏的“加工”除了包括學生對習作的修改,還應該包括教師對習作的批改和講評。

關於習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師瞭解學生習作的實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缺點。我在具體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師範,再讓學生自己改;採用教師批學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此修改;有時,我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採用面批面改;還有時,我採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學生為一組,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關於習作的講評。這是對一次習作的總結,對於今後的習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學生的習作寫成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積極認真地寫,能作到這一點,就應該視為合格。在一次講評中出現的問題可能較多,因此,習作講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講評例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就可以了。其中關鍵的環節就是採用恰當的方式,組織全班學生講評、修改例文,再與學生自評相結合,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亦指出:“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又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讓語文課程“致力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不斷的潛移默化和薰陶感染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5

時光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不覺,國小六年過去了,再過幾個月,我將踏入國中的大門,從一位光榮的少先隊員晉升成為共青團員,也意味着,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我那幫在一起生活了六年的同學們,想到這裏,我思緒萬千。

六年前,我那時還是個幼兒園畢業生,年少懵懂。那年讀書節,一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下午,那時的六年級大哥哥大姐姐為我們戴上了少先隊旗的一角—紅領巾。從那時起,我就牢牢銘記在心我這個身份。

二年級時,我已經可以熟練背出班裏同學的學號。我記得很清楚,在那一個學年的某一天,同學田畦突然送給了我一張正方形黃色紙片,上面用印章印着“好朋友”三個字。從此,我們倆變成了好朋友。

三年級,數學龔老師成為了我們的班主任,並重新選舉了班委。我當時是想推薦巢逸楷做勞動委員,結果誤打誤撞讓自己變成了勞動委員。從那以後,我每天中午要監督值日生做值日,同學不能做值日時,我要頂替上。那年,我成了班裏名副其實的“勞模”。也是三年級,我們班舉行了第一次親子活動,去了德清,在那裏我們玩無線電,挖紅薯,吃農家菜……

四年級,我們班絕大多數同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實踐生活系列活動學軍,我們在基地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學在一起,玩在一起……這不僅增加了我們學習的趣味性,還提升了我們同學之間的深厚情誼。

每年的四月下旬,我們學校將會迎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雖然我每屆運動會並不是次次參與,但我會為每一個參賽的同學加油鼓勵,雖然有時比賽成績並不如人意,但我會鼓勵自己再接再厲,畢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國小六年生活的點點滴滴,有歡笑,有淚水,有煩惱,我會將這些永遠珍藏,永不忘記。

國小生端午節體會心得 篇16

暑假讀書以一週一本書的進度進行,文學作品讀了《森林報》、《八十天環遊地球》、《金銀島》、《西遊記》、《湯姆索亞歷險記》、《三國演義》。科普知識書籍讀了《小牛頓科學館》系列讀本,《十萬個為什麼》之自然科學和綜合科學類。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不是很感興趣,沒怎麼讀。

文學作品都是注音版,頁數均為220頁左右,簡譯縮減版對於這個年紀的小孩易讀易懂,閲讀過程中沒有困難和壓力,把閲讀可以作為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來做。缺點是經典名著內容過於精簡有很多內容缺失。經典名著也是值得重複閲讀的,不同年齡的人讀感受也會不同,我準備以後再繼續購買全譯本給孩子,並鼓勵他日後去看完整版原著,重温經典。孩子讀完故事往往會跟我簡單講述一下,我覺得複雜的故事如《三國演義》這種有複雜情節的故事孩子的理解能力還是有限的,但是如《湯姆索亞歷險記》這種貼近孩童心理的故事理解得就較好。每天讀書是我的要求,希望有一天也是孩子自己的需要。

科普知識類的書一直是孩子最愛的,主動性較強。他總是問我為什麼自己對什麼都感興趣?比如宇宙之外是什麼?沒有人回答他,他會很鬱悶。我告訴他,每個人的知識面都是不同的,媽媽也有許多不懂的知識,也希望他能告訴我。這樣也鼓勵孩子能更加努力的挖掘各類知識。

這個年齡的孩子專注度、主動性不夠,心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擾。而且書對每個人的影響力也是不一樣的。不是別人看了這本書很有價值,我的孩子去看就一定有用,一定有同樣的理解和領悟。也許過不了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忘記書上看過的內容,但是每天堅持看書這種習慣是必不可少的,是好的延續。希望堅持下去,開花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dnz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