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精選21篇)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精選21篇)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

寒假期間,我反覆認真地閲讀了《國小語文新課標》,受益匪淺,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貫徹執行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精選21篇)

一、 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説説寫寫。“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

三、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

五、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悦。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應引起我們的思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2

這個20xx年7月12日,我參加了尼勒克縣教育局組織的國小語文課堂展示活動。通過這次學習,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也反思了自己。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做個終身學習者。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於自己更新知識的學習者。教師的知識更新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傳統的、陳舊的甚至是落後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我深刻認識到: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要從經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新型教學發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昇華,培養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並總結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理論支撐。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服從於、服務於學生的學,當好課堂活動的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怎樣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呢?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兒童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兒童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兒童,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質疑、交流。教師應當讓兒童充分思考,給兒童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兒童説。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而教師僅做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學習目標的制定者,探究問題的整合者,重疑點的點撥者,學法的指導者和促進學習精彩的生成者。

三、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1、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及課程的解釋者,通過教師的實施和解釋,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師將應為課程研究的設計者。教師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哪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的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資源。

四、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來自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教師所做的示範課例。教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

老師執教的習作課《難忘的潑水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師由玩遊戲入手,一下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課堂氣氛自然、活潑還井然有序,讓學生説過程、説感受,自然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得到了情感體驗,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存有遺憾的藝術,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反省、深思、實踐——也唯有此,才能使遺憾不再是遺憾,我們的教育教學才會永葆青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3

無需鞍馬勞頓,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賈志敏老師語文教學的盛宴,的確是一件令我幸福的事!

在課堂上,賈老師的聽辨能力非常強,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恰當貼切的評價語,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課堂上出現了一個個高潮;在報告中,賈老師背出了多篇課文和作文,由於時間關係,賈老師背得飛快,使我不由有些汗顏,不禁為70多歲的老人有這麼好的記憶力和敏捷的思維能力而感歎,為他有這樣深厚的教學功底和敬業好學的精神而喝彩!

我雖已是一名有十幾年教齡的國小語文老師,談起國小生作文教學仍有很多迷惑,但還是認為國小生寫作文,從字到句到段到篇訓練是必由之路,象賈志敏老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寫作文的過程是紮實的,必要的!他的課堂雖無精美的課件演示,但藉着一支粉筆將師生對話的精彩呈現於黑板,讓我們感受到了他深厚的教學功底,看到了了學生在環環相扣的教學引導中成長:他給了學生規範的引導,從而使學生知道什麼是規範的語言,準確的語言;他給了學生規範的指導,從而使學生明白什麼是細緻的、準確的、詳盡的觀察。如果我們每位老師的作文教學都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都真正把功夫花在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引領學生廣泛閲讀、勤於練筆;培養學生正確的作文觀念、良好的作文習慣、健全的人格魅力這一條作文教學的正道上來,我們學生的作文畏難情緒會逐漸消失。

雖然賈志敏老師的課讓我切實領略了大師的風采和超凡的功力,可細細想來,也難免產生一點疑難和困惑:

賈志敏老師作文教學的第二課時,在作文要求明確的前提下,給學生15分鐘時間寫作文、定題目,可是我隱隱擔憂有多少孩子可以完成?接着是每一位學生都彙報自己的作文題目,七十多歲的賈老師在聽的瞬間判斷並點撥的功力令我折服,但有的題目説過了,有的甚至板書在黑板上了,仍有學生彙報雷同題目,這種現象的出現不正反映出前面同學彙報時學生沒聽嗎?在整個後半段的講評作文中,大多數時間是賈老師在和讀作文的那個同學在交流,作文改得堪稱精彩,可是其他學生在做什麼呢?他們收穫了什麼呢?是否可以把學生的習作用實物投影儀打出來,然後小作者站在一旁朗讀,老師手執紅筆引領所有學生一起來修改。這樣,被修改作文的學生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作文是怎樣被修改的,其他學生都參與到了作文修改之中,這不是更好麼?

賈老師總是強調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為什麼他的課堂豐富多彩,活力與內涵並重,趣味與知識齊生?然而再反思自己的語文教學,為什麼我的課堂有時會生氣、發火、死氣沉沉?為什麼有時會覺得當一名語文老師累?當然,我從他的身上找到了答案——賈老師説自己68歲才開始學電腦,用實際行動給我詮釋着“活到老,學到老”,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學習,求得進步呢?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4

今年,我將在汕尾電大畢業,學習專業是漢語言專業,按學校的要求,在鳳山中心國小實習。在實習期間,我虛心勤學,盡職盡責,上好每一節課,得到學校領導大力支持和其他教師無私的幫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現我報告我畢業後實習過程。

我在今年4月10日到鳳山中心國小報到,擔任二年(4)班語文實習老師。正式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活,開始了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這次我頂替的教師是黃老師,她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上課前給我提出課文的重要點,要怎樣克服上課時的緊張情緒。怎樣入手才能使學生易懂、明瞭,幫我分析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如何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容易的發現老師的意圖,接受新的知識等等,使我受益良多。我本來是11日開始上課的,但我並沒有急着上新課,只是在課堂上我只是簡單介紹自己,瞭解學生基本情況,先和學生接觸,拉近和他們的距離,為下週一的上課做準備。這樣一來,心情放鬆了很多。

做好備課工作。現在的國小教材都比較活,有一定的跳躍性,而低年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不多,知識點也比較細,在把握教材、掌握教學重難點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要熟知了解教材,知道這課教學內容是什麼,教學的重難點又是什麼,結合教參書和學生的練習再來備教材,在教學時才會有清晰的思路。對於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串起來的部分可以請教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備《四個太陽》時,通過閲讀教材,參考有關書籍,我知道了課文重難點在哪。通過課文要讓學生懂得什麼。在這些頭緒理清楚了之後。再寫一份詳案。而且,李老師對我説過,國小低年級要多指導他們朗讀課文。我也這樣覺得,所以我這篇課文裏面設計了些朗讀的環節。並首先是教師範讀,接着學生模仿讀。因為,有些東西可以通過朗讀感悟出來。最後這堂上得很不錯,整個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等都設計得不錯。教學內容也很流暢。夏老師也説進步很大。

活潑課堂氛圍。上課,除了傳授新知識,讓學生學得更好,不應是一節課得全部。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情和感受學習的快樂,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課堂上老師必須具有一種教學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寬鬆的而自由的思考環境,讓所有喜歡説話的孩子們都有機會和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成果,因此我不只是給機會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回答問題,而是給予更多的互動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或者提問之後給一點時間把他們的做法講給同桌聽。這樣讓每個人都動起來,往往還會有不少精彩的發現呢!但是這樣一來,課堂秩序怎麼控制呢?這就得益他們老師原先制定的一些課堂紀律管理口令。響亮拍三下手,學生們馬上有反應:一面雙臂做端坐姿勢做好,一面説:快坐好!從而提醒沒有留意到老師指令的學生。或者講課時候發現有學生沒有看黑板的,老師就説:小眼睛,小朋友馬上説:看黑板!諸如此類的口令,形成學生們的一種共識,這些教學手段在課堂控制中作用非常大。説到課堂的調控手段,不得不提的是我們二年級的實習生也創造了一種獎懲方法:分組畫星星。對於表現的特別好的組,每次加一個星星,紀律不好的組,每次擦掉一個他們已經得到的星星,並對獲得星星最多的小組進行小小的禮品獎勵,這個措施結果很奏效,小朋友們也樂意為自己的小組爭取星星獎勵。

鞏固教學成果。在國小低年級段,教學內容並不多也相對較容易,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很快地掌握。但即使出色的課堂仍會有學生沒學懂,仍會出現學生一知半解的現象,學生仍會很快地遺忘,通過練習與作業及時鞏固,查缺補漏,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每一次的作業、每一次的課堂小練習、每一次的單元小測試都是一個很好的查缺補漏的機會。老師評講時,只許學生聽,不許學生訂正,常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評講試卷練習,然後再讓學生獨立訂正錯誤。把仍不會的學生集中出來,再進行個別輔導,而且同時發信息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加強輔導,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讓每個學生的知識點過關。

經過學習,我感受頗深!上課,真是一門大學問。老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相應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師要有預見能力,你必須在課堂開始以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教育內容的適合性,各種影響因素的干擾可能性以及教育效果的估計能力。教師還必須將處理過的信息傳輸給學生,使其作用於學生身心的本領,教師還必須要具備掌控課堂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是占主導地位的,在學生面前要始終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飽滿的熱情、愉快樂觀、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在遭遇到各式各樣挫折情況下,仍能善於控制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學生面前。

經過這五週的實習,説實話,我越來越喜歡教師這個職業。雖説,有些學生頑皮、搗蛋和老師作對,但他們都有一顆追求知識,探求真、善、美的心,教師應該多關注他們。每當我耳邊響起“老師您好”的時候,我就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了——桃李滿天下。我知道當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我選擇了這個專業,我就必須要成為一名教師,一名出色的教師,一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奮鬥、拼搏。相信自己!加油!

一,聽課

二、上課

相信每個人的第一節課都是很緊張的,我也不例外。在上課前,我不斷地看教材,怕自己會忘詞,又不斷地檢查上課時要用的教學用具,反覆地進行試驗。終於,我走上了講台,開始了我的第一節課,在開始,我的緊張導致我教學時經常丟東拉西的,不過學生都很配合我,很活躍的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我慢慢地也鎮靜下來了,按照我的計劃,順利地開展我的課堂。就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我順利地結束了我的第一節課。在課後,我馬上找指導老師進行討論。老師首先肯定了我的教法,這讓我很高興,同時,老師也給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提出了我在上課過程中的一些失誤和不足,還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讓我能馬上調整講課的思路,及時修改教案,更完善自己的教學。而我在上完每節課後,都會進行反思,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並且一一記錄下來,為以後上課作參考。

三、班主任工作

第一次當班主任,我很多東西都不知道怎麼去做。我的指導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教會了我很多東西。2年2班的學生是一羣熱情的孩子,在第一天就圍着我問個沒完。所以我很快就和我的學生熟悉起來了,就在一週後,我已經基本上能吧我們班學生的名字記住了,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很有特色。

我作為班主任,主要的工作是:早上七點半到班,去監督他們早讀,在上課期間,有時候要走到班上巡視上課況;可以説,做一個班主任,就是要把幾乎一天裏的大半時間都放在學生身上,而且還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主動去引導和與學生交流,以便能更好的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時所存在的問題。

四、收穫與體會

做一名老師容易,做一名好老師的確很難。教學工作複雜而又繁瑣。首先,要管理好整個班集體,提高整體教學水平。然後,又要顧及班中的每一名學生,不能讓一名學生落伍。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湊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多關心、留意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給予學生幫助。做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

這次實習令我感受頗多。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它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也都是要有講究的。每上完一節課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當好一名老師真不容易啊!實習工作結束了,但這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新的起點。實習的一些收穫和體會,都對於我們今後走上工作崗位,都有很大的幫助。經過這次實習,也提高了我的專業水平,教學水平。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上,還會有更大的進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5

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深入瞭解其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全面、準確的掌握新課程理念,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有的放矢。假期,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開學後,組長給我們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讀培訓,讓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領悟。

我對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想,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活動構成的,教師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師生之間應有良好的關係和相互配合。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由於陳舊的教育觀念的支配,教師大都比較主動,而學生大都比較被動,何談平等與對話?

在新課程中,一直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試想,在寬鬆、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着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國小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絡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6

XX年10月21日至22日我參加了泰安市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培訓,感覺收穫頗豐。那精彩的教學情景,那精闢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學建議,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參加本次活動的體會,那就是受益匪淺。現將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

觀摩四節閲讀教學課後,我覺得四位泰安名師都很好的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中,每位名師都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

二、閲讀教學中要有的放矢,抓重難點。

在本次培訓中,專家們的閲讀教學教學建議,使我對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掌握閲讀教學的一般步驟,培養理解詞句的能力。閲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要幫助學生掌握閲讀的方式——朗讀、默讀;掌握閲讀一篇課文的一般步驟。做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的空間。

三、解讀三年級教材與課堂教學策略。

1、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只有下功夫,刻苦鑽研教材,正確地理解每篇課文的內容,明確編者的編輯意圖,才能充分地利用好教材的資源,並有超越教材的可能。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來調整,直至達到最好的效果。

2、講授新教材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材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材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對於國小三年級語文教學來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根本改變,使語文課堂成為探究課堂,充滿生機,充滿生命活力。閲讀教學的專家報告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老師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課堂才會充滿生機。

總之,這次國小語文(人教版)教材培訓為我提供了難得的平台,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為將來更好的從事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7

我反覆認真地閲讀了《國小語文新課標》以後,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説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説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説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説説寫寫。“能説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俗語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閲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台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説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五、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悦。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應引起我們的思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8

八月三十日我參加了國小語文新課培訓。程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語文教學方法上要求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我會努力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9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出國留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後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説,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説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在語文的教學中,就像“維納斯”、“比薩斜塔”這種殘缺的美也會讓世人為之傾倒一樣,沒有哪一堂課可謂堪稱完美,但每位教師追求美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裏,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師引領着學生開闢語文的新天地,這也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

“新課標”對於我來説已不陌生,上學期教導處組織了多次學習活動,但我認為真正把它滲入教學中絕非幾次學習那麼簡單。於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認真研讀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後的感想。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式教學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每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0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

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閲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

從本班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因此,語文教學應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要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悦。

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1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閲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閲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閲讀,蒐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2

學習國中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首先,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象,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教師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第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每一篇課文都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應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3

《新課程標準》 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閲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説,對閲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藴、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閲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於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閲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閲讀命題除了取材於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於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國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

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脱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説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脱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鈎,與學習內容掛鈎,與學習效果掛鈎。“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首先教師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在喚醒主體意識上,應該認識到學法指導不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課堂教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這幾年之中,課改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齊放。“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是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越而的活潑與可愛,並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靈光閃現、不乏更多了一些對生活、社會的深層思考,同時也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綜上所述,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再一次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傳統人才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於情境中輕鬆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情景。

三、探究學習以人為本。

新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新《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四個理念,但貫穿整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卻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傳授知識為本,或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以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或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這是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關於語文的工具性,過去我們講得很多。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

如果認識到此為止,語文就可能陷入“純工具論”的誤區或“工具理性主義”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為某種需要而轉換職能、失卻本我,嬗變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語文就異化了。

語文作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體的人、社會歷史的人緊緊地聯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離開了人,語文就不復存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語文離不開人,它富於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語文為個體的人所掌握,又顯示個性、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造之源。語文反映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澱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語文又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是依託“文”來體現人的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人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人的生命力、創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生命運動的過程。

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着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決定着語文教學在於揭示人性的真、善、美,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真正價值。所以《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主體——主人決定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由於舊觀念的痕跡很深,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人們常説,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有人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拋棄;同樣,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時刻,也有人由於因循守舊而被時代洪流所淘汰,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這部凝聚着無數專家學者和一線廣大教師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這十多年來課改的經驗,同時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的總體要求,面向未來,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主要立足於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

1、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

2、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

3、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總體感覺上新課標有幾個變化:

一是內容更加充實。新課標變厚了,內容有了大篇幅增加,顯得更加厚實。特別是在附錄中增加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使得課標文本結構顯得更加完善,化隨意為規範,增強了課標的科學感。

二是同中有異。雖然總體結構沒有變化,仍由“前言”“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附錄”四個部分組成,但在每部分中內容都有變化,或是增刪,或是修改,或是順序調整。雖然課程標準體現的基本理念基本沒有變化,但是在對具體問題的認識與處理上,在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與操作上都有明顯調整,從內容到形式變得更加合理、科學。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簡明準確。文本中對概念的闡釋更加準確全面具體,減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總之,修訂後的課標更加逼近語文課程的本真、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語文的規律,更加貼近教學實際,因而更加有利幹指導語文課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實驗,更好地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5

通過學習,我有了豐厚的收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更加深刻了。在以後教學實踐中,我將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認真學習新課標,多聽取專家的解讀,像呂老師一樣,多聽,多記,多思考。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使自己能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觀點,準確引導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主動開展的學習,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2、語文教學要“守正創新”。呂老師在講座中反覆強調“守正創新”這個詞,新課標的“變”與“不變”中體現着守正創新,教學任務羣的設計要體現守正創新。“守正創新”是指在繼承優秀的教育成果,準確理解好的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力求創新。

語文教學要守正創新。無論如何改革,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根底。在守好“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語文教育要更新理念,要切實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語文教育要創新就要關注學生的經歷和體驗,從孩子的經歷出發引導學生進入語文的世界,以學生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在體驗中發現語文的文字之美,使其的體驗、理解轉化為表現的智慧,進而引領學生表現語言之美,在表現語言美的基礎上產生強烈的創作欲,從而去創造美。

作業設計要守正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國小語文作業的創新設計有思考。佈置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是可以有效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的有效方法。但傳統的一致的書寫作業讓一部分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無奈和負重。教師可以根據家庭教育、成長經歷及個人學習能力等的不同,針對學生語文能力有差異的客觀事實,找準每類學生的學習能力區域,為學生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作業。另外,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適量、適當的作業和練習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悦,培養自信心。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雙減背景下如何藉助新課標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這也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努力用自己的所學培養出新時期有“創造精神”的學生。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6

我有幸參加了高中新課程標準培訓,收穫很大。作為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師的職責和師德的重要性,努力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師的基本準則。着力追求教師的“第三境界”,讓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真正實現教師“幸福的境界”。

我深深地懂得,教師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知識的“壟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要想方設法從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研究者”和“開拓者”;同時,教師要由學習上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的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者”。

作為教師,要淡泊名利。從學習中瞭解到,上海一位退休教師,把自己的一處住房以250萬元拍賣所得款項全部捐獻給四川汶川賑災。這是多麼偉大的教師啊,她淡泊名利,視錢財如糞土。她真正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實在值得我們後學仿效。

當然,對那些教師中的敗類,我們要堅決剷除。我學習中,瞭解到,有些教師,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做事不擇手段,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如,一篇文章被抄襲25次,還有“公開課作秀”,考試作弊,拷貝論文等,這些行為,實質是師德的問題。為此,教師的確要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確實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要時時處處警醒自己,一切名利都是“浮雲”。要着力提高教師的職業境界,加強自身修養,發揮教師的人格力量,對學生要真誠,要嚴格,要全面。要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藴。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尤其是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要拓寬學習的界面,從而更好地讓自己在教學中游刃有餘。教師也要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促進教師人格的昇華。

作為教師,要真正對得起教師這光榮的稱號,要在教育教學方面下大苦功,切實搞好教研活動。要向教研要質量。我們知道,教研對教師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教師會在自己的教研中學到很多新的東西,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不斷超越,而且,在不斷自我超越中,教師有很大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研究中,要注意幾點: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有利於學生的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有利於學生掌握重點,難點,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直觀印象。總之,有利於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

總而言之,通過學習,從思想上,從教育教學理論上,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我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相信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力求活學活用,爭取在教育教學中創造更好的成績,以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7

《新課程標準》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根據以上要求,考查學生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默寫要求背誦的優秀詩文仍是語文試卷的一個重要部分。為體現新標準的要求,命題時將更加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新課程標準》閲讀訓練要求,概括地説,對閲讀材料要做到"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藴、品味語言、鑑賞評價等"。命題將重在三點:一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選擇閲讀材料時,堅持文質兼美的前提,注意體裁的多樣性,以適合學生的各種"胃口";每一組命題要由易到難,階梯式提升。二是根據新標準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潛能。命題的原則是力求開放性和彈性,注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勇於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對閲讀材料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三是語文閲讀命題除了取材於教材以外,也要選取一定量的課外讀物。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學年練筆不少於1萬字。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積極開展創造性的工作,讓學生充滿熱情地開展練筆活動,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要淡化文體,讓學生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多角度地觀察生活,關注生活,表現生活,提倡有創意地表達。

當前,國中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鋪開。有些教師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教了,有些學生也覺得語文課越來越難學了。針對這些困惑,我想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

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我們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以往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得學什麼,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根本無從談起。轉變角色,實際就是要教師營造民主的教育環境,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發展的夥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

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説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脱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鈎,與學習內容掛鈎,與學習效果掛鈎。“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8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自當認真學習和研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了。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在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其次,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説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説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但願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19

課改實踐告知我們,沒有堅決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行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高校生學問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育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實行了以下幾點做法:

1、仔細學習新課標,深化領悟《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育,過分追求學科學問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化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意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實力,主動提倡、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學問的領域;注意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須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實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建一個有利於素養教化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探討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精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閲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留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閲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激勵學生獨立思索,質疑問難,培育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力。

3、在精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動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建性地敏捷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實行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探討式教學;主動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建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駕馭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激勵學生採納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加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主動參與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納了嬉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變更了以往的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則矩地聽,當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同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意時,才會輕鬆、開心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留意確立師生同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同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同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開心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逼”,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在佈置探討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需圍繞主題進行探討,讓他們有打算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5、老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老師應當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同等對話,老師參加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加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主動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當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激勵他們主動思維,勇於發言,避開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新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愛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加。

6、新課程的教化理念,使我們相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長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當激勵學生自主閲讀,蒐集信息,隨時駕馭最新的學問,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學問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專心感受,教育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汲取信息充溢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內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視察,細細體會,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順當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閲歷,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20

寒假裏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相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學問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依據新的語文實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建一個有利於素養教化的空間。

國小生語文作為一種語言,確立一套恰當的評價國小生學習實力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課改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注意學生的實力,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走進學生的感情世界,學問標準更適合學生,適應時代。現代教化評價不僅可以發揮檢查、鑑定、診斷等證明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發揮導向、激勵與調控等改進功能。希望確立一套恰當的評價國小生英語學習實力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實力和成果:我們當然要實力,實力的體現包括成果高,成果是一個方面,成果高當然是有實力的表現,實力低的人應當成果低。但也不能死板的靠紙上的答題考察,科學全面的考查出的成果才是真實實力的體現!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實行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 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須要的識字寫字實力、閲讀實力、寫作實力、口語交際實力。

二、注意學生的閲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閲讀。培育學生廣泛的閲讀愛好,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激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探討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如同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三、注意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老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老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老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老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狀況還是自不待言。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化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子。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閲歷和體驗,並以兒童的閲歷、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詳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衝突。所以,老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到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長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加強修養,提升自己的教學實力。專心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我要我的課堂有深厚的語文味和歡樂的笑聲,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新課堂。

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 篇21

近日,我認真研讀了《20xx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知識面,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以生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維”目標。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師單方面的填鴨式教學。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覆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閲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大量閲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覆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讚賞,併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國小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台。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閲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顯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着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學習,我想到的還有很多,中華語文博大精深,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對於《語文課程標準》,我還需繼續學習,切實地做到在學習中反思,我近期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本班有些學生的成績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經過一段的時間的觀察發現,對於低年級而言,拼音、字詞教學是關鍵,雖然課上我都細細地去講,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寫錯,後來我經過思索調整了教學模式,對於一些字詞訓練,訂正的時候不再是老師寫在黑板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書、字典等,自己去訂正,反饋下來效果比原先好了許多。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的真正含義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我會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本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3o9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