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

“匠人精神”近幾年來大爆發,可能緣起與有一年春節期間,中國人跑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造成馬桶蓋幾乎斷貨。這樣一個大工業生產線上的普通產品,竟然和壽司、日本武士刀並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在日本,有一個傳統詞彙指代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叫“職人”。“職人”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職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現在,許多掌握尖端技術的製造業者也被稱作“職人”,甚至遍及社會各個行業,在日本媒體報道中常見“政策職人”、“相撲職人”、“科學職人”和“教育職人”等稱呼,都指在本領域掌握高超技藝的能人。

本質上,匠人起源於手工業,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是“匠心”獨運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線生產。反觀我們教育,教育不是工業,而更像是農業,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深入學生的心靈,翻土、施肥、澆水、除草、間苗。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花,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結果,甚至我們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開出美麗的花,都能結出碩大的果。但我們依然執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陽光中,春風化雨,潛滋暗長,需要靈魂的安靜,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師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後隱含着的是專注、技藝和對完美的追求。在教學中,“匠心”可以讓孩子們莞爾一笑,學習瞬間變得幸福而快樂;能夠使枯燥的知識立刻展現神奇,終身難忘;更會令師生的交流,歡快順暢,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追求“匠心”應該是每位教師的職業意識。

做教師,就得像個手藝人一樣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在激情飛揚和揮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靜靜地等待,悄悄地聆聽,不浮躁,不顯擺。

匠心”就是用簡單的心做單純的事。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説過:“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如果教師都能始終潛心教育,那麼就能摒棄浮躁、功利,迴歸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選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年輕時讀過師範,畢業時他問父親自己該幹什麼?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麼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在兩把椅子中間彷徨!他的歌聲,至美,至純,他的一生,至簡,至定。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把誘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適合每一個人,我們只有根據自己的條件與特點,摒棄浮躁,抵禦誘惑,堅守定律,堅持只坐那一把適合自己的椅子,才會有希望獲得成功,它或許不是最美的,卻是承載你最多喜怒哀樂的物品。人的一生要處理好三種關係,即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人的內心簡單了就會快樂,專一了就會強大。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説過:“人的一生要做許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複雜、太繁瑣、太神祕,應當多一點“留白”,讓學生輕鬆一點,多一點自主選擇,讓學生有興趣一點,多一點寬容悦納,讓學生自信一點。

我越來越堅信,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純手工的,那是一種依靠積累、源於傳承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無法瞬間獲得、想要就有。杏壇之上,絃歌不輟,教師們耳提面命,一張嘴,一塊黑板,三尺講台,一支粉筆寫春秋,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要有“匠心”的執着——專注而簡單。

日前,在湖北十堰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再次強調“工匠精神”,他説,“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創新。今年以來,他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峯。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進改革、發展、反腐、法治的征程中,必須發揚和廣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為審計人的品質底色和審計事業發展的內核力量。

“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國家層面重視和宣揚,與其説它重要,毋寧説它緊缺。受職業性質影響,審計系統本身不乏精心實施審計項目、潛心挖掘審計成果、傾心打造審計精品的“匠人”,但面對審計制度改革、審計職業化建設、審計全覆蓋等新的時代課題,弘揚審計人員的“工匠精神”可謂正當其時。要通過氛圍鼓勵、價值激勵、實踐磨礪和自身砥礪多方面給力,來形成人人崇尚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整體合力。

用濃厚氛圍鼓勵傳承工匠精神。審計機關要將“工匠文化”作為文化立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性開展“學習工匠精神,做敬業、創新、奉獻審計人”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推選身邊先進典型和標兵,營造人人崇尚精益求精、人人倡導精益求精、人人踐行精益求精的濃厚氛圍,讓審計成果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在每一名審計幹部心中落地生根。

用價值實現激勵踐行工匠精神。完善審計幹部職工職業規劃和制度措施,着力提升審計人員職業能力和素養,關心關注每一名審計幹部職工成長成才,讓價值感成為審計人專注堅守、精益求精、樂於奉獻的內生動力。加大優秀審計成果的評選和表彰力度,充分挖掘和彰顯審計精品中所藴含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審計人員感受到辛勤付出、務實勞動後的收穫感和價值感,從而來推動工匠精神蓬勃成長。

用實踐磨礪涵養“匠人”品質。要通過科學的審計計劃和人員組織方式,為審計幹部職工精心實施審計創造條件,確保在審計項目實施各環節,審計人員能夠撲下身子,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個數據、每一本賬簿、每一份證據,深研細究問題原因,精雕細琢意見建議。對於審計實踐中的不認真、不嚴謹、不細緻作風,要堅決予以抵制,讓“出一次報告,鑄一座豐碑”的審計作為在審計實踐中蔚然成風,使每一份審計成果能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用切身體悟砥礪“匠人”作風。審計人員要時時處處以“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對職業充滿敬畏,在每一次審計項目實施中砥礪精益求精的匠人作風,踏實努力、執著堅守,於細微處見精神,於成果中顯品質,在一次次的切身體悟中,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彰顯審計人的品質底色。涓涓細流終可匯成大海。審計職業化建設和審計鐵軍打造便成為有本之木,審計事業的科學和創新發展便有了堅強保障。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

日前,在湖北十堰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再次強調“工匠精神”,他説,“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創新。今年以來,他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峯。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進改革、發展、反腐、法治的征程中,必須發揚和廣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為審計人的品質底色和審計事業發展的內核力量。

“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國家層面重視和宣揚,與其説它重要,毋寧説它緊缺。受職業性質影響,審計系統本身不乏精心實施審計項目、潛心挖掘審計成果、傾心打造審計精品的“匠人”,但面對審計制度改革、審計職業化建設、審計全覆蓋等新的時代課題,弘揚審計人員的“工匠精神”可謂正當其時。要通過氛圍鼓勵、價值激勵、實踐磨礪和自身砥礪多方面給力,來形成人人崇尚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整體合力。

用濃厚氛圍鼓勵傳承工匠精神。審計機關要將“工匠文化”作為文化立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性開展“學習工匠精神,做敬業、創新、奉獻審計人”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推選身邊先進典型和標兵,營造人人崇尚精益求精、人人倡導精益求精、人人踐行精益求精的濃厚氛圍,讓審計成果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在每一名審計幹部心中落地生根。

用價值實現激勵踐行工匠精神。完善審計幹部職工職業規劃和制度措施,着力提升審計人員職業能力和素養,關心關注每一名審計幹部職工成長成才,讓價值感成為審計人專注堅守、精益求精、樂於奉獻的內生動力。加大優秀審計成果的評選和表彰力度,充分挖掘和彰顯審計精品中所藴含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審計人員感受到辛勤付出、務實勞動後的收穫感和價值感,從而來推動工匠精神蓬勃成長。

用實踐磨礪涵養“匠人”品質。要通過科學的審計計劃和人員組織方式,為審計幹部職工精心實施審計創造條件,確保在審計項目實施各環節,審計人員能夠撲下身子,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個數據、每一本賬簿、每一份證據,深研細究問題原因,精雕細琢意見建議。對於審計實踐中的不認真、不嚴謹、不細緻作風,要堅決予以抵制,讓“出一次報告,鑄一座豐碑”的審計作為在審計實踐中蔚然成風,使每一份審計成果能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用切身體悟砥礪“匠人”作風。審計人員要時時處處以“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對職業充滿敬畏,在每一次審計項目實施中砥礪精益求精的匠人作風,踏實努力、執著堅守,於細微處見精神,於成果中顯品質,在一次次的切身體悟中,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彰顯審計人的品質底色。涓涓細流終可匯成大海。審計職業化建設和審計鐵軍打造便成為有本之木,審計事業的科學和創新發展便有了堅強保障。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3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粧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員工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説,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説: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品質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我們員工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4

很久以來就對《工匠精神》這本著作有所耳聞,最近,公司開展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活動,有幸從辦公室借來一本拜讀。拿到手第一印象認為這是一本雞湯,仔細讀來,並非如此,裏面的一些觀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氣,讓人感觸頗多。

所謂的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種對夢想的追求,一種擔當奉獻精神及一份默默無聞的堅守。

學習了《工匠精神》,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尤其是在目前環境保護的高壓形態下,工作上不能出一點差錯,必須要時刻以工匠精神鞭撻着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為作風,各項工作力爭精益求精,不允許有交差思維、差不多思維及走捷徑思維,要對公司及自己負責,在自己的一片領域上敢於堅守擔當,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為自己的追求。注重工作中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維護。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們還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為,後有位。從容自信,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5

一看到這本書,就立馬喜歡上了它。説 不清,道不明,就是喜歡它,它讓我有一種 非得一口氣讀完的衝動!事實上,我真的這 樣做了。掩卷反思,心潮澎湃,仔細思索着付守 永先生的話,他就像一個導師在諄諄教誨着 我!讓人從心底裏佩服!所思所想,見諸於 筆端,聊以自勉!希望自己以後能夠樹立正確的工作觀,真正成長為一名“工匠”。

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金錢至上論甚 囂塵上!在我們的社會裏講利益的人越來越 多,講責任的人越來越少;講權利的人越來越多,講成長的人越來越少;講關係的人越 來越多,講原則的人越來越少!當人們去尋 找一份工作時,考慮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能帶 給我多少薪水,能帶給我多少物質報酬!而不是我能從這份工作中學到什麼?我能得 到什麼樣的成長經驗?我能學會什麼樣的 做人道理?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 我對這份工作足夠上心嗎?我把我的感情投入到工作中了嗎?每一個工作細節我是不是都認真去做了?面對每一個顧客我是 不是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態度? 我是不是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我怎麼做才能提高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我 是不是很受顧客歡迎?我是一個稱職的員 工嗎?我是一個價值型員工嗎?我在公司 是無可取代還是無足輕重?我是不是應當轉換一下心態?我是不是太急躁了、太急功 近利了? 在現實社會中,更多的是聽到員工的抱 怨!日復一日的抱怨只會打消工作的積極性,只能使你處於焦躁、憂鬱、惶恐之中, 永遠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強悍,內心 空虛!殊不知“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 放眼量” !説實話,初入職場,我也有抱怨,有迷 茫!看不清未來在何處!找工作也是看工資 高低,而不顧其他!實在是慚愧!但讀罷此 書,令人豁然開朗!問題的關鍵就是心態的問題!我還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工作觀、金錢觀。

以前我一直認為工作就是賺錢的工 具!錢多了,自然就幸福了!可是當我讀罷此書,我知道我錯了! 從今往後,我要改正錯誤!我不敢奢望要成為像稻盛和夫、喬布斯那樣的一代巨 匠,但求能成為一個普通的,在自己崗位上 勤勞、 敬業、 投入和全身心奉獻的普通工匠!這也是付先生寫此書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作為一個銷售員,首先我應該對自己所 賣的東西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如果自己都不 知道自己賣的什麼東西,何談銷售?其次,我要讓自己慢慢愛上這份工作。正如付先生 所説,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我更喜歡把工 作比喻成你的戀人,每天的工作就像是跟自 己的戀人談戀愛一般讓人心動!讓人傾心!面對每一個顧客我要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 和正確友好的態度,不能説看見一個有錢的 就非常熱心,看見個沒錢的就愛理不理!如 果這樣做會傷害到顧客的自尊心!再次,我要了解顧客的需要,無論是物質需要還是精 神需要,顧客的顏色、品牌偏好,他需要什 麼型號的物品,比如鞋碼大小、喜歡什麼顏 色、哪個牌子、顧客的擔憂和顧慮是什麼、如何解除顧客的顧慮。精神需要方面,我要給予顧客足夠的尊重與諒解,不能傷害顧客 的自尊心,不能説些帶有諷刺、嘲笑意味的 言辭,不能做帶有鄙視意味的動作!總之,我要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充滿了對顧客的尊 敬!我想這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 以上即是我的一點感想。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6

曾經,工匠是一箇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須臾不可離的職業,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各類手工匠人用他們精湛的技藝為傳統生活景圖定下底色。隨着農耕時代結束,社會進入後工業時代,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高峯!

20__年3月29日,第二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經中國質量獎評審委員會評審,質檢總局核報國務院同意,授予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築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浦東供電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鑽井事業部海洋石油981平台、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9家組織和首都航天機械公司高級技師高鳳林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80家組織、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允展等10名個人被授予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_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謹向中國質量獎獲獎組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質量發展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和轉型之要。各地區、各部門要大力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堅持改革創新,加強政策引導,把提升質量作為推動供給結構、需求結構升級的重要抓手,為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要強化監督管理,健全質量標準,嚴厲打擊各類質量違法行為,維護羣眾健康安全和合法權益。各行各業要向獲獎組織和個人學習,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峯,打造更多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為促進經濟“雙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做好“十三五”時期質量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鉅。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羣眾關切,着力改善質量供給,深入開展製造業、服務業質量提升行動,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努力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全面加強質量創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激發全社會質量創新活力,助力經濟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始終嚴格質量監管,健全法規制度,創新監管手段,推動質量共治,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大力弘揚質量文化,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

中國質量獎於20__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國家在質量領域授予各類組織和個人的榮譽,評選週期為兩年。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按照《中國質量獎管理辦法》的規定,經自願申報、形式審查、材料評審、專家審議、陳述答辯、現場評審等環節,第二屆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委員會全體投票表決後產生了獲獎建議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後,質檢總局核報國務院同意,形成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獲獎名單。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7

10位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人才,他們的精湛技藝與創造本領令人歎為觀止,但更令人動容並深受鼓舞的是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他們堅守與忠誠的給社會注入一股清流,他們的踏實與創新把握着時代的機遇,他們的理想與追求激發人們不懈奮鬥。“工匠精神”離我們每個人並不遙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普通的崗位上把本職工作幹到,同樣能成就人生的精彩,同樣是對“工匠精神”的傳承。

作為__市__處理廠的員工,一定要以他們為榜樣,在各自崗位上勤學苦練,以此活動為契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技術,提高業務能力,感受到勞動的光榮,認識到人生的價值。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8

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粧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秀的工匠、瑞士的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員工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説,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説: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品質造就了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我們員工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9

當下,“工匠精神”成了熱門名詞,各行各業都在討論“工匠精神”,會計行業也不例外。不做急功近利的“毛毛匠”,而是“慢工出細活”的能工巧匠,基本形成了大家的共識,意思就是在製造初級粗坯產品的基礎上出精品,在粗放經營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提高質量、創新品牌等。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我認為,會計人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精神。

創造精神

眾所周知,魯班被民間工匠們奉為一代宗師,一直傳承至今。為什麼他會被工匠們一直傳承並奉為一代宗師呢?這和他的創造精神是分不開的。魯班為了更好地工作,更快地工作,更優質地工作,他發明創造了許多工具和技藝。鋸子、墨斗等都是他在勞作之中通過細心觀察與揣摩、反覆地試驗,然後發明創造出來的。有些技藝,如他在楚國創造性地提出的“土堆亭”“魚梁柱”,在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解決了在常人想來無法解決的難題。

也許有人會問,會計這門科學,講究的就是嚴謹,如果一定要遵守各項法律法規,怎麼還可能創造呢?其實嚴謹與守法並不代表不能創造,並不是説一定要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也在發展。例如隨着信息社會的日益發展,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就必須與時俱進,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資源會計學、環境會計學等新興學科也是會計人創造性地提出來並被運用到了實踐中的。

“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説的是即使是大師,他也只能傳授學生規矩與方法,而不能讓他變得機巧。這説明我們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在技能上有所提高,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匠心”精神

匠心獨運、獨具匠心、匠心巧妙等成語,其中都有一個詞“匠心”。怎麼理解匠心呢?我認為,匠心是有別於其他心思的。在現代化生產條件下,以模具和流水作業線作為典型代表的生產企業,很難做出有別於其他的產品。甚至在現代辦公條件下,剪切、複製、粘貼被廣泛運用,已很難見到有別於其他的作品。更有甚者,對動物加以進行克隆。這一切,來源於“心”———心思。因為只有有了這種流水線的心思、複製的心思、克隆的心思,才能製造出這樣的生產線,才能複製出這樣的文本,也才能克隆出這樣的動物。

而我們現在説的這種“匠心”,就是和上述種種心思相反的一種心思。這種心思, 正因為其獨到、獨運,才顯得巧妙,才顯得別具一格。

也許有人會説,會計實行的是統一的會計法律法規與準則,怎麼可能去別具一格呢?明朝理學家朱熹的理論“理一分殊”能夠很好地解釋這一問題。他用“月印萬川”這一通俗易懂的現象進行解釋。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可是倒映在江河湖海中的月亮倒影卻有一萬個,而且一萬個都不相同。是不是天上的月亮本來就不同呢?不是的,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只不過江河湖海各自的形狀特徵等不一樣,導致了月亮倒影的不一樣。而且它們都反映了月亮的部分,而不是月亮的全部。同理,會計人可以運用統一的會計法律法規與會計準則,但是在會計分析、會計處理、方式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方面,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自己的選擇。

這就是匠心。

這種匠心,體現在審計方面就是審計人員的職業敏感性與職業判斷,體現在會計方面就是會計人的職業判斷與獨特的會計個性。每個企業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企業不同時期的情況又是各不相同的。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業務時,不會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不會處理兩片相同的葉子。這就是匠心在會計中的運用。

合作精神

俗話説:“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裏面也有一種“工匠精神”,即合作精神。三個臭皮匠,都是平凡普通的匠人,沒有絲毫的突出之處,沒有奇特之才,但他們彼此合作,取長補短,形成合力,便能取得突出的成果。

會計人也是平凡普通的工作人員,但他們在工作中,不能將自己與其他的業務部門隔離開來,如果那樣,則是一個“做死賬”的會計,不熟悉實際情況的會計。只有當會計人融入業務部門,和業務人員進行了充分溝通後,他所處理的會計事項才會符合企業的業務實質,業務信息才能及時轉化為財務信息,財務信息反過來又迅速為業務服務,達到企業效益的最大化。這個時候,會計人合作精神的價值便全部體現出來。

會計人既可以實現企業內部的互聯互通,也可以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既可以實現企業內部的合作共贏,也可以實現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會計人的合作精神肯定有助於企業效益的最大化,為企業的發展營造出更加和諧的氛圍。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0

付守永先生在序中就寫到“將畢生歲月奉獻給一門手藝、一項事業、一種信仰,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種什麼精神支持呢?”,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是一種追求,是一種執着,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精神力量。正如小野二郎説的,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祕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而這就是工匠精神最純真的呈現。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曾經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我們為什麼工作?用什麼態度去工作?到底值不值得用心付出自己的努力?在迷茫的時候又會想:反正幹多幹少都是發那麼多工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是更舒適愜意嗎?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樣平衡?等等……此書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這些問題,並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己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在城市生活節奏較快,沒時間處理感情,只好非誠勿擾;沒時間旅遊,只好走馬觀花;沒時間學習,只好報速成班,過着“快餐式生活”,當生活只求速度不求內涵時候,原本美好的東西都變味了,反映在工作態度上,就是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機心。想想,生存不易,我們只能慢慢來,一步步腳踏實地,用雙手和智慧去創造財富。那麼如何在工作中實踐這種精神呢?

樹立“不為金錢論”的工作觀

很多人都想得很簡單:工作就是為了養家活口,圖生存。當然這是基礎的,但如果一味變成為“為了賺錢而工作”就無法體會工作的樂趣和成功喜悦,無法獲得更多的提升,成為一個“上班奴”。俗話説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讓賺錢的目標與自己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有夢想才會有動力,也不至於虛度光陰。在工作過程中還要解決好“心”的問題。高爾基曾説,“工作是快樂時,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義務時,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們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時候我們會受到挫折,讓我們體會“進退”的深意,有時候有貴人相助,助我們錦上添花,這些都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要從容去面對。

樹立“先做人後做事”的理念觀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變成價值的思維法則,成敗在一念之間,從改變念頭開始。五大正念中首要為先做人,後做事,用小約翰拼圖的故事,一語雙關:“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歲月悠悠,人要實實在在地做成幾件事情並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個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於把“會做人”和“能做事”有機的統一起來。

而要想改變我們的人生,最重要的要改變書中寫到的三種思維方式:交差思維、差不多思維和走捷徑思維。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是有名的“差不多”先生,從歷史上看,我們的中庸文化、糊塗文化,導致人們以“差不多”為標準,以“難得糊塗”為明智。從現實看,“差不多”先生背後,是缺乏一種對他人、對客户、對工作的一種基本的責任心。從專業上看,“差不多”先生的出現,也跟他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眼見經歷有關,很多事情,做的貌似差不多,是因為他不知道還有更好更高的標準,也就是跟他的能力有關。同樣交差和走捷徑思維,阻礙了自己進步的機會,對職業成長是很不好的。

樹立“專注做好一件事情”的完美觀

時下,社會上一些人對工匠嗤之以鼻,認為工匠是傻子。他們覺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麼?幹嘛非要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幹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雖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願付出勞動;但更有一部分人,憑着內心的信仰與追求,身體力行學習大國工匠,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創造更大價值。就像央視新聞推出的《大國工匠》系列,講述不同崗位勞動者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這是一種值得社會尊重的職業精神,也是當今社會最稀缺的品質。

作為這個創新時代的年輕員工,雖然人的能力有大小,機遇各不相同,但只要人人願意在某一個領域日日潛心鑽研,都能成為受人敬重和熱愛的大國工匠,都能為自己的人生添色加彩。因此,要把工作當做一種修行,一種信仰,就像京瓷創始人滔盛和夫先生的“六項精進”一樣,在工作中堅持不懈的努力。把工作當成事業,拋棄雜念,棄焦去躁;把工作當做是磨練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橋樑;把每一天都當作人生的最後一天來度過,對待任何事情都認認真真,精益求精,不留遺憾。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1

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着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着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裏,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着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粧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瑞士的頂級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説,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説: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峯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頂級品質造就了頂級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2

“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總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當在《工匠精神》中看到這句話時,我的心靈再一次被觸動,是啊,我們生命中大部分時間不都是在工作嗎?可是,我們又是以怎樣的心態去工作?用怎樣的行為去工作的?

把每一位同事當做老師。剛畢業的我們多了一點浮誇,少了一點穩重。剛進公司時,我會因為一通電話和客户溝通的還不錯,就自認為自己的溝通方式還是比較讓客户接受的,但是後來經歷接客户、做活動、跟蹤客户到店之後才知道,原來這麼傷腦細胞,客户不會因為你一通電話就相信你。現在的我,依然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但是我學會了及時向同事、領導溝通,聽聽他們的建議,針對不同的客户用不同的方式溝通。

把工作當做一場演出。每一位演員都會把自己的每場演出都做到完美。而我們平時工作,大多時間是因為要工作而工作,少了一點主動性。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你的思維方式也決定了你的生活和工作。領導交代一件事,我們要用心的思考,認真完成領導下達的要求,領導之所以提出問題肯定是看到問題的所在;客户向我們諮詢一個問題,我們要及時真誠回覆,客户之所以找你,是對你的信任,如果我們把客户當成是朋友,我相信我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掃街時,只要我們抱着要幫助客户的心態,想為他提供一個不僅質量有保證且價格實惠的環境,並且也鍛鍊了我們的溝通能力,相信客户一定會因為我們的真誠留下聯繫方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工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工作讓我們實現了價值和夢想,所以,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我們的工作,用一種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行為去對待我們的工作。

學習和弘揚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3

CRH380A型列車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試跑京滬高鐵,首家獲得美國商標專利局頒發給中國高鐵的自主知識產權認證,是中國向全世界推銷高鐵的一張國際名片。今天的《大國工匠》我們就來認識,打造這張名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鐵首席研磨師——寧允展。

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刷新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

如果把高鐵列車比作一位長跑運動員,車輪是腳,轉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寧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腳踝。

每片轉向架的體重有1。1噸,定位臂落在四個車輪的節點上,每個接觸面不足10平方釐米,當列車以時速300公里運行時,接觸面承受的衝擊力有二三十噸。縫隙大了,車輪可能會鬆脱;如果完全焊死,轉向架就無法再打開,影響列車檢修。

寧允展負責的這道工序,不只在中國,全世界所有高鐵生產線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給手工的研磨空間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轉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價值10幾萬元的主板就報廢了。

寧允展這雙魔術師般的手,傳承了父親的基因。他的父親是村裏的鐵匠,寧允展小時候經常跟着父親幫鄉親們打磨傢俱,也因此從小就喜歡上了學手藝。

國中畢業後,寧允展考上了鐵路技校。20_年,成為第一位學習380A型列車轉向架研磨技術的中國人,寧允展對技術的掌控和精準把握,讓日本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寧允展成了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還當上了班長。可是,沒過多久,他卻找到領導説不想當班長,還是讓我幹活吧。

寧允展的家,距離工廠有近半個小時的車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為一到家,他又開始忙了。在這個三十多平米的小院裏,大部分地盤都是寧允展的,這些磨具,是他自費在網上買的,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練手藝。一開始,妻子並不理解。

六歲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寧允展説,他理解女兒的想法,就像當初,正是因為父親尊重自己的選擇,他才如願考進了鐵路技校。

20_年,是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時刻,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親第三次入院,寧允展雖然意識到,和父親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邊。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隨着380A衝刺高速成功,寧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車的生產,並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發新項目,新工藝,先後獲得5項國家級技術專利。

一心一意搞技術,不當班長不當官,寧允展似乎與當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寧允展説,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產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這一點,需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做手藝。如果每一件中國製造的背後,都有這樣一位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中國製造就能夠跨過“品質”這道門檻,躍升為“優質製造”,讓更多的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釋放更耀眼的光芒!

工匠,是一種職業,看似平凡,卻也有着不為人知的祕密。

人們都在詢問,什麼是工匠精神,在究竟來自“何方“?它,神神祕祕,似乎很少人能夠體會到它的真正內涵。有人説,工匠精神就是不斷改變精益求精,其實不然,我認為工匠精神不只是精益求精,更要有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決定着你的命運,你似乎在慢慢的為之所改變。

曾經有一篇文章這樣説道:“一天,一位大學的學者來到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派了幾個人到建築工地去砌牆,這位大學者問了第一個正在砌牆的人説:“你在幹什麼?”“難道你看不見嗎?我在砌牆。”那位工人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回答道。顯然,對方是嫌他打擾了自己的工作。

學者笑了笑,有走到另一位砌牆工人身邊問道:“你在幹什麼?”那人差異的看了看他,然後用手比劃着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大大樓説,我在蓋一座高樓。這兩個人的回答令他大失所望,但當轉身欲走的時候,一陣歌聲吸引了他,在忙的焦頭爛額的工地上竟然還有人唱歌,這位學者狐疑的循着歌聲找了過去,原來是一位目光囧囧的年輕人,只見他麻利的砌着轉,同時哼着一首首老歌。

“你在幹什麼?”學者又問了他一個問題。“我在建設一座美麗的城市。”這個人爽快的回答道。

十年之後,這位學者因為某一課題又來到了這個工地進行調研,湊巧的是,他發現一件令他非常震撼的事:“十年前的那幾個人,第一個還在工地上砌牆,第二個成立圖紙設計師,而第三個,卻已經成立他們的老闆。”

由此來看,所謂的工匠精神並不是只有精益求精,而更為重要的是一種態度,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決定了你以後能否幹出一番大事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90dg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