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張貴斌同志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隊英勇作戰,九死一生,身負戰傷,戰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動回到農村,造福羣眾,埋頭苦幹,無私奉獻;離休後,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深藏功名,不計得失,始終保持着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是退役軍人的楷模,是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學習的榜樣。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0篇)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崇高信仰,堅決聽黨話、一心跟黨走,用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後,張貴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軍入伍,在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中,他勇敢作戰,7天6夜的戰鬥中始終堅持“人在陣地在”,直至戰鬥到最後全連僅剩3個戰友,用血肉之軀守住了陣地。之後,又隨部隊轉戰了半個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因傷轉業後,他主動申請回到老家當了農民,在村支書、信用社、供電所、農電局每個崗位上,黨讓幹啥就幹啥,一心樸實工作,默默無聞奉獻。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把對黨忠誠刻進心裏、融入血液,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把堅定信仰作為第一位的要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處處體現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價值追求和思想風範,以實際行動踐行對黨的錚錚誓言。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甘於奉獻、不計名利的精神品質。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樸實純粹,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動作為,不務虛功、奮發進取。張貴斌作為戰鬥英雄,轉業時不要求組織照顧,把去大城市的機會留給了戰友,主動申請回到了老家農村,在平凡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一直以來,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勛榮譽從不提及,連家人都不曾知曉。20__年,國網鞍山供電公司製作建軍90週年退役軍人專題節目時,張貴斌在節目中説:“我們趴在戰友的屍體後面戰鬥,我這個新兵活了下來,火線入了黨。”仍然對戰功隻字未提。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切實站在改革發展主戰場、重點工作第一線、服務羣眾最前沿,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以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責任。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恪盡職守、敢於擔當的務實作風。張貴斌同志無論崗位如何變化,始終秉持着幹一行愛一行的勁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體現出樸實純粹的優良作風。回鄉第一年,他被推選為鄉生產社委員,生產社沒條件生產,他就拿出全部復員費100元,買了3匹馬和一輛大車為生產社增收。他任職村書記期間,事事做在先,一切為村民考量,處處為國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時,有困難户還不上貸款,就自己掏錢給還。到縣農電局工作後,起早貪黑、頂着酷暑嚴寒立杆架線,點亮了鄉里的萬家燈火;工作的最後幾年,他負責建設電力物資庫,物資存放全靠他一個人記賬,他始終認真負責、細緻踏實,堅決把這個良心活幹好。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保持和發揚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不管在哪個地方、哪個單位,都要把崗位當成事業幹,兢兢業業、親力親為,時時處處貢獻出個人的全部力量。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清廉自守、艱苦奮鬥的高尚情操。張貴斌同志最難得的品質是艱苦樸素,從不向組織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張貴斌離休金5000餘元,但是現在還和老伴到街上撿舊衣服和鞋,清洗乾淨後留給困難的羣眾拿去用。作為離休幹部,張貴斌住院費用全額報銷,但只要病情好轉能夠下牀了,就堅持出院,總想着幫國家省一點,用在別處。至今,張貴斌和老伴還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傢俱,對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滿足。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時刻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任何時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組織提特殊要求,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自覺做到生活向低標準看齊,工作向高標準要求。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

94歲的張貴斌老人深藏榮譽功勛60餘載,在地方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軍人信息比對核查時,他的功勛才被人知曉。他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隊英勇作戰,九死一生,身負戰傷,戰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動回到農村,造福羣眾,埋頭苦幹,無私奉獻;離休後,嚴格要求自己,艱苦樸素,深藏功名,不計得失,始終保持着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精神面貌和優良作風,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是退役軍人的楷模,是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學習的榜樣。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在農村長大的我,對花木種植有濃厚的興趣。20xx年,我聽説春風村有300多畝茶葉地想承包出去,當即和朋友來看。

在村辦公室,我見到了王家元。聽説來投資,王家元瞪大了眼睛:“你們來得太及時了,現在就可以談。”可到現場一看,那片地水、電、路三不通。再見王家元時,我就給他出了道難題:一個月內把這三件事辦好。

過了20多天,王家元打來電話説,那三件事有眉目了。我打心裏不相信,就開車過去看。一進村口,王家元滿頭大汗地跑過來説:“路,交通局已經立項了,保證兩個月內挖通,爭取五個月內硬化;水和電也已經在測繪了。”他還把資料、圖紙拿給我看。

一個村幹部居然有如此魄力,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仍有些疑慮。我説,投資可以,土地租用30年,每畝租金最多50元。王家元説:“這個事情我還真不能做主!租金要由村民討論決定。”

兩個月後,王家元再次來電,説土地的事情説好了,每畝租金就50元,但有個條件,用工春風村的村民要優先。我問他原因,王家元説,土地租金是便宜了點,但是如果用工都請村民的話,大家每年能增收300多元。

王家元的實誠和執着打動了我,我不再猶豫,把320畝茶葉地租了下來。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朱有勇,男,漢族,1955年11月生,雲南省紅河州箇舊人,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首席教授,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朱有勇學農愛農為農,四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態度致力於科技扶貧並結出累累碩果,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知識分子的道義擔當。

敢於“頂天”:問鼎《自然》封面文章

因為研究生導師段永嘉先生留的“一道不會回答的考題”——追溯世界農業歷史,依賴化學農藥控制病害不足百年,在幾千年傳統農業生產中,利用什麼控制病蟲害?朱有勇開始了數十年的科學探索之路。

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易造成病害流行,致使農藥用量大幅增加,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糧食生產構成潛在危機。很多國外科學家提出通過基因、生物學、雜交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都因為技術難度太大,幾乎沒有成功的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雲南的稻瘟病很嚴重。在石屏縣的一個村子裏,朱有勇偶然發現栽種着不同水稻品種的田裏稻瘟病很輕,而只種一個品種的田裏病害卻比較嚴重。難道“稻瘟病”的發病率高低與水稻不同品種間的間作有關?於是,他跳出品種概念,依託傳統間套作技術,開始了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嘗試。經過研究,他發現,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栽培技術,尤其是作物間作套種和林木混交等,體現了作物多樣性的內涵,能減緩病蟲害流行。此後的十多年裏,他經過近千次試驗進行確證並研究控病機理,建立了一系列作物多樣性控病增產新技術,最終確證了作物多樣性時空優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徑。在20__年,這一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引起全球關注。

“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在全國10省區市推廣6000多萬畝,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害”技術已在國內外應用於3億多畝旱地作物。這兩項技術都可以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能增產20%~30%。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甘於立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20__年,中國工程院開始結對幫扶瀾滄縣。作為年富力強的“60後”院士,定點扶貧的任務落在了朱有勇肩上。朱有勇院士帶着團隊駐紮在竹塘鄉蒿枝壩,走進田間地頭、深山密林開展實地調研。朱有勇院士團隊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的利器,確定了“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幫助邊境直過民族儘快脱貧致富。

朱有勇院士將冬季馬鈴薯優質高產新技術在這裏落地。該技術充分能有效抑制病蟲害,減少60%的農藥用量,大幅度提高了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落地的還有“院士公司 基地 農户”的“4”科學化、標準化、產業化扶貧模式,即院士、專家和公司抱團幫助農户解決技術、物資及銷售方面的問題,農户專心學技術搞種植,大家齊心協力脱貧致富。20__年,在全縣38個村寨示範3200多畝。冬季馬鈴薯在11、12月播種,翌年3、4月收穫,瀾滄將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鮮薯產區之一。冬季馬鈴薯平均畝產2.5-3.5噸,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

朱有勇院士在調研中發現瀾滄縣境內有大面積退耕還林的思茅鬆,林下經濟大有文章可做。朱有勇院士又給瀾滄帶來了一項“能轉化到土地裏”的創新科研成果——林下有機三七技術。林下有機三七種植堅持“不準施用一粒化肥,不準使用一滴農藥”的品質控制標準,讓中藥材迴歸山野林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有機三七,從生產過程保證了藥材質量。該技術不佔農用地,生產成本低,價格高效益好,為邊疆民族地區探索出一條依託科技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林下有機三七預計每畝產量50公斤至80公斤(乾重),村民每畝林下三七可收入5萬元至15萬元。

扶貧先扶智。朱有勇院士團隊不僅為拉祜山寨帶來了最新科技,也帶來了“最強大腦”,在全國首創中國工程院科技扶貧技能實訓班。院士專家直接為農户授課,用羣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理論、教生產,手把手地在田間地頭指導農户種植,直至學懂學會。到目前為止,院士專家已培養了840名鄉土人才,這些學員回鄉以後為脱貧致富發揮了帶頭作用,變成一顆顆脱貧致富的“種子”灑遍瀾滄大地,形成脱貧攻堅的“星火燎原”之勢。

朱有勇心繫一生鍾愛的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教育事業,在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後,學校特別獎勵他200萬元。他用獎金設立雲南農業大學“有勇獎學基金”,專門獎勵品學兼有的學生和潛心研究的老師,鼓勵學農愛農的師生踏實耕耘、奮發前行。

在學術界,朱有勇院士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研究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在農民眼中,他是一個最在行不過的莊稼好手,知農民冷暖、懂農民所想的貼心人;在學生眼中,他是一位學農愛農為農、令人敬佩的老師和關愛後輩的長者;在自己眼中,他説不過是一名農民教授。

朱有勇立足於平凡的崗位,根植土地,不忘初心,擔當實幹,書寫了學農愛農為農,潛心服務“三農”奮鬥篇章。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5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蒼生蒙難,家國難安。特殊歲月裏的童年經歷,讓劉永坦從小就對國家興亡感受深刻,也讓他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 “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劉永坦懷着投身祖國工業化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劉永坦靠着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讀書期間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58年,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台,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為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羣體的一員。1965年春,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製任務,就於1970年插隊落户到黑龍江省五常縣。1973年,他重回學校。1979年,他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被派往英國深造,也正是在這裏,劉永坦的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6

____年____月____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強調,作為“一線總指揮”,縣委書記們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羣眾的貼心人和班子的帶頭人。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時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波就在現場,相信他和其他99名縣委書記一樣,心中洋溢着澎湃之情。而今,廖俊波同志離開了我們,他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但是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向我們展示了“一線總指揮”的時代情懷。

深入一線的情懷。在政和這個山區縣城,發展十分滯後,因為交通閉塞,基礎薄弱。為此,他剛到這裏,便主動深入羣眾,找出發展長期滯後的原因。雖然是縣委書記,他沒有高高在上,沒有拈輕怕重,而是深入貧困村,開展駐村蹲點調研,把脈問診,分類推進精準扶貧。他帶頭撲下身子,捲起褲腿、跑田坎,穿長筒雨鞋走爛泥田。他找到了貧困羣眾的癥結,那就是農民發展生產,不知道“錢從哪裏來”,為此,他牽頭帶動政和縣在全國率先開展小額扶貧貸款試點,用200萬元政府保證金撬動支農信貸3000餘萬元。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廖俊波同志真正領會了“一線總指揮”的精髓,那就是工作在一線,生活在一線,調查在一線,這樣才能真正當好“一線總指揮”。

敢於擔當的情懷。要發展,就得招商引資,在重要的招商項目中,他始終做到親自會見、親自接待、親自協調、親自洽談,為的就是給縣裏引進項目。在他的帶隊招商下,組團式引進了65家電機企業,總投資32.4億元。在城市建設中,每個項目的關鍵點,他都親自參與,為的就是讓各個項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真正體現了新時代“一線總指揮”的擔當精神。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7

為了祖國的外交事業,張楠同志獻出了他那年僅28歲的生命,他用青春年華生動詮釋了一名武警戰士的忠誠使命,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踐行了黨的羣眾路線,深刻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和人民警察的核心價值觀,全面展示了使館警衞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和捨生忘死、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張楠烈士的精神實質詮釋着首都公安民警忠誠使命、恪盡職守的政治品格;彰顯着他們心繫百姓安危,牢記為民宗旨,黨和國家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高尚情懷;體現着他們愛崗敬業、勇於擔當、無私無畏的英雄氣概。他們是使館警衞鐵軍的本色縮影,是基層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是全體民警學習的榜樣,弘揚傳承英雄精神,就是要將首都公安隊伍打造成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鋼鐵之師,打造成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忠誠之師。廣大幹部民警、現役官兵和文職輔警要將緬懷英雄的深情,轉化為忠誠履職、獻身使命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高昂的鬥志,踐行英雄遺志,積極投身首都公安事業,強力推進兩最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首都公安夢而努力奮鬥。

學習他們愛黨愛民、忠誠奉獻的思想品質,忠於職守、忘我工作的敬業精神,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努力創造。以此引導廣大幹部羣眾以英模人物為榜樣,學英雄,見行動,努力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為建設幸福作出新的貢獻。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8

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他很“小氣”,家裏的傢俱都用了幾十年都沒換新,但他也很大氣,把自己的積蓄都捐給了華農卻絲毫不遲疑。報告會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是什麼,讓一個人如此大公無私,把平時一點一滴省下來的、一生的積蓄捐給學校,去世之後還將自己的遺體捐獻?他説:“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盧永根院士曾在一次演講中説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這名老科學家,用無言的行動詮釋了人生的意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學習盧永根院士無私奉獻、勤儉節約以及熱衷科研的精神,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為人民服務的青年。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9

一身深藍色粗布衣服、一頭剛蓋住耳朵的短髮,在1975年剪掉長辮子之後,申紀蘭40多年來一直保持着這種在農村最常見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離開勞動,即便89歲高齡,每天還是力所能及地參加勞動。

“要和鄉親們在一起,把根永遠紮在農村大地上。”她説,這是她的初心。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是全國唯一連任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稱傳奇。

她嫁到西溝村時才18歲,婚後第六天就下地幹活,一生信守“勞動就是解放”。

上世紀50年代,她帶着十幾個姐妹加入互助組,和男人一樣種樹開荒,把男女“同工同酬”變成了現實。至今,村裏仍流傳着這樣的“鬥爭故事”:

春播快開始了,成堆的糞要往地上勻。婦女裝一天糞7分工,男人挑、勻一天10分工。幹了一天,婦女們都想挑糞勻糞。男人不願意,就比賽。一樣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婦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婦女們都勻完了,有的男人還沒勻完,連最反對同工同酬的男社員也説:“該提高婦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迎來改革開放後的新起點。2年後,申紀蘭帶領鄉親們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西溝村逐漸走上了快速發展道路。

現在,西溝村有集體企業4家、民營企業12家。20__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

在申紀蘭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初心已經化為血液。即便在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期間,她依然早早起牀,給大家掃地、打開水、擦桌子,也不曾將自己和孩子户口遷到城市。

申紀蘭對物質生活看得很輕。她住的仍是上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張舊桌子和一箇舊式小櫃子,一張老式木牀佔了半個屋子,沒有一件現代化傢俱和高檔電器。但她卻多次將獎金捐給村集體。她堅持不領廳級幹部工資,原來每月只拿村集體150元補貼,這兩年才漲到300元。

“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黨的教導,不能脱離羣眾,要給羣眾幹工作。”申紀蘭説。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不忘初心,以生命踐行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張超,一位矢志翱翔的“天空鬥士”,一位捨生忘死的“護國衞士”,以29歲的年輕生命踐行了一位優秀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的犧牲是偉大的、是光榮的,值得人們永世紀念,值得所有黨員矢志學習。

在鮮紅的黨旗下,舉起右手,向黨和人民許下神聖的誓言,這莊嚴的一幕,在華夏大地上無數次上演。8900多萬中國共產黨員,每人都經歷過,不知到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初那憧憬的嚮往、澎湃的激情、上進的決心,還有多少人始終保持入黨之時的初心。不忘初心,首要就要不忘入黨時那份純潔的真心,不忘對黨的崇敬和嚮往,不忘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驕傲和榮耀。

時至今日,新形勢下,各種思潮起伏,各種國外敵對勢力的侵蝕無孔不入,我們黨面臨着“四大危險”“四種挑戰”,為何如此?正因為有部分黨員忘記了自己入黨時的初心,忘記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對先進性永恆地追求,也忘記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當理想信念出現滑坡、精神之“鈣”不斷散失之時,正需要一批像張超同志這樣的“優秀共產黨員”,來喚醒那些迷失的信仰,來激發深埋於每個黨員內心深處的熊熊火焰、炙熱激情。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作為奮戰在水利戰線的一員,我發自內心地讚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做大着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説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着眼,從難處着手,從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後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後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和院系全局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係,全力以赴把及教學科研培養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

最後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鬥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着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大學教師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儘自己全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可以説,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淨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水利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縣委、局黨委的各項安排佈置,積極努力工作。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蹟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督促並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周圍經常充斥着一個很沒道理的認識,都認為自己做事是為了別人。基於這一點,許多基本道理被顛倒了,比如,我們的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與家長有衝突,嘴邊的話就是:“不給你學了!”工作中大家常常會説:“某某領導和我關係不好,我就不給他好好幹。”“我這麼辛辛苦苦給某個領導幹了好幾年,什麼好處也沒有!”把與個人息息相關的東西,説得與自己毫不相干。説是不給別人好好幹,其實受損害的正是自己,由於認識上的錯誤,導致人生方向扭曲,在成就事業方面走了許多不該走的彎路。

首先是謀生的手段,是活着的必須,工作可以沒有我們,我們不能沒有工作,大家辛苦勞動,把勞動換成貨幣,再用貨幣換取生活日用品,我想這個直白的道理,誰也不能否認。其次工作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安全感,有了工作,我們就有了一個集體,有了喜事,單位同事幫助張羅,祝賀,有了病,單位同事來看望,出了意外,還有單位可以依靠等等,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以平和的精神狀態延續我們的生命。

工作還給我們搭建起社交的平台,與很多人相識相知也是因為工作而形成的,一個社會交往圈子也是工作給我們的,他滿足了我們精神上的愉悦。工作還給了我們自豪感,我們所從事的是在社會上羨慕的職業,在家中有較好的收入,家庭成員把你當寶,親戚朋友投來尊敬的目光,走在大街上穿着軍裝都會有人多看你兩眼,這尊重滿足了心理上的快感。

可見,工作崗位是我們自己生存的需要,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是我們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們的人生是息息相關的,不全是為黨、國家和人民,也不排除為了部隊,為了醫院,從個人完善自我,完善人生來説,工作首先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是不是過得去就行了,為什麼要愛崗敬業呢?我認為我們的崗位危機四伏,隨着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繼續深化,幹部管理越來越規範和嚴格,靠混日子混崗齡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再加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當你還在原地踏步的時候,猛然抬頭一切都變了!

新事物、新觀點新詞彙像泉水一樣不斷湧出,一旦被落下,就很難追上。工作崗位的危機感像濃霧一樣瀰漫在周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應該不再是一句口號,不是領導嚇唬大家的殺手鐗,而是實實的擺在了眼前。可能有的人會想,大不了轉業唄,是的,我們是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似乎是有退路,所以現在混一混沒關係,可是,當我們走上退路的時候,如果一無是處,身無長物,也會被擠到路邊,每年參加考試的大軍一波又一波,80%以上都是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他們的不斷加入,也提升了體制內的競爭程度,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有退路嗎?所以,與其説愛崗敬業是國家的需要,是部隊的需要,不如説是我們生存的需要,是美好人生的需要。

應該用四個詞來概括:感恩、珍惜、看重、忠誠。感恩是我們對崗位的基本態度,是工作崗位讓我們豐衣足食,讓我們精神世界飽滿豐腴,不能麻木地認為崗位給我們的東西是份內的,更不能對周圍的種種幫助麻木不仁,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有了崗位就應該珍惜,,每個崗位都是一座寶貴的鑽石礦,就看你有多大的能力去挖掘。有時候我們總在羨慕別人,眼睛總是盯着別人的崗位,總是有人在説,看人家看人家銀行、看人家誰誰,豈不知到,人家也在看我們。

所以不用羨慕別人,靜下心來看重自己的崗位,學會從平凡的工作中發現機遇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加強的人生課題,儘管有的機遇帶來的回報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不能把眼光只放到自己能得到什麼,而應看到我們得到這個機遇本身的價值。

在專業化越來越強的社會,工作對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斷提出更高、更深、更廣的要求,如果做事搖擺不定,變來變去,只會讓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捨去,所以,看重自己的崗位,千方百計做好一件事,本身就是的成功。而忠誠於自己的崗位是愛崗敬業的基點,是一種工作方式而不是一句口號,他體現在責任和擔當上,責任是一架天平,最能衡量一個人的工作,放棄了責任就等於放棄了自己更好的生存機會,沒有了責任也就沒有了約束,一切都無從談起。勇於擔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接受工作的一切,不能只接受工作的益處和快樂,還要接受他的艱辛和苦難,學會忍耐。

書名叫《你在為誰工作》,裏面有段話很好,與大家共勉:在工作中不論做任何事,都應將心態歸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學習的態度,把每一次任務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遇之門,千萬不要視工作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心不甘、情不願,於公於私都無裨益。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永坦院士紮根龍江60載,推動國家對海探測領域前瞻佈局,帶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雷達鐵軍”,鑄就了捍衞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卓越貢獻。劉永坦院士的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極大激勵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學生,大家紛紛表示,劉永坦先生精神堅定了為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紮根龍江、建功立業。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信學院教授李楊是劉永坦院士指導和培養的青年人才,也是劉永坦先進事蹟宣講團成員之一。“作為我們的榜樣,他身上所折射出鐵肩擔當的家國情懷和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始終激勵着我們在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不斷前進。”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可親、可敬、可學,平凡之中見偉大。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能幹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他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他是一個有激情的人,工作起來風風火火,廢寢忘食,不顧一切。他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以羣眾苦為苦,力求實質性解決問題;對同事,肝膽相照,如兄長般關愛;對後輩,春風化雨,像老師一樣督促進步。學習滕啟剛同志一心為民的情懷、廉潔自律的情操,永不退色,永不變質!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鐵路的安全運轉離不開這些普普通通的鐵路人,他們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責任和汗水守護着鐵路安全,我要向他們學習,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做好自己的事、幹好自己的活兒,時刻守護鐵路整備安全暢通,讓旅客安安全全出行。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曾想過要做一些轟轟烈烈的事,但更多的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他們猶如一顆顆最渺小的螺絲釘,雖然不起眼,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新時代鐵路人就是那一顆顆螺絲釘,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守護着我們國家的鐵路行業。他們給社會帶去温暖,給旅客帶去安全,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續寫出一段段不平凡的事蹟。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轟轟烈烈,只有默默奉獻。“最美鐵路人”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螺絲釘”精神一直在延續。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早上,我在單位的會議室通過遠程教育接收終端學習了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被藍雲同志的境界、情操深深地感動了。43歲的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叢村村醫藍雲,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堅持帶病行醫,而且送妻子到衞校學醫,為羣眾看病。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黨的隊伍裏有着這樣一個為國家為人們堅貞不移無私貢獻的優秀農民醫生,村醫藍雲心繫羣眾,大局意識極強,即使身患絕症後仍以頑強的毅力穿行在大化的村屯之間,孜孜不倦的救治病人。

他為了幫助山裏貧困百姓看病,四處奔走、日月兼行,積勞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職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如果僅僅是牢騷抱怨、推脱逃避,往往無濟於事,難有收效。藍雲同志的諸多事蹟都告訴我們,要履行好職責,就必須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耐心。而這正是我們基層幹部必需的品德要求。

藍雲同志的先進事蹟感動着許許多多的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奉獻精神,學習他這種對待事業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盧院士堅持着“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的原則,擁有樸素、率真、堅毅、無私、有情懷等美好的品質,身為一名華農學子,我很自豪,原來我的身邊就有着一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愛國,敬業,奉獻,淡泊名利,盧院士為我們這個時代樹立了難能可貴的標杆。他如一顆小種子般,紮根我心中,帶給我生機,指引着我如何更好的成為一名黨員,努力學習,在往後的人生中,奉獻祖國。

初次聽到盧永根院士的名字,還是在高三的時候,大家一同在教室裏觀看20__年度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內心被“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裏!”所震撼到。後來,榮幸考上華南農業大學,卻遺憾沒有親眼見過盧院士一面。現在,懷着一顆敬畏的心學習了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蹟後,才知道原來看似平凡的“布衣”院士,身後走過的,都是偉大的身影。雖然盧院士已經離開我們了,但他永遠是激勵我們年輕一代在新時代堅守初心、砥礪前行的榜樣力量!永遠是我們華農的驕傲!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連日來,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蹟在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在黨員領導幹部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滿噙熱淚、深受震撼,感受到了一位優秀共產黨員所達到的精神境界、所堅守的精神高地。一場學習弘揚廖俊波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的活動,正在迅速開展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中央對基層一線幹部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飽含着對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宗旨、為民造福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是對福建幹部的鼓舞鞭策和關心愛護。八閩兒女倍感温暖,倍增力量。廖俊波同志生前就工作、生活在我們身邊,是福建培養和成長起來的優秀領導幹部,是我們最現實、最生動、看得見、摸得着的榜樣。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落實省委開展學習活動的部署,向廖俊波同志學習,從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動力,投入到“再上新台階、建設新福建”的偉大征程中去。

廖俊波的先進事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是在鄉鎮、園區、縣委,還是市裏工作,廖俊波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着、對百姓的熱愛,展現了信念堅定、心繫羣眾、敢於擔當、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倍加珍惜;這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將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黨旗下莊嚴許下的諍諍誓言,是融入血脈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宗旨。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任何時候都不能變。回望廖俊波同志的工作履歷,不難發現,無論是當學校教師還是主政一方,他都始終秉持着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堅守誓言,以持久不變的宗旨意識和價值追求,獲得了跨越時空的先進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成為我們幹事創業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從廖俊波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就要以他為標杆,具有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責任與擔當。黨員幹部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以擔當詮釋忠誠、以擔當體現作為,把“兩學一做”與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贏脱貧攻堅戰、建設美麗鄉村、保護綠水青山等繁重的工作任務中,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貢獻。

學習廖俊波,重在實踐、貴在行動。當前,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按照省委開展向廖俊波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要求,廣泛開展向廖俊波同志學習活動,滿腔熱情地關心關愛基層幹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汲取廖俊波同志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力量並轉化為幹事創業的紮實行動,從他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為人處事的一言一行學起,把廖俊波先進事蹟中所藴含的當代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內化為自身的精神理念、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立足本職崗位,踐行“四講四有”,做到“四個合格”,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履職盡責、擔當作為,踏踏實實在基層撲下身子幹實事,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創先爭優,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凝聚強大精神動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奮力譜寫福建發展的精彩華章。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20__年的開端,正在大家歡天喜地迎接着新年,興高采烈地準備着闔家團圓時,一場疫病從武漢出發向神州大地席捲而來。我們還未搞清楚它姓甚名誰時,它已像一陣突如其來的龍捲風,捲走了一些人寶貴的生命,使這本該充滿着闔家歡樂歡聲笑語的美好時節裏,人們的內心變得壓抑、恐慌。“它”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我和所有的同學們一樣,為了避免為國家添亂,天天宅在家裏時時刻刻關注着疫情的實時情況,為那些不幸患病的人們而揪心。即使必須外出時,也帶好了口罩,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兇殘的病毒侵犯。窗口看出去,路上的行人們沒有一個不帶着口罩,都行色匆匆、臉色凝重。

在這種危機時刻,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們都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眾志成城為我們打開了綠色的保護傘。在人們紛紛避讓不及的時候,他們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風景線,是寒冷冬日裏的一股暖流。

我很驕傲的説,我家也有一位這樣的“戰士”。我的媽媽十七年前在三甲醫院急診工作,抗擊過同樣兇猛的非典病毒,現在雖已成為社區醫院的護士,卻仍然恪盡職守。雖然她和同事們不需要去武漢為患者們治病,但他們有一個同樣重要的任務——穿着隔離衣,在城市的高速公路入口對出入人員的身體進行檢查,守住我們上海家園的第一道關。媽媽告訴我,他們站崗一站就是六七個小時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在半夜的凜冽寒風中瑟瑟發抖,進來的每一輛車都要檢查詢問,堅持為司機們測量體温查看有沒有異常。有些高的大卡車,還需要爬到車窗邊,一手拉着反光鏡半懸空着工作,第二天手都抬不起來。有一個醫生還因為天太黑不慎掉入了崗亭邊的一個坑中,他爬上來之後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泥土就繼續工作,不願浪費一點時間。當我為媽媽擔憂時,她卻説:“每個醫務工作者在疾病面前就是一個戰士,召必回,戰必勝,不能做逃兵,打退堂鼓,一旦國家和人民有需要,我們都會站出來的。所以,你也跟同學們説,別太緊張,保護好自己,你們有咱們呢!”

是啊!有這些千千萬萬像媽媽這樣的叔叔阿姨英雄們的保駕護航,我們不會害怕,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共渡難關。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防控新冠肺炎是一場嚴峻鬥爭,是考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戰場。20__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施詠康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15天,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殉職,在47歲的盛年,以戰鬥的姿態,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憶最後15天的工作軌跡,回望22年的組工生涯,施詠康以捨身的壯烈、執着的堅守,踐行了一名組工幹部的初心和使命。

在這全民抗“疫”,即將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候,年僅47歲的施詠康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47歲的盛年,22年的組工生涯,連續奮戰15天,這三個貌似普通的數字,構成了施詠康別樣的壯烈人生。47、22、15,這三個不同的“數字”,體現出施詠康高尚的情懷,鑄起了一座組工幹部擔當使命的豐碑。

47歲的盛年,保持“戰鬥”姿態。“做正直的人、幹正派的事”,這是施詠康同志一生的真實寫照。正直、正派,或曰“公道”,是一件看似簡單踐行起來卻很困難的事情。因為要做到“公道”,很多時候就要放棄個人利益。然而,施詠康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公道正派”的立身之本,對三種人是三種不同的態度:對那些套近乎、拉關係的人,他不通人情世故;對那些探聽口風、打聽消息的人,他守口如瓶;對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基層同志,他不讓他們“吃虧”。他有着一副鐵肩膀,一生扛起忠誠公道的擔當,一直保持着戰鬥的姿態,直到生命定格。

22年的組工,堪稱“實幹”楷模。黨建工作是引領一切工作的“頭羊”,而組工工作又是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2年的組工生活中,施詠康同志始終抱定“實幹”的態度,不搞那些冠冕堂皇的花架子,而是把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能為事業發展留下什麼?”這是施詠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找準方向、確定項目、培養人才,施詠康用“繡花”的功夫將每一項工作做到極致。特別是在打造“養人”環境中,他總是説:“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黨組織對羣眾有求必應,羣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的黨建格局下,各項工作的推進順風順水。

15天的奮戰,踐行“服務”初心。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來勢洶洶,讓人猝不及防。作為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施詠康毫不猶豫地奮戰在抗“疫”一線。“防疫是場人民戰爭,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硬仗,是檢驗錘鍊我們黨性的時候。”這鏗鏘有力的堅定誓言,是施詠康全身心投入戰鬥的力量源泉。他始終堅守崗位、積極履職,嚴格落實上級安排,謀劃開展了“戰疫情·組工在行動”,推動組建了“區直機關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就這樣,連續15天的超負荷工作,錚錚鐵漢也受不了。“放心不下大家、唯獨忘了自己”,就這樣,施詠康戰鬥到最後,用真誠的“服務”踐行着不變的初心。

一身正氣,踐行人生的價值;滿腔熱血,譜寫生命的頌歌。“掬一捧清淚,思一身清風!念勞累身影,追奮進足跡!”這是一名包河區基層幹部追思施詠康時寫下的。是呀,情雖切切道不盡他的捨身壯烈;數語寥寥繪不出他的執着風姿。好領導魂兮歸去,愛心更當接力傳承。施詠康用生命中的三個“數字”,鑄起的一座組工幹部擔當使命的豐碑,將屹立在廣大黨員幹部的心中。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學習心得3

自疫情防控的集結號吹響以來,全國上下勠力同心,眾志成城,使疫情形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截止2月18日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已實現“15連降”。但疫情拐點尚未到來,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我們仍要充滿電、卯足勁,發好力,特別是要把“彈鋼琴”的藝術靈活運用到整體“作戰”中,才能奏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樂章。

膠着對壘,我們要以滿格的戰鬥力高奏主旋律。“彈鋼琴”的工作方法要求我們首先要做到心中有“譜”,主次分明,不能一概而論,將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要釐清事務的輕重緩急,重要的事情重點辦,大力辦。數據連降使我們信心倍增,趨勢向好讓我們精神振奮,但防控正當“吃勁兒”時,決不能因捷報頻傳就抱有僥倖心理,麻痺大意。非常時期當盡非常之責,只有頭腦清醒、咬緊牙關,增強警惕,奮力應對才能取得疫情拐點的真正來臨。各級黨員幹部要自覺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和狠勁,爭做戰“疫”攻堅排頭兵;各地人民羣眾要持續以疫情防控為重,聽從指揮,積極作為,與黨員一道共同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夯實疫情防控的堅強屏障。

攻堅時刻,我們要以空前的組織力彈好協奏曲。“彈好鋼琴”的真諦還在於注重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十個手指有長有短,唯有分工合理,安排得當,演奏時才能有條不紊,發揮出最大功效。復工復產有序恢復的態勢要求我們務必要打起精神,鼓足幹勁,摒棄停一停、等一等、歇一歇的不良思想,要大力發揚能打勝仗、敢打硬仗的精神,一手抓最重要的疫情防控不鬆懈,一手抓主責主業不動搖,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要增強工作的預見性,未雨綢繆、超前謀劃,多措並舉切斷疫情傳播的來源,科學應對複雜的局面;要提升工作的主動性,勇於擔當、迎難而上,精準研判疫情對工作造成的影響,積極各類難題;要強化工作的系統性,着眼全局、加強調度,找準疫情防控工作與其他工作的結合點,切實打好總體戰“疫”。

一鼓作氣,我們要以強大的凝聚力奏響勝利歌。想要演奏成、演奏好,演奏妙完整曲目,就必須十個手指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相互搭台補台,齊心共譜凱歌。目前,舉國上下皆已築起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抗“疫”阻擊戰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不容忽視的是,湖北和武漢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決勝之地,仍需加強協調聯控,集中力量馳援。緊要關頭方能折射患難與共的真情,危難時刻更能煥發同舟共濟的能量,我們要從大局着眼,樹立以大愛托起人民幸福的信心;從難點着手,堅定以責任點亮萬家燈火的決心;向痛點着力,磨礪以實幹擊垮頑固“疫魔”的耐心,讓援手從五湖四海伸出,讓友愛在神州大地開花,才能交出疫情聯防聯控的滿意答卷,奏響戰“疫”全面勝利的鏗鏘之歌!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從一個人,到一家人,再到一支隊伍,周維忠把愛的星星之火聚成了一束光。20__年,國網儀徵市供電公司黨委成立以“周維忠”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由周維忠擔任隊長。在周維忠事蹟的感召下,身邊同事紛紛主動申請加入黨員服務隊。

20__年夏天,長江大堤沿江村段出現險情,周維忠和服務隊隊員們在堤壩上駐紮了45天,哪裏有險情他們就帶着工具衝過去,而周維忠永遠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年的6月30號和7月1號兩個晚上,一處用電設備出現了故障,必須把開關拉掉。可水勢洶湧,面對已經沒過肩膀的洪水,大家都猶豫了,周維忠卻果決地抓起工具,跳進洪水,艱難地游到險情點,及時排除了故障,避免了事故發生。

沿江村的每個配電箱上,都有周維忠共產黨員服務隊“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的銘牌,上面印着他和隊員的姓名、電話以及服務承諾,銘牌上的黨徽格外顯眼。百姓用電有問題可以找他們,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找他們。工作之餘,他們還主動幫助村民直播帶貨銷售農產品,助力村民增收超過10萬元。

一個人,偶爾做點好事不難,但數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無私奉獻,實屬不易。周維忠用行動證明,只要堅守為民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光發熱。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燕振昌書記誠懇待人,親和鄉鄰,取信於民,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領唱一方好民風。燕書記家距離村委大院有一里多地,據鄉親們講,早上,他會和班子夥計一樣步行到村委會。在去村委會的路上,還會時不時地和商户打招呼,噓寒問暖,尤其是對外地的商户,更是關愛有加,問問有沒有經營上的困難,有沒有需要村裏幫忙的,等等,看到集市上有隨意拋撒垃圾的,也會主動上前向當事人闡明道理,動之以義,共同維護市場的整潔與繁榮。燕書記跟“兩委”班子成員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政治過硬是硬本領,帶頭賺錢是真本事。又能服務、又能致富的村幹部,才是真正腰桿兒硬的好乾部。”改革開放之後,在他的帶領下,水磨河村工業經濟發展迅猛,是他帶領全村實現了“致富三級跳”。村裏不管是誰,只要是因為辦廠遇到難事兒找他,他總會想盡辦法解決。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還以個人名義,為郭建營、趙書建等村裏7個人的廠子擔保了1400萬元的貸款。就是他,以這種誠懇待人的姿態,以自己獨具風範的魄力和膽識,領唱了一方團結、向上、共謀發展的好民風。

燕書記對待事業,他是兢兢業業,殫精竭力;對待家庭也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時時處處走在前面,樹立標尺。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幾乎每天早上的例會制度已成為水磨河村“兩委”的優良傳統。據兩委幹部反映,燕振昌同志對村裏的晨會做到提前預知,雷打不動。村裏規定,只要商量事情,早上6點集中,7點結束會議,會議可以説是短平快,效率非常高,用他生前的話説,大家都有生意,不佔用大家的經營時間。事實上,這種勤勉高效的作風也讓水磨河這個老中青搭配的班子永葆青春與活力,杜絕了基層農村的怠政、懶政現象。單看他寫了四十多年的94本工作日記,我們就可以透視他的工作生活歷程,感悟他的勤勉自勵。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周維忠常年照顧孤寡老人,併為他們養老送終,老人們無以回報,紛紛留下遺囑,要把生前用過的輪椅、電視、電風扇都留給他。20__年,77歲的孤老漢胡加平在彌留之際,頻頻用手指向屋頂的燈泡,示意叫周維忠來,臨走也要見他一面。周維忠趕到後,老人緊緊握着他的手,直至去世也沒有鬆開。

胡加平老人晚年高位截癱,無人照顧。周維忠得知後,就隔三岔五過來照顧老人的起居生活。當老人身體不舒服時,他就是再忙,也要抽空到藥店買了藥給老人服下。久病牀前無孝子,可週維忠這個非親非故的陌生人卻讓老人感受到了人生最後的温暖。老人去世後,周維忠通知老人親友、搭建靈堂、操辦喪宴,忙了三天三夜。料理完老人後事,他發現老人欠了800多元的電費,於是默默地為胡加平老人繳清了最後一筆欠款。

村裏像胡加平這樣的孤寡老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周維忠平常最掛念的人。桂德九,是村裏的五保户。多年前,桂德九突發腦梗,躺在牀上不省人事,是上班經過的周維忠發現情況不對,將老人送到醫院,才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老人康復出院後,周維忠就擔負起了照顧桂德九飲食起居的責任。老人去世後,周維忠還以兒子的身份守孝,讓老人體體面面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墊付電費、日常照料,處處都要花錢,每次拿到工資,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外,其餘的他都用來資助村民百姓了。但他家中也是上有老母、下有幼子,日子總是緊緊巴巴的,屋裏連一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為了貼補家用,周維忠的妻子在外打工13年,卻毫無怨言。在周維忠的心裏,這些孤寡老人是他的幫扶對象,更是他的至親。他們是他應該孝順的人,他要把滿腔的關愛送給他們,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4

李夏同志生前和我們一樣,是一名鄉鎮紀委書記 ,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他在面對險情時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是什麼樣的精神鼓舞着他在災難面前臨危不懼毫不退縮?我想,那就是“初心”。李夏同志用自己年僅33歲的生命,書寫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無悔青春。

初心是什麼?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我認為初心就是圍繞黨風廉政建設履職盡責,提升執紀監督問責能力,做好反腐敗工作。

初心源於信仰,我堅信李夏同志是一個對組織、對人民、對黨有着無限熱愛的人,是一個對初心、對使命有着堅定信仰的人,是一個對人生、對理想有着執着追求的人。李夏同志是基層千千萬萬紀檢監察幹部的一個縮影,更是鄉鎮紀委書記的優秀代表。一個人的優秀絕不是偶然,而是長期的日積月累,歷經打磨後刻在內心深處的烙印,李夏同志正是這樣。他心中有黨,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他心中有羣眾,對貧困幫扶對象問寒問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心中有責,對紀檢工作胸懷熱愛、嚴格執紀,工作業績突出;他心中有界,嚴於律己,對自己要求高人一等。同事對他的評價是對工作踏實盡責、對羣眾耐心細緻,工作交給李夏很放心。我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做到恪盡職守、勇於擔當,只要有需要,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時的初心和誓言。

初心就是擔當,當組織安排李夏到最偏遠的荊州鄉工作時,他的愛人很心疼,然而李夏只説了一句,工作總要有人幹。正是因為有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和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擔當有為,所以無論在什麼崗位,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牢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不掉鏈子不推諉,關鍵時刻衝上去,危急關頭站出來。

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把盡職盡責當做是工作標準,把工作崗位當做為羣眾服務的舞台。心中有羣眾,冷暖想羣眾,做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一要學習他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李夏同志聚焦主責主業,嚴格監督執紀,在紀檢崗位工作業績突出,在紀檢業務中,敢於較真。這就是紀檢工作的標準和規矩,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二要學習他心繫羣眾,舍小家為大家的為民情懷。李夏幫扶的貧困户有6户,他積極地為貧困户發展產業、申請補助而奔波。李夏家在外地,平均每半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他愧對家人太多,卻始終把人民羣眾的冷暖安危記在心上;三要學習他恪盡職守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李夏堅定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每一個危難時刻,李夏同志都挺身而出義無反顧衝在第一線,敢於擔當、樂於奉獻、衝鋒在前、無私無畏的精神已成為流淌在李夏血液中的深深烙印。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初心不因來路遙迢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相信很多人都記住了李夏同志的微信簽名,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紀檢監察幹部會續寫好李夏同志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幹部,我要學習李夏做到對黨忠誠、自身乾淨、勇於擔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困難危險面前敢於衝鋒,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鬥爭,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5

今天我再次學習了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的先進事蹟,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李連成自1991年以來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使西辛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裏老百姓過上小康生活。

李連成是一位普通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任職26年來,以對黨無限忠誠、對羣眾無比熱愛、對黨的事業無私奉獻的情懷,帶頭幹事,帶頭吃虧,帶頭吃苦,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把昔日貧窮落後的西辛莊村建成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做廉潔自律的表率。李連成從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立下軍令狀,並將之立到了村委會牆壁上“我要是喝村裏的一盅酒、吸村裏的一支煙,就割我舌頭;要是亂花村裏的一分錢、用公款組織村幹部吃一頓飯,就剁我的手指頭”。作為鄉政府的工作人員,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在嚴格要求自己,不違反廉潔自律的規定,不拿羣眾一針一線,不接受羣眾的吃請,光明磊落做人。

二、做為民務實的表率,他嘔心瀝血為民謀福利,處處為民打算、為民着想的精神,發人深省,引人深思,使人敬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忘我的境界去幹好每一件工作,一心撲在工作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績。

三、做學習的表率。刻苦鑽研學習,或者説善於學習是李連成的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和長處,李連成書記雖然文化不高,但可以説是活到老,學到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本人不注意學習,不注意知識的積累,或者説是不主動學習,不注意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工作流於一般化,難以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的自覺性,在學中幹,幹中學,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要。

再次學 連成的先進事蹟,發人深省,引人深思,他不僅甘於奉獻,帶頭吃虧,一心為民辦實事。使再次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要常思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啥,工作中依靠誰,為了誰,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以李連成同志為榜樣,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甘於奉獻、清正廉潔,將黨和國家的富民政策最基層落實、落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基層黨員的良好形象。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6

最近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大江南北,他貧窮,粗茶淡飯,衣着簡陋,一生沒有任何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裏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執,執着造林,心無旁騖,老牛拉車不回頭;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草帽挨烏紗,平凡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説“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對於人們的不理解,他説“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親切地稱為“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的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

“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裏做盆景,要到人民羣眾中去當雪松。”這是雲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職時的一句口頭禪,樸實的話語中滲透着“鄉土氣息”與堅韌品質。楊善洲195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心想着羣眾,一切為了羣眾,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他以一生的忠誠和執着,守衞一名優秀黨員大公無私、艱苦奮鬥的精神高地,演繹一位領導幹部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公僕情懷。

“我們奮鬥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這是楊善洲堅守一輩子的理由,也是他奮鬥一輩子的寫照。堅守一輩子,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前半輩子,楊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權,權只為老百姓所用。

牢記黨的宗旨,保持平民幹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訪民情,每次楊善洲在下鄉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種包穀就種包穀,他的足跡遍佈保山的村村寨寨,為改變保山地區的面貌,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經常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農村生產隊購買良種、肥料、牲畜等。一次,聽説保山縣大官市大隊成立了一個茶葉專業組,沒有生產基金,到處借錢,馬上給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驚:“楊善洲這樣埋頭苦幹和無私奉獻圖個啥?”他説:“我們共產黨員就要像魯迅説的那樣,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輸出的早血!"

“草鞋書記”“農民書記”“百姓書記”這一個個親切的稱呼正是人民羣眾對他努力工作的認可,對他無私奉獻的肯定,對他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讚揚。

為官一任的幾十年裏,楊善洲自感愧對早年守寡的年邁母親,愧對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的老伴,愧對每天上山種地、喂牛、打豬草的女兒女婿,愧對開着農用車跑運輸的孫子們。為此他傷過心,流過淚,但在公私之間、家國之間,作為“人民的幹部”,他深知自己必須擔負比常人更大的責任,經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驗。

“雖然我的職務退休,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要接着幫羣眾辦”。走下工作崗位以後,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退休後搬到昆明居住,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正是憑着這種堅定的黨性觀念和宗旨意識,懷着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羣眾的熱愛,楊善洲在退休後的第三天就説服家人,放棄了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家鄉施甸縣無償擔任大亮山林場場長,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交給了國家。

楊善洲把自己退休後的22個春秋獻給了大亮山,“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退休又鑽山溝溝……”這是在雲南省施甸縣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在大亮山林場工作的每天起早貪黑勤勞動,把荒涼空曠,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蒼翠的綠洲,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生命的樂園。不求一分錢的回報。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早就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深深地刻進了自己的心裏,並心甘情願一輩子奉獻不止。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善洲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以其為鏡可知榮辱、明職責、立言行,激勵黨員幹部真抓實幹、創先爭優。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大學生,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爭先創優,永遠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7

20__年,全國人民都在進行一場特殊的“戰疫”——與從湖北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戰鬥。在這場“戰役”中,__六中教師__、__家庭體現出別樣的風采。

每個學生都不能停學

響應省教育廳、市縣教育局“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和要求,__六中決定從2月4日至17日進行網絡教學,解決學生因疫情無法正常到校上課的問題。但老師們都在自己家中,因此大多沒有教材、教具,任課教師的指派成了最大的難題,__夫妻倆都是高三教師,為了每個學生都不停學,欣然接受任務,毅然走在最前。

__夫婦有倆小孩,大的上六年級,小的還只有7個多月,為了方便備課、上課,一家四口都來到了學校。因為事發突然,沒有請到保姆,兩個人只好輪流上課、帶小的孩子、輔導大的孩子學習,還要自己做飯,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是等到安頓好孩子,備完課去休息,已經是深夜了。

和大部分老師一樣,直播教學對__夫婦來説也是頭一次。為了給學生更好的上課體驗,他們開始學習摸索不同的教學方式,開微博直播、安裝各種互動平台和直播課堂軟件,不斷學習,不斷嘗試。直播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開始時手機直播沒有支架,他們就用手一直拿着,另一個得空就立馬過來幫忙;後來給學生演示答題時發現手有點抖,怕學生看不清,就一起想辦法固定手機——找來孩子的奶粉桶擱着,再拿個杯子壓住。他們講解時耐心細緻,注重互動,及時收集反饋信息,進行調整,力求讓學生聽懂,是學生們公認的好老師。

網絡直播課對老師的要求比平時更高,準備要更充分,耗時比平時也更多,有時備課兩小時,二十分鐘就講解完畢了,但他們每一堂網課都是精心準備,認真負責,經常是備課到深夜兩點。

大的孩子在父母的解釋下,明白了疫情的嚴重性,乖乖地待在家裏,從不吵着出去玩,因為父母都忙於工作,只能在學習上自我管理,完成學習任務後,就幫忙照顧妹妹,負責家裏的諸如洗碗、晾衣、打掃衞生之類的力所能及的家務,一個寒假裏完全成長為了一個小大人。

每位師生都平平安安

“致所有親們:因疫情嚴重,建議居家隔離,確保不感染!如果您確需外出,請將去向於每天12:00前在此羣報告,我彙總後報告學校工會,敬請配合!”自1月23日起,__六中數學教研組微信羣的17位成員每天十點左右都會收到這條來自教研組長__的信息,然後立馬回覆動向:“在家”“在家”“在家”……得知組裏有一位女老師曾經在疫情爆發後去過湖北,__立即打電話過去,仔細詢問情況:現在哪裏?體温多少?有無咳嗽?去過哪裏?與誰同行?接觸過誰?交通工具?瞭解到她目前在家,一切正常,__趕緊提醒她主動隔離,自我監測,之後每天詢問其體温等情況,及時向學校彙報。

__是__六中辦公室副主任,為了紮實打好師生新型肺炎防控保衞戰,她大力進行宣傳工作:第一時間編輯微信公眾號《病毒齊預防健康過大年》,向全體師生及家長髮放假期生活提示,開展健康教育,向學生和家長宣傳普及疫情防治知識和防控要求,引導學生和家長居家或外出時做好防控;通過公眾號積極編輯轉發縣教育局《致全縣師生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市教育局《疫情危機下的心理調適》、省教育廳《致全省師生的一封信》,並通過微信朋友圈積極轉發防控海報,在教師工作羣及時發佈相關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師生們信謠傳謠;積極撰寫新聞,從正面引導輿論,其《戰疫情、顯擔當,__六中響應”停課不停學”》的新聞報道登上科教新報。除此之外,她還負責每天收集全校師生假期動向摸排信息,不厭其煩、認真填表,及時報送。

這樣的家庭,無疑是我們__出色的疫情防控工作和不斷崛起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中堅力量,也因為有這樣的家庭的大量存在,我們__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教育教學工作一定會更加強大,我們__的明天更美好!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8

能成為院士談何容易?沒有真本事和創業精神,以及吃苦和怎麼面對困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為,科學界一顆閃耀之星。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壽辰的時候,雖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要達到的境界,卻還在老驥伏櫪孜孜不倦追求。國家領導人的祝賀,既是對袁隆平院士的身體關心,也是對知識分子的關懷,更是對科學知識的尊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能力,我們無需置疑。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還有一層更閃光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比所有的才華更重要。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懷祖國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體還重要。也因此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奉獻。就是心底這種信念,支持他在科學路上不斷超越。有人曾嘲笑他自找苦吃,何不輕鬆點。袁院士坦然説:“為了大家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一句話,能讓我們不從心底感動?第二,能承受失敗打擊,但信心不倒。剛開始研究條件簡陋,尤其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威脅,但上千次的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院士,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裏。第三,袁隆平院士注重實踐,討厭信口胡來。他有一句經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他始終堅信真正的權威來自實踐,使他在第一線義無反顧的堅守,鍛造出了戰略性的眼光,科學的光芒四處閃耀。第四,袁院士胸懷寬闊,甘當人梯。他重視培養雜交水稻科研人才,並深邃認為,團結協作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他捐出獎金,設立科研基金。他將實驗材料,毫無保留的分送全國一些科研單,位加速了“三系”雜交稻研究的步伐。由此讓我國雜交水稻界精英輩出,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三十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袁院士只要哪裏有需求,都親自前往指導,並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科學家。第五,老驥伏櫪永不滿足。儘管袁院士已是高齡,但是在有生之年,他還要實現兩個願望:一是爭取九十歲時,水稻畝產達到一千公斤。第二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並已做好準備,幫助其他國家研發雜交水稻。

這都是袁院士才智以外,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自然他獲得多少獎勵,授予多少職位,都是應該的。沒有他的新型雜交水稻研發,中國和世界都將為糧食增產傷透腦筋。袁院士的這些精神,不是他故意作秀給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對國家和人民的愛。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不要説具備袁院士的所有精神品質,就算能擁有其中一項,都算是經典人才了。我們常説沒有國家沒有人民,就沒有我們自己。我們以有強大的國家、強盛的民族而自豪,但是這種自豪怎麼來?就需要我們努力奉獻,不講條件,不講報酬,只要要相信國家這個大家庭,是會給你温暖的就行。讓我們永遠記住並學習,袁隆平院士深邃的對待國家和人民,對待事業的進取精神,馬不停地、只爭朝夕朝前奮鬥,把國家建設的更強大!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29

當前,疫情處於較為嚴重複雜時期,疫情防控更是處於關鍵階段,需要有人能站出來真正擔當作為,“安撫”公眾情緒、“控制”恐慌狀態、“有條不紊”度過難關……每一項工作都刻不容緩。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面對嚴峻考驗,全體黨員幹部,堅定信心、眾志成城,讓擔當作為成為人民羣眾安心“定心丸”!

衝鋒在前,奮戰一線率先抓落實,不缺執行力。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在這危難時刻,廣大黨員幹部要帶頭髮揮先鋒模範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奮戰。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臨危受命”,“逆行”衝往防疫最前線。闔家團圓日,奔赴“疫區”支援,他們説“國家的大事,我們義不容辭”,直抵防控最核心戰場,他們説“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率先抓防控落實,需要他們衝鋒在前,這是黨員幹部的職責,更是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所在。落實防控責任必須依靠基層一線強有力的執行力,疫情防控目標和各項措施需要落到每個崗位、每個黨員幹部的具體行動中,廣大黨員幹部要團結帶領人民羣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執行”的過程就是給老百姓“定心”的過程。

鐵拳出擊,積極應戰抗疫現成效,不缺戰鬥力。疫情嚴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視,但絕不是製造恐慌,公眾的恐慌來源於抗疫信心的缺失,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就是人民羣眾“駁擊”恐慌的最有力支撐,任何時刻任何情形,黨員幹部都不缺戰鬥力,鐵拳出擊、有條不紊就是最“紮實”的擔當。面對疫情阻擊戰,醫務戰線的黨員幹部前赴後繼迎難而上,有了他們的“不計報酬、無懼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點一滴的“捷報頻傳”。每一份_書承載着的都是勇敢的決心,他們説“作為醫護人員,我責無旁貸”,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他們不眠不休從未言棄,這是黨員幹部的擔當,更是擊退“肺炎”的戰鬥力所在。好消息不斷傳來,千萬人心的匯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科學應對,鑽研科普及時解疑難,不缺“免疫力”。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中,“病毒”是我們共同的且是的“敵人”,科學應對、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強“免疫力”的良藥。科研戰線的黨員幹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賽跑,開展疫情應急科研攻關,強化防控診療技術研發及成果應用,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提供科技支撐,他們一直在行動,這樣的科研“智囊團”,是人民羣眾的自豪與信任所在。情緒狀態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科普戰線的黨員幹部與謠言抗擊、與質疑抗擊,信息公開不隱瞞、專家迴應解疑惑、穩定情緒增定力。尊重科學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寶,黨員幹部要帶頭理性應對,讓科學、透明、作為成為抵抗病毒的強有力屏障。

特殊時期需要特殊方案應對,非常情況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黨員幹部要“有所作為”“有所擔當”,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讓擔當作為成為人民安心“定心丸”。

戰鬥英雄張貴斌先進事蹟優秀學習心得體會 篇30

他説,有信念才有目標,有誠信才有信譽,有關愛才有和諧,有付出才有回報。是的,郵政是這樣,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

工作中不想上進的人,就是懶漢,懶漢是不會做好工作的。教學中從沒有想把學生培養成祖國的棟樑將來的人才的意念,那你的教學工作至少是不會出色的。心有多大,目標就有多大。我常教育學生解好3+3+4=相聚的方程式,讓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寫下來裝進瓶裏,定時打開看,不斷總結,不斷反省。幾十年來,收穫也不少,喜訊一個接着一個,幸福一個連着一個湧來。但距離勞模相差太遠了,我做得太不夠了。

要工作做得好,精神狀態要好,心態要好。一不抱怨,二不等待,堅定信念,知難不怕難,知苦不訴苦,無論什麼事,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就會有回報。教學工作年復一年,還是那道題,還是那篇課文,不能千年一律,不能照案宣科,要有創新,要低耗高效,要未雨綢繆,不能應付差事,簡單傳授知識,當一名教書匠。這是育人大事啊!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人活在世上,不為別人着想,不為社會做點貢獻,還有什麼意義呢一個人多做點好事是善事,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責任,才對得起領導的厚望,才對得起人民的信任。

誠信是為人之本,只有真誠待人,真心幫人,真情感人,才能使每一個人心連心。教學中的誠信更為重要,老師失去了誠信,不僅失去的是自己的形象,更有害的是學生模糊了對人對世界的認識。教師的形象很重要,人格的魅力尤為重要,它能出教學效率,能帶出優秀的學生,好人能帶出一個個的好人。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弟妹一樣去看待去教育。

郵政人何建忠還有許多樸實的話語,富含深刻的哲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規章制度辦事的人,就是一個好人。

人要幫人,要為人多做點好,今天你求我,明天我求你,風水30年輪流轉。

人活一世,不能讓人背後戳脊梁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4jy8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