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9篇)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9篇)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9篇)

一、必須知道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區別

以往教學大綱突出了知識的主體地位,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法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才能體現“新”字。

二、做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現代教師的共識。如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呢?這裏應該注意不要走入兩個極端,一個不敢放手,一個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課堂上要注意這樣幾點:1.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3.要注重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方法;4.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這裏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誇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的發展層次,以便自己靈活地制定教學計劃。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現代教學的一個趨勢,但永遠不會成為唯一的手段,永遠不會替代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們設計的教學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但課件卻不應成為左右課堂進程的主要因素,人才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過分依賴課件,就會造成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模式化,不利於不同的學生的不同發展。社會的進步在於它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如果都是一個模具“造”出來的,那還有什麼矛盾,還怎麼促進學生進步?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應該是多變的,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情境而設計的。

四、認真鑽研教材,依據課程標準把握教材的特點

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我覺得,如果我們對新課標學習掌握的不到位的話,其結果必然是轟轟烈烈的學習,平淡無味的實踐。可以説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説,加強學習是工作的重心,實踐是學習的核心,這次我們畢竟是“摸着石頭過河”。課標吸取來的經驗在實施過程中還得要再接受考驗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構建學習—實踐—提高—再學習—再實踐的良好的發展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講,課標的實施是複雜的,任務是艱鉅的。透視種種現象,可以使我們在學習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調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推薦讀《新課標解讀》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教學模式將“人——人”系統轉變為“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受到: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常讀書和常思考,能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

當然讀書需要認真的態度,更需要堅決的毅力。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有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讓自己再度成為學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體會我們的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的名言流傳至今,不知激勵了多少莘莘學子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書,它給予了我們各種各樣的知識,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更帶給了我們無盡的快樂。我喜歡讀書,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快樂和喜悦吧,在書的世界裏,我們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新課標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3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裏充斥着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通過培訓對新課標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澆灌、呵護,才得以使他們健康成長。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盡力信心。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國小數學新課標精講解讀高效課堂教學引領研討活動》培訓學習。會堂裏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教師座無虛席,與會者熱情高漲。

會上五位專家做了深入淺出的精彩講座,並開展現場交流互動。他們的發言既開拓了我的視野,又加深了我對數學教學的深層次理解,感觸頗多,感受頗深。特別是他們的工作態度、研究精神、專業知識和能力,使我們肅然起敬;他們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文化底藴及人格魅力無不讓我們讚歎不已。

在各學段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特別對於“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予以強調,指出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強調了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及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十大核心概念。“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傳統的教師熟悉的“雙基”概念發展為“四基”,由原來的“兩能”演變為新課標中的“四能”。這一改動,就是對課程改革實驗理念的進一步詮釋,也是10年來對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的反思與總結的結果。而這些課標中內容和核心概念的調整和變化讓我深刻反思:我們的國小數學教育到底要培養怎樣的孩子?而這些教學目標的落實和達成,就要求我們在繼續深入解讀新課標、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基礎上,深化課程改革,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策略和措施,最終實現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有數學素養的人才。

本次新課標第二個重大調整無疑應該是“減負”。具體從四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刪除部分內容;第二是降低要求。第三是通過進一步明確基本概念的內涵,限制知識難度。第四是通過設置“選學”內容,增加課程的彈性。減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各方面、所有老師共同努力,根據自身條件制定出適合當地學生實際情況的具體課改實施方案。

在本次新課標中把“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視為數學課程的核心理念。這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公平、民主、和諧的核心價值理念。這表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適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收益、人人成長的教育。我感受到了新課標對於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要求教育工作者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

使我們對新課標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領會了新課標對進一步實施課程改革的指導意義,尤其在以下幾方面的認識更加深刻:

1、新課標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更加全面和科學。

首先“雙基”變為“四基”,在原實驗課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和積累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這樣不但全面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體把握,還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本質——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同時要求教學時以學生為本,注重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在感悟、體驗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數學知識領域的表述更加系統和規範。

把原實驗課標中的“空間與圖形”表述改為“圖形與幾何”,這樣表述與“數與代數”不但形式上更加一致,內容上也更加科學、規範。因為“數與代數”中的“數”是數學學習、研究的對象,“代數”是研究的方法,同樣的“圖形與幾何”中的“圖形”是研究的對象,“幾何”是研究的方法,與實驗課標中的“空間與圖形”的“空間”、“圖形”都是要研究的對象,同時兩都又是並列的關係,顯然新課標的表述更加科學。

3、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新課標從實驗課標中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為“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新增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創新型人才迫切需要而當前教育中學生急需提高的素質,因為發現和提出問題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好體現。

4、新課標中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更加具體明確。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各數學知識要點要求學生學習的程度,特別是對學生要求的目標行為動詞做了具體的描述。如對課標要求的“瞭解”、“理解”、“掌握”、“經歷”、“體驗”、“探索”等的基本含義作了規定,並説明了與之同等程度的同類詞,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更好地把握新課標的要求,更好地在日常教學中加以貫徹和實施。

5、調整了一些學習內容。

對各學段的數學學習內容作適當調整,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徵。適當降低有些學習內容的難度,如統計與概率在國小階段刪去了學習中位數和眾數的內容。

6、實例選擇更具代表性。

新課標中精選了具有代表性和指導意義的實例,對教師的教學具有啟迪和指導意義。

對我們一線教師而言就要更多關注學生、尊重學生,通過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獨立思考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件非常奇妙有趣的事情,進而實現教與學之間的平衡可持續發展。評價一節課的好壞要從多維度來考評,將我們觀課的重心更多地下移到學生身上,觀察孩子的上課表現,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關注孩子們獲取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等等。畢竟在孩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時侯經歷過程與收穫結果相比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總之,十年的課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天教學的目的是培養未來的具有獨立的人格,善於思考,並擁有自主的學習習慣與方法的人。我們期待我們的教學應關注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把講降到最低限,而去自覺地多傾聽、多鼓勵、多寬容,超越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讓孩子們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我們要重視自主學習與價值引導相結合,以德為先,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要着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要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一直耕耘在英語教學第一線,對於國中英語教學及英語《新課標》的研究,不敢談深入,卻有一點點體會,對教材也有了更新的認識和體會,現將教材做一下解讀與分析。

一、設計理念生本化

《新標準》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由淺入深,逐步過渡,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結構。課本中有更多的生動的插圖,更多的看圖説話,更多的讓學生開口的機會。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國小升上來,直觀思維為主,表現慾望較強,這樣的內容容易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有效地體現了從國小到中學過渡和銜接。例如:七年級下冊的My Favorite Pet 和My Favorite Music兩個單元, 畫面生動、形象、直觀,學生很容易看懂,學起來根本不成問題,而且圖文並茂,學生記憶深刻,不易忘記。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實質上是相當於對課文的複述,而圖片成了重要的輔助工具。圖片能給學生以直觀提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八年級、九年級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學習策略方面的培養。

相同的話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側重點也不同。隨着學生的知識不斷豐富,學習內容的難度廣度也相應加大。七年級以語音為主,包括元音音素,輔音音素,讀音規則等,由元音到輔音,由單個字母到字母組合,由單音節到多音節,由單詞到簡單句子慢慢過渡。而八年級則注重語調、連讀、重讀及意羣、停頓等等,由淺及深,層層遞進,不僅符合教學規律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二、文本內容生活化

語言在生活中產生,又回到生活中去。《新標準》國中英語文本內容生活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題話題化

《新標準》國中英語課程中,美四個單元一個話題,每個單元又由幾個模塊組成,這幾個模塊又都是 為一個話題服務的。眾所周知,話題是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話題。它的這種設計充分體現了現代英語教學的主流:學習外語是為了更好地交流,交換信息以及獲取信息以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標》明確列出話題細目表,包括個人信息,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學校生活,興趣愛好,個人情感,人際關係, 健康,文娛與體育,節假日活動,世界與環保,語言學習,社會,歷史與地理等25項。《新標準》把這些話題落到了實處,這些話題涉及人物故事,運動健康,生態環保,歷史古蹟,人口,節日休閒,慈善事業,文化,安全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常碰到中或談及的話題。

2、語言地道化

對比以前的教材,《新標準》的語言表達更加地道化,例如以前的教材中會出現這樣的對話進行人物介紹:

A: Li Lei, this is my father. Dad, this is Li Lei.

B: How do you do?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C: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too.

這樣的語言顯然是不地道的, “ How do you do?” 一般是成年之間初次見面時用,而成年人與小孩間的初次見面常説:“How are you”。另外, “How do you do” 與 “Nice to meet you”一般不會同時出現。在看《新標準》七年級英語上冊 Module 2 Unit 1 Activity 3 的對話:

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 is Betty… 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這樣的語言顯然地道多了,在同齡小孩間介紹完了之後的招呼應該是簡單的,隨意的,非正式的。學生在地道的輸入環境中學習,語感會更強,語言表達會更地道。

3、滲透文化意識

語言來源於生活,語言是豐富文化的載體。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於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學習外語不僅要學習其語言形式,更要學習其文化;瞭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差異,有利於外語的學習.那麼《新標準》國中英語是如何在文本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呢?

1話題藴藏文化

綜觀《新課標》的每個模塊 不難發現模塊中藴含着濃濃的文化氣息。不用看每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單從畫面上就已經讓人感覺到文化的存在。

2Passage 體現文化

除了從Topic 嗅到文化的氣息,不同的問段體現着不同的文化差異。例如七年級下冊Module 1 Unit 2 They’re going to the opera. 同一世界,不同國家的生活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學生開闊視野,瞭解世界;七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 2 I was born in Quincy. 讓學生了解美國城鎮及歷史人物;Module 10 Unit 2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 讓學生了解英國的大文豪William Shakespeare 的生平和著作,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以趣促學;八年級上冊Module 5 Unit 2 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八年級上冊Module 12 Unit 2 Advice for visitors: traditional life in England; 九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等等。學生能體會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

3幫助學生領略異域風情

《新標準》國中英語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個模塊最後都有讓學生談論異國文化這一部分。這一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是課外知識的拓展,讓學生開闊視野,領略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其中包括娛樂休閒,異國文化,英雄人物,世界奇觀等等。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7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已正式頒佈,今年9月就要實施。新課標篇幅不大,涉及面寬,凡課程性質、理念、總目標與學段目標、教學內容、方法、評價、考試、教材編寫等等,都説到了,但多是一些很精練的原則性的表述,需要認真學習、體會和探討。課標的學習,為老師們更新觀念、全面提升教學水準提供了契機,也為繼續推進課改提供了動力。

一,課標的功能是什麼?

課標就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依據。教材編寫、教學評估、考試命題都應當以課標為依據,以後相關部門對學校進行教學的檢查評估,就要以課標為標準,不能另立標準。會考、大學聯考情況如何?升學率多少?都不應當作為檢查評估的標準。課標是有一定的政策約束力的。而對老師來説,有了課標,教什麼,怎樣教,達到什麼要求,也就有依據,做到心中有數。在應試教育仍然發揮其影響力的情況下,課標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對不良傾向起着正面阻攔抑制的作用,引導教學往健康的方向走。

課標實施是整個基礎教育課改系統的樞紐。10年前有過語文課標的實驗稿,這個實驗稿的推行,其實也就是課改。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在10年課改中,我們已經接觸和實踐過,現在需要總結。課標實施與課改推進是緊密聯繫的,學習新課標,也是為了深入課改。

有的老師閲讀新課標,不太關注其中所謂“務虛”的部分,也就是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提示。他們關注的,是哪些直接可以落實到教學中?比如有哪些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時間如何安排,等等。抱着這種期待,課標可能不太“解渴”。課標是指導性文件,面向全國,在教學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體、統一、硬性的規定,只要正確領會新的教學理念,瞭解國家對這門課有哪些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這些要求在各個學段如何體現,也就可以了,教無定法,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方法,每個老師都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做創造性的發揮。新課標不是一根繩子,不是用來束縛大家的,它是動力,激勵我們在教學中大膽創造。

二,課標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課標是怎樣出台的?取代教學大綱帶來什麼變革?這得從16年前説起。1996年教育部組織對我國義務教育實施狀況進行9省區的大型調查,發現原來教學大綱要求過高,教學內容存在繁、難、偏、深、舊、窄的情況,絕大多數學生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又與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中國小做比較,我國同一學段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知識面較窄,同一知識深度較深。同時,各科教學的內容、教學要求做了統一的硬性的規定,缺乏彈性和選擇性,這種現狀導致大多數學生負擔過重,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時就決定要實施課程改革,那麼義務教育就應當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

課標的制定,是想改變過去那種比較偏狹的教學狀況,着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就是這十多年常説的一個詞:素質教育。不管大家如何看待,這都是很了不起的變革。比較一下可以明白,過去的教學大綱以及實際的教學環節中,關注的中心就是知識和技能,而課改希望眼界大開,適應新的形勢,着眼於對國民素質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新課標和這次課程改革都強調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實際上是向素質教育靠攏。新課標的出台,讓老師們教學的課程目標意識得到明顯的加強。還有一點也是進步,就是從以往按照教學大綱只關注教師教學,轉向關注課程實施過程,特別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所以我們學習新課標,不要停留在希望使用“教學大綱”的原有水平,眼界要高一點,以觀念的變革來帶動教學變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實驗稿早在20__年研製成稿,隨後在全國多個省、市、區試驗,多種按照“課標”編寫的實驗教材投入使用,也就是課程改革。“課改”推行至今10年了。從20__年4月開始,教育部組成課標修訂組,着手修訂。先對29個省、市、區的課改情況進行大面積調查,徵詢對“課標”的內容及試驗結果的各種意見。然後修訂組用了近4年的時間,反覆調研、學習、修改,數易其稿,最終形成定稿。課標經過十年課改的試驗,集思廣益,是全國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晶,並非少數專家的產品,是國家的政策性文件,我們應當給予尊重,認真學習和實施。

三,如何看待前一段課改以及課標實施的效果?

新課標頒佈,有些老師不是那麼期盼,也不是那麼有興趣。因為義務教育課改已經實施10多年,大家對語文課標也有所接觸,但現實狀況是,課改效果好像不那麼明顯,課標的實施,其實很多學校也是“水過地皮濕”,見不到突出的效果。絕大多數人都不否認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進新課程,又非常艱難,從國小到高中,越往上走,難度就更大。課改都10年了,可是一些地區和學校仍然是老一套,我行我素。最讓人揪心的是學生的學業負擔普遍減不下來,甚至比十年前加重了。課改在竭力反對競技式教育,可是“競技”在不斷加重與提前,提前到國小、學前班,甚至“胎教”,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擔心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成為集體無意識了。一方面是對現下應試教育強烈不滿,另方面又都不敢輕易放棄應試教育;道理上贊同新課程,實際上卻又緊張,擔心,結果就形成巨大的社會障礙力,大家都很無奈。當然也還有另一種趨向,就是把新課標片面理解為顛覆性的,不顧實際條件,一味追求課改的形式與聲勢。強調語文課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兩者被生硬地割裂開來,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教育課,掏空了語文;強調學生為主體,就死板規定老師不能多講,課堂教學追求無邊的討論,一堂課下來沒有多少“乾貨”。“花架子”並不可能提升教學質量,反而把新課程“名聲”給敗壞了。新課標的實施的確存在很多問題, 十年課改真的很艱難,可以用四個字説明:舉步為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課改與課標本身有問題嗎?不是。主要是因為這十多年來,雖然經濟發展,但社會財富分配差距拉大,競爭加劇,社會心理緊張;最近十多年大學擴招,本來可以讓更多青年上大學,可是競爭反而加劇,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所以,課標和課改提出的那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在這種非常緊張的社會心理面前,被虛化了,很多人認為課標與課改的理念不錯,可是在當下難於實施。我們的確應當正視這種現實,看到課標實施和課改推行所面臨的巨大困難。但也要看到,老百姓對現行的教育狀況是很不滿的,他們是希望改革的,所以課標與課改還是有巨大的潛在動力,而且勢在必行。可以説,課改與課標實施舉步維艱,但沒有可能再走回頭路,只能從長計議,堅持下去,穩步推進。

從另一方面看,課改與課標的實施,也還是取得顯著的成績。這次改革在課程與教學觀念上已經產生大的衝擊和突破,象“以人為本”,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發展,注重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式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注重基本能力培養,等等,這些觀念過去也有提過,但這次新課標實施,從理論到實踐那麼集中強化提倡,得到了普遍的社會認同。可以説這次課改激活了對於教育某些根本問題的認識,社會對教育必須改革有了更多的關注與共識,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大收穫。所以這次修訂,經過大面積的調查,徵求各方面意見,特別注意把課改中實施並逐步得到認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體現出來。現在這個修改後的語文課標,基本理念是先進的,又是基本的,相對穩定的,有可行性的。

四,課標修訂怎樣面對這些年的爭議?

語文是一門主課,在國小與國中階段到底應當學什麼?怎樣來教,又怎樣來學?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意見,圍繞語文的爭議也特別多。這次課標修訂,當然也會注意到各種爭議,吸納那些比較切合實際的意見,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這十多年來課改的經驗,同時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的總體要求,面向未來,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

這次修訂,在如何讓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課程的定位,這次修訂比較明確説明:“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樣,就把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了。

關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問題,曾經引起一些討論。課標堅持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理念,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更加豐富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和諧地發展。

關於語文知識的問題,也是有些爭論的。現在老師們受制於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並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擺脱對語法修辭等概念定義的死板記憶,必要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保留,辦法是隨文學習,不必刻意追求系統性。這次修訂將原來的附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內容擴充了,增加了關於漢字、拼音、閲讀、寫作、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不過並沒有完全採納將語文知識“細化、系列化”的建議,因為過分細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課程標準顯得繁瑣,並對教師造成束縛。

還有,就是“三個維度”問題。過去,語文課程基本目標曾經是“語文知識”,後來則突出“語文能力”,關注點集中於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術層面。新課標則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素質,為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建立了“三個維度”的模型,即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能力,是語文課程目標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語文課程需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內容,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新課標強調教學的“三維目標”,但不是每一堂課都落實三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是長期、隱性的目標,語文教育要靠薰陶,不可能在每一節課內全部“落實”三維。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必須相對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標。要特別注重引導閲讀。閲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理解、感覺、體驗、察悟,包括語感,主要靠大量閲讀中去“涵泳”,逐步習得。如果缺少個人的閲讀體驗與感覺,沒有個性化的閲讀,而老師講得太多、太細、太零碎,不見得好,還可能破壞那種“涵泳”的感覺。

五,如何理解“語文素養”這個核心概念?

“語文素養”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謂 “語文素養”, 是指中國小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説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説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聽説讀寫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説,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這一切都特別考慮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真正是有機結合,自然而然展開的。比如國小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薰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生成,特別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有人對語文素養的提法可能不太認同,認為還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比較清晰,認為提語文素養忽視了“雙基”,其實,語文素養包括了“雙基”,不過是僅僅提“雙基”還不夠,而且“雙基”也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重構。因此,語文素養是在“雙基”的基礎上豐富與發展,而且包括了對“雙基”的重構。

要特別説説 “訓練”,也是一線教師比較關注的。課標倡導的是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所以不再把“訓練”作為唯一的教學實施方式,也不再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但這不等於排斥訓練,語文學習肯定還是要有必要的訓練的。在課標的表述中,“訓練”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語文素養—養成”的課程模型中,這個詞沒有頻繁出現。

老師們閲讀語文課標,要特別關注一些關鍵詞和新的提法,裏邊包含新的教育理念,應當作為學習的要點。這裏略舉幾種:一是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三是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積累、感悟、實踐和綜合學習,注重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五是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六,新課標還有哪些亮點?

一是適當減負。這個減負不完全是學習負擔的減少,更是追求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激發興趣,教學生學會學習。比如國小生的識字寫字教學,過去一二年級就要求會認1600-1800字,會寫800-1000,。現在減少識字量,改為認識1600,其中會寫800。提倡“多認少寫”, 希望扭轉多年來形成的每學一字必須達到“四會”要求的做法,不再要求“四會”。還請專家對兒童認字寫字做了專門的字頻研究,從兒童語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學先寫的300個“構形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的字。這些字應當作為一二年級教科書中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容。

過去對中國小的各個學段應該識、寫多少字哪些字,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在選字的問題上也有很大差異。這次課標修訂稿新增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兩個字表,嘗試在這方面給出了明確的建議。

二是更加重視寫字與書法的學習。針對目前電腦化之後,寫字能力普遍下降,這次修訂特別加強了寫字教學的分量,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都有相關規定, 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強調書寫的規範和質量。明確寫上“在國小每天語文課都要求安排隨堂練習,天天練字”。

三是閲讀教學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強調閲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閲讀的感受,老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這些話對當前某些教學傾向是有針對性的。

課標還特別提出“學習語文必須注重讀書,注重積累和語感培養,注重品味、感受和體驗,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為什麼?歷來語文教學都習慣於圍繞本學科的知識點展開,如,默寫詞語解釋,講解“語、修、邏、文”知識點,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反覆操練讀題答題的技法。按照這樣的路子,學生記住了許多“知識點”,做了大量的題,可是書沒有讀多少,積累不足,語感不強,語文水平終究得不到提高。這些年學生不讀書少讀書的現象日趨嚴重,為此,課標特別寫上這樣一句:“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於課外閲讀,課標也格外重視,閲讀量有具體要求,9年課外閲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

課標這次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格外關注的。9年要求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現代的中外作品。課標列出部分中國古代的優秀詩文背誦篇目,國小到國中,136篇。其中國小背誦75篇,國中61篇。有人認為這個量大了一些。其實9年背誦這個量,是適當的,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達到。

課標提示應當關注學生的“語文生活”,包括他們的課外“閒書”的閲讀交流、上網、博客、QQ,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又關係到語文興趣的培養和閲讀習慣的形成。儘可能在語文課和學生的“語文生活”之間疏通一條通道,那肯定會加倍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起讀書的習慣。應當看到現在的應試教育是扼殺興趣的,學生除了課本和教輔,再沒有興趣讀書。這是可悲的。語文課改一定要高度重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重視並能多少進入學生的語文生活。閲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教學,都要高度注意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高閲讀品位。“課標”所要求與建議的閲讀教學,包括課外閲讀,重在養成閲讀的興趣與習慣,發掘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是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的。如果能從培養一種完善的生活方式這一角度去理解,閲讀教學包括課外閲讀教學的改革就可能獲得新的高度和力度。

四是寫作教學。目前有不少學校搞“提前量”,國小一二年級就佈置寫作文,是不合適的。課標修訂一二年級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國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現在作文教學那種完全面向考試,只教套題作文、餡餅作文、宿構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長假大空的文風,助長文藝腔,對學生的人格成長也是有很強的負面作用的。所以這次課標修訂特別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

有人認為,因為會考、大學聯考還是指揮棒,課標這些要求雖好,難於實施。諸如讓學生擴大閲讀面,作文“不説假話、空話、套話”,就很難做到。我們可以反過來考慮,如果連課標都不敢旗幟鮮明提倡健康的教學理念,那還有什麼希望。課標作為國家的標準樹立起來,就是標杆,要盡力往這裏靠攏。相信會考、大學聯考也會逐步配套改革,指揮棒也可以往健康的方向指揮。比如會考和大學聯考作文命題和閲卷都想辦法抑制“假話、空話、套話”,文風就會慢慢好起來。要有信心。

七,和實驗稿比較,哪些變動值得注意?

這次修訂,還有一些變動值得注意:有的部分原先設定的目標難度過高,這次適當降低了;有的地方需要補充説明,要強調改變繁瑣的教學過程和過於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對“目標”、“建議”的表述,力求使各學段目標的梯度和層次及有關表述更加清晰;在“課程目標”和“實施建議”中,還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關於語文學習的關鍵性要求,補充相應的措施和説明。例如,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閲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對於推薦閲讀書目和誦讀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調整和補充。

針對目前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某些新的偏差,課標也有意提示糾偏。如閲讀教學中“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閲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就明確要求改正和防止。

這次語文課標修訂,希望在語文教育思想、課程目標、內容方面能為國小國中語文教學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體的實施建議。總的是要儘量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往素質教育靠攏,同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特別注意激發興趣,保護天性,學會學習,這樣也許可以更好地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引導,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那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大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大好基礎。

八,新課標對教材有什麼要求?

這次課標修訂對於教材編寫也提出一些建議,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選文要文質兼美,有典範性,還要給地方、學校、老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等等。這些提法都是有現實所指的。現在的教材普遍不夠重視教學梯度,有些教材很“説教”,都應當改一改。這些年實施一綱多本,出版多種語文教材,有的很不錯,但多數都是為了通過趕着編的,研究不夠,一味求新,比較倉卒,也比較粗一些。新課標修訂公佈之後,都會做修訂調整。我覺得不一定按照課標“依葫蘆畫瓢”,課標改動多少,就補充多少,還是要從實際出發,認真調查總結一下使用情況。有兩點應當注意,一是選文還是要重視經典性和適合教學。有些當代的文章好讀,學生也有興趣,但經典性顯然不夠,或者不太適合教學,不一定選。經典性非常重要,那些沉澱下來、得到廣泛認可的作品,才有資格進入課文,因為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對文化的尊嚴感。有些傳統的選文,雖然經典,可是不太適合中學生學習,也不一定要選。

還有,教材的結構也充分考慮到教學,各個單元重點突出,單元與單元之間銜接也注意由淺入深,不斷積累提升,反覆落實基本訓練。可以説現在所有新出的教材都往人文素質教育靠攏了,有的靠攏但並沒有脱離語文教學規律,有的就可能走得過遠,把語文的含量稀釋了,甚至把教學秩序打亂了。所以還是要注重教學規律。篇幅要控制一下,內容過多,課時有限,很多老師還習慣固守着教材,不敢有一點兒遺漏,這就使得課時緊張的問題更顯突出。好的教材應當留出老師與學生的空間,多一點彈性。在新課標指導下,教材編寫還是要守正創新,既要聽取各方面意見,吸收中外教材編寫成功的經驗,又要沉得住氣,不搞顛覆性改動,畢竟還要考慮教學的連續性,以及一線老師如何使用。現行的教材大多是實驗教材,是為目前正在開展的課程改革而編寫的,允許有個試驗過程,其長短得失,應當在廣泛調查和科學分析基礎上去總結。而那種動不動把現下的教材視為“垃圾”,甚至鼓吹要“對抗語文”的顛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燒餅”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既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製造混亂。這幾年關於語文教材的爭論一輪又一輪,最後沉澱下來的東西好像不多。

九,課標是“可愛而不可行”的嗎?

一些老師接觸新課標之後,認為很多理念都是好的,但在大學聯考、會考仍然是指揮棒的情況下, “好東西”都很難實施,“可愛而不可行”。老師的擔心有一定根據。十年課改,的確阻力很大,有的進展不明顯,甚至倒退了。很多老師明明知道應試教育那一套不合理,摧殘學生,但面對現實,特別是大學聯考、會考這個巨大的現實,又無可奈何,不敢也不能放手去實施課標的理念與方法。合理的不能做,不合理的逼你做,老師們陷於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但我們不應當喪失信念與信心。要看到,雖然教育界亂象叢生,應試教育仍然大有市場,但起碼有一點很明確,整個社會都已經對這種狀況強烈不滿,渴求改革的呼聲是空前的。課標的頒佈與課改的實行,不是“拍腦袋”,是有巨大的現實基礎的,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對課標與課改也許會有這樣那樣的意見,但極少人會反對其宗旨與大方向。課標是“向善”的,我們應當支持,要有信心。十年課改儘管成效不大,但已經讓全社會形成改革的共識,而且把教育界的困擾和矛盾激活。教育狀況的根本改革需要整個社會配合,從體制上改。這種改革成本很大,需要較長時間解決,應試教育一時是很難消除的。對此我們要有思想準備。但也不必把教學中存在的一切問題全都歸咎於“體制”,自己可以着手改革的空間是大的。每個老師都最好問問自己,如果一時間“體制”未改,大局未動,我們是否就隨波逐流,或束手待斃?面對當下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我們能做些什麼?我曾在一些場合説過,不要抱怨,不能等待,還是承認現實,着眼長遠,從我做起,點滴做起,對不合理的教學行為,能改一點是一點。如果是有水平的老師,應當可以做到既讓自己的學生考試考得好,又不不至於把他們的腦子搞死。這需要一些平衡,平衡也是改革,是前進。沒有必要認為課標與課改都是“可愛而不可行”的。教育從本質上説就是理想的事業,我們還是認真學習課標精神,積極支持課改,把那些“可愛”的東西逐步轉化為教學行為吧。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8

今天,我非常有幸參加了黃恕伯主講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__年版)簡介,雖然只有半天的培訓,在與很多同仁交流探討過程中,在這個平台學習到了很多很多,再一次的充實和完善了自己。其中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並對課程改革進行思考

通過培訓,使我對新的教育理念有進一步的理解,即強調以學生為本,面對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要促進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面對當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科學技術得到廣泛引用,時代在呼喚一大批合格的科技人才去適應現今的社會,課改是必要和必須的。全面推進課改中,我們必須對新課程標準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在講學中,要“以人為本”作為教學中心的思想,發展學生的全面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而不僅僅只是學習成績這一個方面注重。我們需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二、課堂的有效教學

作為一名國中物理教師,我們不但教給學生知識,而且幫助學生尋找獲得知識的方法,我們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促進者,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讓課堂教學變成有效的教學,實際上,現今提了很多年的課改就是讓現今的學生更能適應社會,更能在學習中完全的開發自己的潛能。以學定教,先學後教,以學為主,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讓課堂具有人性化,充分的利用課堂的四十分鐘,讓我們的教學成為有效性的教學。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採用多種的教學方式方法,而不僅僅侷限於某一種。在課堂中,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可能的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落實課標的三維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這次線上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教師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項持久深入的工作,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培訓是暫時的,但進取是終生的,今後我會更積極主動地向優秀教師學習,親身實踐,把自己的收穫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新課程標準》已經於修訂並頒佈實施,通過近階段對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學習,自己對新課程有了一個更進一步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經過這些年的教學探索,結合學生實際,深刻認識到新教材內容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就要求教師相應的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反思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 教學觀念的改變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因而,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知識,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如: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作為教師,應該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

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材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內容設置上,只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論,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習題設置過於簡單,這就需要教師配以多樣的習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對於複習課,要通過各類習題來幫助學生複習總結已學過的知識;有時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學生上講台、遊戲比賽、討論、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另外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許多課要求教師要用多媒體教學,要求學生會用多功能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有以下一些明顯的優勢: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容量;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特別對於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會事半功倍。

三、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四、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無論何種教學方式,都應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對新課改下的教學也是如此,很多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題目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運算定律推導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導的過程本身就藴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不講公式的推導就直接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總結出一些方法,規律。結果卻是多數學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規律,而且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

五、加強自身的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

俗話説得好,”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為了教好學生,我們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新課程方面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鑽研與新課程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有備無患,與時俱進,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另外要加強教師集體備課、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我們應該多向優秀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為己所用。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通過《20__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新的體會。新標準全面梳理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迴應,明確了實施的要求,增強了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課程目標體現了學科育人,落實雙減要求,着眼於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體現了物理學科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生活的理念。課程目標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從國家對教育的要求角度出發,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培養目標。

課程標準將這一目標逐漸分解,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我們不再會以知識點為具體的目標,而是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這個目標統領我們每一個教學設計,每一個學習活動,每一個單元設計,每一節課,每一個學期。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課標培訓的意義。我們會在新課標的精神指引下,努力搞好教學工作,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教學質量。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在新學期開始我們語文組就在這次學習中,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我們一起學習語文新課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斷交流心得,並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下面是我們在學習語文新課標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在學習中,認識到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擴大學生的識面,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有利於學習和發展的語文觀奠定基礎。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在教學中要強調語文的實踐性,注重語文的實踐性,注重提高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運用語文的能力,為學生形成正確的有利於發展的語文觀奠定基礎。我們要努力實現“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探究的過程,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在學習中,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1、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語文教學“活“起來。

讀書不是為培養讀書人,而是為了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讓學生“讀”、“思”、“讀”、“思”,引導學生去感悟。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我的祖國》的閲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中國處處都是愛國之心的表現,都熱愛自己的祖國。”可見,“愛國”這四個字,藴涵着豐富的精神內涵,藴涵着高尚的情操,是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

2、注重課外閲讀的實踐性。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重視了課外閲讀的實踐性,要求學生把課內閲讀內容與生活相聯繫,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與圖書,或者自己動手製作書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訓練。

總之,在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還應重視語文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在課程改革中,我們應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之中,成功的轉化為有價值的,真正意義上成為教育科研的行家裏手。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從新課標中學習到了物理課程改革的理念、課標的內容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在物理教學中,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物理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理解物理,同時把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物理,感到學習物理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

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合作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討論與爭辯。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教師要更新觀念,調整自己,在教學中,不可唯我獨尊,壓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國中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學生不僅是學到什麼,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英語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教學思想,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感受”。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加強學生學法指導。

一, 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我們要在備課上多花工夫, 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我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卻很少。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2、上課:教學過程可以説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測的因素,即便我們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不僅要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還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個人並不贊同國中英語學習的課堂總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有些重複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老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展示老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可以鼓勵開放性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我想這樣的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樣也能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得到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飽滿高漲.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生學法

要有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性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我們要強調有意義的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要多説,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英語課上多説.根據國中生的年齡特點,上好英語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英語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通過本次新課標培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全員培訓的重要性。新課標更加強調閲讀教學的目標要盯住學生終生閲讀習慣、閲讀興趣的培養;強調在大的語文觀下再去研究具體的閲讀方法、閲讀能力的培養;強調我們的語文教學思維的元點和終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一、強調教育觀念的改變

新課標更加強調廣大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國小語文教學思維的原點和終點要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讓語文課回到語文本身,閲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閲讀、學會表達;重視在優秀詩文的誦讀中培養想象力;重視“非連續性文本”的學習,讓語文學習回到生活本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低 、 中、 高 年級等三個學段,分別提出“學段目標與內容”。各個學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方法,做到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積極作用。

二、強調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長期以來,我們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係。

教學中我們要因人施教,要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採用階梯式的訓練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其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裏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是作為國小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

因此,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的外延。

四、積極探索,不斷完善

新課標培訓給了我一個相互學習和結識同行的平台,在今後的教學實際工作中我一定會倍加努力,積極探索新課標理念,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改進我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多年來我們在上覆習課的時候總有一個將知識做為小結的環節,而且都是由教師給出答案,例如用語言或圖表羅列出所學知識。潛意識裏認為學生是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知識網的,事實並非如此,在教學實驗中學生能給出的總結形式包括:

表格式——條理性很強。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強,有較強的周詳思維能力,內容包括章節的內容説明,主要運算法則,各種問題的解題方法、注意事項及例題。趣味式——具體、形象而且生動、有趣表現出製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豐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

彙報式——內容豐富、過程詳荊表現出製作者情感豐富、能夠客觀的剖析自我。包括章節的主要內容,自我收穫學習過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對教師的感激之情。

體會式——感受真切、信息豐富。表現出製作者能夠坦誠道出對學習對象的真實感受。如數學很有趣它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既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能使人變得聰明。可見,單純憑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也不能夠準確的把握我們正面臨的家學對象。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背景、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同的文化氛圍都帶來了影響。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

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教師對教學反思要注意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歷: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税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老師富士在講課時就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並再現自己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老師的真實思維過程是怎樣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鍛鍊。經常去問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感受,藉助學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學行為,是促進教學的必要手段。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在學校領導的精心組織下,認真學習“新課標”我在這次學習中有了新的提高和新的認識。新課程改革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轉變觀念,適應新課改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樹立新的教師觀

首先,教師角色必須轉變。現行大綱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而新課標中給教師的定位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因此,教師必須做到與學生平等。不能覺得自己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搞什麼“師道尊嚴”,應蹲下自己的身子,成為學生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學習中的合作伙伴。教師的組織功能也要很好地體現,因為天才的老師是一個優秀的組織者。

二、樹立終身學習觀

知識更新節奏加快,要求教育必須打破一次性學校教育向教育終身化、學習社會化邁進。“一次教育管用一生”的觀念必須向終身教育轉變,終身教育已成為世界潮流。現在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次由信息科學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21世紀初網絡將遍佈世界各地,地球上十幾億人將會在互聯網構築的平台上生活、學習和工作。我們教師將如何面對?因此教師不能只為“教書匠”,應成為“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成為真正的教育家。應該在新課程的改革中反思,研究新課程、研究學生,藉助先進的教學經驗研究新教法。新課程下的課堂,將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的、寬裕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生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起尋找真理,並能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三、 樹立新的教學觀

傳統的教學是老師教,學生學。雖然大力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也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效果還不太明顯。現在課堂上變“滿堂灌”為“滿堂問”的教師也不乏其人。許多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毫無價值,只是把課文中的陳述句變成了疑問句。教師教學手段單調,枯燥,大搞題海戰術,以考試逼學生,把學生當成容器。

四、是轉變教學質量觀

傳統的教學質量主要是看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看學生知識掌握了多少。這種教學質量觀顯然不利於每位學生的發展。真正的教學質量應該體現在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和發揮的水平上,要看有多少學生參與了教學活動,有多少學生在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關心學生的終身發展。

作為一名專業的教師,應該具有多層複合的知識結構。首先,要具備特定的學科知識,豐富的學科知識是好教師的必要條件;其次,要具備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學生學習評價的知識等,這些知識對教師學科知識的傳授起實踐指導作用,能提高教學的效果;第三,要具備特定學科知識以外的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是好教師的重要標誌,對教師傳授學科知識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五、改變工作方式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數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而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教學工作,教師之間將需要更加緊密的合作。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教師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教師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

新課改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作為課改實施過程最直接參與者的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真正把課改的新理念內化為每日的教學行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才能積極有效地推進課改。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物理的課程改革改革方向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下面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是教師要控制得住大局

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而不是一堂亂糟糟的課,課堂紀律無法控制,學生各搞各的,像一個自由市場。中專學生的自制能力本來就是很弱的,現在還把很多時間給他看,給他講,給他做。如果作為一個任課老師,壓不住課堂的話,不但上這個課沒有什麼效果,而且讓他們有一種感覺就是上物理課就是可以玩、就是可以説閒話、就是可以開小差、就是可以鬧翻天的時間。這就與我們的目標越走越遠了。我們的目的只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二、其次,教師要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最傳統的授課方式是老師講足一節課,學生只是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之後改變了很多,變成了老師以“提問啟發式”授課,學生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現在的課程改革則更進了一步,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再想辦法解決。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別人提出來的問題,你不一定有興趣“幫”他解決,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提出來的問題,你肯定會有興趣、而且會想方設法來解決,人在生活中是這樣,在學習知識上也是這樣。我覺得物理課上應鼓勵他們提問題,各種稀奇古怪的大自然問題、生活生產中的問題都行。平時上課也是這樣,有相關的他們想知道的問題讓他們自己提出來,而不是我提。當然,相應地,教師一定要多看書,多瞭解相關方面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使他們被你的知識魅力所折服。

三、再次,老師要敢於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在是一個信息時代,得到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現代的人不是看誰記住了多少知識,畢竟能記住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是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把最有用的知識蒐集出來。有些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你不一定要幫他們解決,因為他們最需要的不僅僅是結果,而是過程。他們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基本的技能,基本的動手能力,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過程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説遠點甚至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學校裏培養他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尤其重要。不要怕他們走的路顛簸,這是他們成長中需要的鍛鍊。現在信息流通很快,他們可以在圖書館中查找資料,也可以請教別人,更可以上網去找,或者自己通過實驗來解決相關問題,都可以,關鍵是他在其中學到了東西。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緊密相連,教師應該儘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經驗加入到學習內容中,使學生更願意接受。還可以讓學生舉例説明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懷疑、美麗和活潑的特性。數學教師應該在這個方面多加思考,如何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國小數學教學裏創造一個玩和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中玩,在玩中學習,這種創新課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主動探索學習的共同特徵。

教師在國小數學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動手,自主探索的精神。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使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參與鼓勵學生的感官練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圖紙測量、實驗和其他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加強動手活動讓學生參與各種感官學習,不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符合他們的好奇、好動的特徵,也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2023學習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已正式頒佈,今年9月就要實施。新課標篇幅不大,涉及面寬,凡課程性質、理念、總目標與學段目標、教學內容、方法、評價、考試、教材編寫等等,都説到了,但多是一些很精練的原則性的表述,需要認真學習、體會和探討。課標的學習,為老師們更新觀念、全面提升教學水準提供了契機,也為繼續推進課改提供了動力。

一,課標的功能是什麼?

課標就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依據。教材編寫、教學評估、考試命題都應當以課標為依據,以後相關部門對學校進行教學的檢查評估,就要以課標為標準,不能另立標準。會考、大學聯考情況如何?升學率多少?都不應當作為檢查評估的標準。課標是有一定的政策約束力的。而對老師來説,有了課標,教什麼,怎樣教,達到什麼要求,也就有依據,做到心中有數。在應試教育仍然發揮其影響力的情況下,課標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對不良傾向起着正面阻攔抑制的作用,引導教學往健康的方向走。

課標實施是整個基礎教育課改系統的樞紐。20xx年前有過語文課標的實驗稿,這個實驗稿的推行,其實也就是課改。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在20xx年課改中,我們已經接觸和實踐過,現在需要總結。課標實施與課改推進是緊密聯繫的,學習新課標,也是為了深入課改。

有的老師閲讀新課標,不太關注其中所謂“務虛”的部分,也就是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提示。他們關注的,是哪些直接可以落實到教學中?比如有哪些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時間如何安排,等等。抱着這種期待,課標可能不太“解渴”。課標是指導性文件,面向全國,在教學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體、統一、硬性的規定,只要正確領會新的教學理念,瞭解國家對這門課有哪些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這些要求在各個學段如何體現,也就可以了,教無定法,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方法,每個老師都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做創造性的發揮。新課標不是一根繩子,不是用來束縛大家的,它是動力,激勵我們在教學中大膽創造。

二,課標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課標是怎樣出台的?取代教學大綱帶來什麼變革?這得從20xx年前説起。1996年教育部組織對我國義務教育實施狀況進行9省區的大型調查,發現原來教學大綱要求過高,教學內容存在繁、難、偏、深、舊、窄的情況,絕大多數學生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又與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中國小做比較,我國同一學段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知識面較窄,同一知識深度較深。同時,各科教學的內容、教學要求做了統一的硬性的規定,缺乏彈性和選擇性,這種現狀導致大多數學生負擔過重,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時就決定要實施課程改革,那麼義務教育就應當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

課標的制定,是想改變過去那種比較偏狹的教學狀況,着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就是這十多年常説的一個詞:素質教育。不管大家如何看待,這都是很了不起的變革。比較一下可以明白,過去的教學大綱以及實際的教學環節中,關注的中心就是知識和技能,而課改希望眼界大開,適應新的形勢,着眼於對國民素質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新課標和這次課程改革都強調以促進學生髮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實際上是向素質教育靠攏。新課標的出台,讓老師們教學的課程目標意識得到明顯的加強。還有一點也是進步,就是從以往按照教學大綱只關注教師教學,轉向關注課程實施過程,特別是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所以我們學習新課標,不要停留在希望使用“教學大綱”的原有水平,眼界要高一點,以觀念的變革來帶動教學變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實驗稿早在20xx年研製成稿,隨後在全國多個省、市、區試驗,多種按照“課標”編寫的實驗教材投入使用,也就是課程改革。“課改”推行至今20xx年了。從20xx年4月開始,教育部組成課標修訂組,着手修訂。先對29個省、市、區的課改情況進行大面積調查,徵詢對“課標”的內容及試驗結果的各種意見。然後修訂組用了近4年的時間,反覆調研、學習、修改,數易其稿,最終形成定稿。課標經過十年課改的試驗,集思廣益,是全國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晶,並非少數專家的產品,是國家的政策性文件,我們應當給予尊重,認真學習和實施。

三,如何看待前一段課改以及課標實施的效果?

新課標頒佈,有些老師不是那麼期盼,也不是那麼有興趣。因為義務教育課改已經實施10多年,大家對語文課標也有所接觸,但現實狀況是,課改效果好像不那麼明顯,課標的實施,其實很多學校也是“水過地皮濕”,見不到突出的效果。絕大多數人都不否認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進新課程,又非常艱難,從國小到高中,越往上走,難度就更大。課改都20xx年了,可是一些地區和學校仍然是老一套,我行我素。最讓人揪心的是學生的學業負擔普遍減不下來,甚至比十年前加重了。課改在竭力反對競技式教育,可是“競技”在不斷加重與提前,提前到國小、學前班,甚至“胎教”,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擔心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成為集體無意識了。一方面是對現下應試教育強烈不滿,另方面又都不敢輕易放棄應試教育;道理上贊同新課程,實際上卻又緊張,擔心,結果就形成巨大的社會障礙力,大家都很無奈。當然也還有另一種趨向,就是把新課標片面理解為顛覆性的,不顧實際條件,一味追求課改的形式與聲勢。強調語文課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兩者被生硬地割裂開來,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教育課,掏空了語文;強調學生為主體,就死板規定老師不能多講,課堂教學追求無邊的討論,一堂課下來沒有多少“乾貨”。“花架子”並不可能提升教學質量,反而把新課程“名聲”給敗壞了。新課標的實施的確存在很多問題, 十年課改真的很艱難,可以用四個字説明:舉步為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課改與課標本身有問題嗎?不是。主要是因為這十多年來,雖然經濟發展,但社會財富分配差距拉大,競爭加劇,社會心理緊張;最近十多年大學擴招,本來可以讓更多青年上大學,可是競爭反而加劇,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所以,課標和課改提出的那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在這種非常緊張的社會心理面前,被虛化了,很多人認為課標與課改的理念不錯,可是在當下難於實施。我們的確應當正視這種現實,看到課標實施和課改推行所面臨的巨大困難。但也要看到,老百姓對現行的教育狀況是很不滿的,他們是希望改革的,所以課標與課改還是有巨大的潛在動力,而且勢在必行。可以説,課改與課標實施舉步維艱,但沒有可能再走回頭路,只能從長計議,堅持下去,穩步推進。

從另一方面看,課改與課標的實施,也還是取得顯著的成績。這次改革在課程與教學觀念上已經產生大的衝擊和突破,象“以人為本”,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發展,注重學生身心健全發展,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式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注重基本能力培養,等等,這些觀念過去也有提過,但這次新課標實施,從理論到實踐那麼集中強化提倡,得到了普遍的社會認同。可以説這次課改激活了對於教育某些根本問題的認識,社會對教育必須改革有了更多的關注與共識,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大收穫。所以這次修訂,經過大面積的調查,徵求各方面意見,特別注意把課改中實施並逐步得到認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體現出來。現在這個修改後的語文課標,基本理念是先進的,又是基本的,相對穩定的,有可行性的。

四,課標修訂怎樣面對這些年的爭議?

語文是一門主課,在國小與國中階段到底應當學什麼?怎樣來教,又怎樣來學?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意見,圍繞語文的爭議也特別多。這次課標修訂,當然也會注意到各種爭議,吸納那些比較切合實際的意見,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總結這十多年來課改的經驗,同時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的總體要求,面向未來,提出語文課程的基本標準。

這次修訂,在如何讓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課程的定位,這次修訂比較明確説明:“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樣,就把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了。

關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問題,曾經引起一些討論。課標堅持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理念,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更加豐富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和諧地發展。

關於語文知識的問題,也是有些爭論的。現在老師們受制於應試教育,很注重做題,注重講授和操練所謂系統性的語法修辭知識,這並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而且容易讓學生對語文產生厭煩。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擺脱對語法修辭等概念定義的死板記憶,必要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保留,辦法是隨文學習,不必刻意追求系統性。這次修訂將原來的附錄《語法修辭知識要點》內容擴充了,增加了關於漢字、拼音、閲讀、寫作、文學等方面的知識,不過並沒有完全採納將語文知識“細化、系列化”的建議,因為過分細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課程標準顯得繁瑣,並對教師造成束縛。

還有,就是“三個維度”問題。過去,語文課程基本目標曾經是“語文知識”,後來則突出“語文能力”,關注點集中於語言文字運用的技術層面。新課標則要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素質,為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建立了“三個維度”的模型,即包括: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能力,是語文課程目標系統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語文課程需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和內容,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新課標強調教學的“三維目標”,但不是每一堂課都落實三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是長期、隱性的目標,語文教育要靠薰陶,不可能在每一節課內全部“落實”三維。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必須相對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標。要特別注重引導閲讀。閲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理解、感覺、體驗、察悟,包括語感,主要靠大量閲讀中去“涵泳”,逐步習得。如果缺少個人的閲讀體驗與感覺,沒有個性化的閲讀,而老師講得太多、太細、太零碎,不見得好,還可能破壞那種“涵泳”的感覺。

五,如何理解“語文素養”這個核心概念?

“語文素養”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謂 “語文素養”, 是指中國小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説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説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聽説讀寫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説,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這一切都特別考慮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真正是有機結合,自然而然展開的。比如國小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薰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生成,特別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有人對語文素養的提法可能不太認同,認為還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比較清晰,認為提語文素養忽視了“雙基”,其實,語文素養包括了“雙基”,不過是僅僅提“雙基”還不夠,而且“雙基”也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重構。因此,語文素養是在“雙基”的基礎上豐富與發展,而且包括了對“雙基”的重構。

要特別説説 “訓練”,也是一線教師比較關注的。課標倡導的是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所以不再把“訓練”作為唯一的教學實施方式,也不再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但這不等於排斥訓練,語文學習肯定還是要有必要的訓練的。在課標的表述中,“訓練”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語文素養—養成”的課程模型中,這個詞沒有頻繁出現。

老師們閲讀語文課標,要特別關注一些關鍵詞和新的提法,裏邊包含新的教育理念,應當作為學習的要點。這裏略舉幾種:一是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三是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積累、感悟、實踐和綜合學習,注重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五是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六,新課標還有哪些亮點?

一是適當減負。這個減負不完全是學習負擔的減少,更是追求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激發興趣,教學生學會學習。比如國小生的識字寫字教學,過去一二年級就要求會認1600-1800字,會寫800-1000,。現在減少識字量,改為認識1600,其中會寫800。提倡“多認少寫”, 希望扭轉多年來形成的每學一字必須達到“四會”要求的做法,不再要求“四會”。還請專家對兒童認字寫字做了專門的字頻研究,從兒童語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學先寫的300個“構形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的字。這些字應當作為一二年級教科書中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要內容。

過去對中國小的各個學段應該識、寫多少字哪些字,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在選字的問題上也有很大差異。這次課標修訂稿新增了《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兩個字表,嘗試在這方面給出了明確的建議。

二是更加重視寫字與書法的學習。針對目前電腦化之後,寫字能力普遍下降,這次修訂特別加強了寫字教學的分量,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都有相關規定, 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強調書寫的規範和質量。明確寫上“在國小每天語文課都要求安排隨堂練習,天天練字”。

三是閲讀教學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強調閲讀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閲讀的感受,老師應加強指導,但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這些話對當前某些教學傾向是有針對性的。

課標還特別提出“學習語文必須注重讀書,注重積累和語感培養,注重品味、感受和體驗,注重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為什麼?歷來語文教學都習慣於圍繞本學科的知識點展開,如,默寫詞語解釋,講解“語、修、邏、文”知識點,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反覆操練讀題答題的技法。按照這樣的路子,學生記住了許多“知識點”,做了大量的題,可是書沒有讀多少,積累不足,語感不強,語文水平終究得不到提高。這些年學生不讀書少讀書的現象日趨嚴重,為此,課標特別寫上這樣一句:“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於課外閲讀,課標也格外重視,閲讀量有具體要求,9年課外閲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

課標這次修訂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格外關注的。9年要求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現代的中外作品。課標列出部分中國古代的優秀詩文背誦篇目,國小到國中,136篇。其中國小背誦75篇,國中61篇。有人認為這個量大了一些。其實9年背誦這個量,是適當的,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達到。

課標提示應當關注學生的“語文生活”,包括他們的課外“閒書”的閲讀交流、上網、博客、QQ,等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又關係到語文興趣的培養和閲讀習慣的形成。儘可能在語文課和學生的“語文生活”之間疏通一條通道,那肯定會加倍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起讀書的習慣。應當看到現在的應試教育是扼殺興趣的,學生除了課本和教輔,再沒有興趣讀書。這是可悲的。語文課改一定要高度重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重視並能多少進入學生的語文生活。閲讀教學,甚至整個語文教學,都要高度注意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高閲讀品位。“課標”所要求與建議的閲讀教學,包括課外閲讀,重在養成閲讀的興趣與習慣,發掘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這是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的。如果能從培養一種完善的生活方式這一角度去理解,閲讀教學包括課外閲讀教學的改革就可能獲得新的高度和力度。

四是寫作教學。目前有不少學校搞“提前量”,國小一二年級就佈置寫作文,是不合適的。課標修訂一二年級定位為“寫話”,三年級開始是“習作”,國中才是“作文”。另外強調作文教學一定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現在作文教學那種完全面向考試,只教套題作文、餡餅作文、宿構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長假大空的文風,助長文藝腔,對學生的人格成長也是有很強的負面作用的。所以這次課標修訂特別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

有人認為,因為會考、大學聯考還是指揮棒,課標這些要求雖好,難於實施。諸如讓學生擴大閲讀面,作文“不説假話、空話、套話”,就很難做到。我們可以反過來考慮,如果連課標都不敢旗幟鮮明提倡健康的教學理念,那還有什麼希望。課標作為國家的標準樹立起來,就是標杆,要盡力往這裏靠攏。相信會考、大學聯考也會逐步配套改革,指揮棒也可以往健康的方向指揮。比如會考和大學聯考作文命題和閲卷都想辦法抑制“假話、空話、套話”,文風就會慢慢好起來。要有信心。

七,和實驗稿比較,哪些變動值得注意?

這次修訂,還有一些變動值得注意:有的部分原先設定的目標難度過高,這次適當降低了;有的地方需要補充説明,要強調改變繁瑣的教學過程和過於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對“目標”、“建議”的表述,力求使各學段目標的梯度和層次及有關表述更加清晰;在“課程目標”和“實施建議”中,還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關於語文學習的關鍵性要求,補充相應的措施和説明。例如,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閲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對於推薦閲讀書目和誦讀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調整和補充。

針對目前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某些新的偏差,課標也有意提示糾偏。如閲讀教學中“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閲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就明確要求改正和防止。

這次語文課標修訂,希望在語文教育思想、課程目標、內容方面能為國小國中語文教學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體的實施建議。總的是要儘量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往素質教育靠攏,同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特別注意激發興趣,保護天性,學會學習,這樣也許可以更好地體現核心價值觀的引導,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那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大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大好基礎。

八,新課標對教材有什麼要求?

這次課標修訂對於教材編寫也提出一些建議,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選文要文質兼美,有典範性,還要給地方、學校、老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等等。這些提法都是有現實所指的。現在的教材普遍不夠重視教學梯度,有些教材很“説教”,都應當改一改。這些年實施一綱多本,出版多種語文教材,有的很不錯,但多數都是為了通過趕着編的,研究不夠,一味求新,比較倉卒,也比較粗一些。新課標修訂公佈之後,都會做修訂調整。我覺得不一定按照課標“依葫蘆畫瓢”,課標改動多少,就補充多少,還是要從實際出發,認真調查總結一下使用情況。有兩點應當注意,一是選文還是要重視經典性和適合教學。有些當代的文章好讀,學生也有興趣,但經典性顯然不夠,或者不太適合教學,不一定選。經典性非常重要,那些沉澱下來、得到廣泛認可的作品,才有資格進入課文,因為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對文化的尊嚴感。有些傳統的選文,雖然經典,可是不太適合中學生學習,也不一定要選。

還有,教材的結構也充分考慮到教學,各個單元重點突出,單元與單元之間銜接也注意由淺入深,不斷積累提升,反覆落實基本訓練。可以説現在所有新出的教材都往人文素質教育靠攏了,有的靠攏但並沒有脱離語文教學規律,有的就可能走得過遠,把語文的含量稀釋了,甚至把教學秩序打亂了。所以還是要注重教學規律。篇幅要控制一下,內容過多,課時有限,很多老師還習慣固守着教材,不敢有一點兒遺漏,這就使得課時緊張的問題更顯突出。好的教材應當留出老師與學生的空間,多一點彈性。在新課標指導下,教材編寫還是要守正創新,既要聽取各方面意見,吸收中外教材編寫成功的經驗,又要沉得住氣,不搞顛覆性改動,畢竟還要考慮教學的連續性,以及一線老師如何使用。現行的教材大多是實驗教材,是為目前正在開展的課程改革而編寫的,允許有個試驗過程,其長短得失,應當在廣泛調查和科學分析基礎上去總結。而那種動不動把現下的教材視為“垃圾”,甚至鼓吹要“對抗語文”的顛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燒餅”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既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製造混亂。這幾年關於語文教材的爭論一輪又一輪,最後沉澱下來的東西好像不多。

九,課標是“可愛而不可行”的嗎?

一些老師接觸新課標之後,認為很多理念都是好的,但在大學聯考、會考仍然是指揮棒的情況下, “好東西”都很難實施,“可愛而不可行”。老師的擔心有一定根據。十年課改,的確阻力很大,有的進展不明顯,甚至倒退了。很多老師明明知道應試教育那一套不合理,摧殘學生,但面對現實,特別是大學聯考、會考這個巨大的現實,又無可奈何,不敢也不能放手去實施課標的理念與方法。合理的不能做,不合理的逼你做,老師們陷於人格分裂的痛苦之中。但我們不應當喪失信念與信心。要看到,雖然教育界亂象叢生,應試教育仍然大有市場,但起碼有一點很明確,整個社會都已經對這種狀況強烈不滿,渴求改革的呼聲是空前的。課標的頒佈與課改的實行,不是“拍腦袋”,是有巨大的現實基礎的,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對課標與課改也許會有這樣那樣的意見,但極少人會反對其宗旨與大方向。課標是“向善”的,我們應當支持,要有信心。十年課改儘管成效不大,但已經讓全社會形成改革的共識,而且把教育界的困擾和矛盾激活。教育狀況的根本改革需要整個社會配合,從體制上改。這種改革成本很大,需要較長時間解決,應試教育一時是很難消除的。對此我們要有思想準備。但也不必把教學中存在的一切問題全都歸咎於“體制”,自己可以着手改革的空間是大的。每個老師都最好問問自己,如果一時間“體制”未改,大局未動,我們是否就隨波逐流,或束手待斃?面對當下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我們能做些什麼?我曾在一些場合説過,不要抱怨,不能等待,還是承認現實,着眼長遠,從我做起,點滴做起,對不合理的教學行為,能改一點是一點。如果是有水平的老師,應當可以做到既讓自己的學生考試考得好,又不不至於把他們的腦子搞死。這需要一些平衡,平衡也是改革,是前進。沒有必要認為課標與課改都是“可愛而不可行”的。教育從本質上説就是理想的事業,我們還是認真學習課標精神,積極支持課改,把那些“可愛”的東西逐步轉化為教學行為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30l4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