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精選27篇)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精選27篇)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

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國小數學課改培訓。通過培訓,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着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精選27篇)

一、伴隨着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啟動,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教材編寫、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

1、數學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數學課程新體系。

新教材在編寫上努力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體現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形式,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如:“實踐活動”、“數學小調查”、“做一做”等欄目。加強了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在題材上引入了“奧運”、“環保”等內容,着眼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

2、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3、數學課程在評價體系上,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關注過程。

《標準》在評價建議中貫穿着評價觀念的轉變。強調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課程評價應由注重甄別和選拔轉變為注重激勵和過程。這樣的評價體系應做到評價目標多維性,評價主體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結果激勵性。

二、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這樣抓住數學本質的問題解讀教材的。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是解決現實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問題。

主題情境: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

(1)把這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麼分合理?

(2) 把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麼分?分一分,並與同學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

(3) 如果有140個橘子,按3∶2又應該怎麼?與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上述問題串,是逐步遞進的;前一個問題是解決後一個問題的基礎。

(1)是理解按比分配的合理性。

(2)是體驗按比(3∶2)分配的過程與結果。

(3)是把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

如何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即是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是關聯數學本質的問題。

從按比分配的操作中可以體會到,儘管按比分配要分幾次才分完,每次分掉的橘子的個數可以變,但大、小兩班分得橘子個數的比(3∶2)不能變。最後分的結果就是把這幾次分的結果累加起來,相當於把全部橘子分成5份,大班得到其中3份,小班得到2份。

怎樣畫線段圖表徵這個實際問題?

?個

140個

大班:

小班:

?個

這個線段圖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直觀地表示出來。根據這個線段圖,可以發現許多解題的方法。

解法1:3+2=5

140÷5=28

283=84(個)

282=56(個)

解法2:3+2=5

140 =84(個)

140 =56(個)

解法3:設大班分到x個橘子,則小班到 x個橘子。

x+ x=140

解得x=84, x= 84=56

學生學會畫按比分配問題的線段圖,掌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比掌握具體的解法更為重要,因為前者是源,後者是流。讀懂教材,方能正本清源。

六年級下冊“圖形的放縮”也是比的實際應用。圖形放縮是研究圖形的相似變換,圖形變換的本質問題是變換下的不變量問題。圖形放縮的不變量是什麼,始終是這節教材探究的主題。

圖形是長方形時,容易觀察到長方形放縮前後長的比等於相應的寬的比。這是可以從主題情境中觀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圖形(沒有特定的邊叫長或寬),它的放縮是什麼保持不變呢?

教材通過“畫一畫”感受關於一般圖形的放縮,在放縮前後圖形中任意兩點之間水平距離的比與相應的豎直距離的比保持不變。

教材又創設探究活動,體驗一般圖形放縮前後,圖形上點所對應的數對中的兩個數,必須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上述關於圖形放縮變換下什麼是不變量的發現、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過程是學生需要經歷的數學化過程。

學校數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學會閲讀,學會與教材文本對話。教師的責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會學生自己去學教材,鼓勵學生自己與教材對話,然後針對學生自學教材中發現與存在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高明不是脱離教材另起爐灶,旁徵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師生的互動平台,捕捉契機,傳授方法,啟迪智慧,引導價值。這一切都必須源於教材;都必須立足於個性化地解讀教材,不僅讀懂而且讀通教材的基礎之上。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

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説,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係,重建温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台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裏充斥着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這些理念對廣大教師來説是全新的,在教學實踐中沒有遵循過的,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應積極對其做出迴應以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忽視表現在很多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學生沒有迭擇的餘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求得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種全新的理念對傳統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曆來有精英主義教育的傳統,追求學業成績的優秀,追求在考試競爭中打敗同伴,脱穎而出,這是一種精英主義的教育,它是以犧牲很多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的,新課程就是從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求得每一個學發展的角度來對學校文化進行重建的,在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有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3

本人通過參加這次新課改培訓班的學習,使自己對高中新課改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課程改革將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將自己參加此次培訓學習的學習心得彙報如下。

1、轉變觀念是教師真正走進新課程的關鍵

課程改革必須在觀念方面有根本的變革。教師只有全面深入地瞭解和理解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體內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因此本次物理學科培訓以轉變觀念為切入點,對教師進行“洗腦”,使教師在今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貫徹改革精神,不偏離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證改革沿着正確的目標前進。

2、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走進新課程的動力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上會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教師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予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講座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老師們多是鼓勵性的話語,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儘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3、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是走進新課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礎教育改革下,學生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學生在學習中能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整天處於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複之中,不再是對於所學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學習內容比以前寬泛多了,經常能夠聯繫實際,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作業形式也豐富多了,有手工製作、寫小論文、社會調查、查找資料…等等。活動性作業比書面作業有增多,讓學生學習更輕鬆、更喜歡上學,對學習更有興趣和積極性。

4、改變固有的評價模式是走進新課程的保證

新課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的潛能;評價技術從過分強調量化轉向更加重視質的分析;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更多地採取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

總之,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4

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資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立足實際,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這次學習中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在這段時間裏,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已經看到了新的變化,並且有了較深的體會。

教師的地位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擔,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學生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紮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_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開展特長教育。學校開設了各類小實踐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弘揚個性。

從細小處抓起,開展養成教育。在學生理解《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基礎上,認真落實行為規範的每一個條款。充分發揮晨誦、班隊會、紅領巾廣播、黑板報的作用,讓講文明話,看到廢紙主動撿起來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為全校學生的自覺行為。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標準。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於現實生活的聯繫。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能和老師發上共鳴,對於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總之,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所凸現出來的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尊重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都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位的。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具備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的較高能力,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深加工,這樣才能創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時,更需要教師角色、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的創新,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潮流,進而達到適應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5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主角的轉化!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自我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忙、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忙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透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心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潛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我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職責,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羣眾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取和確定專題,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構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心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潛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我的方向!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6

通過對新課程培訓的學習,我感覺受益良多,讓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高中教育戰線上一場深刻的變革。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變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評價,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核心之一的化學學,對於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和文化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八次課程改革。新一輪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作為一名一直處在高中化學一線教學的教師,怎樣做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走進新課程呢?

一、理論學習與觀念轉變,是走進新課程的必然起點

有不少教師認為,新課程理念高高在上,距離課堂實際太遙遠,對課堂教學起不到具體的指導作用,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動,一個人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受他的意識理念所支配。因此理論學習與紮根課堂並不矛盾。

新課程理念,相對一線教師是陌生的,實施新課程,必須進行理念翻新,深刻領會其內涵精要。觀念不變,理念不明,根本無法走進新課程。沒有教育觀念上的徹底轉變,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甚至發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還會拿出老一套來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論學習,是進入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必須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

我個人觀點是: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後,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查閲網絡、雜誌等有關資料,吸收其他實驗區新舊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結果彙總一起,形成文字,記錄下最初始的探索,為今後的正式實施準備寶貴的參照資料。通過比較分析,教師的研究視野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

三、突出學生主體和學生學習過程。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與高中化學教學大綱比較看,有一點值得提醒的,就是課程目標有明顯的不同,在高中化學教學大綱中教學目的分為: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把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裏的“過程與方法”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所以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尤其應該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一般來説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主要有七個環節:一是學習動機的確立;二是化學知識的積累;三是對化學的體驗與感受;四是相關能力的培養;五是對化學事件、化學人物和化學現象的評價與理解;六是對化學線索、化學規律的概括與總結;七是對相關化學知識、方法和理論的應用。

四、評價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評價上,要改變過於強調考試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建立了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和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1.評價對象和參與者多元化,不僅僅侷限於學生和教師,而且包括學校、家長、教育主管部門等對化學教學起作用的各種因素,當然,評價的主要對象是學生。

2.學習評價目標和內容多元化,不再侷限於知識及能力領域,還包括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學習評價方法多元化,有學習檔案、化學實驗、化學調查、考試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

這種評價方法突出地體現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教育目標”的理念,寓學生的學習活動於平常的生活活動中,將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學理念是新課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層次的要求:要不斷的更新知識,關注最新研究新動態,引入新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為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適應新時代提供借鑑。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7

3月14日—16日,在這個春光明媚的日了,我在西華縣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為期三天的“五步三查”新教學模式的教師培訓。現將培訓心得彙報如下:

一、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我們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着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結合學生實際,使用新的教學方式。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重視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和愛心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以科學的教育方法賦予青年一代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

二、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教師必須首先從思想上轉變自己的觀念,觀念變了,遇到的困難就不再是困難,觀念新了,我們的動力也就足了。

三、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教學採取了獨學——對學、羣學——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總結整理導學案、達標檢測五個步驟,又在獨學時查、小展示時查、達標檢測時查,所以也稱五步三查教學法。

在教學中,獨學、對學、羣學、小展示、班內大展示等都是新課程中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四、五步三查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

因為五步三查教學法是分組進行的,每個小組的表現會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打分評比,小組內每個成員的表現都與本組的成果息息相關,所以,要想使本組的表現在評比中優勝,就需要每個小組齊心協力,積極配合,這樣就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協作能力。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五、五步三查教學法要注重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把以上四種方法與五步三查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會更好地發揮小組學習的應有效果。

六、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引導學生的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生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新課改不是不讓教師講,而是讓教師注意講授的方式方法。讓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收穫快樂。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8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9

在忙碌了一個學期的老師們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無論是選擇休閒娛樂,還是繼續充電,或者是為下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做準備。作為老師,我是幸運的!假期我有了一個這樣的外出學習的機會。那麼在這裏我想説謝謝小教部給我們林區教師提供一個這樣的學習機會,希望這項活動能永保青春,讓每位林區的教師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個人學習談一點心得體會:

此次學習我聆聽了十位教育專家的講座,分別從師德修養、教育敍事研究、國小語文閲讀法、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教學研究導論、數學課題教學的實效性、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南、有效教學促進學生思考、信息時代下教師專業發展這十個方面對我們進行了培訓。

一、提升師德修養

師生關係的新註解,對話與理解、愛與平等。課程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老”問題必須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師生關係的正確處理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新課程要求師生關係從對抗走向對話,從壓迫走向平等,教師角色從傳統的課堂主宰轉變為教學的促進者,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只有在新型師生關係下,學生的素質、教師的智能、新課程的優勢才可得到充分的發揮。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這句話來高度概括了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

通過些次學習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用自己一顆摯熱的愛心去了解學生,公平地對待他們,尊重他們,關心、愛護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去開啟每一個學生心靈的窗户。讓教師的愛心成為孩子學習、生活成功的原動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在不斷的付出自己對學生的愛心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成為每名學生的良師益友,使自己的教學環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諧、平等、愉樂的教學氛圍,成為培養孩子們創造性的思維的主陣地。

二、提升教學理念

新課改的春風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的提升中,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一個更清楚更系統的認識。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教師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無法進行。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力圖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而此次學習我對這一功能有了簡單的體會:

教學目的的新構想,教學的目的應是為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天分,培養其獨特的個性,教學活動應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石,教師則是構築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發展、多元化的素質,。新課程所強調的課程內容的選擇性正是為了適應學生髮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們應該用積極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欣賞和預見學生的天性,應將每一個學生都視為一片有待開發的資源和財富,並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們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三、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0

7月,酷暑炎炎,洛陽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學習培訓在十九中圓滿完成。通過如火如荼的培訓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刷新了“腳”,全面認識了要穿的“新鞋”,弄清了新課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結合本人學習實際,現總結如下:

一、更新思想,刷新了“腳”,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思想政治課程實施各個環節的依據,包括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等。新的課程標準規範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是新課改的旗幟、方向。搞好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樹立課標意識。

二、全面認識了要穿的“新鞋”,較快地教好地認識瞭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點。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引領教學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確使用教材,發揮教材引領教學的功能。

三、通過學習觀摩新課程課堂實錄,評課議課,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學路子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對引領學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胸中有竹筍。在新課改實踐的土壤中,胸中竹筍會茁壯成竹。

總之,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走好新的課改之路,必須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進一步系統把握課程標準;寓新理念於課堂教學中;必須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注重學習策略的研究。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感受、體會,心得,確有不當之出,敬請批評教誨,不勝感激!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1

10月15日(星期一),全區中國小教師在商丘四高進行了集中教研活動。全體教師專題聽取全學區骨幹教師的經驗介紹。學科教師作的異彩紛呈、深入紮實的專題講座,讓我們受益匪淺。

此次會議主要是圍繞學習先進地區的教育經驗和課改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最後總結了三點心得體會:1、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2、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3、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引領者而不是包辦者。

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什麼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不是指學習的具體小策略,而是指學習的大趨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

在教學前,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

2、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情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嘗試。

3、以“合作學習”為核心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創新,把“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4、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活動是學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採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5、存在的問題:

①現在的教學由於教學進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為中心,過度練習,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獲得知識與發展,學生追求惟一的正確答案。教學內容偏難、偏多,學生對書本知識關注比較多,而對情感、態度關注比較少。

②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經常要用到,教師不自覺地把每一個要教學的內容,分得很細很細。這樣不好,不利於學生思考,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採用"大步驟"提問方法,多留點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探索其中的奧祕,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

③有時課堂內的討論與交流,流於形式。由於教學進度的要求有些討論時間小於2分鐘,學生在嘰嘰嘎嘎地説,誰也聽不清楚。課堂討論效果有限。

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作為教師也不希望自己的課堂規規矩矩、死氣沉沉。而是希望還課堂一派生機與活力,那麼努力改變我們教師自己,積極探索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學生有效地學習方式進入我們的課堂,使所有教師應當努力去做的!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2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並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教師角色為何需要發生變化

人類已邁入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新課程改革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和現有的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調查。研究性學習以研究問題為目的,沒有教材和大綱,這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創造空間。

2.呈開放性態勢,注重實踐。從研究問題的提出,資料的獲得,到研究結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新課程教育網』@版權所有@

3.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學習的內容,自由組合小組,制定實施計劃,設計方案。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4.強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研究過程。可見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

二、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

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體會中寫到:"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這位教師的體會較為典型地反映了教師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些"變"的背後説明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新課程教育網』@版權所有@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二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過去,教師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教材拋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儼然是化學的絕對權威,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死記那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反覆地訓練、課程改革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所謂"培養"學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於水的實驗時,學生設計出十多種方案,研究各個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瞭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交流融為一體。

那麼,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該如何扮演?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三、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學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藴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主體性得到真正發揮。外在的表現就是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學習方式的變化

2.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為方的方向轉變。

3.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聽、記、背、練"的被動狀態。由於探究學習更具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探究麪粉爆炸實驗中,學生探究了諸如麪粉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麪粉可燃嗎?為什麼要把麪粉吹起來等問題。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覆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

4.在探究性學習中,廣大教師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這一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按不同層次設計問題、分組,既注意組內之間的配合,更注意小組之間的合作,互相關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敗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悦。

5.學習形式的轉變

6.在學習形式上,課程改革打破了一本書一本作業的多年一貫的僵化模式,變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7.學生不再侷限於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有的教師設計"家庭化學小實驗",有的教師密切結合現實,讓學生考察周圍環境在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調查20_年來家鄉長江資源的變化,讓學生分組去污水處理廠考察,撰寫化學小論文。在這一開放的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公民素質。

8.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改變了過去作業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學生對知識章節總結或圖、或文、或詩、或小報,種類繁多,即使是作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圖,這些得益於新教材新穎形式的啟發。

9.有的學生收集了近四十份材料,有實驗設計,有對某一節課的感受,有實驗報告,有蒐集的資料,有科普文章,有調查報告,有自我評價,有個人總結經驗,有討論材料,有章節知識整理與歸納等。

10.綜合以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轉變,可以概括為"五多五少":教師講的少了,學生活動多了:教師照本宣科的少了,設計實驗、備課的多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少了,課外實踐多了;學生作業少了,作業形式多了;教師批評少了,鼓勵、表現多了。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關鍵。教師只要把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上,就會把講台與學生共享,把講台作為師生互動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演好自己的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3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此刻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就應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就應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就應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就應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務必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主角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潛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齊,讓我們與新課程一齊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4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

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着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必須進步自身專業素質。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相關的能力的進步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必須不斷進步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重新熟悉師生關係,重視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和愛心為學生的長大服務,以科學的教育方法賦予青年一代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着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3)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三、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

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學生,又讚賞他,學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學習,才有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5

自20xx年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收穫的更多。除了各級教師培訓中接觸最新觀念和了解學科前沿,觀摩其他老師研究成果外,學校組織的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也為我們的常規教學帶給了一個交流平台,指導着我們每一次的教學活動。我們也因此能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此談談自我的幾點感想和收穫,期望能夠引起老師們共鳴。

一、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

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帶給了開發自身潛力,發揮自我潛力的機遇。每一位教師在這場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認識定位自我的主角,重新改善自我的教學。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老師們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尋求用心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是學英語的,擔任地理教學,在知識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學經驗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透過每週的教研活動以及自已的不斷學習,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覺已經能基本勝任地理教學了。

二、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因材施教是一項古老的教育教學原則,全面、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學生,是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需要透過多種多樣的課堂和課外活動,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為學生帶給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指導。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基本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是學生適應教師的過程。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重在學生怎樣學而不是老師怎樣教,活動過程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是否讓學生主動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各種潛力。例如,在講解地球公轉時,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果教師只是憑空講理論,學生聽得雲裏霧裏,總是認為很難很難。我在課前準備了一個簡單的道具,就能讓學生直觀地分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用兩根細鉛絲綁成垂直狀態,一根表示晨昏線,另一根用紅線繞起來且可上下移動,表示直射光線。教師演示給學生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晨昏線的相應移動。讓所有學生隨意拿兩支筆就可做同樣的演示。演示過程中學生就能看出:晨昏線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相應移動,而晨昏線的移動引起全球晝夜長短的變化;同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如此輕而易舉就能讓學生領悟地球公轉的好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動手動嘴動腦,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中,一次性就能帶動學生掌握重點難點知識,在迎刃而解的基礎上學生的用心性很高。

三、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係

師生關係的和諧,首先在於教師對學生的愛。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溢於言表的,是沒有對學生的隔閡,也沒有偏愛。這種愛是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健康人心裏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當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在和諧的學習環境裏,感到自身的價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認,才會簡單地、愉快地投入學習,避免了無謂的爭端、煩惱以及恐懼。

四、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潛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務必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齊完成任務,這樣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羣眾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層含義: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我們精心設計教學資料、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段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用心的情感體驗,幫忙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我們不僅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用心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忙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職責感。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能夠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能夠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好處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我們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齊討論、評價,取長補短,這樣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有的是課前的,也有課後的。我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能夠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我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以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好處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潛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後的路還長,我的教學經驗還是很不夠的,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水平,我會繼續探索、繼續努力。著名教師李鎮西以前説過,教師“首先是認清自我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我會以此為鑑的。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6

在今年暑假開始的新課堂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山西太谷教研室主任張四保同志的講座,對此我感觸很深。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搖籃,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的根本,學生成長是學校生命力的所在。20xx年至今太谷會考大學聯考能夠飛速發展,尤其20xx年在已達到極限的情況下還能再上一個台階,這根本原因在於學校教育發生了本質的改變,課堂模式發生了改變。

二、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

課堂是師生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藝術提升的場所。課堂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能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打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的基礎,從各個方面來培養學生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積極的態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儘量只起到指導的作用,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為重點。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場所。教師是有限的空間,而課堂可以不侷限於教室,它可以是學生在更廣闊的時空中,更為個性化的學習與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場所都可以是課堂,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課堂上,要在課堂之外,要讓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暫時的而是終身的。

三、太谷的課堂模式

太谷的課堂模式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為了學生學而教。我們常常感歎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出現了問題。不要説&“道理我都懂&”,若做不到就不算懂。或許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觀念要轉化成教育理念才行,理念才決定有效的行動,我們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畢竟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雖然我們不驕傲地宣稱&“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也不張揚地自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忘了目的要育人,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動敬業地教書,一心一意地教書,其結果頂多就是一教書匠,永遠成不了教育的行家,真正的教育行家。我們要把教育當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

改變原有教學方式,重視合作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素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部學習的羣體作用。要利用好2人一小組4人一大組,要讓小組長督促組員學習,讓組員幫襯組長,要學會兵教兵,兵帶兵。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要改變原有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首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夥伴,其次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通過培訓,我發現,教育的觀注點是學生,所以教師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培養學生身上來,學生成材了,教師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學校才能健康才持續發展。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7

今年8月,我參加了高中語文課改遠程培訓,通過學習,有了新的認識。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

1、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後,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2、因材施教,注重學生髮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現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轉變觀念,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並製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培訓後,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並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8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鑽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現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一年級《摸一摸畫一畫》一課,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彎曲的線條,要求學生想象感覺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説感覺像小河,有的説感覺像小路,有的説感覺像山間飄浮的雲,還有的説像媽媽做飯飄出的香味,這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想象去練習,不少學生畫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創造性的生動的畫面。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的思考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對那些積極參與抽象造型遊戲的學生以鼓勵和評價。例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畫法很有創造力~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課,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有一組長,要求全組學生合作繪製花地毯,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評比,選出好的作品拼貼在一張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花地毯,最後各小組再把自己組的作品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這樣全班學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組合壯觀,色彩鮮豔,達到了很強的視覺效果。全班同學眼前為之一亮,學生不由得在一起討論,老師適時小結。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四、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課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課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後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為什麼?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於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着極大的關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國小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後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19

通過這次新課標的培訓,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我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怎樣作到這一點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積極源於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語文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理解語文,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到學習有語文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於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

總之,通過培訓讓我更加了解了新課程,在今後將以實際行動來實踐新課程 。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0

10月13日,我參加了河西教辦舉辦的培訓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目標、和理念,深切感悟到學習新課標是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的需要。通過學習,我對以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國小英語教學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

國小英語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説、讀、演、唱、玩等方式獲得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而獲得初步的聽説能力和一定的語感。由於國小生天性愛玩的特點,課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課堂教學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適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説、讀、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輸出大腦。課堂內容也應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習得知識。

三、課堂教學應以創新為特色。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們套用,只有教師潛心學習,精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創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課來。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認識到今後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1

經歷了近10的課改教育、教學工作,我自己完成了從消極的抱怨走進課程,到強烈的職業道德置身課改的轉變。自從課改以來,就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種語文教學思想、教學理論蜂擁而來,我深深地感悟到:沒有與新課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沒法教;沒有豐富紮實的德才學識,教不了;沒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的進取精神,教不好。

新課改使教師由管理者和執行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開發者、組織者,其地位較以前更加重要。伴着新課改之風,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應隨之改變。但在新舊教學思想的交替過程中,課堂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困惑,通過學校組織的培訓,聆聽專家們的報告,再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學,許多糾結多時的困惑和問題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歸結為:

1、變“自主”為“放任自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但並不代表教師就退出了教學的舞台。教師仍是學習過程的開發者與組織者,對待課堂上學生的有意搗亂和嬉戲性提問,教師應及時反應並制止。切忌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而對學生百依百順,放之任之。為了讓學生自主,教師沒了主見,教學無主次,這都是對自主的錯誤理解。

2、“多多益善”――新教材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各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但並不是要求教師將各種學習方式全部融入課堂。一堂課既有合作討論,又有分組辯論;既有圖片展覽,又有個人表演……弄得一節課猶如一大雜燴,什麼都有,只可憐的書本被棄置一旁。一節課熱熱鬧鬧,學生學得也開心,但課後卻摸不着方向找不到重點。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一定得注意恰如其分。

3、無意義提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無疑是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毫無意義甚至有負面作用的問題大可不提.

挑戰意味着機遇。當我們走上課改的道路,當我們困惑在路上,當我們掙扎在路上,我們就將課改變成生活,我們就將語文溶於生命,我們必將笑在路上。我們只要懷着一顆淡泊、冷靜的心,一雙慧眼,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我們才不會在教育這條路上迷失自己,也就能行走的更遠……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2

我國正面臨着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透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主角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務必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資料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我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我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務必有開發課程的潛力。教學資料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資料。教師還務必發展整合課程資料的潛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理解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思考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合作潛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完美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我的主角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簡單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用心、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必須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3

今年暑期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國中英語新課標培訓活動,雖然學習的時間只有一天,但通過這次短暫的學習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現談談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新課程標準的修訂,符合了時代的要求。

就學生而言,它符合學生髮展的需求,新課從關注本學科的工具性發展到同時關注學科的人文性,這樣的變化無疑會使更多的學生喜歡英語,同時,會從某種程度上大大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趣味性,使英語語言學習真正體現它的情感魅力,強調人文性更主要的就是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以人為本,提倡素質教育,注重評價激勵。

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學習不是説你教給了誰什麼,而是你影響了他/她。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只是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們更是他們的領航人。我們在授課的同時,不要忘記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否是一名有責任感的老師,我們是否有愛心,我們是否能打動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們是否能夠接納我們,是否能接納我們的課。“教育就是一個人做給另一個人看”,身教勝於言教!親其師而信其道!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所以我們要進行有效地課堂評價。“一句激勵的話,一個平台的搭建可以成就一個孩子的未來”!

所以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三、改進教學方法、滲入情感教育。

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

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滲入情感教育,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要充分顯示你的“人格魅力”,讓你的關心你的愛打動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喜歡上你,喜歡上你的課,這樣他們每一節課都會有收穫。我們在教材上要有取捨,要學會整合教材。教學不僅僅只是教授現有的知識,我們還要交給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方法和策略。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認知規律,以利於他們的自學探究。在新形勢下,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為課程資源,以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貼近於生活實際,更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

四、學會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

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一隻粉筆,一本書”的局面。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處理:整合、增加或刪除。當然這一切要根據課程目標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後才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得較好的,教師應進一步考慮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得有不足之處的,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比較科學的做法應該是: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難以接觸到的內容,要大膽地進行刪減。

總之,此次學習,使我對國中學英語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努力更新觀念,認真研讀課程標準、運用課程標準貫徹教學過程,進行精心地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4

當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的發展變革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中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育部對普通高中《政治課課程計劃》及《政治學科教學大綱》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又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對高中政治課內容都作了局部調整。課堂教學是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形式,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課的教學任務,要從實際出發,教好每一節政治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的。

一、以趣引思,使科學性寓於趣味性之中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要使學生在快樂中成長,重視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如何在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中貫徹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產生注意力的基礎,是求知的動力。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不願聽,不願學,但又迫於大學聯考壓力不得不學。要上好政治課首先要扭轉學生中的這種思想和情緒,使學生感到政治課有趣,有理,有用,使他們快樂的學習政治課,並且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課的科學性比較強,因此我在講課的過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為主,把科學性和趣味性統一起來。當然科學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學性是基礎,要把趣味性寓於科學性之中。

在備課選材和講課語言的運用上注意恰當使用成語典故,漫畫,比喻等,可變抽象的理論觀點為形象生動,變深奧的道理為淺顯易懂,變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為活潑有趣。

二、 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體驗—表現”過程結合起來,在明確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結合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比較生動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嘗試,而且努力創設問題情境,製造矛盾,使學生有思維碰撞。。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並富有個性發表見解的過程,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培養了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新課程理念還強調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應重視學生參與評價。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然後在班裏交流,學生經過打分、得分、答辯、同學間互提問題再打分等環節,培養了自我評價意識和評價能力。

三、 鼓勵質疑,巧設思維情境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釋疑解疑,有所進取。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愛因斯坦曾精闢的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科學上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

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設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高中政治課新教材對概念既有理論的闡釋,又有事例的説明,似是無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此時教師應投石激浪,巧設疑問,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於“山窮水盡疑無路”,教師適當點撥,因勢利導,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在講“價值”概念時,我設疑如下:“既然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那麼,價值也就是勞動本身,對嗎?”問題一提出,如投石擊水,意見分呈,或説正確,或説錯誤。我提問持肯定態度的同學:“既然價值就是勞動本身,那麼農民自產自食的糧食有價值,是商品,對嗎?”這又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波濤。多數學生作了否定的回答,我便順理成章的歸納指出:“農民自產自食的糧食雖然耗費了人的勞動,但它沒有用於交換,因而不是商品,沒有價值。”接着,我又提出:“有些商品不是勞動產品也可以出賣,也有價格,這是否與 勞動價值論相矛盾?為什麼?”這又引起學生們的熱烈爭論,大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勢。這樣,使學生在“無疑——釋疑——無疑”的過程中掌握了“價值”的概念。通過不斷的設疑,讓學生是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疏密有度,授人以漁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每節課都要有個人勞動量,學生成績以個人勞動量的多少,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自己對教材的處理非常細,每節課從頭講到尾,點點滴滴講得面面俱到,生怕學生不明白,以為這是對學生負責、認真工作的最好表現,後來發現課上“分心”的同學很多,即使學生勉強聽完了,也是聽而不思,認真分析一下,實際上這種教學方法是不符合素質教育需要的,教師的講解充斥整個課堂,學生的思維空間就會被擠壓,許多應該由學生來完成的活動,都由教師代為完成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位給教師,這種‘學而不需思’的教學過程,帶給學生的是思維能力的下降,進而導致分析問題能力的下降,反而在教學時間上留有餘地、教學內容上留有問題,能更有效的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學生掌握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動腦思考的時間,留下積極發言、積極動手練習的時間,或先設置問題,留下一定的空隙時間,讓學生在思考中填補內容空白。這種‘疏密有度’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思考中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提高了教學質量,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

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在是那些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會學習”將被列為二十一世紀人才的“首要能力”,成為人們謀求發展和創新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學生一車獵物,不如給學生一杆獵槍”,從而使學生在離開學校後仍具有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不同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教會學生注意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把握各章節的主幹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

我國著名的教育藝術演講家李燕傑先生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富有哲理的論述:教育是科學,它不僅屬於現在,而且屬於未來;教育是藝術,懂得教育藝術的人才能不斷推動教學改革的進程,並不斷推動教育的發展。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讓學生成為探索思維的主人,指導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是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的有效措施,也是實施新課程改革下,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5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説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

新課程培訓心得(2) 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大學聯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説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上星期的週四,週五,我們備課組參加了在嘉善舉行的嘉興市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 兩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簡單的開幕式之後,嘉興一中等6位老師給我們作了簡短的報告。接下來就是吳林華和吳明華兩位教研員給我們詳細介紹了高中數學必修2和必修5的具體內容。通過這次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讓我對高中新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特別是本學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僅瞭解了新教材的設計思路,還了解了新教材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6

高中新課程培訓學習即將結束了,培訓過程中認真觀看了視頻,對新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接觸了許多新的理念,也感受到很大得收穫。

舊教材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學習方法、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內容繁、難、偏、舊,不能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新課改要改變這一現狀,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改變被動接受、死背硬記、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倡導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而這必須貫徹新理念,新思想。在課堂中貫徹新理念、新思想,不能空喊口號。

我們的課堂教學緊緊圍繞三維目標展開,如果老師從學生實際出發來制定三維目標,則三維目標的定位會非常準確,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那相信圍繞其設計的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激情、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知識與技能目標——這一目標的制定需我們教師認真分析學情,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從學生已具備的基礎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制定合理有效的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這一目標的達成,從而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如何促成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我們教師創設合理的情境,情境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創設的情境和我們的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則讓學生直觀的感覺到這一知識的有用性,繼而自主的去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政治學科的教學就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如果我們脱離教學內容直接進行情感教育,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這樣的情感教育毫無作用;如果我們把情感教育與課堂知識有效結合,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並形成了全新的情感價值觀,可謂事半而功倍。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激勵人、引導者,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在課堂上教師也不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傳授者,是學習活動的設計、組織、指導、調整者。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們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優秀 篇27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

一:轉變教師角色,關注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在培訓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音樂教育的同行,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充實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淺。為我在以後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課改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要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樂課;

如何上好音樂課?怎樣才能把課程標準的理念貫徹到音樂課堂中去?音樂課堂該注意哪些問題……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待解決的問題真的還不少,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放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着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的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徵。同時注重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對教材人文教育的內化和發揚。

首先,這次我們音樂教師的培訓對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來説是及時而有效的。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從觀念上,從理論知識水平上,方法與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認識與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質的進步。如羅文忠老師講的電腦多媒體制作軟件。

其次,通過這次培訓,促使我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語説:“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層面,借用這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教學也進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一名教師能成為教學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地成長起來的。過去我自以為自己的音樂水平應該可以教好學生了,對與教學中的深層次的思考認識不足,反思不夠。通過培訓,我更加清楚了音樂課應該怎樣教。我們以往的照本宣科確實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內容與方法;要正確把握學生唱會與唱好的關係,唱會是目標,唱好則是過程;對於音樂作品,我們音樂老師要做出藝術化的設計與詮釋;我們音樂教師要強化示範作用,音樂教學部需要捉迷藏;在對音樂的表現,往往教師的一手勢更勝過於教師的説教;對於一首歌曲來説,旋律永遠比歌詞更重要;而我們平時的檢測,不僅只在於期末進行;我們音樂老師一定要要教會學生聆聽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我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三、重視音樂實踐,深化學生體驗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音樂教師應該認真地貫徹上述原則,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全體學生提供接觸、表現音樂的機會。通過培訓發現,音樂課若僅依靠每一節課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 是很難達到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合唱團、舞蹈隊只能使部分學生得到鍛鍊,校級歌詠比賽、藝術節雖然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時間較短,仍屬短期性活動,不能滿足多數學生對藝術的強烈需求。課堂教學,僅僅是引起學生喜歡,親近音樂的動機,使此動機更積極地加以昇華.而有助於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更應該讓音樂走出教室,增加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促成更多的音樂氛圍環境,寓教於樂.在課堂上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靈活而自然地發揮學生的無限潛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愛樂風,增加愛樂人口.讓音樂走進各班教室.走進每個家庭.甚至走進社會.與生活結合,從而進入每個人的心靈.在教學上,能引導學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創作的空間,並賦予更多更大的彈性,讓學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長,懂得關懷自己.包容別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vvqw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