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

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利用暑假時間,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這句話充分説明了語文學習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好壞,還影響着學生的三觀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通過認真研讀《新課標》,我領悟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真落實和踐行新課標的理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一、注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

“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缺一不可。《新課標》把課程內容定義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概念上有了一個進階的過程,這就意味着學生的學習能力要循序漸進;並明確指出任務羣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這些變化都直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就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例如:“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的設計,就明確要求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力求引導學生以自身的生活實際和經歷為依託,來探究語文知識的奧祕。所以,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必須發生改變。以前那種只靠在課堂上幾十分鐘就能學好語文的傳統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習要求了,《新課標》更注重學生課外閲讀量的積累,明確規定:一二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5萬字”、三四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所以學生平時不僅要勤讀書、多讀書、多思考、能將生活中見到的現象準確的用語言文字描述和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還要會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結果,這些目標和要求都在告訴我們學生的自主學習特別重要,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理念。

作為教師,我們是語文課程內容的實施者,我們也要轉變理念,改進教法。在課堂上要能將語文知識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讓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語境中去享受學習的快樂。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生活經歷和靈活的教學機智——處理教材的嚴謹睿智和駕馭課堂的超強能力。在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跨學科學習和探究,讓學生愛學、樂學、善思,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並引導他們實現知識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而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並能夠活學活用,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有學養、有內涵、有追求的新時代青少年。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在《新課標》的“課程目標”中對各學段學生的“閲讀與鑑賞”能力有明確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嘗試整本書閲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別人介紹自己讀過的書。”、“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三四年級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能閲讀這本書。”、“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五六年級要求“在閲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的梗概,體會作品的感情;閲讀説明性文章;閲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説明理由。”、“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從這些閲讀目標和要求來看,新課標對國小生的語文閲讀能力提出了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及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必須重視閲讀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還要達到一定量的閲讀積累,更要將對書籍的閲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思想、能力。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愛讀書、會讀書、能教書的閲讀型的語文老師,並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讓閲讀成為陪伴學生終身的一種好習慣。

四、注重優化學段之間的銜接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共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層層遞進相互聯繫,螺旋上升的。雖然獨立但內部之間又相互牽連、相互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尤其要注意學段之間的優化銜接。例如,在第一學段(1~2年級)《新課標》對一二年級的學生的“識字與寫字”和“閲讀與鑑賞”有明確的要求:“學習獨立識字”、“嘗試閲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在第二學段(3~4年級)中《新課標》對三四年級的學生的“識字與寫字”和“閲讀與鑑賞”也有明確的要求,如“能感知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繫。”、“閲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仔細研讀,我們就會發現:不同學段之間的知識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特別是低學段的學習就是在為高學段的學習打基礎。所以,我們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教師就必須重視學段之間的知識結構的優化,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內容的情景化、活動化、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多樣化,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夠得心應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完成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

五、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教學評價是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語言是否規範得體、評價標準是否公平公正、評價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等問題都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的好壞。20__年版《新課標》在評價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貫穿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這充分説明,過程性評價在語文教學中重要性。而過程性評價多元化的原則就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級和不同的學習內容對學生採取有針對性的評價;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力,我們還應鼓勵學校管理人員,班主任、科任老師、家長參與過程性評價,通過多主體、多角度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處理好語文學習和個人學習的關係,讓他們成為有思想、有理想、有恆心、有毅力的新時代好少年。

語文學科是一門喚醒人的靈魂,提升人的認知,改變人的行為的育人學科。通過重新研讀20__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使我對語文教學的認知又有了新的提升,既收穫了新知,又轉變了理念,語文教學的使命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讀,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8月29日,我參加了教育局舉行的英語新教材培訓學習,這一次主要學習《英語(新目標)》教材的介紹。張琳琳老師主要從五個方面來介紹:

一、教材開發背景與使用情況。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

三、教材體例和特點。

四、教材立體化建設。

五、教材使用建設。

六、(新目標)教材的有效教學。

經過這次的新教材培訓,自己,對教材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一定的幫助。我深深體會到使用這套教材具有如下特點: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評價性、靈活性。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培訓心得體會:

一、新教材的特點

傳統的教材,更多的是注重知識的呈現,注重用教材反映相應學科的知識系統,教材的設計多考慮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而《Goforit.》教材主要是以結構、功能、話題相結合的三維編寫主線。教材編寫上,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整套教材中處處都滲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程的內容再囿於知識的記憶和再現。要求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不斷開展探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從教材的內容看,死記硬背的知識少了,靈活運用的東西多了,教材的彈性更大了。教材設置了語言情境,注重了語言的應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技能能力。

二、合理運用教材

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是簡單地教授統一指定的教材,教師可以選擇適合的教材並有效地整合多種課程,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實施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每個學生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目標英語教材,教師可以合理整合教材內容:

1、整體設計。

2、調整教學順序。

3、教材內容的刪減。

4、教材內容的補充。

5、教材內容的拓展。

6、教材內容的加工。

因此,教師在教材的選擇和利用上有自己的創見,並在開發更具適合性、針對性的課程上有所開拓和創新。

三、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在新課程實踐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應為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

四、新的教學觀念

英語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新目標英語主要採用任務型教學法。整套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是以任務鏈來呈現。任務型課堂教學具有廣泛性、主動性、創造性,因此,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運用直觀、情景和交際的手段教學,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及綜合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3

在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青年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 重慶市20__年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專項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通過培訓,聆聽了李院長關於《基礎教育熱點和發展趨勢 當前教育中的幾個問題》,瞭解了《國小國小技術課該怎麼上》,更是懂得了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 只為追尋幸福》,明白了《教師的專業寫作》與《課堂教學與設計》及其課件的製作,學會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國小信息技術説課、聽課、評課。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缺陷。

2、通過培訓使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特別是董老師的個人專業成長更是一下打開了我心結"做自己的事,認清方向,執着努力,不至於在過程中丟失人一怒就變成豬"讓我平息了內心的煩悶。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學員們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交流、切磋、幫助。

4、每天在探索的時候,每一點進步,每完成一個作業,甚至每下載一幅圖片,一段文字,都是為今後完成作業作準備。一旦當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變化,再加上採用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技術,學生的負擔就會有所減輕,學習的興趣也會真正萌發。

培訓後在工作中的打算:

1、把我受到的培訓,回到校後與其他學科教師分享這次教育培訓的成果。

2、利用本次培訓成果,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通過培訓我最想説的一句話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要儘快團結行動起來,利用現在教育技術和國際互連網,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0月26日,我們槐樹鋪學校國中部語文老師認真學習了省舉行的國中語文新教材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於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一、必須轉變觀念

新教材的出台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國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閲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採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敍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階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長。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終身學習是新教材提出的要求。

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要勇於利用教學時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要學會處理教材

對於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捨。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儘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採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於總結,會走新路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5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過去的培養目標着重知識與技能。但由於學生不可能學會所有的知識,教師也不可能預見學生今後可能遇到的一切問題。單純的知識學習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人的終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必須學會學習,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環境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因此科學教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越來越傾向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

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置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國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如:

1、進行發展性評價,例如建立成長手冊(也稱檔案式評價)。

2、積極探索書面考試題型的改革。

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悠久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的文明古國,但現在國民的整體科學素養需要提高。沒有全體國民科學素養的整體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紀中華民族的騰飛。國家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本國國民素質,尤其是本國國民科學素質的高低。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我們應積極成對物理新課程帶來的挑戰,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以便適應物理新課程的實施。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6

x月xx日,我們六年級全體語文老師到x學校進行統編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材培訓,分別聆聽了、等專家的講座。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有對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的介紹,也有關於用好統編教材的具體指導,令我們對統編教材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可謂是受益匪淺。

一、統編教材的一些主要特點

通過網絡培訓,我發現統編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清晰明瞭的雙線結構

這是統編國小語文教材與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不同。統編國小語文教材在每個單元的首頁,都清晰明瞭地註明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如六年級上冊八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分別是:觸摸自然、革命歲月、有目的地閲讀、圍繞中心意思寫、保護環境、藝術之類、走進魯迅;八個單元與人文主題相對應的語文要素分別是:閲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瞭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選擇恰當的閲讀方法;讀小説,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藉助相關的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這樣的編排,清晰明瞭,有利於教師準確把握各個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和學生的能力訓練要點,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貼近學生生活的編排內容

部編版教材摒棄了人教版教材中一些學生感到艱澀難懂的課文,精心挑選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內容和知識板塊,既貼地氣,又具有時代氣息,更加有助於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夏天裏的成長》《盼》等。

3、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

部編版教材,不管哪一個年級,都增加了大量有關傳統文化的篇章,如六年級上冊,不僅有古詩詞方面的內容,而且有京劇、書法繪畫等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更好地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注重閲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部編版教材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每一冊書的八個單元,都分別安排有一個獨立的閲讀策略單元和習作單元,如六年級上冊語文的第三單元,就安排了有目的地閲讀這個閲讀策略單元,通過形式多樣的選文和提示,讓學生掌握有目的閲讀的科學方法。而在第五單元,則安排了主題為圍繞中心意思寫的習作單元,讓學生在精心挑選的課文學習中,深入淺出地掌握圍繞中心意思寫的寫作技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此外,注重學生閲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還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語文園地和快樂讀書吧的內容編排上。部編版語文園地與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設計了詞句段運用這個單元,通過引導學生體會特定語段遣詞造句的巧妙,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快樂讀書吧對相關名著的介紹和推薦,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海量閲讀的意識。

二、對使用統編教材的一些看法

1、要有效進行新舊教材的合理銜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部編版教材,對於20xx年9月份入讀五、六年級的學生,可以説是最茫然、最無所適從的。這是因為,他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統編教材,對教材的特點、知識體系一無所知;更重要的是,由於教材的變化,四年級前的統編教材中的課文他們沒機會再學,造成了一部分知識鏈條的斷片;而五、六年級入選的某些課文,他們在這之前早已學過,但現在卻又要重學一遍。因此,要讓他們一下子進入統編教材的學習狀態,絕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作為五、六年級的語文老師,一定要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不但要將本年級的教材特點和知識體系弄懂吃透,而且要勤於鑽研,將之前一至四年級的教材進行巧妙整合,把握各個年級段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繫,建立起整個國小語文統編教材知識體系的有機鏈接。只有這樣,才能既使五、六年級的學生的知識鏈條得到科學的鏈接,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建立生活語文;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部編版教材的口語交際和寫作,更注重語文知識與學生生活的有效聯繫,具有較大的實用性。六年級上冊教材同樣也不例外。如,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演講,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意見不同怎麼辦和習作學寫倡議書,以及第七單元的習作我的拿手好戲等。生活處處有語文。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生活語文的理念,打破課內外的界限,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把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讓學生不斷實踐,反覆歷練,培養學生日常口語交際的能力和習作能力。

3、要引導學生大量閲讀,培養學生長遠的語文能力。

縱觀統編教材的編排內容,我們不難看出,教材入選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信息量大,知識難度高,學生如果沒有相應的閲讀量和閲讀能力的話,要學好語文並用好語文是不容易的。而在20xx屆北大培文杯創意寫作大賽的啟動儀式上,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温儒敏教授就甩下這樣一句聳人聽聞的話:未來語文大學聯考要實現15%的孩子連試卷都做不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得語文者得天下。在語文越來越得到重視的情況下,誰的語文素養高,誰就能在競爭激烈的大學聯考獨木橋中脱穎而出。

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較高的語文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和培養學生關鍵的語文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大量閲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教材,新理念,新收穫。希望所有的語文教師都能在統編教材這片沃土上不斷鑽研,不斷改進,共同開啟語文課程的新天地!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7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被學校安排到翠屏區中山街國小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省級課標教材培訓,期間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陳祥彬老師(西師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副主編)對我們作了全套西師版數學教材的特點介紹,並着重對一下的教材作了培訓;四川省眉山市教科所主任胡開勇老師(西師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材副主編)為我們作了二下的教材培訓;四川省教科所尤一老師為我們作了《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四個問題的一些思考》的專題講座;同時還聽了中山街國小和人路國小兩位老師的兩節數學課。通過這兩天的學習,我覺得受益非淺,對教材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課堂的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作為教材編者為我們作的教材培訓,比我們區縣作的教材培訓更加深入透澈。陳祥彬和胡開勇老師説出了他們編者的意圖,為什麼要這樣編教材,有些什麼優點,有些什麼不足,對知識的把握應做到什麼程度,在教學時應該怎樣去處理教材。通過他們的講解,讓我能更好地去把握教材。比如:單元主題圖如何處理,例題的情景如何利用,計算與問題解決之間的關係如何解決,解決問題中藴藏的暗線如何教會學生,估算與求近似數有什麼區別等等。可以説通過培訓我能更準、更好地把握教材,對今後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現場聽了兩節數學課,一節一下的,一節二下的。聽了這兩節課我也有很深的感受,最深的體會是他們兩位老師都敢於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擔心孩子們學不好,學不懂,老師極力的講解,講得多講得累,學生也聽得多聽得煩。就像有句話説的一樣,“老師教得苦,學生學得苦”。看看他們兩位老師的課上得多好,特別是廖老師上的那節《除法豎式》,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除法豎式,換作是我,肯定又要聲嘶力竭地講半天,可是人家廖老師就大膽讓學生去自學,然後抽生展示列式,再抽學生進行改正,一個改不對再抽下一個,直到改對為止,同時邊改邊讓學生説理由和想法,改完了以後,又讓學生對不懂的地方提問,請別的同學幫他解決,

最後老師也提了一些關鍵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法豎式的列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含義。這真是我以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如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習,今後還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三是,聽了尤一老師的專題講座,讓我進一步體會到如何用教材去教,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在講座中尤一老師對本次的兩堂課作了點評,同時也給我們舉了很多課堂教學的例子。通過講解和舉例讓我進一步意識到課該怎樣上。尤老師説:“大師上課其實就是比一般老師多了一個範兒,明星的範兒,這個範兒就是敢於讓學生多説出自己的想法。”回想自己的教學,往往學生還沒説完,我就急於幫他們把正確答案説出來,甚至很多時候不是學生説出來的,而是老師全部説出來了。老師説多了,説早了,搶了學生的先機,搶了學生的話語權,限止了學生的思維。就像尤老師説的一樣,我們上課就是要借勢,借學生的勢推動課堂向前發展,借學生的勢引導學生思維向前走。想想,如果什麼時候我的課堂也能上成這樣,可能我的課就能更受學生的歡迎了。

20xx年x月x日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X月,我在參加了國中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此次培訓的指導思想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中國小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由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主持,由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物理教研員劉麗英老師主持,

首先由安達一名較優秀的物理教師高金鳳老師主講。

主要內容是:

1、修訂後的課標和教材主要變化及在教學中的基本對策;

2、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在新課標新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接着由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物理教研員劉麗英老師主講。

主要內容是:

1、《課程標準》的修訂進程;

2、清楚課標修訂的主要原則和內容

3、《課標標準》解決了哪些教學實踐問題.;

4、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5、對課標修訂後的教學和評價思考;

6、我市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思考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瞭解到:

一、在課程標準方面

1、課標在哪些方面做了修訂?為什麼?

2、如何準確把握課程標準修訂的精神?

3、如何把課標精神貫徹在課堂教學中?

二、在新課標教材方面

1、國中物理新教材修訂原則、目標是什麼?

2、新修訂教材與原教材有什麼區別?

3、如何把教材修訂精神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在這次培訓中讓我觸動很大,新教材更體現出物理的魅力,更激發了我對物理教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兩位專家的培訓,讓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了指明燈,若把他們比作奇葩,我願作遍及天涯的小草。把這次的培訓精神“學好新課標,用好新教材”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讓我們物理教學成效更上一層樓。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9

課程目標體現了學科育人,落實“雙減”要求,着眼於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體現了物理學科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生活的理念。課程目標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從國家對教育的要求角度出發,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相當”的時代新人為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將這一目標逐步分解,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我們不再會以知識點為具體的目標,而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這個目標統領我們的每一個教學設計、每一個學習活動、每一個單元設計、每一節課、每一個學期。課程目標中要求:

1、立足學生全面發展;

2、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3、體現物理課程獨有的育人價值。

(一)對核心素養內涵的思考。

核心素養學生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或能力,這種能力既能使自己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又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1、物理觀念的思考。

物理觀念是具有科學思維的基礎、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但不是教材中具體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它是學生在認識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時思考的一個角度。例如。學生在買鞋時除了考慮美觀、經濟外,還需考慮實用,而實用這個角度就包含了運動和相互運用的物理觀念。雖然我們教師每堂課都在教物理概念和規律,但真正的目的是學生學了這些後,能夠與實際的情境、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實際的問題聯繫起來,所以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科學家如何獲得這些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以便能學以致用,能客觀、辯證的認識這個世界。

2、科學思維的思考

科學思維是一種認識方式,是人的大腦對認識事物的一種反應過程,它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模型建構是科學思維的基礎,指在熟悉的環境中,建構模型分析物理問題,例如在學習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時,提供的器材是木塊、水、大燒杯、細線,一種情境是木塊在細線的作用下懸浮在水中,一種是剪斷細線後的情境,兩種情境下,木塊的受力等情況是不同的,這時就需要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從而進行科學的推理和論證,國中階段學生所構建的模型沒有十分複雜的,都是簡單的模型。

3、科學探究的思考

科學探究是學生在處理問題或認識自然現象時的一種方法,包含四個要素:問題、證據、解釋、交流,教材中的探究實驗、演示實驗都是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在做這些實驗時也要遵循科學探究的四個要素,潛移默化地使其在生活或社會中運用到這些科學探究方法。

4、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思考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一種品質,一種自覺的行為,一種使命擔當,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要素,這三個要素是逐層遞進的,首先有想認識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然後去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與他人合作交流、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最後在這個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對社會、人類等做出貢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能多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靜待花開,使其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與責任。

(二)對課程目標要求的思考

課標中明確提出了目標要求,四個要求是對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即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所以為了在教學中落實課程目標,我認為要做到四點:

1、創設熟悉的物理情境來引領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

2、創設難易程度不同、層層遞進的物理問題,引導運用物理模型,推理論證各個擊破;

3、注重實驗或實踐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

4、設計與生產生活社會相關的問題或情境,體會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0

今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襄陽市組織的國中物理新教材培訓,兩天時間都是由xx市渝中區物理教研員王安民老師主講,王老師講的十分精彩卻又通俗易懂,聽了他的講座我受益匪淺。王安民老師的講座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對20xx版物理課標的解讀。

二、如何從文本走向課堂。

三、課堂低效的反思。

記得剛上班的那個暑假也參加過一次類似的培訓,雖然也是認認真真的聽了兩天,但是畢竟那時幾乎沒有什麼教學經驗,對國中物理教材的知識體系還沒有在腦海中形成,所以,聽起來並沒有太多的心得。但是,這次在聽完了王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和如何從文本走向課堂”以後感受卻完全不同,就像是帶着疑惑去尋求解決方法一樣,很多問題在腦海中能夠形成共鳴。

在第一部分解讀新課標的學習中,我明確了:

1、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功能、性質

2、新教材的顯著改變以及改變的目的

3、今後教學中我需更加註重物理實驗的探究與創新

王老師第二部分講的是如何從文本走向課堂,也就是如何更好的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聽完這一部分的講座以後,我明白了在物理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物理這門課程是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中心。即對物理兩個字的理解:物中悟理,物——事實證據,理——理性思維。

2、最大限度的運用好教材,教材是最經典的教學案例,是教與學的好幫手,要讀懂教材,活化教材。在這裏王老師提出了他的五化策略:將簡單的文本情境化,情境問題化,問題行為化,行為目標化,知識思想化。

3、教師要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設計有趣的(意料之外)的研究問題。教師需要注意觀察學生喜歡什麼,從而確定有效的強化物(負強化物)。而在這裏最有價值的強化物就是“把學習變成自己的需要”。

4、學生對知識認識的三個層次——知、行、悟。知就是知道知識是什麼。行就是能用知識解釋、分析、處理具體的問題。悟則是會反思,會琢磨其中之道,領會深藏在背後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方法。

最後一部分的內容是“課堂低效的反思”,實際上是王老師圍繞着“低效課堂”提出的五個問題。其中一個是“教學學困生是怎樣形成的”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這裏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教學學困生指的是因教師教學不當而造成的學困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因學習“欠債”,導致越學越困,在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某一小問題“欠債”,小問題累積,便出現了知識的脱節,於是學習的自信力就下降,學生心思與智慧就會遊離於課堂之外,越學越困便掉隊成為學困生。

比如學生在學習摩擦力時,如果學生對摩擦力產生條件和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欠債”了,必將對後續的受力分析、力和運動關係這些事關力學夯土磊石工程的學習帶來不小的障礙。對這樣“小節點”教學上不可小視,應進行系統化佈局,不斷滲透。

因此,提高“第一教學成功率”,防止學生學習“欠債”,是避免“教學學困生”產生的重要措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化解學習過程中一個個小問題,避免知識出現脱節,在進行學情反饋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予高度關注。

2、因設置“門檻”過高,學生被課堂所排斥

老師們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傾向是不分清階段性目標和終結性目標,搞“一步到位”,比如説有些老師,在七八年級學習新課的時候就拿會考的題目難度來要求學生,這樣的教學要求往往與學生基礎不匹配,常高於學生實際水平。教師在用高難度的題目要求學生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排斥了一部分學生,導致的後果是你的課堂最終被這些學生所排斥,從不能參與到不願參與,學生的學習便進入惡性循環:

因此,教學中要時時掂量學生可接受的程度和學習的情緒體驗。當他們不能成功解答問題時,教師應提供進一步的指導,把任務簡化至他們能夠掌握的程度。

一切教學都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温故知新的本質是化難為易。這樣因學習內容變簡單了,他們就能學會,而學會了,也就更容易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在分析了“教學學困生”的成因以後,“教學學困生”矯正的基本原則是提高“第一教學成功率”,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力。為此,要採用“低起點、緩坡度、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策略。“低起點”就是降低教學起點,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要求;“緩坡度”就是增密問題“台階”,延緩問題梯度,給學生向上攀登的“腳手架”,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一步步前行。“多活動”指在課堂上多安排學生經歷觀察、發現、實驗、解釋、分析、概括、交流等活動。

人的智慧和能力常常是不可言傳,主要靠親身實踐。學習能力的形成,主要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讓學生在親歷探索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快反饋”就是通過時時觀察、問題諮詢、課堂練習等方式快速獲取反饋信息並及時調整和補救。

總之“教學學困生”的矯正關鍵是針對學情,在學生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搭台階,提供向上攀登的“支架”,他們就能在體驗成功中激起巨大的學習潛能,進而一步步超越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從而建立課堂學習的良性循環機制,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勇攀“高峯”

以上就是我參加這次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時也對國中物理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把這次培訓的收穫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1

11月22日,我參加了由廬山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部編版新教材培訓,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新的認識,從而讓我懂得了怎麼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展開教學。

在語文新教材培訓中,白鹿國小的楊春林老師主要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閲讀教學、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培訓指導。他從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整合的方式組織及教材內容編排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並強調把握本組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的重要性。

通過培訓讓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與舊版教材相比其變化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增加”、“減少”和“延伸”。

一、增加

新版部編語文新教材古詩文有129篇,古詩文選篇總體佔比30%左,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體現了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教材編排上也增加了內容,一年級語文園地增加了“識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讀”2個欄目。8個單元,有6個“識字加油站”。識字加油站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識字,分擔了課文識字的教學任務,把使用頻率高但又不好在課文中呈現的字編排起來,6個識字加油站,共完成31個會認、6個會寫的任務。這樣就有利於和學前教育銜接,引導孩子從口語過度到書面語,引導學生讀書的興趣。

新教材中還添加了類型豐富的插圖,在內容上增添了“連環畫課文”。連環畫課文的特點是不全文注音,僅難字注音。這樣來鼓勵學生運用識字成果,自主閲讀。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猜讀,特別是藉助圖畫猜讀。強調了拼音不是閲讀的唯一憑藉,圖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幼小銜接,又能給學生美感的陶冶

二、減少

教材板塊調整即教材開始是拼音教學調整為識字教學,識字和拼音的比重調整即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學由原來的4單元減少到目前的2單元;識字由原來的8課調整為現在的10課。體現了新課標中“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的要求,也體現了拼音為識字服務的定位。與原版本相比,新版課文數量減少了,但這不等於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內容的調整和融合,教學內容更豐富,也更有效。識字量減少即由原來的400個減少到300個。這樣的目的是降低初入學的難度,放緩坡度,減輕負擔,保護孩子愛好學習的天性。

三、延伸

新版部編語文教材將課外閲讀納入教材體制。比如,國小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改變以往“一段一解析”的枯燥模式,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閲讀改革方向。如猜讀、默讀、瀏覽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閲讀”三位一體的閲讀教學體制。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閲讀實踐,包括課外閲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閲讀三者結合起來。

以上是此次培訓中對部編語文新教材的一些理解,接下來我將淺談今後教學工作的一些規劃。

一、明確教學的目標,有的放矢。

對於每一板塊的教學,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不做無用功,不給孩子增加負擔。拼音板塊,要明確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增加拼音的難度,學生只要能正確的拼讀拼音,標準的發音,能通過拼音識字,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標。對於寫字要重視漢字的佔格、筆畫、筆順的教學。通過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好的作品展示、學生練習等環節逐步的提高他們的興趣,有效的利用課上練習時間。減少學生的寫字負擔,引導他們發現漢字的美。而不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寫,機械的識字、寫字。對於課外閲讀這一部分應儘量減少佔用課堂時間,從而瞭解學生的閲讀水平和閲讀的方式。

二、以學生為主,將內容貼近生活

學生是我們教學的中心,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將我們的內容迴歸兒童的生活創設真實的情境。和大人一起讀就是貼近生活的表現,這部分內容我們課堂中涉及較少,要讓學生分享他們和大人一起讀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閲讀的快樂,愛上閲讀。

三、關注整體,培養語文素養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所具備的知識較少,這也正是搭建知識高樓的基礎時期,只有打好基礎才會蓋好樓。部編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詞句的應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更要注重學生字詞句的實際應用,我們的現實生活離不開交際説話,而語文最基礎的作用就是教我們更好的表達。在教學中要有整體的意識,把字融於詞中融於句子中,引導學生多表達,多積累詞語。教材中的每一個板塊都是有機的整體,拼音用來識字,識字用來閲讀,閲讀用來發展思維,學習表達,積累知識,從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積累中提高素養。

語文新教材培訓結束後,袁娜老師給我們分享了《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教學要求---迴歸兒童生活,實施有效德育。

首先回顧《品德與生活(社會)20xx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基本理念”:以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為課程的核心。其次,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再者,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我認為部編《道德於法治》可以分為兩大版塊,一是“生活”二是“法治”。

根據以上課程基本理念,要讓其“迴歸兒童生活 實施有效德育”,就要使兒童迴歸其視角下的生活、整體的生活、常態的生活、真實的生活,不僅如此我們還要關注兒童未來的生活。新教材最大的革新點是:多以同學間的對話展開話題,為學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情境。魯傑先生説:兒童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會把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的觀點與他人有別,對他人的觀點提出質疑與修改意見,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兒童才能擺脱權威的束縛,相互尊重,相互協作,發展自己的主觀評判能力。

在培訓中我對這句話記憶猶新:鼓勵學生講真話,而不是誘導他們講“正確”的話。過去的品德教學,我們老師的做法是,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説出符合道德標準要求的話語,一旦學生説出的話,與老師心目中的答案有所相去的,就會馬上給予否定。這樣就扼殺了學生説真話的勇氣,而課堂也就脱離了學生真實的生活感受。這樣的品德教育是一種“偽教育”,是無效的。

所以,教師的課堂要注意做到:創設情境,讓真生活產生真教育。利用課本上的範例,引起學生類似情境聯想。課堂中學生的非期待表現、回答、疑惑,是我們教學的起點與重點。課文上的圖示、語言,不是要求與命令,而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建議性暗示。

經過這一天兩科目的培訓,我感到自己對新教材的理解還是過於片面。這次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改變了自我認識,還了解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的要點。我相信,通過這次的培訓,我將會結合實際,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已的教學技能,成為一名真正掌握教材、用好教材的人民教師。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2

參加了本次“新大學聯考新課程專題培訓”,心中許多疑惑得到了解答。對於開展新大學聯考課程第一批錄取的新高一學生,我們該怎麼教育?對於這些新生的家長,我該怎麼引導?課該怎麼上?學習規劃該怎麼做?這些都是學生,家長,老師們關心的問題。

有的放矢是我們做一切事情事半功倍的前提,參加了本次培訓,我們知道該怎麼幫助學生和家長做學習規劃,怎樣幫助自己提升業務能力,面對新大學聯考,不再不知所措。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暑假8月5日,我們高二英語老師參加了學校舉行的高二英語新教材的培訓,聽取了很多專題講座,以及教案的交流和討論,感受很深,收穫很多。專家們的講座以及優秀課例,使我們得以從理論的高度瞭解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從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與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教學策略。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使用的這套新教材具有如下特點: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人文性、評價性、靈活性。瞭解這些特點的同時我們也感覺到了承擔新課程教學的壓力,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培訓的具體體會:

1、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高中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應該為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

2、高中新課程需要用“心”體味——情感、態度、理念;需要用“新”開發——知識、能力、智慧;需要用“辛”付出——學習、積累、轉化;需要用“薪”支持——資源、設備、鼓勵,對新課程“真學、真信、真懂、真用”。高中新課程將改變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影響着學生的終身發展;高中新課程也將改變高中教師的教育生活,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

3、關於新教材的備課:不僅為“教”而設計,更要為“學”而設計。具體為:

通覽全書,把握主脈;有機整合,前後呼應;通讀單元,重組教材

4、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過分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輕視過程與方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學生缺乏對於教學內容、學習時間的自主支配。知識要求一步到位。重視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輕視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重視知識傳授,輕視學生自我學習;重視詞組、句型、語法,輕視學習方法、閲讀策略、資源策略、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重做題,輕思考。對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思想性、人文性、藝術性(可欣賞、回味、引發興趣)、實效性的關注不夠。備課方面,重視備教材,輕視備學生——不同學生,一個要求。

所以,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要注重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着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學生相關的能力的提高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習新的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重新熟悉師生關係,重視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和愛心為學生的成長服務,以科學的教育方法賦予青年一代在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要求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共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4

八月x日我參加了國小科學新課培訓。程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新的科學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科學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科學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科學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科學教學方法上要求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科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科學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新課標更重視科學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我會努力確立科學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科學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科學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科學教師,提升全體科學教師的業務修養。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5

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參加這個新教材培訓,回想此次培訓,歷歷在目,讓人難以忘懷。通過這次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故事及夏老師的精彩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對一年級改版的大開本教材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次培訓夏井川老師進行了專題講座:《數學還是那個數學》;同時夏老師對《義務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使我受益頗多,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真諦,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的精彩,開闊了我的視野。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1、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認識“雙基到四基”與“雙能到四能”的改變。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而《新課標》在數學課程的育人方面,進一步明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養,把“雙基”擴展為“四基”,將“雙能”調整為“四能”,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這正是當今教育發展的要求和體現。將雙基拓展為四基,首先體現了對於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同時,新增加的雙基,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基本活動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提出,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實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由雙能變四能;過去的“雙能”指的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新課標指的`“四能”包括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涉及的是已知,而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涉及的是未知。因此,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比分析與解決問題更重要,難度也更高。對國小生來説,發現問題更多地是指發現了書本上不曾教過的新方法、新觀點、新途徑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東西。這種發現是一種自我超越,不僅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進步的信心,激發創造的激情。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需要邏輯推理和精確的概括,因而可以激發學生的智慧,調動學生的身心進入活動狀態。

2、素材運用的多樣化和應用化,鼓勵算法多樣化。

《課標》裏“數與代數”中貫穿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是針對過去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些計算題,只要求筆算,另一些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再如過去的應用題一定要求學生列出算式,新的《課標》中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手段解決問題,甚至鼓勵用扳手指的方法找到答案。可以説,鼓勵算法多樣化是在教學中促進每個學生在各自基礎上得到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以前教學中我們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素材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教師要想將知識點變的更深更寬就必須重新尋找素材,這無形中給我們增加了工作負擔。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可變化性素材,並配備了相應的教學光盤,增加了教材的應用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點。

3、適當調整知識結構,合理增減課程內容。

新教材根據教材實驗結果和教師們的普遍意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如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適當降低難度,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部分內容大幅減少,部分內容移到第二學段。如一年級上冊“時間”這一單元,將原來的“教學整時和半時”改為只教學“整時”。再如教材系統處理了“解決問題”,為實現“解決問題”的課程目標提供教學思路、發展線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針對在實驗教材使用過程中,廣大教師、教研員提出的不適用的教學素材;例題設置中的一些不合適的呈現方式;練習題編制中的有難度或效率低的題目;等等,進行細緻地修改。循序漸進的提供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課改通過教材修訂研究和精心製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準確,易懂、可讀性強,版面設計清爽美觀,圖文並茂配合恰當,裝幀精美,教師能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教材。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16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好,就要學習、反思、和總結。要想在教學上能進步,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的教學。因此我參加學習了《國小科學新課程標準》,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1)我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時代的需要。

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學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蒐集和信息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的要求。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學習。

(2)我真立科學教育的新理念。

克服以往在科學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應倡導、學生髮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科學能力。並將的認識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科學教師,提升全體科學教師的修養。

(3)教學中,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學生學習的者。

教師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語言交流,也可以表情、動作來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科學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了綜合性學習的。即要求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科學課程與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和實施的能力。自主性地要注重和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也有很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並在課堂上實踐着國小科學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看完新課程標準,閲讀和寫作的體會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閲讀教學,閲讀是着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的一系列科學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科學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的途徑。讀或讀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説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qe8d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