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幹部培訓學習體會

幹部培訓學習體會

參加了5次幹部學習,收穫很大。尤其是對比自己的日常工作,會發現自己的工作存在很多的缺陷,會有很多感悟。在這裏簡單總結一下:

幹部培訓學習體會

一、從我做起,從心做起,從單調的自我修煉做起。

不論是楊宗華的《責任勝於能力》,還是白英書記的四篇在新任礦處級幹部培訓班上的講話,都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想要改變自己的工作狀態、改變工作方式方法,要從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做起,從提升自己的能力做起,從提高自己的責任心做起。就如同楊宗華説的,“自己是萬物之源,自己是萬物之根,也是這個世界一切事情的最終根源。所以你的成就、你的未來、你的結局,是你自己牢牢把握和決定的”,“要想改變別人,首先改變自己。要有超強的內控力,這是擔當和承擔責任的基本前提。要使世界改變,先改變自己”。

毫無疑問,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是懶惰的動物,人是習慣的動物,人總是偏愛沿着習慣的、最懶惰的軌道開展各項工作。但是,並不是每個習慣都是最適合的,最有效的,只是大家長期如此做事,習以為常了。有句俗語説:“優秀是一種習慣”。不論我們的年齡幾何、資歷如何、經驗幾何、職位幾何,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想要成為更加出色的管理技術人員,我們就必須正視一點:我們自身有不少的缺陷,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必須重新經歷一遍習慣養成的過程,就像周總理每天照鏡子檢查自己的行為,我們也必須常思己過,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

如何改變呢?

我讀過一本書叫做《練習中的平凡與偉大:哪來的天才》,書中舉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匈牙利教育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加為了證明“偉大人物是後天培育而非天生”的觀點,花了幾十年時間用自己的女兒進行實驗,專心在家裏培養自己的三個女兒封閉學習國際象棋。結果是令人吃驚的,波爾加一個對不懂國際象棋的教育學家,卻將他的三個的女兒蘇珊、索菲亞、朱迪培養成了國際象棋大師,創造了幾乎是神話的事實。作者結論是:我們和那些“天才”的差距在於,我們總是在被迫重複自己的學習、工作,而“天才”總是刻意進行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偉大成功者重複練習的數量達到了單調乏味的程度”,就像問問科比練習了多少次投籃才能達到他那樣的命中率是很愚蠢的。金山公司開發出了金山詞霸、金山毒霸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精品軟件,金山公司的前總裁雷軍在談到他創業的經驗時説道,成功需要兩個要素:一是10000小時的練習,也許要耗費xx年的時間;二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也許許多人對此必以為然,但是大家瞭解一手創立維亞康姆傳美帝國的雷石東麼?與那些很早建功立業的青年才俊不同,他的前半輩子是失敗的,甚至在58歲時,經歷一場火災,雷石東全身重度燒傷,險些喪命。63歲時雷石東第二次創業,經營理念大變,開始大膽的實施其產業擴張之路,將派拉蒙電影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都收購到旗下,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傳媒帝王。有人問他的成功祕訣,80多歲的他説,我的心理年齡依然是25歲。

和那些成功者相比,我們熱愛自己的事業麼?我們真正對培養自己付出了多少?我們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付出了多少?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刻意磨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巧了麼?這是我們需要我們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所以,大巧若拙,大巧不工,只有踏踏實實地從自我修煉開始,我們才能發現一個更加出色的自己。

二、帶着危機感,肩負責任,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堅持再堅持。

楊宗華在《責任勝於能力》中説過,“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責任沒有對錯,只有選擇,選擇不同,結果也不同。”但我覺得他沒有把意思説透。我認為責任和危機是相伴而生的,責任缺失的後果是巨大的危機,不僅是個人的危機,還是員工的危機、企業的危機。

英特爾功勛總裁格魯夫寫過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叫《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格魯夫口中的偏執狂是那些有憂患意識的管理者。他説:“我不惜冒偏執之名而整天疑慮的事情有很多。我擔心產品會出岔,也擔心在時機未成熟的時候就介紹產品;我怕工廠運轉不靈,也怕工廠數目太多;我擔心用人的正確與否,也擔心員工的士氣低落。當然,我還擔心競爭對手。我擔心有人正在算計如何比我們做得多快好省,從而把我們的客户搶走。”為了將這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傳達給他的員工,格魯夫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這裏舉兩個例子:其一,某次會議上,因為一名員工遲到,格魯夫競用棒球棍狠狠地砸在會議桌上,以示不滿和警告。其二,為了促進員工的工作效率與內部競爭,格魯夫設計了一整套計算員工工作量和工作績效排名的苛刻方法,收到了強烈的效果。在長期緊張的競爭狀態中,公司的收入從1987年的19億美元猛升到1997年的251億美元,增長了13倍之多。在全球微處理器領域內,英特爾的市場份額達到85%,每年返還給投資者的回報率平均在44%以上。這些都是在激烈的內部競爭的狀態下取得的。有員工抱怨説:“工作壓力如此巨大,競爭如此激烈,人們同事之間簡直不敢互相幫助。”另一些遭遇則可以寫進黑色幽默小説。比如,在英特爾公司擔任科研工作的一名單身父親,下班回家剛吃過飯,就把兩個小孩摁上牀,只為了自己能夠早點趕回公司加班。

就如同楊宗華説的,對職工進行員工責任意識的教育是必要的。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必須要根據人本身趨利避害的人性設計一套強有力的責任體系,用制度的鎖鏈強化整個企業的危機感,強化員工個人、尤其是管理人員的危機感,在危機和發展的願景中,不斷克服發展的惰性和障礙,獲得企業和員工個人持續發展的動力。

正如格魯夫説的,“沒有人欠你一份工作。這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事,只由你一人負責。你的唯一僱員,就是你自己。全世界的幾百萬職工,正在與你競爭。你需要把握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技術、自己的行動安排。保護自己的事業免受侵害,並使之從各種環境中獲益,是你的職責。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去做。”

從另一個角度説,在日常工作中,責任的缺失更多表現了工作的惰性,就是我們常説的工作作風漂浮,疲疲踏踏,工作執行力差。人畢竟不是機器,要在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保持效率極高的工作狀態是很難的。但是,回想我們的工作經歷,我們總有一段時間工作績效極高,工作狀態極好,那時的我們有極強的求知慾望,對工作有極強的進取心,我們渴望協調一切,完善一切。那時候的我們是最好的員工。

所以,沒有天生不負責的員工,只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半途而廢了(例如,許多職工在升遷到一定崗位就懈怠了),放棄了高標準,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麻痺了自己。但是,鋼鐵大王卡耐基説過一句名言:“尾聲即是開始”。我們以前取得成績僅僅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人生還很長,“人是儘可能的可能”,未來需要我們開拓。我們需要的是找回那個最出色的自己,督促自己儘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堅持再堅持,逐漸形成一種習慣,進而突破自我,在習慣中、在奮鬥中磨練自己,成就自己。

以上兩點是我結合幹部學習和自己工作經歷的反思,也許還很幼稚,也許很天真。但是,我想如果自己都不對自己抱有任何期望,那將是多麼無聊的人生。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8dl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