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

跨欄跑的教學反思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在一堂跨欄跑教學課上,我組織了學生第一次跨欄。我先利用圖片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並做模仿練習。不過欄練習時,他們都做得很好,但是,學生一到過欄就不行了,都是跑到欄前停下,不敢跨。只有少數膽大的學生能過,但都是跳過欄。在體育課中,我們經常碰到這種現象,如不敢做有點難度的單槓、雙槓動作、不敢跳高、跳山羊、橫箱等等。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恐懼而造成的,二是對動作要領沒掌握、對自己沒信心。如何消除恐懼的心理呢?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跨欄動作。我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

一、教學片段

我讓學生觀看在課前各小組收集的跨欄跑優秀運動員的圖片、技術動作展示在同學面前,講講跨欄跑動作、比賽場面,優秀跨欄運動員的事蹟等(從情感上獲得我要學跨欄跑渴望,從感性上認識什麼是跨欄跑)。

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害怕”。針對“害怕”先讓學生討論什麼是“害怕”?然後教師解釋“害怕”即“恐懼”,恐懼是一種企圖擺脱危機的逃避情緒。恐懼心理的產生是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積累,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而增強。年齡越小,恐懼感越弱。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危險,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這個道理。而跨欄跑練習確實有危險,不小心碰在欄上要摔跤的,所以不敢在跑動中跨欄,而採用逃避的方法,停下來跨過去。這樣安全,不會受傷。

學習跨欄的動作,跨欄跑的關鍵是跨欄步和欄間跑技術,學生必須基本掌握這兩項技術,又如何才能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學好技術呢?我採用了兩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二是做比較,增強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學生之所以不敢跨是因為怕有危險,怕受傷,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關鍵。首先我提出把欄放到最低,然後讓學生開動腦筋,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想一想還有什麼方法更安全。大家集思廣益,他們想出了找替代物作欄架、用體操棒放在地上進行模仿練習,用橡皮筋兩人兩邊拉直進行跨越練習

(二)做比較,增強自信心。即時做了安全措施,也還是不敢跨,是因為沒人帶頭,沒人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增強他的勇氣。我就自己帶頭示範,“勇氣不是説的,而是要體現給人看的”我就這麼告訴他們。於是,我就做了示範動作,效果不錯。高個子的男生也跟着帶頭跨了。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第三……

學生選擇想出的方法進行嘗試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按思——練——思的程序反覆練習,練完後再找出其成功和失敗的'原因)。特別是用橡皮筋作跨欄練習(不怕摔跤),兩人一組拉直橡皮筋作“跨欄架”,排頭同學依次跨過一道道橡皮筋,跨到最後作“跨欄架”。學生在練習中不斷地提高高度,真是越跨越有勁(通過實踐從理性上認識跨欄跑,體驗運動樂趣)。

二、反思

通過跨欄的教與學,我進行了反思:

1、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着疑問探索“跨欄跑”。它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技術動作的方法(替代物法、降低難度法等),拓寬學生學習動作的思路,為學習其他技術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養了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學生通過反覆練習技術,毅力增強了,勇氣增強了,克服了恐懼心理,信心增強了。通過互相交流、幫助,促進同學間合作,增進了友誼。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融洽師生關係,教師通過示範、講解、保護幫助,提高師生親和力、信任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

3、由於上課時間有限,留給學生髮展個性的時間與空間不夠,教師為學生創造練習環境,所需要的器材估計不足,影響了教學效果。應該在課前讓學生準備好所用器材。

4、沒能充分照顧到每個學生。少數學習困難的學生沒能根據自己的條件自主選擇練習,教師應重點幫助他們誘發創新思維,使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

跨 欄 跑 教 學 説 課 稿

一、指導思想

以育人為宗旨,緊緊圍繞“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核心理念,切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學只有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真正地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同時,形成體育與健康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觀,切實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真正實現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目標。

二、教材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欄間跑是高中學段跨欄跑的“知識點”,高一年級主要學習了“起跑跨過第一個欄”的技術,高二年級的跨欄跑教學要求進一步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重點發展欄間跑和連續過欄的能力。欄間跑是指除去跨欄步以外的欄間距離跑部分。欄間距是固定的,因此欄間跑的節奏也就是每個欄間跑的步數也應是固定的,教學中通常採用三步或五步的欄間跑節奏。為了減緩“過欄”給跑帶來不利影響,採用比較合理的節奏跑過欄間的距離十分重要。欄間跑的主要任務是發揮跑速,保持節奏,準備攻欄。

三、學情分析

此次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過了快速跑、接力跑、耐久跑等其它田徑教學內容之後,身體素質基礎較以前更加紮實,身心發展逐漸成熟,具有了較高的運動能力,而且學生的觀察、思考、判斷和分析能力不斷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反應敏捷,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比較強烈並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欄間跑,使學生全面掌握跨欄跑的技術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跨欄跑的技術質量;

2、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協調、準確與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除畏懼心理,增強自信心和安全意識;

4、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畏困難、戰勝自我的意志品質和互助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改進跨欄步、學習欄間跑技術;教學難點是欄間跑的節奏,培養運動感覺。

六、教法與學法

1、教法

主要採用講解法、直觀教學法、分解練習法、遊戲競賽法、提問作答法、糾正錯誤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分層遞進法等,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教法策略

(1)在教學實踐中,不過多地追求動作技術細節,以多種多樣的教學、鍛鍊手段,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跑的能力;

(2)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如不同欄高、不同等距、體操墊等方式引導學生,消除畏懼心理;

(3)應注意安全,教育學生採用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學練方法和手段,切記不要蠻幹,更不要進行逆向跨欄練習;

3、學法

主要採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分組練習法、合作學習法、重複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等,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學法策略

(1)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規定本人的起跑線到第一欄的距離、欄間距、最後一欄到50米終點線的距離、欄高等學練條件,降低難度,靈活教學,以增進練習的樂趣和實際效果;

(2)指導學生採用多種練習手段,改進與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3)引導學生重視跨欄跑學練與思想品質的培養。

七、場地器材

本次課在田徑場直跑道上進行,所需器材有欄架20個、口哨1個、秒錶1只。

八、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10~12分鐘)

1、課堂常規(2分鐘):提出要求,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以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

(1)體育委員整隊,清點人數,並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老師宣佈上課內容、目標和要求;

(4)檢查着裝;

(5)安排見習生。

2、準備活動(8~10分鐘):通過組織慢跑熱身和自主熱身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興奮性,為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1)組織熱身:學生成二路縱隊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繞田徑場慢跑400米;

(二)基本部分(30分鐘)

1、欄間跑的具體教學步驟(25分鐘):分組不輪換,採用直觀教學法和講解法,使學生在大腦皮層建立動作表象,採用分解練習法等對學生進行系統性教學,逐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欄間跑技術,培養學生的欄間節奏。

(1)通過觀察、模仿等方法,進一步明確欄間跑的技術概念及動作要點。

(2)“跨欄坐”練習。

(3)欄間跑技術模仿練習,學會體會欄間跑的節奏。

(4)行進間從欄側做連續擺動腿攻欄練習。

(5)行進間從欄側做起跨腿的提拉過欄練習。

(6)用適宜於自己的節奏,跑動中從欄側跨過3~5個欄

(7)用較合理的節奏,跑動中連續過5個欄。

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迴指導,調動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並糾正錯誤。

(三)結束部分(3~5分鐘)

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身體機能,愉快地結束本課。

1、學生圍繞老師散點集合;

2、放鬆練習(2分鐘):在音樂伴奏下,教師引導學生揉捏、拍打、抖動、擺動大小腿,做深呼吸,放鬆身心,逐漸恢復心率;

3、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4、佈置課外作業;

5、安排學生歸還器材;

6、師生再見(下課 )

九、運動負荷

學生參與各項練習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預計本次課的平均心率為130~140次/分,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5~40%,練習強度較大。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2

一、教學思想

教學思想正確,努力把握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方向,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能體現現代教學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能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展需要;教師注重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學生信心。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明確、具體、合理、科學。能與主題呼應。

三、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改革時期,“運動技能淡化論”氾濫時期,一般很多女老師會挑選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較低的內容上公開課。該教師能選擇女生跨欄課作為公開觀摩展示課,體現了她的膽識和魄力。跨欄對女老師和女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尤其女生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完成,而且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難度較大的田徑項目的教學任務。這堂課起到了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四、教學組織

組織教學思路清晰,實際效果明顯。教學重點、難點突出。突破方法有效性強。教學過程設計有新意,例如“導入篇--自主熱身篇――嘗試與探究學習篇――實踐提高篇――放鬆身心篇”。亮點一:教學輔助器材實用性較強,很有創意。例如由平放的小墊子當水溝——打開成長方形的長墊子——縱放的小墊子——橡皮筋——欄架。針對女生的心理特點,用小墊子、橡皮筋來替代欄架,它可以降低難度,做到簡單易行。等到掌握技術,有足夠的技術和勇氣,再利用欄架。利用克服學生恐懼心理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增強體能,增進健康具有較強的實效性。並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毽子利用得很好而又特點,準備活動有毽子,起跨點的確定用毽子當標誌物,接力比賽又很好的利用了毽子。這也是本課合理利用器材得亮點。具有新意又與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相符。亮點二:是準備活動和結束部分由學生自主完成。而且學生完成得很好,也體現了教師平時對學生自主活動能力的培養情況。符合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了每個學生以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來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也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五、教學方法

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和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相結合,來完成教學目標。不僅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加強學法指導。運用了“探究式”、“合作式”、“分層式”的學習方式。讓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探究、互動的過程。例

如起跨點確定的分析和接力比賽中器材擺放次序的隨意調動等,教學時給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給學生營造合作的學習機會,使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經驗,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會交流,學會交往。重視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創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動機。注意因材施教。課堂講解根據身體素質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得到滿足。

六、教學效果

課的教學目標達成較好,例如學生全部能在維持身體平衡情況下,跨過小墊子,絕大部分學生能嘗試性跨過欄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激發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和成功的樂趣,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進步,此外還應注意學生在學習前後變化的評價。亮點三:課堂氣氛和諧。教師示範準確優美,上課認真,形象生動,幽默有趣,精神飽滿,態度和諧,平易近人,自然大方,以情入理,情感交融。相信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

七、建議

器材的擺放還可以調整得再合理些。因為學生跨欄的場地只有兩組,可以事先把多餘的欄架放到準備接力賽的旁邊,那麼在佈置接力賽場地時可以節省時間。學生的運動密度還可以,但是強度有點大心率變化較大。學生有點疲勞現象。建議結合其他內容一起上。教學時語言組織還可以再精簡些。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3

特意把蘇軾的文章《記承天寺夜遊》放在最後一個來觀評,因為我喜歡蘇軾,對執教者存在一種期待。等仔細觀看完。還好,丁慎傑老師沒讓我失望。這節課丁老師徐徐道來,聲情並茂,入情入境。讓我不禁隨着他來到承天寺和蘇軾張懷民一起賞月,一起感歎。我認為丁老師課成功的關鍵是他抓住了文言文教學的本質特點:品讀,分層次,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與之產生共鳴。例如他引導學生抓住“蓋”來品味蘇軾的發現優美夜色的欣喜之情,教師的設計真的很自然很巧妙。結合時代背景來理解文章主旨屬於知人論世的解讀方法,丁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藴和嫻熟地課堂駕馭能力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顯得流暢自然,這不是一日之功,當時他自己生活閲歷、讀書經驗、教書智慧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實力的體現。總之,這是一節很讓人享受的古文教學課例。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4

看了三位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自覺受益匪淺,收穫頗多。下面分別談談對幾節課的淺顯看法。

第一節:教師組織課堂能力強,各個環節流暢自然,達到了相應的教學目的。課堂駕馭能力明顯很強,對課堂中每一個環節落實相應教學目標的處理方法很得當,能夠讓學生在愉悦自然的狀態下投入學習的氛圍中,真正做到了潛移默化,而不是灌輸、給予;對課堂中的細節處理很到位,善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位同學能夠有足夠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確保了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師對教材的研究極其深透,能夠把教材化為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積極的典範,既提升了學生的基礎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內在素養。

第二節:教師的教學方法對講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別是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夠非常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降低學習難度。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使用恰當的教學工具對學生進行引導,推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學內容理解教學重難點,提升課堂效益。教師對課堂的主體也就是對教材的解讀似乎稍顯薄弱,建議可以用更長的時間,做更加深刻的講解和引導。

第三節:教師教學的課堂教學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進,特別是對作為國小生的孩子們的思想教育的滲透和引導,能夠更加積極有效,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以比較恰當的方式方法推動學生的素養和能力的形成,能夠從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自我感覺,美中不足的是教學方法的使用稍顯單一,特別是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總結三位老師的課堂,有以下幾點非常值得學習。一是以學定教、以教帶學,教師能夠時時處處以學生的學習為導向,擬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二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三是課堂教學駕馭能力極強,能夠圍繞學生的課堂反映,採取恰當的方式方法展開教學。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5

這次有幸聆聽了清徐縣“敬業杯”國小語文優質課後,我真真正正感到獲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活動學習,我猶如醍醐灌頂。理解和明白了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真實、紮實、樸實。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高效的。同時,也被兩位老師紮實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藝感動着。具體説來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兩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重點,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又都各有特點。兩位老師的教學出發點略有不同。《圓明園的毀滅》,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圓明園的精美、華麗,以及圓明園不可估量的價值,激發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讚美之情,同時更深刻地激發學生對毀滅圓明園的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慈母情深》,老師則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與環境描寫,體會母親的愛子之心。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兩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老師,教學“我”為什麼鼻子一酸時,啟發學生思考,哪些句子令你鼻子一酸?哪些詞給你震撼,為什麼?你該怎樣去讀這些句子?引導學生主動去走進文本,體驗慈母情深。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兩位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圓明園的華麗一段時,讓學生抓住那些能反映圓明園建築特點的詞句,在讀中充分感受圓明園

建築的特點,併為下一步教學做鋪墊。老師為了讓學生讀出圓明園的精美與華麗,採用了配樂讀、師生讀、生生讀,使學生彷彿徜徉在美麗的圓明園,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老師不斷完善學生表述的語言,要求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表達。她還注意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閲讀教學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獲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的教,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六、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的思想,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6

我認真聽取了每位老師講課,老師們流利的英文表達,過硬的學科素養,幽默得體的課堂氛圍等都讓我佩服。尤其吳亮老師的課讓我印象深刻,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幾點分析:

(一)輕鬆而親切的引入

吳老師藉助經典的兒歌,引入本節課的主題,利用熟悉的旋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愛上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自然而然的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一環節找規律做鋪墊。

(二)及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授第一個環節即讓孩子觀察圖片,讓學生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引入本節課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充分地學用英語的機會,創設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機會,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文化視野;根據教學目標需要靈活多樣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選擇有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各種教學技術輔助手段;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比較少,難度較低,吳老師利用設置問題的形式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錄音獨立完成任務,從而輕鬆、快速、高效的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學任務。分角色表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強化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從而讓絕大多數孩子獲得足夠多的成功體驗,獲得更多的自信心。

(三)教學方法多元,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

教學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將語言結構與語言意義有效結合。吳亮老師整節課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不同需求,張弛有度,注意評價話語反饋清楚、適時,體現人文關懷,具有激勵性、啟發性。教學活動設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度的同時合理考慮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教學難易度適中,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突出過程性教學。通過小組活動形式,讓每個組員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整組學習任務的完成有賴於各位成員的通力合作,尊重了差異,使每一個學生感受成功,自主思維和語言創新能力得到發展。調動個體和小組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成為組織者、幫助者,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學習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為主的先進教育理念。

不足之處:如果能夠及時給孩子糾正發音中的失誤就更完美了。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有幸現場聆聽了蓮池區中國小美術青年教師的説課比賽,在九位説課老師中,四號選手楊子琪老師的《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那種對教育教學的鑽研、探索精神和對學生的尊重在説課中一一體現。楊老師的説課條理清晰,每一個環節都有設計的意圖,讓聽課的老師一目瞭然,教學過程突出學生合作,並對學生合作做出具體要求,利用課件、示範來一層層突破重點、突破難點突出探究性學習。楊老師的課件製作和板書設計也相當精美,給人美的享受。另外,楊老師注重細節,雖然是美術課,仍然注意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性。扎染(zārǎn )解釋: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zā”起來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種染色方法。“扎”在表示捆綁的意思時讀音為“zā”而不是“zhā”。

當聽到前衞路國小教師谷嘉旭老師的《設計迷宮》時,我覺得這節課如果谷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應該會很有意思,我都忍不住想要去研究一下上一節《設計迷宮》的課。

二中分校的吳天和老師講的《學畫速寫》,在教學過程中,用膠帶連接關節點,讓學生觀察人體動態的方法,直觀生動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我曾經參加過多次招聘考試,之前的説課較為程式化,覺得説課很難講出新意,但現在卻感覺到並非如此。如果想讓自己的説課內容出彩,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有深入的瞭解,對學生情況非常熟悉,在課堂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環節中體現出教學重難點,並引導學生對重難點展開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説課要説出教師是如何設計教學過程的,還要説出你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另外還要求説課老師有很強的應變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活動結束後,評委閆老師做點評,強調美術説課要做到如何讓人聽得懂,講清楚教師是怎麼操作的,整個課堂教學要圍繞着學科素養進行。她還建議老師們把教學環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精彩的地方錄一小段在説課環節中進行展示。閆老師還説到美術學習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習,還要是學生學會將美術應用到生活中去。堅持自己的教學,以興趣培養審美。短短的一個下午讓我的視野豁然開朗,每一次的鍛鍊都是一次成長,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都是經驗的積累。在以生為本打造愉悦課堂的環境中,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不但感受到藝術的美,還感受到老師語言的美、情感的美、教態的美、板書的美。反思我的教學,一定要教得快樂,讓學生學得快樂,在快樂中體驗藝術的審美。感謝美術教研室張主任給我們搭建這麼好的平台,讓我開闊了眼界,學習了更多的學科知識!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8

上個月去了一趟洋思中學,隨堂聽了九年級《圓的性質(2)》一課,聽後覺得很雷人。因為這一種八九十年代的教學模式的課。因無情境創設這一環,就無學生獨立探究新知的過程,更無學生談自己不同看法的過程,好像就是為會考而生的一羣人,在一堂課中大容量地解題,提煉方法……

上課伊始,教師畫好圓,做直徑AB,反覆強調圓的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重點是“直線”兩字,不然會考要失分。然後問AE與EB什麼關係?弧AC與弧CB什麼關係?弧AD與弧DB什麼關係?不要猜想,直接證明,大聲朗讀性質定理,做基本練習鞏固以上兩個知識點,學生板演兩個習題,主要目的是看書寫格式的嚴密性,接下去就是大容量的反覆練習,師問生答,高效進行,至少可完成7、8個幾何問題。再無學生討論或交流等其他活動。然後邊口答解題過程(一概用口答進行)邊提煉方法:找基本圖形——Rt△,用勾股定理即可。最後寫滿7、8個幾何問題的作業紙當堂寫出過程,來不及時午自修繼續清除(即堂堂清)。

我本人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必須在七年級奠定基礎掃除障礙後,九年級才可高速高效使用這種訓練式的教學手段,難怪他們重獎的是七年級老師的教學成果。這種模式下的學生是一位解題能手和機器,鮮有質疑,沒機會用自己的眼光發現結論,他們的模式是把我們的創設情境和探究新知這一環換做看書和鞏固(出幾道基礎題檢查自學結果)。只要你會背某個結論,然後會很好的練熟這個結論,用功利的角度來説,他一定會考好卷面上的分數,會考怎能無往而不勝?

上一堂科學課也同樣雷人,連科學的結論也無需探究,直接給予,記住會用即可,想來也是,如果不略去創設情境和探究新知這一環,45分鐘自學看書的時間就沒有了,你要分數,就只能如洋思般捨棄。

拷問中國的教育,這算改革嗎?值得向全國推廣嗎?難怪中國大地不能出一兩個獲諾貝爾獎的人才了。因為充斥北大清華的估計很多都是這些考試能手。我悲哀新課程理念還沒走多久,又叫我們去學習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類學校的悲哀,要生存怎可無分數?那好吧,要説抓分數,我們雖無寄宿制,但只要抓住中午自修和第八節也夠了,活動少搞,只要拼死力,相信我們也有個中人物的。

當然我也反思目前如不先抓分數,只要為學生將來着想的教學理念,估計我們的學校就因沒過硬的分數不被家長承認,也走不了多久就被淹沒在三流隊伍中,所以我們兩難,理念分數兩手抓,面對低質量的生源,我們更累。而我們更羨慕的是另一所名校——揚州梅嶺中學,她有高質量的城市生源,所以不學洋思,也既可以擁有高素質教育又取得了高分,現實中這樣幸運的學校有幾所?其實象我們這樣的學校挺多,是否通過絕地反擊,先學洋思再學梅嶺,那就請學校先確定目標——先分數或先素質?這就是我江蘇之行的所思所想。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9

非常幸運,來到美麗博睿特外國語國小沒多長時間,就得到學校讓我們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我們一行九人坐車出發來到成都新南路空軍禮堂,在這裏度過了讓心靈震撼的兩天,讓人開心的的是有機會聽吳正憲老師講授兩節課,還有大家一起簡短的交流。吳老師第一節是四年級的《乘法分配律》,第二節是二年級的《平移與旋轉》。此外還有成都泡桐樹國小的遊瓊英老師帶來四年級的《速度、時間和路程》,還有卞小娟老師的二年級《認識角》,仲廣羣老師的五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川大附小王宇老師的《乘法後複習》。課堂非常的精彩,其中游瓊英老師的分享式教學,可謂讓大家開眼界了。

遊老師的課堂真的把學生當作是主體,充分展現了教師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小組彙報展示,學生交流而得出結論和觀點,期間教師只是在關鍵的地方做適當引導,其餘全部是學生活動的內容。

其實分享式教學在任景業的影響下,由遊老師帶領老師在泡桐樹國小進行着嘗試。“分享式”教學有三個重點,即問題、思考、分享。教學中提出一個探究的問題,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教師、學生分享學生探究的成果。1.這樣的教學設計思想很前衞,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分的學習、展示的時間,還學習以本真面目。2.這樣的教學程序很簡單,可以是情境引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評價反思。教師便於設計,便於操作。3.這樣的教學很有效,因為教學追求的是減負提質。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有最大可能的鍛鍊和收穫,教師也在精心的備課設計中,在和學生思維的交流碰撞中不斷豐富教學經驗。同時,這種教學方式“讓每個教師都看到希望”,只要教師能讀懂學生,就能成為好老師。

遊老師充分利用分享式教學的特點,在《速度、時間與路程》的課堂中,在小組分享時、學生分工、沒人講題、其餘的學生質疑評價、補充完善,使人人都有平等的話語權。當全班分享時,老師站到講台下,讓學生站到講台上講解、提問,變成“教師”,台下的學生評價、回答。台上的同學不僅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必須要思考清楚,才能講清楚,説明白。台下的同學必須通過思考,才能回答台上同學提出的問題,才能對台上的同學進行評價。

再次感受到了吳正憲老師的課堂,依舊是那麼樸實,沒有花哨的課件,沒有動聽的音樂,卻有着那麼強的感染力,很精彩。聽完她的課的學生都説:“吳老師!那麼快啊?”“吳老師,下節課是不是還是數學課啊?”能讓學生説這些話可真不容易啊,能讓學生這樣喜歡自己的課堂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這也是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了,為什麼吳老師的課堂那麼精彩,為什麼從未和吳老師見過面的學生居然在短短的四十分鐘之內能和吳老師產生那麼厚重的情感?我想這可能是吳老師付出了真實的情感吧。

給人印象深刻的課還有特技教師仲廣羣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引導學生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好的方法,讓數學課堂簡單起來,生活化、趣味化。而他的“無痕教育”恰恰吻合了本次活動的主旨--“數學生態課堂”的特徵。“潤物細無聲”,這是對學生生命主體的滋養與尊重;不刻意、不牽強、不宰制,使課堂達到了整體和諧的境界;而對局部與整體、預設與生成、開放與封閉、穩定與協變、多樣性與獨立性等關係的智慧處理,更是讓課堂呈現出了生態的情趣和意藴。

每一次的觀摩都讓我們的教學經驗更加豐富。其實,觀摩活動就像一面大大的鏡子,有時會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照射出來,無限放大,能讓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自己的問題,從而改善進步。首先,我們對學校領導能給我這樣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表示深深地感謝。這次外出聽課讓我們感受頗深,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一兩節課、一兩個報告,而是名師們先進的理念、前沿的思想,以及將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方法。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0

參與活動以來,已聽了六節課堂達標課,總體感覺真的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看到了很多新穎的設計,獨具匠心的信息技術設計,老教師有老教師的沉穩,年輕教師有年輕人的激情,課堂上,寇老師有條不紊的朗讀指導,李老師的視頻激情,丁老師的現場錄製饋……無不展示着我們的教學富有個性,導學有法。信息技術的使用要注意與語文素養培養的切入點和教學內容相結合,切不可只為追求信息技術的多樣化手段而忘卻語文教學的根本。

一、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教師的設計理念新穎。鼓勵了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構建了活生生的課堂,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建設者。課堂上精彩紛呈的對話,以師生作為讀的主體,透過語言現象透視了文本藴含的豐富信息。教師用一個教育者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文本中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學生深層的體驗與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價值。整個過程中,根本找不到老師説教的影子,有的只是學生靈動的激情和反應,沒有一絲的矯揉造作,只有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

2、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3、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位教師都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學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

二、教學的同時,也注重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教師及時的表達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質量。在學生觀察體驗最為深入之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將所見所感表達了出來。由於學生處於觀察體驗的興奮點,所以表達自然精彩獨到,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2、教師的評價啟迪了學生的思維,迴歸真實。在教學關鍵處給學生留足了空間,引發其創造的慾望。師生間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的朋友關係。

3、發揮想象,説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要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中,鼓勵性評語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努力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講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是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的重要前提。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朗讀環節,有一個學生課文讀的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去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評價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的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説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教學。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1

認真學習了《觀課議課的準備》這一節的內容之後,讓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是其中的一項:觀課議課的參與人員。

專家講:參與人員可以有專家、領導、家長、老師、學生……,那麼要精簡的話,首先是簡家長,其次是簡領導、簡專家、簡學生,最後剩下觀課議課的主體——教師。而這個主體中同學科(甚至同年級)老師人多共同語言多,可以參與觀課議課。象我們這種小特科的教師還是渴望跨學科觀課議課的。首先,我們小科教師為數少,參與的人員與課程都比較少,學習的機會就比較少了。其次,我認為共同語言多有利於深入研究,不同語言多卻有利於開闊視野,取長補短,除了具體教學內容,畢竟學科間還有很多可以互相啟發和借鑑的東西。其它學科的教學風格、教學模式我還是都可以拿來借鑑的。所以我也真誠的希望學校不要將語、數等大學科搞成學科式教研,而把我們小科教師拒之門外。

“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怎麼辦?只要不墜青雲之志,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觀察、反思、改進,“人人可以為堯舜”!”同意此觀點,但我會很寂寞、很無助。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2

學習瞭如何進行聽評課,知道了聽評課要從四個維度,即學生、教師、課程性質、課堂文化四個方面進行聽評課。

看學生,一要看課前準備,學生平時的習慣養成的好不好從準備就能看出。二是傾聽,學生的聽講認真不認真,能傾聽多長時間,其他學生髮言時能不能安靜傾聽,在傾聽時做筆記的人有多少?三是互動,課堂上有沒有互動,氛圍如何,學生的積極性是不是很高?四是自主,學生能否做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形式有什麼樣的,質量如何,課堂紀律又如何?五是達成,學生清不清楚本節課的目標,這堂課達成了什麼目標,效果如何?

看老師,一是看環節,老師是怎樣安排設置上課環節的,不同環節的時間是怎麼分配的?二是呈示,針對課堂重難點是怎樣進行講解的,板書怎樣呈現的,媒體怎樣呈現的,這些是不是都很得當,有效。三是對話,有哪些話題?話題與學習目標的關係如何?四是指導,怎樣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否有效?五是機智,面對突發事件,教學設計有哪些調整,如何處理來自學生或情景的突發事件?呈現了哪些非言語行為?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課堂行為?

看課程性質,一是目標,預設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學習目標的表達是否規範和清晰?二是內容,課堂中生成了哪些內容?三是實施,預設哪些方法?創設了什麼樣的情境?與學習目標是否一致?四是評價,檢測學習目標所採用的主要評價方式是什麼?如何利用所獲得的評價信息?生成了哪些資源?向學生推薦了哪些課外資源?

看課堂文化,一是思考,怎樣指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怎樣對待或處理學生思考中的錯誤?學生思考的人數、時間、水平怎樣?課堂氣氛怎樣?二是民主,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時間怎樣?課堂氣氛怎樣?師生關係如何?學生間的關係如何?三是創新,教學設計、情境創設與資源利用有何新意?四是關愛,學習目標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關注不同學生的需求?五是特質,該課體現了教師哪些優勢?整堂課設計是否有特色?學生對該教師教學特色的評價如何?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3

1月5日在李家莊中學,我們觀看了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錄像這段時間有初步學習了這本書。觀課議課的目的在於促進一線教師的發展和成長,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該書以對眾多案例的運用為載體,以分析、討論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研討教師教學的目標性和有效性為主要形式。從這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日常教學中存在着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所存在着的問題。在很多時候,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但與書中的教師們比起來卻如蜻蜓點水般膚淺,反思僅停留於一些表面的現象中,並沒有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思想,和學生長遠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思想,教學細節等進行更深入更本質的思考和研究。

在書中陳教授提出了“觀課議課”這個有別於傳統的“聽課、評課”的方式。他指出觀課要對教師“教”的行為進行觀察。什麼是教師的教?教師的“教”主要是“教師引起、維持以及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那麼,觀課首先是觀察課堂行為和課堂現象,它解決課堂教學現象的認識問題。而議課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以及寄託的教育理想進行詮釋、理解、討論和對話。通過討論對話,可以深刻揭示其中的內在關聯,挖掘出行為背後的立場、觀點和價值追求。

從關注當下的學校生活,課堂生活質量的角度看,學生在學校,不僅學習着,也在生活着。學生在課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後才是學習。對於課堂教學,強調要關注現實生活質量,意味着教育必須立足於現在;而強調要關注持續學習的要求,則意味着教育必須面向未來。

學生的現實幸福和未來發展是教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論教。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狀態作為觀課議課的焦點,以學的方式討論教的方式,以學的狀態討論教的狀態,以學的質量討論教的水平和質量,切實提高教師的教的水平。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4

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省級優質課的觀摩活動,一天半的安排很充實,並且在回程的路上大家還是在討論心得,意猶未盡。由此可見,這次的活動還是讓我受益匪淺的。

每一次參加觀摩活動,我都是抱着一種學習的態度前往的,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在這次活動中,十位做課老師很好的展示了自己個性與特點,綜合起來,我主要學習一下幾點:

第一,注重詞彙的發音教學是大勢所趨。在這次觀摩課中,幾乎每堂課都有新生的詞彙教學,並且都用了各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有的放矢的做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認讀記憶單詞的方法教授給學生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其中以徐麗芳等老師為代表的利用字母組合發音的技巧讓我印象深刻。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經常採取此法,但講的多,練的少。從這些老師的課中,我又學到了怎樣讓學生練習。只有每堂課都注重滲透,才能讓學生變為自己的知識。

第二,巧妙的穿插遊戲教學,時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我自己的課堂上,我也會使用一些方便的遊戲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學生的注意力仍然會在最後十分鐘特別分散,如何能夠時刻牽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我最近一直研究的一個問題。在這次活動中,任萌萌老師的課給我很大的震撼!任老師的課程中巧妙的穿插了各種遊戲,學生更是從開頭一直認真到最後,效果特別的好。我就想,同樣是活動,為什麼學生的反應會有不同呢?這原因一定出現在遊戲的組織實施者——教師身上。合理的運用tpr活動,讓學生手,腦,嘴乃至身體一起動起來,這樣就不由得讓學生不注意聽講了。任老師在一上課就先用手指操來拉近和學生的關係,及時的喚起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方法讓我感觸良深。

第三,正視多媒體在課堂的作用,以免畫蛇添足。經濟的發展,很多學校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在我們學校,每個班都安裝了多媒體。自從有了這樣先進的設施,我的確感覺備課的負擔小了。因為學校購買的有相配套的教學課件,我們不需要想破腦子去設計情境了,因為利用投影,學生可以很容易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尤其無論大小公開課,課件也成了課堂的一大亮點之一。曾經,我為了能夠利用課件在校公開課上佔取優勢,於是請教了會製作flash的同學專門用了一天多的時間製作了一個情境,但在使用過程中,我發現費了這麼多時間做出的東西在課堂中的作用並不大。在這次活動中,張紅霞老師在做課時沒有使用課件,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教學技能,仍然使整個情境呈現於課堂,並且豐富了板書。專家評講的對,課件應當起到的是畫龍點睛的作用,卻不該畫蛇添足。

當然,既然是觀摩,我也會帶着挑剔的眼睛去審視每一節課,我也總結了以下幾個問題希望可以有機會和老師們討論。

第一,閲讀課的目的。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的閲讀課分為精讀和泛讀,其目的是不同的。但是在國小英語的高年級課堂教學中,也適當的出現了閲讀內容。究竟應該如何把握教授英語閲讀課的度呢?這次觀摩活動有兩位老師大膽的拿出精心準備的閲讀課和大家探討。一位老師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及教授閲讀方法,而另一位老師則是用教授let’s talk的方法教授閲讀。在專家與觀眾互動的環節,大家意見很是不同,那我們到底應該把閲讀課定位在什麼方向上,我還是有點迷茫。

第二,如何掌握學生回饋的信息。在這十堂課中,這個問題非常突出,但我個人認為,任萌萌老師處理的是最好的。她在做每個遊戲活動前告訴孩子們相應的指令及規則,一旦發現孩子們沒有及時給她回饋,她就會一直操練,直到學生掌握,然後再進行遊戲活動,這樣,很明顯,不僅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更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真正學到了知識。

而更多的老師是怎樣的呢?當把指令或任務下達給學生的時候,會問一句“clear”,也許是由於師生間沒有長時間合作的默契吧,很明顯很多學生並不明白老師的指令,於是老師會下意識的再問一句“yes”,當學生聽到這句話時,好像是受了哪種提醒,也異口同聲的回答“yes”。在接下來的操練中可想而知,結果並不如教師備課時預期的那樣好。我在想,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裏呢?學生的那句“yes”究竟是針對什麼而做出的回答呢?從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更多是被老師的那句“yes”而誤導,他們並不是針對“clear”而做出的回答。所以,如何掌握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以及如何更好的修正規範課堂用語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總的來説,有爭議也是一種進步。每一次的觀摩都讓我的教學經驗更加豐富。其實,觀摩活動就像一面大大的鏡子,有時會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照射出來,無限放大,能讓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活動,真是雙贏!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豫靈各校骨幹教師代表9人,參加了市二小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獨學”研討會。五樓偌大的會議室裏早早坐滿了前來聽課的師生近五百人,教研室薛豔雲老師主持會議,仁杰主任、李智民老師、許紅娟老師前來聽課,就連張建超、雷藝芳老師也前來參加,和大家一樣,都急於想知道課堂上怎樣組織“獨學”。

研討會在市二小尹娜老師的《三角行認識》中拉開了序幕,在建設國小李淑娟老師的《解方程》中推向了高潮,李智民老師的精彩點評,仁杰主任的精闢見解,使我對“獨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 大膽讓學生“獨學”

今天的課已改常態,變轟轟烈烈為靜靜自學,大膽放手讓學生“獨學”。第一節課四讀教材,一讀課本,看自己説的對不對;二讀課本,找出重點字詞理解概念;三讀課本,明晰三角形的特徵;四讀課本,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並畫高;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第二節課三讀教材,一讀課本會列方程,二讀課本會解方程,三讀課本理解概念,在三讀中,學生經歷自學體驗,掌握知識。

這兩節課是市二小、建設國小兩個優秀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整節課以讀貫穿始終,以獨學為課堂主線,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獨到、新穎,使學生在“讀”教材中發現、感悟、思考。

二、 教師要深入“獨學”

一個不會讀書的教師,決不會培養出會讀書的學生。要求學生讀書,教師要先讀書,要求學生獨學,教師先要深入的獨學。教師只有會讀教材,理解編者意圖,才能指導學生學會閲讀教材,教師只有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才能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的問題鏈。

教師讀書要站在更高的層次,讀教育理論、教育專著,養成多讀書、勤讀書的好習慣,才能培養學生愛讀書、會讀書、提高閲讀水平,形成自學能力。

三、 反思“獨學”

今天,你讀書了嗎?今天的課堂,你組織學生獨學了嗎?儘管這兩節課經過精心設計,每個環節盡善盡美,還是被任主任聽出了破綻,“獨學”時間沒留夠,老師的問題剛出示,三分鐘、甚至一分鐘不到、老師就讓學生彙報。反思我們的課堂,急於完成教學環節,和學生搶時間,再加上學生閲讀能力差,獨學時間更短,學生的學習真正體現多少?

獨學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起點,獨學的背後是對學、羣學,只有獨學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才算落到實處。

今天我校有幸承接了市教研室主辦的“獨學”研討課任務,由我校長期以來參與“引導—自學”課題實驗的李淑娟老師主講《解方程》一課,接到任務後,我校備課組採取“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完善整理、結合實際、教後反思”的思路,最終達成共識,形成定案。

打造高校課堂的核心就是讓教師由傳統的'“二傳手”角色,鼓勵學生“一傳”,放手發動學生自學。在課堂上,如何組織學生獨立學習教材,自己解決問題,提出問題,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之一。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利用學生是我們整堂課教學設計的觀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採取“三讀教材”的方法,即:一讀教材,會列方程;二讀教材,會解方程;三讀教材,理解定義。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一讀教材中,通過讓學生仔細閲讀例題及主題圖,獨立思考、想一想能列出哪些方程,並讓學生講出列方程的依據,最終確定以4x=12為例來研究方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就是讓學生自己學,找出“不會的”。在二讀教材中,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先嚐試去解決,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是學生錯誤的解法),然後通過同桌對學,小組羣學,讓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表達想法。當學生對各自的想法爭論不休時,到底哪種解法是正確的呢?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學生“他們的解法對嗎?如何正確書寫,課本是最好的老師,繼續閲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x是12的因數”、“等式兩邊都除以4”兩個對話框,使學生理解兩種解法的思路,同時通過閲讀,使學生“讀”會解方程的書寫格式。為了使學生對所“讀”的知識能夠熟練掌握,接着又讓學生再解4x=12這個方程,從中發現解方程的解題步驟。在三讀教材中,老師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理解,試説方程的定義,之後讓學生對照課本再讀教材,並畫出重點的字詞,並説出這些字詞為什麼重要,你是怎麼想的,從而理解解方程的定義。在本環節的教學中,還是以“獨學”為主線,教師加以適時點撥,讓學生準確把握“解方程”的內涵。最後通過對“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區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解方程”這一知識的理解。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教學藝術的探索也是無窮盡的。老師們,成功往往寵幸勤奮的探索者,讓我們堅持學習與研究、實踐與反思,讓高效課堂成為我們探索的終極目標,讓學生在“我會讀”中獲得自主發展。相信有市教研室的科學引領,我們一定能用智慧演繹多彩的教育生活。今天我所説的僅僅是我校的一點做法和體會,希望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跨欄跑觀課心得體會 篇16

《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教學可以説是課堂教學改革一個全新的嘗試。教學的主要思想是: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能用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確定基礎與發展並重的教學目標

以人發展為本是當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在本節課中,教師不僅重視讓學生掌握知識,並能十分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學習方法的滲透,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的展示,讓學生通過回憶想象、自學教材、學習交流、動手實踐等數學學習活動來發現知識,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2、着力於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步驟,學生通過自主選擇研究內容、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相互質疑等學習活動,獲得了快樂數學知識,學生的能動性和潛在能力得到了激發。體現在兩大特點;一是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兩種學習方式,重視直觀教學,通過觀察、判斷、交流、動手操作抽象出分數的意義。二是做到了學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識,教師決不替代。

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出多種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時出現,就是讓學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這樣的份數,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義,並能用分數表示;對不懂的地方和發現與別人不一樣的,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加以解決。這樣就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使學生有了發揮創造的空間,有了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悦,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3、營造民主、寬鬆的探索學習氛圍

這節課從一開始到結束,始終處於熱烈的氣氛之中,平等的師生關係和開放的學習方式,有力地支撐了這種積極的氛圍,形成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主動獲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尊重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讓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二是注重課堂自主學習與合作精神的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真正懂得如何與他人融洽地協作學習,真正懂得正確對待探索中遇到的困難。學生面對新知識,敢於提出一連串想知道的新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廣泛地探討,使概念內涵充分揭示,讓學生動手操作深化對分數的理解。整節課都在民主、寬鬆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數學,獲取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zjol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