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精選23篇)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精選23篇)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

看完了《長征》紀錄片,深受感觸。80年前,瑞金,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着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精選23篇)

80年前,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為艱苦的歷程。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長眠於此;千里沼澤、連鳥獸都不能出沒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聳立着勝利的曙光。

80年前,會寧,經過兩年多的殊死征程,邁開雙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歷經千辛萬苦,縱橫馳騁10多個省,血戰近600多次,行程數萬裏,終於勝利抵達陝甘蘇區,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曆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它們刻下了長征者鏗鏘的足音,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稜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一面旗幟引領一支隊伍,一種信念點燃一把火炬。砍刀、長矛、梭鏢用險象環生的大地作便箋;鐵銃、石雷、匣子槍用八萬雙穿着草鞋的腳作畫筆。雪山、草地、飢餓、戰爭,紅星、火把、馬嘶、槍鳴浩浩蕩蕩,逶迤向北。

歷史不可複製,歷史精神則在懷念中復活。是的,紅塵滾滾,那一彎歷史,盟動濤聲,人民怎能忘記?是的,千古塵音,那一段歲月,先烈們骨骼堆起的詩,世人怎能忘記?

空曠的歷史,彷彿在這首歌中,找到了高掛枝頭的碩果。彷彿智慧之燈,四射毅力的讚歎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無階梯,它的節拍斷續而多風險,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獨攬的勝景。

雲還在舞,風還在唱,勝利的歡呼,已被歷史雕成壯美的風光。

長征,是中華民族一部最雄渾的交響樂,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

長征,像馬蹄,踩着風的鼓點,一匹匹黑色的烈馬,在遼闊的草原上揚鬃嘶鳴。

長征,像雄鷹,高擎着雲的翅膀,曠野響起了草的低唱,蒼天擊起了民族的熱望。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2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説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

回首風雨來時路,漫漫征程,説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峽谷急流、有烏江天險、有彎彎赤水、有大渡激流…… 加之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糧食的嚴重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人,卻利用自己的兩隻腳,長驅直至兩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佔臘子口……二萬五千里長徵路,二萬五千裏血與汗的洗禮。所到之處,哪裏沒有浸透着紅軍戰士的不散熱血?哪裏沒有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壯歌?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他們排除萬難,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戰勝了任何人都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他們在一條佈滿荊棘和鮮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

那,是什麼讓長征中的人們明知征途有艱險,卻毫無畏懼、萬死無辭,前仆後繼地奔向一個目標?是什麼讓他們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篇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撓的求素、無所畏懼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奮鬥的精神。是老人們口中述説的長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奧運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和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註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的支柱。

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着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裏,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為此我們相信,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的長征精神,將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那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着中國人民朝着一個堅定的方向輝煌前進。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3

作為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偉大征程,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並通過各種文學藝術載體特別是影視作品得到充分展現。而作為紀錄片創作的一次全新實踐,《隱祕征程》無論在內容線索或表現形式上都傳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該紀錄片定位於“弘揚紅軍精神,銘記紅軍信念,傳承長征品格,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核心宗旨,從獨特的視角重組歷史線索,以體驗的影像再現民族記憶,淋漓盡致地彰顯了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鮮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紅軍長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中國革命勝利的重大貢獻。

藉助本片,今天的觀眾可以通過新的角度認識長征,感受長征,並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那堅毅執着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80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

今天,看了《長征》紀錄片,我們重温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着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着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着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着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同樣需要堅強的意志;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樣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信念、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信念、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作為有着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着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鋭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5

在毛澤東主席的詩裏有這樣的幾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幾句詩體現了我們的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的過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礙而終止前進道路的精神。

長征的開始,不是我們紅軍願意走的,是被迫的。國民政府以各種各樣的襲擊,使我們的紅軍傷亡很慘重。紅軍在長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備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面對着前後的圍攻,使我們的紅軍有了許多作戰經驗。

特別是在面對着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前面,使紅軍有了更好的戰鬥措施,那就是”避敵主力,誘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乾淨,利落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黨政權對峙。

紅軍繼續北上,他們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想想當時的情景,是多麼的危險,在飛奪瀘定橋的時候,可是又驚又險,每一個人只有一塊木版,然後把木板架在鐵鏈上,就這樣一步一步的爬過去,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掉下洶湧的狂瀾巨浪中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們卻克服了重重險阻。正因為有這樣的驚人的毅力,奪下滬定橋長征所以能勝利。

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 “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衙門在領導的第五次反“圍剿”中,由於軍事上的錯誤指揮,導致失敗的局面,給中共中央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遵義會議的召開,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領導,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問題,是中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

最後紅軍長征於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可是紅軍八萬人只剩下了三萬人。

看了《長征》紀錄片,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的歷史事件,將會在中國歷史永遠保留着,告訴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紅軍長征是多麼的艱難,但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重重險阻,我們要學習紅軍的勇敢精神,敢同敵人作鬥爭。紅軍的種種英雄事蹟,將會在我們的歷史上永放光芒。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6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指出:“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念的勝利。”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犧牲,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從嚴治黨、堅定理想信念、萬眾一心、團結奮鬥是我們走好新長征路的關鍵。正如《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爾茲伯裏所言:“閲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今天,我們要緬懷、守護、傳承那份理想信念的寶貴遺產,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長征路,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更加頑強的毅力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鬥。

的重要講話對長征精神做出了全面、系統、深刻的闡釋與提煉,把長征紀念活動推向了高潮。講話既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切緬懷和認知,又觀照了現實,使全體人民得到了一次最廣泛的教育與啟示,展示了一個崛起中大國的嶄新形象和風範,展現了一個大國領袖的深邃智慧和擔當。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7

是在一次黨課上聽聞《長征》這本紀實文學的,年輕的老師講到動情處竟淚光閃閃,於是下課後就找來研讀。

閲讀期間,因緣際會去了趟北京,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那時,北方的秋已經很深了,踏出紀念館大門,發現路旁的銀杏樹有着醉人的金色,一串串樹葉如風鈴般在風中搖曳,生活竟是明晃晃的美好——我緊緊身上的衣服,猝不及防地想到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夜裏行軍、飢寒交迫……是什麼力量讓這樣一羣青年,義無反顧地跟着黨走?是什麼讓他們慷慨赴死?又是什麼讓看似不可能的長征最終取得了勝利?

我在《長征》這本書中尋找答案。記不清多少個瞬間,我放下書閉上眼,鼻子發酸,心緒難以平靜。之後,我的眼神慢慢掠過每一個英雄的名字,試圖以認真地默記表達我對他們的敬意。如果眼光和淚水能開出小雛菊,真希望他們的墳前此刻能有些許的暖意。英雄們的身影像是一組羣雕,由信念、紀律、為民、毅力雕刻而成。假如要問,哪一種是其他品質的出發點,最終決定了長征的勝利,決定了抗戰的勝利,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想,是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讀完《長征》,我更深刻地讀懂了這句話。

當戰爭打響時,紅軍將領喊的是“同志們跟我上!”;紅軍官兵捨身往死,攀懸崖架人梯,冒着槍林彈雨前進;紅軍不同隊伍之間相互協作,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也要拖住敵人。紅軍用實際行動,表現出共產黨人大局在胸的寬廣襟懷,詮釋了理想信念的偉大作用。

面對羣眾,紅軍一心為民,説話和氣,買賣公平,而老百姓也給了紅軍最誠摯的心意。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幅畫面:要離開於都時,從下午起,紅軍官兵就開始打掃借宿的老鄉家的院子,把水缸裏挑滿水,甚至還上山割了些草把房東家的牛餵了。百姓們知道紅軍要走了,婦女們聚集在一起把她們做的鞋和縫補好的衣襪送給紅軍;年紀大些的婦女拿着針線站在路邊,發現哪個紅軍衣服破了就匆忙上前縫幾針;孩子們追着隊伍往紅軍的口袋裏塞上一把炒熟的豆子……書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遵義東南有個叫桑木埡的地方,紅軍駐紮在那裏的時候,紅軍小衞生員經常給百姓看病。有一天,小衞生員一個人上路去追趕隊伍,沒走出多遠就被殺害犧牲了。當地百姓們把小衞生員的遺體洗淨,埋在路邊,那裏從此被百姓們叫做“紅軍墳”……

面對飢餓,紅軍嚴守紀律,同舟共濟。在一些連隊3天沒有一粒青稞的情況下,仍舊對所經藏區的財物糧食給予妥善保護:在山裏發現無人看管的犛牛,儘管官兵們無米下炊,但絕對不會殺牛,還會割草養牛,幾天後牛主人找來,紅軍全數奉還。經過玉米地,實在餓極了,便煮點玉米葉吃,當玉米地主人——一位老阿媽揭開紅軍的鍋,看到煮的是玉米葉子,回家端來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給紅軍。連司務長給了老人三塊大洋後,官兵們才狼吞虎嚥吃起來,看得老阿媽在一旁直抹眼淚。

面對同志,紅軍犧牲自己,保全戰友。爬雪山過草地,不少擔架員和炊事員倒下了。擔架員的負重太大,他們不願丟下那些在作戰中負了傷的紅軍戰友直至自己累死,而受重傷的戰士為了不拖累別人,把草蓋在自己臉上佯裝已死去。炊事員犧牲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違反了輕裝的規定,他們總想多帶些食物,以便日後別讓官兵們餓着。不單單對人,哪怕是對一匹戰馬,飼養員也照顧精心。

這就是信念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人的一生,總歸要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自己,信念能讓人擁有不竭的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進入新時期,相信每個人仍能從“長征”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滋養。或是愛崗敬業的工作熱忱,或是勇於拼搏的英勇氣概,或是相信未來的樂觀精神,或是團結協作的高尚品德,尤其是黨員和領導幹部,更應該自我叩問,是否傳承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使命?

讀完這部作品,作者的一段話令人難忘: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讀懂中國工農紅軍所進行的長征。讀懂了長征,就會知道人類精神中的不屈與頑強是何等的偉大;就會知道生命為什麼歷經苦難與艱險依然能夠擁有快樂和自信;就會知道當一個人把個體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繫起來時,天地將會多麼廣闊,生命將會何等光榮。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8

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從小父親就給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那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無數動人的故事,一直伴隨着我的成長,成為不斷激勵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還在我剛上幼兒園時,父親就找來一些紅軍長征的連環畫讓我看,我邊認字邊記住了不少紅軍的故事,還兒園講給小朋友聽。上國小時,經常出差的父親只要一回家,就關心我的學習,每當看到我的作業本上打滿“√”和考試成績優良時,就講一個故事作為獎勵,我記得講得最多、印象最深的還是紅軍長征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長征精神的理解雖然還比較膚淺,但還是認真地照着紅軍的樣子去做,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用紅軍“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學習上一個個“攔路虎”,使自己各門功課成績在班級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我用紅軍“一袋乾糧”、“七十六粒糧食”等故事激勵自己,主動為他人排憂解難,體味助人的快樂;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我用紅軍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自己,從而自覺犧牲個人利益,主動關心集體利益,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我為三峽工程捐款和為城市建設獻一計的事蹟還被多家媒體宣傳,為此,受到學校的獎勵,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

步入大學校園後,當時學校正在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我作為組織培養的重點對象,聽了幾次黨的創新理論講座,利用課餘時間重温了《紅軍長征六十週年紀念文集》、《紅軍長征故事選》等書籍,在腦海裏一直思考着這樣的問題:在那種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艱苦條件下,紅軍長征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在用血肉之軀鋪就的前進路上,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能夠義無反顧、前仆後繼?那是因為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堅定的革命信念作為精神支柱。有了認識上的昇華,使我更增強了對黨的無比信賴,更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決心。為了把更多的同學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我和另外幾名學生黨員還開辦了“知心話兒對黨説”的網頁,定期在網上與同學們交流,宣傳黨的知識,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亮點。

隨着閲歷的增加,那些聽了上百遍的長征的故事依然感人,用血與火凝成的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她好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為我執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學畢業即將面臨工作分配時,擺在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融入市場經濟大潮,做一個在商海中搏擊的“弄潮兒”;一條是投筆從戎,當一名新時期有為的軍人,把青春和知識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國防建設。我是軍人的後代,理應做一名紅軍精神的傳人,為此,我選擇了從軍之路。儘管從軍之路很艱辛,一穿上軍裝就投入緊張的訓練,磨破了手腳,曬黑了皮膚,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艱苦訓練,使我以軍政考核全優的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武警戰士。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之際,我隨父母走進了“重走長征路”的行列,親眼目睹了草地的神祕、雪山的險峻;親耳聆聽了大渡河的濤聲、川主寺鎮的傳説;親手觸摸了瀘定橋冰冷的鐵索、“紅軍樹”累累的彈痕,從而品味到什麼是真正的偉大、聖潔、崇高和永恆。也使我再一次強烈地感到: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她在人們的內心裏藴藏,外化成為一種能量、她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久湧動的巖漿,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為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故事給我的啟迪,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9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標誌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總指揮大聲説道。

只見火箭周圍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這火不僅點燃了火箭,同時也把我們的心點燃了。火箭的各個部件漸漸與它分離了。它升高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了。“哦!太好了!”我在心裏興奮的説。因為這説明它將會與天宮一號接軌了。它漸漸飛過了青島。假如它飛到了月球,我就可以讓它幫我去看一看玉兔了,

新聞結束來,可我還在不停地想起剛才火箭發射的畫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遊,瞭解許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這個夢想我一定會實現。

作為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全新研製高可靠的控制系統,對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具有升級換代的里程碑意義。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着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系統和測控通信系統已完成執行此次任務的相關準備工作。

未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把嫦娥五號、空間站,甚至火星探測器等送入太空。標誌着我國從航天大國邁進航天強國。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0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看完以後不禁會想。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巍迤騰細浪,烏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主席向我們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渾的畫卷。

在長征的途中,紅軍戰士浴血奮戰,突破了敵人一道道實槍重荷的關口,用行動不知寫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驚心動魄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就拿飛奪瀘定橋來説,22名紅軍突擊戰士,早將生命置之度外,他們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艱難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鐵索的瀘定橋上行進,最終消滅了對岸的守敵,奪取瀘定橋。當時,他們命懸一線,橋下是奔騰呼嘯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會墜入滔滔河流,但英勇的紅軍戰士為了長征的勝利,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懼怕,勇往直前,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不愧為勝利之師。紅軍驍勇善戰,但又不失人性關懷。在穿越一望無際的草地時,到處是可以吞噬生命的沼澤泥潭,危機四伏,紅軍戰士們表現出了可貴的團結互助精神,他們相扶相攜,共度難關。記得在國小語文課本中的《金色的魚鈎》、《永遠的豐碑》、《倔強的小紅軍》等描寫紅軍翻雪山過草地的課文,都記錄了紅軍讓出食糧,扶老弱的生動事例。《永遠的豐碑》描寫的是一位老軍需處長將棉衣分發給每一個戰士,自己卻被凍死行軍路上,與大山融成一座不朽的豐碑的感人故事。

從長征勝利到現在,已有80年曆史,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路仍印刻在後輩人的腦海中,我要緬懷革命先烈,用長征精神激勵自己,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做貢獻。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1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這是演出開始前與老紅軍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千山萬水,譜寫壯麗史詩;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19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與首都3000多名羣眾一起觀看演出,共同回望那段光輝歲月。

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燈光璀璨,二樓眺台懸掛着橫幅:“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繼承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的長征路!”舞台上,瑰麗的霞光映照着綿延的羣山,紅軍將士奮力前行的羣像栩栩如生,“永遠的長征”五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舞台兩側,堅實的城牆高高託舉起紅色五角星,寓意偉大革命指引光輝前程,“1936-20xx”字樣醒目標記着勝利的紀年。

19時55分,歡快的迎賓曲響起,等領導同志步入大禮堂,與老紅軍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征途漫漫,紅旗飄飄,日月星辰千秋照耀……”伴着悠遠的鐘聲,巨大的紅軍形象浮雕牆徐徐升起,合唱團齊聲高唱《紅旗飄飄》,拉開整場晚會的序幕。

《突破封鎖線》《十六字令·山》《十送紅軍·映山紅》《血戰湘江》《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遵義會議放光輝》等節目氣勢磅礴,動人心魄……第一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再現了人類歷史上一次曠世罕見的戰略大轉移,謳歌了中國革命從血泊中頑強爬起,走上正確道路的偉大轉折。第二篇章《雄關漫道真如鐵》中,《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天塹》《冷的鐵索熱的血》等節目真實再現長征中的經典戰役場面,展現紅軍將士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第三篇章《革命理想高於天》中,《爬雪山》《沼澤》《活着走出草地》讓觀眾體會着長征途中的苦難與悲壯,《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紅軍勝利到陝北·會師歌》《十送紅軍》《七律·長征》等膾炙人口的旋律又把人們帶入歡慶勝利的激情與豪邁。《永遠的篝火》《我們從古田再出發》《不忘初心》《跟着你》……第四篇章《夢想照亮新徵程》中,一首首歌曲昂揚向上,一段段舞蹈剛勁有力,歌曲《走好新的長征路》將晚會推向最高潮。

整場晚會以大型情景史詩的形式,綜合運用音樂、舞蹈、戲劇、情景表演、多媒體等舞台手段,突出表現紅軍將士在長征途中浴血奮戰、克服艱難險阻的戰鬥生活,突出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追求理想、敢於犧牲、勇於勝利的精神品格,突出表現長征精神的歷史傳承和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凸顯中國共產黨挽救民族危難的歷史擔當和引領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作用,進一步凝聚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信念與力量。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2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象的。”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斷形成的過程,是理想信念更加明確的過程,是我們黨的使命更加清晰的過程。長征,使我們黨更加有覺悟,有自信。為什麼共產黨人不怕流血犧牲?為什麼紅軍不怕犧牲?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堅信: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80年過去了,長征所迸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跨越時空,長征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現在,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正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3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實現了中國液體運載火箭直徑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補了中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代表了中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型譜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工程於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立項研製,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牽頭組織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遵循“發展航天、運載先行”,“運載發展、動力先行”的理念,20xx年,中國先行啟動了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研製攻關,其科研成果直接轉化支撐了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新型運載火箭研製並首飛成功。

此次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的是由遠征二號上面級和實踐十七號衞星組成的載荷組合體。遠征二號上面級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變軌能力最強的液體動力上面級,與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組合使用後,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發射並直接入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適用性和使用靈活性。實踐十七號衞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地球同步軌道新技術驗證衞星。衞星入軌後,中國衞通集團有限公司將開展地球同步軌道通信廣播業務,並擇機開展空間碎片觀測、新型電源、電推進等多項新技術驗證工作。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首次使用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1號工位成功實施發射。文昌發射場是中國第一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具有緯度低、發射效率高、射向寬、運輸便捷等優勢,能夠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飛行控制中心由西安衞星測控中心承擔,全程負責對火箭基礎級、上面級進行跟蹤測量,以及載荷在軌測試和長期管理。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4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日子裏,紅軍後代、文藝工作者、青年學生、旅遊愛好者紛紛踏上“重走長征路”的漫漫征程。在行走中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人們常常會發出深深的叩問:長征永遠在路上,該如何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哲人説:不經巨大的困難,不會有偉大的事業。讀懂長征,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復興的歷史進程。於回望中我們清晰地看到,長征不僅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也是復興之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穿越抗戰的烽火,迎來天翻地覆的鉅變,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邁向改革開放的新時期……80年來,復興征途穿越歷史風雲不斷延展,我們黨帶領億萬人民一次次出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接續奮鬥,闖出了民族復興的中國道路,創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蹟。長征永遠在路上,那一條永不褪色的地球紅飄帶,串聯起多少風起雲湧的時代變遷,成為激勵一代代中國人砥礪前行的精神路標。

前程萬里,不改初心。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當沿途的風景從荒蕪變成繁華,我們依然行進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艱鉅繁重,深化改革攻堅克難、時不我待,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重任在肩……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在新的歷史趕考的考場中,硬仗會應接不暇,難題會接踵而至。拿出當年紅軍“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氣魄,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們前進的步伐才會鏗鏘有力,才能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不斷抵達夢想的遠方。

走好新的長征路,團結才有力量。眾志成城,無懼山高水長。萬里長征千迴百折,沒有全黨的上下一心,紅軍“官兵一致同甘苦”的緊密團結以及始終密切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就不可能贏得勝利、創造奇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尤其需要凝心聚力,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弘揚長征精神,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就能萬眾一心,奮力跨越前行中的“雪山草地”,征服改革進程中的“婁山險關”。

走好新的長征路,實幹成就未來。長征是走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在浴血奮戰中開拓向前,在攻城拔寨中闖出生路,紅軍長征所展現的奮鬥精神驚天動地、永不磨滅。今天,迎着民族復興的曙光,肩負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無論是踐行新發展理念,還是實現“十三五”規劃描繪的宏偉藍圖,歸根結底要靠真抓實幹。新的長征路上,始終保持勇毅篤行的定力、艱苦奮鬥的幹勁,以釘釘子精神一錘一錘接着敲,以自我革命的勇氣一步一步朝前走,我們必能積小勝為大勝,以實幹為階梯不斷抵達新的發展境界。

十月的江西,秋意正濃。當年紅軍搭起浮橋開始長征的於都河上,一座座現代化大橋橫跨兩岸,連通着人們腳下的幸福之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重温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讓我們不忘初心、團結奮進,用我們這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寫下民族復興偉業的嶄新篇章。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5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首耳熟能詳的七律詩不知被多少中國人在課本上讀過,在國中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年幼的彼時從小紅軍過草地的課文到長征難的七律詩篇,小小的心中感受到革命前輩的艱苦不易,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偉大壯烈,亦感受到長征途中的危險重重。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延安是長征路上火紅色的一顆星,這裏不僅代表了革命遺址的星光,更是革命先輩長征精神熠熠生光的太陽。

在長征路學習長征精神是紅色文化體驗式教學的亮點。遍佈延安全市的445處革命舊址吸引着八方來客,成為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課堂。在長征路線旁,遊客人頭攢動,參觀者駐足凝視,熱鬧非凡。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萬名黨政幹部在延安接受各類紅色教育。

體驗式教學感悟人類革命史和軍事史的奇蹟。革命先輩創業之艱辛才帶來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幸福生活。在平安年代長大的幹部們生活優渥,物質條件豐富,在辦公室裏辦公實難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艱苦生活,無法想象過草地天寒地凍,吃草喝雪,棉衣不夠穿,草鞋磨了一雙又一雙,隨時陷入泥淖的情形。只有切身感受不易,通過重走長征路這樣的活動才能實踐出真知,親身感艱難。

以感恩之心緬懷革命先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道理百姓都明白,如果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流汗換不來今天的安定生活。革命先輩們秉承着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黨的理念,可以忍受艱苦,忍受飢寒交迫,忍受不理解,在苦難中犧牲,在犧牲中奉獻,一心為民,終身系黨,最終換來中國的安定。

漫漫長征路,縷縷信念心。重走長征路,感恩革命先輩,感謝他們為百姓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感謝他們滴水穿石的毅力換來中國的新生,感謝他們剛正不阿的氣節為幹部們做出好榜樣。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6

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着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大慶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的楷模。

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航空航天活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還廣泛應用於空中攝影、大地測繪、地質勘察、資源調查、播種施肥、除草滅蟲、森林防火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對傳統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航天技術直接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衞星通信、衞星廣播與電視、衞星氣象預報、衞星導航、衞星資源勘查、災害預報和環境監測等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種科學探測衞星、天文觀測衞星和科學實驗衞星的應用,拓展了人類的視野,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更新了人類對地球空間、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產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

航天器為人類創造了一個具有眾多特殊環境的實驗平台,開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強輻射太空環境中新材料、生物製品和新工藝的綜合研究。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弘揚航空航天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思想,發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對於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激勵青少年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精神都會發揮重大作用。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7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重要講話中告誡全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長征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離不開沿途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紅軍在長征中多次創造絕處逢生的奇蹟,無一不是靠人民羣眾的支持才得以化險為夷。大渡河之戰就是最經典的一例。當年紅軍強渡時正逢夏季的洪水期,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急浪高。幾乎是同樣的地點,當年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乘數百隻船過河,卻盡數淹沒在驚濤駭浪中,然而紅軍僅憑18勇士,一葉孤舟,仰攻對敵,竟然成功地渡過河去,打垮敵人。造成不同結局的原因就在於當年石達開部隊失去了民心,而紅軍則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老百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此得到了各族羣眾不遺餘力的支持幫助。

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基礎存在於人民羣眾之中,一段具有深刻寓意的歷史就這樣精彩生動地濃縮在紅軍船身上,濃縮在大渡河之戰中。以史為鑑,要弘揚長征精神,將長征精神薪火相傳,就一定要牢記講話精神,永遠不能忘記人民,不能脱離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羣眾的批評和監督,我們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羣眾信任和擁護,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力量源泉。

這次來到安谷素質教育基地,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不少,尤其是紅軍長征路上的辛苦.

來到安谷的第三天,教官告訴我們下午要走長征路,並説路程有7公里.我們聽了全都大驚失色,可是必須要去,我們也沒辦法.下午,我們懷着既興奮又害怕的心情出發了.途中,教官告訴我們,這次長征路主要是為了讓我們體驗一下紅軍當年的辛苦,所以路上不會遇到敵人,更不會有飛機投炸彈,不過要注意周圍的糞坑,如果掉進去,不但沒人救,而且全身都臭烘烘的嘍.聽到這兒,我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因為我們是一中隊,所以走在最前面,後面的中隊可能跟不上了,教官讓我們停下來等一下過一會兒又繼續前進.後來我們到了二郎村,有的同學看到了二郎兩個字,想都沒想就説是二郎神,引得同學們一陣鬨笑.就這樣,我們走走停停,一路上有説有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教官讓我們休息了約20分鐘,便又踏上了返回的路,一個小時後,我們回到了基地,那時的我們已是疲憊不堪,連説話的力氣都沒了.

這次長征路,不僅讓我們體驗了紅軍的不易,也鍛鍊了我們的意志.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8

長征精神,是穿越寒冬綻放在枝頭的那抹新綠;長征精神,是走過泥濘遺留在身後的那行足跡。長征精神,是人生深藴的寶藏,是讓生命蓬勃的動力,長征精神是沉默中的爆發,是蟄伏後的甦醒,是人類對整個大千世界的吞吐、張弛、沉浮、聚斂最敏感、最有力的迴應。

長征精神源於夢想,引發動力。設想一下十年以後,當你端坐於高級經理的座位上思考着下一個十年計劃時,你的心頭是否會迸發出一種長征精神呢!長征精神來自心靈,出自行動。她需要積極的心態作沃土,不斷的努力作養料,辛勤的汗水作陽光雨露,孕育最後的成熟。記得去年當我們排練話劇《幽默辯論》的時候,我飾演的角色需要表演一段雙節棍,為此,我特意向大二的師哥討教、學習,練習中好幾次打傷自己。最嚴重的一次是硬生生的將鐵棍砸在後背上,趴在地上的我頓時感覺一陣難忍的痛。然而當我看到朋友們關切的眼神的時候,聽到朋友們一句句温暖的話語的時候,“怎麼樣,能行嗎,沒事吧,要不我們去醫院吧”,我的心被感動了,我和我的夥伴們共同將長征精神注入到了我們的話劇中,一個星期的排練下來,我們的話劇被隆重推出了,鮮花與掌聲映出我們喜悦的笑臉。許多同學常常感歎學習的枯燥與無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中缺少了長征精神。

假如夢想沒有長征精神,事業將一片荒蕪;假如心靈沒有長征精神,生活將平淡無奇;假如行動沒有長征精神,人生將一無所成!也許我們應當感激上蒼給我們的種種不平,種種磨練,它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對我們來説,一時的失敗與壓抑又算得了什麼?沒有文憑就努力去拿,沒有知識就努力去學,只要你心中還有夢,只要你還有對生活的長征精神。長路迢迢,人生漫漫,誰能將長征精神貫穿一生,誰就能最終會成為命運的寵兒。

長征精神燃燒的歲月已經來臨,讓我們怦然心動,帶着這份長征精神去改變自己,去改變自己想改變的一切。既然不相信命運的安排,就要敢於把命運發來的險球給它扣回去;既然不相信自己註定平庸,就要試着把自己投入到鑄就輝煌的驚心動魄之中。朋友們!夥伴們!讓我們一起擁有長征精神無悔的人生!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19

在這個世界上,我喜歡的東西有很多。我喜歡音樂,因為它能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我喜歡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可以鍛鍊身體;我喜歡電腦,因為它能查出我所不知道的中國奧祕;但是我喜歡的經典作品還非《長征》莫屬了。

《長征》這本書主要講的內容是:我們的紅軍是可愛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戰勝的。在這二萬五千裏的長征路上,戰士既要對付蔣介石的圍剿,又要面對雪山,草地這種惡劣的環境,有時紅軍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啊,而且都是山路,還有敵人的阻擋,這在現在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呢我們可愛的紅軍做到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紅軍飛奪過盧定橋啦,紅軍爬在幾根光光的鐵鏈上,你看那橋底下的江水,奔騰洶湧,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那性命沒有啦。要是我們站在上面腳肯定發抖,站都站不穩。可我們英勇的紅軍確要與對面那討厭的敵人勇敢的戰鬥着,並且勝利的打敗了他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這本書上的英勇故事讓我感動不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給我們的?不錯!當然是我們那可敬可愛的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你們看一個個紅軍在這長征路上遇上的千隻攔路虎,他們遇到困難時總能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靜,機智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樣的軍隊,紅軍不能戰勝的的啊!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我們要學習紅軍長征的這種精神,那就是面對困難要勇於戰鬥,無堅不摧,重於求實,獨力自主,樂於吃苦,不懼困難,團結一致。

以前,我沒讀過這本書的時候,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遇到困難,要不就不動腦筋,要不就去問媽媽,一點腦筋都不願意動,父母常説我的腦袋會生鏽了。遇到了攔路虎就只會退縮,不像紅軍那樣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只要一遇到困難,腦袋裏就浮出一個畫面:就是經軍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怎麼去克服困難的,每當這時我就會認真地思考怎樣找到更好的方法__難題。

我喜歡《長征》這本經典作品,因為有了它,我才知道要克服困難,要不怕困難,讓長征精神發揚在我們的身上,陪伴着我們一起成長。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20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長征的勝利,實現了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宣傳了黨的主張,播撒了革命火種,鍛造了革命力量,譜寫了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麗篇章。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長征勝利80年來,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長征題材文藝作品。這些作品充分發掘紅軍長征題材的美學內涵,以各具特色的藝術手法,為世人展示了紅軍長征的宏偉長卷,極大地弘揚了長征精神,成為當代中國文藝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我們講好中國故事。長征題材就是典型的中國故事,長征題材文藝創作的實踐給了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幾點啟示。

其一,應充分挖掘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素材,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長征題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是中國當代文藝對人類文化的一個獨特貢獻,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作品以其獨具的思想藝術魅力,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發揮着獨特而積極的作用。反覆要求今天的文藝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峯”。長征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就是今天的文藝創作或者文藝作品由高原向高峯攀進的一個堅實的基石。要進一步深入挖掘這些題材的思想內涵,並用精湛的藝術手段將其變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藝術精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其二,應科學分析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有聲有色地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不僅要講,而且要講得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缺少思想的藝術是很難有震撼力的,缺少藝術的思想也是很難有感染力的。對於長征題材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更應當強調深刻思想與精湛藝術及精良製作的完美結合。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是創作者自説、自講、自看,特別是當前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飛速發展,文藝產品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欣賞方式、接受方式和評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文藝生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造時,既要自覺地遵循唯物史觀,正確地把握歷史,又要敢於創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善於運用現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豐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實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資源和創作資源、生產資源的優化組合,運用新的技術手段和傳播思維,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創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其三,努力探索文藝評論如何更好地引導和推動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文藝批評是改進文藝創作的重要手段。推動包括長征題材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創作,尤其需要文藝評論界和批評界的積極參與。批評應關注、重視和研究包括長征題材在內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積極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評論的一些獨特的規律。既要注重對藝術本體的衡量,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於實事求是,好處説好,不足處説不足,通過建設性的批評,推動作品的生產創作;又要把評價的目光超出藝術之外,在更廣泛的社會歷史視野中對作品進行考量,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鑑賞作品,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時代,在人人都可以成為網上“評論家”的狀況下,從事文藝評論工作的同志要特別注意適應這樣一種新狀況、新變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語言風格更加生動活潑,更加適合大眾審美的變化和需求,真正使我們的文藝批評既推動創作,又能提高人民大眾的審美,能夠引領社會的風尚。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21

曾經長征路,如今築夢路,中國夢正在這裏騰飛,我們一起見證。長征路上奔小康,築夢長征路。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湖南人民在新的長征路上,弘揚湖湘文化傳統,借力長征精神,大步行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路上,讓我們緬懷英烈,記住英雄,做兩學一做的典範!

一座紀念碑銘記歷史,一朵紅軍花映襯前行,一處產業園用"艾"扶貧……在桐柏,你能感受到他們講述歷史時的激昂,紅軍花的綻放,能體會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探索。不忘初心,留住鄉愁。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結束儀式將於今天下午17時在陝西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舉行。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於都等地出發,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戰勝無數艱難險阻,行軍二萬五千餘里,於1935年10月19日進入陝北蘇區的大門——吳起鎮,勝利地結束了長征,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吳起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築夢長征路!踏着長征的足跡,接過老兵的旗幟。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聆聽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感受振奮人心的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20xx 讓我們開啟新的長征。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22

七十年煙雨同舟,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彈指一揮間,歷史在廢墟中蜿蜒。立於贛江河畔,風清如水,秋明如鏡,心亂如麻:兩萬五千裏,這究竟是怎樣的血肉長城?就像一位飽受滄桑的耄耋老者,凡塵不染心境,俗物不縈胸懷,經歷了短暫的驚豔,而後是長久的沉寂。可是,在華夏這個海納百川的版圖上,浮雲總難遮望眼,黃沙吹進始現金,沒有浮塵的一時騷擾,怎能襯托出那牆壁的歷久彌堅!

這就是長征呵,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雄關漫道真如鐵,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難萬險,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部的英雄史詩,在中國革命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沒有人懷疑過“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險境,沒有人忘記過“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的惆悵,更沒有人淡忘了“今日長纓在,何時縛住蒼龍?”式的豪情!大雪覆蓋下的莽莽秦晉,千里冰封中的滔滔黃河,它們是否感知,那支經過長征錘鍊的紅色勁旅,正奉命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向着抗日最前線疾進?説: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長征之路漫長而又曲折,15個省份、20多座巨大的山脈、30多條河流,這每一個數字都足以載入文明史冊。尤其是在長征的過程中,紅軍往往處在數倍於己的敵軍的追擊堵截中,平均3天就要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而且平均每天還需急行軍50公里以上。試想一下,一天走近兩百里的山路,不論白晝,還有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怎麼能在一天內走這麼遠的路呢?但是他們走到了,而且還打了勝仗,這是無爭的奇蹟。

就是這麼一批被稱作“流寇”、“赤匪”甚或“烏合之眾”的人,在樂此不疲的創造着歷史、改變着現實。在這些人當中,有着海外歸來的時代精英,有

脱胎於舊軍閥中的高級將領,也有封建地主階級的叛逆者,可是為了堅定的信仰和同一的理想,他們無一例外的拋棄了本該富足美滿的生活,艱難的開創着歷史的精神航道。___曾經這樣表達過自己的心聲:“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絕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我一直認為,一個民族,如果不尊重科學,就要體現為現實的貧困;如果不尊重哲學,就要體現歷史的曲折;如果不尊重信仰,就要體現精神的貧瘠。信仰,是最崇高的信念,而信念又是催生理想的温牀。如果追隨理想而生活,本着真正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堅定不移的信念而行,則一定能夠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而紅軍的長征,也正踐行着這樣一種精神:以“真”為開始,以“善”為歷程,以“美”為最終的追求。

長征,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一部理想和信念的史詩。人們永遠不會忘

記,歷史就從瀘定橋上那十三根晃晃悠的鐵索上渡過去了,經歷了一場對革命信念最嚴肅的拷問,目的則不外乎是為了人之尊嚴與福祉的增進,也為後人樹立了一座可以仰望理想高峯的界碑!即使是一袋乾糧、一把野菜,也是為信念供給的精神食糧;即使是一隻有力的手臂、一次拉馬尾巴的機會,也讓人們感覺理想在漸行漸近。

社會總是以極偶然的方式延續着歷史的必然,靜其心觀天下之事,平其心論天下之變。即使,誰也不能抹殺長征在今天乃至未來的精神偉力。原因在於,無論什麼樣的時代,只有建設性的行動,才能革除我們的懶惰;只有開拓性的理想,才能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標;只有毅然決然的信念,才能產生最優效益的成果。所以長征並不是可以傳承的神話,它是真真切切可以觸摸的,當索爾茲伯裏説長征“使中國朝着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時,我們已經沿着信念、向着理想開始了新的長征!

時光荏苒,長征,這條“地球上的紅飄帶”,已捲入歷史的浩渺。循着遠征者鏗鏘的足音,血性仍在,激情仍在,理想仍在,信念仍在。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為此,我們應該慶幸,正是長征讓頹廢的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座標和奮鬥的方向。時間不能倒流,命運也不能逆轉,所有長征時的血腥悲壯和以後的激情歲月,都沉到了時間的底層,寵辱皆忘,波瀾不驚。你只需記住,對於長征,我什麼都不曾忘記,只是把一切埋在了心底。

時值今日,千帆過盡,能夠讓我們淚流滿面的,不是輝煌的長征,而是那種信念,那股理想。

永遠的長征觀後感體會 篇23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瞭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捱打史,最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

終於,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着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佈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僅僅7年後,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着陸。作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xx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着陸場成功着陸,實際着陸點與理論着陸點相差4.8公里。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 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麼突飛猛進,做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標誌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z367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