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學記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記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學記心得體會 篇1

《學記》繼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視教師問題的光榮傳統,認為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有了好的教師,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學的內容體系可以獲得調整,不明確的教育目標可以被明確,被突出出來。所以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學記心得體會(精選5篇)

關於教師的作用。《學記》用“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來形象地説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由於人才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社會的進步亦離不開教師,所以《學記》提出了尊師的主張。

關於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覺悟,因為“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二是要有廣博的知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只靠事先記誦,然後照本宣科,背誦現成的答案,是當不好老師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基礎,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知識,做到博大精深,能夠隨時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三是要懂得教育規律。知道“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的道理,“然後可以為人師 也”;要靈活地運用教育原則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博喻”,即因材施教。四是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説,教師在講解問題的時候,應該做到語言簡明而透徹、含蓄而精妙,舉例不多但卻具有典型性,能夠充分地説明問題。

關於教師如何進行自我提高的問題,《學記》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學相長”的命題。《學記》説:“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 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的本意是指教師自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他教導別人的教育實踐也是一種學習 。由於這兩種學習活動的相互推動,才使得教師不斷進步,因此,《學記》提倡教師一方面必須向書本學習,只有學習才能發現自己在知識積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自己還有給學生講不明白的問題,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強不息,不斷提高業務水

平。“教學相長 ”後來也將其引申為師生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彼此激勵的辯證統一關係。無論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提出"教學相長" 的光輝命題都是《學記》對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貢獻。

《學記》是教育科學寶庫中的一件珍品,它不僅對中國古代教育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應該珍視這份教育遺產,認真研究,汲取其精華,用以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從而構建我們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論體系。

學記心得體會 篇2

《學記》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總結了我國兩千多年前的教育經驗。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學原則和方法,以及教師和學生的關係等各個方面,都作了比較系統而精闢的闡述。《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文獻中最早、體系比較嚴整而又極有價值的一篇,是我國古代教育學的雛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現的自成體系的教育專著。下面就《學記》中闡述的幾個教學原則談談我的理解:

一、教學相長原則

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教師應當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可見《學記》不僅提出了教學相長的原則,而且還從教與學兩個方面精闢的論述了這個原則:從教師方面講:教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教與學是彼此相長、互相促進,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教師通過教學感到困難,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從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學習提高。從學生方面講:學生從老師的教中獲得知識,但需要自己刻苦鑽研、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不限於師雲亦云。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通過學習實踐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好處,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啟發誘導原則

啟發誘導原則,現在通稱啟發性原則。可以説它是《學記》中最基本的一個教學原則。“君子之教,喻也”,説明教學要注重啟發。《學記》認為教師教學的基本特點是要善於啟發誘導,並進一步説:“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只有善於多方啟發誘導的人才能當教師。可見把啟發性原則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觀而弗語、開而弗達”。就是説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經常要加以檢查指點,啟發誘導,但不要灌輸,更不要包辦代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

如何啟發誘導?《學記》提出了三條要求: 一是“道而弗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而不要牽着學生走;二是“強而弗抑”,激勵學生而不要壓抑學生;三是“開而弗達”,指點學生而不要代替學生作出結論。這三條就是對啟發誘導原則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説明,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於指引,善於鼓舞,善於啟發學生。所以教學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

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獨立地進行多階段的分析綜合活動,使其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藏息相輔原則

“藏息相輔”原則,就是課內與課外、勞與逸相結合的原則。《學記》認為課內是在規定的時間傳授正課,“時教必有正業”;課外應有休息、遊戲和作業,“退息必有居學”。正課固然重要,課外活動也是不可少的。因為課外各種有益的活動,不僅可以成為輔助正課的一種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學生對正課的興趣,加深對正課的理解。所以《學記》指出“不興其藝,不能樂?”如果不提倡課外的技藝,學生就會學不好正課。因此,善於學的人,學習的時候,就努力學習;休息的時侯,就盡興地搞課外活動。"藏焉修焉,息焉遊焉。"這樣使學生能夠“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四、循序漸進原則

“學不躐等也”,《學記》要求教學要有系統性,教材要有一定的連貫順序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新知繼舊知,以舊引新,循序漸進的過程。其次,教學要“不凌節而施”。要從學生的年齡和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現在,有的學校搞突擊、搞競賽、搞題海戰術,片面追求升學率,其實都是違反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想也是不會取得較好效果的。即使偶爾見效,也決不會持之久遠,不少學生通過突擊升入大學後,功課跟不上,就是例證。殊不知“多則惑,欲速則不達”。

五、學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記》認為學友間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所以視學的時候要考查“論學取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要善於“擇其善者而從之”,就可以得到長進。相反的情況,便是“獨學而無友”。一個人冥思苦想,有問題無處可商量,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孤陋而寡聞”的井底之蛙。

六、長善救失原則

《學記》對長善救失原則的論述,是積極的辯證的。它認為由於學生“心性”不同,“心之莫同也”,在學習上表現出四種不同類型的缺點:“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這段話説明兩層意思:一方面,由於學生個性的差異,學習的情況也不相同。教師要了解學

生的個性特徵,“知其心,盡其材”,然後才能“救其失”。另一面,對學生的缺點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壞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好與壞,得與失是辯證的統一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全面地看問題,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要有“兩點論”。這樣,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根據他們“至學”的“難易”,資質的“美惡”,培養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依靠優點,克服缺點,揚長避短,長善救失。這就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學記》為中國教育理論的發展樹立了典範,其歷史意義和理論價值十分顯著。《學記》中的許多教育理論為我們後人所借鑑和採用,它的出現意味着中國古代教育思維專門化的形成,是中國教育理論發展的良好開端。

學記心得體會 篇3

寒假裏,我又一次欣喜地捧起我的《米小圈上學記》。而媽媽卻在一旁大呼:“你都要讀三年級啦,怎麼還看一年級小朋友讀的書呢?多看看媽媽給你新買的書吧!”

哎,媽媽,你不知道,雖然這本書適合一二年級的小朋友閲讀,對於即將讀三年級的我來説幼稚了點兒。但是,這本書可有趣了,不僅有趣,而且我還從中讀出了許多感悟,難道你能説這不是一本好書嗎?

《米小圈上學記》一書讓我感受到了純真與友誼。書中講的是一個活潑,開朗又搞笑的小男孩米小圈。米小圈是個一年級的國小生了,剛開始他還想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可以玩玩具,還不用寫作業,更重要的是還有一位美麗的老師;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又遇上了一個美麗的老師,這讓他喜歡上了一年級,在一年級中又認識了好多同學,有姜小牙、李黎……他們在一起發生了搞笑的場面,有時候和姜小牙一起,米小圈也會受苦,可是他一點也不計較,他總和他的夥伴們團結互助。我從中看到了一個頑皮淘氣,但是又非常團結友愛的米小圈。他和朋友間純真的友誼令我羨慕。

《米小圈上學記》讓我明白寫日記其實不難。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就是用米小圈記日記的形式寫的。首先是米小圈自我介紹、名字的由來,然後是上一年級之前的心情,上學後在學校裏和同學、同桌,還有和數學老師、語文老師、體育老師之間的故事、入隊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經歷過的事情。書中北貓哥哥教了我們一個神奇的魔法:它可以幫你把童年永遠留住。這個魔法很簡單,那就是寫日記,把童年都記錄下來。我從中感悟到,其實我們一直害怕的寫日記和三年級時將學習的作文一點都不難,可以像米小圈一樣把生活中的一些見聞寫下來,日記就有內容了。

《米小圈上學記》還讓我朝着目標努力就能實現目標。米小圈想成為一名少先隊員,但是魏老師還沒有批准。於是,米小圈就迫不及待地尋找有困難的人去幫助他們。他想,這樣魏老師一定會批准他加入少先隊了。這個單純的孩子讓我明白了想要實現目標,我們必須要朝着目標不斷努力,這樣夢想就能成真。

媽媽,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會對這本叫做《米小圈上學記》的書這麼愛不釋手了吧!因為,它帶給了我許多感動和感悟!

學記心得體會 篇4

我7歲生日的時候,叔叔送給我一套書《米小圈上學記》。暑假的時候,我讀完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我感覺我自己就和米小圈一樣。

米小圈是個頑皮的小男孩兒,總喜歡畫圓圈,所以爸爸給他取名叫米小圈。米小圈喜歡幼兒園,因為幼兒園不用寫作業,還很自由。但上了年級,他就不適應了,鬧出了很多有趣的笑話。

有一次,上美術課,老師要求同學們畫夢卜,米小圈心想:“這麼簡單,比白菜好畫多了。”他第一個舉起手來,興高采烈地説:”老師,我畫好了。”老師看完米小圈的畫説:“米小圈,我讓你畫蘿蔔,你畫氣球幹嗎?”哈哈……全班大笑。

還有一次,米小圈穿了一雙剛買的白色帶金邊的球鞋來學校。“聽説踩了新鞋會交上好運哦。不知誰説了一句,結果他們班的男生每人在米小圈的白色球鞋上踩了一腳。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説:“米小圈,你的灰色球鞋很漂亮嘛。”全班同學都笑得前仰後合。

小朋友總是要長大的,不能永遠上幼兒園。慢慢地,米小圈做得越來越好,米小圈也喜歡上學校,喜歡上同學和老師了。

我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我也不怎麼適應,每天都得按時起牀,起晚了,姥姥就會説:“遲到了!遲到了!”每天放學回家就得寫作業,不然媽媽就會説:“快點兒寫作業,別玩兒了,星期天再玩兒!”

但是慢慢地,我有了新朋友。我學會了拼音,可以自己看書了;我學了數學,可以和世越起去超市買菜了;我學了美術,可以給我家的小貓畫畫了。我發現,原來學習也很有趣,慢慢地,我也喜歡上學了。

書裏的世界真奇妙,米小圈笑,我也笑;米小圈傷心,我也傷心。我們一起成長,一同進步。讀書真有趣,

做國小生真好。

學記心得體會 篇5

昨天,媽媽帶我在平湖的新華書店裏買了一本《米小圈上學記》。我一看就喜歡上了,就叫媽媽在網上把這一套書都買齊了。

《米小圈上學記》是一套如此特別的日記,它以漫畫和日記的形式描寫了一個特別“倒黴”的小男孩米小圈和一羣特別可樂的國小生的趣事。其中一本《新同桌的煩惱》裏講了這樣一件有趣的事:開學第一天,米小圈來到學校,發現教室裏一個同學也沒有。他等啊等啊,等了二十分鐘還沒有一個同學來。

米小圈覺得很奇怪。這時,一年級五班的老師帶來了一羣嘰嘰喳喳的新學生,告訴米小圈二年級五班已經搬到四樓去了。原來米小圈已經上二年級了,他還在一年級的教室裏等。

結果米小圈又遲到了,被班主任魏老師狠狠批評了。嗚嗚嗚!米小圈真是夠粗心的。還有一本《好朋友鐵頭》裏又講了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有一天,米小圈班裏的同學鐵頭失蹤了,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鐵頭走錯了教室,在四班的教室裏上了半節課才發現這個不是自己的教室。

鐵頭不好意思地溜出四班的教室,回到自己的教室。同學們都快要笑瘋了。聽了我的介紹,不要以為這一套書只講有趣的事,也講一些有意義的事。

有一天,米小圈、姜小牙、鐵頭在森林植物園的車裏發現了一個全身長滿毛的.小孩子,叫毛孩兒。因為他長得特別,所以壞人總想抓住他去賺錢,他就躲在森林植物園的破車裏。米小圈他們幾個知道毛孩兒是個孤兒後,就一直偷偷幫助他。

米小圈過生日的時候,他和幾個好朋友還把他們最喜歡的蛋糕省下來,留給毛孩兒吃。後來他們班的班長知道這件事以後就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魏老師又把這件事告訴了班裏的同學,大家知道後都拿出了自己的玩具、書包、鉛筆、尺等很多東西捐給毛孩兒。後來,電視台的記者也知道了毛孩兒,把毛孩兒送進了兒童福利院。毛孩兒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讀完了《米小圈上學記》這套書後,我想對米小圈説幾句話:“米小圈,謝謝你,讓我感受到了幫助別人是多麼快樂的事情。還讓我明白了,做錯了事,只要努力改正,就還是個好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08z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