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通用19篇)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通用19篇)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

德叔的自信,源於對中醫的自信。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通用19篇)

1988年,張忠德從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後,就進入廣東省中醫院工作,在這所“南粵杏林第一家”的滋育下,一大批名老中醫以及他們背後深厚的中醫理論讓他受益終生。

特別在師從廣東省第一批名老中醫甄夢初、國醫大師晁恩祥教授等後,張忠德醫術日漸精進。他還記得,無論遇到什麼疑難雜症,老師甄夢初開藥一般都是7~9味,絕不多開。當時國內的醫療資源還相對落後,很多國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慕名尋來,甄夢初總是藥到病除。

這讓張忠德對中醫有了強烈的自信,折服於中醫藥在臨牀治療上的功力,同時更堅定自己在中醫事業上的不懈探索。時至今日,張忠德依然保持每週閲讀和整理經典醫案的習慣。

在多數人眼裏,中醫是慢郎中,應對新冠肺炎這種急性傳染性疾病,是否會跟不上救治節奏?

張忠德介紹,歷史上發生多次瘟疫,中醫應對的效果是有史可考的。他以這次常使用的“四大南藥之首”檳榔為例,據《湘潭縣誌》記載,明末清初湘潭發生瘟疫,最後正是通過檳榔解毒、避穢,解除城中瘟疫之害。

“大家要擺正心態、發揮優勢,讓救治效果最優化。我們的經驗是中醫西醫‘兩手都要硬’。”張忠德認為,既要有紮實的中醫功底,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也要有過硬的現代醫學搶救能力。

與此同時,中醫更強調辨證施治、因人制宜。

湖北、武漢是抗疫主戰場,張忠德帶領團隊依據這裏的地理、氣候、患者體質特點制定方案,“在武漢、湖北地區,我們摸索出的規律是,虛證貫穿了重症患者的全程,主要表現是氣虛、陽虛。所以我們在救治重症患者時非常強調扶正,進行補氣、温陽,這對於緩解症狀、穩定生命體徵效果更好。”

隨着接診經驗越來越豐富,張忠德形成清晰的思路,一些經典古方大有可為,如明代名醫吳又可治療瘟疫的名方“達原飲”和漢代醫聖張仲景的經方“麻杏石甘湯”用起來效果甚佳,同時輔助八段錦、耳穴貼敷等傳統療法和外治法,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種中西醫救治的組合拳,是中國戰疫的特色和優勢。

張忠德把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稱為抗疫的“上甘嶺”。對於這類病人要不斷進行治療調整和病例討論,對症狀改善不好、轉歸把握不定的患者,還要及時請教各方專家,“我也會打電話請教鍾南山院士,他給了很好的建議,幫助我們大幅提高了臨牀效果。”

2月14日,在廣東中醫醫療隊入駐隔離病區剛滿半個月後,張忠德出席新聞發佈會,亮出了中醫藥戰疫成績單:截至2月13日12時,廣東中醫醫療隊共收治116名病人,其中108例是重症、危重症,105例服用中藥後病情明顯改善,其中19例出院,22例符合出院標準轉入緩衝病房。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2

“中醫人,就當傳承中國使命、中國擔當。”9月8日中午,在北京剛剛參加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臨上飛機前5分鐘,“德叔”張忠德在對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的專訪中,如此感性地説道。

17年前,他衝鋒在抗擊非典的一線,在救治重症患者時不幸感染。在生死關前走一遭,一度將寫好的遺書壓在枕頭下。

17年後,56歲的德叔又一次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除夕之夜,臨危受命,孤身逆行。在廣州前往武漢的高鐵上,整個車廂只有他一個人。到站武漢,與接站人員見面的第一句話,德叔就問“患者在哪裏?”

“這裏危險,讓我來!”在隔離病房,這句話常常掛在德叔嘴邊,從17年前的抗非戰場,到今年的抗新冠戰場。在武漢,德叔每天的日程安排是:清晨6點半起牀,之後趕赴各個醫院查房;下午和晚上參加專家會診。深夜,德叔仍在酒店修改治療方案。“有時弄好已經凌晨1點多。”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作為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德叔奮戰73天,暴瘦了10多斤。

“德叔”這個廣東味的稱呼,在每天查房時被武漢患者親切地喊着。張忠德説,“德叔”這個稱呼,或許更多的是醫務工作者的一個代號。“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我是一名醫生,病人在哪裏,我的戰場就在哪裏!憑責任心做事,憑良心做事!”

“我們把黨旗插在最困難之處。”醫療隊進駐受援醫院當天晚上,他火速召開臨時黨總支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第一天、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的必須是共產黨員,毅勇當先,敢打硬仗,才能打勝仗。

憑着防治SARS、流感、登革熱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的豐富經驗,他凝聚國家中醫力量,率先探索中西醫協同治療方案,提出了重症和危重症的中西醫預警指標,並且全程參與制定國家有關新冠肺炎防治診療方案,規範臨牀救治。武漢抗疫歸來,仍不斷摸索總結新冠肺炎的治療經驗,主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醫案精選》,為國際同行提供了鮮活的病例參考。

“我們打出了一套精準的中西醫組合拳,重點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讓中西醫協同起效發揮‘1+1>2’的效果。”他帶領第二支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共136人,先後接管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5個病區,187牀位。共收治患者348例,輕型14例,普通143,重型、危重型191例。達到出院標準307例。中醫參與率100%,純中醫治療90例,全部達到出院標準。

“這次全國表彰的意義,我想不僅是對所有奮鬥在一線工作人員的表彰,而是弘揚抗疫精神的同時,上升到對中國精神的弘揚。讓我們思考,在當前面對世界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大環境下,如何戰勝未來的困難。”參加完表彰大會懷揣着三張獎狀的德叔,以這樣一句平實卻意味深長的話結束與記者的對話。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3

身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已在武漢抗疫一線工作20多天了。56歲的他,是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有網友看到身在武漢前線、瘦了一大圈的他接受央視訪問,不由感歎“短短10來天就瘦成這樣了,看着真讓人心疼”。

張忠德是桂林陽朔人。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忠德帶領廣東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

在2月13日的央視特別節目中,張忠德詳細介紹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所採用的診療方法和取得的效果。

他説,使用中西醫結合方案尤其是讓中醫藥介入抗擊新冠肺炎的方案取得良好臨牀療效,接下來還會對現有的治療方案不斷完善,並結合專家意見和臨牀經驗,形成更好更接近實戰的治療方案,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服務更多患者。

張忠德教授是甄氏醫學的繼承、發展者,同時是國醫大師晁恩祥的弟子。他把諸家醫學理論和經驗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因為張忠德醫術高明,又待人親切,與他接觸的病人、朋友都尊稱他為“德叔”。

17年前的“非典”時期,張忠德是備受關注的“抗非”英雄。當時,張忠德在排查患者時被感染,並很快進入呼吸衰竭狀態。所幸,通過及時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第19天,病情突然發生轉機。這一次,他希望通過中醫人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早日共同打贏這場戰役。

記者瞭解到,張忠德的父母已經八十多歲了,他年前回陽朔老家準備過年。次日就接到組織來的電話,他立即啟程武漢,但沒敢告訴父母。他父母一直被矇在鼓裏。

張忠德目前非常忙,很難抽出時間與家人通電話和視頻。家人已經通過他姐姐,想慢慢讓老人家知道這件事。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4

張忠德是陽朔縣普益鄉人,17年前,他衝鋒在抗擊非典的一線,在救治重症患者時不幸感染,從生死線上走過一回。如今,56歲的張忠德又一次站在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的張忠德,帶領廣東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17年前的“非典”時期,張忠德是備受關注的“抗非”英雄。當時,張忠德在排查患者時被感染,並很快進入呼吸衰竭狀態。所幸,通過及時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第19天,病情突然發生轉機。這一次,他希望通過中醫人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早日共同打贏這場戰役。

從1月24日除夕當天離開廣州,張忠德和團隊在武漢已經奮戰了40多天。他帶領廣東省中醫醫療隊接管了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和雷神山醫院三個病區的187張牀位,全力救治病患。中西醫協同治療是張忠德診治時的法寶之一,除了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他總會充分吸納西醫的現代醫學手段。在張忠德和同事們的細心照顧下,越來越多的患者情況好轉並且治癒出院,目前他們病區出院人數已超過180人。

堅持最後一分鐘,牢記不聚集、不聚會、戴口罩、少外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5

“這兩天陸續開了五六個會議,對中醫治療方案進行總結交流。”3月22日晚8點,開完了一場海外治療經驗線上分享會,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終於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抓緊完成案頭工作,明天要去雷神山醫院報到了!”

再赴雷神山醫院,是張忠德的第二次“出征”。3月20日,由他帶隊的廣東省中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順利完成了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重症病區的救治任務,準備踏上返程路。但在這次“回家”的名單裏,卻沒有張忠德——他和另外5名護士、7名醫生決定繼續留守武漢。

臨行路上,大巴車前,看着自己的隊員陸續上車,56歲的張忠德突然百感交集,落下淚來。“一時沒忍住,感覺壓在心裏的那塊大石頭終於卸下來了。”大年三十從廣東出發時,張忠德承諾一定要讓60名隊員齊齊整整平安回家,“自己真的做到了,開心的同時,更如釋重負。”

任務緊,時間急,掛記着雷神山醫院的重症患者,張忠德不敢讓自己放鬆太久。“病患不治癒,我們不撤離。雷神山醫院的C6病區共48張牀,一半以上是危重症患者,負責的醫護工作量大,再加上長時間高負荷工作,我們前來會是一次支援和補充。”讓張忠德感動的是,接到撤離通知的時候,隊員們各個都寫申請,要求留下來,幾番斟酌,最終選出了12名醫護跟他一起堅守。

有了前期積累的救治經驗,張忠德打算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採用針藥並用的“組合拳”,同時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手段救治病患。“一些確診病人往往會出現心率加快、血氧不好的情況,使用鍼灸能夠起到穩定心率的作用,再用中藥鞏固,加上西醫的生命支持,目前取得的效果比較好。”張忠德説,在一些病人身上,效果立竿見影,不僅病情轉好,情緒也能得到舒緩。

“主動請纓留下來,這是醫者的責任和良心。”張忠德説。

從1月24日趕赴武漢,到如今,張忠德已在抗疫一線堅守了兩個多月。“目前,救治流程化、防控和物資保障都及時到位,壓力沒那麼大了。但重症病人還在那裏,思想上還不能鬆懈。”張忠德直言,儘管身體累,但心不累。每次看到病患消除痛苦,就能感到身為醫生的巨大成就感。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6

7月11日,壩芒中學結合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全校教職工及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劉善平同志的先進事蹟。

6月1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大雨傾盆、濁浪滔滔。九潮鎮的九潮村等村寨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

“劉支書,我和女兒被洪水圍困了,快救救我們啊!”凌晨3點,九潮村村支書劉善平接到村民吳丁志的求救電話。他二話不説,組織10多人就往吳丁志家趕。

到達救援現場,大家拿出梯子和繩索。

“我下去!”村民陳昌勝説着就要下水。

劉善平一把攔住他:“你不要去,你家只有你一個崽(當地方言,即兒子)。我是村支書,讓我來。”

劉善平把繩索捆在腰間,跳進洪水,蹚過激流,一手抱起吳丁志年幼的女兒吳振燕,一邊手拉着吳丁志,朝對岸走去。

雨越下越大,水越來越急。突然,一個大浪襲來,吳丁志、吳振燕父女被激流吞沒,劉善平趕緊向前去拽小女孩,可由於用力過猛,倒在了滔滔洪水中,岸上的羣眾使勁拉繩索,但無論怎麼拉也拉不上來。

“一小時過去了,大家都不肯鬆手,直到因水勢太大、岸上的人也可能被沖走時,大家才將繩索系在樹根上撤退。誰也不忍丟開那繩子啊!”參與救援的陸剛景眼中含淚回憶道。

“一定要把劉支書找到!”水勢剛剛回落,大家就自發組織起來尋找失蹤的劉善平。可是,9天以後人們才找到了劉善平的遺體,年僅46歲的他還保持着去撲救吳振燕的姿勢,在場的幹部羣眾無不淚流滿面。

劉善平20xx年12月全票當選九潮村村支書。9年來,九潮的羣眾自發給他送過9塊牌匾。

20xx年6月8日,九潮村遭到暴雨襲擊,劉善平顧不上搶救自家店鋪裏的貨物,第一時間跑到滑坡危險區域的21户羣眾家,將80多名男女老少疏散到安全地帶。大家深受感動,自發給劉善平送了“為民做主辦實事”的牌匾。

為了重建羣眾盼望幾十年的侗寨鼓樓,劉善平四處奔波籌措資金。他沒吃集體一頓飯,沒花集體一分錢,靠着實幹苦幹終於把鼓樓和侗寨門樓建了起來。20xx年元旦,九潮村村民又給劉善平送上了“金匾送功臣”的牌匾。

20xx年九潮鎮爭取到了4300畝的紅陽獼猴桃種植項目,羣眾對獼猴桃種植不瞭解,都不願意種植。劉善平急了,他明白自己不帶頭這個項目就搞不成,率先承租了2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打造示範基地,消除了羣眾的疑慮。幾年來,九潮村累計種植核桃500餘畝、茶葉200餘畝、中藥材200餘畝,20xx年羣眾人均純收入達6352元。

“劉支書雖然走了,但他的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羣眾是有困難了才會找我們啊!’”參與搜救的九潮村第一片區組長趙永興説。

“我們個個都服劉支書!他答應我們老百姓的事,件件都做到了。”九潮村柳洞自然寨52歲的村民李培蘭説。

劉善平常説:“如果你把心交給了羣眾,你的工作就算成功了一半。”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通過學習,讓大家認識了劉善平不僅是一名好支書,而且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在災難面前,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羣眾,甘當百姓心中的“守護神”。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7

20xx年4月18日,鄒老師在華東政法大學明法樓關於《法治的理想與現實》的講座讓我記憶猶新。在談到法治的現狀,以及法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時,鄒老師説道:誠然我們國家在法治進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法律不夠成熟,司法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公眾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法治的社會資源配置不足,社會救濟制度不夠健全,保險制度也不夠健全,執行難度較大,包括法官構成上由於歷史原因,存在的軍轉幹部他們的法治思想不足的問題,這些歷史問題需要兩三代沉澱才能逐漸改善。面對這些法治的不足,鄒老師説我們應該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傳統,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我們才有對現實的忍受力和承受力,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其他國家的價值標準評價我們自己的事情,法治還是應當注重本土資源的利用,有什麼樣的資源才能做什麼樣的事,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拋棄共同的規律性價值。要共享法治的文明成果,應當立足現實的土壤去追求法治的理想。

在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時,鄒老師將它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剛邁入法官這一職業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優秀的法官,其中鄒老師説到自己每天研究高院的指導判例到凌晨一點的習慣,這種長期的積累讓他能夠在審判實務中有較快的進步。第二個階段是成為民庭庭長之後,鄒老師説道,作為高院的一名庭長,就必須在自己管轄的領域內,對於所有的專業問題有明確的答覆,不能出錯。第三個階段是成為長寧區法院院長之後,鄒老師要求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作為一名院長,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整個法院這樣一個大團隊,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注重司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其中鄒老師談到他與上訪羣眾耐心交談陪他們吃盒飯化解糾紛的情形,至今記憶深刻。第四個階段是鄒老師對自己未來角色的展望,他認為,每個人的職業都會有變動,自己也可能從事與法律無關的工作,無論在哪裏從事什麼工作,最重要的是,努力做到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可惜鄒老師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匆匆離我們而去。

鄒老師作為上海司法改革的執行者,面對的壓力不言而喻。但鄒老師是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好法官。在司法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勇於擔當、敢於創新,同時不怕承受由於改革而帶來的種種壓力,是新時代法官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他曾經説過的兩句話始終印象深刻,他説“改革,是一點點往前拱的”,他説“揹着‘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的修行”。人們為什麼會記住這兩句話?因為它體現了當前中國司法改革最重要的特徵。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留下的都是難解的困局。沒有對司法改革深刻的體會是説不出這樣的話的,而沒有迎難而上、不計譭譽、甘背“黑鍋”的改革精神也同樣説不出這樣的話。

鄒老師早在六年前就開始為執法部門改革工作進行準備,讓時任法院信訪辦主任滕道榮抓信訪改革,每月做投訴率分析。在今天他時任上海司法改革組委會的一名成員時,更是在工作中時時將責任承擔於肩上,為細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方案做準備。法官要壓縮到33%,為了“避免搞‘一刀切’,圖省事,出現‘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卧倒’轉為法官助理現象出現,他建立科學考核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他讓執法人員將上海4家試點法院所有法官5年來人均辦案量梳理一遍,單看辦案數量不行,還要計算案件質效。他潛心鑽研,兢兢業業,為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

鄒老師除了在改革上有重大成就,在尊重維護基層法律工作者權利的工作中也得到一致好評。法官與律師事務所打交道,如何在執法過程中尊重律師的意見,並且與律師共同維護法的尊嚴,鄒老師也做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圈轉發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台上線的新聞,評論道:“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在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強調法官與律師的關係。在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20xx年年會上,他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院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表明這個社會的公正程度。”道出了執法者與律師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他推動上海長寧區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同時個人還撰文《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闡述法官、律師職業共同體建設對中國法治的重要性。正是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讓律師這一羣體對他充滿了尊重,讓他的個人行為贏得了整個執法羣體的認可。

汪滬平副院長在座談會上説,鄒碧華英年早逝,全國法律人都深感惋惜,評價他是一個“燃燈者”,説“做法官當如鄒碧華”。鄒老師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他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績長存,他的行為更會激勵其他的執法者在工作中嚴於律已,為中國的司法護法衞道,讓司法改革打造出別樣的風景來。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8

當我們懷揣着步入小康社會的美好憧憬走進20__之時,一場全民抗戰“新型冠狀病毒”戰役也拉開了序幕。陰霾在悄然擴散,但黑暗中點點的微光,正逆流而上……

“生命不息,衝鋒不止”,這微光是李蘭娟院士,她古稀之年自願前往武漢實地調研疫情防控情況,展現出真正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微光是鍾南山院士,他八十歲高齡依然逆流而上,這位耄耋老人馬不停蹄輾轉,為大眾解讀最新情況,十七年前是他領軍非典時期,之後亦是如此,在病毒面前他從不退縮,始終砥礪前行!

魯迅先生曾説:“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白衣天使,大愛無雙”,這微光是一路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疫情所在之地便是她們的主戰場,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生命角逐,給予了人們多少鼓勵,同時又咽下了多少心酸。那映在我眼中的,是毅然剪掉頭髮後瀟灑的背影,是脱下面罩時憔悴的笑容,是凌晨三四點仍然奮戰在病房裏的落寞身影。“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鮮紅的誓言,多麼鏗鏘有力,我們相信他們在這誓言之下的決心,更相信這份勇敢會庇佑中國,如炬火一般,破除陰霾,迎來光明。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微光是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一個農民捐出抵工錢的一萬五千個口罩;一位環衞大爺到派出所捐出一萬兩千元;很多愛心企業毫不猶豫地捐錢捐物資;韓紅愛心基金會馬不停蹄運送物資……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此時十四億人的點點心願如同茫茫星光,星光雖然微小,但當我們羣星閃耀,腳下的大地會熠熠生輝!

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微光成炬,終會破除陰霾,迎來光明。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向可愛可敬的終南山爺爺、醫護人員、科研人員……這些英雄人物學習,協同心,共努力。

英國詩人雪萊説:“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的,二月已開,櫻花再來,我們終將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終將撥開陰霾,迎來光明。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9

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廣泛開展向鄒碧華同志學習活動。在推動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階段,需要大力弘揚鄒碧華精神。

公僕情懷的先行者。鄒碧華首開先河,為一名被親生父母拋棄的白血病男童立案,起訴其親生父母,爭取應得的權利。為因火災失去母親起訴物業未果而連年上訪的沃根生仔細分析起火原因,並協助沃家修繕了閣樓。“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鄒碧華就是這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每一個當事人都體會到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公僕情懷。

改革創新的帶頭人。20xx年起,上海成為全國司法改革的率先試點地區,法官、檢察官實行的“員額制”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也就成了“改革堅冰”。鄒碧華卻始終堅持着“作為一個共產黨人,除了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沒有個人利益”的信念,甘願揹着“黑鍋”,啃下這個“硬骨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更要緊隨改革腳步,加強改革創新意識,成為改革的推進者與參與者。

散發光熱的燃燈者。鄒碧華關愛家人,將江西老家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住,工作再忙不忘父母生日,用心教育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他關心同事,將同理心傾注到法院管理當中,調動法院成員的激情;他善待律師,親自起草並主導推出《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在律師界乃至法律界都引起震動。正如羣眾稱他是“燃燈者”那樣,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温暖他人、照亮他人。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重要階段,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甘當“燃燈者”,加強自身奉獻意識,強化奉獻精神,努力散發自己的光與熱,温暖人民羣眾的心靈,點亮人民羣眾的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0

20__年3月15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收到了一封來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這封信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感觸良多。

總書記在回信中寫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回信中,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習總書記對援鄂醫療隊青年的深切關心,並勉勵他們繼續為人民服務,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不同時代有不同“考卷”,但相同的是每個時代都一定會颳起青春風暴,閃耀青春靚色。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我們青少年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在疫情面前,數以萬計的90後、00後青年衝鋒陷陣,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面對這場突如起來的疫情,曾被認為是“垮掉的一代”的“90後”並沒有“垮掉”,他們不僅沒有在國家危急時刻打退堂鼓,反而喊出了“我年起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口號,奮戰在抗疫最前線。

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我聽到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20__年非典,你們保護還是孩子的我們;20__年的今天,輪到我們保護你們了。”這是來自疫情災區90後戰士的心聲。是啊!20__年非典來襲,90後的孩子還是被大人保護在温室裏的花骨朵。17年後,花骨朵盛開了,當新冠肺炎再次來襲,他們選擇站了出來,堅守抗疫一線,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青年的我,雖然沒能像那些“90後”“00後”的同齡人一樣奮戰在疫情最前線,但是我要“見賢思齊焉”,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青年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培養頑強的毅力,立足實踐,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有為青年,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1

聽説,在武大看一場人海,是每一朵櫻花的夢想。

已經記不清是從哪一刻開始,離武漢952公里的榆社小城裏平靜而安寧生活被打破了。氣氛由輕鬆變得緊張,所有人都被捲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人們把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叫做新型冠狀病毒。

戴上口罩,走在迎春街。這個小城雖霓虹依舊,卻分明喪失了幾分嘈雜,幾分熱鬧,幾分愜意。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把20__年的煩惱拋到一邊,所有人都在期盼着20__年的到來,可新年伊始,這座小城與武漢同步,不吵,不鬧,不堵車,晚上七點像凌晨一點,每個人與每個人都隔開很遠,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疫情從武漢席捲到全國,支援從全國到武漢。我是十四億中國人中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這次疫情之前,“愛國”二字,從來只出現在看完一場電影的腦海中,或是聽一首歌頌祖國的歌,亦或是瞭解了一場中國奪冠的盛大賽事。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在春晚中聽到“武漢加油”四個字時,鼻頭一酸,淚水突然充斥眼眶。一聲令下,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衝鋒在前,用自己並不強大的臂膀,護住了億萬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召必回,戰必勝!聽着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戰士,支援部隊喊着鏗鏘有力的口號奔向武漢,看着天使一般的身影圍成一圈在與死神的戰書上按下請願手印,我知道,他們在履行對國家的承諾,在用力奔向“人民英雄”這個光榮的稱號。

我想要向那些平凡的發光體致敬。他們不求回報,不求讚頌,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醫療隊準備自己家的蔬菜,把自己購買的口罩匿名捐給武漢,為堅守在值班崗位的幹部寄去幾瓶消毒液…我想,他們讓我找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榜樣,我甚至在懊惱自己不能快點長大,不能在祖國渡難關時出那麼一點點力。也許在偌大的中國,我們認為我們的力量很小很小,但是在漫長的黑夜裏,我們點燃的小小微光,足以匯聚成燎原之勢的火焰;我們心中的星星,正在連成一個大圈;我們散落的心靈,在互相呼喚對方;我們瘦弱的肩膀,在惡魔面前緊緊地靠在一起,因為我們的眾志成城,因為我們的帶淚笑容,在苦難中有了感動。

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在疫情發生的二十多天裏,有淚水,有無奈,有憤懣,有感慨,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善良和勇敢。這些善良勇敢的人們一路執着,他們説“和平時期,我的一生是人民的;在危急的時候,我的生命是祖國的”。其實哪有什麼從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一個個挺身而出的無名之輩。“別怕,等這個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鍵,等地鐵裏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等大排檔裏吵到必須扯着嗓子説話,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花還多,等早上等不上那碗熱乾麪,我們可以笑着飈一句‘我信了你的邪’!”這是武漢給我們的宣傳。那麼,我想對武漢,對奮戰在一線的人們説:我們等你!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櫻花開遍武大的校園,我們相約平安,相約一場團聚。武漢,我想要告訴你,在武大看一場花海,也是我的夢想。

20__,愛你愛你,也請你愛武漢,愛中國,愛這世上平凡而善良的人們,愛這個即將到來的春天。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2

張楠烈士事蹟心得體會:張楠的勇,是一往無前的勇。

面對生死抉擇,烽火硝煙,他沒有退縮。能夠為祖國和人民爭取榮譽,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這是張楠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畢生追求。

張楠的真,是真性情、真男兒的真。

對父母他是孝順的兒子,對姐姐他是胸藏大愛的弟弟,對戰友他是無私幫助的兄弟,對國家他是鐵血忠誠的男兒。

從開始認識張楠到回想張楠,他的事蹟讓我感動,讓我動容。更因為他是生活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英雄,對我產生十分強大的影響。

張楠,我們的好兄弟、好戰友、好班長,您未曾走遠,您永遠都在!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3

6月29日下午,軍委國防動員部在京舉行杜宏先進事蹟報告會。全體機關幹部以及直附屬單位官兵在主會場,國防動員系統團以上單位黨委機關和部隊官兵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同步聆聽了報告。

杜宏是內蒙古軍區某邊防團一連原連長。他入伍13年,紮根邊防,建功邊關。當戰士時,他是全連公認的優秀士兵;當連長5年,他所帶連隊2次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單位”,3次被內蒙古軍區評為“全面建設先進基層單位”。他個人連續5年獲全團比武冠軍,多次立功受獎,被譽為“守衞北疆的忠誠戰士”。20__年12月30日,杜宏在前往哨所檢查途中因公犧牲,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新一代邊防軍人戍邊衞國的壯麗篇章。杜宏犧牲後,內蒙古軍區批准他為烈士,並作出向他學習的決定。本報曾分別以《魂魄毅兮家國情》《魂兮歸來思念長》為題連續報道他的事蹟,在軍地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報告會上,內蒙古軍區某邊防團團長孫建國、一連連長李東風、班長張利、杜宏的妻子張茜、呼倫貝爾日報社記者於雪丹,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深情追憶了杜宏為國戍邊的先進事蹟。

從嶺南軍營到北疆邊防,從西北邊陲到東海前哨,杜宏的先進事蹟感動和震撼了廣大官兵。許多人表示,杜宏始終堅定信仰,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實踐,鉚在界河守邊防,瞄準打贏練精兵,竭心盡力建連隊,無怨無悔獻青春,體現了一名革命軍人的無私奉獻和執着追求,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限忠誠和責任擔當,為深入開展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

場內受教育,場外見行動。走出會場,許多官兵表示,學習杜宏先進事蹟,就要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擁護支持改革,積極投身參與改革,以強烈的使命責任、務實的工作作風、良好的自身形象,奮力開創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新局面。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4

讀北大援鄂醫療隊90後回信心得體會

20__年3月15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收到了一封來自習近平主席的回信。這封信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感觸良多。

總書記在回信中寫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回信中,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習總書記對援鄂醫療隊青年的深切關心,並勉勵他們繼續為人民服務,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不同時代有不同“考卷”,但相同的是每個時代都一定會颳起青春風暴,閃耀青春靚色。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我們青少年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在疫情面前,數以萬計的90後、00後青年衝鋒陷陣,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面對這場突如起來的疫情,曾被認為是“垮掉的一代”的“90後”並沒有“垮掉”,他們不僅沒有在國家危急時刻打退堂鼓,反而喊出了“我年起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口號,奮戰在抗疫最前線。

在此次抗疫過程中,我聽到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20__年非典,你們保護還是孩子的我們;20__年的今天,輪到我們保護你們了。”這是來自疫情災區90後戰士的心聲。是啊!20__年非典來襲,90後的孩子還是被大人保護在温室裏的花骨朵。17年後,花骨朵盛開了,當新冠肺炎再次來襲,他們選擇站了出來,堅守抗疫一線,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青年的我,雖然沒能像那些“90後”“00後”的同齡人一樣奮戰在疫情最前線,但是我要“見賢思齊焉”,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以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青年為榜樣,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培養頑強的毅力,立足實踐,做一名有責任、有擔當的有為青年,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5

敬愛的叔叔阿姨:

你們好!我和你們未曾謀面,但是我知道你們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的勇士,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英雄!

疫情就像衝鋒號,你們拋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瞞着父母、依依不捨地和戀人分開,義無反顧地衝向疫情第一線。你們説:“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是啊,我們可以不去武漢,你們不行!我們可以不去醫院,但是你們不行!

“哪裏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與死神搶人罷了。”

在這幾天的新聞上看到你們醫護人員辛苦而憔悴的身影,聽見你們嘶啞的聲音,還有那被防護口罩勒腫的臉頰,淚水悄悄的在我眼眶裏打轉。

你們是英雄,是白衣戰士,我相信病毒一定會很快被你們打敗,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在這場戰鬥中,還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英雄用他們的感人事蹟深深震撼着我們。戰鬥需要武器,而這場戰鬥的武器就是各種藥物、各種口罩、防護服等用品,我們要向負責這塊後勤保障工作的叔叔阿姨説一聲,你們辛苦了!

正是你們沒日沒夜的生產醫療物質,廢寢忘食地調配、運輸物資,才能讓這些“武器”能送到一線戰場,讓它們能保護好我們的白衣戰士,幫助病人戰勝病毒。

看到各地醫療物資紛紛告急的消息,國內外同胞心急火燎地想盡各種辦法,把物資送到一線“將士”手中。因為你們知道,沒有防護口罩、沒有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猶如戰場上赤手空拳的戰士,在敵人面前只有送死的結果。我們想對你們説一句,謝謝您!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們!

我還要感謝那些埋頭待在實驗室研發抗病毒藥物的叔叔阿姨們,有了你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研發出超敏20__-nCov病毒的檢測試劑盒,讓更多的病人能及時發現並第一時間隔離。而抗病毒噴霧的研製成功,更將保護好白衣戰士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打敗病毒的藥物一定會盡快生產出來,屆時我們就能在這陽光下暢快的呼吸了!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向在抗擊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鬥中的勇士們、幕後的後勤保障、科研研發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6

20__年時我們盼望着20__年的到來,但20__年的開端卻讓我們倍感壓力。這次疫情來勢洶洶,讓我們所有的人不得不在家中“關禁閉”。在這期間,我們很多人也思考了關於這次疫情的相關問題,而我所考慮的問題在這堂課中得到了解答。

首先,這次的疫情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行為”嗎?新中國前期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自然受到的破壞越來越大,温室效應、伐木、土地沙漠化、野生動物滅絕等事情時時刻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而後國家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需要更好的保護自然。造成這次疫情的病原菌是新型冠狀病毒,從蝙蝠身上傳播而來,傳播力極強,影響人羣極大,現在我們還無從得知是否因為食用野生動物而造成此次疫情的蔓延,但這也從側面告訴我們,大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無比的,它在時時刻刻提醒着我們索取有度,綠色生態。我們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當人類愛護自然、順應自然時,自然能對人類的回饋是巨大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其次,是什麼力量讓全國十四億人可以在短短几天內團結起來抗擊疫情?我認為是一種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上到中國共產黨,下到基層老百姓,大部分的人都有着眾志成城、團結一心的精神。為了應對此次疫情,中國採取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這些措施展現出了我們堅決打贏這場戰爭的決心,更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強有力的組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千千萬萬的廣大黨員衝鋒在前,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大年三十的晚上,交大一附院、二附院那些我們可敬可愛的老師背上了前進的行囊,離開了家人去往了抗疫一線。除此以外,還有連續十幾天工作在防控卡點的警察和軍人。這些人的無私奉獻是我們取得抗擊疫情偉大勝利所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他們不怕犧牲的精神給了全國人民巨大的信心和鬥志。

那從這次疫情中我們大學生又能學到些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仁心與大愛,責任與擔當。中央財經大學的老師引用名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首先我們需要培養的就是愛國精神,這一點也與我們西安交通大學四面旗幟相對應,我們要學會接續與傳承,要學會肩負起時代責任與擔當。我們95後的少年在這場疫情中迅速成長起來,脱胎換骨,看到了自己的責任與擔當,這就是這場疫情要帶給我們的成大。其次,我們還需要更好的瞭解我們的國家,只有更好的瞭解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才能培養出愛國精。中國人擁有博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我們青年人需要不斷的奮鬥,為我們所驕傲的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後,我們當代青年人還要學會正確的辯證的判斷形勢,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我們的思想才不會受到限制,才能想得更多看得更遠。

疫情防控攻堅戰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大學生應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規律作息,認真學習,多看書,多瞭解時事政治,不讓現實的牆封印我們內心通向世界的道路。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7

3月19日至20日,省委中心組舉行學習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疫情防控期間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志剛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確保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兩場戰役都要打贏、兩個勝利都要奪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疫情發生以來,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關於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我們做好當前各項工作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抓緊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和脱貧攻堅各項工作,堅決避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毫不放鬆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各項措施,切實做到管住點、放開面,確保兩場戰役都要打贏、兩個勝利都要必得。要始終保持戰鬥狀態,疫情防控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脱貧攻堅戰要堅決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要開動腦筋想辦法,用創新的辦法解決脱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只爭朝夕苦幹實幹,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確保百分之百的勝利。要具體深入落地落實,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搶回來、補回來的措施細化到行業、到企業、到項目,以實實在在的工作保證各項目標任務完成。我們要深刻理解藴含的重大而深遠的時代意義、歷史意義、戰略意義、世界意義,深入領會其精神實質、核心要義、科學方法,堅決扛起督戰榕江縣脱貧攻堅的政治責任,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把進度趕回來,爭分奪秒幹,馬不停蹄幹,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8

去時雨雪紛飛,歸來草長鶯飛。3月31日傍晚,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援鄂醫療隊20名白衣戰士在湖北鄂州奮戰55天后圓滿完成任務,滿載鄂州人民的無限感激和不捨之情,全部平安凱旋。

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醫學部副主任劉曉光等專程迎接和慰問全體醫療隊員,高度讚揚醫療隊員為抗疫鬥爭作出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現出北大醫學人的使命擔當。

劉玉村代表北京大學歡迎勇士們回家,向醫療隊表示誠摯慰問和崇高的敬意。醫療隊在湖北期間,學校時時牽掛着每一個人,每天通過各種渠道,瞭解醫療隊的工作和各位隊員的身體健康狀況。

北大將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和教職員工。參加湖北保衞戰、武漢保衞戰的勇士們,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給予多少讚美都不為過;參加校園保衞戰和在其它各條抗疫戰線上無私奉獻的衞士,也要得到稱讚。

劉玉村叮囑醫療隊員在接下來集中隔離的這段時間裏,既要好好休息調整,也不要放棄通過疫情防控工作,觀察世界、感悟人生,並向大家贈送了北大的禮物:一件印有北京大學、北大醫學字樣的紀念服裝和兩本精心挑選的書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平凡的世界》。

劉玉村勉勵大家,認真學習總書記在疫情防控期間先後給正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和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兩封重要回信精神。身在北大,心繫國家、民族和世界,結合所從事的醫療工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繼續努力奮鬥。

2月6日,北京雨雪紛飛,湖北疫情嚴峻。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臨危受命,作為北大醫學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肩負國家和人民的信任重託,在短短三小時內迅速集結完畢,不辭辛勞連夜乘坐動車奔赴湖北,支援鄂州市中心醫院的ICU病房,專門收治新冠肺炎的危重症病人。全體抗“疫”戰士始終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地驅趕籠罩鄂州的疫情陰霾,幫助鄂州人民迎來久違的和煦春光。

關於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蹟報告會張忠德事蹟心得 篇19

這注定又是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疾病的肆虐使我驚心動魄,可這背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景象卻讓我情難自已。在高速運轉的中國社會,我們終於又看到了温情的一面。

每個人都被捲入這場特殊的戰役,有的人衝鋒陷陣,有的人後方支援。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相反,這更像是一場特殊的磨練、一場偉大的教育。

疫情蔓延的第一時間,無數女性醫務工作者紛紛請纓支援武漢,她們許下生死不論的誓言,告別親人、朋友,放下生死、未來,義無反顧來到戰役的第一線,守護着一個個生命垂危的陌生人。當全國人民為此讚歎不已時,她們卻説:“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這難道不是的信念教育嗎?這難道不是一箇中國人最寶貴的財富嗎?

即使沒有歲月靜好,仍有她們砥礪前行,英雄有淚,巾幗無畏。她們,展現當代優秀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巾幗風采;她們,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撐起“半邊天”。巾幗不讓鬚眉,紅顏也勝男兒郎。她們是妻子、是母親、也是女兒,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們選擇主動出擊,團結一心並肩作戰;她們雷厲風行,擲地有聲,是疫情防控點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wzg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