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4篇

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4篇

本文目錄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護士醫德醫風學習心得體會醫德醫風心得體會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心得體會

8月5日我們聆聽了xxx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諮詢師和培訓師xx老師關於醫德醫風的培訓。劉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言,生動典型的事例,從社會、醫院、患者、家屬等多角度、多層面闡述了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醫患關係問題,以及他對醫院醫德醫風建設和人生價值的獨到見解,告誡廣大醫護人員要以“做事先做人,律人先律己,愛崗敬業,視病人如親人”的醫德作風嚴格要求自己,激勵大家要講修養,守紀律,常反省,勤學習,多溝通,始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通過學習使我受益非淺,我有幾點體會:

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4篇

第一、加強自身修養,追求理想完善的人格。

醫德是醫之根本,在傳統思維方式中,醫生的職責是看“病”,醫生只需關注患者生的什麼病、用什麼藥、如何治療,至於治療態度是否生硬、治療動作是否粗暴、是否有不尊重病人或是漠視傷者傷痛之嫌,是其次於“病”的問題。如病人在醫生面前必恭必敬,醫生語氣粗暴地命令患者“站着、躺下去、衣服掀起來”等現象早就見怪不怪。在臨牀醫療中,醫者淡漠人性的表現還有諸如只注重軀體症狀,忽視患者心理需求;注重生物學手段的治療,放棄諸如心理治療等其他手段;拒絕對患者作必要的溝通等。這暴露出醫界人文精神非常缺乏!

醫術固然重要,然而古往今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大醫如果缺乏醫德的支持是難以成就的。也就是説醫術到達一定程度,唯有醫德才能使其繼續得以提升。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的醫學道德理念,都把救死扶傷視為醫生的修身之術。翻開中華民族的醫學史,“醫本仁術”的理念世代相傳。從古至今,醫學對所有從醫者都有着嚴格的醫德要求,“醫非仁愛不可託,非廉潔不可信也”。醫學需要醫德,有如人需要空氣和魚需要水一樣。

醫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的優劣。首先醫德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必備條件,醫務人員要實現自己的神聖責任,必須深知自己對患者、對社會擔負的責任;必須在工作中對病人親切、同情、耐心、和藹,不論職務高低、貧富、美醜、男女老幼一律同等對待。其次,醫德是提高醫療質量的動力。醫生在工作中如主動與病人接觸,服務及時,親切温暖都會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力量,使病人減少顧慮,減輕煩惱,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會起到醫療技術和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由此可見,醫生的醫德是與醫療技術,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的,是醫之根本。

第二、加強醫患溝,通促進醫患和諧

加強醫患溝通是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現代醫學模式已從以醫療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 心,即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患關係的形式絕大多數是以“相互參與型”的形式 出現,這種新型的醫患關係形式把醫者與患者置於平等的地位,要求醫方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必 須 尊重患者,平等相待。醫患溝通是什麼?讓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醫患關係,醫患關係就是醫生與患者 的合作關係,共同面對的是疾病這一敵人。醫患溝通就是緩和這一關係的良藥,試想一下,如果醫患之間不能良好溝通,就無以發現善於偽裝的疾病真相。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就無從建立信任。沒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產生,病也就無從可治。醫患溝通需要多看,多問,多關心,態度和藹,語氣温柔。在醫療服務中,“看一看”確實是重要的,因為當醫師注視着病人時,你的眼神就會向病人傳遞着你的同情、温馨和關愛。醫師對病人的同情和關愛,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嘮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愛意就被傳遞,溝通得以完成。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很輕易的就瞭解了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有無既往史、用藥否及用何種藥物,檢測前患者狀態、檢驗目的等。從而確信檢驗結果與臨牀症狀是否吻合,用以瞭解檢測結果的可信度。沒有溝通、不會溝通、溝通不恰當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緊張對立情緒。一名優秀的醫生除了有責任感、具有對病人的關愛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學會與人溝通。善待病人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來考慮,那你就會贏得病人的愛戴。 在疾病面前,生命無貴賤之分,更沒有身份的區別,神聖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遠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正的善待。從善待病人中給予醫務人員自身心靈的回報。對待病人,不管他是誰,熟悉與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樣的禮節和敬意,就像你期望從別人那裏得到尊重一樣。善意地幫助病人,正確處理醫患雙方關係,從而分享病人治癒康復後的快樂,在事業中求得發展,在工作尋找到樂趣,慷慨付出,不求回報,必然會得到病人的愛戴。 如孔子的學生子夏説:“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和諧醫患關係關鍵是我們醫務人員“敬而無失”、“恭而有禮”,對病人服務到位,不出差錯,加強溝通,態度和藹。只要我們醫方做好了,患者就會成為我們的“兄弟”。 加強醫患溝通是要讓患者“看”得見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聽”得到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感受”到醫務人員的醫療服務。醫務人員通過多種形式與患者交流,更加學會尊重病人的權利。在給予他們良好服務的同時,讓患者看到、聽到、感受到醫務人員對他們的幫助與關愛,使患方與社會亦更加尊重、理解、信任我們醫務人員。我們醫務人員在付出愛心的過程中,也將獲得體現自身價值與和諧愉快的心情與快樂。

第三、做人要懂得感恩

佛法裏説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所以要感謝所有的人。時常懷着感恩之心,時常想着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麼自私,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感恩醫院,我們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豐富了生存的內涵,工作給予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工作還為我們提供了展現人生價值的舞台,醫院給了我們穩定生活的保證,給我們提供了工作機會。工作意味着責任,感恩讓我們擔負起責任。作為醫務人員我們應感恩患者,患者是醫生成長的基石和成才的源泉,患者以生命相托是對醫生莫大的信任,作為醫生,“對患者要有感恩的心”。 感恩患者是很多醫護人員以前從未想到的。因為“患者可以沒有醫院,醫院不能沒有患者”,患者是醫院存在的惟一理由!患者成就了我們的事業,使我們成為醫療專家。回望一下,任何偉大的醫生其身後都有無數個經歷過失敗治療的患者。作為醫護人員,我們應該設身處地地為患者去着想,去體驗他們內心的需求與困苦,把他們當作朋友,關心他們的健康和生命的未來。感恩患者就是要求我們為每一個診治的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的醫療方案,用最小的花費叫患者獲得最好的回報,用最好的治療辦法,使患者獲得最好的療效,用最好的服務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心理安慰。醫院的工作離不開醫護之間的配合,離不開同事們的協調補位。我們從事的工作是辛苦,沒有假日,沒有輕閒,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病人是什麼樣的病情,也不知道會面臨何種風險。我們多年來積累的團結協作、互相補位、人人負責的團隊精神可以彌補我們經驗的不足,可以減輕我們面對不可知風險的擔憂。感恩同事,全體的力量幫助我們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感恩同事,可以讓我們共同的事業更加輝煌。“感恩心做人,責任心做事”。懷感恩的心我們常有慈悲,懷感恩的心我們常有善舉,懷感恩的心我們常有內省,懷感恩的心我們會更早地“知天命”,我們能更理解人生。

第四、要找準人生目標

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比如我上學期間學習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參加工作以後,就想如何把業務提高上來,根本沒有多想。在工作的二十幾年裏,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晉了主任醫師,卻忽然沒有了工作目標,認為一切萬事大吉,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也不用想了,可以安安穩穩的過好以後的日子。但當看到別人的生活質量都比自己高時,心裏又感覺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覺得很茫然。現在通過學習才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自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護士醫德醫風學習心得體會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2篇 | 返回目錄

護士的工作崗位神聖而崇高。身穿白大褂在崗履責,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方才能夠做好方方面面的事務。不僅講究工作效率,更要講究工作質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認為,護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實真正做好卻又不是件易事。這項工作有其自身的職責和內在的標準,各位護士做起來因自己年齡大小、工作經驗、履責態度、個人性格等因素,雖然也能在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範圍內完成任務,但效率和質量卻是千差萬別,而且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標準是沒有頂的。有的護士完成了硬件工作(如量體温、打針、發藥等)之後,安心無事地歇之辦公室;有的護士做了硬件工作之後,又做了大量軟件工作(如給病員以更多的真、善、美的精神性東西)。“硬”有範圍有尺度,“軟”則沒有指令性的規約。那麼,護士在崗履行職責,怎樣能夠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創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達到最佳工作效果,讓病員安心、放心,並積極配合醫院治療?雖然沒有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有規律可循。通過這次醫德醫風的學習,引發了我對護士崗位意識的確立,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促進作用問題的思考!

1 責任意識

責任心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責任心”的“心”,早被中國古代哲學家喻指思想、精神,即今日廣義的哲學範疇“意識”,與醫學上稱身體某部位的那個“心”有別。工作上的“心”(責任心)到位,即捧着一顆心來,在班用心去做,不夾私心離班,這樣專“心”之致,就能做好護理工作。身為年青的護士,對剛接手的工作有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只要有這份心,相信自己定會早日勝任此項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是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的。事物有因果關係,即有因才有果,護士工作也存在因果性的一面。工作是靠人做的,護士工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最佳效果,必定要求護士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正確的意識指導自己去履行職責。有好的開端,才會有好的結果。歪打正着的事是有,但不具有普遍性。護士工作切忌不能有絲毫麻痺大意之念,“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歪打是不會正着的。加強責任意識才是良好的動因,也是最佳出發點。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好心辦錯了事,這屬正常範圍,世界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其正確的意識,只是世界觀轉換成方法論的環節上出現了失誤,或是方法的運作上出了差錯。“好心辦錯了事”是方法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方法問題很複雜,也很有講究。對護士來説,護理工作有個業務水平、經驗多寡、病員配合、他事阻礙等,使之方法不得力,或者不到位。這些屬外在原因,是客觀造成的,非主觀所致,這種“錯”容易被防止和克服。如果不該出錯而因責任心不強出了錯,性質就變了,就不屬正常範圍,也就不能用“出錯”來塘塞,那要追究其責任。所以,責任意識對護士來説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自我內修、點滴養成這種意識。責任意識與工作職責的要求是緊密聯繫的,有時能合二為一,但區別是顯然的。前者屬自我意識、自我要求,強調個體的內控,具有軟性的一面;後者屬外在規約,強制要求,具有硬性的一面。“硬性”是工作職責、標準,“軟性”是個體工作的靈魂,“硬性”好比骨骼,“軟性”恰似血肉。

2 平等意識

護士加強責任意識是做好本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但僅僅有責任意識還不夠,應該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並緊緊圍繞責任意識創造性地拓展工作。這個“拓展”就是由護士單方面努力,一廂情願的工作,變成護士與病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協調。而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密切協作的主動權、選擇權在於護士這方。護士工作如何才能適應、迎合並受到病人的支持,確立平等意識是其關鍵,即護士對待病人採用平等的觀念,不僅對待所有病人一碗水端平,而且時時處處與病人平等相處,護士不能有居高臨下之感。在病房裏護士是相對固定的,病人是流動的,選擇住院的權力在病人手裏,若把護士比作主人,那麼病人就可比作客人。護士與病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應該是“主便客勤”。主人怎樣接待客人,方便客人呢?首先要尊重病人,重視對方的存在,象招待客人一樣熱情地招待每一位病人,力爭使病人感覺到主人待客熱情、隨和,服務周到。做到這些,主要體現在護士的服務態度上,護士應該做到“説話輕,走路輕,操作輕”,

護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平等意識也應包含對生命的尊重。病人在生理上與健康人有區別,但在人格上與健康人是一樣的、平等的。如果護士在思想上確立了這種意識,那麼在對待病人的態度上就不會有居高臨下的表現,代之的是説話和藹可親,做事輕巧靈敏。但有時也會有這樣情形的發生,當護士好聲好氣地對病人説話,回報的卻是惡言惡語或是不理不睬,從現象上來講就是用平等沒有換來平等,這是什麼原因呢?很顯然這是因為病人的心理狀態發生了改變。當人受到疾病侵擾時,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受到損傷,影響人的正常活動,打亂了多年的生活規律,從而產生煩躁情緒,這時病人也許正沉浸在痛苦和煩惱之中,所以也就不會對護士的好聲好語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回報。如果我們能夠想到,當我們護士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也會有這種表現,也許比他表現還差呢,那麼我們也就能夠理解他們了。這就要求護士有了平等意識,還要有同情心和寬容心。現在病人到新聞媒介投訴我們護士的主要理由是態度問題,佔85%以上。從中説明病人對護士的態度是非常在乎的,也説明護士的態度對病人病情的發展和轉歸起着重要的影響。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病人,並不降低護士身份,相反能夠促進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協調工作,相互交流,相互溝通,使病人信任護士,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疾病。同時,病人得到了平等相待,受到了尊重,減少了因病而帶來的失落感,本身就是自我的生理、心理乃至精神狀態的有益調理,極大地增強了自覺抵制疾病侵蝕的信心。因此,我們認為,護士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確立平等意識是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護士創造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3 朋友意識

有了平等意識,避免與病人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和不協調,達到了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初步溝通的目的,彼此有相敬如賓之意,但相互間似乎還有距離感,即主人與客人界線分明,在彼此心目中未能融為一體,即尚未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溝通仍須拓展、昇華。在平等意識的基礎上,護士還應確立朋友意識。有了朋友意識,就可以縮小護士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感。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是指護士在工作中把病人和他們的親人象朋友一樣對待,與病人相處的過程中投入一定的感情(當然這種與男女之間的異性感情是不相同的),這種感情表現在為病人病情好轉而高興,為他們的心情舒暢而共同愉悦。護士有了朋友意識,在主觀上確定了這個朋友目標,就能主動地與病人交朋友,在對病人治療和相處中就能仔細地瞭解和觀察病人:他是什麼樣的個性特質的人?他的家庭成員對他怎樣?他的職業是什麼?這種職業對他的性格有什麼影響?他熱愛他的職業嗎?等等。在關心病人疾病的同時,還要關心一個個性格相異的人。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這個病人好”,“那個病人不講理”,“這個病人本人倒不錯,可他的家屬太夾生”。這就是護士與病人相處中滲透的感情色彩。有些病人入院前位於領導崗位。平時呼風喚雨,唯我獨尊,到了醫院對待護士也象對待他的下級一樣,呼來喚去,發號施令,擾亂了正常的護理工作程序,也有些病人自己很有錢,認為錢能買到一切,他們對護士的要求特別多,有時超出了護理的範圍,遇到這樣的病人,確實令護士頭痛。如果有了“朋友意識”,我們護士就會這樣想:“這位朋友有點傲氣,我可要勸勸他,要他知道醫院有醫院的規矩,不可以隨心所欲。”“這位朋友觀念上有問題,我要開導他一下,讓他學會尊重別人”。當然,朋友意識不是讓我們放棄原則,放棄嚴格的操作規程,相反,為了朋友的安全和康復,我們更應該小心謹慎。以朋友之心去待人,也一定能夠得到朋友之心的呼應,病人一定能夠遵守醫院規章制度,理解護理工作的艱辛,默默地提醒自己:應給朋友增光添彩,不給朋友添亂抹黑;應主動配合治療,而不消極、作梗;願把朋友之心作我心,定不負醫護人員的義。

以朋友的態度待病人,不是護理工作上的庸俗哲學,而是處理好護士與病人之間關係的高層次溝通,我們日常護理工作能夠做到,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少有護士能真正做到待病人如朋友,也很少有人能真正領悟到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的價值所在,即使是領悟到其中的意義,也因與“不能增分文酬金”而棄之。我們認為,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高質量護理的不可忽略的一環,有了這種意識並在這個意識驅使下工作,不僅工作效果好,使病人放心,還能做好“令人頭痛”的病人的思想工作。這是現代整體護理的內在要求,是新形勢下護士應備的素質,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朋友意識就是感情的凝鍊、昇華。

4 親人意識

在朋友意識的基礎上,護士與病人之間的關係再昇華,就會形成親情感,彼此都會萌發出親人意識。這種親人意識是護士與病人工作關係上溝通的最高層次。一般來説,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稱之為親人,親人之間的感情是不同於其他的感情,據調查,海外華人在經營活動中,財團的最高機構是由親人們組成的,這説明中華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血永遠濃於水”的親緣觀念。對親人的依賴和信任是無價可比的。護士與病人沒有血緣關係,但如果護士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親人結果會怎樣呢?護士在思想上樹立親人意識,把年紀大的病人看作是自己的長輩,把年齡與自己相仿的病人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年齡幼小病人看作自己的孩子,護理時感覺就不同,操作中每一具體細小的動作都會考慮到是否對病人有利,對操作技能的要求就會更高,因為“我”是在為親人做治療,一定要把痛苦降到最低點,把舒適提高到最高點。如果説明朋友意識具有感情色彩,那麼,親人意識則具有親情色彩。當一位長久卧牀的病人離開人世的時候,護士和病人親屬一起傷心落淚,這就是親人意識的體現。當看到一位病人痊癒出院,與護士依依不捨千恩萬謝的道別場面時,人們一定覺得護患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我們在給病人打靜脈針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在為一位熟悉的、關係融洽的病人打針時,往往能夠“一針見血”,一次進針的概率很高,而為一位新病人或是與護士發生過糾紛的病人打針時,心裏總有些緊張,這時一次進針率就低。同樣的操作手法,在為護患關係好的病人做肌肉注射時,他們不覺得有多疼,而為護患關係緊張的病人做肌肉注射時,他們就覺得疼得不得了,而且會感到一次更比一次疼,而當他們與護士的關係改善以後,又不覺得打針有多疼了。這種現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人與人之間有了良好感情時,大事可以化成小事;當人們之間有憎恨之意時,小事也能變成大事。護理工作的操作中,有很多種是會為病人帶來不適甚至疼痛感,如果我們把病人當作長輩、兄弟姐妹、孩子的話,那麼在操作中不但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去做,而且還會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技術熟練,效率更高,減少對病人造成不適和疼痛的時間和次數。另一方面,“以心換心”也得到病人的真誠相待,他們會把護士當做親人,“有這麼好的孩子、姐妹、阿姨為我做治療護理,這點疼又算得了什麼呢?!”這樣護患關係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因此,親人意識是為達到高質量、高效率、好效果的護理工作鋪平了道路。當病人帶着美好的回憶出院時,他自身的生命得到了延續,他的社會生命同樣也得到了延續——這就是“親人意識”的魅力和價值所在;當一個病人帶着生離死別即將辭世之際,醫護人員在他心目中作為“親人”的成員,對他的病情治療已經傾注了“親人”的情感,盡到了“親人”應盡的職責(義務),他在感謝“親人”的同時,留念生命最後的一刻,應該是無憾於“親人”的盡心。

親人意識作為護患關係溝通的最高層次,比朋友意識更難做到,我們認為,“更難”並不意味着就不能做到。戰爭年代裏,後方醫治戰場上負傷的官兵,醫護人員和廣大人民羣眾把傷員當作親人,全心全意為傷員服務,唱出了可歌可泣的親情戰歌,這優良傳統難道説沒有普遍意義嗎?難道説不應該普遍推廣嗎?醫院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的場所。這種場所應該是潔白無瑕,一塵不染,應該把能夠使的力量全部用於救治病人,不藏半點私心雜念。我們所倡導的親人意識,説到底就是發揮護士最大的技能和智能為病人服務,技能是硬性,是靠訓化產生並形成的。而智能往往滲透着更多的知識、人品、人格等修養成份。與病人產生了親情感,就能象待親人一樣來善待病人,將自我的技能與智能融為一體用於工作,使工作錦上添花,取得最佳效果。

總之,護士工作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這“服務”思想的確立,就是護士崗位意識的形成,而崗位意識的具體內容就是責任意識、平等意識、朋友意識、親人意識。這內容的四個方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環扣緊,形成一個綜合的、立體的意識網絡,指導護士工作。真正將這四個方面創造性地運用於護理工作中去,則完全體現出真、善、美,力避護理工作中的假、惡、醜。因為護士確立責任意識在工作中就必然求真務實;確立平等意識,尤其是確立朋友意識、親人意識,在工作中就必然善待病人,與同事相互協作,與病人和睦相處,整個病區(病房)不是家庭,甚似家庭氛圍;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護患之間彼此配合默契,心心相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靈必然湧現出美的和諧,昇華出人間真情。我們説,護士工作千萬件,件件連着病人的“臉”,這並不是意旨要看病人的臉色做事,“臉”牽繫着病人的健康狀況;牽繫着病人的心情是否愉快;牽繫着病人對護士工作的滿意程度;牽繫着護患之間關係是否和睦;牽繫着“家庭”氛圍是否温馨。畫“臉”的主動權在護士,畫得好不好的關鍵也在護士。我們要牢牢記住“畫狐不成反成狗”的訓道,真正去加強崗位意識,才是畫好“臉”譜的要則,這個“臉”譜中也滲透着護士自我的臉譜。

醫德醫風心得體會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3篇 | 返回目錄

德規範是醫務人員進行醫療活動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它就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在工作中能時刻對照自己的一舉一動,謹言慎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首先,醫務人員在醫療衞生服務活動過程中,"為人民服務"是關健.其核心就是要尊重、關心患者,營造出文明、和諧的就醫環境,形成平等,相互理解的醫患關係.就像曾獲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吳孟超醫生,他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服務和醫學科研第一線上努力奮鬥,無私奉獻,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在説到自己從醫五十年的感悟時説道:"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敬業精神至關重要.敬業精神就是要忠於職守,熱愛本職工作,以病人為中心,全心為病人解除痛苦.對工作精益求精,對患者極端負責.淡泊名利,關愛病人,甘於奉獻."在醫療戰線上,這樣優秀的醫務工作者有很多很多,正是他們組成了醫療衞生服務的"主體",成為每個醫務工作人員的楷模和榜樣.

其次,醫療衞生服務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是由許許多多"零件"所構建成的一個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整體.不論哪個"零件"出了毛病,都有可能讓病人付出寶貴的生命作為代價.我們醫務人員每一個人就是那一個個的"零件".每個醫務人員,不論你是醫生、護士、醫技人員或是護工,都是醫院這個整體的重要一部分.正是我們每個同事的共同配合,團結協作,這個集體才能夠正常的運轉,才能很好地履行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承諾.

隨着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髮民,作為現代科學重要組成部分的醫學科學也有了極大的進展.新知識、新觀點、新儀器等等層出不窮,都在對我們的工作發出挑戰和新的要求.而單憑學校所學到的知識,是無法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的了.就就要求我們接受繼續教育,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鑽研醫術,精益求精.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工作是很辛苦的.身上時刻揹負着巨大的精神壓力,而且還常常受到來自患者及其家屬的責難和不理解不配合.但是,當與死神的拔河終於獲得勝利;當癱瘓在牀的病人能站穩他的腳步;當痛苦的表情被放鬆的微笑所代替,作為醫務工作者,那一份滿足和喜悦,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那是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平凡中的快樂.路遇時一句不經意的問候,相逢時一個真誠的微笑都在無形間拉近我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我們帶給他們戰勝病魔的勇氣和能力,他們讓我們在凡俗的生活中得到自信和昇華.

還記得,一百多年前提着馬燈的南丁格爾留下的那段誓言:予謹以至誠/於會從及上帝面前宣/終身純潔,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勿為有損之事/勿取用或故用有害之藥/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祕密/謁誠協助醫師診治/勿謀病者之福利/謹誓.的確,不論時代怎麼變化,醫學如何進步,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仍將是醫務人員終身奉行的最高準則,也是我們要時刻銘記於心的行為的標杆!

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心得體會醫德醫風心得體會範文4篇 | 返回目錄

通過近階段的學習黨的xx大報告、學習職業職業道德、醫學倫理、人文素養、社會主義榮辱觀,紀律與法制,正反兩方面典型等的材料。我深刻的提高認識,積極主動參與醫德醫風教育活動。 醫德醫風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的衞士,又是黨和政府聯繫羣眾的窗口。醫德醫風好與不好,與廣大人民羣眾密切相關,是關係到黨和政府威信的大事。近些年來,衞生事業面臨市場經濟的競爭和挑戰.醫務工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發生變化,傳統的醫德醫風經受嚴峻的考驗,出現了一些人民羣眾不滿意的熱點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措施要用力、實行標本兼治、糾違並舉、從每個環節的工作做起醫德醫風就會好轉,醫患關係就會改變。以下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深刻認識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性

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一要靠先進的醫療科學技術和醫療設備,二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把兩者融為一體,在黨的衞生工作方針的政策指引下,醫療衞生事業才能健康的發展,才能更好的保護生產力,因此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同時,還必須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真正樹立兩個文同一起抓的戰略思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建設兩個主要部分,而醫德醫風又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單純是一個行業作風建設問題,而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醫德醫風建設又是黨風廉政反腐敗的一件大事,務必要引起我們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務院、衞生部多次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佈置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教育,掀起學白求恩、趙學芳、王忠誠等先進模範事蹟的高潮。我們重慶衞生系統結合本市的情況,先後開展了白求恩杯、信得過醫院、百日優秀服務、講四心、獻真情、行風評議等活動促使廣大醫務工作者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服務,為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白衣天使的智慧和力量。

二、正確認識醫德醫風的現狀

在醫療衞生戰線上,廣大職工能夠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醫德原則和規範,在平凡而又光榮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履行白衣天使的職責,以高尚的醫德醫風、精湛的醫療技術戰鬥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為保障人民羣眾的生體位康做出了貢獻,受到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的好評。

但是因受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少數醫務工作者政治學習有些放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説念有些淡泊,在行業作風建設的認識上產生了誤區,表現為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服務意識不強,對病人檢查不仔細,診療不認真,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缺乏責任心。目前熱點問題反應較多的是給病員開大處方、檢查多、用好藥多、費用高,給病人增加了負擔。這些問題都屬於醫德問題,雖是少數人的事,但其影響不可低估,它使醫患之間產生了鴻溝,甚至互不信任,直接影響到醫療衞生戰線的形象,同時還會經黨和政府造成不良影響。

三、高尚醫德醫風重在建設

加強領導、統一認識是搞好醫德醫風的關鍵加強醫法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能不能搞好關鍵在於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醫院的主要黨政領導能不能高度重視醫德醫風建設,將其納入醫院發展計劃,做到同佈置、同檢查,常抓不懈。黨和國家領導十分重視各行各業的行風建設。1996年,江總書記在全國衞生工作會議上,殷切指出“衞生工作的一舉一動,關係着病人的任康和生命安全,一言一行影響着衞生工作者的形象,要大力表彰先進典型,教育廣大衞生工作者學習白求恩和自求恩式的好醫生,樹立高尚的醫德,廉潔的作風”。江總書記給我們新時期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指明瞭方向,各級領導要站在“三講”的高度,按照黨中央和各級政府、衞生行政部門的規定要求抓好此項工作,廣大醫務工作者要從自己做起,使行業作風有一個根本的好轉。 加強教育,提高衞生隊伍自身素質基地。馬克思主義的人才觀告訴我們,人才培養必須堅持兩個標準,即業務標穩和政治標準。江總書記在全國衞生工作會上強調指出:“衞生隊伍的思想業務素質,直接關係到人民健康的質量,要採取有效措施。”因此,提高醫療衞生戰線廣大職工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必須加快加強。提高兩個素質離不開教育和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j0l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