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通用17篇)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通用17篇)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

昨天看了《我和我的祖國》,一直對這部電影抱有很大的期望,事實證明沒有讓我失望,七個故事由七位導演執導可以看出每位導演都有不同的風格。如果説《前夜》篇留下的是激動的淚水那《相遇》篇絕對是感動,一輩子隱姓埋名就算是與心愛的人相遇不到成功的最後一刻也不能相認,真是賺足了觀眾的淚水。下一篇《奪冠》更是讓我笑着哭,哭着笑,這篇回顧了女排第一次奪冠的的高光時刻,剛好當天中國女排衞冕冠軍為祖國母親慶生,感覺像是前世今生一般,真心為祖國感到自豪。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通用17篇)

還有《白晝流星》描寫了發生在我的家鄉的故事,看着當紅鮮肉説着家鄉方言甚是有趣,也為家鄉為祖國做出貢獻而感到驕傲。七個故事體現了小人物背後的大時代。雖然有些時刻我不曾經歷但這部電影讓我彷彿陪着祖國母親走過了風風雨雨70年。總之《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2

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為祖國70大壽慶生,本篇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

分別以7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事件和七個與之息息相關的小人物相結合首先《前夜》,細化的講出了工作人員在開國大典前一夜的努力,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最令人感動的是我國人民拿出自己家的金屬堵滿了整個院子,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凝聚力和愛國精神,更是歌頌了我國的傳統美德。

《相遇》,科研室裏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不求名流千古,只為我國偉大事業能夠圓滿成功,不為艱難甚至犧牲,甚至拋家舍業,就為了我國原子彈能夠順利爆炸成功,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國人

《奪冠》,這是我國體壇上最值得驕傲的故事,女排人民不辱使命奪得我國都第一個三連冠,電影中講述的是上海都一個小巷子裏,人們對女排的支持,在東東和小美的友誼下做對比,東東最後選擇了舉起電視天線,體現了我國人民榮辱與共的心境

《迴歸》,“零分零秒升起國旗這是我們最後的底線”感動之餘不乏有我國的魄力和收復香港的決心,很多默默無名都小人物在為最後的儀式上默默付出着,就是為了精準無誤,華哥,朱濤,以及英姨演的警察都是如此,那一夜中華上下普天同慶,那一夜華夏兒女奮勇高歌

《你好北京》,葛大爺承包笑點,搞笑之餘不時的讓人引發深思,20xx年奧運,20xx年汶川地震,影片把這兩大事件相結合,從一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的做法,感動着所有觀影人的心

《白晝流星》,“有天人們從白晝看見夜晚的流星,這片窮土,才會被改變!”神州11號飛船就是人們的白晝流星,老李為了兩個玩世不恭的孩子的教育和付出,也是孩子心裏的白晝流星,你是一顆星星,從夜晚走到白天,最後劃近人們心裏

《護航》,一個內心強大的女孩子,為了93閲兵不懈的努力,卻淪為備飛,在最後緊要關頭的時候,她明明可以補上故障的位置,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幫助戰友客服難題,這一做法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影片中的每一個片段都是中華人民眾做周知的事情,但誰有曾知道這些小人物為祖國的貢獻,與其説是一個故事,不如説是我國人民的魂與魄,還有更多的不被人所知的故事,等待着我們慢慢去發覺,“哪有什麼太平盛世,還不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3

今天去看了點映,現場氛圍比較好,看到有很多爺爺奶奶都來看這部電影,可能對於他們來説這份記憶是無法抹去,無比珍貴的。影片有七個片段構成“前夜”、“相遇”、“奪冠”、“迴歸”、“你好北京”、“白晝流星”和“護航”。這一個個小故事來自於現實生活,真實而又生動,讓我感覺到有太多太多的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哪怕他們連名字都不會被人們記住。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個片段“相遇”,張譯飾演的是一個在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但是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須對任何人保密,包括家人,在一次試驗中因為某個原因實驗出錯使該祕密基地啟動了緊急撤離命令,大家都往出去走,張譯在撤退途中突然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於是他從人羣中擠了進去,馬上拉動儀器裝置,沒過一會實驗室恢復了正常,但不辛的是張譯被核輻射了,出來之後他報告給陳指導(張嘉譯)説這次實驗沒有成功就意味着另一個計劃是行得通的,説話的時候他開始流鼻血,張嘉譯讓他趕緊去醫院治療,於是他轉身去了醫院。張嘉譯問身邊的人他叫什麼,沒有人知道,他感歎説自己連張譯的名字都不知道。第二天張嘉譯去醫院看望張譯,並告訴他説這兩天街上會有響聲,讓他留心聽着。這句話我覺得是張嘉譯在給張譯希望,讓他對每一天都有期待。

可是張譯每天問護士街上有沒有活動的時候,護士都告訴他説沒有,每天都像往常一樣。一天,張譯從醫院出來在街上走,他坐上了一輛公交車,車上的任素汐是張譯的妻子,她看到張譯上了車,於是她就趕忙走到張譯旁邊説“我找了你三年了”,可張譯卻説是她認錯人了,於是任素汐就講了自己從第一次見張譯開始的故事……公交車外面人羣攢動,原來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張譯激動的留下來眼淚,這時任素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潛心研究原子彈。十幾年以後當任素汐在家裏做飯的時候無意間聽到電視,才知道張譯已經犧牲了。

這個片段體現的是張譯對大國小家的情懷,面對這種高度保密的工作,他可以忍受多年不告訴任何人默默無聞工作,甚至都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他所做出的貢獻卻是不能忽略的。整部影片的七個片段都是講述了那些不知名的人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他們所做的都是為中國!為中國人! 在這建國七十週年的日子裏祝願祖國繁榮富強!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4

導語——1997年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為了確保五星紅旗能在0分0秒準時升起,為了給祖國爭取2秒鐘時間,中方代表與英方鬥智鬥勇,進行了16輪艱苦卓絕的拉鋸式談判。這是迴歸儀式背後,不為人知的一場“沒有硝煙的紛爭”!

歷史的長河奔湧不息,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然而總有一些時間節點,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讓所有人為之永生難忘。

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在香港會展中心,五星紅旗準時升起,獵獵飄揚!經歷了154年風雨飄搖,血脈分隔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是祖國和人民不可磨滅的共同回憶。

恍然間,那一天已經過去20xx年了。20xx年,由薛曉路導演執導的《迴歸》,作為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的一部分,真實的還原了這一歷史盛況,抒發了祖國和人民的共同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短短一分四十八秒的預告片,讓人心頭觸動,熱血沸騰。導演薛曉路以迴歸儀式籌備前後,幾個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再現了1997年7月1日這一重大歷史時刻。他們是堅毅果決的中方外交官、莊嚴肅穆的儀仗隊軍人、英姿颯爽的香港警察和赤子拳拳的鐘表師傅。

《迴歸》這個片段,不僅將為我們呈現一場莊嚴的交接儀式,還將首度揭示香港迴歸談判桌上,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紛爭”。

讓我們回溯這一段歷史,來看看當時發生的故事。

1996年年底,時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交接儀式總指揮安文彬先生,率領交接儀式籌備小組進入香港開始前期工作。

然而,類似這種的主權交接儀式,世界上無一先例可循。於是,一切只能由自己設計策劃。在具體安排中,最關鍵的是要完成中央交給籌備組的一個重之又重的任務:確保中國國旗必須在7月1日的0時0分0秒準時升起,讓香港的主權如期迴歸祖國。

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困難重重。外交官安文彬先生曾經在朗讀者節目中回憶道, “我們每一次的談判都只為2秒鐘。我跟英方説我們的國旗一定要在0時0分0秒升起來,主權迴歸,分秒必爭,這件事情毋庸置疑。所以你們的旗子一定要在23點59分58秒降落,當時英方非常不認同,他們不給我們這兩秒,所以我們前前後後為這件事情進行了無數次的談判。”

2秒鐘,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意味着不能準時收回香港的主權,意味着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要再多2秒!

英國要把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歸還給中國,心裏本來就極不情願,因此,在交接儀式的具體安排上,英方設置了眾多障礙,與他們的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

安文彬先生的談判對手,是英國的戴維斯大使,他們進行了大約16次正式談判。而非正式會談舉行了多少次,安文彬先生已經無法記清了。

在最後一次談判中,安文彬先生非常果決地站了起來,對英方的談判代表説了一段話。

“香港已經被你們佔領了150多年!而現在我要的只是2秒鐘,你卻是這樣無理相拒。我認為英方這種態度不僅中國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不是一位中國外交官用堅定的立場、強硬的態度為國家爭取到這短短的2秒鐘,恐怕香港迴歸也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同時,要讓中國國旗準時升起,僅僅得到英方口頭同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實際操作中,把每一個環節用秒來計算準確,連儀仗隊每一步走多遠,都要提前計算好,不能有絲毫誤差!

安文彬先生為此專門從美國買了一塊相當精確的手錶,與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對好了時間。他還讓兩個司儀專門掌控時間,設立了禮賓總協調和中方技術監控人,嚴格掌握時間。而軍樂團的兩名副指揮,用讀秒的方式掌握國歌響起時間。

“整個交接儀式的過程,雖然只有三十分鐘,但是這三十分鐘,有二十五道程序要執行,每一個程序,用一分多鐘要完成,而且要準確無誤的完成。”安文彬先生如是説。

然而,當儀式進行時,為了不讓中國如願,英國用盡了各種方式: 查爾斯王子致辭,超時了23秒。於是,隨後的活動加緊進行,司儀講話速度加快,儀仗隊行進步伐加快,終於把23秒又搶了歸來!隨後,英國奏國歌時又突然加速,縮短了12秒,導致現場出現大約12秒左右的真空時間!

當時全場一片肅穆,安文彬站在樂隊指揮旁邊讀秒,一直到11時59分58秒時,才讓指揮抬起了指揮棒,保證國旗百分之百精確地於0時0分0秒在香港上空升起。

154年的血脈分離,寸土必爭,秒秒必爭!香港這條迴歸之路漫長坎坷亦波瀾壯闊,其間也是無數幕後英雄不捨晝夜的血淚史。

在《迴歸》這部影片中,當我們看到演員杜江、朱一龍等人邁着整齊的正步出場時,那莊嚴肅穆又鏗鏘有力的步伐,彷彿又將我們帶入了20xx年前的歷史性一刻,揚眉吐氣,振奮人心!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説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70年風雨兼程,大陸和香港始終一路同行。這種關係,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會是!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5

《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的章節格外讓人難忘,“中國女排”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這一精神也被稱之為“女排精神”。時至今日,女排精神早就不僅是體育領域的品牌標籤,更是成為了當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我們基層黨組織當學習中國女排精神,為中華民族騰飛頑強拼搏。

看完《我和我的祖國》要學習勤學苦練的精神。女排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紮紮實實練好基本功的成果。俗話説“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女排隊員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又怎麼走到今天的地步?同樣我們基層黨組織也是如此,在十九大報告中出現了六個“新”字,分別是新成就、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新部署與新要求,怎麼樣才能做到“新”?唯有多看、多學、多聽,學好專業知識,打牢業務技術,理解全新政策,才能跟上這新時代的步伐。

看完《我和我的祖國》要學習頑強拼搏的精神。在世界女子排球隊中,也是強隊如雲,像美國、巴西、荷蘭等都是頂尖強隊,然而面對如此強隊,中國女排不畏強敵,從不認輸,而是靠着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一次次戰勝了這些對手。女排身上這種不畏強敵、頑強拼搏的精神,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20xx年的抗戰為何能夠勝利,靠得不也是這種精神嗎?如今我們基層組織更是要繼承併發揚這種精神,將這種精神運用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

看完《我和我的祖國》要學習團結戰鬥的精神。女排能夠在世界盃上一路高歌猛進,與她們的團結戰鬥有着很大關係。每次得分或是失分,女排姑娘們都會輕輕擁抱或是互相鼓勵,這就是她們身上的團隊精神。不光是女排如此,就連遊戲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等也都講究團隊精神,作為奮鬥在基層的青年幹部,面對脱貧攻堅、雙城同創、拆遷等一項項基層工作重點,更應該要以團結精神去應對這一切,與身邊的同事,與基層的羣眾,共同拿下這一場場攻堅戰的勝利。

當然,女排的精神遠遠不止這三種,這種精神早已經不再侷限於體育的範疇,女排精神中藴含的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已深深紮根在國人的心中,永遠激勵着國人。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6

在《我和我的祖國》立項之初,我對它並不期待。畢竟在觀影經驗裏,主旋律獻禮片的規制、宏大事件的重現、多個故事組接的模式,讓人不禁會產生“枯燥”、“假大空”的預期。

直到看完後走出影廳,我才長吁一口氣。必須承認:這部電影和我的預期截然不同,是一部精緻、有趣且不乏動人之處的作品。

電影對建國70年曆程中的7大“核心現場”,進行了別緻的拆解。每段故事,都沒有選擇以宏大的角度去進行“硬輸出”,而是採取平民化的視角,聚焦每場事件背後默默無聞的平凡者。

目前看來,它將成為今年國慶檔的最大贏家。

下面依次來聊聊自己對每段故事的印象:

《前夜》/管虎

1949年新中國開國大典前夜。那一夜,全中國可能沒有人比林治遠(黃渤飾)還要更加“兵荒馬亂”。

在典禮前一天的檢查會上,所有團隊眾口一詞:“萬無一失”。只有他艱難地開口:“電動升旗,不敢確保萬無一失。”

林治遠是負責開國大典電動升旗的工程師,但當時的中國在科技上並不發達。一個電動裝置,也是足以令所有人緊張的技術難題——中國此前從來沒有電動升旗裝置,沒有經過反覆的實驗,誰能保證一定成功?

時間緊迫,只能臨陣磨槍,進行“土法試驗”。而接下去的一夜,還有着更突發的事件等着他,只有“過五關斬六將”、“鋌而走險”這樣的詞,才足以形容這一夜的驚險。

客觀而言,《前夜》是七個故事中,拍攝難度、導演技巧和演員表現上最佳的作品。如果要在其中評選“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非管虎和黃渤不可。但個人旨趣上,它在核心創意上稍顯保守,這是有些可惜的。

這段故事的題眼,是片中至關重要的阻斷器。雖然它只是一顆小小的金屬球,在整個規模空前的開國大典上並不起眼;但如果它出了問題,那麼五星紅旗就無法穩當地停住,有被頂飛的風險。這顆小球,其實就喻指開國大典背後,在各個環節裏付出努力的每個人。

導演管虎一直擅於描繪極端情境下被逼到絕境的人物,如何爆發出自己的潛能和毅力。《前夜》是他擅長的題材,再加上黃渤看似外露、實則飽滿穩當的表演。整個故事在完成度和情感表達上,是不出意料的高分。

《相遇》/張一白

沒想到,七段故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張一白導演的《相遇》。

《相遇》的事件背景是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張一白卻選擇將目光聚焦於一對被命運捉弄的戀人,可謂極為微觀的視角。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背誦這件事情的歷史意義,卻從沒想過這件事背後的個體印痕。

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參與原子彈研發項目的科研人員。在一場實驗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輻射而身染重病,漸漸發展為不治之症,隨時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當天,他偷溜出醫院,坐上一輛公交車,卻偶遇了自己三年來都未曾聯繫的女友。

他們是一對戀人,此時卻不能相認——不僅因為小夥子是參加原子彈研發的工作人員,必須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為自己時日不多,唯有隱瞞才是最好的選擇。一個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説的委屈和遺憾。

雖然命題是“原子彈爆炸”,但這個故事卻巧妙地轉移了“主戰場”,塑造出了一場“身不在場的原子彈爆炸”。80%的情境,都在這輛不斷向前、熙熙攘攘的公交車上展開,而宏大事件則隔着車窗喧鬧着。

在一個長鏡頭中,全程只有任素汐飾演的女生開口訴説往事,從初見到情深的點點滴滴;而一旁的張譯只能用眼神演戲,卻演出了契闊之際的悲情。

《相遇》中有兩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幕在開頭,高遠被高壓水槍沖洗,血緩緩地從他的口罩中暈染而出;另一幕在結尾,兩人在洶湧的人潮中被衝散,高遠摘下口罩,對視的一笑成為了他們的最後一面。

這兩幕令人不禁思考:我們為什麼會對歷史上的宏大事件產生感動?

我們的感動,並不來自於集體的光輝成就,那是一種矯揉造作;而是來自於“另一種版本”的歷史現場——就如同這個故事一般,是無名者的默默隱忍,是所要經受的“身不由己”的痛苦,是不得不錯過的遺憾。

《奪冠》/徐崢

客觀而言,《奪冠》在各個層面的指標上,並不是七段故事中最好的,但它卻是個人最喜歡的。

鼕鼕,一個上海石庫門街坊里正過着暑假的小男孩。他是這條街裏電工的兒子,上得了屋頂,修得了天線。那年的8月8日,整個街坊都指望靠他來看女排決賽的實況轉播——電視信號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為了接收信號,鼕鼕只能一直換着角度待在陽台上。

可實際上,情竇初開的他此刻還為另一件“人生大事”焦躁着。自己暗戀已久的女孩小美,今天就要移居國外,很可能再也不回來了。眼看着她就要被帶去機場,鼕鼕陷入了兩難的“夏日大作戰”。

徐崢用一場小孩之間的“怦然心動”來切入“女排奪冠”這一歷史事件,是非常可愛且浪漫的。讓人不由自主地覺得,東東就帶着他小時候的影子。

某種意義上,這種處理方式其實和張一白的《相遇》有相似的地方。他們都選擇把鏡頭放在距離事件現場非常遙遠的“不在場位置”,細微地切入其中。只不過《相遇》是悲劇,而《奪冠》則是喜劇。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不僅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市井還原得很到位,而且在風格上也很大程度地致敬了上世紀的滬語喜劇,諸如謝晉的《大李小李和老李》。

《迴歸》/薛曉璐

《迴歸》相對而言是較為保守、不夠出彩的一段故事,因為整個主線情節都必須圍繞香港迴歸當晚的慶典做文章,沒辦法“出奇制勝”。不過,它的核心概念還是抓得挺好的,那就是“時間”。

“我們已經等了154年了,不能再多等一秒了”,儀式總指揮與儀仗隊升旗手(杜江飾)的這條線,聚焦的是“國家的時間”。

意外來到香港的小鐘表鋪老闆(任達華飾),被執勤隊隊長(惠英紅飾)所救治,並組建家庭。這條線索,指向的是對故土的思戀、對人的感恩、對工作的負責,是“情感的時間”。

幾條線索,指向的都是同一個瞬間的“必須準時”,那就是1997年7月1日的零點零分零秒。薛曉璐導演重點抓出了這個細節,然後再進行擴散,讓敍事線索間產生關係。

此外,惠英紅與任達華在非常有限的戲份空間裏,演出了人物的前史和真實的煙火氣,算是其中最大的亮點。

《北京你好》/甯浩

甯浩拍《北京你好》這般充滿京味的喜劇,的確再合適不過。

北京的出租車司機(葛優飾),離婚後與家人形同陌路。在抽到20xx年北京奧運會的門票之後,他想借此機會與兒子緩和關係。

但是,在這份大禮未送出之前,他仍舊時時刻刻不忘暴露本性,換着法地到處顯擺。每個他見到的人,都要被他的炫耀洗禮一番。不料,意外發生,這張票開啟了它的“奇遇”。

《北京你好》在喜劇背後,又有着甯浩一貫悲歡交融的底色——我們要記住20xx年的奧運會,卻也不能忘記同一年的汶川地震所帶來的傷痛。

在滿地雞毛的現實世界裏,這個失落卻又常常打了雞血的北京中年男人,心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情角落。

《白晝流星》/陳凱歌

《白晝流星》的攝影與調度維持在水準線上,但敍事邏輯有些問題,有點可惜。

以“草原傳説”作為基點的這則故事,包含着寓言感:傳説中,若能在白晝看到流星,貧瘠的大地就會變成綠洲;而航天技術的發展,對於貧困的草原牧民而言,就是一串帶來希望的“白晝流星”。

不可否認,它的立意出色。將“新農村扶貧”和“航天航空事業”兩件大事糅在一起,構成了互為牽引力的關係——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航天科技發展與扶貧,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也存在着關係。

《護航》/文牧野

最後一段故事《護航》,由文牧野執導,算是收了個不錯的尾。

《護航》聚焦閲兵式上的“後備飛行員”的故事。她不能正式上台的理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只有最優秀、最全能的飛行員,才能做到最完美的替補,成為飛行表演的最大保障。身為隊長的她,只能成為後備的人選。

每一個幕後不能上場的平凡者,她們的人生故事都值得被挖掘、被書寫。文牧野顯著的強項在於,他對人物的塑造與情感處理是細膩的。

《護航》通過飛行時不斷偶發的主體回憶,來打撈、回溯這位女飛行員的心路歷程——從孩童到少年時光,再到成長過程中所經受的各類挫折。她要打敗性別觀念的禁錮,要在無法兼顧愛情與事業這件事上做出抉擇。這些回憶連同“護航飛行”的主線,塑造起了鮮活的形象。

七個故事、七種鮮明的風格,卻沒有造成“互不兼容”的情況。原因在於,它們都是書寫歷史橫截面背後的小人物。

這也是《我和我的祖國》讓人感到欣慰的地方。每個故事,都選擇將重心放在“我”和“我的”,放在默默無聞卻又舉足輕重的無名者身上,放在大事件幕布背後的那些細微角落,然後再是“祖國”。

真正的歷史,蟄伏於平民的日常之中。“祖國”這個觀念在此時顯得既抽象、又具體,在平民化的敍事邏輯裏,最終漸漸生髮為實際的關切。

從這一層面而言,我們不難發現《我和我的祖國》的優點——它並非是傳統印象中,那類老套、刻板的“假大空”式的表達;而是一部充滿細節、能夠引發觀眾共鳴的作品。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7

part1 前夜

在這麼神聖的開國大典上導演巧妙的抓住一個亮點,第一面國慶的升起,並且還是第一次用電動升旗杆

淚點一:是在止停球出現鏽壞彈掉的後,全城老百姓都將自家有用的和珍貴的物件拿來希望能煉成合金,當清華教授把唯一一塊金屬元素球拿出來的時候眼淚真的嘩的留下來了

淚點二:是登高焊接的時候,就算再恐高也不怕的精神

淚點三:是開國大典的紀錄片再現,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來了,那種激動感那種愛國心

part2 相遇

相遇感謝那些為了國家捨棄自己幸福和家庭隱姓埋名的英雄們

淚點一:高遠流鼻血時,為了關閉反應堆,不顧危險和核泄漏毅然決然的衝回去

淚點二:一遍遍問護士外面有沒有發生什麼事,天天期盼着實驗成功

淚點三:高遠坐在車上,車窗外的人慢慢彙集開始歡呼

雖然我沒有被愛情故事給我所感動,但是無名英雄的付出和偉大我着實感受到了,張譯演繹的很入心

part3 奪冠

所有的淚點都在黑白電視裏歷史回顧女排再次奪冠的畫面上,上次奧運會女排奪冠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守在電視機前的我激動的都蹦起來了,感謝鐵榔頭,這就是女排精神啊!!!

我只想説一句東東啊~你送個東西要果斷啊~幾次機會都被你浪費了~狗狗吃臘肉那裏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笑瘋了

part4 迴歸

97年7月1日你回到母親的懷抱,我們一刻都不能分離,作為80後小時候香港迴歸的記憶點是最深刻的,當東方之珠響起哭成淚人

淚點一:王洛勇老師説“154年了,我們無法再多等一秒。”並在國歌奏響時深情望着國旗升上去的樣子

淚點二:紅姐換警徽

淚點三:最後的東方之珠響起

全場都被“報告,額倆也單着呢”給逗笑了,三位軍人的扮演者很有精氣神,還原了當時的感動,因為最近發生的諸多事感慨萬千,只想説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part5 北京你好

喜劇的魅力,一個普通離異的北京的哥,在修復自己與兒子關係和幫汶川受難小孩的矛盾中昇華了整個主題,感謝每個為祖國建設默默奉獻的人們,每一磚一瓦都是勞動人民的力量

前篇笑點密集,葛大爺果然一流,到小孩説出他爸爸在汶川沒了以後我就哭了,還有最後小孩的採訪,笑中有淚,淚中帶笑,小孩兒表現的很自然特別有地氣

part6 白晝流星

整個畫面特美,特有意境,田壯壯太有感覺了,江珊姐也是,一出來就有戲味,兩位小演員也不錯,希望大家都能富起來過上好日子

淚點一:載人火箭順利降落回家時

淚點二:老爺子倒下的時候

part7 護航

帥!特別帥!巾幗不讓鬚眉!女飛行員帥到不行,男飛行員也和男模團一樣

笑點都被郭京飛和雷佳音佔據了,哈哈哈哈哈哈説完“你天天開飛機”後面停頓的幾秒太搞笑了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8

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詞還在腦海裏迴盪,電影特別有代入感,引起了我的共情。旗杆上升起的紅布,大街上喧囂的慶祝,弄堂裏的錯過,鳥巢外的誤會,滴滴答答的秒錶,劃破天際的流星,穿擊長空的雄鷹,現在為止,已經有29個項目順利申請了“世界遺產”的名錄,這也是一個令人驕傲的數字!在五千年中,中國人受盡了恥辱,但我們終於又站起來了!可謂是“苦盡甘來”!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努力下,嬴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感到自豪。祖國七十年曆程的背後,藏着許多小人物的個體印記。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北京你好》最後的採訪,來自四川的孩子如願在現場觀看了奧運會開幕,想要感謝熱心的北京司機,卻發現自己“忘了問他的名字”,屏幕前助人為樂卻沒被記住名字的張北京笑得燦爛,絲毫不以為意。在祖國發展的道路中,存在着多少“張北京”呢?他們或為國家拋灑了熱血,或在同胞需要幫助時伸出了援手,雖並未被記得,但真真切切地存在着非凡的意義。

身處這片土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像是時鐘上的秒針、分針和時針,拖着虛影轉動成無數密密麻麻的日子,最終匯聚成時間的長河,變成我們所生活的龐大的時代,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的一幕縮影。

對於國家而言,我們是浪潮裏的一滴水,是土地上的一粒塵,即便是這樣生而渺小,我們依舊可以鑄造偉大。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鋭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9

一部電影七個故事,這是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七位優秀的導演聯袂創作,將七個短片合為一體,將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大事件娓娓道來。他們將自己對祖國的理解和情感融入電影中,最終為我們呈現了一部笑淚縱橫,有温度、有細節,同時具有歷史厚度的電影,這本身就是中國電影史上值得書寫一筆的事情。

創作團隊提出了“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遇”的創作思路,由創作者投入超強的專業能力和飽滿的創作熱情,由小人物看大事件,將普通人的命運融入新中國的歷史大背景中,讓大國小家的自豪感和煙火氣巧妙地融為一體,一點一滴,勾起每一箇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的共同回憶。

細品滄桑裏的況味

令我哭起來的單元是《前夜》。

開篇沒多久,黃渤扮演的林治遠就用南方口音説道,20xx年革命,20xx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

20xx年革命,20xx萬人犧牲,僅僅就這2個數字,就忍不住讓人熱淚盈眶。而我喜歡這個單元,並不是因為它背後的宏大與豪情。

《前夜》作為全劇的開篇,重現了莊嚴神聖的開國大典籌備工作,本來就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情。但導演摒棄了對宏大事件的敍述,而是選擇了一個最最細微的點——修理旗杆頂端的“阻斷球”——從而對真實的歷史事件加以還原,用最細微的元素告訴觀眾:小到電動升旗都那麼不容易,而新中國的成立,又該是何等開天闢地、創造奇蹟的偉大功業。

電影中,細緻入微的設計圖、精確到克的國旗重量、工程師愛吃的驢打滾、街坊鄰居家湊出的紅綢、故宮門洞裏温暖的傍晚陽光,影片用最具象的細節刻畫,讓人們看到一場活着的慶典,一段活着的新中國歷史,一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者、建設者,這些生動的內容不僅能讓人們感受到歷史的存在,而且能讓人們觸摸到活着的歷史細節,讓人們相信歷史、被歷史感動、為有這樣的歷史而自豪。

這些細節就是夾雜在歷史滄桑記憶中的況味。它不是假大空的豪情與口號,它是瑣碎的、具象的、温暖的,是更多地下沉到“人”的身上,把對家國情懷的追憶,把對奉獻和堅持的銘記,用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

回到獻禮主題,細細品味,新中國70年的滄桑鉅變,背後又何嘗不是無數人的堅持和努力,最終匯浪成海。

挖掘平淡中的詩意

讓我笑起來的單元是《奪冠》。

故事情節很簡單。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對戰美國隊。與此同時,上海的某個弄堂里人聲鼎沸,街坊四鄰圍着小男孩鼕鼕家的電視機看直播。但是因為電視信號時好時壞,鼕鼕為了能讓鄰居們順利看完比賽,見證歷史時刻,錯過了與青梅竹馬的小美告別的機會,沒能親手把禮物送給小美,而後者即將遠赴美國,天各一方。

鏡頭裏再現了大量上海里弄的生活細節,石庫門老式房子、小賣部門口兼做電話亭、燙頭穿睡衣的中年婦女、胖小孩在家門外吃西瓜。在上海80年代生活過的人肯定對上述畫面無比熟悉、無比親切。影片呈現出輕鬆愉快的喜劇色彩,同時又充滿煙火氣,真正做到了把鏡頭拉到普通人的身邊,把話語權交還給老百姓。

但如果僅僅是再現生活場景,那麼這個故事就遠沒那麼動人。“電影是生活,但不是庸常”,因而在呈現日常悲喜時,要能在平淡的生活裏挖掘到詩意,才能跳脱出當下被桎梏的情境,直至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在這個平淡的故事背後,是關於10歲的小男孩鼕鼕的成長故事,是關於責任,是關於承擔,是關於捨己為人,也是關於時代楷模的感召力。即使10歲的鼕鼕還無法理解,他這麼做是為了什麼,街坊鄰居對女排比賽的熱忱是為了什麼,但是在那一瞬間,他披着牀單用盡全力支起天線的時候,是他的高光時刻。他的身影,讓我想起了想起了少時課本中學過的戰鬥英雄,想起了《悟空傳》裏的大聖,甚至想起了超人,這一刻,少年鼕鼕的形象頓時逃脱了生活的繁瑣和平淡,充滿了無懼無畏的英雄氣概。

徐崢導演所呈現的小人物喜劇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用心對生活中的人進行觀察與捕捉,挖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裏深藏的美,併為其賦予意義。

(同樣精彩的還有《你好北京》。葛優老師將北京的哥”張北京“刻畫得惟妙惟肖,幾乎一個人撐起了整個故事的嬉笑怒罵、起承轉合。該故事同樣是從底層小人物身上發掘大情懷、大格局,我有朋友甚至給這個故事排序第一,足見甯浩講故事的功力不凡。但因為我對上海有情懷,加之篇幅有限,就暫且擱置這個美好的京味故事,留待以後另起一筆。)

遙望大歷史的塵煙

令我百感交集的單元是《迴歸》。

0分0秒升起國旗,一秒都不能差。

電影中為了完成這項任務,使用了三條故事線,分別是斡旋談判的外交官、負責升級的儀仗兵以及校對手錶的鐘表師,他們的故事,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最終隨着時間線的前進,匯聚到同一個時間點、同一件事,那就是一秒不差地升起五星紅旗。導演使用的是她所擅長的多線程講述故事的手法。

但與同樣再現盛典的《前夜》單元相比,《迴歸》單元似乎又顯得有些平淡,它少了點情節上的戲劇性衝突,多了些紀錄片不悲不喜、平鋪直敍的質感。

品味這樣的故事,就得讓自己先回到那個時代的情境中,找出那個年代的時代故事和時代氣質。

也許迴歸這件事本身就自帶光環,在這個宏大的中西兼容的故事構架下,導演在片中直接使用了部分真實影像,用稍顯年代感的畫面,直接喚起很多人曾經親身經歷過的回憶。

香港警隊的警徽警服,英方官員的西裝革履,觀影者對於90年代港片、90年代香港的深刻記憶隨着劇情發展,再一次被喚醒。當國歌聲準時響起,當護旗手肅立敬禮,當維多利亞港上煙花絢爛,當遠處東方之珠的旋律漸漸響起,不用怎麼煽情,不用怎麼渲染,曾經真實存在過的期待、興奮、驕傲、激動就再一次與每位觀眾不期而遇,在歌聲裏淚盈於睫。

97年香港迴歸,本就是歷史時刻、全民記憶。

而如今,悠悠二十二載,任世間歲月輪轉,紅塵中萬家燈火依然。香港依舊,五星紅旗依舊,紫荊花旗依舊。

回首望,我與我的祖國永遠在一起,會唱國歌的人,祖國會帶他回家。

觀影結束,已是華燈初上,街頭巷尾洋溢着即將迎來國慶長假的和煦氣氛,樂觀、自信、踏實、輕鬆。回想電影中呈現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奮鬥、犧牲、歡笑、淚水,不禁感慨,今天的中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真是來之不易,應該十分珍惜。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説,生活在今天的中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是幸運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與電影中呈現的情感產生共鳴——感謝您,我親愛的祖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0

七個故事,七位導演,陳凱歌、管虎、張一白、薛曉路、徐崢、甯浩、文牧野。

高口碑的背後是電影的高品質和對細節的把握。

再現那些蕩氣迴腸、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他們選擇從不為人知的細微之處着手。

新中國旗杆的設計師,為了找尋製作旗杆的合適材料而跑遍整個京城。

參與原子彈研發的工作者,直到原子彈爆炸那天才在街頭和多年失去聯繫的女友相遇。

為了維護新中國的尊嚴,中國外交部和英方爭奪五星紅旗升起來的第一秒。

......

這些故事的成功催人淚下,離不開選角的精準和演員的演技。

故事的演員陣容實力強。

從惠英紅、黃渤、任達華、張嘉譯,到朱一龍、劉濤,再到張子楓、劉昊然、歐豪、周冬雨,可謂是老中青三代演員匯聚一堂。

羣戲的調度有別於以往獻禮片中明星的快閃,而是以故事為主導,讓故事來挑選適合的演員。

每個角色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他們或成為故事背景中的小亮點,或調用年齡優勢成就角色。

正如管虎在選角時所説:“並不是看誰的名氣大、流量多就請誰,標準只有一個——合適。”

在《相遇》篇中,張譯飾演的高遠是參與原子彈研發的無名科學家。

當時與原子彈相關的人和信息都是國家最高機密。高遠已與戀人方敏三年不曾相見,且因原子彈研發身患重病。

導演張一白將畫面定格在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那天,戀人久別重逢的短短几小時裏,也是最有戲劇張力的時間點。

通過愛情去講述歷史,用“平凡”愛情中的波瀾表達“不平凡”時代人物的波折,導演知道怎麼樣最打動人心。

而要把高遠對將死的絕望、對戀人思念的壓抑和原子彈成功的欣喜,在短短20分裏演得充滿層次感,演員的演技必須具有説服力。

為了更好地接近角色狀態,張譯閉關十多天減重15斤,而且幾乎全程戴着口罩,台詞不多,所有的表演都只能通過肢體動作和眼神傳達。

張譯的“適合”不僅在於外形的貼近,還在於他對於角色心理的把握。

當愛人認出他時,他眼睛不住地躲閃,身體向外傾,完全是拒絕的姿態。

但是他又不能大步地離開,三年的思念使他忍不住總拿眼角瞥着愛人。

愛人向他講述他們相遇的故事,他側轉向她,是傾聽的姿勢,眼神裏是一片哀傷和柔情。

最後在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的歡樂人潮中,他似喘氣般爆發出的笑聲。

這既是一個看到多年心血一朝成功的隱忍科學家,也是一個虛弱的重病患者。

他的表演已與角色融為一體,再難區分。

在《北京你好》裏,導演甯浩將“一張奧運會門票”作為這個故事的切入點。

一張薄薄的電影票展示了北京奧運會在中國人眼中的分量,引發了後來一系列的鬧劇。

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必須是性格跳脱張揚的,足以把一場鬧劇變成一場喜劇。

這部作品中葛優大爺交出了這幾年最令人滿意的卷子,那種又蔫又痞的腔調和幽趣的京腔又把我們帶回了葛優時代。

葛優飾演的出租車司機張北京意外得到一張奧運會門票,葛優把這個人物的嘚瑟勁兒表現得令人又愛又恨。

把門票塞在上衣口袋裏,露出一大截兒,恨不得滿世界宣告他得了門票。

隨口蹦出的 “牛掰格拉斯”、“歪瑞嗨皮啊” 的北京式英語,開個出租車就忍不住和乘客顯擺一番,將門票送給兒子時虛張聲勢的一番做作,丟失門票時鬧得雞飛狗跳的操作,無不清清楚楚彰顯這個小人物的可笑。

但那可笑背後帶着的酸楚,又帶出了奧運會期間,普通國人的在意和驕傲。

其他演員們的表演同樣可圈可點。

在《前夜》篇中,主演黃渤很好地壓住了場子,嚴謹的外表下掩不住的韌性和痞氣,活脱脱的高知分子形象。

就算是年輕演員飾演的高材生小號手也毫不出戲,那種挺拔而清傲的青年姿態被很好地融合進時代背景裏。

王洛勇的外交官、劉昊然的大小夥子、惠英紅的港警等,都調用了他們最為擅長的戲路。

只見角色,不見演員,表演上渾然天生,毫無凝滯之感。

這部電影,是典型的以小見大,用小人物去表現浩蕩的歷史。

聚焦面對歷史鉅變時個體小人物的生命體驗,我們隨着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去無限貼近他們,繼而無限貼近那些歷史。

如同經緯交織的畫布,那些小人物才是時代的底色,是歷史質感的所在。

故事的角色既是他們,也是我們。

我們見證了,參與了大時代的發展。

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別人的回憶,也不是書本上枯燥的知識點,而是切切實實地親身參與其中。

我們見證了香港的迴歸,第一次被父母允許熬夜看電視,看鏡頭裏中國國旗時隔百年飄揚在香港上空,那種洗雪恥辱的複雜感受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

20xx年奧運會這一年大喜大悲,北京奧運、汶川地震、火炬被阻,從來沒有那樣一刻能讓我們覺得彼此血脈相連,脣齒相依。

我們的喜怒哀樂和整個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

看完點映,我覺得太值了!

這樣好的電影,值得所有人去電影院支持!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1

在看點映前,我想,我們究竟想看到什麼樣的主旋律電影?愛國我們大體是不討厭的,我們反感的是強行灌輸和樣板一樣的説教。很慶幸《我和我的祖國》在幾乎堪稱華語電影夢之隊的陣容下,做出了一部導演及演員都在水準線上的作品,交出了風格迥異的7份答卷。

完成度很高的三部《前夜》《奪冠》《北京你好》。管虎的節奏,徐崢的喜劇,甯浩的荒誕,應該也是大眾口味會比較喜愛的三個片段。故事結構完整,笑點淚點俱在,黃渤葛優均貢獻了影帝級的演技。除了安保之類的一些邏輯小bug以外,瑕不掩瑜。當葛大爺低頭看到自己的黑鞋子時啞然失笑時,幾乎奠定了《北京你好》是該單元完成度最高的一部。另外,徐崢實在太可愛了,他的可愛體機靈體現在片子的每一個設計裏。

個人喜歡的兩部《相遇》《白晝流星》。應該是褒貶不一的兩個片段了,故事相對單薄。《白晝流星》的意識流形式受眾不廣,且有一些bug,但是這個老頭實在太浪漫了,很難想象在一部禮獻片中出現這樣藝術的風格,真的太出乎意料了,即使完成度欠缺,但在立意上與其他人拉開了差距。《相遇》應該是本片我最喜歡的一個。很多人覺得單薄,但整個片段裏時刻的隱忍和剋制,我實在太喜歡了。沒有大爆發,受到輻射時口罩無聲的浸了血,張譯全程有八十以上的鏡頭都帶着口罩僅憑一雙眼睛在演戲,甚至主角都沒有親眼見證到核彈爆炸成功。整個片子充滿了遺憾和絕望。實在太冒險了,在一個國慶禮獻片,和以上紅火團圓的氛圍主旋律不同,張一白選擇這樣一個沒有希望的人和故事,幾乎在試探觀眾的底線了。

其餘兩部《迴歸》中規中矩,除了被朱一龍粉絲吹捧外,從故事到立意都太保守了。事實上在香港事件發生後的如今,我們期待的並非是一副中規中矩的安全牌。遺憾的是並未相對深刻的涉及。《護航》在7部短片裏節奏把控最末。唯一值得提的是,中國的現代,主角選定在一個造型中性的女性身上,太潮了。誰又敢説意識形態沒有與時代接軌,與時俱進的地方呢。

7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與7個小人物與祖國的聯繫,有不足有驚喜,在70週年獻上一桌誠意滿滿又風格迥異的菜,值得一品。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2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尤其是海外的遊子、華僑更有感同深處,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讚歌。”只要一聽到《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我就會精神振奮、熱血沸騰,被這種愛國的情感所感染。當我得知作為獻禮建國七十週年的一部電影也叫《我和我的祖國》時,便以“飢望炊煙眼欲穿”的心情在等待着這部電影上映。

這部電影分為了《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七個篇章,按照時間順序演繹了1949年9月30日建國前夜籌備、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20xx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20xx年9月3日天安門閲兵及20xx年7月30日朱日和閲兵的故事。這部電影卻讓我瞭解了在建國七十年來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前夜》是以天安門前國旗的旗杆設計安裝者林治遠爺爺為原型的故事。在開國大典的前一晚,大家為了確保電動升旗裝置不出現任何紕漏而反覆測試,46秒的國歌、22.5米的旗杆高度,還要考慮國旗重量、天氣因素,他們是那麼的精益求精。當鑄造旗杆固定球的原材料缺少時,北京城的老百姓紛紛送上自家的收音機、眼鏡、洗臉盆等物品去提煉稀有金屬。所有人對於新中國的成立,已不僅是歡慶,而是將自己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

《相遇》講述了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員高遠寧願自己被輻射,也要保護原子彈裝置的故事。當看到高遠得知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後,他那發自心底的滿足和此生無悔的表情,讓我淚流滿面,為祖國奉獻自己是一件多麼驕傲的事情。正是有了無數的像“高遠”一樣的小人物為國防事業奉獻終身,才會有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才會有了我們祖國今天的強大。

《奪冠》、《北京你好》和《白晝流星》讓我看到了平凡人那種最動情的抉擇,最真誠的善良;《迴歸》和《護航》讓我看到了我們祖國強盛的國力讓我們國民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尊嚴。

七十年來,我們祖國面臨過各種困難和危機,但是一股核心的力量把我們人民的心聚集在了一起,頑強不屈地去消滅困難、堅定不移地去解決危機!

“中國”,多麼偉大的詞;“和平”,極其美麗的詞;“團結”,飽含力度的詞!三個詞,三種情,體現的不就是咱炎黃子孫的心聲嗎?

我國這五千年的歷史並不是那麼風平浪靜、平平坦坦,而是經過了無數坎坷才走到了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個令我們自豪而又敬佩的祖國!在自豪的同時,我們還應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讓“和平”,讓“團結”從中國走向全球!

這是一部主旋律的愛國電影,讓我們回憶見證那些歷史時刻,激發油然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更想從電影本身出發,電影拍攝的角度,本身也彰顯着時代的進步和國人的自信。

我們不再需要那種吶喊式的表達,我温柔地看待世界,那是一種內心的強大。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3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聽着這熟悉的歌詞,我在看完《我和我的祖國》後離開了電影院。

這部電影一共講了七個小故事,每一個都十分令人感動。在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個和第七個。

第一個故事名叫——前夜,講的是中國建國前一天工程師林治遠檢查電動升起裝置的故事。他先是在不能進廣場的艱難條件下仿製了一個小型的升旗裝置,所有人(除了他的助手)都不能理解他。而他在馬上驗收之前終於檢查出電動升旗的缺點,並在大家的幫助下,成功解決了它。當我看到為了製造出小鋼球,居民們紛紛送出自己珍貴的東西來,尤其是清華的化學教授説:“這是化學實驗室最後一塊鉻。”我的眼睛濕潤了。中國人民的團結一心,為國奉獻的愛國精神,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

第七個故事叫護航。講了一個飛行大隊的王牌女飛行員為執行閲兵任務的隊友們護航的故事。她們幾個人之間的互相謙讓、協作與幫助震撼着我。同時,還讓我體會到了閲兵儀式那麼整齊,在其背後需要的努力與付出是多麼的不容易。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4

命題故事輸給了我對“我和我的祖國”想象

我所有的感動都被“預告片”承包了

7個故事7個團隊對於“命題作文”不同解題

總會遇到“眾口難調” 我大概就是“難調”的那一個

所以7個故事 會有個體的喜愛排序( 北京你好;奪冠;前夕)

大概因為《北京你好》裏葛大爺最接地氣,或者説更貼近作為觀影人的我 所處時代 城市生活 ;所以以沒有距離感取勝。歷史的宏大,也可以輕鬆幽默。

《奪冠》小時候戲份幽默風趣,長大後大概是為了扣題

《前夕》整部影片以小見大的歷史開端

《迴歸》的感動都在預告裏

《白晝流星》 大概是因為太具有“寓言性” 缺少了“真實性”的感動。 李叔大概就是那顆星。

《護航》故事太熟悉,被其他表演形式演繹過,輸在“先入為主”。

《相遇》不好説,沒想到合適的語言表達感受。

其實所有的感動都是源於歷史瞬間的真實記憶

因為真正愛的是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5

1949年10月1日,林治遠負責電動升旗。當百姓送矽、鉻、鎳時,當老林拼了老命也要往前衝進廣場時,當他站在毛主席後面看着升旗哭時,我感覺每一顆心臟跳動組成了中華。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這是無數個隱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努力換來的。張嘉譯飾演的劉教授讓因輻射卧病在牀的高遠留意街上是否有響動,我認為應該是為了讓他有個盼頭。而高遠和戀人方敏相遇時,他看她的眼神是多麼温柔,她看他的眼神是多麼深情,可惜方敏終是多年後才在電視機上的報道上得知高遠銷聲匿跡的原因。

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首次奪冠。徐崢用詼諧幽默緊湊的拍攝手法展現了鼕鼕放天線給大家看女排 ,而小美這時候趕着要出國,所以鼕鼕着急得不行的劇情。當長大後已成為教練的陳鼕鼕再遇到已經變成歸國物理學家的趙啟美時,我不由得倍生感慨,不算特別新穎的情節也能拍出既搞笑又温情的感覺,徐崢的《奪冠》真是我看本次電影笑得最樂呵的一段。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無論是華哥種機芯了得,還是升旗手朱濤刻苦練習肌肉記憶,亦或是和英國負責人理論數月的中方領導們,他們都為香港迴歸不多不少那一秒在努力着,這一秒對中國意義非凡,它意味着香港的新生,意味着迴歸祖國懷抱的完整性。

20xx年,北京舉辦奧運會。不省心的父親張北京好運氣抽到了唯一一張奧運會門票,得瑟的他一心想當成生日禮物送給兒子,卻因為得意過頭大意地讓門票被搭車的四川小孩“買”走了。當兩人你追我趕互相指責着“小偷”“搶劫”時,我沒有想到我後來會因為小孩一句來自“汶川”瞬間飆淚,小孩只是想看看被地震帶走的父親裝的奧運場上的欄杆 ,那枚奧運工程優秀農民工的徽章熠熠生輝,閃耀在我心頭。

20xx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哥哥沃德樂和弟弟哈扎布由李旗長帶領着看到了這一幕,我想對我觸動最大的莫過於李旗長讓他們倆“站起來了”,不再當應進少管所的壞小孩,而是認真反省了自己,好好當一個守護家鄉的人。

20xx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閲兵式在北京舉行。呂瀟然作為備飛組,從生氣不服,到主動讓出到手的機會,我看到的是一個嚮往天空的女子的執着和鎮定,還有她理智的思考,也許是因為她當時沒有太大把握,也許是因為她想成全他人的夢,不管怎麼説,都不能否認她也同樣愛着這片天空,愛着祖國大地。閲兵式不應只是一種榮譽,更應該成為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所有人都是參與者和見證者,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我第一次經歷了電影落幕後自發的掌聲,跟着大家一起隨劇情又哭又笑,現在都還有點激動。

可能《我和我的祖國》最近聽多了,最後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我腦補的是南征北戰的《驕傲的少年》,但整體來説還是很感動,久久不能回過神。

“新的世界新的起點就在眼前”,阿中哥哥,我們陪你一起衝鴨。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6

電影採取時間軸的方式講述,這也應該是最簡單地串聯起七位導演作品的方式,所以不用擔心,絕不會有故意倒敍這種毫無意義的炫技。從新中國成立到20xx年閲兵,七件大事一一講述。這中間每個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就對比得很明顯了。故事情節就不多介紹了,就聊聊我淺薄的對導演風格的認識。

1949年10月1日,前夜,管虎

之前看過管虎的作品有《廚子戲子痞子》、《老炮兒》。都説不上特別喜歡,故事的懸念設置,印象中廚戲痞是好的(好多年前了)。這次的前夜,情節重複度多了一點點,總覺得劇情止步不前,比如歐豪爬上屋頂用大喇叭問鄰里借東西的情節就出現了兩遍,第一回的借紅綢子完全沒有第二回借金屬材料有衝擊力。鄰里自發送金屬材料這段是我的第一個淚點。

齣戲的還有五湖四海的方言,黃渤説南京普通話,我先把青島貴婦的形象刪一刪。片段裏出現了兩次強調學歷的地方,一個是吹小號的學生是北大西語專業的,還有一個送金屬材料的教授是清華化學系的。嗯,我的學霸濾鏡又厚了那麼一點點。

6.5/10。沒有巨大驚喜,沒有巨大失望。

1964年10月16日,相遇,張一白

張一白近來拍的都是都市狗血愛情片,就愛跟愛情風月過不去,而我年少無知時因為演員曾走進過影院,昧着良心給二、三星的電影打出四星(《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匆匆那年》)。

沒錯,紅色主旋律電影,張一白依舊還在講愛情!(這都可以!)但這部在我心裏能排到第三位,張一白,請好好謝謝張譯和任素汐。好的外援,是可以讓你體驗躺贏的樂趣。

任素汐這個話劇演員,小場景下的表演張力一絕。公交車上的獨角戲,短短几句台詞,情緒、眼神都到位了。張譯雖然大部分時間戴着口罩,可是眼神的漂移表達的無奈與欲言又止。絕。

張一白有一個細節做得很好,這是唯一一部做到了與下部故事有銜接的,故事結尾樓下出現的女排奪冠直接過渡到下一個故事也沒什麼問題。

7.5/10。演員加成90%。

1984年8月8日,奪冠,徐崢

之前看其他影評説徐崢是有小聰明的,會用小人物講大故事。説對了。上海弄堂裏的市井故事,主角是一個小男孩。故事裏存在很多時代、地域特色,果盤裏的大白兔奶糖、老式的卡帶、出現在背後的窗簾使鼕鼕成為了超人。小男孩可愛懂事地讓人心疼又發笑。最後他哭着和爸爸説,咱家的天線太爛了!那一下我不知道自己應該笑還是應該哭。

説不出太大缺點的故事,要有那就是鼕鼕長大後為什麼變成了吳京。那一段略顯多餘的應該是為了呼應女排再次奪冠的多年後相遇,稍微有一點刻意了。

8.5/10。

1997年7月1日,迴歸,薛曉路

這位導演作品不太熟,看過的只有《北京遇上西雅圖》和《海洋天堂》。這兩部,差異可真大。

不太有代入感,一個是香港迴歸時自己還小,另一個導演過於強調時間,而這個立意在第一個故事前夜裏已經被強調過一遍了。

港也説不上港,大陸也説不説大陸。

6/10。

20xx年8月8日,北京你好,甯浩

不拍《瘋狂的外星人》的甯浩還是非常可!和奪冠對應,一南一北兩個市井故事,葛優飾演的出租車司機一口京片子,特貧特愛顯擺。這個故事好就好在,即使拋掉國慶獻禮這個主題,這也可以是甯浩的作品。如果不是門票,而且其他重要的東西,這故事似乎依舊成立。

對於國家大事,更多普通人是參與者和觀眾的身份,這個故事我理解想説的是這個,就算不能親臨現場看開幕式,我們可以通過轉播看,可如果可以幫助別人達成心願,即使這人吧摳門還有些小市民心理,可時不時就是能有點兒熱心腸的衝動出現,這就是普通人。

9/10。

20xx年11月18日,白晝流星,陳凱歌

陳凱歌這個賽事主辦方選送選手的作品,砸了,差得太明顯了。

老毛病,故事邏輯差。演員也不行,即使是劉昊然這個算是同年齡相對有實力可以抗一點票房的新生代演員,和前面五個故事裏的眾多老戲骨一對比,差距大了,更別説陳飛宇了...這位帥哥演的是城中貴公子下鄉體驗生活麼?這倆人是怎麼混入航天員返航現場,還能給人抬座椅的?咱們拍電影是拍電影,能別脱離現實那麼多麼?

畫面真美,七個故事裏最美,陳凱歌適合拍大場景、盛景。《妖貓傳》裏的盛唐很美,故事弱了。審美是好的,可惜不牢靠,看一半就覺得好假。

5.5/10。

20xx年9月3日,護航,文牧野

這是不是七位導演中最年輕的一位?85年的算是了吧。故事中規中矩。我的記憶點全部都是英姿颯爽的宋佳(腦內持續尖叫,我!可!以!)。本年第二次被宋佳驚豔,上一次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裏,媚惑;這回變成女飛行員,颯!(我都可以!)

張子楓的出現也驚喜,坐在自行車後座,被風吹散的短髮,真好看。這個故事裏的女演員都是我喜歡的,喜歡喜歡喜歡!~大概這個故事可以穩居中流。期待這位導演以後更多的作品。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優秀觀後感 篇17

公交車上,一個少年問:“看了嗎?”另外一少年答:“看了”問曰:“人多嗎?”答曰:“爆滿”又問:“怎麼樣?”又答:“阿中哥哥真牛…………”我一邊回味着兩個少年的對話,一邊雙腳踏上了通往奧斯卡影院的電梯。

伴隨着清越的童聲歌唱《我和我的祖國》,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繼而,這面紅旗越來越大,充滿整個屏幕,那無窮無盡的紅啊!立刻燃爆了我的所有情感,把我融入這波濤洶湧的紅色浪潮,令人熱血沸騰,有一種濃濃的情絮在高速膨脹,讓我的心跟着紅旗一起高高飄揚。我在心中默默唸誦: 有一種感動,叫“中國紅”,有一種驕傲,叫“五星紅旗”,有一種深情,叫“我愛你中國”。

第一篇章:開國慶典,萬無一失。

鏡頭一轉,我們迅速穿越到了1949年的國慶前夕。那是一個充滿激情和熱情的年代,既嚴肅緊張又歡欣鼓舞。《前夜》中黃渤所飾演的林致遠,是一個小小的技術人員,卻令人倍感可親可愛可敬。當他為國慶升旗鑄就模型追求“萬無一失”之時;當他尋來號手和國歌注目目國旗眼含熱淚之時;當他不顧一切高喊“王鵬飛”衝向天安門廣場之時;當他爬上高高的旗杆冒着生命危險來焊接阻斷球之時;當他站在毛主席身後仰望紅旗升起的之時。

我深切感受到他濃烈的愛國之情,講科學,有擔當,愛祖國,不畏困難。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度,能讓一個勞動者如此狂熱的奉獻自己的一切?還有當小喇叭兩次在四合院的屋頂響徹北京的夜空之時,第一次我們看到的是人們拿來了自己的紅綢、黃綢,第二次我們看到的是無數的人湧向國慶籌備處,手裏拿着煙管、勺子、金鎖、收錄機、金邊眼鏡框、實驗室裏最後一塊鉻…………,每一雙清亮的眸子裏閃現着無盡的渴望。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國度,他的成立能夠牽動着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心?當有着濃厚湖南口音的毛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並且親手按動電鈕,讓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我情不自禁潸然淚下,這一刻我找到了答案。也想到了看七十年國慶直播升時,我們一家三口並肩而立,隨着電視齊唱國歌,沒有羞澀,只有自豪。

第三篇章:最美童年,鏗鏘玫瑰

徐崢導演的《奪冠》喜點最多,十一歲的鼕鼕深受喜愛,我也特別喜歡這一段。土生土長在上海小弄堂裏的鼕鼕,機靈活潑,聰明伶俐,人見人愛,有着非常快樂的童年。可是有一天他心愛的同學小美就要飛去美國了,他心中不捨卻毫無辦法,一心想送一張《我的中國心》磁帶作為留念。哪成想像土星撞木星一樣,同學送別和女排決賽撞在了同一天。鼕鼕一邊想着為小美送別,一邊想着為大家修理支撐天線杆,兩廂為難,真是急煞了小小男子漢。屏幕前,我看熱熱鬧鬧的弄堂觀影人羣,我看黑白電視機裏鐵榔頭——郎平的瀟灑扣球,還有我看滿頭大汗火燒火燎幾次三番穿梭在屋頂和弄堂之間的鼕鼕,心中竟然沒有心疼,而是有無盡的美好回憶。也許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人們狂熱看排球賽的場景,但作為七零後的我們卻覺得身臨其境。

小時候,我們也是這樣的黑白電視,這樣的蹲着、坐着、站着的人羣,街坊鄰居彼此友善彼此瞭解。秋天的時候,晚上我們在月光下邊剝玉米邊看電視,也總是讓最小的弟弟去調試天線杆,我們一起笑着鬧着勞動者。劇情繼續向下發展,隨着郎平最後一球的絕技扣殺,中國女排奪取了決賽第一名,那一刻,銀屏內的人們歡呼雀躍把鼕鼕高高拋向空中,銀屏外的我也是瞬間感覺暢快淋漓,揚眉吐氣。可能只有最美的童年缺憾,才能為最美的相遇埋下伏筆。最終鼕鼕沒有趕上為小美送行,可多年後成為教練的鼕鼕再次遇見了物理學家小美,我們的女排也再次崛起,一舉拿下金牌,使人熱血沸騰,和20xx年中國女排在日本重新衝向世界第一遙相呼應,同聲相求。正如田震所唱:風雨彩虹,鏗鏘玫瑰,芳心似水,激情如火,夢想鼎沸;風雨彩虹,鏗鏘玫瑰,縱橫四海,笑傲天涯,風情壯美。

第四篇章:寸步不讓,香港迴歸

一九七九年香港迴歸,鮮豔的五星紅旗在七月一日零時零分冉冉升起。《迴歸》中我國外交官經過了多輪談判,為爭取國旗在七月一日零分零秒升起殫精竭慮。他果斷堅毅,有理有力,談判擲地有聲:“這一時刻,對於你們來講是結束,對我們來説是開始”《迴歸》中的國旗手蒙着眼睛訓練升國旗,只為形成肌肉記憶,與四十六秒的國歌緊密吻合。《迴歸》中的的一對夫妻,達哥矯正鐘錶精準無誤,毫髮不差,英姐“摘警帽,換警徽”,英姿颯爽,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見證和推動了這一歷史真相。《迴歸》中隨之東方之珠的歌聲響起,不禁使人淚流滿面,香港和祖國,血濃於水。“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説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我的思緒飄回了一九九七年,那年我大一,我們全班同學都坐在教室裏看香港迴歸直播,教室裏插滿了小小的五星紅旗,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坐得筆直,伴隨着國歌的旋律,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的共同升起,我們歡呼雀躍,放聲歌唱。那一天的紅旗映紅了中華兒女的心,那一天的禮花照亮了香港的上空,那一天的歌舞甜醉了東方明珠,那一天的激情也燃爆了我們的教室,這就是我心中的一九九七,永遠的一九九七。

第五篇章:小情大愛,美麗北京

伴隨着《你好北京》,我們來到了新世紀,迎來了20xx年的奧運會,新千年的中國煥發了新的青春,處處流光溢彩,處處令人感動。葛優是個樂天派,他飾演的張北京是個出租車司機,天生一個喜劇範,一出場就為大家帶來歡笑。他吉人天相,紅桃二為他帶來好運,居然就中了公司的大獎——奧運會入場券,準備送給兒子作為生日禮物。拿到了奧運會入場卷的張北京不停地嘚瑟,不停地向別人張揚他的入場券,不想被一個四川少年用八百塊錢掉了包。張北京找到和同學一起慶生的兒子,先得意地渲染了一番氣氛,然後在眾目睽睽之下打開禮物,卻發現禮物卻不翼而飛。張北京氣急敗壞的找到四川少年,展開了一場小偷警察拉鋸賽,自己卻被誤認為小偷,笑點不斷。

可是當孩子講起自己的父親是奧運優秀的農民工,而自己的父親在汶川地震中犧牲,他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就是想摸一摸自己父親所建造的奧運會會場的欄杆時,所有人笑點變淚目。最後張北京改變了初衷,把奧運會的入場券送給了這位四川少年。開幕式時,張北京和許許多多的國人一樣,臉上貼着國旗,手中搖動着紅旗,在鳥巢到外邊為奧運會歡呼助威。當大屏幕上顯示四川男孩向他表達感激之情時,我們看到的是他尷尬的布鞋和光腦門後定格的五星紅旗。想想20xx年的祖國,再想想現在的祖國,不禁為祖國新千年的飛速發展而激動。

第六篇章:白晝流星,天佑中華

感謝陳凱歌導演,他是最辛苦最用心的一位導演。《白晝流星》首先為我們推出了兩個大帥哥,令我為之眼睛一亮。可是看完整個情節,細細體味,這裏面表達的思想卻不少。三個人、三匹馬、大片的沙漠、一艘神州十六回歸倉,揉進了許許多多的矛盾融合體:土地沙化與精準扶貧、知識青年與迷途少年、神州六號與白晝流星。陳凱歌用他有限的影片資源,力圖讓人們感悟祖國曾經創造的輝煌,發現祖國現在尚需努力的地方,暢想祖國更加美好的未來。也許,這只是我自己外加的一些想法。縱觀七十年的開國曆史,老一輩奮鬥者的穩健與魄力,新一代青壯年的擔當與責任,小一輩少年的自信與傲氣,都讓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正如《天佑中華》的歌詞那般:天佑中華,祥雲飄四方,榮耀傳天下,真心祈禱,天佑中華,願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真心祈禱,天佑中華,這是我對你最深沉的表達。

第七篇章:大國騰飛,我願護航

喜歡《護航》是因為宋佳,宋佳飾演的飛行員叫呂瀟然,認真負責,技術過硬,女兒身,鋼鐵心,優秀與威武並存,柔情與俠骨共生,英姿與豪情並連。為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式,呂瀟然分秒必爭刻苦訓練,作為隊中最優秀的女飛行員,在閲兵式前卻被意外通知撤出閲兵編排留作替補。她痛苦,她不解,她艱難抉擇。在自身榮譽和國家榮譽面前,她最終選擇了備飛。當一架架戰鬥機滑行起飛,駕馭長空,接受檢閲,作為“備飛”的呂瀟然,最終見證這一榮耀時刻。場外的我也感慨萬分,如今,我們在新時代的最前沿,就要時刻準備着,為這個偉大的時代做出應有的貢獻。

伴隨着在《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整個放映廳的人們久久坐在那裏不動,回味着影片帶來的巨大震撼和感動,小情與大愛,小人物與大事件,我和我的祖國,就這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當黑色字幕結束了,人們才依依不捨離開影院。打開手機,我看到QQ裏的一條新動態:阿中阿中勇敢飛,中華兒女緊相隨。今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祝阿中哥哥生日快樂!是呀,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0ml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