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精選9篇)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精選9篇)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1

家,對我而言永遠是那麼温馨舒適,可對他來説,家,只是有爸爸和奶奶的破舊的房子 ;挑擔,對我而言也許很遠 ,可對他來説就是現在——國中!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精選9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叫做《肩挑一個家》,書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但他的故事最讓我感動敬佩。

他的故事是這樣的:他是一名國中學生,從小沒有享受到家人的很多愛,在他模糊記事的時候媽媽就離家而去,整個家庭越來越衰落,爸爸和奶奶都是體弱多病的,家中也沒有固定收入,照顧整個家的重擔就由他來撐起。爸爸和奶奶總是一次一次因突發病而去醫院,有一次,他拖着疲憊的身軀去醫院,在路上騎車時摔倒了,可他還是爬了起來。他利用中午和晚上在餐館裏打工,掙來的錢只花在給家人買營養品上。他在學校是個班長,幫助腿傷的人上下樓梯,幫助沒帶傘的人回到家中……他就是這樣,只要是有感情着落的地方,他都會肩挑一個“家”的擔子。

看完他的故事,心中的感動油然而生。一個和我們一樣的同齡人,面對清貧殘缺的家庭,他沒有退縮和抱怨,不離不棄地守護者家人,默默地挑起家的擔子。

家人生病了,他到處借錢,給家人治病。家中的農活,家務活,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來承擔,“他難道不累嗎?”我想我們都會這樣問,他累但也不累。平日裏,同學們跑了一點步就會説:“累死了,真討厭跑步。”可他有時幾個月都忙碌於家中和醫院,來來回回地跑,他難道就開心?一點也不累嗎?

他,一個14歲的國中生,家裏欠債10萬多,爸爸只是一個木匠,並沒有穩定的高收入,他體恤父親,自己在空餘時間也去打工,分擔家中的支出,而有些同學呢,過着富裕生活,每天浪費着錢,一點也不體恤父母賺錢的辛苦,自認為是一個“大腕”,每天大把大把地花錢,淨花在沒用的地方。

他沒有享受過很多很多的母愛,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去了,他不止一次地哭着想媽媽,可連媽媽的樣子都記不起來,父親和年邁的奶奶都常年體弱多病,也沒有給他許多關愛,可他卻毫無怨言,不離不棄地照顧爸爸和奶奶。可我們呢,天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要大人一不“服從”,就鬧着節食,離家出走。

他只是國中的一個男生,但家裏的活,都是他來幹,比如農活,家務活,就連洗衣燒飯的事,也是由他來做。可有些國中生呢,大人叫他們乾點活,掃掃地,洗洗碗,擦擦桌子等小事,他們總會理直氣壯地大聲埋怨:“我才幾歲,你就叫我來做這個。”接着就繼續自己做自己的事,毫不把大人放在眼裏。

他,就是美德少年毛偉鵬,獨自一個人肩挑一個家。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2

在你的一生中,一定讀過許多書吧,而我就要挑其中的一本書《肩挑一個家》來寫一篇讀後感。

《肩挑一個家》是一本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書,裏面的每一件事都是包含真情實感的,都不是瞎編出來的。在書中的美德少年雖然沒有我沒那麼幸福,他們或沒有父愛,或沒有母愛,或天生就是孤兒,或父母有疾病等等,但他們表現得非常勇敢,用他們稚嫩的雙手來挑起整個家,他們的家庭雖然困苦,但他們就像家裏的“開心果”一樣讓家裏充滿快樂、開心。有些美德少年天生就是殘疾人,但他們身殘志不殘,朱恩漢就是一個列子,他雖然是一個聾啞人,文中説他想買一件西服,原來要300元,可是那位女老闆看她是一個聾啞人就半價賣出150元,對於這個數字來説我們是掏出錢包就可以買到,但對於那些貧困家庭來説,這個數字已經算是家產了,可朱恩漢並沒有因為這麼多錢而放棄了,為了找一份工作來賺錢,他找了又找,終於找到了一份般磚頭的活,他不僅通過工作來賺錢,他每天還通過省錢來賺錢,他小時候得了一種先天性的疾病,他每天可以領3到5元來買一瓶豆漿或一個包子來吃,但由於省錢他每天早上都不用這些錢了,對於我們這樣的生活條件一天可以領7到10元錢了,或10元以上的錢,他為了儘快得收集150元,他鞋子破了也不買新的,而是找鞋匠補了又補,而我們鞋子破了第一時間就是買新的,他每天還撿一些垃圾來賣給廢品收購站,雖然那些錢很少,不過對於他來説,是向150元前進了一小步,終於150元湊齊了,他買了那件西服,先不是給自己穿,而是跑回家給爸爸穿上了。從這可見,朱恩漢他時時刻刻牽掛着親人。

其實,我們身邊就有許多的美德少年,只是我們沒發現而已。書中的人物和我們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他們無論多麼貧窮,多麼困苦,但他們的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3

《家》這本書很早就收到了,但是一直斷斷續續的讀着,以前總感覺讀這種書會很枯燥。但是當你仔細的讀完,並且認真的去體會,就會發現,還是這種書有味道。

《家》這本書是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用巴金先一貫的語言風格,質樸,明朗,親切自然,本色而熱情,以家庭為主題,折射一個時代的特色和問題。

《家》這本書通過對一個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沒落,分化的描述,通過不同的人物性格,反應了不同的人物命運。不反抗,不想改變,只能是註定要悲劇過完一生,這裏的代表人物就是覺新。他的不反抗,美好的戀情沒了,守舊,妻子被封建迷信吞噬了生命。但是他也能接受新的思想,只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沒有了行動。沉穩而意志力不堅定。而弟弟覺慧,雖然性格激進大膽,在現在看來還有點冒失。但是敢於反抗,勇敢的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動。敢於為了愛情同封建禮儀做鬥爭,最後走出了家庭,也算是一種小勝利吧。還有丫鬟鳳鳴對愛情的大膽。等等的人物性格,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像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要像覺慧那樣敢於拼搏。哪怕最後失敗了,也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就像現在的很多年輕一代,他們有着很先進得想法,但是很多人都會瞻前顧後的考慮很多問題,沒有走出最後一步行動的步伐。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可能,走了最後一步,很大機率會失敗。但是努力了,爭取了。即使最後沒有結果,也是一種別樣的結果。

《家》雖然是一部批判那個時代的書,但也向我們年輕人昭示着青春的無線可能。年輕的我們,只要有激情,有夢想。無論前進的路有多麼的崎嶇。但是有愛,有努力,幸福也會不遠了。

《家》一本好書,使我受益匪淺,也是的我將會繼續讀下去巴金先生餘下激流三部曲的剩餘兩部。從而汲取營養。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4

一個具有時代性的作品。講述一個出生在舊社會大家庭的青年,在社會動盪的年代,在封建禮教土崩瓦解的時代覺醒了。看到了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抑,殺人的禮教。鮮活的,青年的生命,做了毫無價值的犧牲品。而一種麻木、忍耐、怯懦、退讓加上封建的衞道,卻仍在絞殺更多鮮活的生命。青年終於忍無可忍,憤而出走了,成個這個家庭的叛徒。

距離那個時代遠了,不讀書,那都是些無法想見的故事。我現在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時常聽到要破除封建迷信的話。至於封建迷信,只以為是一些不好的東西,大概跟狐仙有關的,至於是否一定要破除,到從來沒想過。《紅樓夢》有不少人説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劇,可我懷疑作者是否有這麼高的思想素質。他只是作為一個小説家,把他一生的富貴和辛酸寫在紙上。至於抨擊封建禮教,反抗封建思想,我想曹雪芹不會的,那些只是後人的評説。即便書中確有這樣的影子,那也不是因為這個目的;即便是有這個想法,也不會這麼清晰明確和堅決。可《家》卻是為了反抗而寫的一部書。

巴金本來就生在一個反抗的年代。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犧牲的何止幾代人。歷史的車輪碾過,轍子裏滿是漿血。禮教造成的悲劇又何止幾樁,萬千的人在其中受苦,卻又令人驚異地維護和宣揚着這種禮教。魯迅是一針見血的,“滿紙的仁義道德”只看見“吃人、吃人”,吃人的人也終將被人吃。但我還是驚訝,幾千年一直都是這樣,談不上反抗。曹雪芹不是真正的反抗。真正的反抗是在帝國轟然倒塌,思潮開始湧入麻木的中國,從一批不肯簡單地上吊作犧牲品的人開始。巴金生在一個反抗的年代,他寫的這部小説就是為了反抗。

這本書我不敢説他寫的很好。但題材是很好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會產生怎樣驚人的效果!可想而知,會掀起一個潮流,激勵一代青年,點亮一代人的思想,所以説這個作品屬於那個時代。現在讀起來,是一種遙感了,畢竟在他們的努力下,時代變了。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5

陳勝吳廣起義,司馬遷寫入世家,歷史課本説是司馬遷有魄力,實則非也。

我細讀史記,以為司馬遷寫史記的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銜接,因為紀傳體的缺陷就是人與人銜接的不是很好,雖然更具文學性。為避免這一缺陷,司馬遷只能為更多的人立傳,尤其是人網中的結點處,由於相當大一部分的人和事都必須與此人聯繫上,所以才專為此人立傳,敍述一下此人的主要事蹟,拔出蘿蔔帶出泥,自然可以從側面敍述其他人物。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但它是打響反秦的第一槍,尤其是很多的反秦諸侯都與他們有聯繫,所以才寫入正文。司馬遷寫史記,重點的是一個史實,以他的為人,決不會因為個人好惡而將一無所謂的人寫入史記。這才是它真正的偉大之處。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6

一週的時間,終於把“金粉世家”看完了,看完後,第一感覺就是以後再也不看悲劇了,最後哭的稀里嘩啦的,終於沒有等到期望的結局,金燕西和冷清秋隨着南來北往的列車越走越遠,而不是我期待的大團圓的結局,難道這就是生活嗎?是情節使然,還是現實本該如此呢?真是造化弄人啊,白秀珠走了,金燕西終於醒悟了,冷清秋也從大火中死裏逃生,他們原本可以在一起過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可是最終確擦肩而過,怎能不讓人傷懷最近一直沉浸在“金粉世家”的劇情當中,為最後的慘淡結局慨歎,為小人得志氣憤,為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而感傷。。。。還是把這些複雜的情緒都寫出來發泄一下吧。。

總體上來説,一代金粉世家最終破敗不堪,簡單從表面來看,是從金總理的去世開始的,是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這個頂樑柱的垮掉直接導致了金家的衰落,可是最後的結局也是可以料想的到的,金家的幾個兒子仗着父親是國務總理在外謀得一份職務,整日不學無術,不思進取,結交一羣酒肉朋友,花天酒地。一旦失去了靠山,朋友不見了蹤影,飯碗也丟掉了,轉眼即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可以説是金總理一個人養了一幫寄生蟲,除了幾個不爭氣的子女,還有這些姨太太們。是安逸的生活磨掉了他們的鬥志,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以説是父母教導無方。雖然説“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但是不可否認,富貴的家庭同樣會有有志之士,父母的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整個故事是以20世紀30年代為背景的,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裏,不可否認,人們的思想還是有很大侷限性的。在男女的婚姻方面,金燕西和冷清秋是敢於跳出來向封建制度發出叫板的,他們一個是衣食無憂的豪門公子哥,一個是接受了新思想新教育的的才女,因為真愛而走到了一起,可是最終因為命運的捉弄,還是分道揚鑣。。。而小憐和柳春江則是悲劇中的悲劇,他們的幸福斷送在了柳少爺父母的手裏,同時柳父母用這把無形的刀也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感情貫穿始終,也是讓我一直很糾結的問題。一直想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要寫出這樣的劇情,為什麼要讓有情人如此的備受折磨還最終勞燕分飛。金燕西雖説有一身的紈絝子弟習氣,可是他對感情的執着也着實讓人佩服,另外很講義氣,為朋友打抱不平,他也是一個討女孩子歡心的男孩子,在認識冷清秋之前,他與白秀珠情同兄妹,他只是把白小姐當作妹妹看待,可是白小姐確早對他以心相許,可是燕西卻從來沒有愛過她,直到單純美麗而且滿身才氣的冷清秋的出現,才讓金燕西頓覺愛的滋味,他用盡一切的辦法去追求冷清秋,最終博得美人芳心,並走入婚姻的殿堂,雖説他們的婚姻後來出了點問題,可是他自始至終一直愛着的是冷清秋。他們的感情故事不是我短短的幾行文字可以描述的,他追她時想盡的種.種辦法,他們戀愛期間那些唯美的畫面,新婚時的甜蜜,可以説只有在觀看的時候才能體會到。。。

後記:看完“金粉世家”後,心裏一直很沉重也很傷感,不過從這部電視劇裏面可以感悟到如下幾點:

首先,要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要有可以獨自在社會立足的本領,不要試圖依靠他人,只有自己才能靠的住。

其次,要內心充滿愛,

再次,婚姻要建立在真愛的基礎上,否則兩個完全沒有愛的人生活一輩子,太沒有意義了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7

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秦國經過數代人的經營,到了秦始皇時代,終於制六合,吞八荒,吞併六國,統一天下。本以為是曠古鑠今,傳承萬世的基業,卻在一個“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的陳勝的首先發難之下,一潰而終至亡國。

史家們(包括司馬遷)分析秦的亡國,都説是因為秦政過於暴苛,而沒有順應形勢,施行仁政。是啊,民眾們經過了那麼多年的戰亂,其實心裏是盼望着能夠過上沒有戰爭的日子,享受和平的安定。估計秦始皇是因為慣性的問題,沒能及時的剎住車,又或者是他天生有暴力傾向,根本從意識人就沒有想過要剎車,他延續着他的暴政,説不定更加暴虐。他活着的時候,由於他足夠的強大,人們還沒敢有太大的反抗,等他身死,篡位而立的胡亥根本沒有能力掌控全局。陳涉就是在一次明知左右都是死的情況下,冒險而借扶蘇的名義自立為王,帶頭起來反抗秦朝的。

陳勝從小就有鴻鵠之志,他在起兵的時候,就用了一句口號“將相王候寧有種乎!”,充分體現了他的心志,也完全挑起了起義民眾的雄心。他們採用了“魚腹丹書”這種老調卻屢試不爽的辦法,讓自己成功的登上王位,一呼而百喏,登時全國各地到處都起兵開始造反了。

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是農民起義,但我認為這隻能説明他在起義的時候的身份是農民,他的實質的目的一是為了解當時的困境,二是為了貪求富貴。所以,當他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他就被迎面而來的富貴衝昏了頭腦,開始享受並誇耀起來。他有一個從前一起耕地的朋友,當時陳涉説了一句“苟富貴,毋相忘”,朋友還嘲笑他醜小鴨想變白天鵝。此時陳涉真的富貴了,當王了,他就跑來求見,好不容易見到後,看到陳涉現在的生活是如此富麗堂皇、奢侈腐敗,在一種羨慕、嫉妒的情緒下,開始到處散播陳涉以前貧窮時的舊事,結果陳涉將他殺了,也斷絕了與故舊知交的來往。然後陳涉又任命了一些官吏,專門來督察部下的過失,以苛刻的手段對付自己不喜歡的人,於是許多將領也不再依附他了。陳涉後來之所以失敗,原因大多在此。

陳涉稱王總共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可是他卻是一支星星火種,終於引發了燎原之勢。而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它也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意義。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8

家,一個愛、温暖、避風港的象徵,但在巴金筆下的這個舊社會中的家卻是惡魔、監獄、劊子手。

小説中,有很多情節讓我感到悲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結果。梅,因母親的態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並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後,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發而抑鬱成病,吐血而死;琴,讀了幾年書,積極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助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起,過着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為了自己純潔的愛情,不惜拋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毀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佈,因肚子裏的孩子受到眾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濕的房裏,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致了她在生下雲兒後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這些女性人物表現出了在封建社會裏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揹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堅定,他帶着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脱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犧牲了一個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爺的封建思想、整個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住: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那麼就讓它作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肩挑一個家讀後感 篇9

讀完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十分喜愛它。相信大家都知道並且都讀過這本書,故事的內容就不需要介紹了。

看完這本書後,特別是瞭解了巴金的生平後,我真的覺得書中的覺慧與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殘酷的現實確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親死後四個月,二姐就患“女兒癆”死了。她性情温和,從小熟讀《烈女傳》,她學到了許多封建“婦道”,知道作為女人,要順從一切,忍受一切。那本書裏,有個寡婦因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個王妃,官裏起火,她甘願燒死,也不出來,因為怕失體面。二姐熟讀這本書後,顯得與她年齡不大相符的沉默與憂鬱。祖父生日的三天後,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大哥的處境十分困難,巴金是非常瞭解的。大哥本來與一個從小在李家走動的巴金錶姐很好,但是這門親事後來沒有成功,他用在祖宗神位前拈紙團的辦法,選中了另一個姓張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虛話,雖滿肚委曲,但也沒有反抗,也從不曾想到反抗。後來祖父死了,恰好這時大嫂懷孕,臨盆在即,這就成為叔嬸們打擊他們的可趁之機,他們一方面在祖父靈堂前提出分遺產,一方面又認為祖父去世不久,長房在服孝期間,在家生孩子,將與祖父在天之靈相沖,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個偏僻的鄉村去生產,説離開家裏越遠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與長輩因循、敷衍、妥協、服從慣了,並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讓大嫂留下來在家生產的建議。他最後還是拿着衣被陪着自己的夫人上轎,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來。雖然,大嫂並不像《家》裏的瑞珏那樣難產而死,但當孩子彌月以後,大嫂抱着孩子回家,巴金看着叔嬸們臉上所顯露勝利者虛偽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憎厭。

巴金是覺慧嗎?高家的悲劇源於李公館經歷的悲劇;鳴鳳、瑞珏、梅表姐這些悲劇人物的誕生,是巴金從李家悲劇生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這是因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他感受的是一代人的悲劇。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經受了大量的心靈折磨以後,最後才演化成了小説《家》中覺慧的決心和眼淚。他比覺慧看到的更廣,也更深。

可以説巴金的《家》是他對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記敍和諷刺。

這些便是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wnqg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