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優良的醫學道德標準的制定和實現的科學,是醫學與倫理學相交叉的學科,是認識、解決醫療衞生實踐和醫學科學開展中人們之間、醫學與社會之間倫理道德關係的科學。隨着該學科的迅速開展,其逐漸成為現代醫學科學的有機組成局部,在現代醫學中,醫學倫理學已經成為醫學專業的根底課程。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什麼,最根本的就是我們一定要有良好的醫德。社會主義醫德是傳統醫德的繼承和開展。自古以來,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醫德,將它視為行醫治病的一個必然條件,學習和研究傳統醫德思想,對於建設社會主義醫德標準、指導醫療實踐,有着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當今社會隨着市場經濟的開展,醫患關係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存在着許多問題,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醫患關係呈現的.開展趨勢和影響醫患關係的因素,我們要增加資源投資,緩解醫療供需矛盾,深化醫院改革,加強科學管理,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促進醫患關係的改善,要標準醫德雙方的行為。

我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個好醫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已,為以為作為一個好醫生打下良好的根底,才能跟上社會的開展,滿足社會的需求。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本學期通過教師在線培訓學習了醫學心理學這門課,本門課程培訓主講教師為北京大學胡佩誠教授。老師講了很多東西,這門課其實講的東西也很多,但是課時所限只能初略學一些,稍微講講我對這門課的心得。

醫學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也是醫學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目前已是全國醫學院校的醫學生的必修課,也是許多醫學院校招收的一個心理學或醫學的一個專業方向。本次培訓圍繞着如何學好這門課來進行教學。從本門課程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對於難點、重點有特別的.分析;對於醫師資格要求掌握的重點有深入的講解;對於教學方法有全面的介紹,特別有最新的情景教學法與英文演講的介紹;全課貫穿着對於人生和醫學生以至於醫生如何健康的度過一生、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引導;對於心理評估與心理治療兩大手段有精闢的要點分析。其中普通心理學知識是學習任何一門應用心理學包括醫學心理學的根底知識。與醫學有關的理論也很多,但行為理論、精神分析理論、心理生物理論、認知理論等能較全面解釋醫學中的問題。

幾周的醫學心理學學習,只是我對我對心理學的一個簡單入門,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應用心理學會是人生的一段美麗插曲。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通過這段時間對管理學的學習,使我對有關心理學的根本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學會了通過對別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別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認為,無論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備幾點管理心理學的知識。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時時,也是一種捷徑,更能讓自己的工作到達時間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學是現在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局部,它是一門以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為根底,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響模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主要探討組織中的個體,團體以及組織的行為規律,以便運用這些規律來預測與控制這些行為,以提高組織的效率。它是心理學知識在組織管理工作實踐中的應用的結果,是研究組織系統內,個體,團體及結構對組織內人的行為的影響,以理解,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為,提高組織績效的一門科學。工商管理,企業管理以及公共事業管理中,管理心理學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課程,而把心理學運用到管理學裏面是一種突破。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他們做決策,分配資源,指導別人的行為以及到達工作目標。管理者在組織中完成他們的工作。曾有人説,所有的管理者都發揮五種職能:方案,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今天,這些職能被簡化為方案,組織,領導和控制者的角色有人際角色,信息傳遞角色,決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不完美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簡單來説就是“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一個形式,在一個有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領導下能夠正常運行。”也就是説,管理學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讓一羣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管理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

管理心理學是運用普通心理學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並使之在管理活動中具體化,了從而解人心理活動的規律。譬如在企業,人是主體,是人財物諸多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學以分析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為重心。人是一切事業的根底,人是管理的根底,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現代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掌握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而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因此,學習心理管理學的知識,不僅有助於管理者掌握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互動的規律性知識,而且有助於管理者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因素是影響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為差異的重要心理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徵,這就是人眼中事物被打上了主觀的烙印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方法。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學必須涉及個體行為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瞭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目標管理的概念擴大到整個企業,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企業目標,是個人從中受到鼓勵,共同實現目標而努力,並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為一種鼓勵技術,成為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職工的`心理水平對於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與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瞭解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人是社會性的,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一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羣體中,他在某個羣體中的行為,同他在單獨一個人時候的行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羣體貫穿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是必不可能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局部,作為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脱離社會羣體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羣體中,不可防止的要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只有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和諧工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羣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他強調以人為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係,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與人的關係開展。

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在日常不做人工干預的自然社會情況下,有目的有方案的直接觀察組織中人的行為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的通過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主動地引起被試者的行為變化;調查法,是通過收集各種材料間接瞭解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的方法有談話法,問卷法等;測試法,是根據預先制定的標準測量表對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的方法;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能夠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際關係,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為工作的需要奠定堅實的根底。

人們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彼此間結束了複雜的社會關係,其中有一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在現實中,人的經歷知識,經驗能力,性格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產生雙向交流,使彼此的長處得意遞減,彼此的短處得以克服,進而為實現羣體的工作目標共同努力。在心理學中,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裏關係。它反映了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心理關係是社會交往的根底,它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具有明顯的情緒體驗的性質。人們在共同活動的前提下建立起來各種關係,在性質,方式和過程完全相同的活動中,人們之間的工作關係,行政關係經濟關係往往是固定或相同的,而人際關係確實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就關係具有情感體驗的特點。

另外,學會管理溝通也很重要。人際溝通的行為準則有兩種功能:首先,它提供和獲得社會資助條件,為人際溝通提供了根底;其次,它是一種調節行為,他可以減少可能導致破裂的積極因素,旨在維持關係的過程中到達個人目標。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羣體內與其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認為打交道,在與人的交往中,如何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裏就涉及到自生能力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校學習期間,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思辨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裏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啟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鍊自己在領導面前的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可以瞭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善於與人交流,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會的東西。

作為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潑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十分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或的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心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局部學生由此而導致心裏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潑、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局部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一般説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那麼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處於青年開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調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泄。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説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平安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併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在學習《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想象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重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記憶和想象過程都是運用表象的過程。記憶是頭腦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現,即表象恢復活動的過程。想象是以記憶表象為基本材料,對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過程。想象活動與表徵活動密切聯繫,兒童想象最初出現的年齡和表徵的發生年齡相同。所以説,想象在幼兒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兒經常把實際生活變成想象活動。比如,吃着餅乾,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兒聽故事時,想象隨着故事的進程而開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電影似的在頭腦中活躍起來。正是想象活動,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沉迷與故事情節。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講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充,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沒有很明顯寫出結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後只寫到狼向小羊撲去,根本就沒有明顯的把結果寫出來,故意留下給孩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合理地去想象狼撲向小羊,結果會怎樣,這樣充分地讓幼兒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結果,這樣能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還可以充分利用外界豐富的條件,加深想象。

1.讓兒童邊聽故事邊看書,或邊聽音樂,瞭解快樂和悲傷的心情。要知道,瞭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鋭,只有當感知和思考對象是可以看得見、聽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時,才能正常工作。

2.當講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現實生活中有的,應該帶小孩到你所講的情景中去,讓他自己感覺其實的感覺,加深想象力。

不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時間不邂地努力.我們要敢於去嘗試給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幫助他們異想天開,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不要認為他們是在胡思亂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讓幼兒繼續想下去,這樣只能阻礙幼兒想象力的培養。  從那麼多看來,童話故事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也是很有影響的,有相關聯的,不要再去認為不就是一個故事什麼的。在你説這話的時候,要想到這是可以影響到幼兒想象力的培養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這也是有注意事項的。一般來説,幼兒都十分喜愛童話故事。因為在聽故事時,其中的人物、情景、情節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同情心,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激發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歲的幼兒,隨着語言能力的發展,已經能根據故事中的角色,情節線索進行有意識地想象。在聽故事活動中,幼兒的思維被激活了,想象被催發了,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讓幼兒多看多聽,使幼兒獲得一些能進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聽故事想象就是一種符合幼兒想象特點的、能有效促進幼兒想象發展的形式。選擇適宜孩子想象的童話故事,運用多種方法,讓孩子在優美的童話故事中體會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膽想象。要讓孩子在聽故事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時採取對故事結尾作進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時對故事情節變化做出新的編排,有時還可以對故事中的角色關係作不同的設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遊,從而成為一個愛想象,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在暑假期間我閲讀了《學前心理學》它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是陳幗眉老師主編,全書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東師範大學教授程學超編寫,第十一十二,有遼寧師範大學副教授鄒曉燕編寫,其餘各章,有北京師範大學陳幗眉編寫。我從這本學前心理學的學習上汲取了許多東西。在未接觸心理學之前,我對她敬畏和景仰有加。雖然,現在的我也只是為了考試,但是,我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還是對教育幼兒方面讓我學到了很多。

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心裏發生發展有關規律的科學,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可以提高自己瞭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別是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和學習活動規律。才能使自己“快速”瞭解 “幼兒”的內心世界呢?學前心理學這一學科,本書將幫助我們瞭解學前兒童的發展,以及如何運用於教學實踐。如,它闡述學前兒童發展過程;;圍繞“學前兒童心裏發展的年齡特徵”、學前兒童注意到發展”、“學前兒童的記憶發展”等,簡述學前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學前兒童注意發展,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種心理狀態,特別是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平常也會説我們班某某幼兒的注意真是差,總是在抱怨怎麼會這樣那樣的,我學了這章後我知道了3—6歲的幼兒兒童的注意發展的特徵仍然主要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初步發展。有意注意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底,穩定性差而且依賴成人的組織與引導,注意的選擇有賴於知識經驗好認真水平。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受益非淺,掌握了許多學前教育的理論知識,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利用空餘時間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由於專業的需要和興趣使然,我在尋找閲讀對象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書籍。通過閲讀這些書籍我認為要想真正地瞭解學前兒童,走近學前兒童,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陳幗眉在所著的《學前心理學》一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

廣義的學前兒童是指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狹義的學前兒童指的是3到6歲兒童,主要是幼兒園幼兒。那麼,這本《學前心理學》中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

該書提到從兒童心理髮展來看1--3歲,幼兒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是各種心理活動發展齊全的時期,而3—6歲,則是心理活動系統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在這三年裏心理髮展比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發展。在這裏筆者重點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發展特點。

在3-4歲,學前初期,也就是幼兒園小班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主要特點是:

一 生活範圍擴大。

(一)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方面有所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像先前那麼容易生病了。身體的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強。

2、幼兒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經系統的發展使幼兒可以連續活動5--6個小時,日間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展使他們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的猜測他們的意願。

(三)該年齡段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能夠在一定時間裏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

以上幾個方面的發展使幼兒已經具備了離開親人去參加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並且鼓勵他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發展。

二 在這個階段的幼兒他們的認識依靠行動。

此階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性思維方式,因此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他們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給小孩子玩結構性玩具,他們往往會一拿到手就開始玩,不會提前思考要做什麼,而這時若問及他想要做什麼,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成人千萬不要因此認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實只要你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一會兒,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創作,他會很激動地跟你説:“你看,我做的飛機,我做的汽車……”

此階段幼兒在聽別人講述或是自己講述時,往往也離不開具體的動作。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多運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文字語言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

對於此階段的幼兒來説,他們的注意力也和動作有着密切的聯繫。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如在幼兒聽課過程當中,我發現如果他們的手裏拿着別的東西,或是隨便放,眼睛看着別處,注意力就很容易離開老師的講述,這也就是為什麼幼兒園老師在上課之前總是會讓幼兒將手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老師的原因。

三 此階段的幼兒情緒作用大。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們班上有個小孩子因為自己裏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來而大哭,還有小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枕頭而哭,還有小孩子因為別人跟他説你媽媽不來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動,還會渾身顫抖。幼兒就是容易激動,這時如果對他們一般的講道理,往往收效不大。這時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撫慰的語調説話,讓他感覺到親切,情緒上不再對立,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了才能説理。

還有,幼兒在幼兒園裏的情緒受老師的影響也很大。因為這麼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過表象去理解事物,他會通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判斷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如,老師表揚他沒表揚我,老師抱她沒抱我等現象,來判斷老師不喜歡他,這樣也會影響到他來園的情緒,聽課的興趣。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兒園,突然哭着不願意來了的原因。

這時,教師就應該自身檢討,想一想是不是對這個孩子關心不夠多。在這裏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你會發現一天下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也許你已經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關注。除此以外,還可以抽時間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躍的孩子聊聊天,或是隻是抱抱他們也好。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

四 此階段的幼兒愛模仿。

此階段的幼兒往往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麼,自己也要做,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什麼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動時,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會要玩,看見別人擺高樓自己也擺。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量。

模仿也是此年齡段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父母,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

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對於別人特別是他們所親近的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沒有批判性的,而且因為沒有太多的經驗,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成人的表現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如,老師在吃胡蘿蔔的時候皺眉頭,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很不好的東西,就不吃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做了一個不經意的不好的舉動,自己都不知道,卻已經被孩子學會,並慢慢地養成習慣了。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在這本書中,作者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讓我更加清晰地瞭解了幼兒心理學的內容。

《學前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雖然學齡前幼兒年齡幼小,身心發展也不成熟,但是我們在與幼兒的相處中,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我們一昧地用我們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那麼只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從而更難達到我們所需達到的目標。為此,我們需要做的是為幼兒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自發地想參與到遊戲中,在快樂的氣氛中幼兒才能夠學到更多。

辰辰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他對唱歌畫畫十分感興趣,可唯獨對益智區看都不看一眼。每當小朋友玩着益智區的遊戲邀請辰辰時,辰辰就説:“哼,我才不玩呢,一點意思都沒有”,然後默默地走開。對於辰辰的這種情況,我感到很着急,但是冷靜下來後我開始反思: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遊戲者,想要辰辰能夠對益智區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是不是我可以換一種遊戲規則來吸引辰辰,從而讓他自主的想要去進行遊戲呢?觀察了一陣子,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我在益智區創設了——開心大玩家的遊戲,這個遊戲的創設吸引了包括辰辰在內的很多孩子的注意,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遊戲。面對孩子們的好奇,我只是將玩法告訴了他們,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找夥伴進行遊戲。

來到辰辰的身邊,我發現辰辰正在吃力的進行遊戲,看到我的到來,他立刻詢問我:老師,老師,這個水果要5塊錢,那名名給我了10塊錢,我要給他多少錢?”我笑着説:“現在你是老闆哦,要自己想一想。”辰辰十分想玩這個遊戲,只能自己想,過了一會兒,他開心的説道:“我知道,我知道了,我要給名名5塊錢,10減5等於5嘛。”辰辰從對益智區完全不感興趣到如今能夠進行遊戲我覺得十分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會是毋庸置疑的。一個好的環境更會使幼兒受益頗多。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隨時關注幼兒的發展狀況,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老師,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更好、更快樂的成長。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在學習《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想象頭腦中已有的形象進行加工,重組合成為新形象的過程。記憶和想象過程都是運用表象的過程。記憶是頭腦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現,即表象恢復活動的過程。想象是以記憶表象為基本材料,對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過程。想象活動與表徵活動密切聯繫,兒童想象最初出現的年齡和表徵的發生年齡相同。所以説,想象在幼兒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兒經常把實際生活變成想象活動。比如,吃着餅乾,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

幼兒聽故事時,想象隨着故事的進程而開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電影似的在頭腦中活躍起來。正是想象活動,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沉迷與故事情節。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講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填充,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沒有很明顯寫出結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後只寫到狼向小羊撲去,根本就沒有明顯的把結果寫出來,故意留下給孩子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合理地去想象狼撲向小羊,結果會怎樣,這樣充分地讓幼兒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結果,這樣能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還可以充分利用外界豐富的條件,加深想象。

1.讓兒童邊聽故事邊看書,或邊聽音樂,瞭解快樂和悲傷的心情。要知道,瞭解人的情感比獲得知識更重要,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因為兒童的腦細胞十分嬌嫩,對感知的對象十分敏鋭,只有當感知和思考對象是可以看得見、聽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時,才能正常工作。

2.當講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現實生活中有的,應該帶小孩到你所講的情景中去,讓他自己感覺其實的感覺,加深想象力。

不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時間不邂地努力.我們要敢於去嘗試給幼兒留下想象的空間,幫助他們異想天開,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不要認為他們是在胡思亂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讓幼兒繼續想下去,這樣只能阻礙幼兒想象力的培養。

從那麼多看來,童話故事對幼兒想象力的培養也是很有影響的,有相關聯的,不要再去認為不就是一個故事什麼的。在你説這話的時候,要想到這是可以影響到幼兒想象力的培養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這也是有注意事項的。一般來説,幼兒都十分喜愛童話故事。因為在聽故事時,其中的人物、情景、情節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同情心,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激發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歲的幼兒,隨着語言能力的發展,已經能根據故事中的角色,情節線索進行有意識地想象。在聽故事活動中,幼兒的思維被激活了,想象被催發了,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讓幼兒多看多聽,使幼兒獲得一些能進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聽故事想象就是一種符合幼兒想象特點的、能有效促進幼兒想象發展的形式。選擇適宜孩子想象的童話故事,運用多種方法,讓孩子在優美的童話故事中體會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膽想象。要讓孩子在聽故事中張開想象的翅膀,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時採取對故事結尾作進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時對故事情節變化做出新的編排,有時還可以對故事中的角色關係作不同的設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遊,從而成為一個愛想象,富有創意的人。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目前,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裏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現在的幼兒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有的家長甚至做到了包辦的地步,所有的事情都不讓幼兒自己動手參與,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很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看到這裏我就想起了我班的一位幼兒,他從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對他過於溺愛,所有的事情都是包辦的形式,而且這位幼兒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願意去分享,也很少和其他的幼兒進行交流!中班的他,連一件衣服都不願意自己去穿,總是等待老師來幫忙!在與幼兒一起遊戲時,總想讓所有的孩子聽從於他,不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一意孤行!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是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夥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同齡夥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説,只有兒童最瞭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着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説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一次發現兩名幼兒在一起聊天,我比較的感興趣,於是就慢慢的湊過去想聽一聽他們在聊些什麼,來到他們跟前,聽了以後我根本就對他們聊的話題不懂,可是他兩卻哈哈大笑,所以,兒童與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夥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範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應該讓着小弟弟”。這是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他應該讓着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孩子與孩子在一起不僅僅是隻有玩耍,在其中隱藏了許多能夠讓幼兒成長的地方,雖然有時你一言我一語,讓老師聽起來比較的吵鬧,但是孩子們卻樂在其中,這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不能夠不經意的打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談話!要做一位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促使幼兒點滴進步的教師!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裏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夥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於同齡夥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説,只有兒童最瞭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着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説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夥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範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着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着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於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瞭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由於專業的需要和興趣使然,我在尋找閲讀對象的時候都會特別關注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書籍。通過閲讀這些書籍我認為要想真正地瞭解學前兒童,走近學前兒童,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心理髮展特點。陳幗眉在所著的《學前心理學》一書中就詳細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

廣義的學前兒童是指0到6歲的學齡前兒童,狹義的學前兒童指的是3到6歲兒童,主要是幼兒園幼兒。那麼,這本《學前心理學》中主要介紹了幼兒園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

該書提到從兒童心理髮展來看1--3歲,幼兒高級的心理過程逐漸出現,是各種心理活動發展齊全的時期,而3—6歲,則是心理活動系統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在這三年裏心理髮展比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發展。在這裏筆者重點介紹一下3—4歲幼兒的發展特點。

在3--4歲,學前初期,也就是幼兒園小班時期,這個時期幼兒的主要特點是:

一 生活範圍擴大。(一)這個階段幼兒的生理方面有所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身體比以前結實,不像先前那麼容易生病了。身體的組織結構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強。2 幼兒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經系統的發展使幼兒可以連續活動5--6個小時,日間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兒語言的形成和發展使他們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的猜測他們的意願。(三)該年齡段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能夠在一定時間裏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

以上幾個方面的發展使幼兒已經具備了離開親人去參加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多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別人交流,並且鼓勵他們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所發展。

二 在這個階段的幼兒他們的認識依靠行動。

此階段的幼兒的思維方式是直觀行動性思維方式,因此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他們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給小孩子玩結構性玩具,他們往往會一拿到手就開始玩,不會提前思考要做什麼,而這時若問及他想要做什麼,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成人千萬不要因此認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實只要你站在旁邊耐心的等待一會兒,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創作,他會很激動地跟你説:“你看,我做的飛機,我做的汽車……”

此階段幼兒在聽別人講述或是自己講述時,往往也離不開具體的動作。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多運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文字語言具體化。這樣既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幼兒的興趣,也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所學的內容。

對於此階段的幼兒來説,他們的注意力也和動作有着密切的聯繫。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轉移,如在幼兒聽課過程中,我發現如果他們的手裏拿着別的東西,或是隨便放,眼睛看着別處,注意力就很容易離開老師的講述,這也就是為什麼幼兒園老師在上課之前總是會讓幼兒將手放在膝蓋上,眼睛看老師的原因。

三 此階段的幼兒情緒作用大。

他們往往會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們班上有個小孩子因為自己裏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來而大哭,還有小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枕頭而哭,還有小孩子因為別人跟他説你媽媽不來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動,還會渾身顫抖。幼兒就是容易激動,這時如果對他們一般的講道理,往往收效不大。這時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動使他安靜下來,如,拿毛巾給他擦擦臉,用撫慰的語調説話,讓他感覺到親切,情緒上不再對立,等他完全冷靜下來了才能説理。

還有,幼兒在幼兒園裏的情緒受老師的影響也很大。因為這麼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過表象去理解事物,他會通過他看到的,感受到的,來判斷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如,老師表揚他沒表揚我,老師抱她沒抱我等現象,來判斷老師不喜歡他,這樣也會影響到他來園的情緒,聽課的興趣。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兒園,突然哭着不願意來了的原因。這時,教師就應該自身檢討,想一想是不是對這個孩子關心不夠多。在這裏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孩子,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不同閃光點,及時地予以表揚,鼓勵,這樣你會發現一天下來,其實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揚,也許你已經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關注。除此以外,還可以抽時間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躍的孩子聊聊天,或是隻是抱抱他們也好。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懷。

四 此階段的幼兒愛模仿。

此階段的幼兒往往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做什麼,自己也要做,看見別的小朋友有什麼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動時,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見別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會要玩,看見別人擺高樓自己也擺。因此在幼兒園小班,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量。

模仿也是此年齡段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他們會模仿老師模仿父母,模仿他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一切。他們沒有很強的判斷力,對於別人特別是他們所親近的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是沒有批判性的,而且因為沒有太多的經驗,他們往往都是通過成人的表現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如,老師在吃胡蘿蔔的時候皺眉頭,他們就會覺得那是很不好的東西,就不吃了。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小班幼兒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許自己做了一個不經意的不好的舉動,自己都不知道,卻已經被孩子學會,並慢慢地養成習慣了。

當然,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讓他往好的方向發展。如,在上課時間,有幼兒沒有注意聽講,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表揚另外做的好的幼兒,來引起這一幼兒的注意和模仿,並及時予以鼓勵。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多向幼兒傳遞好的信息,如,跟幼兒説禮貌用語,老師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這樣幼兒通過模仿,時間久了也會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通過正強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導和鼓勵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兒向着一個健康快樂的方向發展!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還應該多給自己充充電,多看看相關書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學性,適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兒,瞭解幼兒,理解幼兒,幫助幼兒,與幼兒一起成長!

關於學前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vym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