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通用4篇)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通用4篇)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 篇1

九月十四日至九月十七日,我們呢鋁城國小四年級全體師生到上街綜合實踐基地進行實踐鍛鍊。這樣的活動我們是第一次參加。一路上同學們像飛出牢籠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説個不停。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通用4篇)

綜合實踐基地裏有“小小巧廚房”、“手工製作”、星星小舞台、“五金小工廠”、“安全與急救”、“素質拓展”、“消防演習”、“社會與實踐”、“信息技術”。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小巧廚房”和“素質拓展”。

九月十五日下午,我們來到了“小小巧廚房”教室。老師把我們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十人。我在第三組。老實説:“今天,我們自己動手做飯吃!”話音還沒落,同學們就議論開了,甚至有些摩拳擦掌之勢,恨不得一下衝到灶台上開始做飯。老師突然吹了一聲哨,大家趕緊安靜下來。接着老師講了做飯的要領及注意事項。同學們按照老師所講,開始分工協作:負責做飯的人淘米,負責做菜的人小心翼翼的切菜。我負責拍蒜。可那淘氣的蒜存心跟我作對,一拍就飛了。我生氣了,看準蒜,眼一閉,用力一拍,哈哈,蒜粉身碎骨啦!勝利!其他同學也把菜切好了。開始炒菜。只見老師先熱油,一會兒,油冒煙後,加入雞蛋,炒了一會後,加入番茄、鹽、醬油、十三香,又炒了一會後,美味之菜大功告成了。同學們接過剛出鍋的米,拿起筷子吃開了。真好吃啊!我吃得飽飽的!

九月十五日下午,我們到實踐基地拔草,我順手抓了一把,使勁拔,可草紋絲不動,我的手反倒弄得通紅。於是我改變拔草策略。我一株一株的拔,不費吹灰之力,雜草乖乖的被我連根拔起。雜草們,你們不是知道“團結力量大”麼,那我就一個一個的把你們剷除掉好啦!

通過這四天的鍛鍊,我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我學會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知道了:一、我們國家有《未成年人保護法》,當未成年人遇到危險時,要開動腦筋,不能與壞人硬碰硬,要在適當的時機,撥打110報警。二、當地震、火災發生時,不要慌張,要有序地撤離到空曠地帶。當有人窒息時,要對他進行人工呼吸的急救。三、媽媽每天為我做飯,真辛苦啊!在這次活動中,我學會了做番茄炒雞蛋,以後我要做給父母吃。實踐活動後,媽媽誇我懂事了,老師説我長大了。俗話説“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後,我不但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還要積累好多實踐經驗,為自己也為他人服務!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 篇2

4月28日、29日,本人有幸在博興縣實驗國小觀摩了市教研室組織的“國小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活動”,聆聽了參賽老師執教的9節課,在這9節課中,《神奇的七巧板》、《走進春天》、《飲食與健康》、《人體密碼——指紋》、《紙》、《三餐巧搭配》屬於研究性學習;《我的六一,我做主》屬於社會實踐課;《製作長脖子娃娃》、《包書皮》則是勞動技術課。考慮到活動場地,執教教師都將課堂設在了觀摩現場。縱觀這9節活動課,有以下幾點收穫:

一、研究課主題層次分明,目標明確。

以陽信縣雷書枝老師執教的《走進春天》一課為例,教師導課之後,先引導學生確定了班集體的研究課題——身邊植物、動物的變化,討論、明確如何進行研究後,口頭制定出了集體的活動計劃。然後分小組制定活動計劃,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確定本小組的研究子課題,針對此課題制定了詳實的研究計劃,緊接着,是各小組彙報交流,小組在彙報過程中,其他同學補充、説明,是計劃更詳細、更實用。因為教師有主課題到子課題一步步循序漸進,所以整堂課思路清晰,學生活動目標明確,積極性高,始終以飽滿的熱情上完這堂課,試想這樣的課也是高效的。最後學生在一曲——《春天在哪裏》嘹亮的歌聲中結束了本課的學習。還有博興實驗國小藺娜老師執教的《神奇的七巧板》、孫曉梅老師執教的《飲食與健康》等研究課都遵循了這個步驟,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自主交流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有了周密的計劃,實踐就會有效得多了。

二、開放教學為學生思維拓展空間。

在這次綜合實踐優質課評選中,我發現執教老師雖然都以參賽場地作為課堂,但教學是開放式的。這本身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個主要特點,在課堂上,打破了學科的界限,打破了師生的界限,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是自由的,在我所聆聽的這幾節課上,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所感、所想、所得,教師在期間稍作點撥,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道德觀、價值觀。如濱城區實驗學校的王麗娜老師執教的《包書皮》一課,課始,教師激情談話:“20__年4月14日,在我國西北部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知道是什麼嗎?”孩子們齊聲説“玉樹發生了地震。”接着,教師播放了玉樹地震的圖片,再配上悲傷地《殤》這首樂曲,一下將孩子們的情緒帶入了玉樹地震現場。接着教師引導學生談感想,交流“現在最想做點什麼?”點撥有兩個同學給他們捐了兩摞書,其中一摞書非常破舊,一摞書是嶄新的,知道這個同學是怎麼愛惜書的嗎?引出“包書皮”這一主題。看似羅嗦的導課既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生活有對學生進行了愛書、惜書的思想教育。鄒平縣樑鄒國小的高金寶老師執教的《紙》一課,則通過引導學生先對各種各樣的紙進行分類,然後鼓勵學生暢談想研究關於紙的哪些問題?並對學生想研究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歸納出有價值的問題,對這些問題該怎麼研究?進而制定了研究計劃。學生在交流時,博古通今,有現代各種各樣的紙,談到了古人是怎麼造紙的;有紙的歷史談到了紙的特性;有造紙所帶來的污染想到了開發研究新型紙……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的思維在激盪,認知在創新,聽課教師都為之一震。

三、實踐出“真知”。

綜合實踐課貴在“實踐”,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知,在實踐中拓展思維,在實踐中產生新的疑問,在實踐中有所創新。總之,綜合實踐課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上來,“紙上談兵”不能解決實質問題。博興一小的柳淑敏老師執教的《三餐巧搭配》在引導學生制定出營養三餐之後,設計了情景教學:“超市”(展板代替)裏有各種蔬菜、豆、奶製品、肉食、水果,學生根據指定的三餐表格,到超市隨意領取商品。孩子們興致很高,而且講起營養價值來頭頭是道。在這種情景渲染下,孩子們在實踐中對三餐的巧搭配印象更深刻了。

當然,在這些優點的背後還隱藏着些許不足,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討、反思:

(一)注意交流的有效性。

學生通過交流可以提高認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我們的課堂上,有些教師設計的問題根本沒有針對性,降低了交流的有效性,無效交流不如不交流,所以如何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值得思考。

(二)提高問題的針對性。

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於活動課來説,既要“放”出去還要收回來,“收放自如”乃是課堂教學的高境界。漫無邊際的空談只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

(三)增強活動的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固然注重學生實踐,但更看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升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問題,所以活動的主體是學生,這一點不能忽視。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 篇3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全新的課程在人們困惑和懷疑的目光中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在慶幸我縣綜合實踐活動以教學案例《焦點問題》《走進廣告》成功走進學生課堂的同時,也為教師因為剛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產生的各種問題擔憂,我常常想,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 可能產生哪些問題?是課程理論層面的?還是教學技能技巧層面的?這些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因為深入課堂教學機會少,與教師交流時他們有很少吐露心跡,弄得我很茫然,不知從何出入手,恰在這時,羅主任給了我一本書《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本着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的心態,潛心品讀,書裏的很多內容讓我沉浸其中,禁不住由衷的感歎,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此書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特點,立足教學實踐,系統地總結了教師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全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案例豐富生動,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鑑、參考的寶貴經驗,現將我讀書後的一些粗淺想法説一説;

一、 想説愛你也容易---關注教學準備

讀了《問題與策略》,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作好教學準備非常重要,傳統教學觀認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教師用“一杯水”的藝術創造“一桶水”的奇蹟,由於課程性質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沒有統一的教材,是“一滴水”也沒有,所有的教學內容都由教師自主準備,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你素質在好,教學技能技巧再高,沒有這一杯水也無法開展主題活動。那教師怎樣進行教學內容的準備呢?書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1、 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資源優勢、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興趣特長確定活動主題。如活動主題《果樹的研究》,是結合開安中心校附近的果園資源及學生家裏的果樹資源在五年級開展的主題活動。

2、查閲果樹的相關資料,大範圍的感知主題內容。如有多少果樹,每種果樹的生長期,同一種果樹有多少不同的品種,果樹的日常管理,果樹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果樹的交接技術,水果的產量與銷售等等

3、分析蒐集到的資料。如這些資料可以歸納整理成幾個子課題?學生可以採用那些方法開展研究?那些材料教難不適合學生研究?那些資料學生探究空間大,可以選擇多種活動方式?學生開展研究可能出現那些技術問題、心理問題?因該怎樣引導等等。

4、篩選材料,設計主題活動方案(設計教師主題活動指導計劃),或者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如起始課的教學設計

5、進一步理解把握活動主題涉及的內容,列出學生開展主題活動可能需要的資源清單過。經過這五步對主題活動的思考和研究,教師就能夠獲得足夠多的一杯水(教學內容)。

一僧一缽思路之遙遠,一粥一飯思來之不易,雖然是小小的一杯水,很多教師仍然提出,學校條件太差無法解決。為什麼會有這種呼聲呢?通過調查研究瞭解到在主題活動中,學生和教師蒐集資料、開展活動的方式多采用調查、訪問、文獻查閲、網上查詢這四種方式,這四種方式雖然是最常用的,但也是最難使用的,因為調查、訪問的技術難度最大,要求會設計調查問卷、訪談提綱,要會統計,要能對調查的結果分析説明;文獻查閲需要大量書籍,農村學校很難滿足教師、學生的要求;網上查詢,多數學校電腦沒有連接寬帶,而且任課教師的微機技術水平低,有的甚至一點都不懂,最重要的是教師開發課程內容的能力十分有限,那怎麼才能解決農村硬件條件差、教師能力有限的困難呢?只要能圍繞學校所在地的區域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日常生活等開發活動主題,能利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蒐集資料、開展活動就可以解決。如主題活動《漫畫春節》的子課題“春聯”,多數從春聯的奇聞趣事、春聯的寫作方法、仿寫春聯三個角度開展活動,教師查資料、仿寫春聯都有難度,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就容易多了,可以用觀察法、測量法讓學生體驗怎樣選購春聯,可以用對比法、觀察法説一説怎樣欣賞春聯,可以讓學生實地參觀春聯市場,寫寫觀察日記。教師幾乎都買過春聯,不同地方(象家裏、商店、學校、機關單位)不同位置(象大門、防盜門、室內門、倉房門),選擇什麼內容多大尺寸的春聯大家都耳熟能詳,至於藝術欣賞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學會用觀察對比的方法選出自己喜歡的春聯,能自圓其説即可。

因此主題活動內容的積累和豐富不只是準備好文本,吃透學生,更要注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適應性。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主題內容的開發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鍥而不捨,努力追求,教學準備想説愛你也容易。

二、 秀出自己的個性-------關注教學細節

縱觀全書,可以看出作者隨着課程實施的發展進程,不再關注基於課程理論的主題活動過程操作要點的分析和探討,作者關注的是有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調的是教師指導學生開展主題活動時細節性教學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如師生互動問題、生生互動問題,活動主題的分解等等。

老子常説:“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這名話形象而生動地概括了細節的重要性,告訴了我們細節不容忽視。重視教學細節,這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對教師教學的必然要求。説到教學細節,眾所周知,它是構成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個外顯的最小單位,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形成的,且具有獨立的教學意義和價值。一個個教學細節處理好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然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必須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我用兩名教師兩個活動主題實驗引導學生分解活動主題的細節性問題,以《人民幣的研究》為例説明研究的結果,第一次試課,教師引出活動主題後,引導學生從使用人民幣—錢的經歷入手,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或者自己不知道又想了解的問題,學生提出了為什麼叫人民幣?怎樣辨別假幣?損壞了的錢怎樣兑換等四五個問題後,任教師怎樣啟發,學生就是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提不出任何問題。第二次試課;教師拿出一沓不同版本不同幣值的人民幣發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再與同桌對比,看有什麼不同?你有哪些新發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了(1)人民幣有多少版本(2)第一次發行人民幣在什麼時候(3)每次發行的人民幣票樣各是什麼,總值是多少(4)人民幣上有那些圖案等二十多個問題,課堂上學生信心實足,爭先恐後的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為自己能提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問題而興奮不已,沒輪到發言的學生急的直喊“老師” “老師” ……“我” “我”……

同一個主題,同一個指導教師,同一個班的學生,前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一張小小的紙幣引發了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走上了發現之路,使課堂教學走向精彩,我們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常會遇到許多特定的情景,沒有什麼理論、研究書籍可以直接地具體地告訴你,在特定的情況下該作什麼,該怎麼做,關注教學問題,關注教學細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風采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讓我們的學生充滿活力。

“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成也細節,敗也細節,細節問題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本書中所強調的注重細節的理念對於我的教學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鑑意義。使我能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的工作中,為我們的教育服務。

世界上最遠又最近的距離是人的思想,改變你的思想,就等於改變你的人生,這本書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習慣,那就是“作教育不要有任何藉口”,有困難可以克服,有問題可以解決,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心動、藉口,學科教研如此,讀書也是如此,書籍是人類知識的源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生活裏沒有了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與交流,讀書能讓我們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也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充滿智慧,更加富有激情。讀書吧,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情懷。

綜合實踐課學生心得體會 篇4

我在教學國小語文第一冊看圖讀拼音識字4課堂中,把“讀、講、看、做”等要素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課堂教學得以優化,產生事半功倍之效。

課文第一部份內容是:“日”“月”“水”“火”四幅圖和它們的象形字。教學時,在大屏幕上投影事先製作的匹配畫面,畫面內容形象生動,教師稍加指導學生“看”,學生很快就能看懂畫面內容。

趁機指導學生“説”,説説畫面內容。課文第二部份內容是:描述四幅圖的帶拼音的短文。這部份內容重點指導學生“讀”。教學時,利用製作的幻燈片依次出示有聲有色的短文的音節,讓學生一一認讀,接着出示相應的漢字,漢字的出示也帶有聲色,可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第三部份內容是教學文中生字,生字的讀音藉助拼音不難教學,難以教學的是正確書寫生字。這個部份正是讓學生“做”一“做”的好機會。那些學生易領會和掌握的寫字技法,可以藉助實物投影儀進行書寫示範,學生並能正確書寫;對那些不易寫好的字或筆畫,則可以製成幻燈片,慢速放映,把示範的過程細加分解,關鍵處插入提示,以引起學生注意,必要時可重放,鞏固強化。此時,提出讓學生寫一寫,學生是很樂意的。學生寫好了字,教師要對學生的書寫及時評價,面批是評價的一種好方式。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對全體學生逐個面批是不可能的。使用實物投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發現特別好的或帶有普遍性問題的作業,可及時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作細緻的評析,這實際上就是給每一位學生都進行了一次面批,使學生及時借鑑,取長補短。再者,學生為了作業能上台展示,就會很努力地把字寫好,且都想爭取率先寫好以便得到展示。

總之,在教學中有機採用“讀、講、看、做”的要素組合課型模式,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rw9l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