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最新《決勝時刻》觀後感心得5篇

最新《決勝時刻》觀後感心得5篇

《決勝時刻》講述了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歷史。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後感,方便大家學習。

最新《決勝時刻》觀後感心得5篇

20xx《決勝時刻》觀後感

看《決勝時刻》,是對新中國成立前後那段歷史的一次温習,也是一次補課。因為,影片再現了太多發生在那段特殊歷史時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從而讓筆者更加懂得新中國成立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尤其是生活在和諧盛世的當下,再看歷史風雲,又覽歲月蹉跎,方知維護國家穩定繁榮,珍惜眼下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儘管是一部主旋律大片,但《決勝時刻》在金牌團隊的製作中,在王牌主創的匠心裏,都呈現出了很多與眾不同的個性與特質來。影片在對人物的刻畫上,不走尋常路,而且還打破了很多主旋律電影的敍事常規,從小處入手,用細節感人,創作上完全給人以新鮮度和驚喜感。影片既聚焦了大人物的豐功偉績,大事件的風雲變幻,也記錄了大人物的生活日常、小戰士的家長裏短成長足跡。注重細節側寫又不失縱橫捭闔,讓觀眾自然而然的跟着大人物小戰士的普通情感融入到劇情中,進入到時代裏,情感的共鳴和心緒的共振也油然而生,磅礴而來。

細節描寫是《決勝時刻》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對一代偉人毛主席與戰友、家人、警衞員、小戰士的日常生活的細膩展現,既讓人心暖、情湧,又讓人震撼、感佩。毛主席陪女兒“捕鳥”時的舉止神態、眼神表情,都將其為人父的那份暖意與愛意呈現了出來。關心兒子婚事時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此前反對是因為準兒媳不到結婚年齡,到結婚年齡後又開始催婚......儘管這些戲份並不多,有時候僅僅是幾句對話,卻將毛主席為人父的屬性與特質,活靈活現地勾勒了出來。對國家而言,毛主席是偉大領袖。對兒女而言,他則是一名普通的父親。

噓寒問暖小戰士的生活日常,與小戰士“拉鈎” 互通書信,瞭解小戰士家人的生存狀況,雖鏡頭不多,對白也不多,卻將毛主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烘托了出來。心繫百姓,心繫人民,心繫國家,這樣的細節讓毛主席顯得更加偉大了。

為警衞員處對象而操碎心的戲份,尤其是幫警衞員寫信牽線搭橋的情節,既讓人忍俊不禁,亦讓人心暖神醉,講真,這樣的毛主席實在是太可愛太平易近人了。而毛主席與小戰士、警衞員打成一片聊家常、吃便飯、看大戲的生活細節,素樸、平實卻又鮮活、飽滿得讓人感動與感佩。可親可敬又可愛,這樣的毛主席就是一個普通父親、鄰家大叔,如此接地氣、貼近生活的形象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唐國強老師再次扮演毛主席,演技依舊在線。在對細節的呈現上,唐國強老師也遊刃有餘地演出了層次感、飽滿度、豐實性,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全新的毛主席形象。

當然,《決勝時刻》裏還有很多很多感人心脾、催人淚下的小細節。比如任弼時拉琴,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坐在台階下聽的那段戲,當長征等歷史事件跟着琴聲一件件閃回而過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落淚了。憶往昔崢嶸歲月,品今朝和諧盛世,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不努力,不發奮。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70週年,大銀幕小熒屏上出現了很多獻禮劇與獻禮片。這些影視作品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事件,或還原或再現新中國成立的艱辛與不易。不過像《決勝時刻》這樣另闢蹊徑,以小處着手、從細節出發,以情動人、以情暖人的作品並不多。不得不説,在主旋律電影的創作上,《決勝時刻》摸索出了一條頗具新意的道路來。

20xx《決勝時刻》觀看有感

作為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重點獻禮影片,由黃建新、寧海強執導的電影《鋌而走險》將於9月20日正式公映。影片由唐國強、劉勁、黃景瑜、王麗坤等主演,再現了1949年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進駐北京香山指揮渡江戰役、籌備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歷史。在唐國強等實力演員對真實領袖人物精彩的特型表演外,王麗坤等青年演員對於身處偉大時刻的“普通小人物”的塑造也極具看點。

9月11日,演員王麗坤攜其主演新作《決勝時刻》做客《今日影評》,自評戲中角色——播音員孟予的創作體驗,並與觀眾朋友分享參演獻禮影片的喜悦。

播音員孟予替補轉正

傳聲話筒即職責武器

在《今日影評》節目現場,王麗坤透過鏡頭向廣大觀眾介紹了自己在電影《決勝時刻》中飾演的角色。據王麗坤介紹,她所飾演的孟予是一名播音員,此前從未進過播音間的她只是廣播車上的替補,因為“真正的”播音員嗓子失聲才臨危受命、“臨時”成為播音員。王麗坤對《今日影評》坦言,這一角色在片中起初處於一個很“懵”的狀態,但她卻還是完成了播報重要新聞的任務,也見證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

播音員作為一種職業,就是要在平時跟話筒打交道。對於播音員和話筒之間的關係,王麗坤向《今日影評》給出了自己的獨道理解。在她看來,如果説軍人在戰場上的武器是佩槍,那播音員的武器就是話筒,即便播音員無法在第一現場與敵人戰鬥,但播音也是一場戰役,播音員也有其職責所在。王麗坤繼續對《今日影評》指出,在那個媒介匱乏的年代,可能所有的信息都要通過播音員的播報傳遞出去,進而令廣大人民瞭解勝利、解放、新中國成立等狀況,用話筒將老百姓的心與祖國緊密聯繫在一起。

老播音員曾鼓舞羣眾

王麗坤分享興奮感悟

為了解那個時代播音員的真實生活,《今日影評》節目現場特別連線了前中國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付程,他也是曾播報開國大典的播音員齊越的學生。據付程介紹,曾經播音員的工作條件就是一個白桌子、一個話筒和一本幾乎翻爛的字典。透過《今日影評》的連線,付程也分享了恩師齊越與丁一嵐老師這兩位老播音員在天安門城樓播報開國大典的經歷,那見證時代的偉大聲音甚至曾鼓舞着生命垂危的聽眾戰勝病魔。在他看來,那個時代的播音員始終將自己的工作與黨的人民解放大目標緊密聯繫在一起。

在電影中“見證”解放與新中國成立的王麗坤,也向《今日影評》分享了她對播音員角色的塑造體會。在她看來,那個時代的播音員是特別能寄予希望的,要傳遞很多正能量或是鼓舞士氣,需要把這種興奮與喜悦分享給每一個人。回憶表演創作歷程,王麗坤對《今日影評》坦言這個播音員角色經歷了從緊張地“念稿子”到加入感情的過程,尤其在南京解放時與南京廣播電台的南北通話令她體會到了溝通的興奮,因為南北兩個聲音的交匯和融合代表着新中國的腳步越來越近。王麗坤在自評角色時指出,播音員是普通老百姓,更是一個職業化的人,她必須要在控制的基礎上傳遞出她的興奮並感染羣眾。

普通人物代表人民狀態

羣眾視角見證偉大時刻

電影《決勝時刻》中,唐國強、劉勁等一批實力演員真實還原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形象。與此同時,影片也沒有忽視如孟予這樣的普通人物。在如此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對“普通小人物”角色的塑造意義何在?對於《今日影評》拋出的疑問,王麗坤認為孟予及其他的“小人物”所代表的就是人民羣眾的狀態。回憶起與唐國強、劉勁兩位老師的對手戲,王麗坤對《今日影評》坦言自己在走進片場之時有點“穿越”,不過在拍攝過程中,兩位前輩親情的溝通方式還是令她感到非常放鬆。

面對《今日影評》的鏡頭,王麗坤與觀眾分享道,每一個人都是時代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不管是怎樣的一個歷史狀態,它都跟人民羣眾息息相關。電影《決勝時刻》正是通過人民羣眾的視角引領觀眾去關注偉大領袖們為新中國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王麗坤對《今日影評》深情表示,作為一個普通人,作為一名演員,能夠參與出演獻禮片,自己的情感體驗是和播音員孟予很相似的。致敬光輝歲月的《決勝時刻》,也要感謝每一位平凡英雄。

20xx《決勝時刻》觀看影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風光旖旎的香山雙清別墅中,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正在運籌諸多大事:和平談判、指揮渡江戰役、會見民主人士、籌備新政協會議以及籌備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在建國70週年來臨之際,再次回眸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顯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決勝時刻》是一部獻禮70週年而創作的歷史傳記題材電影,影片講述的也正是1949年中共中央進京後駐紮香山的一段真實歷史。監製兼導演黃建新、導演寧海強、編劇何冀平,演員唐國強、劉勁、黃景瑜、馬天宇、王麗坤、杜江、葉禾、吳昊宸、秦嵐、林永健、聶遠等老中青三代演員攜手,再現這一盛況。

除了老戲骨們唐國強,劉勁、王伍福、劉沙、王健充分展示出第一代黨中央領導人們的風采與格局之外,年輕演員葉禾在影片中飾演的16歲小戰士“田二橋“以旁觀者與親歷者的視角,為黎明前這段波瀾澎湃的決勝時刻,注入情感色彩,他走進主席的生活,也帶着主席的囑託走回老家,為主席寫信回報新政策惠及鄉鄰,更走進渡江戰役,在炮火紛飛中,為贏取勝利,獻出寶貴生命。他的一路輾轉,讓觀眾對這段歷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原來,喊出那一句“站起來了”的背後的勝利,是經過有如此激烈殘酷的戰爭才爭取來的。

影片為這場勝利設置了三個戰場,一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一個在國共兩黨的談判桌上,一個在長江江畔,彼時,北京的大街小巷萬餘敵特環伺左右,隨時在為暗殺做準備,而談判桌上,也是危機四伏,國民黨還在做最後的掙扎,為最後一絲利益絞盡腦汁,而渡江戰役在吹響號角之前,“中英紫石英號軍事衝突”早已彰顯我軍的英勇無畏與誓死決心。

《決勝時刻》不但再現了這幾場恢弘的戰爭,更令人震撼感動之處還在於,影片特意修復了開國大典的彩色畫面,開國大典原來是有彩色影像的,但因為一場火而毀掉了這些珍貴資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來,以往諸多紀錄片或影像作品中,採用的也均是這些黑白影像資料,可以説,無法看到彩色的開國大典成了不少觀眾心中的一個遺憾。修復後的影像資料,在影片中以4K高清的畫質帶觀眾重回1949年那激動人心的瞬間,讓觀眾在大銀幕上目睹真實的開國大典。

影片在表達波瀾壯闊的鬥爭同時,也將偉人的生活細節展現在觀眾面前,主席陪小李訥捉麻雀的生活場景,以及在飯桌上用和子女以外語對話,讓人近距離看到偉人生活中作為父親的一面,非常罕見,因此頗為令人動情。

影片還在大典之前,安排了一場任弼時拉小提琴的戲份,這場戲,混剪了電視劇《長征》和電影《建國大業》的鏡頭,正好都是唐國強、劉勁和王伍福的戲,這種戲劇上的呼應與現實中的呼應,讓這部再現70年前那段輝煌歷史的影片,有了更多情懷上的共鳴。

20xx《決勝時刻》觀看心得

以往的主旋律電影,常常將多數篇幅放在歷史宏大敍事層面,但對人物的刻畫因缺乏細節雕琢和具體的生活化呈現,往往缺失層次感。

看完《決勝時刻》點映,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影片對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生活化一面的呈現,細節多且質樸,將很多筆墨放在了對人物的雕琢上。

影片雖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國共和談破裂背景下的一段局勢緊張期,但因對諸多角色更接地氣的處理,起到了調和影片氣氛的作用,壯闊不失活潑,緊張不失輕快,比如毛澤東與女兒玩耍的一場戲,他的智慧、幽默感和親和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對年輕小戰士的關照,亦讓人動容,包括與黃景瑜飾演的警衞員陳有富之間的多場對手戲,比如街頭品用小吃,以及為對方的戀愛支招,都展現了歷史偉人可愛且有趣的一面,這與以往的同類作品相比有了更多差異化的體現。

近些年來的主旋律題材電影,在不失主旋律氣質的情況下,其類型化敍事已越顯成熟,除了剛才提及的角色塑造與生活化呈現,《決勝時刻》在宏大敍事層面亦不失水準,影片時長不短,但節奏不拖沓,觀感流暢,黨中央領導人進駐香山、國共和談、渡江戰役等幾個歷史事件的推進都不失節奏。歷史的風雲變化與波瀾壯闊,均有捕捉。

當年的《建國》三部曲對主旋律題材創作上的大膽嘗試與革新,為後續的同類題材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方向,《決勝時刻》延續了該系列的創作方向與優點,集羣星陣容、多類型元素於一身,將個人細節描摹+宏大歷史敍事,以及教育性與娛樂性緊密結合,會讓更多年輕觀眾改變對這類影片的認知,而本片的監製和導演也正是黃建新,黃建新導演對該題材嫻熟和強大的掌控能力,在這次的《決勝時刻》中有了進一步的體現。

20xx《決勝時刻》觀看體會

這是渡江前夕的踟躕;這是最終戰場的炮火;這是中國成立的凱歌。一九四九,幾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這個節點凝聚、噴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畫渡江決戰前後的場景,特別的是,本片的節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沉重陰鬱,描繪的中心也並未放在戰爭的準備與進行,反而是圍繞的領袖毛主席,以輕鬆明快的方式講述他身邊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樣,但突出表現的是他作為父親、作為老友、作為長輩和藹而活潑的一面。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領袖形象。我們一次次地從他與身邊人的互動中受到感染。無論是替李訥捉麻雀還是送陳有富戀愛錦囊,這種帶有反差的滑稽感讓全場陷入歡樂。

不過也正是存在這份温馨,戰爭的殘酷才更加刻骨銘心。片中的戰鬥畫面所佔的篇幅並不長,但每一個鏡頭都能觸動人的靈魂。當英艦紫石英號進犯守區,炮火漫天,我們堅毅還擊,粉碎了洋人腦中的大清印象。當解放軍硬搖着木船從反動派的轟炸中挺進,踏上對方自以為堅不可摧的防禦江岸,當戰士們全身已被烈火焚燒,他們仍怒吼着向敵人撲去,眼中閃亮着對未來的希望。

田二橋,一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稚氣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嚮往。站在高地,身中數彈,仍緊握旗杆。無數的戰友一同托起旗杆時,也托起了他堅毅的靈魂。

任弼時,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拖着病軀用小提琴為老戰友們完成了最終的獻禮,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鳴響了聖歌。

毛人鳳,狠毒如斯,在蔣介石最終放棄轟炸天安門時,一問,再無言。

這是人民的勝利。我們站起來了。

標籤: 觀後感 決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rjpmz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