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專業英語課程心得體會(通用3篇)

專業英語課程心得體會(通用3篇)

專業英語課程心得體會 篇1

1、 心理素質影響學習效果

專業英語課程心得體會(通用3篇)

古人説:“兩軍相逢勇者勝。”強調了心理素質對效果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現代心理學的看法不謀而合。你會發現,儘管大家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受同一位老師教誨,甚至智商也接近,但學習效果卻很懸殊。這個落差往往是心理素質的差異造成的'。

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

首先要對外語保持長時間的穩定而積極的態度。這可以歸結為兩個字“恆心”。有了它 ,才能像蠶吃桑葉一樣,一口又一口,堅持不懈地去啃,直到攻克目標。

其次還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

2、 看書讀聽背——多管齊下效率高

記憶科學通過大量的實驗,無可辯駁的證明:眼手口舌腦的綜合運用,才能更快更省地再大腦皮層上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象。

3、“活”單詞與“死”單詞

經常聽説某某發下宏願:要一口起背下一本幾千甚至幾萬的單詞,認為這樣可以一勞永逸低解決單詞量問題。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失敗了。因為他們背的都是脱離了句子和課文的“ 死”單詞,大腦對這類東西難以留下印象。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拿自己作過對比實驗,結果:記住18個有意義的音節,只需要九遍,而記住18個無意義的音節,卻用掉80遍。不僅如此,鼓勵地背“ 死”單詞,還難以掌握它在句子中的靈活用法。因此即使記住一部分“死”單詞,它們也多屬於“殘障人士”罷了。

如何使“死”單詞“起死回生”呢? 我的辦法是——背課文!

課文不僅限於教科書,也可以是講演稿,散文,新聞評論``````總之就是把一個個冰冷的單詞變成生機勃勃的故事的文章。在大量的整段的背誦文章中,多次的重複不斷激活記憶的單詞其用法自然而然就深入骨髓了。實際上這種“深入骨髓”就形成了學語言的最重要“語感”。

4、複習間隔合理,可以省時高效。

著名科學家茅以升先生,是個記憶力超羣的人。人們問他的祕訣,他回答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重複被人們稱為學習之母。

5、把英語作為一門文化來學習

要想把英語學深學透,必須把英語不僅作為語言,而且作為文化去感悟!而這,在我看來,也許是英語學習最有魅力的地方。

專業英語課程心得體會 篇2

英語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英文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掌握英語的言語技能,因此,眾多英語專家都 強調強調“聽説領先”的重要性。具體到國小英語的聽的教學,就是:“從學生的方面來説,要多聽老師、磁帶或其他聲音媒體的泛讀,也要有針對地對比着聽聽同學、自己的讀音與範讀的異同;從教師教的方面來説,不僅要多聽學生學生的發音,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聽標準語音,不斷提高自身的語音水平。”“説”不僅包括“説話”,包括“朗讀”。聽了範讀之後,經過內部消化,再用“説”的方式將學習的成果表達出來,這才是學習英語的一大目標。具體説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説,認真模仿和跟讀範讀者所讀的字母、音素、單詞、句子等,並經常朗讀所學內容,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多運用英語與他人交際;從老師教的方面説,在課堂上要堅持用英語教英語,在課外也要儘可能用英語與學生交流。”“聽説先行”,“讀寫緊跟”。這裏所指的“讀”專指“閲讀”,而不包括“朗讀”。國小階段國小階段學生由於所學英語詞彙量少,閲讀能力一般較差。但應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從開始學習就培養閲讀的習慣、多找一些與自己所學英語水平相匹配的英語讀物來閲讀,以鞏固和發展所學英語知識。具體説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説,要經常閲讀已學過的課文、對話和教師自編的小短文、小話劇、現有的簡易英語讀物等;從老師教的方面説,要多多閲讀有關專業和教學方面的書籍,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編短文的水平,多看學生的習作。”“寫”與“讀”相似,國小生“寫”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寫。要本着學以至用、邊學邊用、用以促學的原則,從一開始就加緊“寫”的訓練。具體説就是:“從學生學的方面説,要多做連詞成句、修改病句、翻譯、看圖寫話、小日記、小短文等練習;從老師教的方面説,要經常給學生撰寫可供閲讀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劇等。”

專業英語課程心得體會 篇3

為期一個月網絡培訓結束了,在本次培訓課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瞭解了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更深刻的變化。這是一次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體驗,是一個接受新思想衝擊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能力的好機會。

本次培訓開設的教學內容豐富,課程內容有:錢志亮老師的《回到原點看教育》,沈峯老師的《怎樣上好一節課》,孫明霞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老師》,陳大偉老師的《教師的觀課議課》以及眾多名優老師的精品課例研究。我們就像一個去吸水的海綿,盡情地吸入,以提升自身能力。每位老師的精彩講座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反思,其中最讓我覺得深有感觸的是錢志亮老師和陳大偉老師的講座。

錢志亮老師語言幽默、詼諧風趣、博學精深、生動形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將教育的真諦娓娓道來:教育是一種愛。

教育原本是一種愛,在這種愛的驅使下,作為教師常常期望我們的學生都是大拇指,都是優點生。我們常常因學生這樣那樣的失誤而焦慮、不滿、甚至指責。我們不停的用一把尺子去評價我們所有的學生,我們總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我們做教師的責任,雖然我們辛苦,但我們樂此不疲,因為我們堅信這就是我們的愛。在這種愛的籠罩下,我們的學生臉上失去的是笑容,心中增加的是厭倦。我們該反思我們的愛已背離了我們的初衷。我們愛的方式已偏離了教育的軌道。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應是是讓每個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成功,因為教育的個體存在差異。錢志亮老師的講座讓我們懂得每一個孩子在母胎中孕育到呱呱墜地,就有了差異。這種差異就是孩子無法選擇的特性,這種差異造就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這種差異形成了他們在認知、判斷等方面的不同水平。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但不是無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進行整齊劃一的訓練。"因材施教"、"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才是我們倡導的教育觀。愛孩子就讓我們用不同的要求面對我們的孩子,鼓勵孩子在一天天進步的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愉悦。讓能飛的孩子飛起來,讓能跑的孩子跑起來,讓只能走的就慢慢地走吧。回到原點看學生,研究學生的生理機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看待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從而激發學生不斷努力,最大可能地獲得發展,這將是正確的愛。

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讓我明白了"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的本質區別。我通過認真的聽課,深深地體會到陳大偉教授説得很有道理,他説:"聽"指向聲音,淡化了"觀";"觀"則強調用多種感官收集課堂信息。在多種感官中,"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透過眼睛的觀察,除了語言和行動,課堂的情境與故事、師生的狀態與精神都將成為感受的對象,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評"是對課的好壞下結論,作判斷;"議"不是為了下結論,它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是對話和反思,議課謀求的是課堂教學的改進和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課只是交流和探討的平台。如果説評課是把教師看成等待幫助的客體的話,議課則把教師培養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動者,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解放。

當然其他老師的講座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讓我明白了以前工作中很多的不足之處。孫明霞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老師》的講座也贏得了包括我在內很多教師的好評。在當今教師的職業生涯當中要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是相當不容易的。很多老師工作中充斥的一個關鍵詞是"忙",一忙就忙出了厭倦感,一忙就忙得無暇靜下來思考,往往這個"忙"還帶着被動的意味。而與"忙"相近的一個詞是"充實",同樣是要面對很多工作中的事情,如果能感到充實,那必定很能享受這個"忙碌"的過程了,這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所以,怎麼在這個忙碌的過程中忙出幸福感,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應該是我們要思考和追尋的。而孫明霞老師告訴我們,要從抱怨中走出來,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在我們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時時刻刻地在與學生、與課堂打交道,所以要説做一個幸福的老師,僅僅從心態方面來調整是不夠的,幸福應該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滲透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體現在我們的讀書、反思、研究中。孫明霞老師從這些角度進行闡述,向大家展現了她追求教育幸福的過程和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更要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學到的知識儘快的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教學方法。儘快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學風格和模式,為農村國小英語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qe7o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