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精選18篇)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精選18篇)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着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精選18篇)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範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蹟,傳遞着人間温暖,傳遞着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國小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漵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樑,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國小,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漵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脱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2

鄞州,素有“義鄉”美譽,鄞人好善。周秀芳的父母正是這樣的人。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為人心善的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負擔更重了。更不要説在家中富裕時,父母的樂善好施。父母的善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裏,也在心裏埋下了善根。

而影響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業的,是她人生中談起來就要情不自禁落淚的三位老師。

國小

周秀芳5歲開始上學,成績名列前茅。當上四年級時,由於家庭變故,家裏已無法再支撐她的學費。非常熱愛讀書的周秀芳此時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鮑老師。時任班主任的鮑老師説:“這麼小的孩子,成績又這麼好,如果輟學就太可惜了。”於是,鮑老師幫周秀芳墊付了三塊五毛錢的學費。周秀芳的求學生涯才柳暗花明。

從講述第一位恩人老師時,周秀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覺間,十幾張沾滿淚水的紙巾在桌上散落開。

國中

周秀芳説,到了國中,家境依舊沒有好轉。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學生主動退學,有校長、老師去學生家中勸學生返校。

周秀芳在幫一位校長指路帶路時,訴説了想要讀書的念頭。不料,這位校長知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周秀芳的名字,並撕下來告訴她,拿着這張紙到一所民辦學校去念書。

休學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學路。

保姆生涯

這位有恩於周秀芳的校長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後的保姆生涯中,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中畢業後,就連“勉強”讀書,家中都再無力支持。周秀芳無奈再次輟學,找了東家去當保姆。剛好這個東家就是徐志慧校長。

看到徐校長家有大量的藏書,周秀芳渴求讀書的意願再次噴湧,忍不住開口説:“這些書我可以看看嗎?”徐校長一口答應了。

從此以後,周秀芳白天帶小孩,晚上看書,常常看書看到半夜一兩點。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黃靜宜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後,對周秀芳説:“你性格好,對孩子有愛心,又愛讀書,真的可以當一個好老師!”

這句話,點燃了周秀芳的內心:“我一個小保姆也能當老師嗎?”從這之後,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讀書。在當保姆的兩年時間內,她自學完成高中和師範學院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感恩於三位老師,更堅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當一位老師,寧可減去十年陽壽;如果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3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寧波人的朋友圈裏刷了屏。在重陽節,也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上,周秀芳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

手握獎盃的她,面對鏡頭,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裏有點着急,因為天氣漸冷,一批物資還沒來得及送到支教山區孩子們的手中。

按照慣例,周秀芳一般不愛去參加頒獎禮,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支教上。但考慮到這次獎項的規格以及能為支教山區對接到資源,周秀芳還是決定去了。如此便耽擱了物資發往支教地區的時間。“孩子們每天要走十來里路去上學,有的孩子還穿着破底的鞋。想到這些,我心裏難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説。

從20__年8月起,先後到貴州、湖南漵浦等地支教,心裏時時刻刻記掛着支教山區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師周秀芳近幾年的生活重心。面對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會發出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一句話,把周秀芳的記憶拉回到60多年前。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4

周秀芳老師在我們的期盼中來到了七善軒,她原本在別的地方定好了餐的,聽説我們這裏是對留守兒童及青少年兒童進行國學教育的,就欣然答應過來了。她説不是為了來吃這口飯,因為吃飯來回九溪江跑,沒有任何必要,關鍵是來看看這個國學教育,來看看這裏的學生的,而且她本次帶了一個也在進行國學推廣的愛心企業家。

她來到七善軒大門口,被這裏的文化感染了,看到一個小女孩,叫我“園長媽媽”,她不顧疲勞,忍不住一把把孩子抱了起來,跟我們一起合影留念。走進七善軒,聽我介紹屹立在門口的孔子銅像,表示無比地敬仰。

隨着我的介紹,看望了430課堂的孩子,看了我們的課程表,還謙虛地問,可不可以照像,走進我們的閲覽室,問了我們書籍的來源,都是愛心捐贈和自己掏錢購買的,連聲説“不容易呀,不容易”,還説,在這裏的學生有我們在這裏教育很幸福,她支教的山區的孩子很苦,基本是事實孤兒,想讓他們去浙江讀書,很多老人捨不得,把孩子耽誤了,自己年紀大了,來這裏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她堅持給民政局張局長打電話,要他過來看看,我笑着説,張局前天還在這裏跟我們一起開展關愛孤兒活動呢。她聽説我們業務主管單位是文化局,連忙給金局打電話,讓金局過來,金局因為有事過不來,民政局張局急急忙忙趕過來了,張局一見面就説“您是我們漵浦的慈善大使,我哪怕再忙,必須過來見您”。

他們倆個一見面,顧不上喝茶,甚至顧不上坐下來,一直聊縣慈善總會及民政局去寧波對接慈善活動的事情,由於張局馬上有一個會,急急忙忙離開,握手道別時,周奶奶説,“我不僅想幫助這裏的孩子,更想幫助這裏跟我們浙江進行產業扶貧結對子,我們寧波的宣傳部長已經給杜家毫書記打電話了,歡迎蒙書記去那裏開展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扶貧”。來了僅一個小時,她不顧疲憊地一直在打電話,在跟很多人交代,為她準備的素食美食早已經涼了,我催促她先吃飯,後談工作,她看着我為她準備的滿滿一桌純素食,非常高興,説“吃素好,吃素好,吃素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我媽媽堅持吃了七十多年的素”。在飯桌上,諮詢着我們七善軒的教育及經費運作,聽着沒有愛心企業,基本沒有政府扶持,她特別着急,不停地説,“你們做教育慈善很不容易,我自己是老師,知道孩子不僅僅只是缺衣物,如今條件好多了,他們更缺少的就是關心和陪伴,更缺感恩教育,國學教育我們必須支持!”。

隨即又一次拿出手機,給我們教育局的關工委鍾主任打電話,在電話那頭,我也聽到了鍾主任對七善軒的讚美。她一再強調,她捐贈過來的校服和電腦一定要先滿足七善軒,讓七善軒先挑選出來!飯後,我們回到辦公室,我把一些資料送給她,她拿着資料説“我要把你們的教育理念帶回去,我要帶團隊來參加你們的活動,更希望能帶愛心企業過來幫助你們長期發展!你們這樣付出,沒有任何休息時間,很讓我感動,暑假你們做夏令營時一定通知我來參加!”由於明天早上還有一個學校動工儀式需要參加,她在與孩子道別,與我們文化志願者合影留念後,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在離開時看到我們430課堂的孩子對她鞠躬行禮問好時,她非常高興,連聲説“孩子們真有禮貌,你們辛苦了!”。她加了我微信,揮手告別,我們相互擁抱,彼此都不約而同地説“好好休息,保重自己的身體!”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5

9秒99,中國選手第一次殺進了田徑世錦賽百米決賽,翻開了中國田徑歷史性的篇章。從第一個跑進10秒的亞洲本土選手,到第一個晉級百米決賽的中國選手,這個身高只有1米72的廣東小夥子,已經成為了中國速度。

1989年8月,小個子的蘇炳添出生於廣東中山古鎮。父母在家務農,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在泥巴地裏亂跑。不過,在蘇炳添的家族裏,可是有不少出色的運動員。表哥蔡健發比蘇炳添大9歲,是中山古鎮的百米賽跑冠軍,也是蘇炳添最早追逐的目標。那時候的蘇炳添還是跟着表哥屁股後面,在外公家外面空地四處追逐打鬧的。

玩耍打鬧,直到上了國中,蘇炳添因為陰差陽錯的選擇,才真正開始練起短跑來。那是在八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蘇炳添被老師要求留下來補課。那時候的每天放學後,老師都會把一些學習不好的孩子留下來進行例行的“留堂補課”。

不想“留堂補課”,蘇炳添想方設法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因為每天下午都要定時訓練,蘇炳添也就可以避免“留堂”。啟蒙教練楊永強成為解救蘇炳添的“恩人”。楊永強老師透露,當時在上體育課,發現蘇炳添爆發力、彈跳力特別好,就有心收下這個孩子,“個頭不高的蘇炳添跳起來竟然可以摸到籃板,我就留意了下,後來經過觀察,發現他彈跳力和爆發力都特別好,所以才把他吸收進了學校的田徑訓練隊。剛開始,我還想讓他練跳高呢。”

其實啊,八年級時候的蘇炳添已經展現出小小的短跑天賦,在他們村裏的比賽裏,身高只有1米5多的蘇炳添已經可以超過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剛剛進入田徑隊,還沒有經過什麼系統訓練,蘇炳添在泥巴地裏跑都跑得非常快。參加當地的中學生運動會,在跑道上有很多石子上都能跑到11秒多。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牀訓練並不適應。而且,由於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裏做説客,勸説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着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6

朱老師的課總是那樣自然流暢。她的課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環節之間都有自然的過渡,一句句的過渡語言都渾然天成。如在檢查預習情況後,她以一句“那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兒呢?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北大荒的秋天的?”把孩子們帶進了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即使在一個教學環節中,她的教學語言也是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毫無突兀生硬之感。如在引入新課時,她先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個“秋”字,這既是開始進入新課的內容,又是在給孩子們作寫字的示範。接着,她問:“同學們,看到這個‘秋’,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在孩子們根據生活的經驗,展開了充分的想象後,她又問:“同學們,除了想到秋天的景色,你們還想到別的什麼嗎?”孩子們又聯想到了學過寫秋天的古詩,齊聲背誦《山行》。這一設計是以前學習內容的一種鞏固,也是課堂學習的一種拓展。然後,她説:“看一個‘秋’字引發了我們這麼多的聯想。在這個‘秋’的季節裏,朱老師把你們帶進一個美麗的世界,一起走進——”孩子們隨着老師的板書,一齊朗讀課題——“北大荒的秋天”,就這樣很自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朱老師的課總是散發着濃濃的語文味。何謂語文味?國內最早提出“語文味”概念的是深圳市語文教研員程少堂副教授。他説:“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係和滲透教師的生命體驗為前提,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為宗旨,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文品味、意理闡發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我認為,説得通俗簡練一點,所謂語文味就是突出語言的認識、朗讀、感悟、積累和運用。看朱老師如何教“荒”字。她説:“北大荒在我國的東北黑龍江省一帶。看老師寫‘荒’字”。她一邊在黑板上給孩子們示範寫“荒”字,一邊通過語言引發孩子們的想象,理解“荒”的字義和字音:“沒有人耕種,長滿了野草,所以是草字頭。注意中間是個死亡的‘亡’字。”接着,她請孩子們用“荒”字組詞。孩子們昨晚預習過,很快就組成了荒地、荒涼、荒無人煙、荒山野嶺、天荒地老等詞語。在組織孩子們讀過這些詞語後,她又讓孩子們説説這些詞語給人的感覺,從而過渡到對“北大荒”地名的理解和對北大荒以前景象的想象。朱老師藉助“荒”字這個激發點,激活了孩子的生活積累,激活了孩子的想象,激活了孩子的表達慾望,孩子們掌握了“荒”字的音、形、義,積累了以“荒”字組成的詞語,體會了這些詞語的意味,積澱了語感,整個教學過程中,散發着濃郁的語文味。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7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着,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範。作為國小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棟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着,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着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迴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為一點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着,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後己,出生入死,捨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衞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是偉人時代的響亮口號,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着,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縱然司馬遷感歎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裏的行家裏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追求。

人活着,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症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恆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並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8

“一個人,燃盡了青春,把愛與希望種在無數人心中……你賦予的力量,再艱難的道路,我們繼續着征程……”最近,在廣西百色市,許多人都在動情地傳唱着這首名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為哀悼因公殉職的黃文秀所作。

黃文秀,一位廣西的貧困山區的第一書記,一位從事於脱貧攻堅第一線的好乾部。但在6月16日晚,在回村部署抗洪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她的身上有太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她有太多的事蹟需要我們所有人銘記。

學習黃文秀,就是要學習她“想回去建設家鄉,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除了感恩,她的心裏還默默地存放着一份責任。她不怕艱辛,把能使家鄉的脱貧致富作為自己的使命,啃硬骨頭,把困難扛在肩上,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青年擔當作為的優秀品格。

“她飲水思源,不改本色。是黨的扶貧政策讓黃文秀一家擺脱貧困,讓她堅定了銘記黨恩、跟黨走的決心。”黃文秀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她的精神缺一直照亮着我們在脱貧致富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她讓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時刻提醒自己要勇於擔當,無私分享。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則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堅信:流星雖然短暫,但在它劃過夜空的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學習“黃文秀式”的好乾部,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身體裏流淌的血液迸發出激情!讓我們都做夜空下那顆閃亮的星星!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9

彭士祿,男,漢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廣東海豐人,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黨的早期領導人、我國農民運動的先驅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時父母犧牲,8歲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投入監獄,此後顛沛流離,幾經輾轉到達延安,在黨的培養下成長成才。上世紀50年代,他響應黨中央號召,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製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20__年3月在北京逝世。彭士祿同志個人成長和家庭發展,歷經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見證黨的建立、鞏固、發展的百年奮鬥歷程。

他繼承先輩遺志,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始終保持着對黨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許國、科技報國,求實創新、敢於拍板,踐行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錚錚誓言,為我國核動力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高風亮節、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不息、躬耕不止,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彭士祿同志的先進事蹟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特別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認為,彭士祿同志是紅色家風的優秀傳承者,是科學家精神的傑出踐行者,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從黨百年奮鬥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個人成長奮鬥融入黨和國家事業。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0

一、學習她恪盡職守、忠誠擔當的專業精神

王婭,1976年成為一名電力工人,1986年進入天津高壓供電公司(現國網天津檢修公司)工作,先後在220千伏北郊變電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長,20__年5月退休。在王婭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堅持學習,求知探索,勤奮鑽研電力專業技術。她參與編寫的《電力系統運行技術問答》作為變電運行專業培訓的基礎教材,在全國電力系統使用了十幾年,她參與主持編寫的《監控中心現場規程》等技術規範,在天津市電力公司變電運行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始終堅守變電運行一線,一絲不苟落實各項工作要求,累計執行操作票3100多張無差錯,僅在退休前一年時間裏就發現並緊急處理了7次設備缺陷,實現了26年安全生產無責任事故,展現了一名優秀變電運行職工的風采。

二、學習她扶弱濟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婭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捐款捐物等活動,用大部分積蓄捐資助學,情暖寒門學子。1989年“希望工程”剛剛發起時,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婭就捐出100元。從1998年抗洪救災到20__年汶川地震,從南方水災、西南旱災到青海玉樹震災、甘肅舟曲地質災害,從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到天津市慈善基金會,王婭愛心捐贈的足跡從未間斷。退休後的17年裏,她把捐資助學當做畢生心願,累計捐贈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揚社會公德,生動詮釋了志願精神,善行天下,大愛無疆。

三、學習她淡泊名利、大愛無聲的人格力量

王婭為人謙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舉在退休多年之後才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個受捐助者,處處為別人着想。中央電視台《朗讀者》邀請她錄製公益節目,她到場支持但婉拒出鏡,説“不要給孩子們帶來心理負擔”。當時一名受助學生就坐在她身後,她始終不肯相認。在她病重時還跟隨興華青少年基金會遠赴甘肅山區家訪,渾然忘記病痛折磨。她樸實無華的仁愛之心、默默無聞的奉獻之心,體現出一名普通職工的高尚品行。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1

我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人的故事令我現在記憶猶新。

孝更絕倫足可矜

母親用一根綁帶帶大的包括他以內的三個孩子,他也用着一根綁帶帶着他的母親去工作,每天照顧母親,不辭辛苦。他説:“儘管母親糊塗不認得我是誰,但母親每逢看見我便會露出孩子般天真地笑容。我會照顧好母親。”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堅持做着一個孝順母親的好孩子。

何處春江無明月

“何玥”多麼好聽的一個名字!他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子,有着天使般的心靈。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他並不痛苦,竟要求斯後無償捐獻身上有用的器官,幫助那些和他一樣被病魔纏身的孩子。他用平凡生命的最後一點光,照亮了整個世界!

冰雪為融做玉胎

張麗莉是一位可愛的中學教師,他最喜歡的是在教室中為學生傳播知識,最愛的是他的學生。在放學回的路上和學生們歡快的交談時,一輛巴士向他們撞了過來,這位年輕的女教師毫不猶豫的推開身後的前後的四位學生後,被無情的奪走雙腿。當他被搶救過來時,最忌掛的還是學生。在任何時候他都是笑着的,可是一見到他的學生她就哭了,在他身上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應證了這世界的真情!

在《感動中國》中,我們認識了我國無私奉獻在科學研究人員。林俊德老先生,在他的病情一步一步惡化的時刻,仍心中掛念着還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住院時拒絕了治療,要求出院繼續工作,説了一句話:“我不怕疼,也不怕死,只是想要更多的時間。”在林俊德去世後,在他的留言中,在家庭的那一欄是空白,而在科研中指出了很多。讓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還有一位同是科研的前輩--羅陽。他為我國的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羅陽是因為心臟病突發而失去了生命,突如其來的消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親人,羅陽的最後時刻,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洛陽偉大的愛國精神讓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感動也不僅僅是隻是為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和生命,感動不分偉大與渺小,在於的是真實與平凡。

在《感動中國》中,還有很多平凡的人所做的那些平凡的事,感動了很多人。他們只是無私奉獻給了自己的親人、朋友甚至是不認識的人。當自己的生命要走到盡頭的時候,無償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照顧已經病得不認識自己的年邁的母親,對母愛的回報,為救他人不惜失去雙腿……

平凡之中也能產生偉大,是每一位人民而感動。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2

朱彥夫14歲參軍,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當他在長達幾十天的昏迷中醒來的時候,已是躺在西安陸軍醫院的病牀上。他這才發現自己已沒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敵人討回殘臂殘腿!他悲痛欲絕。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張家泉是個小山村。四面羣山環抱,前面有南珠山,後靠紅崮山,東臨油簍崮,西接百草關。真是邁步腳蹬山,出門眼朝天。朱彥夫回到山溝裏,才知道全村許多户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他終於成為勝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從此,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着雙枴,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着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他躺在地裏,跪在溝裏,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朱彥夫在村支部書記崗位上,經過二十五個春秋,終於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時任濟南軍區政委的遲浩田同志,看望了朱彥夫。老首長鼓勵他把當年在戰場上親眼目睹的中國軍人英勇作戰的情況寫出來,把重殘後信念不倒、意志不減的精神寫出來,以緬懷先烈,教育後人。聽過他報告的人,也都紛紛要求他寫書。首長的鼓勵,同志們的關懷,他心中又燃燒起一團聖火。他想,用熱血和苦難譜寫的歷史,往往更能震古鑠今,搖魂蕩魄。當聽説朱彥夫要寫書,有的人説,看書都有困難,寫書談何容易?!可是,朱彥夫對自己不喪失信心。哪怕是在山窮水盡的絕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戰功是必然的,當然要花費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當年,他在部隊常聽説,不怕飛機大炮,就怕總結報告。20__年,一部巨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科書,開始動工了。這是一次古今中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寫作!朱彥夫的寫作,是用嘴咬着筆與用殘臂夾着筆交替寫作。夏天寫,蚊蟲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寫十幾個字,口中的涎水,頭上的汗水,磨破的殘臂上的血水,順筆流下來,濕透了稿紙;冬天寫,雙臂麻木了,筆掉在牀上,仍無知覺,劃拉半天,才發現沒寫上一個字。該吃飯了,妻子喊了好幾遍,他充耳不聞,睡覺了,夢裏還構思情節。有一次,他喊叫着衝殺出家門,被家人拖回來,他趕緊抱筆又寫起來。為了回憶一個情節,他會不吃不喝呆上一兩天;為了一個詞句一個字,他搬來字典、詞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爛了四本;光書稿紙,用了夠半噸。就這樣,朱彥夫支撐着特殘、多病的身軀,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將一部飽蘸着激情、飽蘸着熱血、激盪着共產黨人浩然正氣的生命之作——33萬字的《極限人生》,捧給了世人。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顧誦芬的學識與品德,影響着一代代航空後來人。伴隨着一架架新型戰機飛上藍天,在航空報國的跑道上,一代代航空人不斷傳遞着手中的接力棒。

顧誦芬帶領的團隊誕生出一位科學院院士,三位工程院院士,兩位型號總指揮。他主持編纂了70餘冊航空科技書籍,主編的《飛機總體設計》一書,已經成為我國航空院校飛行器設計專業的必修課教材,主編的《現代武器裝備知識叢書——空軍武器裝備卷》《大飛機出版工程》等多個系列、數十種航空專著與圖書也都產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

“回想我這一生,談不上什麼豐功偉績,只能説沒有虛度光陰,為國家做了些事情。”顧誦芬淳樸的話語中不無謙虛。對於年輕人,他充滿了期待。“我國航空事業發展需要年輕人才,他們是祖國的明天。我只想對年輕人説,心中要有國家,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記住歷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讀書,多思考,努力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20__年,當鮐背之年的顧誦芬再次回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時候,執意要到中國航空事業開拓者黃志千烈士的塑像前去看一看,顫顫巍巍的他看向黃志千塑像時眼睛裏閃爍着光芒。

在顧誦芬的心裏有國家、有航空、有飛機、有研究所、有團隊、有老同事、有老朋友,就是沒有他自己。他講起來都是設計製造飛機的時候如何的艱苦,哪位同志做出了重要貢獻,沒有他們的話飛機就飛不起來,可是他自己的功績總是一筆帶過、不願多提。提到大家的生活,哪位同志受了委屈,哪位同志應該受到照顧,誰的日子過得很苦,他都説的清清楚楚,但是問到他自己受的苦時,卻總是雲淡風輕。

顧誦芬説:“這沒什麼,都是應該做的,共產黨員就應該是這樣的,這是主席的教導。”這些話不是喊口號,不是説空話,這是他內心最真的話。他用將近一個世紀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共產黨員應該是個什麼樣子,他用過去投身航空幾十年的時光告訴我們,航空人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4

我覺得,正是這一屆又一屆感動中國的人物,還有那千千萬萬雖然沒被頒獎,卻擁有着同獲獎者一樣品格或成就的人們,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温暖,讓我們可以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安全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滿了希望。

讓孩子們看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不僅僅是為了積累寫作文的素材,應該讓他們明白,我們為什麼要有這樣的頒獎盛典?讓他們寫下內心真正的感動,讓孩子們的心靈從此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種下一顆善良、勇敢、無畏、追求真善美的種子,在以後的日子裏萌芽生長、開花結果。

當一個人具備了助人為樂的美德,有了甘心服務他人的品格,有了奉獻社會的責任,有了為國為民的信念,那麼,他的心胸將更加廣闊,他的境界將更加高遠,他未來的成就將更加不可限量。

因為找到了生命意義的人,明確了自身價值所在的人,會更有力量,會更有自律,會更懂得提升自我,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自身價值,完成自己確定的使命。

如果你覺得我以上説的都是口號,如果以為都是空洞的説教,那我很遺憾。我希望每一個家長,儘可能引導着孩子向着更高遠的目標進發,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讓我們記下他們的名字,也記下他們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向着更好的自己開啟嶄新的路。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5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落下了帷幕,十件感動了無數人的故事敲擊着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最深處。

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教師張玉滾,因為一句承諾他紮根於深山之中十七年,他用了一根扁擔挑起了深山中孩子們的上學夢。他紮根偏僻山村十七載,像一盞燈,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不僅僅是他們,還有無數的中國人,他們勇於奉獻,樂於承擔,鑄就了大國的榮耀與輝煌。

儘管獲選的感動中國人物和羣體有着不同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動着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構着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會越來越好。

感動的事蹟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於心中!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6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20xx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裏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着。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裏,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xx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説: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7

10月23日,借出差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趕回卜陳村,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常久明知道,兩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路上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受傷,“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1983年,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想讓他輟學學縫紉。常久明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葉連平沉默着沒有説話。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裏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的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説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着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看着葉老師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淚流滿面。

“儘管我後來還是沒能繼續讀書,但能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20xx年7月,已經退休20xx年的葉連平看到村裏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作業無人輔導,尤其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便將自家的一間房屋騰了出來,擺上桌子和一塊小黑板,義務給孩子們輔導功課。鄰居居鵬程回憶説:“剛開始時只當是葉老師退休後閒不下來,找點精神寄託,可沒想到,這個輔導班一辦就是這麼多年。”

看到學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把村裏的倉庫改造成一間教室、一間小圖書館,掛上“留守兒童之家”的牌匾,託付給了葉老師。現在來這裏上課的學生有165人,有卜陳村的,還有鄰近幾個村的,甚至還有和縣縣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葉連平根據孩子英語水平分成啟蒙、初級、中級、高級四個班,週六週日四個半天分別給孩子補習英語,寒假大約三天上一次課。

江明月現在南京市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她讀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數學等功課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兒童,家庭很困難。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家裏,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20xx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學,葉老師又把她的妹妹接來補課。回想起這些,這姐妹倆激動地説:“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自費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以來,孩子們在他家免費吃用住、自掏腰包組織孩子外出參觀、資助貧困學生,花在上面的錢,少説也有30萬元。

有人把葉連平比喻為永不熄滅的燭光,他不認同。他説:“我沒有燭光那麼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隻螢火蟲,只要能夠照亮孩子們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

以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為話題的心得體會作文 篇18

今年農曆元宵節前後,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蹟,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蹟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於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餘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後更是捐出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蹟,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户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餘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着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恆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範”的示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餘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nem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