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大學人文素質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人文素質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人文素質心得體會 篇1

我們處在一個人文精神凸顯的時代,作為一名大學生,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增強自己的人文精神。這不但與每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格建構息息相關,也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昌盛、富強。大一下學期,我們開展了《人文素質與社會生活》這門課,雖然只有短短4個星期的時間,卻讓我們受益匪淺。

大學人文素質心得體會(精選3篇)

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老師首先布臵給我們一個任務,就是設計一條旅遊線路,這個任務是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的,我們小組共8人,路線主題是:“海上花園,温馨廈門”,當談到在一個團隊裏的收穫,首當其衝的便是對於團隊工作流程的切身體會、親力親為。討論旅遊地點、查找資料、圖片、整理資料、寫策劃文案、作PPT等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我們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們經過反覆討論之後得出的共識,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

這次的團隊合作有喜有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首先,團隊合作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一個人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有義務將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出來,有義務為了團隊的利益而放棄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有義務多為團隊做貢獻。一個自私自立的人不可能在團隊里長久的生存。我們應該有一説一,有一做一,為了團隊目標的達成而共同努力。這是一個人能夠在團隊裏生存的基礎,這也是團隊能夠團結一致向前走的基礎。

其次,團隊合作要處理好隊員與隊員之間的關係。既然是團隊,就必須保證團隊隊員之間的同心協力,共同進退。團隊不僅僅是把幾個有共同目標的人湊到一起做事情,還會在團隊存續期間乃至以後的生活中持續發揮影響。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必須保證隊員之間的良好溝通。無論是人還是事,都不應該抱怨。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抱怨只會讓事情更加糟糕,讓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日深。

最後,團隊合作一定要講求效率。做好工作日程安排,並嚴格地按照日程安排進行工作。這一方面是因為團隊目標的完成需要效率的支撐,另一方面還因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想保證團隊的同心協力,就必須摒棄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風。對於緊促型的團隊,這方面的問題相對較少。對於鬆散型團隊,比如經濟學系畢業生調查團隊,就必須高度重視這類問題。作為隊員,有時候無法改變團隊的做事風格,自己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至於因為團隊的事情而耽誤了自己的事情。

其次,我們先來談談人文素質與社會生活這一塊,在上課之前,老師也跟我們談及到為什麼要開展《人文素質與社會生活》這門課。目前,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人文素質欠佳。首先,文化素養不高,知識結構單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學生愛好廣泛,知識面較寬,但也有一些大學生文史知識欠缺,文化底藴淺薄。所謂的知識結構單一,表現為有專業知識,而普遍缺乏必備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科學和其他社會科學方面的素養,缺乏對自己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精華的基本瞭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養。其次,大學生的道德水準不高,社會公德失範。道德作為社會規範,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它確保社會穩定,人際關係和睦,社會和個人共同發展,大學生理應成為社會秩序井然和平穩發展的忠實衞士,但一些大學生文明素質低下,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意識不強。比如,有的人對個人衞生非常講究,對宿舍髒亂卻習以為常;有的人不愛護公物,不注意愛護圖書,將課桌亂刻亂畫;有的人滿口髒話,不文明舉止時有所見等。再次,現在的大學生對人生主體價值觀不明朗,在價值選擇上缺乏社會責任感。當代大學生是務實的一代,表現出務實化、個人化和功利化的總趨勢。許多大學生把社會本位轉向個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轉向注重實惠,把英雄崇拜轉向功利主義。在物質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質利益,缺乏社會理想。在道德的責任意識方面,對社會的終極關懷錶現淡漠。

其實,部分大學生人文素質較低有其複雜的社會及歷史原因。比如説,現代的大學教育中只注重人文教育,而忽視了科學教育,造成了大學人文教育的失落。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類社會和歷史進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前,科技被強調為第一生產力,其在經濟、國防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這使得科技教育在現代大學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為現代大學教育的最主要的內容。這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進人大學學習理工科,就成為優秀中學生升人大學的首選目標。對科技教育的過分強調,導致了人們對人文教育的輕視和排斥。而大學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強烈形響下,出現了知識化的傾向,只重視人文知識的傳授和研究,而忽視了對人的培養和完善。其次,市場經濟的負而效應造成大學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但市場經濟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看重工具層而忽視價值層面,看重現實追求而忽視理想追求。市場經濟強調物質利益,追求利潤最大化,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滋生了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重利思想侵蝕下,使本來就缺乏獨立判斷能力的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急功近利。

21世紀的大學生要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不僅要有較高的科學素養,也應具備相應的人文素質,要從各個方面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知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首先,要努力學習人文科學知識。包括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科學技術史以及倫理學等在內的人文科學知識是形成人文素質的基礎。作為高層次人才預備軍的大學生,如果不瞭解中國的文化、歷史,又如何能對國家、對民族有感情、有責任心呢?又如何談為國家、為民族服務和獻身呢?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楊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畢業生在論文答辯前,必須能背誦《論語》和《老子》,否則就不能參加博士論文答辯。楊院士認為,博士生作為國家高層次的人才,不能不瞭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事實上,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有很高的文學、藝術造詣,例如愛因斯坦既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又能熟練地演奏小提琴;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是地質力學的創始人,但他同時又是我國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的創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對人類、對祖國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會,瞭解自己,瞭解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才會做到愛祖國、愛人民、愛集體,才能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祖國之間的關係。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園。大學生要具備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調、情趣操守、氣質風度等內在潛質和外在形象。從一切非文明的、低級情趣的影響中擺脱出來,確立具有歷史合理性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拋棄錯誤的價值取向,建立體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價值觀。使自己不至於在依靠知識和技能獲得了物質世界的“家”之後,反因價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為物質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要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鍛鍊自己。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培養自己的社會服務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養自己的社會服務意識,體會社會角色的意義,接受來自勞動人民羣眾中的人文、道德教育,養成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品質。人文精神作為人類文化創造的價值和理想,作為人的現實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在人全面發展的素質結構中佔據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學生是淺薄的,沒有厚重感的。新世紀的大學生只有努力增強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質,才能在實踐中有效地發揮作用,真正成為一名既具有科學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藴的為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

大學人文素質心得體會 篇2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思想覺悟;具有投身改革、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具有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自強不息、求實創造的優良品質。󰀀

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記錄學生組織或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能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體現學生課外從事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在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科技、創業等比賽中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具有寬厚紮實的專門知識和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熟練掌握一到兩門外語和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對知識結構以及人與自然關係有總體性的把握,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底藴;具有對新技術、新觀念的跟蹤和鑑別能力;具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習慣。󰀀

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反映學生參與的文體活動和取得的成績,以及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其他經歷。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具有開拓進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適應環境、善於調節的健康心理;具有勝任學習和工作的健壯體魄。

󰀀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記錄學生組織或參與的社團活動,所擔任的學生幹部職務及在組織、管理能力方面的鍛鍊,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會工作。要求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同學和睦相處;在社會工作中,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應變能力,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學會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本領。󰀀

技能培訓及其它記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及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提高雙語能力、計算機能力以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其它技能培訓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

長期以來,在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上有“通才”與“專才”的爭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把握社會分工的“專業要求”和社會合作的“社會化要求”之間的關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就深刻體現了不同需求之間的關聯,即從上述六大內容入手,鑄造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共同平台,突破狹隘專業劃分所帶來的知識侷限,從而為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通識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20xx年以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已經在上海、重慶、山東、湖南等地高校成功進行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工作。從各試點單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對於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緊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適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⑦一般來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應重點做好“四個環節”的落實工作。󰀀1、職業設計指導󰀀大學生活是職業生活的前奏。大學生職業計劃的成敗,不僅是大學生自己學習成功與否的標誌,也是一所大學教育成功與否的標誌。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設計指導,要理清專業目標與社會需求、興趣愛好與個性心理之間的關係。󰀀2、素質拓展訓練󰀀所謂素質拓展是要求大學生首先滿足基本素質要求,即大學的培養目標規格基礎上,培養具有充分個性和豐富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素質。全國高校普遍開展的“挑戰杯”、“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等,均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載體。同時,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就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求我們主動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協作,積極爭取社會參與到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中來。在素質拓展訓練中,要採取“請進來”、“推出去”等多種途徑,通過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等活動,通過與企業聯合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多的與社會接觸,從而能夠深入社會,瞭解社會。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中積極吸納社會的參與,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的主動性,而且使社會在參與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的認同。󰀀3、建立評價體系󰀀在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過程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規範、公正合理、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拓展認證體系和操作程序。在認證環節中,認證內容的合理性、認證程序的可操作性事關“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成敗。

在開展認證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並努力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規範《大學生素質拓展書》的認證內容,逐步健全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指標體系,儘可能以客觀選項代替主觀評價;第二,不斷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評價體系,形成開放的、自我完善的認證機制;第三,吸納學生和社會的參與,建立起與認證組織體系相對剝離的監督組織體系;第四,加強對認證隊伍的選拔和培訓。󰀀4、強化社會認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素質拓展認證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推動認證工作的信息化建設。要着手構建計算機網絡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質拓展計算機網絡數據庫,不但對學生的認證工作可以在計算機網絡中實現分散評價,集中控制,而且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可以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根據授權權限,直接進入到高校網絡數據庫中查對學生的素質拓展情況和認證情況。這樣做,不但使高校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獲得師生和社會輿論最大限度的監督和保障,而且將形成有效的素質拓展機制。󰀀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使高等教育重新審視大學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職能,又結合社會發展賦予人才觀以科學內涵。如果在環境的變遷中輕視大學的育人職能,放任教育的異化,則很可能重現孔子之憂,即“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⑧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義,在如下話語中定能得到彰顯,“大學固然應當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大學教育也應當幫助學生從事有益並令人滿意的工作。然而對於一個最好的教育來説,還存在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僅有助於我們在專業領域內更具創造性,它還應該使我們更善於深思熟慮,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熟的個人”。

大學人文素質心得體會 篇3

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

教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之稱,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育人。教師的人文素養關係到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會間接關係到學生素質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養,有助於教師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調節心理狀態;有助於教師自覺關懷他人、關懷社會、關懷人類、關懷自然,逐步養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關愛學生,使所有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並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師的人文素養由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行為共同架構而成。其中,教師的人文知識是教師人文素養的基礎,在內化、積澱人文知識的基礎上所凝練、昇華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師人文素養的核心,為人文素養的外顯和發揮作用提供着價值導向和支撐。教師應具有廣泛的興趣,健康幽默的情緒,平靜愉快的心境和活潑開朗的性格。教師廣泛的興趣,不僅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酷愛和高度的責任心,而且還表現在滿腔熱情指導一切對學生有益的活動;教師特定的職業活動,要求教師要有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並應以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和激發學生;教師活潑開朗的性格也是一種積極的教育因素,教師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積極樂觀、熱愛生活、勤奮工作的風貌,都會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與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養。同時也對學生今後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作為一名新教師更要有不斷提高素養的意識。要多閲讀、多反思、多寫作,勤於筆耕。而人文知識的自我學習、人文素養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書使人明智”尤其是讀好書。教師愛好讀書自然有助於攝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養料,有利於創新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師的讀書品格可以感染、薰陶學生閲讀品格的積極成長。

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教育人文性的決定性因素。人文素養修煉將促進教師人文精神的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提升教師師德水平的意義,將促進教師對實踐知識的領悟和把握,促進教師教學智慧的發展,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促進教師幸福感的提升。

作為教授英語這門學科的老師,人文素養也是英語新課程極其重要的培育目標之一。在英語課堂中可以通過依託教材內容、藉助合理評價、利用影視媒介、精選學習方式等途徑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滲透和培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9po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