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活法優秀讀後感(精選23篇)

活法優秀讀後感(精選23篇)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

原以為《活法》是一本稻盛和夫的傳記,其中會夾雜個人創辦企業的一些歷程。看過之後才發覺遠非如此,《活法》一書融入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和經驗,書中的字裏行間都滲透着一位思想者的高尚人格和處事哲學。從他的書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他把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人生航標,在真理的指引下,他的一生雖歷經無數的風風雨雨和許許多多的誘惑但始終沒有偏離正確航線,他的事業也一步一步蒸蒸日上。

活法優秀讀後感(精選23篇)

稻盛和夫先生,與其齊名的另外三大經營之聖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他們分別是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而稻盛和夫則是兩家世界500強(京都陶瓷株式會和第二電電株式會KDDI)的創始人,可以説他是一位世界頂尖級的企業家,稻盛先生的活法很簡單,人只要堅持真理活着就很簡單,其實真理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深奧,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有人教我們真理,“不説謊、不給別人添麻煩、真心誠意為別人、不貪心、不自私自利”這就是做人的基本真理,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指引着稻盛先生成功經營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令人稱道的生活、行事的準則。

有句歌詞如是唱到:現在的才關鍵,最重要就在眼前。所以在日常銷售管理工作中,事先我都做好計劃與安排,竭力完成當日的工作,今日事今日畢,當天事決不留到明天,當想到一個好“點子”時就立即行動,並用陽光的心態努力將一件件事情辦好,完成得漂亮漂亮。同時借鑑《活法》中的成功法則,我也努力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逐步提高自己的領袖魅力,當項目部個別員工業績欠佳時,我不再像以往一味的批評,我知道了,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有些員工非常能幹,有些則不然,但只要員工有積極向上的態度、認真努力做事,就不該按他們貢獻的能力區別對待。

管理者該做的是:發掘每一個員工的長處,並在企業中為他們找到最好的着力點,讓他們發揮一己之長。當我的員工抱着負面、消極的態度時,我會試着跟他們談,告訴他們積極的態度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公司來説也很重要。只有儘快調整轉變自己的心態,這樣工作才有成效。作為我個人,在售樓部隨時保持高昂、愉快的心情,擁有和部下達到目標的決心,領導同事們朝正確的方向走。逐漸地我得到了開發商、客户及同事們的接受和認同,自己也越幹越開心。“我要用全身心的力量來迎接今天!”只要我們把握好了今天,活出璀璨的分分秒秒,我們就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真理是永恆的定律,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的起輿論的監督,經的起內心的反省,人生的活法有很多,但最簡單也是最正確的活法就是追求真理。褪祛浮華,迴歸理性,讓激情燃燒,用理性護航,用努力去澆灌幸福的花朵,積極健康地生活、工作,讓天天快樂,分秒精彩,我們將活出燦爛的未來!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2

原以為《活法》是一本稻盛和夫的傳記,其中會夾雜個人創辦企業的一些歷程。看過之後才發覺遠非如此,《活法》一書融入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和經驗,書中的字裏行間都滲透着一位思想者的高尚人格和處事哲學。從他的書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他把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人生航標,在真理的指引下,他的一生雖歷經無數的風風雨雨和許許多多的誘惑但始終沒有偏離正確航線,他的事業也一步一步蒸蒸日上。

稻盛和夫先生,與其齊名的另外三大經營之聖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他們分別是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而稻盛和夫則是兩家世界500強(京都陶瓷株式會和第二電電株式會KDDI)的創始人,可以説他是一位世界頂尖級的企業家,稻盛先生的活法很簡單,人只要堅持真理活着就很簡單,其實真理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深奧,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有人教我們真理,“不説謊、不給別人添麻煩、真心誠意為別人、不貪心、不自私自利”這就是做人的基本真理,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指引着稻盛先生成功經營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令人稱道的生活、行事的準則。

有句歌詞如是唱到:現在的才關鍵,最重要就在眼前。所以在日常銷售管理工作中,事先我都做好計劃與安排,竭力完成當日的工作,今日事今日畢,當天事決不留到明天,當想到一個好“點子”時就立即行動,並用陽光的心態努力將一件件事情辦好,完成得漂亮漂亮。同時借鑑《活法》中的成功法則,我也努力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逐步提高自己的領袖魅力,當項目部個別員工業績欠佳時,我不再像以往一味的批評,我知道了,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有些員工非常能幹,有些則不然,但只要員工有積極向上的態度、認真努力做事,就不該按他們貢獻的能力區別對待。管理者該做的是:發掘每一個員工的長處,並在企業中為他們找到最好的着力點,讓他們發揮一己之長。當我的員工抱着負面、消極的態度時,我會試着跟他們談,告訴他們積極的態度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公司來説也很重要。只有儘快調整轉變自己的心態,這樣工作才有成效。作為我個人,在售樓部隨時保持高昂、愉快的心情,擁有和部下達到目標的決心,領導同事們朝正確的方向走。逐漸地我得到了開發商、客户及同事們的接受和認同,自己也越幹越開心。“我要用全身心的力量來迎接今天!”只要我們把握好了今天,活出璀璨的分分秒秒,我們就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真理是永恆的定律,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的起輿論的監督,經的起內心的反省,人生的活法有很多,但最簡單也是最正確的活法就是追求真理。褪祛浮華,迴歸理性,讓激情燃燒,用理性護航,用努力去澆灌幸福的花朵,積極健康地生活、工作,讓天天快樂,分秒精彩,我們將活出燦爛的未來!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3

我每次乘飛機習慣帶本書以便無聊時打發時間,一天出差前向同事借書,他隨手拿起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感覺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倒方便攜帶。閲讀本書如身邊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對我講解人生的真諦。曾經我也為哲學老師講人生觀價值觀如何重要而覺得可笑,可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愈發覺得自己年幼的無知和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而本書每一標題的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要我們懂得,人類活着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練靈魂,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努力、誠實、認真、正直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學會“知足”,以利他之心生活,不斷積累善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並貫徹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輝煌,同時也是人類走向和平幸福的王道。

追求正確人生態度和人類應有的狀態已經不是我們個人問題了,稻盛和夫的哲學為了把人類引向正確的方向,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們有義務認識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練靈魂,使靈魂更高尚,一點點反覆精進。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練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才是稻盛和夫哲學闡述的真實的“活法”

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則思考,化繁就簡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則”,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認為作為個體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確告訴自己不能做。

真理是一根線織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單純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説越接近真理。於是用簡單的方法去對待複雜的事情,這種思維方式很重要。其實用最樸素的原理卻能解決大問題,很多問題是我們想複雜了。人生的原則如此,工作的原則亦相通,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認真分解,然後找到相互之間的聯繫,從整體—局部—整體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往往遇到的難題也能解決。

該書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成長曆程來給予勸告,當我們用他的哲學觀來看待事情時,所有的困難都會突然出現簡單有效的解決之道。他認為:工作現場有“神靈之聲”。當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無論怎麼想辦法、反覆試驗不斷摸索、處處碰壁,無計可施,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時,此時事情才剛剛開始,此時,應該恢復冷靜,然後面對現實對產品和現場,重新審視、體察、傾聽,才能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我工作亦經常遇到困難,面對困難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時我一貫的做法也是不“作為”,認真反省自己,把思路方法過濾一遍,如有可能儘量去現場,在現場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以現場發生的現象及收集的數據來分析問題,難題往往也能解決。當我們遇到困難僅憑想象和經驗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尤其當我們面對的“產品”有其獨特性時,這種面對 “產品”,親臨現場掌握該“產品”的特性變得尤為重要。20xx年,我負責太倉電廠600MW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在提供試驗大綱時心理很害怕,因為以前沒有做過類似的試驗且對該類型超臨界機組不瞭解,但項目立了總要做吧,多方查資料並向前輩學習還是心理沒底。在做試驗前一個禮拜我去電廠熟悉情況,每天對着IP系統看,與運行人員交流機組運行情況,慢慢的瞭解了該機組的特性,到做試驗時也就有信心了,項目可以順利進展。

通過本書的閲讀,感覺與智者進行了一番長談,對此受益頗多。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4

通過閲讀《活法》一書,感覺書中每一節目錄標題都是鼓人進取的勵志短語,這位日本的“經營之聖”以短小精悍的章節設計和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闡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則、不懈的努力,奮發的激情,感恩的心態、簡單的真諦。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他認為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三個基本素質。人生·工作的結果是由這三個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積,絕不是“加法”。從中告訴我們作為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更應該有熱情,積極主動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稻盛先生在書中肯定“努力、堅持”的意義,他強調一個人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爺相助的那一刻,其實就是讓我們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心動不如行動,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時候並非取決於外部條件的優劣,更多是取決於人的態度。而我們現在正需要這種持之以恆、堅持到底的心。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應該積極主動,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很多員工剛進入企業都會很努力,對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不管努力與不努力都一樣,同樣的報酬,也沒有委以重任,於是沒有了信心,沒有了熱情。其實是錯誤的,只要你堅持努力工作,一定會得到企業認可的,不但給企業帶來了效益,更快速提升了自己能力。我們應該用“真心、誠心、虛心、恆心、愛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領導交辦的工作要做到最好,對上司保持最起碼的尊重,要有主動幫助別人的意識,主動找差距。我們只有具備了設定並達成目標的能力、快速執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才能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簡”的禪意。書中也提到:“簡單是人生和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説謊話、不要貪心、不要給別人找麻煩、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我們每一個人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工作,但我們不應該放棄學習,放棄挑戰,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融入到我們這一個充滿温馨的學習型企業中,盡最大可能來展示自己的價值,進而共同創造明天的輝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這是雷鋒日記裏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要腳踏實地,發揮最大潛能,做出最大貢獻。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你所要做的是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摺,不停地對摺。當你把這張紙對摺了51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不是一個冰箱那麼厚或兩層樓那麼厚,也不是開原市到德國世界盃賽場的距離,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沒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動作,是不是讓你感覺好似一個奇蹟?為什麼看是毫無分別的重複,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呢?摺紙不是為了一遍遍的重複,而是要達到從太陽到地球之間距離般的厚度。用簡單的思維、腳踏實地的去工作,不僅是為了一步步的前進,更是為了不斷地實現目標,進而創造目標。

稻盛和夫認為,在現實人生中我們應該實踐佛陀教導的六度: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般若。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純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貪婪、怨恨、傲慢等種種習氣,全心全意地應對任何事情,不讓一日空過,對任何的苦難,不屈服,不逃避,在紛紜浮躁的事務中錘鍊風雨不動的佛心,在生命的種種努力中,體悟佛智。從他的實踐歷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一個成功人士為我們講述了他人生的活法。我們作為讀者得到了什麼呢?我的回答是:“無論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都要以一顆永恆之心、堅持不懈的精神、奮發的激情、感恩的心、積極樂觀的態度活着。”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5

我每次乘飛機習慣帶本書以便無聊時打發時間,一天出差前向同事借書,他隨手拿起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感覺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倒方便攜帶。閲讀本書如身邊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對我講解人生的真諦。曾經我也為哲學老師講人生觀價值觀如何重要而覺得可笑,可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愈發覺得自己年幼的無知和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而本書每一標題的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要我們懂得,人類活着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練靈魂,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努力、誠實、認真、正直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學會“知足”,以利他之心生活,不斷積累善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並貫徹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輝煌,同時也是人類走向和平幸福的王道。

追求正確人生態度和人類應有的狀態已經不是我們個人問題了,稻盛和夫的哲學為了把人類引向正確的方向,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們有義務認識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練靈魂,使靈魂更高尚,一點點反覆精進。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練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才是稻盛和夫哲學闡述的真實的“活法”

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則思考,化繁就簡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則”,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認為作為個體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確告訴自己不能做。

真理是一根線織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單純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説越接近真理。於是用簡單的方法去對待複雜的事情,這種思維方式很重要。其實用最樸素的原理卻能解決大問題,很多問題是我們想複雜了。人生的原則如此,工作的原則亦相通,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認真分解,然後找到相互之間的聯繫,從整體—局部—整體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往往遇到的難題也能解決。

該書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成長曆程來給予勸告,當我們用他的哲學觀來看待事情時,所有的困難都會突然出現簡單有效的解決之道。他認為:工作現場有“神靈之聲”。當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無論怎麼想辦法、反覆試驗不斷摸索、處處碰壁,無計可施,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時,此時事情才剛剛開始,此時,應該恢復冷靜,然後面對現實對產品和現場,重新審視、體察、傾聽,才能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我工作亦經常遇到困難,面對困難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時我一貫的做法也是不“作為”,認真反省自己,把思路方法過濾一遍,如有可能儘量去現場,在現場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以現場發生的現象及收集的數據來分析問題,難題往往也能解決。當我們遇到困難僅憑想象和經驗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尤其當我們面對的“產品”有其獨特性時,這種面對 “產品”,親臨現場掌握該“產品”的特性變得尤為重要。08年,我負責太倉電廠600MW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在提供試驗大綱時心理很害怕,因為以前沒有做過類似的試驗且對該類型超臨界機組不瞭解,但項目立了總要做吧,多方查資料並向前輩學習還是心理沒底。在做試驗前一個禮拜我去電廠熟悉情況,每天對着IP系統看,與運行人員交流機組運行情況,慢慢的瞭解了該機組的特性,到做試驗時也就有信心了,項目可以順利進展。

通過本書的閲讀,感覺與智者進行了一番長談,對此受益頗多。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6

《活法》一書,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對他的生命哲學的講述。我一口氣讀完,身心踴躍。書中的句句都從嘔心瀝血的實踐中來。文字平實無華,但是撼動人心。

可以感受到,稻盛先生是一個在生命的實踐中努力貫徹佛教智慧的模範。由此可知,佛教不是消極的避世,而是要精進創造“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事業。稻盛創立、壯大企業的過程,就是他秉承孜孜完善人格的宗旨,在為人的基礎上做事、在人生的每一刻體驗佛教智慧的歷程。

一個實踐偉大事業的人,其實在心靈深處,有着最簡單的人生觀。稻盛和夫認為,為人就是要堅持做人最基礎的規範,堅持行善。對身邊人,對社會,擴大到對整個世界心存利益之心,並且孜孜不倦、不畏艱難地去實踐這種善意。生命的價值就在這種實踐中展現。企業經營之道很簡單,“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對社會或人類是否有益”。儘管資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絕投資房地產賺取浮財,因為“只有自己辛苦賺取的錢財才是真正的利益”。

乃至大到國際事務,也是“大道至簡”。日本不能就侵略他國做誠實的道歉,就是因為帶了太多複雜的想法。做了罪惡,就應該真誠道歉,這是簡單又合乎最基本情理的表現。這樣直心去做,一切都很簡單。世界各國出現貿易爭端,那是因為有國界,於是有了在此基礎上的國與國的爭奪。如果統一貨幣和政策,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國家,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簡”,這是禪意的表現。

稻盛認為,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三個基本素質。有厚重沉穩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會偏差。其次,有鍥而不捨、廢寢忘食的激情。最後是能力。他認為,思維方式是根本的。那就是,始終把穩立身的基本道德。黃光裕們不是缺乏經營的熱情和能力,而是最簡單的方面被忽視了,那就是,做一個有道德有正義的人。

在他的書中,可以讀到一種真正謙虛和清淨之心。作為全球兩個500強企業的創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約束,個人享受保持在最低。並且時時在反省自己,“是否還有些許的私心”他認為,能力和智慧,是用來利益社會的,自己小小的身軀,能享受多少呢這種實踐,就是小我與大我既有分別又有完美的合一。

稻盛主張在現實人生中,實踐佛陀教導的六度: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般若。保持純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貪婪、怨恨、傲慢等種種習氣;全心全意地應對任何事情,不讓一日空過;對任何的苦難,不屈服,不逃避;在紛紜浮躁的事務中錘鍊風雨不動的佛心;在生命的種種努力中,體悟佛智。從他的實踐歷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7

人的一生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方式活着才會真正做到保爾柯察金所説的那樣: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之前我一直對這句話感到迷茫,直到現在讀了《活法》才對這句話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通過看這本書對自己之前的人生觀及生活方式深感慚愧,從而也堅定了自己以後的“活法”。

記得以前的自己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生活中沒有激情,沒有目標……而這種日子也可謂是度日如年!看完《活法》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的自己不僅僅是缺乏熱情,更為重要的自己本身的態度有問題。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成就等於努力,能力與態度三者相乘,而這三者中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態度。因為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今後的成就,只有先端正了態度的人才會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當然或許在努力的道路上會有風有雨,但是我們要堅信堅持下去風雨過後是彩虹。或許你才智一般,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及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樣可以走向成功,又或許你才智過人,但是如果因此而驕傲自滿導致整天高人一等飄飄然最終不求上進一樣不會成功。我們要時刻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因為一個只只索取而不知感恩的人最終會陷入慾望的深淵不能自拔,一個人只會追求個人私慾最終會什麼也得不到,甚至嚴重的還會把自己逼入絕境,現實中的貪官污吏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麼?人們通常會對別人的錯誤瞭如指掌,對於自己卻往往是“當局者迷”。實際上我們應該不斷反省自己,切不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只有不斷反省自己,才會不斷完善自己。

看了《活法》真是受益匪淺,感觸良深。而我從現在開始也會不斷完善自己,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8

在這個暑假裏,我閲讀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後,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而卻有了很多的領悟和想法。讓我看完一遍後還想再看一次。

稻盛和夫的這部書講述了稻盛和夫對於人生、實現理想、提升心志方面的一些見解。稻盛和夫在講述陽明哲學敬天愛人是思想源泉中講到一句話,他説作為人,何謂正確?,他説這是良知的另一種説法。它將作為人就應做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將良知發揮到極致。每個人都要做社會所允許的事,遵循法律給予我的權利,做我們盡力所能做的事情,那樣我們所處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好,每個人都坦坦蕩蕩的做了一個人。我記得我以前的一個老師讓我們在本子上寫人這個字,要我們把人這個字寫得端端正正的,此刻我才知道老師讓我們寫這個字的好處是什麼了。就是為了讓我們做一個一正確的方式做任何事情,從而做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會辜負國家對於我們的培養。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一個釋迦的故事,講述了他在生死關頭還在沉迷於蜜汁之中無法自拔。在此刻這個社會當中也有很多人在面臨困難時,還在享受着快樂,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東西。很多人就應看過封神榜吧,這部電視劇是一部神魔小説,電視劇中的一個皇帝,不喜愛處理朝政,喜愛和他的嬪妃們歡樂,不顧百姓的死活和國家的衰敗,大家就應都知道他是誰了吧。他就是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叫做紂王,最後和妲己都死在了自己的皇宮中。

我們要學會在不一樣的時期,都要始終持續從正面忠實地應對自己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確立自己的人生觀,或者説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活法。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9

稻盛和夫在《活法》這本書裏闡述了很多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學原則原理,哪怕領會其中一條,也足夠受用終生, 季羨林先生説:“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活法》的確是一部人生和心靈脩行的靈魂之書,是獨白式的關於人生在世苦修行,昇華靈魂的修行之道。在這裏,我就其中的幾條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敬天愛人,人生的王道

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天”是指客觀規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也就是稻盛和夫一直強調的“作為人,何謂正確”的哲學原點,“做正確的人、事,正確的做人和事”,這與政府提倡的科學發展觀也是一致的。稻盛和夫的理念是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始終。作為企業,其所生產的產品要順應社會、市場、客户的需要,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作為企業裏的質量管理部門,要保證產品符合法律法規,符合養殖動物對營養的科學合理的需要,加工質量指標符合養殖動物採食特點,以便生產出符合消費者各種需求的動物蛋白。所謂“愛人”就是“利他”。對於企業來説就是“利他經營”,這個“他”是指客户,廣義的客户包括顧客、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企業要從“企業本位”轉向“客户本位”,一切從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滿足顧客的要求,特別是質量要求,這就是“原理原則”。

二、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就是“提升心性,磨鍊靈魂”

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説帶着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人生的目的和價值。現今社會,物慾、名欲、權欲充斥進我們的生活,人們感到累了,為名權財所累。但即使累了,卻不甘心的想去獲得更多的“欲”。殊不知“慾壑難填”,欲不會輕易的得以滿足,日日生活在痛苦的掙扎中。我們如果按照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拋棄物慾、名欲、權欲,去提升心性,磨鍊靈魂,那麼大到社會、企業,小到個人,就充滿和諧,我們就會活得很輕鬆、滿足、快樂。

有人曾問稻盛和夫,企業經營成功的祕訣,他説“經營首先是由人來經營的,因此經營者的人性、人格至關重要。經營者必須要有高尚品德,如果沒有高尚品德,他就不可能展開很好的經營。經營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就要提高自己的心性,提高心性,他的經營才能有所拓展。因此我經常説,經營的祕訣就是提高人性,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作為一名部門主管,要想帶領好一個小團隊,同樣需要提升心性,磨鍊靈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並把這些思想傳播到下屬那裏,和他們一起去提升心性,磨鍊靈魂,去為企業經營成功努力“修道”。

三、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100~+100)×熱情(0~100)×能力(0~100)

“稻盛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哲學的核心,它簡練樸素而又精深博大,突出了人格、哲學、思想和理念對人生、對事業、對社會的作用,而且三要素中,只有思維方式可能是負數,即思維方式錯了,工作激情與能力再強都只能加重損失與失敗,“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所以,我們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我認為所謂正面的“思維方式”,就是堅持“敬天愛人”,“作為人,何謂正確”,“簡單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則”,“以利他利公之心生活”這些最基本原則。人生如同登山,經營企業亦如此,首先要確定應該攀登什麼樣的山,是把自己的目標僅僅定為小企業還是想創立一個大企業,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才有可能基業常青。落實到自己工作中,就是先做人,後做事,積極向上,有創新性,有建設性,有感恩心,有協調性,有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慾等,這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我們要在工作中使下屬樹立正面的“思維方式”、正面的熱情,進行必要的培訓、激勵,以激發他們的潛能,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績,一起為企業取得更大的發展努力。

四、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原理原則

“單純的原理原則就是不可動搖的人生指針”。 “作為人,何謂正確”,做人準則是否正確,這是類似父母給子女言傳身教的那些簡單而樸素的教導,是人類自古培養起來的倫理、道德。如何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隨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則”,抵制住誘惑,守住“簡單的原則”,其實就是不簡單。

“思考至關重要”,“從努力工作中體味人生真諦”,若沒有強烈的願望,就“看不到”辦法,成功也就不會向我們靠近。首先需要有強烈的願望,這很重要。只有這樣,願望才能成為新的起點,最終一定能夠成功。無論是誰,人生就如你內心描繪的一張藍圖,而願望就是一粒種子,是在人生這個庭院裏生根、發枝、開花、結果的。所以,如果自己沒有成功,如果自己的工作沒有被認可,永遠不要去責怪他人,因為也許你本身就沒有強烈的願望,你的熱情沒有激發出來,你的潛力沒有釋放出來,我堅信“從人的頭腦中挖掘出的黃金遠比從地下挖掘出的要多得多”,應該自我反省、思考,從而作出改變,改變心態,改變精神狀態,改變行為習慣,順應企業發展需要。

“僅是知道不行,貫徹落實才有意義”, “每一天都極度認真”,“不在現場流汗什麼也學不到”,這些道理告訴我們,制度、文件規定、任務計劃,重在執行,重在我們這些中層主管去推動。“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要沉下去,深入質量管理、生產管理現場,去發現問題,發現解決問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0

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複雜的世界。世界沒有距離,汽車、火車、飛機......這些現代交通工具讓世界失去距離感;人類不存在祕密,手機、互聯網的存在讓人類如同生活在露天廣場中永遠打開着的屏幕上,祕密,也許就在你將要產生想法前的一剎那。我們生活在一個單一簡單的世界。人人可以寫出論文,互聯網的便捷讓每個人都有寫出需要的論文的可能;娛樂不用出門,足不出户就可從互聯網或電視中知天下、“行”天下。

但,為什麼人們卻感覺快樂在逐步遠離活着的意義越來越模糊。什麼才是健康、積極地活法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把自己的創業心得,更確切地説是健康、積極地一種生活態度一點一滴剖析出來,文字中透露出一位智者對當下人焦慮、盲目生活的殷殷勸告。

想起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則小故事。

其一曰:“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一件事的成功很多時候並非取決於外部條件的優劣,更多是取決於做事人的態度。稻盛和夫亦説“努力過好今天”、“把問題化繁就簡”。如同到達南海的貧者,用腳步丈量去南海的路途,路途中的艱難困厄只是達到目標的過程。

忘記曾在哪本書上看過一句話,至今印象深刻:“每天進步一點點。”人的習慣思維認為只有目標定得遠大,將來可能取得的成就才會大。其實,宏大的目標很多時候會使人喪失努力實現的信心,稍遇挫折便否定了既定的目標。現實中的每一天都要竭盡全力踏實地重複簡單的工作,一毫米、一釐米的前進。問題的關鍵是“前進”。

其二曰:“有幡被風吹動。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説風動,一個説幡動,爭論不已。六祖慧能便插口説: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這雖是佛教禪宗中的小故事,卻清楚地闡明瞭心在對待萬物中的絕對作用。心為物役,物便成為心的主宰。本站

哲學上有著名的二元論,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有兩面性:物有美醜之分,人有善惡之別,事有好壞之稱,情感有快樂和痛苦......我們的眼睛在繁雜的社會中看到最多的是什麼我們的心在繁雜的社會中感受和體悟最多的是什麼既然心靈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麼,如果摒除過多的慾望,讓心靈在繁雜中保持寧靜,真正做到事忙而心不忙,那我們的眼睛看到更多的是世間的美,他人的善,心靈感受和體悟到的更多是一種享受。

在踏踏實實努力工作的同時,以一顆寬厚仁慈之心生活,用雙眼和人類獨有的心靈更多關注社會中的美好的一面。著名作家王蒙前不久在上海圖書館進行的演講《思想的享受》中有一段話,對我觸動頗大。他説:“人除了要享受喜悦,享受自在,享受逍遙,享受主動,享受智慧以外,還需要享受大喜大悲。

正因此,人才會有激-情的享受,包括生離死別。”《活法》一書在告訴人們鍥而不捨、化繁為簡工作的同時,也強調了“美麗心靈”的重要,指出了什麼是正確的“活法”。正如以上兩個小故事:認準目標後,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思維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就在每天前進的一點點中;在認真工作的同時,儘量減少對外物的慾望,保持心靈的寧靜,用一顆享受的心對待人生的一切悲喜起落。

最後,用古人的一句話結尾:“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句話也許更多地強調了心靈的灑脱,但心靈的灑脱正是建立在對工作和生活得心應手的前提下。

題外話:單位發了《活法》一書,並要求寫讀後感。讀書是件很享受的事,但寫讀後感的壓力讓這種享受喪失了不少。我想讀後感的目的是:書一定要讀,讀一定要有感受,有感受一定要寫成一篇作文。於時,少了樂趣。書看了一半便放棄了,《活法》的觀點存在於我們中國傳下來的許多古典書籍中,且闡述的比這本書更深刻,更透徹。稻盛和夫在書中的許多例證都是引自中國古代。近來正讀着幾本中國古典書籍,對這本書便實在看不下去了。文筆和思想都比我們的文化差遠了。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1

稻盛和夫在《活法》這本書裏闡述了很多工作、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學原則原理,哪怕領會其中一條,也足夠受用終生, 季羨林先生説:“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活法》的確是一部人生和心靈脩行的靈魂之書,是獨白式的關於人生在世苦修行,昇華靈魂的修行之道。在這裏,我就其中的幾條談談自己的感悟。

一、敬天愛人,人生的王道

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天”是指客觀規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也就是稻盛和夫一直強調的“作為人,何謂正確”的哲學原點,“做正確的人、事,正確的做人和事”,這與政府提倡的科學發展觀也是一致的。稻盛和夫的理念是堅持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始終。作為企業,其所生產的產品要順應社會、市場、客户的需要,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作為企業裏的質量管理部門,要保證產品符合法律法規,符合養殖動物對營養的科學合理的需要,加工質量指標符合養殖動物採食特點,以便生產出符合消費者各種需求的動物蛋白。所謂“愛人”就是“利他”。對於企業來説就是“利他經營”,這個“他”是指客户,廣義的客户包括顧客、員工、社會和利益相關者。企業要從“企業本位”轉向“客户本位”,一切從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滿足顧客的要求,特別是質量要求,這就是“原理原則”。

二、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就是“提升心性,磨鍊靈魂”

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説帶着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人生的目的和價值。現今社會,物慾、名欲、權欲充斥進我們的生活,人們感到累了,為名權財所累。但即使累了,卻不甘心的想去獲得更多的“欲”。殊不知“慾壑難填”,欲不會輕易的得以滿足,日日生活在痛苦的掙扎中。我們如果按照稻盛和夫的哲學思想,拋棄物慾、名欲、權欲,去提升心性,磨鍊靈魂,那麼大到社會、企業,小到個人,就充滿和諧,我們就會活得很輕鬆、滿足、快樂。

有人曾問稻盛和夫,企業經營成功的祕訣,他説“經營首先是由人來經營的,因此經營者的人性、人格至關重要。經營者必須要有高尚品德,如果沒有高尚品德,他就不可能展開很好的經營。經營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就要提高自己的心性,提高心性,他的經營才能有所拓展。因此我經常説,經營的祕訣就是提高人性,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想,作為一名部門主管,要想帶領好一個小團隊,同樣需要提升心性,磨鍊靈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並把這些思想傳播到下屬那裏,和他們一起去提升心性,磨鍊靈魂,去為企業經營成功努力“修道”。

三、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100~+100)×熱情(0~100)×能力(0~100)

“稻盛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哲學的核心,它簡練樸素而又精深博大,突出了人格、哲學、思想和理念對人生、對事業、對社會的作用,而且三要素中,只有思維方式可能是負數,即思維方式錯了,工作激情與能力再強都只能加重損失與失敗,“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所以,我們要有正面的“思維方式”,我認為所謂正面的“思維方式”,就是堅持“敬天愛人”,“作為人,何謂正確”,“簡單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則”,“以利他利公之心生活”這些最基本原則。人生如同登山,經營企業亦如此,首先要確定應該攀登什麼樣的山,是把自己的目標僅僅定為小企業還是想創立一個大企業,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才有可能基業常青。落實到自己工作中,就是先做人,後做事,積極向上,有創新性,有建設性,有感恩心,有協調性,有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慾等,這就是人生成功的王道。我們要在工作中使下屬樹立正面的“思維方式”、正面的熱情,進行必要的培訓、激勵,以激發他們的潛能,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績,一起為企業取得更大的發展努力。

四、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原理原則

“單純的原理原則就是不可動搖的人生指針”。 “作為人,何謂正確”,做人準則是否正確,這是類似父母給子女言傳身教的那些簡單而樸素的教導,是人類自古培養起來的倫理、道德。如何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隨波逐流,死守原理原則”,抵制住誘惑,守住“簡單的原則”,其實就是不簡單。

“思考至關重要”,“從努力工作中體味人生真諦”,若沒有強烈的願望,就“看不到”辦法,成功也就不會向我們靠近。首先需要有強烈的願望,這很重要。只有這樣,願望才能成為新的起點,最終一定能夠成功。無論是誰,人生就如你內心描繪的一張藍圖,而願望就是一粒種子,是在人生這個庭院裏生根、發枝、開花、結果的。所以,如果自己沒有成功,如果自己的工作沒有被認可,永遠不要去責怪他人,因為也許你本身就沒有強烈的願望,你的熱情沒有激發出來,你的潛力沒有釋放出來,我堅信“從人的頭腦中挖掘出的黃金遠比從地下挖掘出的要多得多”,應該自我反省、思考,從而作出改變,改變心態,改變精神狀態,改變行為習慣,順應企業發展需要。

“僅是知道不行,貫徹落實才有意義”, “每一天都極度認真”,“不在現場流汗什麼也學不到”,這些道理告訴我們,制度、文件規定、任務計劃,重在執行,重在我們這些中層主管去推動。“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要沉下去,深入質量管理、生產管理現場,去發現問題,發現解決問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2

日本營銷大師稻盛和夫的《活法》系統地闡述了,他作為一名營銷大師對人生,對經營管理的看法。這是套關於營銷之道的書,而非那些浮誇的成功學所熱衷的營銷之書的書。它使人明智,它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得出的經營道理給我們這些營銷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很多的啟發。

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或許我們未來所要從事的行業未必是營銷,但是不論從事什麼行業,都需要與人打交道,而與客户打交道是我們專業的一大特點,因此,修煉市場營銷人員所需具備的素養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們需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所謂人格,在《倫理學名詞解釋》一書中解釋道:“人格是個人做人的尊嚴、價值和品格的總和”。我們的在未來的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煩惱和壓力,我們可能和形形色色的人一起工作學習,我們的價值觀可能會受到很多人和事的影響,只有我們有一個堅定的人格才能從容地面對這方方面面的挑戰,才能讓我們在這些挑戰面前不失尊嚴和價值,讓我們擁有優秀的品格去感染身邊的人。

而稻盛和夫先生,他面對一生中各種困難都保持着一種積極的態度,即使他面對癌症也是那樣的坦然,這與他堅毅的人格休慼相關。20xx年-20xx年,他擔任已經宣告破產的全日航空公司董事長,就在這一年的時間裏,他讓日本航空公司的利潤達到世界第一。而在這一年的時間裏,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用他的經營哲學和人生理念對公司進行改造,改變公司原來的官僚主義,並且讓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明白公司的目標,從而讓所有人一起努力為公司的未來而奮鬥。除去一些技術性的措施,他能在一年的時間裏改變一家百年公司的管理理念,讓公司鳳凰涅槃,這與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正是他的人格魅力,讓公司員工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而非絕望。對於人生哲學,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一書中提到的人生的六項精進 ,我們可以透過這六項精進,學習如何修煉自己的人格。這六項精進分別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驕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謝;積善行,思利她;忘卻感性的煩惱。

除了這六項精進,我們的古代典籍《論語》,為我們提供了修煉人格的啟發,例如,孔子對自己人生不同時期修養的看法,“十五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認為的最高境界。對於我們人格的修養,我們也是要循序漸進地磨練自己,最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然後,我們應該遵循着着六項精進的原則,不斷增強我們的綜合能力。在各種社會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細心地觀察不同性格的人處理問題的方法,並加以總結,好好學習其中的經驗教訓。從不同方面着手,讓我們知識變得更加的淵博。

雖然,活法這套書我只看了第一本,並且,其中許多的道理,我還沒能理解其中的精髓,但我相信,裏面有很多經典的東西值得我去學習。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3

通過閲讀《活法》一書,感覺書中每一節目錄標題都是鼓人進取的勵志短語,這位日本的“經營之聖”以短小精悍的章節設計和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闡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則、不懈的努力,奮發的激情,感恩的心態、簡單的真諦。同時,書中佛學的思想貫穿始終,宣傳利他與和諧,其宗旨在於告訴我們要真正的活出意義,活出品格。

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他認為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三個基本素質。人生·工作的結果是由這三個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積,絕不是“加法”。從中告訴我們作為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更應該有熱情,積極主動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稻盛先生在書中肯定“努力、堅持”的意義,他強調一個人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爺相助的那一刻,其實就是讓我們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心動不如行動,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時候並非取決於外部條件的優劣,更多是取決於人的態度。而我們現在正需要這種持之以恆、堅持到底的心。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應該積極主動,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很多員工剛進入企業都會很努力,對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不管努力與不努力都一樣,同樣的報酬,也沒有委以重任,於是沒有了信心,沒有了熱情。其實是錯誤的,只要你堅持努力工作,一定會得到企業認可的,不但給企業帶來了效益,更快速提升了自己能力。我們應該用“真心、誠心、虛心、恆心、愛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領導交辦的工作要做到最好,對上司保持最起碼的尊重,要有主動幫助別人的意識,主動找差距。我們只有具備了設定並達成目標的能力、快速執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才能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簡”的禪意。書中也提到:“簡單是人生和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説謊話、不要貪心、不要給別人找麻煩、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我們每一個益海嘉裏人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工作,但我們不應該放棄學習,放棄挑戰,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融入到我們這一個充滿温馨的學習型企業中,盡最大可能來展示自己的價值,進而共同創造益海嘉裏明天的輝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這是雷鋒日記裏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要腳踏實地,發揮最大潛能,做出最大貢獻。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你所要做的是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摺,不停地對摺。當你把這張紙對摺了51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不是一個冰箱那麼厚或兩層樓那麼厚,也不是開原市到德國世界盃賽場的距離,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沒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動作,是不是讓你感覺好似一個奇蹟?為什麼看是毫無分別的重複,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呢?摺紙不是為了一遍遍的重複,而是要達到從太陽到地球之間距離般的厚度。用簡單的思維、腳踏實地的去工作,不僅是為了一步步的前進,更是為了不斷地實現目標,進而創造目標。

稻盛和夫認為,在現實人生中我們應該實踐佛陀教導的六度: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般若。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純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貪婪、怨恨、傲慢等種種習氣,全心全意地應對任何事情,不讓一日空過,對任何的苦難,不屈服,不逃避,在紛紜浮躁的事務中錘鍊風雨不動的佛心,在生命的種種努力中,體悟佛智。從他的實踐歷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一個成功人士為我們講述了他人生的活法。我們作為讀者得到了什麼呢?我的回答是:“無論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都要以一顆永恆之心、堅持不懈的精神、奮發的激情、感恩的心、積極樂觀的態度活着。”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4

“修煉心智,磨鍊靈魂!”這句話多常耳聞起,偶然才得知這是在《活法》裏面稻盛和夫先生經常講到的一句話,非常經典,每個人聽到這句話時都會備受啟發,能深刻地去理解這句話的藴意。

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麼辦公室的夥伴都在學習《活法》,這引起了我的好奇。當我去看了之後,我才真正的領悟到人生的真諦,不管是從生活的角度、做人的態度以及如何對待身邊的事物等等,我都感觸很深。

記得在《活法》的代序裏面講述了馬雲向稻盛和夫先生請教問題的對話情景,從中收穫很大,內容用了16個字來概括:人的問題、看懂人性、尖峯時刻、經營哲學,雖然看起來只有簡單的幾個字,但卻總體體現了做人的一個道理和品質,也充分體現了這句話:“得人者善得天下”。

另外在看《活法》的過程中,偶然在MARK老師的博客裏看到這樣的一段話:“今天早上終於有機會親臨現場聆聽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先生的演講……幾年前就一直期待能親自見到他老人家,今天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了,太好了!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實為神奇,他不僅親手創辦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更神奇的是去年三月他出任破產後日航的總裁,在半年內就從虧損幹億日元到贏利千億日元,這也再次驗證稻盛經營哲學的威力!”這段話是MARK老師寫於20xx年1月9日,從文字的表達當中隱約能感受得到稻盛和夫先生對世界貢獻的神奇力量,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如果有一天能親臨會見他,我覺得這會是人生當中做了一件不可思議和值得驕傲的事情。

《活法2》第一章中,我初步認知了成功方程式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人生的成就=能力*努力*態度,含義裏的意思是以你自己為主角,寫一部人生之劇,因為只有腳踏實地才是“夢想成真”之道,人生的成敗由我們自己掌控。這一點,我看了內心有很大的觸動,這將是我和社會中的每個人都需要去好好學習,做任何事情是否能順利完成,這也是自己決定的態度。

第二章裏講到論能力,其實最偉大的能力就是超起自我,首先我們要做的第一點:承認自己有所不及,當一個人學會不否認自己的缺點時,不管地學習和提升自我,釋然地向前邁進,才能逐步超起自我。這一點,是人都會常犯,以前覺得自己的優點挺多,當某一天發現了有缺點時,打從心底裏是不願意去接受和承認的,很害怕被嘲笑,後來隨着時代的更改,社會的發展慢慢地改變了我的想法,成功的偉人都講了一個共同的觀點:“一個人有缺點沒關係,因為我們生來就不是完美無缺……”,所以當發現自己有缺點時,不用害怕,改正就是提升。

對於《活法》,覺得這本書很實用,我非常認可書裏所寫的每一個觀念和觀點,每一章都讓我學習很多,從標題中就能學到知識,例如:

第一章:成功方程式(人生如戲 效仿前輩 尋找人生的目標 找準定位 腳踏實地)

第八章:論真誠(真誠帶來愛與和諧 以心為根基 贏得顧客的尊敬 目標一致 決策標準 做個謙卑的領導者 兼容幷蓄 大愛與小愛 用心溝通 ……)

這次看了《活法》,內心裏非常渴望從各方面去提升自己,包括自己做人的方式、對待身邊朋友的方式從對方去出發以及對待工作的態度。第一次看《活法》,也可以説第一次真正對生活人生有了新的看法,生活中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看你自己是否熱愛,我相信接下來《活法》的所有觀點即將注入到我的生活當中,真正地去運用和感受裏面的神奇世界。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5

通過閲讀《活法》一書,感覺書中每一節目錄標題都是鼓人進取的勵志短語,這位日本的“經營之聖”以短小精悍的章節設計和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闡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則、不懈的努力,奮發的激情,感恩的心態、簡單的真諦。同時,書中佛學的思想貫穿始終,宣傳利他與和諧,其宗旨在於告訴我們要真正的活出意義,活出品格。

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他認為思維方式、熱情和能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三個基本素質。人生·工作的結果是由這三個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積,絕不是“加法”。從中告訴我們作為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更應該有熱情,積極主動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稻盛先生在書中肯定“努力、堅持”的意義,他強調一個人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爺相助的那一刻,其實就是讓我們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心動不如行動,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時候並非取決於外部條件的優劣,更多是取決於人的態度。而我們現在正需要這種持之以恆、堅持到底的心。無論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應該積極主動,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很多員工剛進入企業都會很努力,對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自己堅持一段時間後,發現不管努力與不努力都一樣,同樣的報酬,也沒有委以重任,於是沒有了信心,沒有了熱情。其實是錯誤的,只要你堅持努力工作,一定會得到企業認可的,不但給企業帶來了效益,更快速提升了自己能力。我們應該用“真心、誠心、虛心、恆心、愛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領導交辦的工作要做到最好,對上司保持最起碼的尊重,要有主動幫助別人的意識,主動找差距。我們只有具備了設定並達成目標的能力、快速執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才能找到自我實現的價值。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簡”的禪意。書中也提到:“簡單是人生和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不要説謊話、不要貪心、不要給別人找麻煩、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我們每一個益海嘉裏人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工作,但我們不應該放棄學習,放棄挑戰,我們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融入到我們這一個充滿温馨的學習型企業中,盡最大可能來展示自己的價值,進而共同創造益海嘉裏明天的輝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這是雷鋒日記裏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要腳踏實地,發揮最大潛能,做出最大貢獻。給你一張足夠大的紙,你所要做的是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摺,不停地對摺。當你把這張紙對摺了51次的時候,所達到的厚度不是一個冰箱那麼厚或兩層樓那麼厚,也不是開原市到德國世界盃賽場的距離,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沒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動作,是不是讓你感覺好似一個奇蹟?為什麼看是毫無分別的重複,會有這樣驚人的結果呢?摺紙不是為了一遍遍的重複,而是要達到從太陽到地球之間距離般的厚度。用簡單的思維、腳踏實地的去工作,不僅是為了一步步的前進,更是為了不斷地實現目標,進而創造目標。

稻盛和夫認為,在現實人生中我們應該實踐佛陀教導的六度:佈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般若。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純正的利他之心,抑制自己的貪婪、怨恨、傲慢等種.種習氣,全心全意地應對任何事情,不讓一日空過,對任何的苦難,不屈服,不逃避,在紛紜浮躁的事務中錘鍊風雨不動的佛心,在生命的種.種努力中,體悟佛智。從他的實踐歷程可以看到,他是在努力如此要求自己。一個成功人士為我們講述了他人生的活法。我們作為讀者得到了什麼呢?我的回答是:“無論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都要以一顆永恆之心、堅持不懈的精神、奮發的激情、感恩的心、積極樂觀的態度活着。”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6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是全世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名著之一。一直以來沒有去看,只因嫌它太長,沒耐心,而這次放假,終於下決心要讀完它。原以為會和其他的名著一樣有枯燥的開頭和與現在時代合不上的對白,沒想到一讀便再也放不下了,欲罷不能。

總的來説,我是喜歡基督山這個人物的,很真實的感覺。設身處地地想,如果我遭遇到他的遭遇,我也會進行復仇,但那不是上帝的手,而是復仇天使,是死神的手。

他的心路歷程是赤裸地袒露在讀者眼前的。我看着他從天堂掉入地獄,看着他從雲端掉入地底,看着他從充滿希望到徹底絕望,看着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仇天使。我陪着他幸福,陪着他失落,陪着他遭遇絕望,陪着他從墳墓中爬出來,陪着他復仇,也陪着他最終放下仇恨終於釋懷,找到幸福。

快樂對他來説是多麼短暫,十四年的牢獄之災,使他的外貌、聲音,乃至心性、性格也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從墳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對莫雷爾等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

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終於看透世事,正如他對莫雷爾所説:”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那時怎樣的豁達、怎樣的胸襟啊!那時歷經磨難後得出的人生感悟。

人們總是不滿足語言現狀,不滿足於既得的幸福,可只有當失去時,才發現那份幸福是多麼的麋足珍貴。

我們總是埋怨學習的辛苦,父母的嘮叨,而我們卻不知道,學校是這社會上僅剩的淨土,父母的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情感。

在我們遭遇危難、困苦是,基督山告訴我們,要”等待“和保持”希望“。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抱持着希望,等待黎明的到來。基督山就是這樣熬了十四年。

也許有人不齒他的復仇行為,但我要説,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人能在那樣的情況下還維持着”以德抱怨“的高尚品德的,至少我不能。善惡到頭終有報,不管是上帝之手,還是惡魔之手,都是正義之手。以德抱怨這種蠢事,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畢竟只是普通人,自然無法逃脱七情六慾。重要的是要適可而止,當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危害到無辜的人時,他懊悔了。我只能説,沒有人能一輩子沒一樁令自己後悔的事,只要及時收手,應該為時未晚。

書,是精神糧食,是靈魂的伴侶。在無奈、失落、困苦、無助是,心靈的旁邊有個人相伴,那個人叫:埃德蒙·唐代斯,基督山伯爵。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7

要在閲習經典時,日漸規範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吃東西前要洗手的意義一樣! 經文中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併為他人演説,其福德不可思量。讀誦可以,但受持二字最難。道理雖明白了,但要轉化為思想和行為那就更需要勇氣和恆心(善護念)

《金剛經》提到了時間,空間,生命形態,心靈等方面的問題,它的宗教性並不突出。

這本書有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等不同人感興趣的話題。一來因為是讀後感,二來是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侷限,所以就不全面展開。

(一)從 生命的形態開始來入手,我們無法想像死後會是什麼樣,所以只能依託各種宗教來解釋這個問題,現代哲學,現代科學還沒有能力來解決和解釋。所以不管你想不想這個問題,它都在那裏。很多人説好好的,想這玩意幹嘛?那只是暫時逃避,終究那一天還是會來到,正如經文所説:人一生如露亦如電。我們死後成為鬼的可能很大,但鬼非鬼,是名義上的鬼!(經文裏説: A非A,是名A),鬼它是永恆的嗎?會怎麼轉變?原文形容眾生:若胎生,若卵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作為讀後感,也不展開,有興趣的可以翻閲,百度。

(二) 各個宗教的見解,一定都各有獨到之處,但不管信解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個人認為辨析最為重要,否則與“迷信”無差別。記得前年在拉薩的色拉寺看到羣僧辯經,這也是佛教為歷朝文人所信奉,流傳至今的原因。同樣西方很多近代科學家就有因辨析懷疑神權,而遭迫害和犧牲,比如伽利略,布魯若,哥白尼等。所以敢於懷疑和被懷疑,這才是真正的經典,中國的禪宗便是如此。

(三) 我們看問題都是以人(也就是我)的立場開始的:認為這樣,那樣,比如認為蛇可怕,熊貓可愛,可熊貓和蛇自己可怕可愛嗎?相反它們覺得人很可怕!同樣,人認為有外星人,認為有鬼魂,認為有神仙,認為生命是空的,實的,等等。都是以人和我的觀點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個就住了一個我相,我見的觀念,所以得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顯然沒有跳出來看問題,相對宇宙來説,人類的知解,好比井底之蛙。在天地的眼裏,人和祭祀用的芻狗(稻草扎的狗)沒什麼分別,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釋迦摩尼佛就讓大家從放下我見,放下自我開始,如果沒有了我就沒有了很多痛苦煩惱,知解也就慢慢走向正確!但大多數人害怕失去自我,我也是!

(四) 一個想法,用文字很難表達,即使説出來,也只能表達10%,別人理解你的意思時又打折扣,所以我們用語言表達時還要用眼神和動作。所以誤會也從言語開始,有時候發現説出的話,並不是自己的意思,但話卻已經説出口。釋迦摩尼佛的表述精簡到位,但他最後説他無法可説,因為實在沒有辦法用文字語言來窮真相。為什麼這麼説?比如宇宙的速度,維度,我們根本無法用大腦來想像。霍金那樣的科學家也只是探取了宇宙海洋的一粒沙子而已,最近説關於之前黑洞的觀點有錯誤。所以我們人類的眼睛虹膜只能看到三維空間的事物,佛説宇宙至少有十個維度,對於四維我們人類已無法識別,何況更高維度。所以我們説在找外星人,但外星人可能在研究“人類細菌”,就像細菌感覺不到人類一樣。

(五)《金剛經》原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從不住心開始,有些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忘記它。第2天就讓它空掉,煩惱也就沒了。我們昨天心裏恨一個人,但到今天就該忘記了,或時間長的,2年3年也該忘記了,原來存儲恨的地方,現在空了,煩惱就沒有了。一笑抿恩仇,像閃電一樣的肉體生命,多大的事情。

(六)A非A是名A,所以佛非佛,是名佛。空也非空,是名空,因為有了我們這個真實的存在,才會體現有虛空。所以我目前不認為什麼都是空的,不然還上班幹嘛,在家等死算了,反正是空的。釋迦摩尼在世時,和普通人一樣,吃好飯坐在那講法。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所以《金剛經》並沒有説什麼都是空的。相反是因為有,才相對出來這麼一個空。易經的陰和陽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比如當我們失去我們這個曾經擁有的肉體時,我們的靈魂回過頭來看着自己的身體時,才體會出來相對的一個空。

(七)《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見如來。看過林語堂寫的一本散文《人生不過如此》,他是這樣形容他那個時代(120xx年前),國人對於佛教有種既相信又懷疑的心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燒香拜佛猶如交易的很多,直接的,含蓄的,具體就不展開了。所以我們可能見到佛的形象嗎?可能因為懇求佛祖保佑而得到什麼?我目前認為只有通過研習,辨析經典,從而使自己內心得到昇華,從而理解真相,完善自己的言行。

(八)有人如果做到了沒有了我見,沒有了偏見後。這個時候你去做好事,去佈施。就開始走向佛所説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佈施的道路上去了。那確實是一種境界,普通人只能想像,所以知道了,並不一定做得到,這當中有段過程叫:修行!

(八)去潛心閲讀學習一部宗教經典,如果你説自己是光從哲學,人文,宇宙觀,生命科學,文學的角度為出發點的話,那可能有點蒼白。也許你自己也不知道,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種名的宗教情結在裏面。每個人都有一種情結,各式各樣的,但唯獨宗教情結是最為神祕和莫解的,不論你信仰或正在信仰某個宗教中。

(九)道家的想法是:爬山不一定非要到高峯,半山腰的風景同樣獨道!所以我選擇發發微信,非常希望遇到有同樣見解或不同意見的朋友來探討。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想法,暫時可以把學些當成哲學,生命科學,宗教,宇宙觀等任何一種形式來看待!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8

物質食糧乃食物,精神食糧乃書籍。今年暑假我“吃了一本關於抗戰的書”,那就是《兩個小八路》。

書主要講的是八路軍軍營中的孫連長在戰鬥中光榮犧牲了,他的兒子是偵察兵孫大興,一心想要報仇,可不小心摔成重傷。傷好後,被派到鬼子的炮樓周圍,成天在那裏轉來轉去,購買東西,打探情報。後來上級叫他和一個小八路武建華一起混進城。一次又一次地接到任務,他們不懼危險,燒了鬼子搶來的糧食,炸了鬼子快修好的炮樓。

經過種種考驗,組織認為大興和小武更成熟了,所以給他們一個包裹,裏面是一百元銀票,讓他們買二百發子彈。買子彈容易,可運出城難。他們絞盡腦汁想出來一個辦法,就是把子彈裝在麻袋裏,上面放花生。可出城時,日本人吃花生,發現子彈,暴露了。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幫助才逃出來。

又一次的逃亡計劃中大興被捕。被俘後,大興死活不説出祕密,被押在靈官廟。當日本人問他八路軍在哪裏時,大興説在山谷裏,把敵人騙進包圍圈,日軍被打敗,可大興卻犧牲了。

這一本書給我的印象極深。讀到大興死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濕潤了。大興小小年紀,能吃苦,敢擔當,值得敬佩,我有很多地方要向他學習。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19

一種自信,一種精神,中國這條巨龍甦醒了。

——題記

從1920xx年到20xx年,從開天闢地到共襄盛世,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90年風風雨雨,90年奮鬥不息,90年後那個盛世中國重新出現在史書的版圖之上。那,是令炎黃子孫引以為傲的新中國。

1920xx年至1949年,應該是最悲痛的回憶了。我們永遠記得那些祖國遭受壓迫的日子。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我痛心着,但我堅信祖國會站起來。浩浩蕩蕩的大革命開始了,從十月革命到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山先生、毛澤東、鄧小平,他們把飽經滄桑德瞳孔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浴血中華,開天闢地。

1949年至1978年,有開國大典的歡慶,也有“文化大革命”的悲痛;有對,也有錯。但,誰也無法否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因為現實已經證明,這是正確且具有生命力的選擇。中國共產黨,他們歷經波折,用鮮血和生命,帶領中國人民向前進。“抗美援朝”的勝利,“兩彈一星”的發射,“四人幫”的粉碎,世界給予中國了肯定,中國人民踏上富強之路。曲折探索,奠基偉業。

今天,以為黨中央,正帶領全國人民建設美麗的家園,開創和諧盛世。20xx年北京奧運會舉行,上海世博會的圓滿舉辦、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行,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實力,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那條巨龍甦醒了!改革開放,共襄盛世。

現在,就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擁抱新希望,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1世紀吧!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20

最近,我學習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後,感到非常激動,心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後,作者在中國台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中國台灣教師認真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漢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了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中國台灣“光復”不久,中國台灣教師為了讓孩子們認識祖國漢字,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們;而且還在禮堂裏看到中國曆代偉人像,這使我感受到了中國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濃厚情誼,對民族的強烈精神,這一顆顆火熱而真摯的心也使我融入到了他們那種認真學習的氣氛中。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我們學習時的情況:生活在鄉村裏的孩子們上課時認真地聽講,而我們上課時卻東張西望、開小差、搞小動作,不僅使其它同學聽不了課,還影響老師講課。鄉村裏的孩子們在讀書時,是認真而高聲地朗讀,而我們卻無精打彩地朗讀書。在鄉村裏的孩子們只有簡陋的小教室,而我們卻在一間明亮、寬敞的教室裏學習,而且我們的老師還利用電腦,使我們能加強對課文的瞭解。同樣是學習,雖然我們擁有更好的教材,但為什麼鄉村裏的孩子們卻對學習怎麼認真、積極呢?難道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嗎?不是,只要同學們對學習有一種新看法,認為它是一樣能使我們快樂、富有情感的事物,那我們也會像鄉村裏的孩子們一樣,和學習結為好朋友。作文

課文中的中國台灣教師和孩子們的那種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使我非常感動,更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他們那種學習精神。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21

看着《塔克的郊外》這本書的書名,我不由的想起它的上一本書《時代廣場的蟋蟀》,塔克是一隻生活在地鐵站的排水管裏的老鼠,那這本書為什麼要叫“塔克的郊外”呢?難道這個郊外是塔克的嗎?嘻嘻,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這書的內容既有趣,又驚險:蟋蟀柴斯特放棄了在時代廣場聲名赫赫的生活,回到郊外的草原。可不久之後,郊外也要被人類開發建設起來了,住在這裏的小動物們將失去它們的家園。於是,柴斯特邀請在大城市裏見過大世面的塔克老鼠和亨利貓來郊外,請它們出謀劃策,拯救草原。和喧囂雜亂的都市相比,郊外的一切是那樣的清新和恬靜。怎樣才能保護這自然的美景呢?塔克老鼠最終想出了一條妙計,整個草原的小動物們立刻行動起來,投入這讓人興奮的妙計實施中去……

當我看完這書時,我想到了我們現在居住的社會。到處在開發建設樓房,美麗的大草原,古老的建築被壓平,建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回憶起這些景象以前那美好的情景,真是讓人心痛。例如我的老家——天台,那裏的一座座我們家的老房子都變成了一條條柏油馬路,以前的磚瓦房和木頭房早已不見了蹤影,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雖然家裏住的不是親戚,而是以前的鄰居,但那些老房子在我的腦海中還是記憶猶新。

現在的人們到處亂砍亂伐,環境早已不像以前那樣美好了,我希望人們像書中的小動物們一樣,為了自己的家園來維護世界的環境,讓地球媽媽的身體快快好起來吧!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22

餘華是我頗為喜歡的一個作家,他的創作風格很獨特,既有魯迅似的深邃辛辣,又有錢鍾書似的幽默。最早接觸到他的作品是高中時看根據他的小説《活着》改編的電視劇《福貴》,後來上大學第一次買小説,就買了一本他的小説集,集中收入了他的代表作《十八歲出門旅行》《在細雨中呼喊》《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小説。

距離他創作出長篇小説《兄弟》後的七年,他精心醖釀出了《第七天》這部在“在絕望的荒.唐中反升華,在死亡的永恆中得永生”震撼人心的小説。有人説:餘華把七年的光陰濃縮為七天來度過,未免也太短暫了!但我個人覺得獨具匠心的藝術家總能在短時間的表演中給讀者和觀眾帶來一生的思考和觸動。

今天下午我大塊朵頤的讀完了《第七天》,覺得它與之前的作品風格迥然不同,以至於有些評論者認為它很荒.唐,並認為它 是餘華出道以來最差小説。“更有”毒舌“稱此為小説中的《富春山居圖》 。別人怎麼想,我不管,我個人理解是餘華創作出了現實主義的鉅作《活着》這部代表他人生高峯的小説後,他一直希望突破自己,找到另一種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而 《第七天》無疑就是一個新的嘗試。它 藉助《舊約·創世記》開篇的方式,講述一個人死後七天的經歷。這個人沒有墓地,無法安息,在生與死的邊境線上遊蕩,然後來到一個名叫死無葬身之地的地方,那裏聚集了很多沒有墓地的死者……那裏人人死而平等。” 我的理解是人生是孤獨的,死後也是孤獨的,但死後當孤獨與孤獨相遇,大家圍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而且人人平等時,那便是永生!

《第七天》是一部充滿哲理的小説,同時也是生活在此在世界芸芸眾生的圖像。餘華以其精湛的藝術構思和駕馭陌生化語言的能力將近十年來中國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濃縮在這篇小説中,極像一個冷靜而又客觀的旁觀者在揭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他寫的故事不再是遙遠的平行空間裏發生的故事 ,而是直面生活,如拆遷、墓地漲價、女強人的孤獨與愛情、 死嬰、賣腎、iPhone4s、理髮店 洗頭工悽美的愛情 、 火災、車禍 , 枉死的 袖管上戴着黑紗 的老人。彷彿我們置身於一個絕望的境地,生是無望,死後也無望,以致作者 思緒裏突然出現 了這樣 念頭,“我怎麼覺得死後反而是永生。”它超越了魯迅在 絕望的同時 不 放棄希望,在絕望中,反抗絕望 並昇華為希望的詩句 “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這種虛妄,它貫穿於小説的始終,成為小説的主線,唯有死亡才能夠消解它。同時也比唐代詩人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創然而淚下”的詩句更獨孤的絕唱!比莎士比亞“生存還是毀滅”更具有震撼力的表達 。也即是我讀出的“ 在絕望的荒.唐中反升華,在死亡的永恆中得永生”的主題!

而這個主題,恰恰説明了餘華隨着人生閲歷的增加,隨着思考深度的遞增,也像其他的作家一樣趨向於宗教的懷抱,他的宗教就是他的作品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也即它心中的天堂,那裏—— 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樹木茂盛,樹枝上結滿了有核的果子,樹葉都是心臟的模樣,它們抖動時也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很多的人,很多隻剩下骨骼的人,還有一些有肉體的人,在那裏走來走去。 那裏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裏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裏人人死而平等。 它的名字卻叫“死無葬身之地”!而這個地方只有死後才能抵達,多麼荒誕,但荒誕的背後是血淋淋的現實。

《第七天》的出版,讓我再一次見證了餘華作為一個資深作家所具有的創作潛力,他總是與底層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 ,藝術化的展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表達出他們的心聲,這也許這 就是他創造力的源泉!

活法優秀讀後感 篇23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敍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

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説:“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

“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能夠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説:“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標籤: 讀後感 活法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o9qn3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