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精選13篇)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精選13篇)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

做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的教學。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近兩年多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一、 改革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基於這一認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實驗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大膽慎重地改革教材

華東師大版國中數學教材應該説是一套很不錯的教材,但我總感覺它的知識體系不夠系統,有些零散,為此,我在反覆研究華東師大版數學教材的基礎上,同時借鑑原來的教材,並對它們進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體現新課程的標準,又使知識變得系統,從而體現數學的邏輯美以及嚴密性。如:在九年級第二十一章分式中的“分式的的乘除法”接着是“分式的加減”、“分式的混合運算”、“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再接着才是“負指數和科學記數法”,我覺得應該把“負指數和科學記數法”這一節直接放在“分式的的乘除法”,這樣學生學習負指數就覺得比較自然並且容易接受。因此我就這樣對教材處理一下,效果果真不錯。

三、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如:在教學課題學習“製成一個儘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時,教師提出問題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才能使製成的無蓋長方體的容積儘可能大? 先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① 先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兩個問題,形成小組意見; ② 小組合作親手做一做;③ 在全班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製作儘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的方法,又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實際上,在上這一節課時,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想法獨特大膽,很有新意。除了我們原先設定的方法外,有一小組在列表統計了各組的數據之後,學生觀察發現長方體的容積會隨高h(即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的減小而變大時,繼續減小高,體積反而變小。有一個學生想到中央電視台的一個節目《幸運52》中的猜價格:高了或低了。他們將數據兩邊夾,與已找到的較大的體積比,最後找出精確到0.1的、能使無蓋的長方體的體積最大的h。在這節課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説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着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着獲取知識的愉悦。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逐步推開了探索式、討論式的學習方法。具體從三個方面實施。

1.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這裏説的智力活動,就是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教師給每個4人小組發了一套特別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短線繩、一個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於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是合作,在運用圖釘、線繩和鉛筆頭的綜合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覆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驗了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學生在討論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言,表現出異常的積極。再轉入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才感到發自內心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停手地找規律,急切想掌握它。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老師來講,都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2.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這句話作為一個口號來提是比較容易的,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我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摸索、總結,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驗班初步形成的教學思路是"問題情景--操作、探討、交流--總結、應用、拓寬"。經反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複習課的改革多年來一直是一個難點。但在我們的實驗班上大改過去的上法,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就拿四邊形這一節複習課來説吧。學生用表格、迷宮圖、等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種形式,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聯繫、解題規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能舉例説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讚揚,使這節複習課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出色表現。

3.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2

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和創造性學習。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對數學新課標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繫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信息,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説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3

近幾年的我校課改,我們在摸索中前進,一路走來,更多的是啟迪與收穫。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在此,我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談我對課改的幾點體會與反思。

課程改革後教材變了,教法也變了.究竟變了什麼,我覺得很大一部分表現在課堂上.縱觀課堂,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老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這令我們老師和學生都歡喜了一段時間,可考試成績出來後,老師呆了,學生傻了,為什麼呢?我們困惑.

其實不僅是學生,老師本身對課改後的教學認識也不夠.普遍認為教學設計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數學情景,課堂熱熱鬧鬧,充滿了歡聲笑語的課堂就是一堂好課.的確我們的情感目標可能達到了,但知識目標卻經常達不到.

通過進一步通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知道課改後的新教材是屬於“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構架,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能力。所以“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適合學生。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氣象。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用一下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融會貫通的過程。下面是我對新教材一點體會:

(一)新教材的知識編排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初教新教材時,覺得整個知識體系大變樣,心中有些迷茫,不知教材的編排意圖是什麼。但經過親身任教幾年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新教材這樣編排的目的是使知識之間聯繫更加緊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些,這也正好符合人的認知規律。例如,函數問題是國中數學的一大難點,學生一直難以理解和掌握,而新教材則是分階段,分層次進行編排。先是七年級入門以最為基礎的一次函數入手,再是八年級設置了反比例函數,最後到九年級學習一次函數,教材將原本集中的難點分散到各學段,由淺入深,各個擊破,從而順利地克服了學生學習函數的困難。

(二)新教材在導課、例題、習題等方面大量引入了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給教師與學生留下了廣闊的自主空間和再創造空間。

起初總是覺得以實際問題為情境導課過於麻煩,先要引導學生來分析問題,繼而建立數學模型,最後再解決問題,實在是浪費時間,但不知這樣對學生受益匪淺。在長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過程,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漸長,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培養,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教材強調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使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再感到數學是枯燥乏味的讓學生明白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為所用,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新教材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學習方式,這也恰恰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例如,教材在設計《勾股定理》這一節時,首先是以畢達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為背景材料,然後引導學生來觀察地板磚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再從特殊到一般,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分析歸納得出了勾股定理,乃至後面勾股定理的證明,無不體現出新的學習方式。正是因為學生親身經歷了結論的形成與證明過程,所以對勾股定理的理解勸也就更加深刻了。

除了對教材的認識以外,在課改歷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

(一)如何正確處理“教材”與“課標”

《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簡稱“課標”)是中國小教材編寫與國中畢業考試命題的依據,明確指出了“課標”的地位與作用。而教材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資源而不是唯一資源,教材的教學內容、具體實例也是按課標的要求進行編寫的。我們絕大部分教師把教材當成課堂教學的唯一資源,在教學時只是按照教材的教學順序將知識點面面俱到,而不敢私自將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合理地刪除或添加,往往他們對教材的處理力度很小或者幾乎沒有。當遇到某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偏多偏難或內容偏少偏易時,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導致學生有時吃得太飽,而有時又吃不飽的情況。

所以教師一定要熟悉“課標”,明確“課標”中的具體要求,要將“課標”中的具體要求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反覆對照,形成“課標”要求與知識點一一對應。對“課標”中有的而教材中沒有的要作適當的補充,對教材中難度較大的要敢於放低難度,對教材中理論性太強而課標中又沒作要求的要敢於刪掉,對教材中順序處理不妥的要敢於適當調整順序,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調整章節的教學內容。總之:要依據“課標”來選擇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內容,但同時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如何正確處理好課堂教學中形式與實質的問題。

課改推行以來,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提高了,這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等的變革是密不可分的,但在這些可喜的變化背後,也存在着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有的教師刻意追求課堂形式“活潑”,擺“花架子”,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實質。我們説數學課的實質是進行數學學習活動,數學課應該強調數學的特點,學生應該學習數學知識、方法,領悟數學思想,學會數學思考。數學學習活動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任何課堂教學形式都應該是為數學學習活動的展開而服務。

(三)如何真正更新教育理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一種教育觀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麼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來感悟、領會。正如目前的課改,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如果我們不潛心學習新理念,認真研究新課標,就很難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課堂一講到底,按部就班,沒有一點新意,打着課改的旗幟,實質上卻是“換湯不換藥”,而教育的病根能否根治,關鍵還是取決於我們這些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待傳統教學,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能夠認真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大膽探索,鋭意進取,與時俱進,我們的教育事業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4

教學改革是今年全市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如何按照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廣大教師極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參與式教學為依託,通過幾代課改人的不斷改革與創新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我校於20xx年9月開始實施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學生的變化

“五步三查”課堂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膽子大了,敢於表現,敢想、敢説、敢問、敢做;學生活了,樂於提出問題、善於解決問題、敢於評價是非、勇於挑戰權威;學生表達清楚,思維清晰,合作有秩序,學習有興趣,能力有了發展,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教師的變化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

三、問題與困惑

1、因我校教學班人數多,學生分組六人一組,一個班要分八組以上,四人一組要分十二組以上,活動中教師照顧不全,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就把活動時間變成聊天時間了。

2、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我們是偏遠地區國小,留守兒童很多,加上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改理念,在未來的一年裏,我們定能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績,把四子王旗第三國小的數學學科建設得更加精彩。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5

做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的教學。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就近兩年多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改革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基於這一認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為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實驗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大膽慎重地改革教材

華東師大版國中數學教材應該説是一套很不錯的教材,但我總感覺它的知識體系不夠系統,有些零散,為此,我在反覆研究華東師大版數學教材的基礎上,同時借鑑原來的教材,並對它們進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體現新課程的標準,又使知識變得系統,從而體現數學的邏輯美以及嚴密性。如:在九年級第二十一章分式中的“分式的的乘除法”接着是“分式的加減”、“分式的混合運算”、“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再接着才是“負指數和科學記數法”,我覺得應該把“負指數和科學記數法”這一節直接放在“分式的的乘除法”,這樣學生學習負指數就覺得比較自然並且容易接受。因此我就這樣對教材處理一下,效果果真不錯。

三、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為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為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如:在教學課題學習“製成一個儘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時,教師提出問題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才能使製成的無蓋長方體的容積儘可能大?先讓學生獨立地想一想,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①先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兩個問題,形成小組意見;②小組合作親手做一做;③在全班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製作儘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的方法,又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實際上,在上這一節課時,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想法獨特大膽,很有新意。除了我們原先設定的方法外,有一小組在列表統計了各組的數據之後,學生觀察發現長方體的容積會隨高h(即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的減小而變大時,繼續減小高,體積反而變小。有一個學生想到中央電視台的一個節目《幸運52》中的猜價格:高了或低了。他們將數據兩邊夾,與已找到的較大的體積比,最後找出精確到0.1的、能使無蓋的長方體的體積最大的h。在這節課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説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着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着獲取知識的愉悦。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我們逐步推開了探索式、討論式的學習方法。具體從三個方面實施。

1.從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組織數學智力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思考和創新的體驗中構建知識,學習方法,增長智慧。這裏説的智力活動,就是為學生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獨立觀察、引起思考的實際活動,激起學生自主地鑽研和創新,經過羣體的交流,完成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使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精神財富。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教師給每個4人小組發了一套特別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短線繩、一個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於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是合作,在運用圖釘、線繩和鉛筆頭的綜合操作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小炯巧,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覆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驗了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學生在討論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們有感而發,有話可言,表現出異常的積極。再轉入學習用圓規畫圓時,才感到發自內心地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停手地找規律,急切想掌握它。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老師來講,都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2.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這句話作為一個口號來提是比較容易的,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好朋友和引導者。我們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實驗、摸索、總結,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徹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建立起一套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實驗班初步形成的教學思路是"問題情景--操作、探討、交流--總結、應用、拓寬"。經反覆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過去上覆習課,老師系統整理知識,學生聽完後,完成一些相應的習題,總結一下,就算是複習告終了。複習課的改革多年來一直是一個難點。但在我們的實驗班上大改過去的上法,知識的脈絡由學生分小組獨立整理,練習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設計,交流練習。就拿四邊形這一節複習課來説吧。學生用表格、迷宮圖、等多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種形式,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聯繫、解題規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答辯,關鍵的環節還能舉例説明,再加上巧妙的練習設計,贏得了同學們的一致讚揚,使這節複習課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學生們在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出色表現。

3.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樂意在遊戲和活動中學知識,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提倡辦好三件事:一是保證學生在探討問題時,有寬鬆的氣氛,必要時,可以下位,可以重組小組,甚至大聲爭辯;二是理解學生,允許學生用自然的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意見;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學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師,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諧的新景象。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6

如今,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也不斷更新,數學教學的目標,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也是時代的變化。在注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生同時,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數學的情感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所有學生的數學教學,實現“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數學”。因此,在新課程實驗中談到的經驗:

一、設置問題的現狀

新課程注重孩子們的心理,一年級學生的無知和活潑的孩子進入國小,對任何感興趣的事情不耐用,失明和隨機性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分心。新教科書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和新方法,形成個人認知,發現新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世界數學的學習。如:的第一本書的創作情況的特點,直覺、想象,猜測,再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把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真實和有趣的節目,特別容易引起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認知活動,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以便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和發現新方法在積極情緒,意識到建立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創建上下文,根據具體情況,在讓學生學習數學,數學的發展,體驗數學的價值。

如:教學“0”的初步瞭解,我第一次創建類吹泡泡時,學生邊吹邊數,教室裏充滿了五彩繽紛的泡沫,而泡沫不,然後我抓住一個機會,誰能告訴你吹泡泡?有一些泡沫都壞了,不是嗎?表達的;沒有什麼號碼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知識。揭示這一主題,“釣魚貓”故事的創作情況;讓學生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隻貓每抓一些魚嗎?當學生説第四隻貓沒趕上當表示什麼號碼?“0”,讓學生體驗問題完全場景,讓學生從經驗中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加課堂有趣,但也增強了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學習生活的內容

數學源於生活,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許多數學知識到生活在數學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的數學並不奇怪,枯燥的學習生動的接受,並使他們感到生命的真理和密切相關的數學,感受數學在身邊,感到數學,激發他們找到渴望學習數學,數學。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年級教材,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幫助下,數學學科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在現實生活中,接近材料來代替,如:學習數字“10”加法和減法與相應的“蘋果”,研究的結果是“0”與“還原法貓吃魚,”減“學習5”中的“挑選水果”,知道“小明的一天”的時間等等一些有趣的話題説,讓學生學習並不奇怪,而不是無聊,反映生活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7

回顧新課改以來,我在實際教學中,深刻體會到新課標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視為“一桶水”,而應被視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現“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轉變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要為教學服務

教學情景的創設,不僅要有激趣的作用,還要求情境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緊密聯繫起來。如果僅僅為了追求時尚而繳盡腦汁,捏造教學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及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找尋問題的答案。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摺疊、討論,進一步瞭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間,認識一些常見的幾何體及平面圖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想象,體會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不要喧賓奪主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時下頗為流行的做法,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不能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有的為聯繫而聯繫,有的不加選擇,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氣息濃郁了,但數學思維的培養缺失了。我認為,數學生活雖然與生活關係密切,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範疇,適度而恰當的聯繫生活,正如生活難以數學化一樣,數學課的“主角”永遠只能是數學本身,數學學習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來為生活服務,但不能走失數學本身。

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要求,也影響着整體數學水平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獲得成功。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我們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平常生活中,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通過對新課改的理念學習,實踐、運用,使我在教學改革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一定的經驗,今後,將積極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條件。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8

數學新課程給國中數學教育帶來的可喜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們逐漸變成肯定新課改,接受新課改,融入新課改。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中,我體會到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三要”

(1)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思維

樹立“生本”的思想,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建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探索思維中獲得知識,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巧編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合作

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必須遵循兩個原則:異質搭配,便於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男女搭配的原則,各小組內的成員男女比例應基本相同,這樣可以優勢互補,有效地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間的競爭。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小組內的分工應該輪流進行,而且各個組輪流的方式基本相同,這樣有利於評價的公平性,樹立每位同學的信心。

(3)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反思

通過教學反思,學生能建立科學的現代的學習理念,並將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學習行動。

二、教師在新教改中體會“四變“

(1)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比如教學“統計”時,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掃用具的數量、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勞動、調查等,真可謂一舉多得。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3)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逝。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4)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

總之,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9

一、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着眼點不同。新課標着眼於學生未來國民素質的培養,在實現學科素養的課程目標的方面作了一些基本規定。而教學大綱着眼於教師教學工作的具體指導。

2.課程目標不同。新課程標準目標由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完整的目標結構組成。而教學大綱則以知識序列為主。

3.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新課程標準倡導和要求學生採取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具體來講,有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綜合式學習。

4.教師教學方式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教學方式。 5.對教師素質要求不同。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一專多能,有綜合運用能力。基於以上分析基於以上分析,我認為作為中學數學教師更要與時俱進,新的教育理念實質是要求我們的教育要以人為本,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對我們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搞好教學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素質和修養。

二、樹立正確的教與學觀念

正確觀念的指導是一切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觀念通常被理解為人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和現象的根本看法和認識,它具有主觀性,內在性,自然性和穩定性。因此人們的觀念一經形成在很長時間內會對人們的實踐活動起到指導作用,影響人們對工作的價值判斷,目標指向和操作過程。所以改變師生的觀念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高中階段教師和學生對數學課程已形成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有些是合理的,與新課標是吻合的,但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師生必須轉變與新課程標準和時代發展相悖的觀念。師生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鉅複雜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通過社會、家庭、教育主管部門通力支持,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才能使師生觀念得以徹底的轉變。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模式要有大的改變

教學模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具體表現,新課標和新教材要求有適合自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滲透,更離不開好的教學模式。“複習提問,新課講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的教學模式採取注入式教學方法,雖能使知識點得到強化、鞏固,但其學習方式是單一的、被動的,學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調節重視不夠,缺乏親身體驗,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檢驗問題的完整過程。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生只能形成被動接受的不良學習習慣。而“創設情境、分組討論、師生共探、總結反思”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克服以上種種不良傾向。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數學化、數學情境,作為教師要有一堆數學情境,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經驗。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

創設情境,把教科書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一堂生動活潑的具有教學藝術魅力的好課猶如一支婉轉悠揚的樂曲,“起調”扣人心絃“,主旋律”引人入勝“,終曲”餘音繞樑,其中“起調”起着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課始階段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進入數學的殿堂,展開思維的翅膀,開啟智慧的大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積極、民主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問題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

四、課堂中充分尊重學生,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首先,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數學源於生活,也要應用於生活。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數學知識中本身就具有豐富的生活內涵,如果能讓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理解數學,還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和來源創造條件。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應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藉助於各種感官學習數學,改變“耳聽口説”的機械學習模式,不但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去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尊重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夥伴,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另外,還要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只有自己發現,才能更好地理解,才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繫。這也符合現代教育理論的主張,即讓學生動手去“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對學習知識而言,學生的獨立思考、自由討論、思維釐清的過程,就是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由教師講授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第

三、注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數學學科而言,學習方法的掌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勝過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並通過巧妙的方式表揚學生,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而且無形中也感染了學生注意表達時注意語言的完整性與邏輯性。

總之,新課程是給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提出的新挑戰,也是新機遇。作為一線教師,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大膽試驗,積極探索,在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積累有益經驗。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啟動,新的教學理念使得國中思想品德課走向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上了。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的新的變化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衝擊。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喜歡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思品課的教學中,惟恐哪裏沒有講到,哪裏還沒有講透,學生則死記硬背,大量做題,師生同時感到疲憊不堪。但真的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麼,新課改下思品課教學工作究竟怎樣開展呢?就新課改下的思品課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教師轉變觀念是前提

傳統教育模式下,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管理者、命令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被管理者、服從者,而新課程理論將師生關係定位為“教學相長”、“亦師亦友”的關係,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傳統教育模式重知識的學習接受,輕知識的遷移運用,而新課程理論強調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強調各學科之間的整合與溝通,強調知識為生活實踐服務。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新課改能否真正成功的先決條件,面對新課改每位教師都必須有一個重新學習、不斷反思的過程。

現行的思品教材,內容每年都有所修改,特別是增加了活動課的內容,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資料、動腦處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內容的變化,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教研教改的新路子。

二、課堂教法改革是關鍵

課程改革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畢竟教改最終發生在課堂上。教師要力爭使教學過程精緻化,在課堂上要做到“低起點、嚴要求、分層次、多活動、重反饋、勤矯正”,積極開展“想一想、説一説、議一議、做一做”等活動,開展“以學為主,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新課改下的思品教材作了相應調整,刪除了一些“繁、難偏、舊”的內容,增加了一些實用性、趣味性、操作性強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交流,讓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從而激發學生對政治科的學習興趣。

三、貫徹“三個一切”是宗旨

新課程理念的“三個一切”,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的。“三個一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既面向全體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又必須照顧到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新課程理念把學生擺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師要研究每一位學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及時表現,而不能只顧完成教學任務。而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意識;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往往對學生的其它事情不太過問,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些做法與“三個一切”的新課程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如果自己對學生付出大量的情感和關愛,為學生着想,學生是會懂得“投桃報李”的,尤其是後進生,如果能及時給予他們多一點關愛,多一點鼓勵,就會大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培養學生能力是核心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改的核心和靈魂。新課改下的思品課教學必須緊緊抓住這一中心,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以致用的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這就要求自己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要為學生髮展個性留出充分的空間。

總之,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新課改下的思品課教學複雜多變,也是對我們政治教師的一種挑戰,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有知、有情、有意、有行,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勞動技能、身體素質、審美能力等。只有這樣,教育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1

新一輪課改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是素質教育從形式走向實質,從探索走向實施的又一大步。本人作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的一線親歷者,我想談幾點體會。

1、重視課改

新課程改革是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需要。現在的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墨守陳規,拿來主義,在他們身上已過時。他們需要張揚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過去那種傳授式教學已不適合他們,他們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要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師是關鍵。教師應首先轉變觀念,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師應積極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數學專業素質和教育科學素養。

2、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教師的講授雖然仍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既要有教師的講授和指導,更要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課改中的教師應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共同學習。

3、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高中數學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選修課程有4個系列,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今後自己的發展方向,選擇選修課程。體現了“人人都能學數學,人人都能學到對自己有用的數學”,這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勇於探索這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所有改革,我覺得都應以“學生是否真正受益“為準則!

4、要讓學生重視數學

經常有學生問到:學習數學有什麼作用,我又不當數學家,花這麼多時間去學數學值嗎?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漸抽象概括、形成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它並不是孤立於書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編寫中更多的採用了生活化與情景化的場景,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並能投入其中。

學數學的重要性之一不在於是為了解幾個數學題,或是應付考試,而在於它不但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數學在訓練人的思維、思想方法以及薰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個大學數學系教授曾説過:“在美國的西點軍校,所有的指揮管都要學數學課,在實踐戰爭中,他們不可能用數學去計算炮彈落在哪裏,但是,正是這種平時學習數學的思考方法,讓他們具備了優秀指揮官的素質,能很好的應急各種問題。

5、激勵為主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揮學生積極性,,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

6、數學教學活動更加豐富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通過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7、科學設計教學過程

新《課標》的精髓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參與模式。

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儘量收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精心選擇出教材中的典型題目,並努力創設出問題解決的各種意境,設計新穎、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發現、猜想、探索等思維活動過程中受到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真正體驗到成功者的喜悦,從而使枯燥的數學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數學問題。對於課堂教學,不光是知識的傳授,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

8、教學要有針對性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9、注重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將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過程"計算機在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離不開算法的設計,算法原為計算機程序設計的組成部分,現在把它放到高中數學課本的必修部分,充分體現了新課標重應用、重能力的思想。算法嚴格地説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然而算法的相關概念比較枯燥,理論過於抽象,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難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經過操作,驗證,在計算機上實現,卻是受學生歡迎的。於是我通過上網自學一個多月,學會用VB語言真正實現了一些常用算法程序,利用教室投影機演示給同學們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過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0、好的教學傳統不能丟

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顯然不是隻憑熱情和勇氣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險之旅。"從而,在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同時,我們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中國的傳統一定不要輕易否定與拋棄。比如説,"雙基"教學是中國的特色與傳統。近幾年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出現了一股"向中國學習"的熱潮。因此,總結好的傳統,認清存在的問題,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總的來説,課改中的數學教學真正地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以後我將會繼續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並加強合作、經常進行大討論,集思廣益。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2

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反映在課程上:教學內容相對偏窄,偏深,偏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動力;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而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狹窄、單一、沉悶、雜亂。由此而產生學生的知識靜化、思維滯化、能力弱化的現象,而事實上,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只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為此,我個人總結出了幾個整改方案:

1、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有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基於這樣的理念,數學課程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情感態度。也既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數學思考過程。也既將結果和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係。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經驗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的目標重心在於改變學生、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學生的目標在於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儘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現在我們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但是首先,我們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這要求我們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係,走下高高講台,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我們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的積極參與者;要求我們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係,使學生感到我們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係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係,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從學生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夥伴。

3、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説,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爭取了讓學生把所學知道用到現實生活中的目的。

4、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新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習並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放性的教學內容首先表現在開放題的應用上,以開放題為載體來促進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彌補了數學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足。數學開放題的類型很多,在開放題的使用中要注意,開放題中所包含的事件應為學生所熟悉,其內容是有趣的,是學生所願意研究的,是通過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夠解決的可行的問題;開放題應使學生能夠獲得各種水平程度的解答,學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開放題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個複雜的過程,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應用於實踐中的,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細心領會,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023年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這次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課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有對比的理解、吃透課改的精神,弄清它的要求,靈活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正確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和學習數學,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以前在卷面分析時,我們經常提到雙基的落實情況,現在可要説四基了,新加進來的兩基我覺得很有時代氣息。我覺得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n3jx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