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父與子》讀後感受(通用13篇)

《父與子》讀後感受(通用13篇)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1

《父與子》這本書是德國作者卜勞恩卜勞思,德國幽默大師,著名漫畫家,代表作《父與子》連環漫畫被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書中記載了200多個動人的故事。

《父與子》讀後感受(通用13篇)

父與子,一對温馨的家庭,從普通的人變成了200萬馬克和宮殿的繼承人,也曾漂到無人的荒島,彈不管怎麼樣,他們那善良、淳樸的性格和濃濃的父子情一直伴隨着他們到漫畫的結尾。這部動漫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動了數億讀者,但其間又不失搞笑之風。那就讓我來介紹父子倆吧。

爸爸

爸爸雖然很愛自己的兒子但並不善於表達,但從每一個細節可以看出。比如兒子哭了,爸爸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哄兒子,兒子笑了,爸爸也笑了。表達爸爸對兒子濃濃的愛。

兒子

兒子最喜歡和爸爸一起玩,雖然兒子有時犯了錯,爸爸打了他,但兒子還是喜歡和爸爸玩。又比如有一次,爸爸當小狗,兒子騎在爸爸的身上,兒子騎在爸爸身上顯得非常開心。

我非常喜歡父與子,喜歡他們的善良、淳樸、幽默、可愛,讓讀者讀這本書饒有趣味。

我還喜歡父與子之間濃濃的愛。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2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叫《父與子》,是德國作家卜勞恩的傑作。這本書雖然字很少,但內容卻精彩豐富。從那一幅幅簡潔幽默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禿着頭、滿嘴大鬍子的可愛爸爸和一個梳着刺蝟頭的調皮兒子之間發生的許多好玩的故事,也看到了他們之間濃濃的父子情。

故事都是從平常點滴生活開始,父與子過着快樂的生活。車子壞了用腳蹬着走。父親吸煙被兒子以為着火了,馬上就取一桶水潑過去。兒子打翻了墨水瓶,父親要打他,可他發現兒子褲子破了,就先幫他縫補褲子,兒子以為沒事的時候,縫補完了還是照樣打他。還有一個讓家長簽字的絕招,兒子問父親:你能蒙着眼睛寫自己的名字嗎?結果父親上當了,兒子把試卷給蒙着眼睛的父親簽字,簽完了父親還在為自己能蒙着眼睛簽字而驕傲呢。

在看這本書時,我會為父與子的幽默傻氣而哈哈大笑,也會為父與子温暖濃厚的愛而感動。希望我和我的老爸也像這對父與子一樣,互信互愛,互相瞭解,和老爸成為鐵哥們!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3

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父與子》漫畫集。我很喜歡這本書,對它簡直愛不釋手。

《父與子》這本書主要講的主要是爸爸與兒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作者把它們編成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漫畫,讀起來常常讓人捧腹大笑。漫畫裏的爸爸非常幽默搞笑,有時候像一個小孩子,是兒子的大朋友。而我的爸爸確嚴厲多了,時常皺着眉頭的樣子。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最愛自己的孩子。 《鍛鍊成名手》是講爸爸和兒子天天在一起鍛鍊,他們舉重、跳繩最後,兒子居然把把爸爸舉起來了。而我的爸爸經常陪我下五子棋,和撲克。爸爸一直鼓勵我戰勝他,我也希望自己像漫畫裏的兒子一樣可以把爸爸舉起來。 《這下足夠了》是講爸爸和兒子在河邊扔石子,但很快就沒有可以扔的石子了,兒子玩得很不盡心。當天晚上,爸爸用小推車裝了一車石子到河邊。第二天,兒子看見這些石子,高興極了。

書裏面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我也想把我和爸爸在一起的趣事畫成一幅幅漫畫,告訴他:我也很愛你,爸爸!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4

今天,我剛看完了一本書。名字叫《父與子》。這是一本幽默連環畫。它的內容非常豐富,它使一代又一代人從中獲得快樂。每個閲讀《父與子》的人都無不為這一對從不安分,總得惹出點兒事來的父子由衷的發笑。

《父與子》由他們平常開始,過着快樂的生活。車子壞了用腳蹬着走。父親吸煙被兒子以為着火了,馬上就取一桶水潑過去。兒子打翻了墨水瓶,父親要打他,可他發現兒子褲子破了,就先幫他縫補褲子,兒子以為沒事的時候,縫補完了還是照樣打他。還有一個讓家長簽字的絕招,兒子問父親:你能蒙着眼睛寫自己的名字嗎?結果父親上當了,兒子把試卷給蒙着眼睛的父親簽字,簽完了父親還在為自己能蒙着眼睛簽字而驕傲。

父與子是一對可愛而有趣的人物。他們善良、正直、真誠和寬容,懂得生活,有幽默感。他們對生活中的奇遇或凡人小事,總是抱着樂觀的態度,平和的心情,有時甚至顯得天真,去消釋矛盾,去自尋其樂。我們每個人,不論是小孩或大人,只要具有幽默情趣與平和的心態,生活中如何沒有快樂呢?

看過這本書的人,一定忘不了這父子倆典型形象:腦袋扁圓、總穿一件馬甲的父親,一頭亂髮、小不點兒的兒子。

每個家庭就得以父與子為榜樣,過上和諧、快樂的生活。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5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我無比的感動。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一位父親為救自己唯一兒子的挖掘廢墟36小時的事。在本文中許多處對話和片段都非常令人感動,其中有一處我記憶猶新,深受我感動:“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每當讀到這一處時我就哽咽了,雙眼充滿了熱淚。雖然這兩句話是那麼微不足道,可飽含了父親對兒子的無限依賴和愛呀!

同學們,讓我們想想吧!想想平時父母對我們的無限付出吧!想想父母在平時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吧!説到這兒,我倒想起一件我曾經經歷過的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爸爸答應我們全家去公園玩。因為爸爸很忙,所以從沒時間陪我們玩。今天好不容易有時間了,我們當然高興啦!可當我們準備出門時,爸爸的電話響了,爸爸聽完電話後説:“對不起,局裏有事,要失陪了。”説完便推門而出了。我和媽媽氣的拿枕頭來撒氣!可是!後來當我弄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買脈後,我感動的哭了。原來:爸爸那天出門時後,並沒有去局裏,而是在外面呆了一天,因為爸爸知道我那個假日的作業非常多,不想讓我把時間浪廢掉而······知道真相後的我··

從這件事我明白了:父母的愛無處不在,只是世界上缺少發現愛的眼睛。所以我們要體諒父母做的一切,應為那都是為我們好。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6

我看了一本書,叫做《父與子》,這本書雖然一個字都沒有,但它的內容非常有趣易懂。

“可疑的螺旋形”是《父與子》這本書中的一個小故事,講述了兒子和父親去動物園玩,兒子把小象的鼻子捲成螺旋形了,站在遠方的父親看到了這一幕很生氣,去追打兒子。這時小象痛苦的叫了幾聲,父親回過頭來輕輕將小象的鼻子還原。這時兒子在“螺角山羊”旁玩耍,父親趕到時發現山羊的角是螺旋形的,破口大罵。

如果我是兒子,已經將小象的鼻子捲成螺旋,又看見了螺角山羊,父親又罵我不懂事時,我會説:“爸爸,這不是我做的,你看,‘螺角山羊’它的角本來就是這樣的。”如果我是父親,在兒子已經將小象的鼻子捲起來,又看到了螺角山羊,我會想:兒子不會做這事吧,山羊角也是山羊無法支配的。

生活中,我們做事情前要了解情況才能入手,不要冒然行動,不然會造成笑話。

比如有一次我幫媽媽倒酸奶。“舒暘,幫媽媽倒碗酸奶,左邊第一個碟子裏是白糖,不要把鹽當做糖放,再加一些蜂蜜……”,真囉嗦,我心想。我把酸奶做好後,勺了一碗給媽媽,放了三勺糖。然後拿給媽媽來品嚐,“難吃,舒暘,你把鹽當糖用了吧,都説過多少遍了!”媽媽皺了皺眉頭。 你看,因為我自以為都知道,不認真聽媽媽講話,最後白白浪費了十八元牛奶錢。

我要謝謝這位德國作家卜勞恩:“是您帶領我們走進知識的世界,告訴我們做事之前先想一想。”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7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地震時,父親不顧一切的挖掘瓦爍,尋找他的兒子。經過他幾天幾夜的挖掘,終於找到了他兒子,並把他救了出來。讚揚了父親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讚揚了兒子先人後己的精神。兩個都有着同樣崇高的愛慕和敬意。父親救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會把他救出來。這對父子都堅信着自己的決心。

我們身邊也有這種父愛的真實故事。我從一本書中看到過,一位父親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困在汽車下,他就用手把汽車給抬了起來,救出了兒子。可是這位父親再去抬汽車,卻再也抬不起來了。比如説我父親,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去幹活,他感冒不買藥還去幹活。我發燒時,他把我帶到藥店,這時就變的“大方”起來,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這篇文章充分的表現了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堅信父親會把他救出去的決心。從父親看到別的父母哭了,便傷心的走了。救援隊員説這裏危險,隨時還可以發生餘震,但他仍然堅持挖掘,直至把兒子救出來。原因是他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兒子堅信自己的父親會救他,這對父子真是心有靈犀。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地震時,父親不顧一切的挖掘瓦爍,尋找他的兒子。經過他幾天幾夜的挖掘,終於找到了他兒子,並把他救了出來。讚揚了父親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讚揚了兒子先人後己的精神。兩個都有着同樣崇高的愛慕和敬意。父親救兒子,兒子相信父親會把他救出來。這對父子都堅信着自己的決心。

我們身邊也有這種父愛的真實故事。我從一本書中看到過,一位父親看到自己的兒子被困在汽車下,他就用手把汽車給抬了起來,救出了兒子。可是這位父親再去抬汽車,卻再也抬不起來了。比如説我父親,他每天起早貪黑的去幹活,他感冒不買藥還去幹活。我發燒時,他把我帶到藥店,這時就變的“大方”起來,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這篇文章充分的表現了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堅信父親會把他救出去的決心。從父親看到別的父母哭了,便傷心的走了。救援隊員説這裏危險,隨時還可以發生餘震,但他仍然堅持挖掘,直至把兒子救出來。原因是他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兒子堅信自己的父親會救他,這對父子真是心有靈犀。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8

我讀了一篇課文叫《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關於父愛的故事。使我很感動。

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子急急的向兒子的學校趕去,去拯救兒子,他看到教學樓變成廢墟的時候,他快步走到那裏,開始挖掘,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人在陸續勸他,可是,他為了救兒子,挖了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但是他不肯放棄,挖到第38小時的時候,他聽見瓦礫堆底下有孩子的聲音,父親高興及了,兒子説,“我們這裏有14個同學説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來救我。”於是父親向四周呼喊,叫人來幫忙,最後,兒子和他的14個同學都出來了,這對了不起的父子無比幸福的擁抱在一起。

我看完着片課文後,非常感動,心裏想:這為父親真了不起呀!都過了那麼長時間了可父親為了救兒子堅持不懈的挖着,即使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但還是堅持了下去,在這38小時的時間裏,父親不吃不喝,還能堅持下來繼續挖,都是兒子給的力量。最後終於救出了兒子。兒子也很了不起,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還是堅強的活了下去,説服了同學,不要讓同學們害怕,要有活的信念,説爸爸活着就一定回來救自己也能救大家。他們父子倆,互相信任對方,所以,爸爸救兒子的力氣的兒子給於的,兒子擁有活的希望是爸爸給的,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得境界,但是我們不但要信賴對方還要對對方遵守諾言,所以我們要信賴對方還要遵守諾言。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9

看了《父與子》之後,我覺得作者雖然創作的是漫畫,但是這本書卻有着很深刻的含義。

《父與子》的作者是埃·奧·卜勞恩,1903年出生於德國富格蘭特山區的翁特蓋格林村,1907年全家遷到了首府卜勞恩市。處於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離開了工廠,來到萊比錫繪畫藝術學院深造。

我原來以為《父與子》只是一本普通的漫畫書,並沒有什麼含義,但是讀過之後我認為,這是一本繪畫水平非常好的漫畫書,而且還能讓人旁若無人地微笑或者難過。那位胖胖的、謝頂、平凡而可愛的父親,從來不用長篇大論來教育兒子,而是身體力行地和兒子做朋友。儘管他又缺點,並不完美,可是他卻那麼富有童心、愛心。

看到這本書,我想到了我的爸爸:我們一起去釣魚,等了一天卻一無所獲,只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我們一起去打乒乓球,我總希望我能打敗爸爸,可是球每次都不聽我的話,讓我輸給爸爸。

雖然我的爸爸很年輕,很英俊,可是沒有書上那位爸爸那麼幽默,那麼有童心。這又讓想起一部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那裏面的爸爸也富有童心。

當然,我也想到了平常爸爸給我的愛:給我倒水喝,接我上下學,陪我玩耍,為我做飯……這些,都是父親對我的愛。就像書中所説的那樣:只有平凡而真誠的愛才能打動人心——這就是不朽的父愛!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10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後,我很感動,他們父子倆齊心協力戰勝了地震的危險和困難。

本文記敍的是1994年美國洛衫機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個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其他同學的故事,表現出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文中的父親為了救出兒子,竟然挖了38個小時,這個時間太長了,一般人都做不到,但是這位父親曾經對兒子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所以讓他滿懷信心,救出了兒子。本文中的阿曼達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在地震中,即保護同學,不讓他們害怕,最終他們得救了,父與子的這種精神值得讓我們學習。

我也發生過那樣的事情,有一次,我和朋友在公園玩,不知怎麼回事,突然下起雨來,我不得不和朋友們找了個地方避雨,看着雨一直下也沒有停的意思,現在也沒法回家,我心裏想:哎!完了,這雨什麼時候才停啊!好想回家呀!過了不久,一個熟悉的身影來到我面前——是爸爸,爸爸打着傘,給我披上了一件外套,説:“先穿上吧,別受涼了,我們回家再把濕衣服換下來吧!”穿上爸爸拿的外套,身上頓時暖和多了,我望向爸爸説:“爸爸,可以送送我的朋友嗎?”“當然可以,走吧!”爸爸温和的説,此時我真的是感到自己非常的幸福,因為我有滿滿的父愛圍繞着我。

父愛是偉大的,父愛是崇高的,它是我生活當中最寶貴的。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11

今天,我又讀了《父與子》裏的一篇漫畫,學到了不能似愛卻虐。

那篇漫畫講的是:兒子不會寫作業,於是父親就幫兒子寫,兒子第二天來到學校後,老師看了兒子昨天的作業,一看就認出了這是父親的字,不是兒子寫的,於是帶着兒子去見父親,把父親給教訓了。

父親幫兒子做作業是一種溺愛,是不對的。父親應該讓兒子自己寫,只有這樣,才能讓兒子自己提高。父親以為自己幫兒子做了作業是在幫兒子,其實這是似愛卻虐。

在生活中,這種似愛卻虐有許多,比如:給孩子錢,看起來孩子高興了,其實一些孩子會用錢去買他想要的東西,就會想要更多,這時孩子會很貪心,不服從。給孩子抽煙,看起來讓孩子舒服了,實際上是在傷害孩子的身體。

但是,在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似虐卻愛的事。比如,送​孩子去軍訓,看上去在軍訓中,孩子辛苦了,其實是在鍛鍊孩子。

在生活中,千萬不要做出似愛卻虐的事。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12

今天,我認認真真地再次把《父與子》這本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讀《父與子》有感

《父與子》這本書非常搞笑。《父與子》系列漫畫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整部作品創作於1934年——1937年之間。當時德國的報刊雜誌被納粹政府控制,刊登的內容枯燥無味。幽默漫畫《父與子》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驚喜和快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並且在幾十年時間裏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被謄為德國幽默的象徵。現在《父與子》早已跨越國界,成為全世界人們可貴的精神財富了!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機會難得”這一篇了。這一篇是説:“有一天,父與子的家裏着火了,父親和兒子連忙把家裏的東西拿出來,然後,兒子在書包裏拿出學習用品出來,把那些學習用品扔進去着了火的地方。”這真是難得不用讀書的機會啊讀《父與子》有感!

書到最後,突然看到父與子成名了,各種父與子品牌的煙灰缸,服裝,甚至還有雜技演出,雕塑等出現在了市場。而我們的父與子呢?他們不是貪慕虛榮的人,父親最終拉着兒子的手消失在了天空與世界的盡頭,最後一幅圖上,我們只看到了一顆最閃亮的星星在月亮下亮的耀眼。

雖然這本《父與子》每一集很搞笑,但是,我們不能像父與子那樣笨,不然生活中就會想父與子那樣有許許多多麻煩。

《父與子》讀後感受 篇13

説實話,《父與子》是我看得最久的漫畫書,我記得第一次看它是在寒假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買,我就立即把它買回了家,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一邊吃東西,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一看封面,咦,就很有意思。畫面上的三個人,有一個坐在木馬上的小孩,還有一個長得像甘蔗的人和一個長得像皮球的人,其中:“皮球”在倒立,“甘蔗”在扭着頭,給小孩子剪頭髮。而且“皮球”的屁股上還頂着一頂帽子。我一下子明白了,坐在木馬上的是兒子,那根“甘蔗”是理髮師,而倒立着的就是孩子他爸了,於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開書看了下去,我發現,這本書裏面的故事更好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雪人的反擊》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過分;《會走的箱子》告訴我,人不要動歪腦筋;《我們還缺少的晨報》告訴我們要敢於創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失敗的音樂會》。一天,父親和兒子想辦一場音樂會,於是,父親買了一把薩克斯,兒子買了一把小號。兩個人回到家,滴滴滴地開始練習。可是,兩個人都認為對方吹的不夠好,所以最後只是各自坐在一邊生悶氣,音樂會最終也沒有舉辦。後來,他們兩個盯着自己的樂器看了很長時間,父親發現自己的薩克斯像個大煙鬥,兒子覺得自己的小號像個平常玩的吹泡泡玩具,於是父親倒了幾盒煙絲在薩克斯的鬥裏,點上火,美美地抽了起來;兒子拿來一大桶泡泡水,把小號的口泡到裏面,吹起泡泡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只有一個功能,要學會開動腦筋,開發出新的功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n0eo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