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希望工程30週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

希望工程30週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

1989年,希望工程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建立,成為我國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基金。20xx年,這項以“希望”命名、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傳遞了黨的温暖,向全國人民交出一份亮眼且動人的成績單。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希望工程30週年的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希望工程30週年心得體會感想5篇

20xx希望工程30週年心得

由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的甘肅省紀念希望工程實施30週年暨共青團助力脱貧攻堅助學金髮放儀式在蘭州舉行。

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出席活動並講話,強調廣大受資助的學生要牢記總書記關於“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的殷切期望,努力學習,不懈奮鬥;要牢記總書記關於“抓住三個根本性問題”的諄諄囑託,發揮優勢,矢志建功;要牢記總書記關於“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的重要要求,守望相助,播撒大愛。

活動儀式上,三星集團、安踏集團、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農業銀行、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香港苗圃行動、深圳市仙迪化粧品有限公司、湖南省青基金、天津團市委、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和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為甘肅希望工程捐贈8330萬元,通過教育扶貧,助力全省脱貧攻堅工作。30年來受希望工程資助的5名優秀受助生代表分享了“希望工程”在各自改變命運的道路上的真實故事。儀式上還對10名公益之星進行了表彰,向20xx年希望工程受助生代表發放了助學金。

此次活動是全省共青團組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鞏固落實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成效,把助力脱貧攻堅作為共青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主攻方向,突出共青團主責主業,以實施甘肅青少年助學助困計劃為載體,引導各級團組織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動員全社會關注、參與和支持教育扶貧,使建檔立卡户青少年在“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中增強脱貧的內生動力,改變自身命運,促進健康成長。

據介紹,團甘肅省委、甘肅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將以“希望工程”助力脱貧攻堅為抓手,重點抓好“‘希望工程’助力脱貧攻堅”公益助學行動及“兩州一縣”及深度貧困縣的希望工程幫扶計劃,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助力全省脱貧攻堅,為全省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建設做出積極的努力。

“希望工程”是團中央於1989年10月組織發起並實施的社會公益事業,走過30年,喚起了社會包括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促進了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

20xx希望工程30週年體會

在黨的領導下,希望工程實施30年來,聚焦助學育人目標,植根尊師重教傳統,創新社會動員機制,架起了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樑,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奮鬥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週年。截至20xx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已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國小20xx5所。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希望工程,讓我們深刻領悟了希望工程的意義,更想到那雙希望的“大眼睛”。30年來,希望工程“大眼睛”為什麼能夠牽動億萬人心?這是新中國“70年70問”之一,從中,讓我們看到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對祖國花朵、對民族未來的高度重視,看到共青團中央在希望工程事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更看到全社會包括很多社團、企業、愛心人士和廣大羣眾對希望工程的熱忱支持,讓希望工程成為新時代中國最偉大、最暖心的“社會工程”。

其實,希望工程實施30週年來,我們都是參與者。當初,無論機關企業,還是地方軍隊,為了一座希望國小,為了貧困地區兒童的温暖和書包,我們都會慷慨解囊,黨員幹部帶頭,一人拿出一天、幾分之幾、甚至是半月一月的工資來支持,由此掀起了全社會支持希望工程的熱潮,形成了全社會愛的奉獻的新風尚,讓更多的貧困兒童能夠有學上和健康成長,成為國家建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接班人。

希望工程,是愛的奉獻,也是愛心傳遞的橋樑。“大眼睛”蘇明娟曾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如今,她更轉身成為踐行社會公益事業的行動者,第一筆工資就捐給了希望工程,在去年圓夢大學行動中,她資助了15名大學貧困新生,今年她打算資助50名大學新生,希望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像“大眼睛”蘇明娟一樣由愛心受助者轉變為愛心奉獻者的人還大有人在,愛心的傳遞,讓我們倍加欣慰。

大音希聲,大愛無言,在希望工程千千萬萬的奉獻者當中,還曾有這樣一位黨員,1992年6月10日傍晚,兩位軍人受人之託帶着3000元錢走進中國青基會捐款室,在得知捐款必須留下姓名後,他們回答:“如果一定要留名,就寫‘一位老共產黨員’吧。”同年10月6日,當這兩位軍人再次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捐助了20xx元后,中國青基會工作人員幾經輾轉終於瞭解到,這位“老共產黨員”就是鄧小平。這個感人的故事啟示我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搞好希望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力而為,愛心無價,奉獻愛心不分職務高低,人人有責,黨員幹部更當牢記初心,帶頭作為。

“全黨全社會要繼續關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讓廣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今天富裕起來、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我們,更須站在對國家發展、民族未來負責的高度,積極擔當,成為希望工程的積極支持者。辦好希望工程需有你我他,每一個你我他,也許微不足道,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20xx希望工程30週年有感

還記得曾讓您動容的“大眼睛”女孩和“大鼻涕”男孩嗎?“大鼻涕”後來穿上了軍裝,“大眼睛”蘇明娟當選安徽省團委副書記(兼職)。是愛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就是“希望工程”。

“希望”從來不是某個人的事,它從很多人那裏來,最終會傳遞到更多人那裏去。

今天,“希望工程”啟動30週年,再一次,為愛接力。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10月30日發起實施希望工程,這是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鄧小平曾兩次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並題詞。

在城市,平均每10個居民中,就有9個人知道希望工程,有6個人向希望工程捐過款;在鄉村,每100 所鄉村國小中,有7所是希望國小……

“希望”,從來都不是某個人的事

它從很多人哪裏來

最終會傳遞到更多人那裏去。

網友:感動有你!你成就了我,我也要繼續接力

20xx希望工程30週年感想

30年前的今天,1989年10月30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作出決定:設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會,長期資助我國貧困地區品學兼優而又因家庭困難失學的孩子重新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1989年10月30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作出決定:設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會,長期資助我國貧困地區品學兼優而又因家庭困難失學的孩子重新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這項被命名為“希望工程”的救助活動,得到了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老一輩革命家的讚許和支持。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為此題了詞:“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形成全社會關心青少年好風尚。”聶榮臻元帥題詞是:“為了孩子,為了未來。”93歲高齡的帥孟奇同志捐獻了20xx元錢。後來,鄧小平曾兩次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並親筆題寫了“希望工程”四個大字……

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於1989年10月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截至20xx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52.29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國小20,195所,同時,還根據貧困地區實際推出了“圓夢行動”、“希望廚房”、鄉村教師培訓等項目,有效推動了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服務了貧困家庭青少年成長髮展、弘揚了社會文明新風,希望工程成為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力的公益事業之一。

20xx希望工程30週年總結

30年,足夠讓一顆種子長成大樹,結出累累碩果。

30年,足以改寫人生軌跡,點亮夢想和未來。

30年,募集資金150多億元,援建國小2萬餘所,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0多萬名——希望工程,這項社會公益事業交出一份讓人感動的成績單。

1989年10月30日,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青基會”)發起了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使命的希望工程,如今已成長為一個貢獻大、參與度高、影響力深遠的公益項目。

讓每個孩子不再因貧窮而失去課堂

“俺爹窮,他不讓我們唸書,可是我們還想念書,念出書來像你一樣,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1989年,家住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桃木疙瘩村的張勝利13歲,在經歷家庭變故後,他不得不輟學。緣於對上學的渴望,張勝利給縣裏的“官員伯伯”寫了一封求助信。這封信輾轉到了中國青基會工作人員手中,成為希望工程的一個發端。

不久,張勝利接到了資助就讀證,成為希望工程救助的首批學生之一,他的人生道路也因此改變。1995年,張勝利被上海第一師範學校錄取,兩年後,張勝利回鄉任教,讓希望在家鄉桃木疙瘩村延續。

為了銘記希望工程,張勝利給女兒取名“張希望”。張勝利的故事,是希望工程30年書寫的眾多動人篇章中的一頁。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上世紀90年代,希望工程先後發起“1(家)+1”結對救助和“希望國小”兩大公益產品,組織開展“希望工程百萬愛心行動”,號召全社會奉獻愛心、捐資助學,大家紛紛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點點星光照亮蒼穹。

30年來,希望工程積極探索的“堅持黨的領導,關注社會需求,符合中國國情,發揮團組織優勢,動員青年積極參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益事業模式,對我國公益組織的孕育、公益文化的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

截至20xx年9月,全國希望工程累計資助家庭困難學生599.42萬名,援建希望國小20xx5所……數字的背後是無數愛心的凝結和匯聚。希望工程專注解決青少年因貧失學、輟學問題,為提高農村基礎教育階段的入學率和升學率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助推了全民受教育意識的提升。

藍色心形海浪上一輪紅色的太陽,配上“希望工程”四個字,共同組成了希望工程的標誌,意為“托起明天的太陽”。30年來,希望工程鍥而不捨地踐行着一個樸素的理想:讓每個孩子不再因為貧窮而失去課堂。

一場廣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識普及運動

蘇明娟,被稱為希望工程的“名片”。30年前那張著名的“大眼睛”照片,震撼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

“我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順利完成學業,20xx年成為一名金融從業者。我曾是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如今我已成為社會公益的行動者。”蘇明娟説。

讀書期間,蘇明娟就經常將他人的捐款轉贈給需要幫助的人,參加工作後她更是將自己的第一筆工資捐給了希望工程,十幾年來從未間斷。20xx年6月,她成立了“蘇明娟助學基金”,希望不斷擴大公益影響力。

希望工程不僅為貧困學子播下了夢想的種子,還完成了一場廣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識普及運動。

“希望工程推動了公益平等化,促進了‘人人公益’‘全民公益’;推動了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創新企業公益理念與公益模式;也為許多非專業的個人與組織深入參與公益創造了機會和平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説。

時年93歲高齡的老人帥孟奇率先為希望工程捐款20xx元,成為希望工程收到的第一筆個人捐款;

天津市塘沽區二年級學生朱彤,將自己積攢起來準備買玩具的27元零用錢捐給了希望工程,成為第一個為希望工程捐款的國小生;

1990年,鄧小平同志為希望工程題名,他還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希望工程捐款,資助了廣西數十名瀕臨失學的兒童;

……

30年間,希望工程累計接受來自個人和機構的捐款超過150億元。個人捐贈者來自海內外,遍及各地區、民族、年齡段和社會階層,他們不僅捐錢捐物,還提供了難以估量的志願服務;機構捐贈者涵蓋了國內外的各類企業、媒體、社會組織,以及各級政府和各個政府部門。

30年滴水成河,30年聚沙成塔,希望始終在延續。

走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

1990年5月19日,全國第一所希望國小——金寨縣希望國小正式落成。

該校前身南溪國小佔地不到5000平方米,教職工不足10人。如今,學校已有兩個校區,佔地約3.6萬平方米,有學生約20xx人、教職工100餘人,美術、音樂、體育、科學探究等功能室一應俱全,書法、美術、葫蘆絲等興趣小組豐富多彩,還實現了校園網絡全覆蓋。

從“沒學上”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縮小城鄉間教育差距,是新時代賦予希望工程的新使命。在國家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後,希望工程全面升級,將資助對象擴大到高中(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將“救助”模式拓展為“救助—發展”模式。

20xx年,希望工程推出“圓夢行動”,幫助農村經濟困難學生邁入大學校門,由簡單物質扶助提升為“學業資助+社會實踐+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資助模式;推出“激勵行動”,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服務,增強自信、培養責任、鍛鍊和提升能力。

希望工程還開設了教師培訓項目、研學夏令營、志願者支教行動及科技公益季等素質教育活動,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促進農村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黨的十九大之後,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貧,積極參與脱貧攻堅,開展“希望工程助力脱貧攻堅10萬+行動”,將“三區三州”等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作為主要資助對象,20xx年以來已籌集資金3.18億元,精準資助11萬餘名困難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mron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