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大學心得(精選12篇)

大學心得(精選12篇)

大學心得 篇1

相傳《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作。《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大學》一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啟迪意義。

大學心得(精選12篇)

很早以前就接觸過這本書,最近也經常在早晨基礎教育的學校裏聽到朗朗的讀《大學》的孩子們的聲音,每次聽到我的思緒都不禁會出現短暫的停頓,仔細分辨讀的是哪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對於像《論語》、《大學》這種儒家經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有着不同的感悟,但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優秀的、經典的道理是永恆的,是不會發生質的變化的,這是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我覺得我的態度應該是比較端正的,但我也非常清楚我對諸如《大學》這樣的中國經典文學的理解是膚淺的,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但總礙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一直停滯不前。

也許是機緣巧合,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北京教科院組織的“北京市農村成人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並以學員的身份參加了“中華傳統文化講師團培訓”,其培訓的內容就是《大學》。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的聆聽了包括學習大學的重要意義、大學之道、知止而後有定等內容,從學習者的角度聽取了馬教授對大學的講解。下面就説説我的學習感悟,也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

且不説國家政策要求我們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單從儒學在中華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發揮的影響與作用來看,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學習的。再者,在物質生活高度發展的今天,金錢至上、信仰缺乏、宗教侵蝕等,影響着中國年輕的一代,甚至是更多的中華兒女。從這一點來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拾“明明德”與“克己復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升個人國學文化底藴,也應該做一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這一觀點在開班當天王東江處長那熱情洋溢的講話,那充滿期待的口吻,證實了我的觀點。所以,我非常感謝教科院安排的這次培訓。

馬教授那種待人謙和的性格,給我以長者和儒學弘揚者的感覺,而講解的內容給我以行政領導或者退休老幹部感覺,換句話説,我是學到了從政層面的大學。

回憶整個學習內容,給我最深刻的是“格物致知”、“明明德”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這些都是最樸素的道理,都是修身的範疇,但是在生活中做起來還是有些困難的.。

“格物”是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宋代朱熹解釋為,即物而窮其理。簡單理解為觀察分析萬事萬物並解其根本,轉化為人心靈之認識,而得其道,並以致其知。明代詩人認為格為“正”,物為“意念”,“格物”就是要人糾正意念的不正, 克服內心的非道德意識,從而恢復其本體的至善或“良知”。也有佛學大師認為“格物致知”是格除掉人心之物慾,方能顯其本有真知。這些解釋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或者生活環境中產生的,雖看着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都是深層次的挖據事物本質,而獲得某些知識或者達到某種境界。在我看來“格物致知”其實就是探究、認識事物的規律或本質,而獲得知識或真理,更深層的含義如果從“致知格物”的角度來理解,就是做事情我們要遵循事物的規律。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格物致知”又怎麼會有“拔苗助長”的故事。在當今社會家長們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應該謹遵“格物致知”。

對“明明德”的理解,分歧不多,意思是人要弘揚光明的德性。用在當下就是弘揚正能量。作為農村教育工作者要以格物致知的態度去明明德。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千古錦句,在這裏不多説了。

四次培訓結束,留給我更多的是思考,學校裏雖然有繞樑的《大學》讀書聲,而沒有幾個孩子懂得它的含義,甚至沒有幾個老師説的上來,更不用説“學而時習之”了。生活中誇大其詞、拔苗助長、精神空虛的也大有人在,我希望有關專家和領導能掀起一陣重拾儒學經典之風,希望北京教科院的領導和老師出一套有關最普通的老百姓的諸如《身邊的經典》之類的教材或者微課,以為廣大公民提供優質的傳統文化學習資源。

大學心得 篇2

我們先講一講作者曾子,姓曾,名參,曾參,字子輿,十六歲師從孔子,頗得孔子真傳。

《大學》分為經文和傳文。經文是總結傳文的,傳文則細講經文的重點,並在講的過程中引經據典。

現在我們來説説經文。經文主要講了治國的方法。原文是這樣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意思是:古代那一些想要在天下弘揚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德;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

而傳文就是細講這個治國方法的。

傳文一共有十傳。傳一講的是“弘揚光明的品德“,傳二講“澡身浴德,日新月異“;傳三講“知其所止,止於至善”;傳四講凡事抓住根本“;傳五講“獲得知識的途徑”;傳六講“不要自欺欺人”;傳七講“修身先正其心”;傳八講“齊家先修其身”;傳九講“治國先齊其家”;傳十講“平天下先治國”。可以看出修養品德是治國的根本。

我認為修養品德就是讓自己變得更文明,比如不打人,不説髒話、不隨地吐痰等。在別人問你問題時不回答,這種行為也是需要修養品德的。

大學心得 篇3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説,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説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説:“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

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是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協作、互相鼓勵、直至實現共贏的過程。它們總是喜歡排成“人”字飛行,在這種結構中,每隻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緊隨其後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

有人這樣總結説: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我們都是為着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這個集體中來的。這是一種緣分,更是一種機遇,一種在履行管理職責中實現個人價值的機遇。而集體是我們每個人施展才能和抱負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載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覺地把個人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裏,與之同喜同樂,無私奉獻,貢獻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體力行去實踐。按照日常對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計劃,要毫不遲疑地付諸於行動,把自己對做人的點滴領悟,迅速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在運用中學習,在實踐中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明顯的收穫。人生的敵人是自己;人生的失敗是自大;人生的無知是欺騙;人生的悲哀是嫉妒;人生的錯誤是自棄;人生的法寶是精進;人生的禮物是寬恕;人生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對人民有益的人,團結攜手建設我們的美好明天!

大學心得 篇4

《大學》是一本經典傳統文化經典,能夠為大家的修身養性提供教育,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讀《大學》的心得體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近期,單位組織職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首先學習的是四書五經中的《大學》。它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本修身養性之書,直到今天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

書中我最喜歡的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修養自己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正心是指端正個人的思想,誠意是指個人的意念要真誠。這在物慾橫流,充滿各種誘惑的生活,尤其是在當今社會,金錢、地位、權利使一些人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不知該何去何從。看看如今,不少貪官紛紛落馬,其實他們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因為沒有正心,被慾望所迷惑,追求名利地位。所以我們要學會從各種各樣的誘惑中掙脱出來,保持內心的中正,遵守良知,不受個人感情和利益慾望的影響,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還有一些大學生,沉迷於網絡或遊戲,也是不正心的表現,作為大學生,學習是首要任務,因為大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如果連大學生都沒有誠意,那麼整個國家呢?記得看鳳凰視頻《一虎一席談》,有一期節目的話題是“中國該不該強硬反制日本”,觀眾席的一箇中學生回答道:“我們要抵制日貨,並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貨,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各行各業都比它做的好,我們的官員比他們的清廉,我們的街道比他們的乾淨,然後我們的橋也比它結實,還有我們的年輕人,比他更有未來,更有希望”。所以,對於大學生而言,誠意是必不可少的,做到誠意首要的是不斷完善自己,同時要學會修身,做到進取和完善,更多的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己能活得更高尚。

《大學》是一本凝聚我們先人智慧的讀本,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大學》都對我們完善自身有着深刻的指導意義。希望更多的人通過讀《大學》努力成為純粹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成就最好的自己。

大學心得 篇5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為其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句法,環環相扣,間不容髮,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了儒家學派“內聖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聖”;欲“內聖”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為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着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在這物慾橫流,文化氾濫的社會狀態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只是庸庸碌碌,貪於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才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於修身,在於立志,在於奮鬥。無道德,無修養,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鬥,不奮鬥,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為,提高自身修養,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於心而動於行,如此,才能實現志向,有所作為。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後才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才是實現“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於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並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併為之奮鬥的人生目標。

大學心得 篇6

我對大學生創業這種事情是非常贊同的,現代生活是一個快節奏,充滿挑戰與機遇,成功與失敗並存的生活,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還能夠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大學生是一個具備高等教育水平,極高修養的綜合體。

大學生創業能夠將自己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活動中,從事自己擅長的方面,會充分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其中,做起來也會順利一些,但是大學生是也是一個弱勢羣體,首先,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社會的認識還處在一個初步的階段,大學生還沒有真正的接觸社會,沒有真正的意識到社會上的競爭,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缺乏必要的經驗,會有很多很多的彎路要走,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承認和接受,同時也肩負着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歷史使命。在高校擴招之後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大學生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

大學生創業面臨着許多問題,其中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主要優勢有:

1.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着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2.大學生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着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3.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大學生夢想心了懷揣創業夢想,努力打拼,創造了財富。

4.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社會實戰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主要劣勢有:

1.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2.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的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學生們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此外,由於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3.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4.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我認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1.多學多問,虛心請教。

2.耐住性子,不可衝動。

3.勇於承擔,負責到底。

4.要認識並接受人的本性。

5.要有大局意識,不能只顧眼前。

6.時刻學習,終生學習。

四、結語

大學畢業生創業,首要的原則就是讓自己學有所用,“做熟不做生”。對於學自然科學的學生來説,如果在學習期間取得過科技創新成果,甚至融合過風險投資,那麼,你可以憑藉這點優勢順利走上創業路。同理,學管理或人文科學的畢業生若在學習期間進行了理念創新,在相關領域中形成了新的體系,也可利用其作為創業初期的資本。而學藝術、設計、廣告等專業的畢業生,可以自由職業者的身份創業,但最好是幾人聯合。對於沒有以上成果可以作為創業資本的人來説,職業顧問的建議是找一些物質投入少、產出相對較高的行業起步,如針對高校生的中介服務、小規模的消費品經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信息服務等。而IT專業出身的大學畢業生,由於該行業行情的低迷,建議還是先求職,到較大的公司去熟悉、把握整個行業,不要輕易“下水”。並且在有了具體的創業目標、方向後去花一段時間涉及到你目標所在行業的各輻射行業,從大處縱觀。

大學心得 篇7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為其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句法,環環相扣,間不容髮,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了儒家學派“內聖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聖”;欲“內聖”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為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着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在這物慾橫流,文化氾濫的社會狀態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只是庸庸碌碌,貪於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才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於修身,在於立志,在於奮鬥。無道德,無修養,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鬥,不奮鬥,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為,提高自身修養,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於心而動於行,如此,才能實現志向,有所作為。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後才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才是實現“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於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並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併為之奮鬥的人生目標。

大學心得 篇8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一篇,作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提出的“三綱”、“八目”等重要觀點可被稱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脱出一個學術流派來看,《大學》中簡單明確的觀點與古今多數的道德標準、行為規範也都有相通。

而“大學之道”,究竟存於何方、歸於何處,是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大學》一篇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就在於它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意在學術而意在整個社會的解答。這一解答融入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體系,也融入了整個社會的血脈,以一種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傳承至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中舉例説:“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其實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不能否認,由於先天的具有或是後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實就已經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合乎品質,需要的是“喚醒”。

這一“喚醒”看似容易,卻往往要面對一堵堵沉睡的牆。在耐心被耗盡之後,對民眾的道德教育就淪為了簡單易行卻基本無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發點絕非愚民,而是要啟迪民眾。但其致命之處就在於,把社會大眾當做“零基礎”的愚民進行教育。

在當下,面對“道德滑坡”這一類愈發猛烈的抨擊和指責,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並付諸實施,卻始終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導致了道德教育轟轟烈烈,而道德水準卻又並無想象中的觸底反彈,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運動化地進行。但其實,民眾從不缺乏道德知識,而只是不想運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重複的知識,只能是短暫刺激,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該去重拾起《大學》中所説的“明明德”,吹散掩蓋美德的陰霾,使其發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學之道,在親民。

《大學》引《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謂“親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變革,“新”是發展,“新”是從過去到現在,“新”從現在到將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中所説的“新”卻並非是與“舊”相對,甚至是與“舊”相合。“新”的本質是不斷調整而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道德上、物質上,人與社會總是會出現種種矛盾。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我們會將其歸於時代的變遷使得人的角色出現了錯位。因為個體總是太渺小,經受不住環境一絲一毫的改變。但從一個普遍性的意義上説,絕大多數時間和地點,世界運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卻不能消除人和社會之間的碰撞——是人在變,而非世界在變。也許有某一個瞬間,你與世界、社會是如此契合,可這種狀態卻無法維持。風吹草動都會使得你於不經意間與那一點錯離,而只好通過不斷的修正錯折往返。

新,歸根到底是對“正確”的動態保持。或許正確的標準沒有改變;或許世界未變,人卻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許世界變了,人卻不為所動。無論變與不變,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結果由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

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大學之道的最終追求,並且有具體的藍圖。《大學》中描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有些令人驚訝的是,大學之道的目標沒有設定為人人的道德標準都向“君子”看齊,而是很大度地給出瞭如此寬泛的標準。

這種包容的理想目標,對現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共生非常有借鑑意義。多元的追求與發展,並不是我們邁向一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渡,而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本身。道德標準的高低之間存在角度的差別,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應當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共處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非“忍讓”。後者所帶有的對優劣的判別,會使得不公正的取向產生。

所謂“至善”,“至”在社會秩序井然,“至”在個人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擁有最豐富的可能性。“善”的標準可能太過虛無、難以設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的善與每個成員的善之間有着必然聯繫,前者只不過是對後者的概括。而對每個個體來説,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思考、選擇來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會代勞。這樣的選擇過程,既是為了滿足個體,同樣也是在為社會未來的發展提供對不同可能性的嘗試機會。

大學之道,在求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對個人修養而言也好,對社會發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沒有終極答案。《大學》一文對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結論,並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所認可。但我以為,《大學》更大的意義在於探索本身。

從古到今,無論個人、集團、社會,都會經歷許多痛苦與災難。但他們探求“大學之道”的步伐卻從未被打擊、失敗阻擋。思考者們、踐行者們,都懷抱着讓個人、社會變得更好的不滅希望,用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不斷探索着。

他們是尋路者也許他們從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卻也一步步地以雙手之力推動社會與其中每個個體的前行。也許他們得出的結論相悖,也許他們採用的方法相反,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執着,將後人和身後的世界改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尋路直至今日。我們都對完滿的人格、美麗的世界有着同樣熱切的憧憬,我們也在尋路。也許你對《大學》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贊同,也許你的心中有另一條前行之路,也許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難下決斷。每個尋路者都投射出一點星光,因為你曾為人與社會的前行貢獻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沒有哪一顆星能夠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卻能聯結起一個宇宙;沒有哪一個尋路者能夠為最理想的未來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尋路者卻將腳印踏滿了追尋歷程中的每一寸。

大學心得 篇9

20年的上學期,我很榮幸地被黨組織選入黨校進一步學習有關黨的理論和共產主義思想。經過這次黨校的培訓,讓我對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強、先進隊伍,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組織原則。

這也更加堅定了我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在上黨校之前我總是認為黨只是表面理論上的東西,與現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沒什麼聯繫,但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黨是具有先進性的,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它與大學生之間也是有着密切的聯繫的。

在有關調查中顯示,現代大學生都比較關注自我,達到目標的手段傾向於急功近利,因此,我們應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大學生的價值追求。這也是黨課第二講的主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經過科學分析後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們大學生應當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引導自己的創新精神。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認真學習和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動,用“八榮八恥”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來要求自己,同時要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不能只講個人理想而不顧共同理想,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在時間不長的黨校學習期間,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第四講——成長、成才、成功。通過這一課,讓我深刻感悟到了許多曾未思考透徹的問題。例如黨的先進性,黨與人民羣眾的關係問題等。在上這一堂課的時候,講過這樣幾句話,“在我們規劃人生時,在我們成長成才的道路上,要有智慧,要有愛心,要懂得選擇,要學會放棄”“如果你想走的很快,那你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很遠,那你就要與大家一起走”這幾句話讓我深刻領悟到我們大學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樹立健康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本領和智慧,同時也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前進。對個人的成敗得失不要看到過重,個人利益要服從黨的利益,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作為大學生我們還應該時刻保持着與黨一樣的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的信念,在學習、生活中儘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做到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以此來增強我們的黨性鍛鍊和修養。

通過這段時間的黨課培訓,讓我收穫了很多,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也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對我們大學生的緊密關係,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定會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績。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一代,我們要把黨的精神繼續發揚下去,我們要勇於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這次的黨課培訓也讓我更加端正了入黨的動機,我一定會不斷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及黨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以黨員的高度責任來要求、激勵自己,繼續努力學習,爭取早日入黨,做一名優秀、合格的共產黨員。

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西北工業大學第四十三期高級黨校的學習。通過此次學習,使我對新時期黨的性質、黨的最終目標和現階段任務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對新時期黨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黨員的權利和義務有了系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夠更好的端正入黨動機,爭取早日轉為正式黨員。

黨校和一般的學習不一樣:一是收穫大,經過系統學習,涉獵了多方面的知識,學到了很多新觀點、新思路和新方法,進一步提高了理論水平,增強了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增強了黨性修養;二是學風正,在學習過程中,大家始終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嚴謹求實的學風,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着眼於回答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提出了很多獨到見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我這次黨校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這次黨校學習,使我認識到以前我對黨性的認識只是表面上很膚淺的認識。經過這次系統的學習,我才知道,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第二,通過這次黨校學習,也使我對“---”重要思想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昇華。“---”,即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性質的重要內容,是有着十分具體的內容和要求的,即在經濟上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就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在文化上,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就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政治上,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就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這“---”,中國共產黨就有了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到了這“---”,中國共產黨就能引領時代潮流,推進社會發展。總之,“---”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我們要始終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更好地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更加朝氣蓬勃地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三,通過這次黨校學習,我才清楚地知道入黨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資格才能申請加入共產黨,並不是像我以前所想像的想申請就能申請。只有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才可以申請加入共產黨。同時,我還認識到,黨員在享有八項權利的同時,還必須履行八項義務,它們是黨員生活的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履行義務是享有權利的體現,享有權利是履行義務的保障。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要認真學習黨章對黨員義務和權利的規定,以使自己在入黨後積極履行義務,正確行使權利。我覺得,認真學習和實踐八項義務更為重要、更為緊迫,因為這八項義務是具體的黨員條件。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把入黨由一種願望變為一種現實,使自己成為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第四,通過這次黨校學習,使我對端正入黨動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層面的認識。只有具備正確的入黨動機,將來入黨後才能很好的履行黨員義務,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黨的事業中去,才能經受住黨組織的考驗,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上入黨,才能堅持共產主義。在現實中,很多人都是抱着一份私心去申請入黨的,他們對黨的認識都是表面的、模糊的、不自覺的感性認識。一些人覺得入黨可以使自己臉上光彩、辦事方便;一些人入黨是為了將來可以更容易的升官發財;也有一些人是看到身邊的人都是黨員了,自己也應該和他們一樣,一種盲從的表現。這些都是不正確的。這些入黨動機,只是為了謀取個人的私利,這種個人主義的入黨動機,完全背離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黨的歷史使命與任務。因此,要入黨就要端正入黨動機,就要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信念和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思想,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起到先鋒模範作用,並勇於積極自覺地接受黨的教育和考察。

總之,通過這次黨校學習,使我對黨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有了比較系統而全面的理解,使我思想覺悟上有了更深一層次的提高,使我更加渴望早日加入黨組織。今後,我會更加認真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積極靠攏黨組織,以身邊黨員同志為榜樣,在日常工作中,不去計較個人得失,真正做到無私奉獻。想別人所想,急別人所急,向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此外,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我要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雖然現在我還沒有加入黨組織,但是我會時刻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自覺做到:堅持理想信念,堅持勤奮學習,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堅持勤奮工作,堅持遵守黨的紀律,堅持“兩個務必”,為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的行列而不懈努力!

大學心得 篇10

首先想談一下個人對《大學》這部經典的感悟,此經開篇便挑明主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完全圍繞着發揚德性的原則,是為《大學》三綱,隨後展開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為《大學》八目,而八目卻是以修身為中心,闡發修身方法與修身目的的全部內容,由此可見,修身,是儒家極為重要的一個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讀《大學》時絕不能把“大學”這個概念理解為國民教育的“國小”“中學”“大學”的“大學”。《大學》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無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學》是研究和探討人和人類社會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書。書中既教給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齊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階層講了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顧我國五千年曆朝歷代,下從平民上至國君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無不證明《大學》講述的道理非常準確。哪個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個興國之君不以愛民為本?

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説的“修身是為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懷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並想盡早實現自己的理想,認真學習和研讀一下《大學》,並按照《大學》所説的原則修煉自己,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通過學習《大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大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

大學心得 篇11

進入高等學府深造,成為一名跨世紀的大學生,這是我兒時以來的願望和夢想,在跨入江西理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我的夢想實現了。大學裏濃厚的文化氣息和廣闊的自由天地讓我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空間。我就像一塊渴水的海綿,貪婪的吸收着知識;就像一隻久困的鴿子,在廣闊的天空自由的飛翔。正是從那時起,我便立志要成為一名思想上進、政治合格、素質過硬,在得、智、體、美全方面發展的合格大學生。四年來,我不斷朝着這個目標努力學習、踏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回顧這思念來的大學生活,深感本人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鍛鍊和發展,特別是在黨、團組織的幫助下,本人的學習成績、政治修養水平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剛進大學之初,我就真誠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之後的課餘時間,我一方面加強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黨校培訓。通過學習,加深了對黨的認識和了解,也更加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與此同時,能多向周圍的同學、老師學習,從他們身上找差距,找自身的不足,不斷端正入黨動機,以實際行動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已光榮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其次,在學習方面,我有很強的進取心。首先,我的學習能力比較強,能較快地接受新知識,這種能力在大學四年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大學的授課一節課往往會涉及很多知識,只靠課堂上的聽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課下要學會自己鑽研,練習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久而久之,我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平時,我也不僅僅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其他方面知識的更新與儲備上也不敢放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對我這次能考上公務員幫助很大。其次,求學態度嚴謹,能吃苦耐勞,注重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學術上有鑽研精神。

這在我的學習成績上已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學習成績基本上保持優秀,曾多次獲得院校“三好學生”、獎學金等榮譽;在律師實務與公證課程中,經過反覆研究案情,發現了案件的突破口,打贏了一個實際中敗訴的經濟案件;學年論文優秀,與同學合作的校學生科研項目成果也已順利完成,發表在《科技經濟市場》20---年第四期上。

再次,我不固步自封,因循守舊,不為今日所取得的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而是不斷地進行總結,從而使自己能不斷地向前發展進步,因此,四年來的學習成績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再次,在生活中,我時時刻刻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何地,我都奉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信條,並切實地遵行它:待人熱情誠懇,講求誠信;平時友愛同學,尊師重道,樂於助人;與同學發生矛盾、誤會時,能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並主動與對方進行溝通。回顧四年,我很高興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能夠幫助他們,相對的,在我有困難的時候同學也無私地向我伸出了援手;尊師重道,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與很多老師成為了良師益友;經常自我反省,寬容他人,使我多了很多的朋友。

在校期間,我也積極參加了許多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加強了我的團隊協作觀念,鍛鍊了我的協調組織能力,使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參加校內的活動,可以認識更多的同學,尤其是不同專業的同學,增加了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並向他們學習的機會,學習別人的長處,認清自己的不足,也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而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與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運用能力。這次公務員考試之所以選擇報考檢察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決於在檢察院的實習經歷,使我找到了性格、興趣與事業的最佳結合點。這次我是在-進行畢業實習的,有幸得到去基層調研的任務,並獨立撰寫了《推進農村綜治工作,加快現代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的業餘生活比較豐富:看書讀報是緊張的學習之餘不錯的輕鬆休閒方式,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開闊視野;與同學們的聊天則能加深彼此的友誼,鍛鍊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知道很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與很多同齡人一樣,我也喜歡上網,及時瞭解國內外新聞,但能注意自我控制,不會因此荒廢學業;我也是名活躍的文娛份子,積極參加學校、院系組織的各類文娛活動或比賽,也有幸得到過些許肯定:曾獲院“十佳歌手”第一名,校“同一藍天下”健美操比賽三等獎。因此,平日若天氣允許,也會約上三五好友爬爬山,放鬆放鬆緊張的學習壓力。

至於缺點方面嘛,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在社會經驗方面的缺乏,在處事方面考慮得就不夠周全,書本上的知識也不能很自如地運用到實踐中去。雖然經過鍛鍊,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將來的工作中一定要繼續努力,儘快縮短適應期。

我們作為跨世紀的一代大學生,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立志成才,肩負起跨世紀的重擔,勇攀知識的高峯,把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作為發奮學習的強大動力,增強自己的時代感、光榮感、使命感,才能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民,無愧於迎接我們的這個偉大的時代。

大學心得 篇12

我是盈江縣公路管理所的一名退休工人。

由於子女工作繁忙,退休後的我主要在家做飯和帶孩子,為子女解除後顧之憂。只有到週末我才有時間去廣場和老朋友、老舞伴跳上幾支舞,神吹海侃一翻,就算把時間打發了。退休後的生活雖然過得忙忙碌碌,也算充實,但總覺得還有些空虛。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越來越感到自己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文盲了,也有些失落之感,從心眼裏有些不服氣!

20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盈江縣老年大學正式開辦了,我們老年朋友又有了重新學習的機會,它是及時雨、順心風。盈江縣老年大學設在盈江老幹局內,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兩類,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必修課;二是菜單式特長選修課。授課教師由老幹局負責聘請。學習方式採取集中學習和分類學習。每週所有學員都必須參加思想政治教育大課的學習,在該課程中,我們能學習到黨和國家最新的理論知識、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在集中學習之餘,是由每個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菜單式特長選修課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參加學習,老年大學開設了書畫、舞蹈、聲樂、電腦、國標、健身、剪紙等特長選修課,使我們能夠延續愛好,陶冶情操。如今,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老年大學辦得紅紅火火。

我和幾個老朋友懷着激動萬分的心情,積極報名並有幸成為了盈江縣老年大學的第一批學員。如今我縣老年大學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個年頭。在這四年裏,我如飢似渴地認真學習每門功課,從不捨得耽誤一節課程,我們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着身邊不少朋友,也帶動了不少老年朋友加入到老年大學中來。在老年大學這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不僅收穫了知識,還收穫了健康。在此我簡要談幾點老年大學的學習生活心得:

一是老年大學引領着老年人思想上進,為全縣穩定做出了一定貢獻。由於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老年人這塊思想陣地並非完全是一方淨土。老年大學不失時機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這一環節,使老年學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大為提高。我認為,辦好老年大學是穩定老年人隊伍的有效舉措,老年隊伍穩定了,社會也就穩定了。

二是老年大學豐富充實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豐衣足食外,一些老年人找不到適宜的事情做,只好終日泡牌場或扎人場説東道西,不僅傷身體,搞不好還傷感情。現在有了老年大學,一有空就上大學,天天有事幹,有所求,生活充實多了,尤其有些剛從崗位上內退下來的領導同志,經動員到老年大學,聽聽練練、寫寫畫畫,慢慢支書畫產生了興趣,技藝逐步提高,消去了無聊和孤獨,帶來了自信和充實,自己高興,家人喜歡,家庭也和和睦睦。

三是老年大學推動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盈江縣老年大學經常舉辦書畫展,舉行文體項目比賽,送文藝下基層等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舉行不僅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還活躍了城鄉居民生活,有效促進了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很多老同志上了大學,心情好了,氣順了,身體也好了,不吃或少吃藥了,促進了和諧與穩定,對全縣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老年朋友們!老年大學是我們增長知識的課堂,陶冶情操的樂園。在那裏能夠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生活目標。我珍惜在老年大學學習的每一天,我熱愛老年大學。在這裏,我衷心感謝我們偉大的祖國,感謝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感謝盈江縣委、縣政府對我們老年大學的關心和支持,今後我將繼續上老年大學學習。

標籤: 精選 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l30q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