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師愛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師愛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師愛心得體會 篇1

關於“師愛”的話題很多,經典論述也很多,人們不厭其煩地談論着“愛”,“愛”成了教師工作中的永恆主題。

師愛心得體會(通用10篇)

其實,對於教師而言,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師只有以責任為支點,通過愛的槓桿將文化信息傳遞給學生,去撬動學生進步的車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才是目的。而槓桿的撬動是需要智慧的,師愛的智慧在於如何去愛,如何把握愛。

一、愛生如人

愛生如人即像愛人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人看,而不是“盛裝知識的容器”,不是“為某一特定社會作好準備”更不是“自己晉職升遷的台階”。學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獨特的生命內涵和成長過程,是一個值得敬畏的獨特生命個體。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長”的理念,教師承載“園丁”的職能。“生長”是一種自在自發的過程,強調的是人的自然性。為此,教育必須遵循兒童的自然生長秩序,為兒童發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環境;作為“園丁”的教師,則應視學生為獨立的、有尊嚴的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差異,“因材施教”,並以愛為槓桿,把人類社會生活、交往的基本規範傳遞給學生,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和融入人類生活,“學會做人”!

二、愛生如生

愛生如生即像愛學生一樣愛學生。學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節而施”,不要“埋怨學生的無知”,更不要抱怨“學生的犯錯”。因為“未完成性”和“不確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質。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發展”的理念,教師承載“先知先覺”的功能。“發展”注重學生主動性的激活和內在潛力的挖掘,強調未來願景的可控性。知識的無限性和人類時間尤其是學生學習時間的有限性,要求我們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建構終身教育體制,創建學習型社會,樹立終生學習理念。作為“先知先覺”的教師,則應深刻理解自身承載的社會責任,視學生的“無知”為自然,正確理解“犯錯也是學生成長的一種方式”,以愛為槓桿,把知識的積累及智能的開發對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傳遞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

三、愛生如子

愛生如子即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工作便不再是“飯碗”,不再是“事業”,而是“良心工程”。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養”的理念,教師承載“父輩”的功能。“培養”的教育是父母對孩子的細心“呵護”,辛勤“養育”,全身心的投入;作為“父輩”的教師,此時的愛既有慈祥也有嚴厲,有嬌寵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筆下的教師就是如此。我們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對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他們首先關心的決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健康。因此,我們決不要以“學習”為藉口去傷害孩子的“健康”,因為,那不是孩子和家長所要的,更不是社會所希望的。教師要以愛為槓桿,嚴慈相濟,精心呵護,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識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生存”。

四、愛生如友

愛生如友即像愛朋友一樣愛學生。把學生當朋友,就不要處處時時“師道尊嚴”,不要“規訓”學生,更不要“命令”。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師承載“夥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競爭。作為“合作伙伴”的教師,要通過民主協商來管理班級,要和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要讓學生認識自然的多樣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會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瞭解他人,樹立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懂得集體的生存價值,合作共贏的重要性。學生要學會肯定別人、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學會正確的自我調節,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師要以愛為槓桿,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相互幫助、相互體諒、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共處”。

五、愛生如己

愛生如己像愛自己一樣愛學生。把他人當自己,就是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心理學上叫“換位思考”,其妙處自不待言。把學生當自己,我們就會理解學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長中的個人意願與主觀能動性。

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教師則承載“重要他人”的功能。“生成”表示兒童的成長是作為主體的人與對象性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相信人成長過程中的偶然性和隨機性。“生成”教育要求激發學生自身的成長需求,主動發展;要教會學生在紛繁複雜的世界裏學會選擇,選擇他們自己的生活,選擇他們自己的道路,選擇他們自己的事業。作為“重要他人”的教師,要愛崗敬業,以身示範,把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學會做事”!

師愛的內涵如此豐富,意義如此深遠,唯有用智慧將這份愛編碼,用精密的訊號,通過暢通的渠道,才能讓學生用心去正確解讀。沒有智慧的愛會演化成一種蒼白的愛,沒有智慧的愛,在傳遞的過程中會被曲解,導致溺愛甚至錯愛,智慧的愛則是深沉的愛,是博愛、大愛,教師惟有用智慧去撬動愛的槓桿,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大愛無言,卻深沉凝重,它要用責任和精神作依託;大愛無聲,卻馨香遠播,它需用汗水與淚水來澆灌;大愛無形,卻有跡可循,它要用理論與實踐作支撐。智慧的師愛永遠是教育廣深的根基,有了這樣的根基,攀登起來才會身輕步健,才會凌絕頂而覽眾山。

師愛心得體會 篇2

我們知道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向師性”,尤其是國小生,對老師會有一種特殊的依賴。這時,孩子就會要求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照顧他們,體貼愛護他們。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渴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讚許和肯定。而老師的一言一行,就算是你關注的一瞥、信任的點點頭,在孩子眼裏都是一種鼓勵,都是一種愛,會讓孩子產生温暖的幸福感。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真誠,熱情來對待他的每一位學生。

“親其師,而信其道”而“學其理”。這個道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的感情直接影響着這名學生對老師所任教的這門學科是否感興趣。喜歡這位老師就喜歡他的課,積極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認識完成他佈置的作業,努力提高這門學科的成績。那麼究竟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呢?我想學生的答案一定是,他喜歡愛他的老師。

既然師愛對學生有着那麼深遠的影響,那麼怎樣把我們的愛傳遞給學生呢?怎麼做才能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老師的愛呢?這就是“施愛”的智慧。

俗話説:“知之深,愛之切。”只有真正地瞭解學生,才能更好的熱愛學生。瞭解學生不僅僅是要了解他們的思想品德、文明行為、志向、智力、能力、性格、興趣、特長、身體等等情況,更要了解他們的精神狀態,體會他們的思想和內心感受,觸動他們的心靈。如果不能夠方方面面深入地瞭解,那麼就無法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也就不能按照學生內心世界的特點去找到合適的教育途徑、教育方法,那也就沒有盡到教師的責任,也就不是對學生真正的愛了。

只要你有心,其實“瞭解學生,信任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並不難做到。現在很多老師都認為自己做到了對學生的愛,但是是不是面向了每一個學生呢?

教師的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的、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秀的學生偏愛,對後進的學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後進生則要給予更多的關懷。所以説,“平等關愛學生”是施愛的重要原則。

師愛的智慧當然並不僅僅只有了解、信任、真誠,公平這幾點,值得我們研究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相信大家都在不斷地努力之中。

師愛心得體會 篇3

毛毛細雨點滴入土,最能滋潤幼嫩的禾苗茁壯成長;人微體察,循循善誘,最能誘導純樸的學生積極向上。用粗暴的態度斥責學生的不文明行為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給學生作了一次不文明的示範。要鼓勵同學們用自己的腳去踏出一條新路子,要自己動腦筋去巡探知識的海洋。怎樣才能全面培養他們?我的感受是,愛的力量無窮。

法國教育家盧梭説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發展,只有真心實意地愛學生,才能精雕細刻地塑造他們的靈魂”。我記得有一學期,我讓同學們練書法,一名同學新買的字貼第二天卻不翼而飛,這不能不懷疑自班同學,我讓丟字貼的同學在課堂上説了字貼的顏色、價格,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買的,如誰見後還給她本人或交給老師,等一兩天沒信息,第三天我上文具店買了一本同樣的字貼,在課堂上當着同學的面,讓丟字貼的同學認領,她拿到字貼高興地説:“謝謝老師、謝謝同學”。就在此時我發現一名女生(她的同桌)低頭不語,事隔三天她的同桌給寄來一封信,信中説到:“老師,今天晚上我插上卧室的門在給您寫信,老師您真偉大!

幾天來,我總躲着同學走,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上課什麼也聽不進去。等着您破案後的嚴厲批評,我真後悔不該拿同學的字貼,沒想到您的做法出乎我的意料,你在上週五上語文課的時候,把字貼還給了a,頓時我心潮翻滾,坐立不安,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因為字貼在我書包裏,你卻説找到了,當時我眼含眼水不敢抬頭,好象全班同學都在用眼睛注視着我,我想您一定用自己的錢為她買了一本,我的心情不能平靜。您的做法保護了我的聲譽,我真不知説什麼好,現在我把買字貼的錢和這封信一併寄去,謝謝您——我尊敬的老師!”我收到信後找到這同學説:“老師瞭解你,知道你家裏困難,錢還給你,望你好好學習”。這位同學拿住錢,咬着嘴脣,流着眼淚,望着我……可見,良性刺激充滿情感、激勵與期待。

興趣乃學習之本,學生只有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才能有效調動其內在的動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擁有的最崇高的價值就是“師愛”。有了師愛,校園內就會充滿生機、祥各與歡樂,學生如沐春風、如浴雨露。老師安於其位,敬於其業,融洽的師生關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增強了學生對喜歡、愛戴崇拜的教師所教學科的極大熱情,還能使教師的要求較好地得到落實,教育亦易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強化師愛的作用,可以預防也能較好地克服學習疲勞。我有一段親身體會,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偶爾作文寫得不錯,沒想到老師在評語中寫了一段鼓勵的話,還把它當作範文讀給全年級所有班給的同學聽,我感到欣慰,從那時起,我真覺得自己挺會寫作文的,那個作文本,我一直保存到了現在,可見,學生從老師的鼓勵中得到的力量是遠遠超出人們想象的。

學生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愛好及刻苦認真的態度,常常受老師的影響和啟發,教師優良的工作作風,高尚的職業道德,嚴謹的治學態度,高超的教學藝術以及對學生的關懷和期望,使學生產生尊重敬佩感,同時也會產生某種追隨感,在教學中所產生的魅力,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道路,鼓舞其一生。

師愛心得體會 篇4

《師愛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我一口氣把內容看我,並且邊看邊做筆記40多歲的老師了,也是深受“蠟炬成灰淚始幹”的奉獻精神影響過一代人,20年前是帶着一顆愛心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感讓我不敢倦怠。尤其是對學困生付出的更多,常常是課上講過課下講,放學後還要單獨補,總覺得不讓每個孩子掉隊就是愛孩子,愛班級。雖然成績上去了,但是孩子們見了我繞着走,對我的付出一點都不領情,似乎還充滿了敵意。

當時覺得孩子小,長大了走上工作崗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了就會想起我這個國小教師的好。一天天,一年年的這樣的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感覺學生一批不如一批,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好管,我因此感到了倦怠。雖然也曾經反思過自己,但是總找不到倦怠的真正原因,總是把原因放在學生和家長方面。直到學習了《師愛的智慧》這門課,讀到最後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對學生的愛是強制性的,沒有考慮到學生身心需求,為了成績,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發展不均衡是必然存在的。我的愛沒有使學生感到快樂,反而是壓力,他們每天在這種愛的壓力下學習、生活,進而把這種消極的愛的壓力轉移到家長那裏,家長也會對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與快樂。

教師付出的是快樂,收穫的就是快樂;教師付出的積極的情感,收穫的就是積極的情感;教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就會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來換位思考問題。

“教師要善於把平凡的教學轉化為精彩,把煩惱的事物轉化為快樂。這樣教師在施愛的過程中,也會感到巨大的快樂與滿足”。師愛的智慧》像一根火柴,重新燃起了我內心尚未泯滅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我相信自己會用智慧施愛。

本人通過聆聽專家《師愛的智慧》的講座,課程中“師愛是無私的愛,是智慧的愛”這一觀點。深深的觸動了我。

作為教師,我們無疑是深愛着自己的學生的。然而,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在抱怨,我們那樣的辛苦那樣的勞累那樣的甘於清貧那樣的不計名利,而學生們面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卻似乎總是無動於衷。其實,這一切的尷尬都只因我們對學生的愛過於武斷、包辦與專制。對學生,愛是立場,愛的智慧則是境界。

大家都知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對教師最好的形容。既然做了教師就要熱愛這個行業,並願意為教師這個職業奉獻終身。我們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沒有對職業的愛,就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愛。母愛般的引導,全力付出,不圖回報,全心全意,是每個孩子迫切的需要。在我們班裏一些經常發生的小事令人深思。放學了,孩子的家長種種原因遲到沒來接孩子,我每次都把孩子叫在身邊,放下課堂上的嚴肅,悉心的交談,與他們一起等。

師愛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學習《師愛的智慧》一課的學習,不管是聽專家講座還是看書學習,其實我們好多老師往往都有一個同感,別人做過的,我們未必沒有做過,但是別人為什麼比我們成功?其實原因很簡單,別人堅持下來了,而我們自己常常不能,所以説,將簡單的事每天認真做到就是不簡單,將公認容易的事每天認真做好就是不容易,所以我們除了學習別人的經驗,還要堅持不懈,因為持之以恆其實就是最大的成功。孩子在成長中犯錯是難免的,如何正確地面對犯錯誤的孩子?正確的態度是包容,具體的做法是提醒。著名教育專家鄭潔也曾説過“如果孩子一生中犯一百個錯誤,我寧願讓孩子在學校犯下九十九個錯誤。”可見,老師包容學生,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包容學生的錯誤,並找準時機,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要記住:老師手中的兩大武器一是寬容,二是等待。

我認為常給孩子微笑,讓孩子感知愛,微笑能給學生帶來親切感。燦爛的笑容,可以贏得學生的愛戴,給學生心裏留下持久的影響。當我們想激發學生的鬥志,當我們想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不妨輕輕一展笑容,就勝過千言萬語,在教育學生時,千萬不要吝嗇你的微笑。聯繫平時的工作實際,工作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刻把學生當小助手,一切與學生有關的事都和他們商量,儘量採納他們合理的建議;與他們共處時,時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説話的語氣,多一些笑容,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多給孩子理解,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當代學生尤其渴望理解,只有真正理解被愛者的困難,願望與要求,對學生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對一些我們所認為的“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可能更適合去採取冷處理的方式,一如既往的關心他,要求他,給他緩衝的時間以反思自己的言行。同時,與其家長交換對這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以引起家長的重視,促使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及對子女的負面影響,分析孩子思想形成的諸種因素,共同制定幫助、解決的措施,並及時和孩子進行交流,達到思想、情感上的一致。在處理學生的錯誤時,一定要使自己心靜下來,一定不能急躁,更不要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愛心得體會 篇6

全員培訓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一次集訓,是教師心靈的一次洗禮,是思想素質和教學能力的又一次充電,全員培訓,既是教師的收心會,也是新學期的一次動員會。

全員培訓的必修課第一篇就是《師德與師愛》,蘇小平教授從張麗莉三篇演講到兩篇作文題,以及諸多和學生互動的情景,反映出張麗莉之所以能捨身救學生,不是偶然。是具有高尚師德和偉大師愛的具體體現。聽後感觸很深。

記得剛剛走上講台的時候,常常回憶起自己上國小時的情景,那時自己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曾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那門課的學習。我想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的教師。本次師德學習體會最深的體會就是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愛去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師德是師愛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有的人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授業”,這是很片面的。殊不知傳道、授業、解惑是密切聯繫,同步實施的任務。教書育人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要完成這個光榮而神聖的重任,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應視為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鍛鍊自己的品德,才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範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使學生有純正的心靈。

“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讓每一課的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並培養學生的能力。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總而言之,通過師德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範自己的行為,隨着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做到寓德於教,為人師表。

師愛心得體會 篇7

通過這次培訓和自己在教學中的親身體會,從事教學工作的我覺得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師德與師愛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在教學工作中尤為重要。教師愛崗敬業,必須通過熱愛學生來體現;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必須圍繞着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來展開。 學生不僅從教師那裏得到知識和營養,而且獲得了愛護與支持,有這種愛護和支持,儘管學習是一種艱辛的、必須復出大量體力和腦力的勞動,學生也會全力以赴的去學習。“愛是教育的基礎”,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那麼我們如何去體現這種更好的師愛呢?

首先關心學生,瞭解學生。我們要關心瞭解學生不僅要從學習生活中關心,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從學生的心理特性入手,來更好的關心愛護學生。

作為教師就需要熱愛學生,不能嫌棄和歧視,而要以我們的師愛,給他們以真誠的愛,引導他們上進。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合理的給予表揚,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學習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信心。

其次,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現在的學生,對人對事都有獨到的見解,而且個性極強,自尊心極強。他們不容許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基於此,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注意適當的方法。

第一,平等友好的對待學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以朋友式的態度平等的對待學生,不能自視高人一等,粗暴的對待學生。特別是高職學生,他們有自卑心理同時又有很強的自尊心,簡單粗暴的對待學生會深深傷害到他們的自尊,並且使他們更加自卑。教師只有全身心平等友好的接近他們,才能幫他們克服缺點,引導他們走向成熟。

第二,理解和信任學生。教師與學生在年齡、社會閲歷、知識水平方面都存在着差別。教師只有善於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學生遇到困難、挫折時,教師應給予同情、理解和幫助,絕不能採取冷漠和教條的態度。要信任學生,對學生沒有根據地無端懷疑,是不尊重學生的表現。你要把學生塑造成什麼樣的人,首先要相信他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教育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對學生上進的一種暗示和激勵。

有人説得好:“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尊重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個懂得尊重學生的老師,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第三,嚴格要求學生。愛而不嚴不是真正的愛,嚴格要求也是師愛的另一種表現。高職學生由於基礎較差,學習方法等原因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但是不能由於他們的這種原因就對他們不嚴格要求,而放任自流。對學生要“執教以嚴”,才能“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學生,就是要求教師要按照現行教學方針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嚴格訓練和教導每個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體現在日常細小的教育和教育工作中,批改作業、課內外輔導和實習實訓等,都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和教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作風。此外嚴格要求學生,還要教師掌握合理、適度的分寸,做到嚴慈相濟、嚴中見愛。

最後,要公平對待學生。教師應公平地、全面地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不論外貌,性格或性格差異,也不論學生優劣,教師都應一視同仁,不偏愛,不歧視。

縱觀上述所言,教師應當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綜合知識和嫻熟的教育技能,要以關懷、親切的態度與學生溝通,教師應當走進學生的心靈。作為教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作為學生, 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愛他們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

師愛心得體會 篇8

有人曾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如何教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這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過程,還是教育的歸宿,離開了培養人這一點,教育也就不復存在。這句話包含着這樣一個道理: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方能興教育人"。也就是説,教育必須在"尊重、理解、關心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即"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使孩子們成為"和諧的人"、"完整的人"、"全面發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該如何做一個老師呢?古人説天地君師親,可見為教師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師有極好的人品。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明辨善惡與真偽,並使人傾向於真與善,排斥惡與偽。"所以教師有"教給學生怎樣做人"的重大責任。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着他的學生,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益出於此。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為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於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堅持原則,有錯就改,心胸豁達,莊重熱情,同時還要有一顆愛心。要"嚴"字把關,"愛"字當頭,這樣,他才能贏得學生。如果説過去的教育是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的應試教育,那麼現代教育越來越以人的本身發展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這樣,熱愛學生仍然是教育的一個永恆的命題,古往今來的優秀教師無不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是愛的職業,從事的是愛的教育。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廣的愛,這樣的愛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頑石、能點鐵成金。都説母愛無私,其實最無私的應該是師愛。在現代教育中,熱愛學生自然具有了時代的特徵。有人説過:"如果説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的原動力。"可以説,教師的愛心能使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愛學生就要公平地對待學生,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視學生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夥伴,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

進入新世紀,當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改變的同時,教師所面臨的一些老問題變成了新問題,而更多的新問題則層出不窮。面對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教師要能抵禦誘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顆冷靜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纏萬貫,風流瀟灑,也要看到身敗名裂,鋃鐺入獄,甚至丟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樂,教師就要志存高遠,趣避庸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潔身守志,獨立於世。這正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學。因此,做一個好老師崇高的師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氣,為人師表。

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應做好充分準備,轉變理念,迎接挑戰。我們己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今天的知識就是明天的經濟。這就給培養人才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並做到兩個轉變,一是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二是由技能型向藝術型的轉變。在"和諧、互動、探索、創新"的基本教學模式中不斷鑽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迎接"課改"。過去有句形象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在今天僅有一桶水的觀念是不夠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

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學生要學會學習。而我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學會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必須形成終身教育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葉聖陶説過,他並不稱讚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閲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説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於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

在21世紀的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將比簡單的傳授知識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學生受用終身,也可以使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超過教師。"在本世紀,傳統的師生關係將發生變化。教師將更多的在思維方式與知識的導向性上給學生以指點。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審美,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頭腦。總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師,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進取,不斷攀登,

與時俱進,才能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

師愛心得體會 篇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能力的培養者,更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引導者。育人的重大責任就落在了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肩上。這次培訓我重點學習了《師德與師愛》這一內容,讓我受益匪淺。

前教育部部長賙濟曾在全國師德論壇上提出:“師德師教師最主要的素質,是教師之靈魂。教師的理想信念、師德、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作為當代教師,為了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才,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愛崗敬業,以德育人。

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從點滴做起,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我知道這道理做教師的都明白,但真正做到就不是那麼的簡單了。我深知,只有這樣的愛才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才會慢慢體會到。另外,愛要有原則,我對學生始終堅持嚴格、平等,嚴慈相濟,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做人都毫不鬆懈。並且課下耐心輔導有困難的學生,經常查閲資料,上網搜一搜好的教育成功案例。因為我想做一名優秀的,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所以我要學會用無私的愛照亮孩子的心靈。

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教師每個人的自我修養。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須自己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鍛鍊自己的品德,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每次學習和培訓,都讓我收穫頗多,也有所感悟:今天的學生應該如何去教育?我們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該如何提升自己?我想,首先要有高尚的師德和師愛;二要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要有刻苦鑽研教學藝術的精神,善於反思,敢於探索。三要不斷學習,努力去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做好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遠程培訓中《師德與師愛》的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範自己的行為,隨着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做到寓德於教,為人師表。

師愛心得體會 篇10

烈日當空,教育界以和諧教育 幸福師生為主題的師德培訓,卻如火如荼的進行着。我們在校長的帶領下認真的聽取講座、觀看錄像、自學、討論……

學習之後,感慨頗多:熱愛學生是師德教育的核心。教師的職業道德品質是否高尚,主要從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能否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看他是否熱愛學生,能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隨着社會的發展,黨和國家對教育的深切關注,真誠地熱愛學生已被視為當代教師的師德之魂。

是啊,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壇幾載風雨,我備嘗苦辣酸甜,也深深認識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

我們作為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每個人心裏都深深知道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作為培育花朵的園丁中,我們難免會遇上一些易病難養的花,。疼愛枝葉繁茂、色澤豔麗的話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加倍疼惜易病難養之話,則更為可貴。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師德的根本點就是要對每個學生熱情、關懷、信任。有的老師把優秀的學生當作自己最大的成果,偏愛優生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更要明白,後進生也是我們的學生,他並非一堆無用的垃圾,只是缺少發現。可我們常因其後進則感歎孺子不可教,動輒嚴厲訓斥,諷刺挖苦,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但是這使師生關係更加緊張,更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導致他們在後進生的路上越滑越遠。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敬和愛戴,使學生愉快地、積極主動地聽取你的教導,接受你傳授的知識。

我班蔡某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上課時,別人認真聽講,他卻東摸摸,西摸摸,還經常捉弄旁邊的同學,作業總是草草了事,有時寫不起乾脆寫上──線算是交差,因而經常受到我的批評。誰知他非但不改,反而對我產生了對抗意識,等我批評時,他總是頭一歪,一副你奈我何的神情,我對他管得越嚴,批評得越深刻,他就更加愛理不理,熟視無睹。當時我覺得簡直無藥可救,便去他家訪問,沒想到其父母也反應這孩子特別犟,在家裏經常受打受罵,可還是越來越差,連父母也不知該如何辦才好。

我該怎麼辦呢?此時,我翻開了心理學,終於找到了答案。他這樣行為目的不是為了更差,而只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我便認真檢查自己,可能我對他的要求太高,太沒注意到他的感受了。我便開始新的教育方法,為了讓他感受老師的關注、老師的愛,我堅持做到微笑提問、微笑肯定、微笑批評、微笑啟發、微笑輔導。經常把一些淺的問題留給他,答對了立即給予表揚,即使答錯,我還表揚他聲音響亮,發言大膽。課後,我還總是關切地問一聲你懂得了嗎?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上課專心了,作業也認真了,在一次單元測試中,他考到了90分,我獎給了他兩本本子,他笑了,笑得那麼純,那麼美。在教師節的日記中,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想對您説’您真好!’這是一句多麼質樸的話呀,它證明了愛才是跨越情感鴻溝的橋樑,愛才是打開心智枷鎖的金鑰匙。

當然,只是在學習上關心、愛護是很不夠的,更需要在生活中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我班的彭某同學,父親沒有職業,身體健康狀況差,母親的一隻手被機器截去了一半,家庭經濟非常拮据,導致她平日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學習興趣低落,成績非常的差。可我並沒有因此而冷落她,經常送一些學習用品給她,還經常噓寒問暖,向她瞭解家裏情況。為了讓她變得活潑開朗,我把她安排在文娛委員的旁邊,開班會時,我總儘量安排讓她表演節目,漸漸地她變得活躍起來了,學習也進步了。以前見了我,總是遠遠避開的她,在去年的元旦居然能自制一張卡片送給我。這就是愛的魅力,當然這愛不是溺愛,而是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只有愛得深,才能對他們管得嚴。

在愛的基調下,我們還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俗話説: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於後進生,同樣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為了轉化後進生,我注意摸清他們的底子,弄清他們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況,找出原因,制定計劃。在教學活動中,依據計劃,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對於信心不足,自卑感強的學生,我採用尊重理解,享受成功的方法促進發展。這些後進生跟一般學生一樣,他們同樣有着閃光點與潛力,同樣渴望成功,贏得老師的理解 ,同學們的認可。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總是不被理解,沒有關心和幫助,從而陷入自卑的包圍圈。就如我班的賈某同學,她熱愛勞動,字也寫得非常端正,可反應極慢,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平時很少與同學來往中,上課幾乎沒有舉手發言。每當考試,她總把閲讀題放着不做,問她為什麼?她總説自己做不起來。

難道連最簡單的數一數有幾個自然段也不會嗎?我不相信,但我並沒有批評她。為了讓她重樹自信心,我在班級中開展寫字競賽,並經常表揚她字跡端正,讓她覺得我能行,還經常找她談話,向她詢問學習上的困難,耐心地幫助她解決困難。從此以後,她像換了個人似的,成了班級中的活躍分子。像這類學生只要你細心觀察,熱情幫助,一定就會有收穫。對於智力水平、基礎差的學生,我們不僅自己從各方面幫助她們,孜孜不倦,循循善誘,還要教育其他學生接近他們,幫助他們,讓優生帶動後進生。我還精心設計符合後進生實際的作業,對他們的要求適可而止,量力而行。我還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聯繫各任課老師,發動家長配合後進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瞭解學習動態。

二十一世紀呼喚着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呼喚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也呼喚着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擔當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才能振興教育,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愛是教師美麗的語言,我們教師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用愛去對待學生,影響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學校訓所言:愛護自己的孩子是人,愛護別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們每位教師都是神,那麼,我敢肯定教育事業始終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標籤: 心得體會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jvv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