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8篇)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8篇)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

5月6日下午,線上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的全新解讀,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體會。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8篇)

一、價值引領,以文化人

價值引領,以文化人。從課程標準可以看到繼承和弘揚優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的內容,無論是在我們的課程目標還是在我們的課程內容都得到了一種彰顯,在這裏可能老師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實際上這裏非常重要的就是強調語文課程它的育人價值的一種體現,也是核心素養的這樣的一種體現。

二、素養為綱,任務導向

素養為綱,任務導向。在這個課程標準裏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兩個體現是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化的課程內容。那麼素養型的課程目標到底是和我們原來的課程目標有什麼大的差別或者是差異。結構化的這個課程內容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從課程標準裏做了很多的探索。那麼這樣的一些探索,我們到底怎麼來理解和認識?以及我們在未來如何落實?這是這次課標修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這個變化。

三、立足生活,實踐主線

課程標準當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我們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強調了實踐主線。那麼實踐的主線,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強調的是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也就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一種表現。

四、主題統整,強調情境

主題統整和強調情境這方面,我們強調真實的語文情境,統整的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那麼我剛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20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那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由於我們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和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我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真正的落實。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課標修訂的過程當中,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2

20__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__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緊跟時代,為老師的教學指引方向。

總體來説,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優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以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這是對本冊第三單元“瞭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進一步提升,從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到怎麼把事物寫清楚,體現了訓練的梯度發展。本單元語文要素“寫清楚”的內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寫“事物”的什麼特點,二是瞭解文章是從“事物”的哪幾個方面來寫的。比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從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帶着問題讀課文,重點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海底世界的;然後細讀課文第2-6自然段,體會課文是從“光線、聲音、動物、礦物”等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第4自然段圍繞“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來寫的”。選擇了5種最有代表性的動物的活動方式:它們有的向前進,有的向後退;有的自己活動,有的自己不動;有的速度極快,有的速度極慢。把第一句的意思説具體、寫清楚。第5自然段是圍繞“海底的植物差異也很大”這句話來寫的。主要從色彩和大小兩方面,通過比較和舉例的方式,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教師的教學策略達成是語文要素落到實處的途徑之一。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學習語文平時就是要多積累,國小階段,老師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誦讀傳統文化知識,從課內外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優秀的文化中徜徉。

這次新課標吸收了過去課改的經驗,並非是顛覆性的徹底革命。正如温儒敏在解讀新課標講座的主題,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會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對新課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身為一線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接下來,我將結合教學實際説一説“跨學科學習”拓展型學習任務羣的感受:

新課改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要加強和其他學科的聯繫,以整合的教學觀念去開展教學。整合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更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模糊了學科的特性,注重各個學科的互滲、互補。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教學過分強調了語文和數學這兩大基礎學科,完全忽視了繪畫、音樂、自己認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智能的發揮。所以,要構建一個開放性的教育系統,讓人才在各個領域得以充分的發揮,而整合作為一個全新的理念,沒有任何的經驗可循,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此課題研究才具備了價值。我試圖通過這一研究,將整合的理念轉化為策略探索,以讓國小生在跨學科語文教學下,自主探究、創新,為日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0__年新課標中,義務教育學段的語文課程內容主題上,主要包含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些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學習任務羣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羣,低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基礎性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置了實用性閲讀、文學閲讀、思辨性閲讀三個發展型任務羣;第三層設置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兩個拓展性學習任務羣。本文主要就第三層“拓展型學習任務羣”中的“跨學科學習”,針對國小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進。

1、運用多學科知識技能設計並參與校園活動

這裏的多學科主要指的是科學、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可以發揮教育者的指導作用,充當語文活動的設計者,開展多種形式的與語文學習相關的校園活動,如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當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三年級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不同學習個體的跨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策劃多樣學習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

這裏以部編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為例,在學完本課後,為了達到激發孩子們自主學習文言寓言故事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強聽説訓練的目的,作為語文老師給全班佈置了一項跨學科口頭作業:編排並表演課本劇《守株待兔》。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有效地參與,我還明確了課本劇的具體要求:儘量做到忠實原文,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創新,根據需要對人物的對話及相關情節作調整充實;需要有符合主題的背景音樂、視頻背景畫面、簡單的道具裝扮;表演時間在5分鐘以內。任務下發後,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分別設置了“小小導演“,負責分配各項任務並利用課餘時間精心排練。在接下來的兩週,小組內的成員們分工明確,短時間內完成了情節對話的編寫、背景音樂的設置、視頻背景畫面的製作以及道具服裝的製作。每天晚上放學後,孩子們都自覺主動地進行課本劇的排練,最終在兩週後的班會課上圓滿完成了演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調用了音樂、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掌握的技能,發展出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綜合學習的可能性,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品味。

2、參觀瞭解文化遺產,參與校內外文化主題活動

除了校園文化活動以外,我們偉大祖國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孩子們去生活中學習、積累語文經驗的重要途徑。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築(羣)和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場所,如觀念表達、知識、技能、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全國各省市地區都有其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社會各界也以多種形式的文化主題活動為重要載體,使得這些珍貴財富得以保存、傳承。以筆者所在的安徽省為例,較為人熟知的文化遺產主要有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説、黃梅戲、徽劇、珠算、宣紙傳統制作技藝、孔雀東南飛傳説、淮北梆子戲、徽墨製作技藝、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級國小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長陪同下,組成探究小隊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參觀、體驗。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生活情景中學習語文,不拘泥於語文課本。

(1)這裏以部編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紙的發明》為例,對於生活在遠離傳統造紙工坊,對傳統造紙工藝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級國小生來説,此篇課文距離孩子們的生活較遠,缺乏對傳統造紙技術最基本的具象認識。於是,我開始去各大網絡平台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紙工藝,結果將下一步孩子們課外探究對象鎖定到了宣紙的傳統造紙技藝上。於是,在學完本課後,我佈置了一項選做實踐作業:參觀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館,有條件的還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組隊前往安徽宣城市實地考察宣紙工藝。但是當時由於疫情的條件限制,我並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現上的要求。在課後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活動要求應該更加細化,評價標準應該具備為學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樣化,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科學等學科知識,以照片、視頻、調查表、參觀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跨學科自主探究課本外的“大語文”世界。

3、選擇社會生活問題進行調研並試寫研究報告

進入國小三年級,孩子們經過兩年的成長鍛鍊,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知水平、思辨能力,開始對自己身邊的社會生活現象以及現象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有了較強的探索求知慾。這時候,語文教師可以發揮“大語文”的強大優勢,鼓勵並指導孩子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已有的信息獲取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於是從其他綜合學科中獲取的知識技能;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社區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提高孩子們的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實踐創新能力,着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於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語文的核心素養。

以部編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課:《該不該實行班幹部輪流制》為例,這個主題與三年級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是孩子們較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鼓勵大家就這個話題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級的孩子對辯論的形式、規則瞭解不多,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條分縷析地説出確切的論點論據。這就需要孩子們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利用圖書館、互聯網、校園小記者專訪、撰寫探究小論文等多種形式,為自己選擇的相應論點作論據。並且還要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幫助下製作成一張表格或者思維導圖,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為最終的6人小組辯論賽做好準備;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們為自己所在的辯論方設計文化衫圖案以及橫幅標語,製作與本方論題相符的幻燈片解説。這樣,就真正做到將國小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社會生活問題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進行此主題下的深入調查研究。當然,由於每個學校課時安排、學生學情差異較大,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做靈活調整、創新。

以上僅僅是我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在認真地學習了20__版新課標後,結合國小語文三年級教材,針對課標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務羣中“跨學科學習”具體實施策略上地一點淺顯思考,不到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4

當今時代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契合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優化學校育人藍圖,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20__年4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正式頒佈。

為了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內容,更新教育觀念,許昌實驗國小組織全校語文老師聆聽多位專家學者的相關講座。吳教授、張教授、楊教授對新版課標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我可謂是受益匪淺。主要有以下體會:首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體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能夠轉化為自己所學,做到活學活用。

其次,高度重視識字與寫字。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最後,應重視“整本書閲讀”。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閲讀的經驗。”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嘗試閲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之後讓學生試着理解書中的主要內容,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向同學們推薦。這樣,能夠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的同時,也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很多需要我們繼續深入研讀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讀和滲透還需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我會繼續不斷學習,在今後的教學工作過程中不斷踐行,結合“雙減”政策,讓新的教育教學惠及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新時代的陽光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5

隨着“雙減”政策的到來,我們的“新課改”也是一輪接一輪的有序進行着。20__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正式出台了,它如一縷微風迎面而至,給疫情下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的空氣,讓我們的教學有了新的改觀,大家如獲珍寶似的開心不已,學校也開展了學習新課標活動,我們語文組的全體教師對新課標進行了集體學習、共同討論、個人自學,並對新課標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大家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通過這次學習,我不僅領悟到了語文教學的方法,還知道了自己今後在教學中的奮鬥目標,加深了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領會課改精神。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觀察、參與社會的生活能力,進一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形勢,讓孩子們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我們更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自覺獲取知識。

二、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每個人所帶的學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內容也不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要了解各學段的學情,如:識字與寫字、閲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我的課堂教學更加遊刃有餘、有的放矢。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轉變,教師角色也隨着發生變化。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制定再完美的計劃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從教導者轉變為傾聽者、服務者、組織者、引導者、陪伴者和參與者,想學生所想,解學生所難,這樣才能將學生與教師融為一體,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四、創建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在“雙減”的政策下,老師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做到“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也就是説,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在教材的編寫意圖、重點難點上都要細心研讀課標,吃透教材;接着就是學生方面,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學生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去探索學生將會怎麼學,從而制定出屬於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節有特色的語文課,不論是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教學、啟發式教學、多媒體直觀教學,還是獎勵機制、自主學習法,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課後多總結、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五、與時俱進,成為終身的學習者。

人常説:“活到老,學到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順應時代要求,走進新課程,學習新理念,實現課程目標,學習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去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作為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將堅持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領悟其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和學生共同成長,讓自己的語文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上一個新台階。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6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這樣闡述“語言運用”: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瞭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語文,主要是為了掌握語文這個工具。即積累語言,積澱語感,憑藉語感,運用語言。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説:不瞭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查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於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瞭解力,換句話説,對於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夏丐尊先生在一篇文章裏講到語感,他説:“在語感敏鋭的人的心裏,“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對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説不盡的意味吧。”而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正是語文課該有的味道。

一、披文以入情。

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聽、説、讀、寫有機交織在一起的過程,所謂“熟讀精思子自知”,古人説:“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凡是“告訴”的東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所以一堂語文課,老師的講解分析過多,就索然無味了。只有讓學生讀,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讀出韻律,讀出滋味,讀出情趣,才能養成良好的語感。記得張田若先生曾經提出過著名的“四三二一”語文教學評價標準,他把“看全班同學是否把課文讀熟了”作為第一條標準,佔40%。語文課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讀的重要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讀進去,進而悟其意、悟其情。學習語文的過程實際上是“文化”的過程。而“文化”學生,只能在讀中“文化”,老師的講點撥、鼓勵,只能起“催化”作用。

二、厚積而薄發

學文如聚沙,學習語文,你今天讀一篇,明天讀一篇,今天積累一個詞,明天記住一句話,日久天長,積累多了,説話、寫文章就會越來越自如,就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還有一個比喻也非常貼切,學語文好比在天上布雨,雲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良好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出自名家之筆,文質兼美。讓學生“熟讀”,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成有聲的口頭語言,把不熟悉的語言變成了熟悉的語言,逐步感受到語言的意藴和文章的氣勢。通過背誦,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積累,並從背誦中進一步領悟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的精妙,領悟出表達方法的精巧,這將使學生受益終身。背誦佳篇名作有利於學生貯存語言,積澱語感,從而紮紮實實提升語文素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語感培養的最好註腳。實踐也證明:大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都較強,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對語言文字把握非常準確。因此,語文學習一定要“廣積糧”。

三、習慣成自然

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反覆地練習和實踐,“學而時習之”,只有“習”才能“慣”。而朱作仁教授把學習語文的規律概括為兩句話:大量讀寫,讀寫結合。學習語文,讀和寫是交叉在一起,是“滾動”發展的。學生在閲讀中習得的語感,只有在更多的語言實踐中運用,才能使語感不斷強化。閲讀教學中,努力創設實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進行口語交際;通過引導學生參加朗讀、説話、演講,或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轉述等,深化感悟。在學生讀懂、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擴寫、縮寫、仿寫、改寫、寫讀後感等,讀寫結合,昇華感悟。拓展閲讀教學的空間。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五彩繽紛的生活是語言的源頭活水,又是運用語言的廣闊沃土。因此,要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把生活當作語言的大教材,立足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把生活積累與運用語言結合起來,讓其真正成為一種習慣。

語感的培養並非朝夕之功,與學生的聽、説、讀、寫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體會文字、推敲語言、品析文本、領會情感,更要重視讀寫結合,由此才能把語感的培養從被動接受轉換為主動輸出,讓學生在長效的閲讀體驗之中建立自己的語感體系、構建自己的閲讀世界。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最近,我校組織語文老師學習了《語文新課標》。讓我收穫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的理解與體會,進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加強學語素養的.培養

語新課標明確提出:“語課程應致於學語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素養是學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全發展和終發展的基礎”。語課程應培育學熱愛祖國語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正確地理解和運祖國語字,豐富語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閲讀能、寫作能、語交際能。

2、注重學的閲讀背誦

語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廣泛的閲讀興趣,擴閲讀,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勵學主選擇閲讀材料。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疑是積累語素養的好法。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8

20__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深化了課程改革,強化了課程育人功能,邏輯嚴謹,重點突出,通過新課標學習,我有以下體會:

一是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第一個方面是文化自信;第二個方面是語言運用,運用是四個方面當中的核心內容;第三個方面,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最後一個方面是審美創造。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系。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並能夠活學活用,不是紙上談兵。

二是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跟孩子生理髮育的特點。同時也便於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

在第一學段,新課標已將原來的“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一1000個會寫”改為“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將第二學段的“20__個左右會寫”減少為“1600個左右會寫”。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三是“整本書閲讀”。

20__版《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內外讀物的建議:“義務教育階段要激發學生讀書興趣,要求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積累整本書閲讀的經驗。’在附錄2中,《關於課內外讀物的建議》由原來的明確提出“9年課外閲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改為:要求“積累整本書閲讀的經驗”。第一學段閲讀與鑑賞學習目標中提到,嘗試閲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第二學段則是閲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第三學段也是閲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説明理由。三個學段都提到整本書閲讀,每個學段的要求不同,閲讀能力不斷提升。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9

自從新課標頒佈後,幾個重要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價值概念

新課標提出了“立德樹人”,站位高了,視野開闊了,定位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擔任了文化積澱、傳承的任務,語言是民族文化構成的主要部分或載體,文化的血脈、DNA都體現在語言方面,所以我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銘記,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價值方面,新課標還強調了三觀的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這些都要在中國小階段打好基礎。

這次新課標還特別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師要關注到語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實踐落實時應該做到四個字:潤物無聲。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義,應當做到適度教化。

二、語文核心素養概念

舊課標只提了“語文素養”,包括聽、説、讀、寫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學修養,沒有那麼明確的界定,而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核心素養”,更明確,界定更清晰。這一概念的提出,終結了長期以來“語文是什麼”“教什麼”“學什麼”“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個更根本”等爭論。

核心素養包括四方面,三層次。這樣分用心良苦。但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東西是語言文字運用。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把其他幾方面帶動起來,融匯到一起,這樣來理解比較好。

這幾個層次中,我們要重點關注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義教課標的亮點,也是以前語文教學的弱項。這次課標還講到了思維品質的提升,其實就是語言思維訓練過程中最基本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對創新的追求,並以此來推動我們的教學。

新課標還提出了和審美創造、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等與審美相關的要求。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較少提及的,新課標給出了新提醒。在實踐中我們還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養。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主義思想,要存精華去糟粕。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不是一項一項完成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彼此不能分開。思維能力的提升、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為基礎,這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意識。

三、學習任務羣概念

學習任務羣是比較難以理解、不知道怎麼去落實的概念。國小提出了六個任務羣。

首先要理清楚學習任務羣和課標之間的邏輯關係:課標內容分兩部分,一是課程目標,一是課程內容。程內容就是學習任務羣,學習任務羣就是學習內容,對老師來説就是教學內容。

現在所説的六大學習任務羣,其實就是六大學習內容,其實和前面版塊課程目標是相通、甚至重複的。寫出來是為了分出來強調,但我們一線教學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學習任務羣首先是作為一種清晰化、集中的表達方式來明確學習內容;其次是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設定一個情境或典型任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的設想和現在通行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強調的不是一課一課文本為綱地講,也不求知識系統的完備,更不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改變這一切,讓教師作為組織者,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帶着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

國小低年段主要是識字性的閲讀,思辨能力比較弱。怎麼做學習任務羣?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以前那種大量刷題的做法,加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級都是以單元為主,實際上就是在落實學習任務羣了,只是落實的是任務羣中的某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理解它的好處,減少灌輸性學習,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學生的閲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具體來説,六個任務羣怎麼落實,要關注每個單元重點解決什麼問題,按照提示,強化情境,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實踐中還要注意:羣文教學不能取替單篇教學,學習任務羣的提出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更有條理,也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但我們不要理解為就是組織活動,有些課還是需要老師多講、精講,先要學生讀懂、明白,然後才能開展活動。不要給老師規定講的比例,老師的講解要努力指向單元目標,要有針對性,啟發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四、整本書閲讀概念

現在學生面臨的問題是閲讀量不夠,沒有閲讀量,語文素養是上不去的。有閲讀量和閲讀面,點撥才有效。國小是最好的讀書時間,應鼓勵開展整本書閲讀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網絡化的閲讀習慣,給學生磨磨性子。

國小裏有“快樂讀書吧”,也是一本一本給學生推薦,也屬於整本書閲讀。整本書閲讀在國小階段的實踐,按照現行教材的方法推進即可。平時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基本閲讀方法,激發他們愛上讀書的習慣,但不要在教材裏完全定死,要有相對自由的書單,提倡學生自己去自由閲讀。越是指定,規定動作太多,學生閲讀的興趣越低。整本書閲讀雖然是課標的一部分,但不要過分把整本書閲讀擴充化,不要搞過分多的活動,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辦法讓學生有興趣,不要過分苛求。

這幾個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學的規律、教學的個性、老師的主動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徹了這幾個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讀懂新課標,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創新。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4月21日,重磅消息來襲,新課標正式發佈,這是雙減後的第一個課標,意義重大,能夠幫助我們指明方向。因此,新課標發佈後,我認真觀看了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的線上講座,同時研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這本書,從中瞭解到,新課標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我利用暑假時間反覆認真地閲讀了《國小語文新課標》以後,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同時也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三、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即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着智慧的火花。

其次,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四、突出國小生在國小語文學習中的體驗性,激發學習興趣

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的體驗性是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由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崇尚個性化的理解,注重體現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

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薰陶。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全程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思維、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開啟智慧,積累良好的現狀。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語文教學的體驗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內趨力,增強學生的態度、意識和觀念,發展其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人格力量和價值取向等良好個性,在教學中應予以充分關注。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近日,20__年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鮮出爐。回想上一版(20__年版)課標出台的時候,正趕上我在參加教師招考,為了應付考試,我幾乎把20__版的課標背誦了下來,書都快翻爛了,但是對於其中的內容只停留在“讀”的層次,至於文字背後的深意,是不明所以、一團漿糊的。前幾天,剛拿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後文簡稱“新課標”),便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和梳理。目前共讀了三遍,第一遍通讀,瞭解主要內容;第二遍圈畫,找到其與20__版課標的異同之處;第三遍,聽取了温儒敏教授的講座之後,又對他提到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再次細讀。

幸運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實施之初剛好從一年級開始執教,對新教材有比較系統的瞭解。我發現本次新課標的很多內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這為我學習理解新課標奠定了基礎,讓我有了不少基於實踐的發現和感觸。

一、新舊課標的對比

在對比新舊課標的異同之處時,我發現,具體的學段要求變化不大,大多數內容進行了整合。其中,有三處明顯的變化值得注意:

1、在“識字與寫字”板塊中,增加了對漢字音、形、義及與生活、行為聯繫的探索,這一點變化,我認為是對應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而來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閲讀教學中不斷滲透,還專門開闢了“識字加油站”欄目,一單元開展一次集中學習;

2、原來的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體現了跨學科的學習理念;

3、國小三個學段中,在“閲讀與鑑賞”板塊中,單列了“整本書閲讀”這一項,且各學段要求層層遞進。

我想重點就第三點變化——“閲讀與鑑賞”中整本書閲讀的內容,談談我的思考。

二、“閲讀與鑑賞”的變化

20__版“閲讀與鑑賞”板塊就是20__版的“閲讀”板塊。新課標對原課標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此外,單獨增加了“整本書閲讀”這一條。我們來看看,不同學段關於“整本書閲讀”的具體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嘗試閲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閲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

第三學段(5~6年級):閲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説明理由。

第四學段(7~9年級):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閲讀方法,分享閲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閲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課程標準一字千金,把“整本書閲讀”單列一條,足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從不同學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這一目標也是層層遞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閲讀能力,逐步推進的。

三、整本書閲讀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增加“整本書閲讀”的要求呢?當然是因為它重要啊!

為什麼重要呢?在温儒敏教授的講座中,他也着重提到了這部分的變化,並且詳述了之所以這樣變的原因。我深以為然,在此摘錄下來。

1、如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閲讀量不夠。古人讀書都是讀整本書,有整段的時間去閲讀,閲讀能力、思維能力會更好。從新學堂後,為了提高效率,課文開始一篇篇精讀,再舉一反三,但這樣的閲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2、閲讀量是語文素養的核心。温教授認為,沒有閲讀量,語文素養根本沒有辦法提升。有了閲讀量,稍微點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上去了,因此,必須要通過讀整本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國小是閲讀的黃金期。温教授説,中國的學生,國小階段是閲讀的黃金期,到了八年級之後,閲讀的時間就急速下降,為了應試,只能暫時放下閲讀,因此從第一學段就開始強調整本書閲讀。

4、通過整本書閲讀磨性子。現代人面對各種信息轟炸,變得浮躁,而整本書的閲讀可以讓人靜下來,磨鍊耐性。

四、整本書閲讀的落實

結合温儒敏教授的指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關於整本書閲讀的落實,我有幾點思考。

1、在課堂上落實好整本書閲讀的教學。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欄目,這個欄目就是主題式的整本書閲讀指導,不僅給學生推薦圖書,還指導閲讀的方法,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閲讀。我們不能再秉持以前的舊觀念,認為這不是應試的知識,就不予重視。要針對快樂讀書吧,實實在在地進行讀書指導,開展閲讀活動。

我們學校把每冊“快樂讀書吧”的書籍都按照學生人手一本的量進行了配備,這為我們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校每週五下午的七彩社團安排了專門的閲讀指導課,進一步推動整本書閲讀教學的開展。這學期,我就利用閲讀指導課,指導學生開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題閲讀活動,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開展一些有趣的閲讀小活動,將寓言故事的主題閲讀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註重閲讀興趣的培養。温儒敏教授表示,整本書閲讀的教學要放鬆一點,“讓學生有興趣,想辦法讓他們有興趣,沒興趣的人也不要過分苛求。”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動不動就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的事,我不會做的,雖然也擔心有的學生沒有真的去讀書,但一旦開始因為閲讀而交作業,就會讓大多數學生失去興趣,就得不償失了。

那我是怎樣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呢?有很多種途徑:一、我會在家長會上不斷強調閲讀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交流讀書感受,讓家長在書籍上多投資,多買書、多去圖書館,為孩子創造家庭閲讀氛圍;二、我會在班級營造“讀書好”的氛圍,常常表揚愛讀書的孩子,用書作為物質獎勵來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三、我會不斷給學生提供閲讀資源,充分利用班級的圖書角開展讀書漂流,每年發佈一次推薦閲讀的書單,每週評選一名“好書推薦官”進行好書推薦,時不時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

3、注重自由閲讀。温儒敏教授着重強調了要讓學生自由閲讀,例如書單的設計,成人推薦的書單孩子往往不愛看,那就不能強來,要尊重孩子的閲讀喜好。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確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自己喜歡看的書往往比較淺顯,存在質量不夠高的問題。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採取潛移默化的方式去調整,發現孩子們讀的書質量不高,不動聲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級推薦一些更好的書,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好書共讀的交流活動。有了老師的引導,多少會有一點變化。但受限於孩子水平的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閲讀能力只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這個書單的制定,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由老師制定變為學生共同制定,學生自己推薦的書,他們一定會更加感興趣。我打算下學期開始試一試。

古往今來,太多的先輩向我們講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新課標中關於“整本書閲讀”的提出,是基於“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課程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盞指明燈。我想,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把孩子閲讀的興趣和能力真正地培養起來,那將是伴隨學生終生的良好習慣,於我們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__年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__年版)頒佈後,全體教育者掀起了學習熱潮,這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做好品質教育的需求,更是隨着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網絡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的需求,謀劃自己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教學的指南。作為語文教師,我也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近期又聆聽了陳先雲的講座——《對統編國小語文教科書革命文化內容的基本認識》,温儒敏的講座——《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通過學習,不僅明確了今後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更為自己的崇新課堂找到了理論基礎。

一是語文教學要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通過以文化人,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隨着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作為教育者,必須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精神內涵,通過學科教學優化育人藍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語文課程的育人的導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在課程性質中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正是基於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語文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在實際的教學中,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部編教材,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特別是要結合部編教材中選編的革命文化內容,引導學生構建家國情懷,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語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立足文本,還有走出文本,依託文本的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旁徵博引,儘可能的通過革命英雄、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文質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學生愛國愛黨的美好品質。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將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有了這樣的教育情懷,我們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按照相關要求落實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跟着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吳欣歆教授一起解讀義務教育新課標,不難發現語文的課時佔比達到了20%-22%,絕對重中之重。在識字量、課外閲讀量、古詩文背誦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課標都沒有增加,主要變化在在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出現的先後順序上等方面,語文的廣度和難度有所提升。作為高年段的一線語文教師,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量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併為之付出實踐,提出了學習任務羣的構建,以便我們更好的開展活動。

一、“整本書閲讀”經驗積累

“引導學生了解閲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閲讀方法;通讀整本書,瞭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閲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閲讀經驗。”

語文其實是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的,包括理科。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閲讀和理解。理解概念、定理和定義,閲讀明白題意,才能談解題。語文在各學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廈的地基一樣,地基穩了,才能穩固支撐起整座大廈。在“整本書閲讀”中,學生積累各式各樣的閲讀經驗,倡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培養學生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們談的經驗則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策略。《西遊記》精讀與跳讀、《昆蟲記》科普作品的閲讀、《駱駝祥子》圈點與批註,諸如此類,皆屬於閲讀經驗的積累。

二、“整本書閲讀”學習任務羣的構建

20__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最重要的變化,是在“課程內容”中增加了長達十幾頁的“內容組織與呈現形式”部分,提出了“學習任務羣”這個概念。“整本書閲讀”屬於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閲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閲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閲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閲讀心得,交流研討閲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閲讀經驗,養成良好閲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例如,《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用事實説話”的傑出作品。閲讀紀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寫的事實,要求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閲讀,一定要帶着任務去閲讀。

胡適先生説:“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針對20__版《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站在語文教學新的發展起點,過去和未來接替承續,機遇與挑戰並存同行。面對20__版《語文課程標準》,只要我們保持學習定力,增強自身教學能力,一定可以“積硅步而至千里,匯細流始成江河”。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今年暑假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這次的學習與以不同,以前學習時,我總是走馬燈似的看一遍,便寫下學習心得,對《新課標》的學習不夠深刻。今年,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先抄一遍,然後再寫下心得體會,一萬多字的《新課標》在抄的時候的確費了一些勁,但逐字逐句的抄寫,讓我更全面、深入的瞭解了《新課標》。通過學習,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國小語文,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更是兒童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為主的教育。

一、根據各學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我發現我在教學第一階段時對學生在書寫漢字的筆順的要求上還不過關,我的學生馬上要進入中年級了,我要根據中年級的學段要求,完成語文在聽,説,讀,寫上的要求,還要把之前落下的漢字書寫要求也補上。《新課標》讓我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也給我指明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就不會無的放矢了。

二、提高語文教學的多樣性。

要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三、創建屬於自己的特色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後顯示出來的課堂氛圍,這種課堂氛圍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併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着學生。

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見“課如其人”的説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裏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西關國小姚小芳最近,我們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良多。

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為?我要向他們學的地方還有很多。希望的李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廣北的丁老師幽默的語言,中心的'張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為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師的語文功底要紮實,語文素養要高,深入研讀教材,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要高。巧積極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3。簡簡單單教語文,靜下心來鑽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我在備課時,對教學環節在時間預設和重難點突破的方面做得不是太好。我要更加努力。向

各位老師學習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這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

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我更喜歡林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林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林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榜樣就在身邊,我要更加努力!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求培養孩子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語文教學應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新的語文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

語文教學中不只是單純的就課本而講課本,而應引導孩子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20__年版新課標和20__年版新課標相比,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實踐抓手。只有深入學習,仔細研討,並且正確實施才能真正意義上對學生負責,圍繞辦學特色和本班實際進行教學預想,進一步感受到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意義。

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同時在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圖書、網絡等蒐集資料,拓展課外知識,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同時擴大自己的視野。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樹立是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着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閲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閲讀教學,閲讀是為了着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説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閲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説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閲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閲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問題:

1、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如果在家讀的時間得不到保證,沒有得到家長的督促,精讀就無法落實;

2、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於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

3、缺乏教師的指導。一個“讀”字貫穿始終;

4、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於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閲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閲讀教學。

我們欣喜地發現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得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我們積極學習新課標,用新理念、新方法讓我們的教育煥發生機活力,充滿魅力。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通過研讀課標,我進行了以下思考:

一、基於核心素養,實施大單元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這無疑是對我校基於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路徑上了一劑強心針。在之後的大單元設計與實施教學中,應更加關注教學內容的重組,實現多種教育元素的融合。

二、創設真實情境、解決真實問題。

真正有效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貼合真實生活情境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將生活真實的情境帶到課堂上來。這就要求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與單元學習目標相關的真實且富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從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誘發孩子們產生更多的思考、情感、審美、文化體驗,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提出也為“雙減”政策深入實施提供了課程依據和專業支撐。在“雙減”背景下,作為老師必須堅持把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發展的新方向,不斷地朝着“真實課堂”轉變,從而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習慣、學有動力,學有思維、學有所得。

最新2023版國小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拿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__年版)》(後文簡稱“新課標”),便開始了緊張的學習和梳理。目前共讀了三遍,第一遍通讀,瞭解主要內容;第二遍圈畫,找到其與20__版課標的異同之處;第三遍,聽取了xx教授的講座之後,又對他提到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再次細讀。

幸運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實施之初剛好從一年級開始執教,對新教材有比較系統的瞭解。我發現本次新課標的很多內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這為我學習理解新課標奠定了基礎,讓我有了不少基於實踐的發現和感觸。

一、新舊課標的對比

在對比新舊課標的異同之處時,我發現,具體的學段要求變化不大,大多數內容進行了整合。其中,有三處明顯的變化值得注意:

1、在“識字與寫字”板塊中,增加了對漢字音、形、義及與生活、行為聯繫的探索,這一點變化,我認為是對應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而來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閲讀教學中不斷滲透,還專門開闢了“識字加油站”欄目,一單元開展一次集中學習;

2、原來的綜合性學習改為“梳理與探究”,體現了跨學科的學習理念;

3、國小三個學段中,在“閲讀與鑑賞”板塊中,單列了“整本書閲讀”這一項,且各學段要求層層遞進。

我想重點就第三點變化——“閲讀與鑑賞”中整本書閲讀的內容,談談我的思考。

二、“閲讀與鑑賞”的變化

20__版“閲讀與鑑賞”板塊就是20__版的“閲讀”板塊。新課標對原課標的內容進行了整合,此外,單獨增加了“整本書閲讀”這一條。我們來看看,不同學段關於“整本書閲讀”的具體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嘗試閲讀整本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他人介紹讀過的書,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閲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

第三學段(5~6年級):閲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並説明理由。

第四學段(7~9年級):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閲讀方法,分享閲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建構閲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課程標準一字千金,把“整本書閲讀”單列一條,足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從不同學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這一目標也是層層遞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閲讀能力,逐步推進的。

三、整本書閲讀的重要性

為什麼會增加“整本書閲讀”的要求呢?當然是因為它重要啊!

為什麼重要呢?在xx教授的講座中,他也着重提到了這部分的變化,並且詳述了之所以這樣變的原因。我深以為然,在此摘錄下來。

1、如今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閲讀量不夠。古人讀書都是讀整本書,有整段的時間去閲讀,閲讀能力、思維能力會更好。從新學堂後,為了提高效率,課文開始一篇篇精讀,再舉一反三,但這樣的閲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2、閲讀量是語文素養的核心。xx教授認為,沒有閲讀量,語文素養根本沒有辦法提升。有了閲讀量,稍微點撥一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上去了,因此,必須要通過讀整本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3、國小是閲讀的黃金期。xx教授説,中國的學生,國小階段是閲讀的黃金期,到了八年級之後,閲讀的時間就急速下降,為了應試,只能暫時放下閲讀,因此從第一學段就開始強調整本書閲讀。

4、通過整本書閲讀磨性子。現代人面對各種信息轟炸,變得浮躁,而整本書的閲讀可以讓人靜下來,磨鍊耐性。

四、整本書閲讀的落實

結合xx教授的指導,結合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關於整本書閲讀的落實,我有幾點思考。

1、在課堂上落實好整本書閲讀的教學。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次“快樂讀書吧”欄目,這個欄目就是主題式的整本書閲讀指導,不僅給學生推薦圖書,還指導閲讀的方法,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閲讀。我們不能再秉持以前的舊觀念,認為這不是應試的知識,就不予重視。要針對快樂讀書吧,實實在在地進行讀書指導,開展閲讀活動。

我們學校把每冊“快樂讀書吧”的書籍都按照學生人手一本的量進行了配備,這為我們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我校每週五下午的七彩社團安排了專門的閲讀指導課,進一步推動整本書閲讀教學的開展。這學期,我就利用閲讀指導課,指導學生開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題閲讀活動,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開展一些有趣的閲讀小活動,將寓言故事的主題閲讀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註重閲讀興趣的培養。xx教授表示,整本書閲讀的教學要放鬆一點,“讓學生有興趣,想辦法讓他們有興趣,沒興趣的人也不要過分苛求。”這一點我深以為然。動不動就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的事,我不會做的,雖然也擔心有的學生沒有真的去讀書,但一旦開始因為閲讀而交作業,就會讓大多數學生失去興趣,就得不償失了。

那我是怎樣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呢?有很多種途徑:一、我會在家長會上不斷強調閲讀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與孩子親子共讀、交流讀書感受,讓家長在書籍上多投資,多買書、多去圖書館,為孩子創造家庭閲讀氛圍;二、我會在班級營造“讀書好”的氛圍,常常表揚愛讀書的孩子,用書作為物質獎勵來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三、我會不斷給學生提供閲讀資源,充分利用班級的圖書角開展讀書漂流,每年發佈一次推薦閲讀的書單,每週評選一名“好書推薦官”進行好書推薦,時不時分享自己的讀書體驗。

3、注重自由閲讀。xx教授着重強調了要讓學生自由閲讀,例如書單的設計,成人推薦的書單孩子往往不愛看,那就不能強來,要尊重孩子的閲讀喜好。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確實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自己喜歡看的書往往比較淺顯,存在質量不夠高的問題。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採取潛移默化的方式去調整,發現孩子們讀的書質量不高,不動聲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級推薦一些更好的書,同時,適時開展一些好書共讀的交流活動。有了老師的引導,多少會有一點變化。但受限於孩子水平的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的閲讀能力只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其實這個書單的制定,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由老師制定變為學生共同制定,學生自己推薦的書,他們一定會更加感興趣。我打算下學期開始試一試。

古往今來,太多的先輩向我們講述了讀書的重要性。新課標中關於“整本書閲讀”的提出,是基於“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課程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盞指明燈。我想,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把孩子閲讀的興趣和能力真正地培養起來,那將是伴隨學生終生的良好習慣,於我們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jly4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