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紅高粱的觀後感

關於紅高粱的觀後感

下面是為你準備的關於 電視劇“紅高粱”的觀後感,歡迎閲讀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紅高粱的觀後感

莫言紅高粱讀後感800字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説。整個小説在一種神祕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讚美生命是該書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那種噴湧不盡的勃勃生機,讚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紅高粱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敍事線大部分由文字感受來完成。作者着重歌頌一羣有着傳奇色彩的人羣。“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他們之中,有餘佔鰲,有劉羅漢,也有戴鳳蓮。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紅高粱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莫言用他獨特而強悍的語言,與眾不同的文體安排,在高梁地裏生動深刻地展現了那一時期的血與淚,強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現一代人,演繹也什麼是傷與痛,什麼是真實與歷史,什麼才是人生,怎樣鑄就自己的一生,沒有思想與作痛相溶合的摸爬滾打,怎能造就一部傳奇。

第三,紅高粱的空間環境與造型描寫,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祕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祕生命的生存空間。紅高粱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梁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着生命的神聖。當紅高粱上描寫高粱地時,它是作為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羣,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紅高粱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紅高粱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潮。在這裏,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

記不清在哪裏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反映現實的。過去的歷史是血淋淋的歷史,是無數雙眼睛見證的,像記憶中的烙印一樣。無法磨平,更不允許篡改。尊重事實是人最起碼的良知。

紅高粱觀後感

紅高粱—一部描繪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讚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而我認為,通過對劇中女主角(鞏利飾演)九兒—一位險些淪為舊中國封建勢力犧牲品的女性的成功塑造,我們看到了舊中國女性非凡的人格魅力。她有這樣的經歷:曾屈從於世俗的家庭包辦婚姻,對自己悲慘命運也曾絕望過…。但是最後她卻抓住了唯一的救命草—血氣方剛的“我爺爺”,從而改變了她的命運,成就了一段被世人傳誦的佳話!

不管是面對劫匪時的鎮定自若還是面對日寇時的大義凜然;不管是與情人的激情野和還是對烈士的無限緬懷,都充分體現了女性們難得的魅力,刻畫出愛恨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的女性形象,這樣一位女性由不得我們不佩服!歸納起來,九兒身上體現瞭如下人格魅力特徵:

自尊自愛—當被父親以一頭騾子為代價嫁給患有麻風病的酒廠老闆李大頭時,這位堅強的女人為了保住貞操,為了捍衞自己的尊嚴,試圖通過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悲慘的命運,敢於自殺何嘗不是一種勇氣?

對封建制度以及世俗的反抗—當自私的老父親嘮叨着催促她回家時,她對父親説出了“大逆不道”的話—你跟你的騾子過去吧!我再也不回來了~當遇到心儀的男人時,大膽打破世俗的偏見,追求幸福的決心可見一般;

強烈的民族精神—當遭受日寇侵略時,毅然發動人們進行無畏的鬥爭,從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險些搭上丈夫和兒子;

超強的工廠管理能力—把一個瀕臨破產的酒廠快速地發展起來,甚至釀造出著名的“十八里紅”,這點足顯女性們“另類”的魅力。

以上這些,只是從我個人的視角來看該劇,當然像本劇的視覺效果以及極其戲劇化的故事情節等方面,都堪稱影視之代表作,但這些都有人專門討論過,所以我在此就用不着多説什麼了。本文在論述上肯定存在不足之處,還望大家予以指正為謝!

紅高粱:原始生命力的崇拜

“我給你們講的是我們家鄉那塊高粱地發生的神奇事兒。” ——影片紅高粱開始時的第一句旁白

紅高粱給我的總印象,集中到一點,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達了影片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這是一部帶上張藝謀強烈主觀意念的影片,應看做是一部較典型的作者電影。

在紅高粱中,張藝謀對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讚頌與褒揚,堪説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達到了幾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一種五體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對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顛轎”一場戲中,從表層來看,它是偌多抬轎的粗野壯漢對花轎中一位紅裝紅蓋頭新娘的戲謔式惡作劇;但從深層來看,它既是幾條赤膊壯漢面對新娘九兒的魅力所萌動的性的潛在歡悦與渴望的自發宣泄,又是對九兒面臨不合理不人道的兩性結合卻又愛莫能助的悲涼、怨憤之情的自發發作。而惟一能使這一載歌載舞的“顛轎”迪斯科從瘋狂的頂點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別的,正是轎中九兒的幾聲哽咽的啜泣聲。編導在這一情緒與節奏的轉變點中,把這羣粗野壯漢內心合乎人倫天性的美好性靈洞悉與燭照出來,是影片開始首先打動人心的點睛之筆。這一節奏休止造成的情緒落差,確定了九兒在野漢們心中實際佔據的真正神聖的地位,是影片對性的神力崇拜的一個明證。而在這羣抬轎壯漢中,又惟有“我爺爺”餘佔鰲,以其更加強烈的受性的神力驅使的生命意志力,敢於把自己內心的騷動與渴望一一付諸外在的實際行動——比之於其他壯漢,餘佔鰲確實高出一籌,是名副其實的獨佔鰲頭——憑着九兒曾給他的一個美目顧盼,以至於接踵而來的殺夫、劫妻乃至高粱地裏的交歡野合,都成了一樁樁不再是施暴施惡而是全部順理成章的一攬子“仁”事美差了。這裏的“仁”,不能以狹隘的法的定律為準繩,而必須從更加寬泛的自然與原始的生命定律——種的良性繁衍與發展、種的優勝劣汰中去尋找;而這裏的“美”,自然是進行了藝術的選擇與渲染的電影美(如略去了“殺夫”的直接描寫等等)。當銀幕上展現九兒痴迷地後傾倒地的詩一樣朦朧的近景,餘佔鰲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紅色“大”字狀展開的九兒身前的俯瞰大遠景(這裏乾脆是一個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肅穆儀式了!)以及逆光中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的動態空鏡,可説是把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鋪繪中推到了藝術美的制高點——不過反觀影片,張藝謀實在應當在此處把文章的濃度做得更足一點,以使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紅高粱地交歡場面,華彩樂章般地達到更其神聖化的境地!

其次是對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紅高粱中,張藝謀要展示我們的人生圖景是:這些十八里坡人,他們男歡女愛,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為族仇國恥,他們也一定奮起抗爭,報仇雪恥,哪怕是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愛恨之兩極,相反相成而一致。確實,這些人説死就死,那個李大頭、那個冒充“禿三炮”的路劫者等等,似乎是死得那麼容易、那麼輕鬆又那麼無聲無息。這裏自然不是指這些消極意義的死。而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死、那些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義之死——無論羅漢大叔還是九兒乃至“禿三炮”之死於日本侵略者的屠刀與炮火之下,都成為壯烈犧牲之死、震懾人心之死!為此,張藝謀在影片中不惜讓人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並讓牛的被屠宰與人的被屠宰之均成犧牲做了強化對比。對此,我們當不能表面地視之為在對“犧牲”一詞做其概念本義的訓詁圖解,而是內在地在隱喻牛的犧牲與人的犧牲之不可同日而語。影片的結局使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是在沉默中被屠宰而成犧牲,人則在爆發的反抗中成就自己的犧牲,並將與屠宰者同歸於盡。這一表現,也最終成為了對死的神力的證明。

第三是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紅”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複唱過兩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獎:“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口不臭……喝了這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而餘佔鰲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兒在高粱地裏的私情一吐為快,並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傳為美談的——紅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羈的神力;紅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一四七,三六九:九兒,這個十八里坡的惟一女性,不正是在她入主十八里坡酒坊為掌櫃的那一刻,向酒坊眾夥計們第一次宣佈了自己的小名就是“九兒”(酒兒)嗎?酒與人,其神力與品格之所以一致,就因為兩者都誕生於紅高粱地。十八里坡人以酒為氛圍,十八里坡人以酒為依託;酒彌灑在十八里坡的人羣中,酒成了十八里坡人調節與強化人際感情關係的催化劑。説穿了,影片對酒的神力的崇拜,就是對十八里坡人的神力的崇拜。

紅高粱以對性、對死、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現了對人的本性中最基質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慾望、意志即生命本質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現,使影片不同凡響地“遊乎逍遙放蕩縱任變化之境”1。這是當今中國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嘗試與探索。我認為,影片得以在國際影壇贏得共鳴與一致喝彩,正是在這一點上;它斷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能概括的。

紅高粱家族讀後感1500字

我沒看過電影紅高粱,當然這之前也沒看過原著。直到最近莫言因諾貝爾文學獎而名滿天下,我才把書借來看看。

我看它的時候是個分外晴朗的下午,你難以想象在一個冬天幾乎沒有太陽的地方享受一個明媚下午的愉悦,但是在這個令我無比歡喜的下午卻因為這本書讓我像是處在滿是烈火的水中,糾結不已。我陷在這個熱血正義但獸性的餘佔傲的角色中,我糾結的經歷着他經歷一切,他的作為他的思維讓我難以理解,書中的暴力和殘忍更是讓我無法理喻——為什麼要用那麼極端的方式處理事情呢?這可能是我完全脱離了那種社會我根本感受不到那種社會下人們的價值觀。但同時我不得不驚歎於主人公餘佔鰲和戴鳳蓮那樣驚豔放抗。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苦難的反抗與不滿。他們堅強地守護自己的自由,傲然地活着。看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就一羣流着高粱血統、渾身散發着鮮活人性的紅高粱地英雄。

讀書的過程中我感覺莫言寫作時傾注了大量的感情的同時嫻熟地賣弄着小説的技巧,倒敍插敍,讓整個時間線索混亂中又具有合理性,讓我有時有些小迷糊的,但看完之後又對作者這樣的安排讚歎不已。全書的高潮“餘司令伏擊鬼子,‘我奶奶’犧牲”被安排在最前面,後面抽絲剝繭般地展開餘佔鰲和“我奶奶”的愛恨情仇,講述“我奶奶”生前身後的各種故事。莫言對於線索的熟練掌握表現了他胸懷大局,能在這看似繁瑣複雜的線索寫作並掌握好中清晰的理清思路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對於讀者的我有時都找不到頭緒。同時作者獨特的創造人物的視角也給我很大的衝擊,紅高粱家族雖然是一部以抗戰時期為背景,描寫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説。但他並非像以前的抗戰題材的小説,塑造的是幾乎完美的正義的愛國英雄,是正義與邪惡的強烈對比。紅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些列抗日的英雄卻是正義與邪惡共存的複雜體,他們是一羣獨特的,有着鮮活的生命與人性,那應該就是紅高粱特有的吧。作者是以怎樣獨特的眼光來審視社會的呢,我想這是他以往經歷所致。

為了能理解作者這樣獨特的視角和驚豔的作品我先了解了一些他的背景,莫言是農村的,他小的時候受過一些磨難,曾加入解放軍。我想就是這些經歷讓他有靈感寫出這本書,他把他看到的農村思想放大,他把自己小的時候的磨難放大,把在軍隊中經歷的種種放大出來。我知道紅高粱家族這部小説是莫言的早期作品,也算得上是莫言的成名作,因為張藝謀把這部作品改編成電影,這部小説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電影的渲染下很多人關注的了這本充滿野性和對原始慾望的張揚的紅高粱,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的時候稱莫言作品為“魔幻現實主義”,我覺得正是莫言的作品帶來的這種獸性而殘忍的力量,撕去了文明社會下虛偽的温情面紗,直接剝開戰爭、死亡、情慾外面的畫皮,展現最殘酷的一面呈給讀者,它不是一般文學作品那種含蓄而優雅的表達,而盡是直白地描寫暴力、骯髒和殘忍,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人性。這也是作者的以往的經歷所帶來的吧,在童年時的經歷讓他看到這些人身上野性,在軍隊的經歷讓他痛恨戰爭,因為他看到戰爭讓人隱藏的殘忍、暴力和殘忍暴露出來。

看完這本書讓我相信曾經的經歷是寫作的靈感,當我們經歷的事越多我們就越有積澱,有積澱才有靈感。如果不是莫言以前的經歷他怎麼會有這種靈感和體會,又怎麼寫出這樣驚豔的小説。讓一個從小生活在温室中的作家寫這種經歷很多磨難的人物是不可能的,寫出來的文章也只是一堆詞藻的堆砌沒有任何感情。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我,不要一味羨慕別人的成果,那是經歷風雨後的沉澱,要想有一番作為還得自己去爭取。

紅高粱觀後感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就和影片末尾豆兒説的一樣,滿眼都是紅色,最初是愛的紅,最後是血的紅。

剛開始看時還是很輕鬆的。看到九兒穿着一身大紅的衣裳當了新娘,但嫁的卻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了麻風病的老頭子,雖然對九兒爹賣女還錢的行為感到不平,但送親路上的嘲卻讓人感覺蠻歡樂的。九兒掀開轎簾偷看那一眼,我想她可能已經被吸引了。從小到大生活在那麼貧困偏僻的地方,她必定也沒怎麼出過門,沒見過那麼精壯的男人,更何況她要嫁的還是那樣一個病怏怏的老頭子呢。餘佔熬得背影想必已經烙在了春心萌動的少女心裏。挑夫們折騰新娘,九兒不肯説話,他們便又顛轎子又唱歌,讓人感覺好生熱鬧。一望無際的黃土地讓人感到壯闊,幾個西北漢子和一頂紅紅的轎子給這壯闊的嘲添了不少生氣。大概餘佔熬心裏對這苦命的女孩也有些憐惜與心疼,九兒仍一言不發,他便要大家別再折騰了。之後電影裏那片重要的野高粱地便出現了。説這地鬧鬼還配上一些風吹高粱葉子的詭異聲音還令人蠻害怕的,原來是要為冒充土三炮的劫匪出場渲染點氣氛。畢竟他就那麼一個人,還是被挑夫們幹掉了。可這劫匪的戲真是挺重要的,否則九兒不會出來轎子。蹲在轎子旁的餘佔鰲回頭,走向高粱地的九兒回眸,眼神恰好撞上,又或許他們尋找的正是彼此,二人這是必定已經是對彼此心生愛慕了。到了十八里坡,餘佔鰲的任務完成了自然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便離開了,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忘不了他離開時在蒼茫天地映襯下那不捨得身影。

九兒這女孩也是很有個性的,雖然她只能認命按爹爹的安排嫁給不喜歡的人,卻隨身帶了把剪子,還要與把一頭騾子看的比自己還重要的爹爹斷絕關係,這份決絕值得敬佩,又或許也沒有什麼可敬的,只不過是每個被命運逼到絕路的人的條件反射罷了。回門的路上被劫,本來滿心恐懼,看那人摘下面具的一刻,九兒心中的恐懼應該已經被喜悦代替。隨後野高粱地裏發生的一切,與其説是強佔不如説是你情我願。獻身給自己心愛之人總好過被一個老頭子糟蹋,重新坐上騾子後九兒嘴角的笑容和藏在高粱地裏跟着九兒爺倆的餘佔鰲唱的那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都讓我們感到他們心中的喜悦。奇怪的是,九兒也算個有婦之夫,做出這種事卻讓人聯想不到已婚婦女出軌之類骯髒齷齪的字眼,因為她的婚姻本就是個悲劇。

燒酒作坊的掌櫃死了,旁白説相信是爺爺乾的,我也信這一點,説也奇怪,我的內心並沒有為一個生命的逝去感到可憐,也沒有對殺人者進行譴責,相反卻為九兒的自由感到高興。後來的戲份中對九兒的憐憫完全變成了欽佩,掌櫃的死了,夥計們也要離開,一般女孩肯定不知所措落得個悲慘下場,但九兒用她的真誠將大家留了下來,保住了燒酒作坊。這時候該出現的人出現了,若真是餘佔鰲殺了前掌櫃的,九兒成了寡婦他怎麼可能不來呢。可這廝卻喝醉了,滿嘴胡言亂語,雖説他説的是事實,可一個大男人不加修飾的話還是讓九兒這個小姑娘感到丟臉,更何況她現在是掌櫃的,要給自己留下尊嚴。縱然心裏喜歡他,也要將他連行李帶人推出門外。

被心愛之人拒絕了,醉酒的餘佔鰲在酒缸裏待了三天三夜,一個原因可能是喝醉了,但再罪第二天也該醒酒了,更深一層的原因恐怕是他心愛的姑娘被土三炮劫走,他不願看到九兒被土三炮糟蹋的事實。九兒這姑娘畢竟堅強,大家湊夠了贖金將她贖回來後也就慢慢好了起來。在大家的邀請下她去看了釀高粱酒的過程。漢子們只穿着內褲熱火朝天的幹着活,紅紅的高粱酒就這樣流淌出來,那清透的紅色讓人看了甚是喜愛,祭酒神時大家一起唱的歌也是很有氣勢。讓人看到了物質生活不豐富時人們精神上的充實富足,他們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這時不速之客又來了。餘佔魃能是想發泄心中的不滿,向剛釀好的酒裏撒尿又將九兒攔腰抱進屋裏,此時九兒也不再反抗了,可能經歷了被土三炮劫走的事情後,她已放下心中的尊嚴與顧忌決定於心愛之人在一起。萬萬沒想到的是,餘佔鰲的惡作劇讓高粱酒釀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味道。羅漢大哥將釀好的酒放在九兒門口結果卻是餘佔鰲來開門,他便知道發生了什麼,第二天便離開了燒酒作坊。

這時便不得不提一下羅漢大哥這個人物了。他是看着九兒嫁過來的,整天和一羣大男人呆在一起突然身邊多了個如花似玉的姑娘肯定會心生好感,雖然可惜姑娘嫁給了一個有麻風病的老男人但畢竟她已經是掌櫃的的妻子也就不再好胡思亂想些什麼。可後來掌櫃的死了,九兒求他幫自己執掌家事,他重新看到了希望,為了心愛的女人,他也爽快的答應了。可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餘佔鰲的出現讓他徹底死了心,再也沒有留下的理由,九兒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便只有離開。羅漢大哥對九兒的愛是深沉的,但他的離開也讓九兒瞭解到他對自己的一份情誼。

之後套用一句俗話,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雖説餘佔鰲不是王子,九兒也不是公主,燒酒作坊更不是美麗的城堡,但與相愛的人在一起又夫復何求呢?故事發展到這裏未免太過美好了,這樣的故事是不會給人留下太大印象的,故事到這裏發生了轉折。若干年後的某一天,九兒認出了遠遠觀望她的那個人影追了過去,她認定了那時羅漢大哥。消失了那麼久的人為什麼又回來呢?恐怕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想再看一看曾經守候過的姑娘。

之後的劇情發展中,那抹亮紅便變成了暗紅。日本人來了,為了修公路,他們抓來人,把高粱地踏平。為了讓中國人聽他們的話,他們要殺雞儆猴。他們將一個人高高吊起,讓一個夥計活剝了他的皮。這人抬起頭,原來他是土三炮。當初他劫走九兒,餘佔鰲去找他拼命時他放了餘佔鰲一命,可見此人是講究江湖義氣的,雖説是一個土匪一樣的人,平日裏也做了不少惡,可是在日本人面前,他還是奮起反抗,一個土匪的形象瞬間昇華成了英雄,幸而夥計重義氣給他了一個痛快的了結。可羅漢大哥卻沒有那麼幸運,他被活剝了,口中卻一直咒罵着日本人,至死方休。我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也曾經反感電視中沒完沒了的抗戰片。這部片子裏沒有轟轟烈烈的戰爭嘲,卻更讓人揪心,他把日本人最殘忍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為苦難的同胞感到悲痛。

那時候的人們是不會貪生怕死的,餘佔鰲和九兒回到燒酒作坊,用當年羅漢大哥釀出的十八里紅來祭奠他。作坊裏的每個男人都喝了一碗酒發誓為羅漢大哥報仇,甚至年幼的豆兒。他們唱起了那首祭酒神的曲子。最初唱這首歌時,羅漢大哥還在,大家為釀出好酒那麼高興,可此時再聽到這首敬酒歌,確是另一番滋味。“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這兩句歌詞最初讓我困惑,可細品就好像説那皇帝是日本人,見了他們我們燒酒作坊的漢子不會低頭。九九歸一像是一種視死如歸的誓詞,宣告着他們的決心。

可命運不是誰能左右的,九兒在給男人們送飯的路上被射殺了,就死在餘佔鰲的面前。漢子們伴着長號聲端着點燃的高粱酒向前衝,將日本人的車引爆了。可是卻沒能活着回來。只有餘佔鰲倖存下來。他面對着死去的九兒又唱起了當初那首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當初年輕的男女相愛之時表達愛意的歌曲如今卻成了對再也回不來的心愛之人的祭奠。“妹妹大膽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此時,九兒已經走在去往另一個世界的路上了,本是一首歡快的歌,卻唱得人忍不住掉下淚來。莫回頭,不是不想回,是回不來了。豆兒指着天上的慢慢被吞噬的紅日叫爹爹看,那圓圓的紅日最後整個消失,好像預示着日本人早晚會在中國消失,而後太陽又慢慢的出現,彷彿給了我們希望。光明的日子就在眼前。故事的結尾,豆兒對死去的九兒唱着,“娘,娘,你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化錢”,這是豆兒美好的願望,可是看完這部電影我卻還是不懂,為什麼要上西南,要苦楚化錢。

看過這部片子,恐怕以後看到紅色,就會想起紅高粱,想起一段美麗的愛情,想起一羣勇敢樸實的人。

標籤: 觀後感 紅高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jkn3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