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通用22篇)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通用22篇)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

戰鬥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不負錚錚誓言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通用22篇)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戰、捨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他放棄安逸生活,主動來到最艱苦的地方建功立業,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計個人得失,活得樸實而純粹……

他叫張富清,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20__年12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發現,這座寧靜安逸的小城裏竟“藏着”一位有着卓著功勛的戰鬥英雄。

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上,記錄了這位張富清老人在硝煙戰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在壺梯山戰役中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一個、打死敵人兩名、繳獲機槍一挺,並鞏固了陣地,使後邊部隊順利前進,獲師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帶領突擊組6人,在東馬村消滅外圍守敵,佔領敵人一個碉堡,給後續部隊打開缺口,自己負傷不下火線,繼續戰鬥,獲團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臨皋執行搜索任務,發現敵人後即刻佔領外圍制高點,壓制了敵人封鎖火力,完成了截擊敵人任務,迅速消滅了敵人,獲師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永豐戰役中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了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獲軍一等功。

……

張富清告訴記者,1948年3月他參加瞭解放軍,不分白天黑夜的戰火紛飛,早已記不清打過多少仗,受過多少傷,但印象最深的是永豐城那一仗。

“我是夜間躍城,第一個跳下城牆的。很快在腳下刨了個土坑,把捆好的八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彈環上栓了個繩索,我猛地一拉,炸藥和手榴彈同時爆炸,炸燬了敵人的第一個碉堡。”講述起往事,老人的臉上洋溢着昂揚鬥志。張富清説,他端着衝鋒槍朝敵羣猛掃,突然感到頭頂彷彿被人重重錘了一下,他並沒有在意繼續戰鬥,直到血水順着臉頰滑下,用手一摸頭頂,才發現一塊頭皮被揭了起來……這是一顆子彈擦着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的一道淺溝。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他炸燬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四箱彈藥。因在戰鬥中表現英勇,張富清獲得西北野戰軍甲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戰鬥結束,張富清死裏逃生,而突擊組的另兩名戰友卻從此杳無音信。

“收復永豐以後,和我一起的兩名突擊組的戰士,我到處去找……找不到,他們到底去哪兒了?”張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戰友,他們很少留下照片,但他們的影子卻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餘載,成為老人最掛念的人。

1950年張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獎章。1955年退役後,他將包括“人民功臣”獎章在內的三枚軍功章,和那些證書一起,裝進了一隻舊皮箱裏,被封存、被隱瞞、被遺忘……

對於父親的往事,小兒子張健全表示,幾十年來,他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從未聽他説起過這些赫赫戰功。

這些戰鬥功勛,為什麼從來不講?

張富清説:“很多戰友,為黨為人民獻出了生命,他們的功勞都比我高,我有什麼資格居功自傲、炫耀顯擺自己?”

瞞得再緊,瞞不過最親的人,只有妻子孫玉蘭最清楚丈夫身上的傷。

“他的牙齒是假牙,我問他牙齒怎麼回事,他就説炮彈打過來把他牙齒炸掉了。我經常笑他的腦袋,我説你是個癩腦袋,他説我這腦袋是在戰場上受傷的。”孫玉蘭笑道。

在張富清右身腋下,是戰爭中被燃燒彈灼燒黑乎乎的一大片;在頭頂的傷疤至今依稀可見……

槍林彈雨,視死如歸,大義凜然。那些留在身上的傷痕,是張富清戎馬一生抹不去的“勛章”!

1955年初,張富清退役轉業,他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闊別多年的陝西老家,從武漢一路向西,來到地處偏遠、人才匱乏的湖北恩施來鳳縣,懷着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憧憬,先後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工作,兢兢業業,默默無聞,把餘生奉獻給了這座小城。

1985年,張富清在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從轉業到離休的30年裏,這位曾經的戰場上“排頭兵”,在平凡崗位默默地做着一顆“螺絲釘”。

如今,張富清已經95歲。耄耋之年的他,經歷了人生中的又一次“變故”。

7年前,88歲的張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為他的餘生會在輪椅上度過。但卧室中的輪椅,張富清卻很少使用。他裝上義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來。

“我當時想的是,我要發揚保持突擊隊員的精神,我要站起來!”張富清説,比起失去生命的戰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這些困難都不算什麼。

他用雙手撐着輔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練習行走。練習初期,因為走不穩經常摔倒,受傷流血的意外時有發生。家裏的牆壁上,至今還留有他為了重新站起來時流過的血跡。

靠着一股打不倒的執拗,如今的張富清已經可以自由走動,可以下樓買菜,還會親自下廚給老伴炒幾個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共產黨員,後輩們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着,子孝孫賢,是晚年張富清最滿足的事。

身披戎裝,保家衞國;告別軍旅,初心不改。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張富清靠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紮根深山,張富清為的是不負一個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莫道無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蹟和精神仍是激勵人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將英雄精神賦予新的時代,讓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座標,讓不朽功績永不磨滅,讓英雄精神熠熠生輝。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2

近日,央視新聞頻道播放戰鬥英雄張富清的英雄事蹟,觀看後,讓我們真是萬分敬佩和感動。他一直以來默默的深藏功與名在來鳳縣工作,默默無名與普通退休幹部一樣。但是,連他家人都不是清楚,他曾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並被授予軍戰鬥英雄稱號和師戰鬥英雄稱號。

在萬分敬佩和感動之餘,我們也十分渴望和呼喚張富清精神在現代廣大黨員幹部中體現。觀看後,我想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發揮榜樣力量,努力在黨員幹部中形成爭先創優、甘願奉獻的濃厚氛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年來,他從來不向組織要求什麼。因為採訪時他説,與已犧牲的戰友相比,他的功勞與他們相比不算什麼,可他還活着,還享受那麼多好的待遇,他已經很知足了。在張富清老人眼中,他謙虛説自己不算什麼,因為他當時周圍的優秀共產黨英勇事蹟深深影響着他,就應該這樣。在我們眼中,他的先進事蹟令我們敬佩,我們不僅要努力宣傳優秀共產黨員榜樣,也要爭當榜樣,影響更多的人成為榜樣。

二是銘記家國一體,沒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哪裏來家庭的幸福安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從當時戰爭年代,國破家亡畏難之時走過來的張富清,更加深刻理解“先集體、後個人”精神,也更加明白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救千千萬萬的“小家”。所以,他總是站在一個國家的大角度,去思考該幹什麼,自己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具體表現在,無論是他年輕時候在部隊復員就業中選擇來鳳縣,還是為國家節約一點而選擇便宜晶體安裝(他老年的時候,做了白內障手術)。這樣的行為,我們感到不已,而他覺得理當如此。

三是永遠幹字當頭,只有是黨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要無畏艱辛、一往無前。英勇戰鬥稱英雄,甘於平淡藏功名。他部隊復員轉業後,原本可回老家,憑軍功安排到一個舒服的工作崗位,但卻選擇去最困難的湖北來鳳縣,只因為響應“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的部隊號召。央視採訪他時,他説在工作中也有委屈,但想想犧牲的戰友,就馬上沒事了,繼續奮鬥。現在,我們幹工作狀況可能不一樣,但缺乏他這樣不畏艱辛、一往無前的幹勁,總是患得患失、拈輕怕重。

迴歸本色最動人。深藏功與名60載,不僅以一名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簡退職時,首先動員自己妻子離職;在大兒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機會是,卻讓其放棄機會,下鄉當知青。作為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都應該向張富清精神學習,學習他忠誠於黨、失志奉獻的政治品格,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戰鬥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3

10月17日,“支教奶奶”周秀芳又在寧波人的朋友圈裏刷了屏。在重陽節,也是第五個全國扶貧日上,周秀芳榮獲全國脱貧攻堅“奉獻獎”。

手握獎盃的她,面對鏡頭,笑容可掬。可是,她的心裏有點着急,因為天氣漸冷,一批物資還沒來得及送到支教山區孩子們的手中。

按照慣例,周秀芳一般不愛去參加頒獎禮,更願意把時間花在支教上。但考慮到這次獎項的規格以及能為支教山區對接到資源,周秀芳還是決定去了。如此便耽擱了物資發往支教地區的時間。“孩子們每天要走十來里路去上學,有的孩子還穿着破底的鞋。想到這些,我心裏難受。”周秀芳有些焦急地説。

從20__年8月起,先後到貴州、湖南漵浦等地支教,心裏時時刻刻記掛着支教山區的孩子,成了退休教師周秀芳近幾年的生活重心。面對周秀芳超乎常人的善良,不少人會發出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做?一句話,把周秀芳的記憶拉回到60多年前。

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為人心善的父母還收養了兩名孤兒,這使得本就家道中落的周家,負擔更重了。更不要説在家中富裕時,父母的樂善好施。父母的善舉,孩子們都看在眼裏,也在心裏埋下了善根。

而影響周秀芳把善意播撒到教育事業的,是她人生中談起來就要情不自禁落淚的三位老師。

國小

周秀芳5歲開始上學,成績名列前茅。當上四年級時,由於家庭變故,家裏已無法再支撐她的學費。非常熱愛讀書的周秀芳此時遇到了人生第一位恩人——鮑老師。時任班主任的鮑老師説:“這麼小的孩子,成績又這麼好,如果輟學就太可惜了。”於是,鮑老師幫周秀芳墊付了三塊五毛錢的學費。周秀芳的求學生涯才柳暗花明。

從講述第一位恩人老師時,周秀芳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不知不覺間,十幾張沾滿淚水的紙巾在桌上散落開。

國中

周秀芳説,到了國中,家境依舊沒有好轉。尤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不少學生主動退學,有校長、老師去學生家中勸學生返校。

周秀芳在幫一位校長指路帶路時,訴説了想要讀書的念頭。不料,這位校長知道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周秀芳的名字,並撕下來告訴她,拿着這張紙到一所民辦學校去念書。

休學一年的周秀芳,再次踏上了求學路。

保姆生涯

這位有恩於周秀芳的校長名叫徐志慧,在周秀芳之後的保姆生涯中,再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中畢業後,就連“勉強”讀書,家中都再無力支持。周秀芳無奈再次輟學,找了東家去當保姆。剛好這個東家就是徐志慧校長。

看到徐校長家有大量的藏書,周秀芳渴求讀書的意願再次噴湧,忍不住開口説:“這些書我可以看看嗎?”徐校長一口答應了。

從此以後,周秀芳白天帶小孩,晚上看書,常常看書看到半夜一兩點。住在隔壁一位名叫黃靜宜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後,對周秀芳説:“你性格好,對孩子有愛心,又愛讀書,真的可以當一個好老師!”

這句話,點燃了周秀芳的內心:“我一個小保姆也能當老師嗎?”從這之後,周秀芳就更加拼命地讀書。在當保姆的兩年時間內,她自學完成高中和師範學院的相關知識。

也正是感恩於三位老師,更堅定了周秀芳的信念——如果能當一位老師,寧可減去十年陽壽;如果以後有了能力,一定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4

一曲道德禮讚,一篇精神史詩,一年一度的"心靈收成"。在這個簡單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現出這麼多感人的事蹟和值得感動的人。這些感動,不是因為脆弱,不是因為悲傷,而是“感動”激發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些人物襯托着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放飛追逐着我們的中國夢。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靈。中國夢,凝聚中華兒女的百年期盼,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烘托我們美好的中國夢,支撐我們美好的中國夢。

“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天檢查檢查自己”,我要向他們看齊,用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都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一起高舉正義之旗,讓這種“正能量”灑遍整個神州大地。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5

今天,我觀看了“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富清。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英勇善戰、捨生忘死,榮獲大軍區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退伍後,他自願申請轉業到當時條件堅苦的來鳳縣工作。他艱苦樸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載。20__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工作人員發現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鬥英雄。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説,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脱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説,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__年黨齡,見證“絕對忠誠”

在新中國成立週年之際,一位黨齡__年的老戰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裏,在戰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於衝鋒在前、敢於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裏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誇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幹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友,他什麼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__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不改初心”,什麼是“淡泊名利”,什麼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__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6

這些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在學校裏觀看的愛國教育影片《鹿鳴翠谷》讓我深思。

從小小的銀屏上,我第一次真實地領略了抗日小英雄們的風采:抗日戰爭時期,由於鬼子的掃蕩,鐵子哥、鴨蛋姐和文文三個小夥伴和自己的隊伍分散了,他們逃到了山上,正好撿到了失去母親的嬰兒——小石頭,他們躲在山洞裏,忍飢挨餓,他們然而他們沒有被困難嚇倒,一邊照顧小石頭,一邊尋找隊伍的蹤跡。飢寒交迫的時候,一隻被他們所救的母鹿來到他們的身邊,為他們送來了鹿奶,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尋找隊伍的過程中,孩子們幾次與敵人相遇,他們手無寸鐵憑着機智勇敢與鬼子周旋着,許多次都是虎口脱險,遺憾的是,在後來敵人的一次搜山行動中,鐵子哥為了掩護弟弟妹妹,不幸中彈犧牲了。鹿媽媽傷心不已,鳴叫聲響透整個山谷。

影片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多麼勇敢的小夥伴啊!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既為鐵子哥的不幸遭遇而流淚,更為鐵子頑強的革命精神而驕傲自豪。此時,憎恨日寇,熱愛祖國的情感自心底裏油然而生,使我渾身充滿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日本侵略者武器先進,軍隊人數多,還有不少_為他們服務。但是他們來到我們中國人的土地上_放火,搶劫資源,讓我們的國家受到莫大的傷害,這種侵略行為,遭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反對。《鹿鳴翠谷》只是中國人民八年艱苦抗戰的一個小小片段,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何止一個鐵子哥呢?

《鹿鳴翠谷》讓我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的不容易,它要求我們繼承革命傳統,愛祖國,愛人民,不怕困難,努力學習,為祖國美好的未來奮鬥,再奮鬥!是啊,對祖國的愛是一種偉大而深沉的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祖國貢獻了自己的一切。想當年,南宋名將岳飛,從小立志“精忠報國”,一生馳騁疆場,鼓舞了多少人奮發向上的鬥志;看今朝,邊防軍叔叔們,拋頭顱,灑熱血,扞衞着祖國的尊嚴。

我們今天的少年兒童要樹立熱愛祖國的思想,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愛家人、愛同學、愛班級、愛公物,為媽媽洗一次腳,為爸爸倒一杯茶,給同學一次幫助,為班級修一次桌椅,為路人指一次路,點點滴滴都能閃射我們的思想,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小事不小,小中見大。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處處以鐵子來激勵自己,從鐵子身上汲取更多,更豐富的養分,做一名愛國愛家的人,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7

陳睿瀾的偶像是小鹿純子,這是《排球女將》中的角色,由日本女演員荒木由美子扮演。這部電視劇在80年代曾經在中國帶來巨大的反響。

80年代也是中國女排的黃金時期之一,1981年的世界盃冠軍開啟了中國女排輝煌的“五連冠”時期,“女排精神”在這一時期逐漸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波盪開來,它跨越的行業分割,成為了當時中國女性的一面精神旗幟。

而現在,在40年過後,“女排精神”又跨越了代際的隔閡,湧向了00後的陳睿瀾。

前不久,陳睿瀾看了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的預告片,感動之餘一種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因為她也是一名女排隊員,她相信自己也會是“女排精神”的傳承者。

在國青集訓時,陳睿瀾更近更深刻的瞭解了郎導(中國國家女排教練郎平)她們那一代中國女排如何在簡陋的竹棚館裏摸爬滾打、艱苦磨鍊的。老一輩女排運動員在那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五連冠,成就了中國女排自強不息、永不放棄,敢於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陳睿瀾在代表國青比賽時,每當穿上印着中國兩個字的隊服,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登場時,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就讓她渾身充滿了堅定的力量。

她非常重視現在的每一次訓練,她會因為持續練習的一個動作有突破高興地張開雙臂在場地奔跑,她覺得當下更加重要的是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陳睿瀾未來希望自己可以快快的成長,除了作為場上自由人應該掌握的各項技能,更要提高自己全面綜合能力,與團隊一起走向更高的領獎台。同時作為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訓練之外還會集中精力投入學習中,完成大學所有的課程,順利的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做一名排球場上的智者。

陳睿瀾覺得女排這種團隊運動對她心智的磨鍊很有幫助,雖然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團隊運動的魅力就在於可以把一羣性格各異的人融合在一起大家都相互取長補短,團隊協作,不斷磨合成為更加優秀強大的團體。

採訪結束後,陳睿瀾立刻回到隊伍中認真訓練,開始她每天的訓練,在訓練場地上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格外認真。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8

20__年的3月30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四川涼山森林大火災,讓30條鮮活的生命就此化為烏有。為了讓我們科學地知道四川涼山森林大火災的危害,以敬佩的心態面對那30個救火英雄,吳老師在班上舉行了一次重要的班級討論會,要大家就“森林火災”這個問題發表看法。

班級討論會開始了,郭宇航介紹了四川森林火災大災難,講完之後,有的同學介紹了引發森林火災是天禍還是人禍;有的同學介紹瞭如何預防火災,還有的人説到有一些不法分子出售不合格的滅火器,逃生繩……

趙一成説:“以前有人在森林裏燒紙,有時忘了撲滅火苗,這樣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災。”

這時,張中宇説:“很多人喜歡在野外露營燒烤,燒烤架冒出的火苗,這樣會點燃周圍的小草。”

劉喬雨站起來説:“我要給消防隊員獻花,我十分欽佩他們。”

魏欣茹説:“我長大了要當醫生,要全力以赴地救助消防隊員。”

白紫燕説:“在家裏不要吸煙,我們不可以玩火,煤氣別忘關上。”

……

吳老師説:“大家談的很好,我們可以寫下來,讓人們瞭解我們同學們的心聲。”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9

一年一期的《感動中國》如約而來,在每年春天開始的時候,一批各行各業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屏幕,給予我們感動和力量,積澱了一年的淚水為他們而流,這淚水正是他們人生的閃光點。他們――一個個十三億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執着堅持,用為事業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時刻冒死拼搏……在十三億國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兩個小時的直播,一個個精彩的而又有意思的節目讓活動一次次推上萬人矚目的高潮。我一定要像那些道德模範學習,如:中國女排精神。

體壇江湖波雲詭譎、充滿變數。曾經“十冠王”的古巴匿跡,往昔六奪冠的日本成為過去,擁有“12冠”記錄的俄羅斯慢慢退卻光環。哪怕20xx年,郎平再次擔任中國女排教練,中國隊處在低谷,國際上鮮有戰績,亞洲也難言勢不可擋……因此,女排精神並非意味着百戰百勝的“不丟一球”,而在於那種為勝利不放棄、不拋棄的堅定執着。對此,郎平多次提到“女排精神不是贏的時候才有,而是在大家看不到的每一天”。對啊,為夢想努力拼搏、為成功頑強鋭意,才是女排精神的密碼字典。

一場屬於中國女排姑娘們的回報大餐,一場送給全體中國人的精神大餐。有道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中國人從來講究憂患意識和未雨綢繆。在舉國歡慶和鮮花掌聲包圍之時,有的人難免會“潑冷水”,“女排精神會過時嗎?”有人對此作了很好的回答,“女排精神永不過時!中國女排在路上,所有奮鬥者也在路上。每個人都在奔跑,中國就會勇往直前”。如此,每個人都應做女排精神的奮鬥者和傳播者,給祖國巨輪揚帆起航不懈努力。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0

我愛我的祖國——中國。它是一個風景如畫,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

20__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四川地區成為一片廢墟,需要重建,但這需要巨大的資金,於是政府呼籲大家為四川捐款。大家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捐款,為了災區的同胞,為了四川,也為了祖國。

我們國小也為此舉辦了一次義賣會。老師讓我們把家裏不需要的東西帶來捐掉,並準備一些錢。第二天早上,我們把帶來的東西交給了老師,等待着下午義賣會的開始。

終於到了義賣會開始的時候,我們帶着各自的錢去市場上選購了。我先來到了一個攤位,呵!好多的書哇!我挑中了一本名叫《綠野尋蹤》的書,問了價格,才一元錢,我付了錢,就走了。我轉了轉,在一個堆滿小飾品的攤位前停了下來。我看來看去,每個飾品都很漂亮,我挑了好久,才找到一個最滿意的。那是一個很漂亮的手鐲——手鐲上穿了許許多多的粉色小珠子,在這些小珠子中間,穿插着幾隻美麗的蝴蝶。我一問價,要三元錢,我覺得物有所值,就買下了。我又到了別的地方轉了轉,買了一本二元錢的《水滸傳》,一支二元的熒光筆和都是一元的鉛筆,橡皮。

義賣會很成功的結束了,我捐了一個熊娃娃和十元錢。這次義賣會不僅讓我感受到了購物的快樂,也讓我為祖國盡了一份綿力。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1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情感。每個人都愛養育自己的父母雙親,都愛自己的家,愛自己舒適的小院,進而愛自己生於斯的故土、長於斯的祖國。愛國不是一種抽象化的概念,它時刻藴藏在人們的心底,人們對祖國的感情,就像與父母家人一樣,永遠割捨不斷。

愛國是我們心底的激情,又是我們心中的信念。每一箇中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應當的事。這種信念植根於我們祖國曆史上無數愛國英雄的心中。愛國將領史可法堅持抗清鬥爭,被俘後英勇不屈,慨然就義;飛機設計師馮如為國爭氣,設計我國第一架飛機,在國際上引起轟動,而他不為國外榮華富貴所動,毅然回國……這些事蹟説不盡、數不完,可以説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一步民族自強不息的歷史。作為這部歷史的續寫者——我們愛國的信念,正是在祖先們愛國精神的滋養下,開始抽芽、長大,並堅定的樹立起來。80後的大學生們喊出來這樣的口號: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天平上。祖國是最重的砝碼!愛國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更應該是中華子孫的美德。

愛國更是一種責任。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長年累月地堅持。郭明義,16年捐出工資總額的一半參加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職工積極響應;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1700多人踴躍追隨;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人蔘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他不但以德束己,而且以德樹人,他的高尚行動,感染甚至教育了很多人;他不僅獨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因他而感受到人間的温暖;他積極獻血、熱心公益,他的愛心和感召力,使他一個人的力量最終形成了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以致推動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他不但正己,而且正人,他用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端正了社會風氣,增強了人們對社會公平公正和奉獻社會的理解和認識。這種精神,包含着當代公民具有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表現為當代公民濃烈的人文關愛、國家情懷與自覺擔當。這種精神,內化為個人品質,就是崇高的公民道德與良好的公民素質;外鑄成社會力量,就是為他人奉獻、為社會分憂、為國家盡責。

愛國是一種深切的感情,是一種堅定的民族信念,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着我們,為了祖國光明的前途,為了民族燦爛的未來,幹!拼!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2

周秀芳,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為圓支教夢想,她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隻身遠赴湖南、貴州偏遠山區,展開艱辛的扶貧支教歷程。她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在湖南籌款建造九所希望國小。如今兩年多過去了,5所希望國小已建成,學生們搬進了新校舍,這個月15日又有3所希望國小舉行落成典禮。同時,她又將自己的理想再次放大,愛心再延續,從最初的計劃造“9所”增加到了“13所”。她還通過自己的“朋友圈”,為山區貧困學生送去百萬元的物資,為100多位孩子找到結對資助人,用大愛情懷為山區孩子點燃了希望與夢想之燈。今年10月26日,“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頒獎典禮上給周老師的頒獎詞中寫道: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棄子,千里馳援湘西南。年本古稀,二次奉獻支教扶貧,三年募捐建九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寧波退休教師周秀芳,1700名湖南學童的周奶奶。周秀芳老師榮獲“寧波好人”、“最美寧波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寧波市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等榮譽。她的生動事蹟先後被光明日報、鳳凰網、湖南在線、浙江在線、浙江文明網、寧波日報、寧波電視台等20餘家媒體報道。

支教報恩,少年困苦受助,老來支教扶貧報恩

國小四年級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沒法上學。“後來老師來到我家,説我不讀書可惜了,他願意幫我交學費。”周秀芳説,正是因為這段困苦的少年時期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xx年,周秀芳已退休20xx年,她從一位曾在貴州支教過的大學生口中聽説那裏很需要教師,毅然放棄了清閒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xx年秋天,周秀芳來到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蠻納村國小支教,一待就是一年多。支教期間,周秀芳走訪了班級裏所有學生的家庭。20xx年春節周秀芳回家過年,聽好友説起湖南省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過完年後,周秀芳和好友孫紹富一起前往湖南漵浦,從此踏上了千里助學路。

籌資援建,山裏的希望國小拔地而起

周秀芳一邊在支教,一邊想着怎樣改變這裏的現狀,為孩子們爭取支援,她將桐林國小的圖片配上文字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她早年在寧波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親自趕到桐林國小考察,當場決定出資40萬元,委託周秀芳重建學校。

在桐林村一所廢棄的房子裏,周秀芳住了下來。白天,她在借來的教室為孩子們上課,課餘頂着烈日去監督新學校施工;晚上,她和村幹部一起,與村民商量着解決一些建校中遇到的問題。在建設桐林國小期間,周秀芳和孫紹富還抽空走訪了九溪江另外九所村小和一所中心國小。一次次的微信溝通、現場接待,周秀芳和孫紹富為4所村小找到了援建人。周秀芳目前已經籌款近300萬,為山裏的孩子籌建9所希望國小。

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圖書……除了籌建希望國小,周秀芳和孫紹富還通過各種途徑,為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這些東西來自一個叫寧波的愛心城市,我只是個‘愛心搬運工’。”周秀芳説。

愛心接力,一個人影響一羣人

周秀芳膝蓋不好,有恐高症,血壓也高,但説起山區孩子的事情她滔滔不絕,卻很少和別人説自己的苦。九江溪鎮政府考慮在山區生活條件差,主動提出讓周秀芳住到新落成的鎮政府裏,被她婉言謝絕。她説,“要是享福,我還不如直接回寧波去。”

為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周秀芳老師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牀,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但周秀芳為孩子們花錢卻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時,她常送上幾百元錢;留守兒童過生日,她常買來生日蛋糕。為了使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募集資金給當地學校買來電腦。

腳步不止,為了孩子們,願意幹到80歲

去年12月,周秀芳為改造校舍的事回到漵浦。記者見到她時,她眉頭緊皺。“我給自己定的任務還沒完成。”周老師説,她計劃在漵浦縣興建的9所希望國小雖然目前已經完成了5所,但入駐的老師還沒有着落。“我想一個學校最少要一個老師,最好是兩個。因為又要上課又要給孩子們做飯,一個人忙不過來。而且這些學校都在高山上,兩個人能相互照應。”

今年快70歲的她,一個人教着3個年級的課,還要管二三十個孩子的吃飯問題。“老實説,身體確實有點吃不消。如果有人願意來幫忙,哪怕是愛心接力,一個人一次一個月也行。”周秀芳説,她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來加入支教扶貧隊伍。

她發愁的第二件事是建設資金。她發起援建的希望國小——漵浦縣兩丫坪鎮黃金村希望國小已經開建,目前她已經從寧波教育系統爭取到了15萬元,從漵浦縣當地財政爭取到了一部分支持,還有一部分資金尚無着落。計劃中,還有三所希望國小也在籌建。

此外,周秀芳和孫紹富還一直在為建設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們準備動員愛心人士在漵浦縣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兒園和一個支教基地。 今年已經69歲的她,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只要我的身體條件允許,我還想再為孩子們幹上十年。”

這就是周秀芳,一個普通的退休教師,一個讓人欽佩的老阿姨,為了讓山區的孩子們能夠有書讀、有學上,她早將個人生活置之度外,只留下一個純潔完整的支教夢,和一顆忘我付出的赤子心。她以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踐行着公益夢想,播灑着愛心希望,這樣的精神難能可貴,讓我們感動。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3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火災發生後,州、縣兩級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投入689人實施滅火作業。

據人民日報報道,撲火行動中,受風力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失聯。

截至目前,這次的森林火災目前已造成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羣眾犧牲,30名犧牲的英雄背後還有30個悲痛的家庭,他們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4月1日晚,部分森林消防隊員遺體連夜運回。

人們開始等待,在英雄回家的路上,在高速路的出口,在通往殯儀館的路口,人們自發地聚集,站在道路兩側,默默地等待,迎接,送行。

早在兩三個小時前,人們就已經等在了這裏。路面上擺放着菊花,寫着挽言:救火英雄一路走好。

微博上爆出了一些此次事件中逝世消防員的朋友圈,令人唏噓沉痛不已。

犧牲的中隊長張浩的朋友圈,最近每一個動態卻都是在任務途中。可他才剛剛結婚不久,就已經奔赴火場參與多次救援。

另一名犧牲的消防員蔣飛飛,最後的朋友圈同樣是奔赴火場的畫面,衣服還沒來得及洗就又要走了。

這次在火災中犧牲的消防英雄們讓人心痛和惋惜,他們無愧於“人民英雄”這個稱號。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4

30條鮮活的生命,因一場大火而犧牲,其中包括森林消防隊員27人、地方幹部羣眾3人。據《新京報》報道,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員,平均年齡23歲。最年長的,是消防涼山支隊西昌大隊政治教導員趙萬昆,生於1980年,今年39歲;年齡最小的,是涼山支隊西昌大隊四中隊二班的消防員王佛軍,剛剛19歲,離生日還差3個月。

我們轉發他們朋友圈的內容,除了追思和悼念之外,也在感喟生命的脆弱、現實的殘酷,他們實在太年輕了,生命之花才剛剛開始綻放,就這麼匆忙地凋零了。平均23歲,這個許多人還是在享受着父母寵溺的年齡,他們卻已經負重前行、勇往直前,獻上了自己的生命。如此,怎能不令人惋惜無比沉痛。

他們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平凡人的故事:29歲的涼山支隊西昌大隊三中隊中隊長蔣飛飛,去年結了婚,但還沒來得及在老家辦酒,原本計劃今年9月舉行婚禮;22歲的涼山支隊西昌大隊三中隊一班消防員趙耀東,原本打算退役後回到校園念大學;19歲的王佛軍似乎還有一點孩子氣,他發了一條救火的朋友圈,背後是熊熊山火,他説:“來,賭命”;未曾想,一語成讖。

英雄已逝,如今我們在他們的朋友圈裏看到他們生前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這些文字,看起來就讓人淚下。我們從中看到了樂觀、堅毅、負責、敬業和勇氣。英雄之所以可敬,正因為他們在平凡之軀、平凡之情外,也有一往無前的精神。英雄之所以為英雄,並不是因為他們犧牲在了這場大火裏,而是因為每一天的工作中,他們都在以極高的職業素養對待自己的工作,每一次森林火起,他們都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地衝上去,直面災情。

我們大概是無法感受大火的無情與生命的脆弱的。那部還原美國20__年亞利桑那州內爾山森林火災的電影《勇往直前》中,同樣被風向突轉後爆燃吞噬的19位消防員的遭遇,或許能讓我們略知一二。這些活蹦亂跳的人上一秒還侃侃而談,下一秒就被燒成了灰燼。現實生活中大概也是如此,生命在熊熊烈火面前就像雞蛋一般脆弱,縱然有防火罩也無濟於事。

可以説,消防員是和平年代犧牲最多的職業,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太多:滅火救援、車禍被困、跳樓救援、蜂窩擾民,寒來暑往、雨雪風霜、守護生命,他們一直都在。可是,英雄之外,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這個羣體背後的付出和艱辛呢?

如果,我們的裝備再精良些,能夠更好地抵禦大火的侵襲;如果,我們的預測科技再先進些,能夠提前發現風向變化;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救火直升機,能夠從高空灑水控制火勢……可是,現實不允許有那麼多的如果。

被大火肆虐過的土地,總會再一次綠意盎然;倖存的人,總會開始新的生活。時間,會讓一切都好像沒有發生過。但其實,我們都知道,曾經有一羣人永遠沉睡在了這裏,我們應該記住他們每一個人。只是,紀念的價值不該只停留於此,而應有更多的反思和警醒:如何讓英雄少一些犧牲。災難無情,生命無價,別等英雄離去,才開始刷屏感喟。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5

一個個閃耀的名字,刻寫了偉大時代的凡人善舉;一串串感人的事蹟,彰顯着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

9月5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政治工作部組織開展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評選出的58位全國道德模範以平凡無私的舉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蹟,傳遞着人間温暖,傳遞着善行的力量。

在這些道德模範中有這樣一位老人。她是浙江寧波的一位國小退休教師,在古稀之年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貴州、湖南支教,在湖南漵浦和寧波兩地架起了愛心橋樑,將長三角上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的大山深處。在她的努力下,新建了29所希望國小,幫扶了400多名貧困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3400多萬元……

20xx年9月5日,周秀芳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獎章

她就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周秀芳。

周秀芳不僅助學,還是“扶貧帶頭人”。她牽頭成立愛心基金,精準幫扶湖南漵浦、吉林延邊等地產業脱貧。她在吉林和龍成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在湖南漵浦創設滬杭甬(鄞州區)研學實踐基地……她用大愛情懷為山區點燃了希望之燈。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6

愛國是一句非常不起眼,非常渺小的話;一個舉動;一件事情。説它大,我們中國13億人民,能做到的又有幾人。

看了中國台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校長的,頓時受到一陣感觸,活了這麼久,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國。

要知道我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強盛我們的國家。我們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讓你住免費的宿舍,讓你用免費的課本,為的就是要培養你這人才。

要知道,我們並不是為了吃飯而讀書,並不是為了興趣而讀書,我們現在的努力是為了祖國美好的未來。如果説,你讀書為了吃飯,那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到街上隨便找個人捅一下,你的下半生肯定會有飯吃,而且還有人伺候,有人為你做飯,睡覺的時候還有人為你站崗。你的東西一樣都不會少,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強盛自己的國家是每個國人的夢想,可終究是要付出行動的,一個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那他還有什麼國人可言。

我們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流傳至今仍不滅,這就是精髓所在。而有些人崇洋媚外,摒棄老祖宗的東西,去看那些外國人的臉色,這跟叛國賊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學英語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漢語字體優美,發音文雅。多麼神聖的文字啊。而我們的學校卻給我們安排了英語課這一項課程。要明白,我們學習他們的語言並不是為了去伺候他們,為他們端茶倒水的。我們必須要學,我們不能不學。因為他們這個國家比我們的國家強大,所以我們要用他們自己的科學來打敗他們。

許多人對於留學生的觀點很多,少數人認為,留學生不應該留學,萬一學了知識不為祖國貢獻,反倒胳膊肘往外拐,這不就麻煩了。其實去留學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而一去不回這才是一個可恥的人。

作為一箇中國人。不論你已是個多大的官,你的官職始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你命名的;不論你的英文有多棒,你的母語始終是漢語;不論你的國籍遷到了哪裏,你的祖先始終是炎黃!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7

炎黃,是人類的始祖,帶動了整個華夏族的發展與千古文明。我們身邊總有隱姓埋名捐助社會的公益人士,他們默默為社會付出。

最終有一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黃,他叫張紀清。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於公益,他來自江陰,用一個人的文明撐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11月,一位老人在江陰市某銀行正起身離開,卻暈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進醫院。人們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張匯款單,匯款人的名字,叫炎黃。那天,那個被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終於解開。老人的名字叫張紀清。

“這不是什麼大事,是我們應該做的。”張紀清老人在感動中國裏與主持人這樣説。張紀清老人也沒有預料到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解開隱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謎。原本老人打算把這個祕密保守一輩子,連最親近的子女都不會透露。在張紀清老人眼中,他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助人為樂、濟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乎每年,祝塘鎮都會收到“炎黃”的匯款,而匯款地址卻是五花八門,尋找後發現地址都是假的。想尋找這位好心人的人們也只能失望而歸。“我要的不是名,是心!”這便是張紀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盡各種辦法“潛伏”,不願以恩人自居。

看着電視屏幕中的老人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從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現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裏與老伴靠養老金生活,從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筆捐款到二十七年後的如今,老人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炎黃的子孫,因為我們有濟貧幫困的文明。

感動中國,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無悔奉獻只為給子女、社會、身邊的人帶去一份未來,一份温暖,一份快樂。感動中國,雖然隔着屏幕,但感動中國的夜晚有多少人為熒幕中那些感動人心的事蹟所流淚。感動中國,我們的身邊又有誰跟他們一樣在默默付出。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也許能跟他們一樣,我們同樣是炎黃子孫,我們同樣有傳承千古的文明。

感動中國,也許我們能感動未來。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因為有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們,世界才會繼續。因為有那些無私付出的人們,身邊才有感動,已致感動了整個中國。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8

從小,我就生活在中國!這裏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責任心的人才!今年恰逢新中國71歲生日。71年,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段輝煌,一份夢想。我是一名愛國的國小生,我是怎樣做的呢?

我把自己的紅領巾洗得乾乾淨淨,戴在脖子上,看着它迎風飄揚的時候,這是愛國。

我仰望着旗杆上冉冉上升的五星紅旗,向它致敬的時候,這是愛國。

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認真地聽老師講課,按時完成作業,這是愛國。

我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亂扔垃圾,參加環保活動,保護好環境衞生,這是愛國。

我把廢水、廢紙再利用,變廢為寶,這也是愛國。

愛國,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讓我們努力學習,共創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19

我的祖國,高山巍峨,雄偉的山峯俯瞰歷史的風狂雨落,暮色蒼茫,任憑風雲掠過。堅實的脊背頂住了億萬年的滄桑從容不迫……

愛國,是一個恆久不變的話題,每一箇中國人,無時無刻不是在為了我華夏大地而感到自豪!而每一箇中國人,心中也都會油然而生一種無法替代的情感,愛國。愛國是一個公民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以愛國為自豪!

但是看看現在某些人們天天把愛國掛在嘴邊,可真正有誰在愛國呢?亂扔垃圾,砍伐樹木,難道這些就是所謂的愛國嗎?不,他們在破壞我們的國家!我們沒有機會為國犧牲,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我們連這種基本的小事都做不了,還何來國爭光,為國犧牲呢?

林則徐曾經説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大意是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來;難道可以有禍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嗎?就猶如當代的中國人,不僅要為國自豪,更要在心中升起這份濃濃的愛國情感,為祖國做出貢獻,爭得榮譽!

民族英雄鄧世昌死前曾説過;吾輩從軍衞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已經加入軍隊,保衞國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今天這件事,死了也值!我佩服他那種決心,佩服他那種衞國死而無憾的精神。鄧世昌是偉大的。年僅45歲。是多麼年輕呀!他31歲進入軍隊。他把35%的時間與青春都獻給了國家。他願意與軍艦共存亡,願意衞國犧牲,他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這種行為才叫真正的愛國!

時代在前進,中國千千萬萬子孫在不懈努力,他們深愛着祖國,無時無刻不在想着讓國家日益強大。抗擊“非典型肺炎”的勝利讓世界震驚;“神六”的成功飛天讓世界意想不到;“汶川地震”的眾志成城讓世界瞠目結舌;“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刮目相看,“太空漫遊”讓世界再次感受中國的力量……

我愛我的祖國,我希望愛國精神能在全世界中國人身上永遠流傳下去。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20

“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所以一生都希望為國家做點有用的、力所能及的事。”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伍淑清如是説。

回憶改革開放40年,被稱為“001小姐”的伍淑清很有發言權。作為香港最大飲食集團之一、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的長女,伍淑清在1978年第一次踏上內地土地,並於1980年與父親拿到第一家合資企業的許可證“001號”,成為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內地的香港企業家。

伍淑清認為,國家40年的改革開放,經歷了有些國家跨越近100年的發展。她回憶,自己在1978年第一次到達四川成都時,下榻的賓館因供電不足,晚上幾乎沒有燈;地毯也黑乎乎的,後來才得知是沒有專門洗地毯的設備。

“當時我就覺得,作為香港同胞,可以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伍淑清説。回港後,她和很多同齡朋友聊起內地情況,不少懷有夢想的香港青年人與她志同道合,都想為國家的發展出力。

來到內地打拼後,伍淑清學到了一種精神,“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雖然當時內地發展較為落後,但在她看來,無論合資雙方,或勞方、資方,相互間都應平等互利;與合作伙伴協商,也會表示“在香港我們是怎樣做的”“是否能考慮這個方法”等等。

“因為國家是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我們進來後,要重新配合民航局設立具有國際水平的合資企業。”伍淑清説。她同時強調,做第一家合資企業,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幫助國家建立現代化的企業與制度,包括為中美通航做航空配餐,目標也是讓“中國標準”走向“國際標準”。

“在鄧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後,當時不少像我一樣、希望為國家發展出份力的香港年輕人來到內地,有的經商、創業,有的在相關機構任職,我們看到國家今天的發展,是非常感動的,因為覺得參與、配合國家做了一些事情。”伍淑清説。

而談及目前香港青年的定位與發展,伍淑清認為,同樣要讓他們走進內地、親身經歷國家的發展,讓他們有“中國夢”、中國心。“要讓更多香港基層年輕人來內地,這樣他們才能瞭解國家的發展。包括可以讓他們到珠三角、或乘坐高鐵全國走走,讓他們心裏對國家發展有底,也理解愛國精神。”

伍淑清説,其實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作為中國人,不想讓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瞧不起。“以前我去美國讀書,有外國人會問,你是從越南來的嗎?是越南的難民嗎?我就會回答,我從香港來的,我是中國人。”

展望未來,伍淑清表示,改革開放雖已有40年,但也可以説是“剛剛開始”。“鄧小平先生那一代領導人很有高瞻遠見,沒有改革開放,也沒有現在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未來我們還是要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解決中國自身的問題。”

伍淑清還認為,現在無論在內地還是香港,還應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如果不重視文化,我們的年輕人就會沒有‘根’,這是很麻煩的。”她説。她也希望香港的發展能更加全球化,廣納世界人才;香港的新一代年輕人既要學好英文、也要學好普通話,成為溝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伍淑清生於1948年,今年已有70歲。中新社記者在採訪現場看到,她仍堅持讀報、看電視新聞,隨時隨地關注世界的發展變化。

“人的一生要有一個方向,”她對記者説:“要想好自己要走的路、想到人生做什麼事走到最後,英文就是a life well spent,我只是不想浪費生命。”

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的觀後感範文二

黃文秀同志的事蹟非常感動人,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脱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同志的一生,為我們塑造了一名對黨忠誠、勤勉為公的好黨員;一位平易近人、謙虛謹慎的好書記:一個不為私利、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毫無疑問,黃文秀是當代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更是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青年要樹立高遠追求。青年時代要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而且要在心中紮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鬥。這樣的有志青年,正是黨和國家、人民所需要的。黃文秀正是這樣一個好青年。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返回故鄉百色,認為:“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她矢志改變家鄉面貌的鮮明人生追求和堅定決心,從她的入黨申請書中可以找到答案。“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為了使自己活得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我迫切要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新時代青年應當為之終生奮鬥的正確選擇。

青年要牢記使命。“幹部要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於心,這樣,人生奮鬥才有更高的思想起點,才有不竭的精神動力。”黃文秀雙腳走在泥土裏,將扶貧當作“心中的長征”。她心繫家鄉父老脱貧大事,到了村民家脱下外套,要麼幫助掃院子,要麼到地裏做農活,幫他們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等等,一邊幹農活一邊商量脱貧之計,晚上還要與村幹部商討脱貧對策。她心繫家鄉父老的生命安危,逆風而行,在途中不斷關注着村裏的災情和羣眾的安危,不懼洪流向前衝,生命定格在了30歲的青春。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始終心懷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年就要有擔當講奉獻。幹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幹。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幹,在層層歷練中積累經驗。黃文秀正是這樣的一位知行合一的優秀青年幹部。從20__年3月到她遇難前的一年多時間裏,她盡職履責,帶領全村羣眾苦幹實幹,展現了第一書記擔當奉獻精神,使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把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整村脱貧指日可待。始終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才能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幹,做奮鬥者、當實幹家,不斷為人民幸福,做出應有的貢獻。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我們走的路有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21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着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台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温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説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激活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打開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疲於張開發現美的眼睛。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眼前,處處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獻、踏實嚴謹的老前輩,也有積極進娶鑽研努力的年輕人,有關懷體恤員工的領導、也有相互關愛的同事,都閃耀着獨特的個人魅力,在一點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動,撞擊着我們的心靈。張開眼睛,去發現身邊小細節中隱藏的,被忽略的感動吧!

都説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於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於有愛,在於堅持愛、傳承愛。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温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觀看感動中國張富清人物事蹟心得 篇22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積雪,需要用陽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愛心去呵護。再者偉大而又璀璨的中國當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頌的人物。他們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拋開了與父母團聚的日子讓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動。可以説這些人是俯首甘為孺子牛。頓時我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人就是謝曉君阿姨。

她在一個很貧窮的福利學校來教學生,不管路途多遙遠環境多惡劣,他們依然長途跋涉來到這裏教書。在這海拔3800米的地區因不熟悉地區,才來幾個月的時候,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阿姨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儘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説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這句話永遠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從哪裏跌到就從哪裏站起來。

我們支持你謝曉君阿姨,你永遠是高原的並蒂雪蓮......

看了《感動中國20x頒獎晚會》之後,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胡忠,謝曉君夫婦。胡忠老師,是在西康福利學校當老師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兒,免費教書,這種精神真讓人感動,他對孩子們都是很負責任的,而那些學生也很聽話。都把他當成爸爸了。謝曉君老師是在木雅祖慶學校當老師的,她同樣是一名志願者,雖然自己一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但是他們仍然不放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孩子們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最感動的是:由於他們不適應高原上的空氣,所以謝曉君老師的背很疼,在醫院檢查時,醫生不讓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醫生讓她出院,因為他此時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學生怎麼辦呢?一個那麼優秀,那麼崇高的老師,總是心想着幫助他人,從不顧着自己,因為她只想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希望他們吃得好,穿得好,過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們,我們真的不如他們,因為他們從不放棄學習,每一秒鐘都在珍惜,也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那麼好的老師!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rnl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