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精選5篇)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精選5篇)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 篇1

遇見《正面管教》,彷彿看到了一束光。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在合適的時間遇見它,讓我在夢想堂遇見問題時適時解決。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精選5篇)

夢想堂,六個小組正在激烈討論,爭分奪秒地完成自己小組的繪本製作。我在下面巡視,發現其中一名女生正無所事事地站在一台電腦跟前,摸索着什麼。我氣勢洶洶地走到她的跟前,嚴肅批評了她,讓她迅速回到小組。看得出她很不願意,可是為了不耽誤各小組的進度,我並沒有關心她的心情如何。隨即便接着巡視並指導各組的完成情況。下後,我按照慣例把他們從夢想教室送回普通教室。等我返回發現,那名女生拖着步子,極不情願地走在回教室的途中。

就在這時,我才猛然意識到,這個女孩,如果用這種心情進入下一堂,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效果。我必須正式跟她溝通這個問題。

《正面管教》關於解決問題的R1H,給了我合適的解決方案。我應該遵循相關、尊重、合理及有幫助這幾個要點。

想到這裏,我攔住了她,十分温和的詢問她,為什麼脱離小組,一個人玩耍。可能是看我態度温和,她開始向我解釋,本組內的小成員都不同意她畫插畫或者寫字,她沒事幹,就只能自己去找事幹……聽到這裏,我感覺自己武斷批評一個心靈已經受傷的孩子,實在是不應該。

我告訴她,小組成員明顯不信任她,既然語言表達很蒼白,為什麼不試着用行動去説服他們呢?她特別認同的點了點頭,我終於看到了她的笑臉。隨後我便讓她回了教室。

説實話,我當時的成就只是在於合理解決了一個問題,沒有把這個學生推出夢想堂之外,可是第二週的夢想讓我意識到,我當時做了一個多麼正確的決定。

上安排好各小組之後,我馬上發現,還是那個姑娘,其他都是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只有她,選擇一個人低着頭,默默地在紙上畫着什麼。我有些生氣,快步走到她跟前,正當我準備嚴肅地提醒她,應該和小組成員一起完成作品時,我發現,她在按照我的建議完成。自己做出作品:她設計的封面,不是簡單的字,而是將字和插畫結合在一起,一眼看過去便能讀懂他們的繪本,我過去拿起她的作品,跟小組溝通,説明她作品的可行性,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大家自覺主動的讓她配合加工完成一半的封面設計……

看着他們和諧的配合,我在心裏暗喜,幸虧我遇見了《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帶給我的益處不僅僅體現在夢想堂管理。常態堂管理同樣適用。那是慶六一比賽前夕,所有小朋友都已經準備好走台,就在這時,一名小朋友遲到,匆匆忙忙跑過,看見他明顯不太好意思,我就微笑着問他:"是起晚了嗎?"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隨即我便讓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愣了一下,顯然他沒有想到我會採取如此温和的方式解決。接下的排練,他比平時投入了很多,整個一天的學習生活特別積極。我不由得慶幸,一個簡單的改變,竟會影響孩子整天的狀態。

過了兩週,他媽媽才跟我談起,問我,那天孩子遲到為什麼沒有批評孩子。她本想借我的手改變孩子賴牀的毛病。瞭解了這個情況之後,我又跟孩子進行了耐心的交流,並且通過我們所學的《一分鐘》引導他,現在孩子遲到的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

以後的堂上,堂外,我還會面臨很多的突發狀況,我要時刻記得《正面管教》中的各種案例及應對方法。走近孩子,貼近孩子的心,你才會更加真切地理解孩子們的行為,你才會給予更多的理解,同時用更加合適的方法解決出現的問題。我會讓《正面管教》陪伴我的整個教學生涯,我相信它會帶給我更多的得心應手,更多的成就感!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 篇2

超長待機的假期裏,我閲讀了一些和工作、業務相關的書籍,其中一本書叫做《教室裏的正面管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它的簡介一樣,這是一本寫給教育工作者的“工具書”,書中談及正面管教是一種鼓勵模式並結合了很多教育中的實際案例,給了我對正面管教更具體、更直觀的認識和理解,也讓讀完此書的我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悟和收穫:

一、鼓勵是正面教育的核心。

正如書中所説: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老師們普遍實行的是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學生以取得所謂的學習成績,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給孩子們社會和情感技能,否則他們學習起來就會很艱難,並且紀律問題會越來越多。學校教育就像一列火車,火車需要兩條行駛的軌道,一條是學業的學習,一條是社會和情感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兩條軌道齊頭並進,在這一過程中帶領學生們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二、轉變思維,從問題行為的根源找方法,更好地鼓勵。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我們看到的人的行為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在水面之下的則是更為複雜的人的心理。因此正面管教比一般管教方法更多的關注水面之下的部分,書中把學生的各種不良行為歸結於四種錯誤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並挖掘出其目的反映的“密碼信息”,給教師或父母提出相應行為下對孩子作出迴應的建議和方法。這一點讓我聯想到在平時的帶班過程中,我們總是以最簡單的方法暫時的處理危機,甚至因為孩子表面的行為去給孩子貼上標籤,從沒有認真分析行為背後的原因,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我需要調整教育的方式在書中活動案例“冰山叢林”中,作者根據四個錯誤目的給出了相應的鼓勵話語,為老師們解決孩子的不良行為提供一定的借鑑。總結為:用鼓勵代替責罰,也能讓學生更願意去面對錯誤,承擔責任,從而改正並進步。

三、相互尊重的溝通技巧。

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四種賦予力量的溝通技巧,分別是:説到做到;少即是多;頭腦、內心和直覺以及網球比賽,説到做到要求老師在和孩子們溝通的時候有底線,做出的承諾、立過的規矩一定要堅決遵守,少即是多,告訴我們越簡潔的語言越有力量,尤其是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越是要做到説話剪短,網球比賽告訴我們溝通是雙向的,我們不僅要説更要聽,注意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

讀完這本書,我反思了以前和孩子們相處的模式,覺得犯了一些錯誤,在以後的帶班過程中,我將把書中的內容消化落實到實踐中去,嘗試正面管教的魅力。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 篇3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們將通過正面管教家長工作坊幫助家長學會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做什麼遠不如怎麼做重要:

我們行為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我怎麼去做。始終不要忘記我們想要的歡樂,和諧,尊重和愛的家庭氛圍最重要的解決問題,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懲罰孩子。

家長的性格對於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生活態度是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雖然可能隨着時間經歷會有所改變,我們要了解自己生活態度取向優缺點,在教育中揚長避短。

愛心的表達:

我們時常會忘記我們做很多事情,背後的目的是因為愛孩子,但我們的形容人沒有表達出來,孩子只是看到了家長對他們的苛責,這種愛只能當孩子自己也成為父母后才能體驗你的道,我們不要練習對於孩子愛的表達。

書中將生活態度概括為四種:

1、安逸型,可能的養育優勢是,讓孩子更隨和圓熟行為可預測。讓孩子學會享受生活。可能的缺陷是驕縱導致孩子被慣壞,對安逸更感興趣,而不是對“情形所需”更感興趣。

2、控制型,可能的優勢是孩子組織領導能力,堅韌果斷。可能的缺陷是孩子,反派也可能讓孩子變成討好者。

3、取悦型,可能的優勢是的,孩子有單體量謙和和事老捍衞弱者。可能的缺陷是逆來順受,積怨令孩子感受憤怒,沮喪或報復。

4、力爭優秀型,可能的優勢是為孩子樹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樣,激勵孩子出類拔萃。可能的缺陷是期望太高,讓孩子力不從心,還是無法達到父母的高標準。

解決孩子行為背後的密碼:

大人的行為背後的密碼,孩子也是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尋求關注,尋求權力,報復或自暴自棄。讀懂孩子的密碼,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幫孩子。家長要時刻記住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有時家長必須反覆學習一件事情:

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何嘗不是經常犯錯呢?但孩子總能原諒我們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反覆學習的機會,從自責中走出來,重新開始。

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學走路時不斷的跌倒,然後又起來。可能摔疼了就哭一會兒,但依然會再次站起來繼續走,不要糾結於過去曾經犯過的錯誤,而是從錯誤中學習,不斷的向前看。

迴歸孩子生活更簡單:

孩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孩子不計較大度,善忘向前看,成人的世界太複雜,不要跟自己較勁,不要和生活較勁,向前看!向前看!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 篇4

放假前學校學生指導中心給老師們發了一本《正面管教》,在這個假期翻開它。的確是本好書!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們能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

終於把《正面管教》這本書好好通讀了一遍,真的受益匪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正面管教的方法是否能運用的恰當或有效,還有一個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字裏行間的意圖。通過我的切身體會,我覺得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借鑑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我想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着這個前提走在我們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在大的問題,我們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其二,自尊,一個容易造成錯誤的概念。

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讚揚、貼畫、小獎品等。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就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

其三,孩子們需要感覺到自己被人需要。

我們怎樣來“贏得”孩子。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一旦他們覺得被理解了,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在孩子們感到你的傾聽之後,他們才更可能聽你的。

其四,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為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所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為是以目的為導向,並意識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不良行為的態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為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着幹,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其五,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當老師記住了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時,我們就不但能夠取得積極的效果,而且還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學生們都是在愛的信息傳遞中消除隔閡,增進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學生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正面管教閲讀心得 篇5

《正面管教》是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寫的一本關於兒童教育的書。正如封面上寫的,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教與孩子打交道的家長、老師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生活技能。

作者定義正面管教用的是數學中的公理定義法,即以下四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就是正面管教:1是否和善而堅定;2是否給了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3是否長期有效;4能否培養孩子良好品格。

看到這裏你可能就會問了,我也想這樣啊,怎樣才能做到呢?在這本書裏,作者以阿德勒的心理學為基礎,通過大量例子,説明怎麼才能做的正面管教,作者作為“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教會了大量的家長、老師正面管教的方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和善而堅定

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堅定。如果熊孩子讓你氣得火冒三丈,這時你就要暫時退出冷靜一下。人生氣時是很難做出理智的決定。我覺得這裏可以用在《非暴力溝通》中學到的四個步驟“

1、描述一個事實;

2、説明自己的感受;

3、解釋原因;

4、提出自己的要求”。

千萬不要説“我跟你説了多少遍”,你説了一萬遍都沒用,孩子可能不會當回事。怎樣要讓孩子重視,就要説的下一條: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

二、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本書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如何用開班會和家庭會議的辦法,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這種教育方法肯定是滿足正面管教的四條公理化定義的。首先,你只有做到和善而堅定才能讓孩子們和你達成共識;其次,讓孩子們參加解決問題,而不是處罰和説教,帶給孩子價值感和歸屬感;再次,孩子自己想出的辦法,他也願意長期遵守;最後,能夠培訓孩子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品格。那問題來了怎麼做的到呢?

三、大人該如何做

首先要認識到孩子可能有的四種不正確的行為及其正確處理方法,其次要改變以前靠吼、靠打取得短期效果的方法,按本書中所講的解決問題的和善而堅定的方法,比如鼓勵、具體指導、自然後果、家庭會議、班會等等;最後,家長也要反覆練習,即使有時實在控制不住發了火,也要及時向孩子道歉,還是回到正面管教上來。

總之,這本暢銷全球的經典真不是蓋的,讓人耳目一新,我是先收聽《樊登讀書會》的節目接觸到本書相關信息,就找了電子書看了一遍,發現電子書不過癮,無法隨時翻閲,就又找來了紙質書讀了兩遍。我明顯感覺我衝小孩大喊大叫的頻率明顯減小,但在讓小孩自己解決問題的招數還沒學會,所以還要繼續磨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pee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