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

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

學習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和師生角色的轉化!

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

1、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式顯現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書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某些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

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2、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

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總之無論我們多麼習慣和喜歡從前的教學模式,無論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

方向,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我們也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説真的,新課程實施已經多年,但我並沒有認真地去研讀過新《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上也是渾渾霍霍,憑着十幾年的老經驗不知誤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個學期以來,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我開始學習其他教師的論文,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些教師的論文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新的《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因此,帶着疑問,我認真地學習了這個新課標,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信息技術、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説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四、 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我們知道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脱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願違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僅提供一些簡單的素材,因此,還要我們教師細心揣摩發現與思品教學背景相關的素材,挖掘思品課程資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日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於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髮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一位學生”。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2

開學後,學校組織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又一次學習,感覺受益匪淺,現略談幾點體會:

一、新的課程教材不拘泥於一種教學方法,而是採取綜合的教而是採取綜合的教,幫助學生髮展多元智能幫助學生髮展多元智能

僅僅依據某一種教學方法編寫的教材是不適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的。現在幾乎從每一套通過審查的教材中都可發現視聽法、交際法、認知法、全身反應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應用,可謂兼收幷蓄,並集各家所長。例如,從課堂教學的技術層面來説,新的課程標準所建議的課堂活動類型有:①調查和採訪活動,包括專題採訪,民意調查,做出決定或選擇並解釋原因等;②探究活動,即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用數字説明具體的事情,比如模擬購物、模擬儲蓄等活動,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③合作學習活動,即學生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開展小組活動。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應承擔具體的任務,並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通過合作最終完成共同的目標。小組活動中,應,應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條件,有效發揮每個的學生的特長。

二、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方式

新的教材將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方面會做出許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看作“空的容器”,對學生灌輸知識填塞容器,而是認可和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

和探究等方式,發展思維能力和生活技能。要為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教學中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其它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獨立指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逐步把學生塑造成為自主學習者。

三、系列配套增強了教材的選擇性、拓展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有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配套讀物、錄像帶、多媒體光盤等。這些材料加強了教材的彈性,為教師靈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條件。此外,教師也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合理熟練利用多媒體材料進行授課,提高教育效果,培養學習興趣等等。但對於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是建立在認真研究課程要求,透徹分析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使之與教材相輔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評價為主。

總之,新課程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新學期教學活動中,我們一定按照新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實踐,運用新課標理念,使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使我們的業務水平更上一層樓。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3

自從教師進修學校下發學習新課標通知以後,我切實地學習了幾遍國中數學新課標,感悟頗深,熟悉頗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應當具有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把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惟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換作用,因此,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更加知道了作為一位國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國家未來人才方面所擔當的責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課標,上好每節課。

二:通過學習,使我瞭解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換,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進程;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惟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進步,數學思想方法的構成,成績感的喜悦,創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課堂教學要建立公道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進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的變化,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熟悉到數學教學要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倡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一樣也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既要保證學困生能學得進往,又要保證基礎生的整體發展,更不能壓抑尖子生的個性及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順手推船,要通過量種途徑及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做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支持者,做他們學習數學的堅強後盾。

總而言之,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我要堅定新課程的理念,堅持實施新課標,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真上好每節課,使得我的每個學生在每節數學課都能有所收穫,既學到數學知識,又有能力的進步,思惟的發展,數學思想的構成。使得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為他們能成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點燃這把火,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 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養。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5

首先,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象,對新課程標準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國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新課程標準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教師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第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每一篇課文都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應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6

國小教師英語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我教的是國小三和六年級英語,通過讀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師必須學習“英語新課標”才能適應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適應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適應當今素質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話,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當一名合格的國小英語教師。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我們要學習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國小英語教學屬於英語啟蒙教育,學生通過聽、説、動唱、玩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並獲得初步的聽説能力和一定的語感。基於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國小英語教學應該以提高興趣為主。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才會願意學,要讓學生有興趣,我們首先得讓學生感到英語易學,其次讓學生樂學,最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二、教學方式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根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採用聽、説、唱、玩、演的方式對於零起點的農村的學生來説,我認為要儘可能讓他們多聽地道的英語,語言介紹宜採用先輸入後輸出的方式。

1、Just Listen, 即儘可能讓學生多聽,運用聽覺記憶,使他們用第一語言做出反應,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單詞時,以前教師大部分採用這樣的方法:Look at the picture and read after me.出示圖片,學生跟讀。現在新教材要求在Just listen這一步時教師出示圖片,反覆示範發音,讓學生靜聽,使他們處在聽覺記憶的過程中,然後可以把圖片朝下,打亂順序,由教師本人抽出一張,做猜謎遊戲,教師問:Pencil? Is it a pencil?學生只要回答Yes或No即可,這一步學生仍然是聽,並用第一語言作出反應。

2、Listen and move, 即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應的動作,這一階段他們運用的是形體或運動記憶。如Listen and point/colour/number/circle/check.也就是教師發指令,學生動一動,例如在教數字時,教師快速報數字,學生做出手勢,再把數字卡片發給學生,按照老師的口令排順序,我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遊戲:在教室前放幾把椅子,讓手持數字卡片的學生坐在椅子上,教師報出兩個數字,手持這兩個數字的學生儘快更換位置,教師也可參與進去搶座位,這樣,形體記憶在這一階段得到發揮。

3、Listen and pass it on, 即學生先聽再重複,這時他們運用的是短期記憶,也就是跟讀學説的過程,如在教對話時,教師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看,繼續放錄音,學生聽替換進對話裏的新單詞,邊聽,邊説,就屬於這一過程,在教句型時,由於不講語法,我們可以教學生唱語法歌,教材中配有相應的語法歌。

4、Choose what to say,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夠開始用英語説話,這時他們運用的是長時記憶,他們可以用英語選擇他們會説的,每個學生都會有成功的愉悦。例如,教食物bread, ice-cream…和句型I like …, I don’t like …可採用開放式教學,讓他們自由選擇所知道的食物來説出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有的學生就會説出,sandwish,salad…這樣能使學生感到成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5、Just say it, 在這一階段學生能説出他們所學的內容,甚至能脱口而出,這是長期記憶起着作用。在這一步中,可讓學生表演,自由對話,複述故事,同時教師不必急於糾正學生語言表現中的錯誤,要讓學生有安全感,並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積極思維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學生可靈活處理教材內容,將其編成兒歌、童謠。課堂中多采用遊戲教學法,加上教師靈活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養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三、創設情景

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交流,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通過新教材的學習,我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們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回探出一條用好新教材的新路子。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7

我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構建和楷的新課堂。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8

當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剛走上教學講台,教育部正進行着音樂教學改革,同時頒佈了《音樂課程標準》。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説,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經過作者的融會貫通,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在書中,我瞭解和學習了音樂教學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懂得了全面體現 “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瞭解了音樂課程目標為何要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來分類,另外,在書中,我還了解了音樂課程所包括的四個教學內容: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課程標準》這本書給了我教學上很多理論依據。

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和實踐上的困惑無情地干擾着我。例如:當前我國音樂教育界乃至整個教育界在中國小音樂新課程改革中卻有着這樣一種流行觀點。認為:基礎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就必須“淡化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有些中國小音樂教師根本不敢談“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於是,我也隨着這個理念,將“音樂知識技能”教學與“音樂審美”對立起來,認為談“音樂知識技能”教學就是觀念落後,就是背離了音樂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避而不談音樂技能,有時,也只是讓學生隨鋼琴用閉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學生大聲唱歌。然而,當教育局組織上公開課、開展教學班合唱比賽時,我的學生由於沒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卻無法表現,學生的審美就更不用説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又回過頭,再次捧起《音樂課程標準》,才發現,這些觀點和做法是有侷限的,甚至根本是錯誤的。

我想: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還是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可是,要通過什麼樣的途徑,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呢?有專家提出,教師需要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對課程的整合能力。過去,中國小課程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標準,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造性的發揮。如今,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採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決定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此,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而對教科書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低。長期以來,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別人編寫成的、甚至連教學參考書也備齊的教科書,而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求教師不僅會“教”書,還要會“編”書,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教師新的技能將需要應運而生,把新的教育理念有機地消化融匯到教材的實踐與應用的各個環節,且實實在在的應用交代,是那麼的重要。在當今,四、五、六年級的過渡性教材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在《音樂課程標準》這本書的引領下,開始根據教材進行調整、增減、改編或自編新教材。在其過程中,我收穫很多,我採取的方法有:

方法一、研究音樂作品

多唱、多聽、研究音樂作品中重點表現的創作手法,音樂語言,以尋找教學的突破口,如:我們三年級的音樂教材《天天好心情》

方法二、制定可行的教學目標

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表述,教學目標要可實施,可檢測。

方法三、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習內容

★每個教學板塊的學習內容有實效(環節目標明確)

★每個教學板塊之間要安排合理。(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方法四、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要直接有效,注重趣味性,形象性,活動性。

★情感體驗的教學要注重音樂性,要用音樂使學生感動,而不是音樂以外的方式。

★教學設計要有充分的預設性。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論根據下,我採用以上方法,創編了教材《陽光總在風雨下》,該教材我從當代國小生都是兩代人的掌上之寶,意志較薄弱等為出發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創編這個學生既感興趣,又能提高他們堅強意志和樹立積極人生態度的音樂教材。

這課以自強不息,命運抗爭為情境主題。通過聽賞和跟唱學生感興趣的歌曲《蝸牛》、及瞭解殘奧會上運動員們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受堅強。接着欣賞貝多芬《命運》的第一樂章,激發學生感受與命運抗爭的情感,最後學唱《水手》,樹立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從而感受陽光總在風雨後的情感。

在編教材的過程中,我結合《新課程標準》,在實踐中理清了很多教學理念。深知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情境主題來整合教學教材內容;每一個教材應有明確的環節目標等。

可教材的編定需要在實踐的教學中去完善,於是,我上了多次研究課,在教學實踐中,我的教學實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道了評價和如何上好一堂精彩的音樂課:

★ 環節目標明確

★ 語言也要精確、到位。

★ 情感層次要明顯

★ 一堂課的教學方法、形式應多樣化等等。

當然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教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

教學實踐證明,課程標準給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按新的理念、標準組織教學,定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用最優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人格素質。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9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切身感受,理解他們的處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只要對學生充滿愛心,相信學生也會向着健康、上進的方向發展的。

數學對於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它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等課程的基礎。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的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回答慾望;貼近學生生活,讓他們有可討論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改變以往“一言堂”的狀況。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這樣簡單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本人在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中認真聽取專家講課,對於新課標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總結有如下幾點。

一、基本的數學思想

基本數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符號與變換思想,集全與對應的思想和公理化與結構的思想”,這三者構成了數學思想的最高層次。對中國小而言,大致可分為十個方面,即符號思想、映射思想、化歸思想、分解思想、轉換思想、參數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和模型思想。至於這些基本思想,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從低年級開始滲透,但不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而所謂數學方法則與數學思想互為表裏,密切相關,兩者都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反過來又促進知識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實施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則是對應方法的精神實質和理論根據。就中國小數學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種:變換與轉化、分解與組合、映射與反映、模型與構造、概括與抽象、觀察與實驗、比較與分類、類比與猜想、演繹與歸納、假説與證明等。我們一定要針對具體問題,循序漸進地把這些思想方法滲透到數學學習過程中。

二、重視數學思維方法

高中數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數學思維的特性:概括性、問題性、相似性。數學思維的結構和形式:結構是一個多因素的動態關聯繫統,可分成“數學思維的內容(材料與結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維方法)以及個性品質(包括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監控等)四個方面;其基本形式可分為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三種類型。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映射、聯想與猜想等。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性。

三、應用數學的意識

這個提法是以前大綱所沒有的,這幾年頗為流行,未見專門的説明。結合當前課改的實際情況,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繫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或者理解為新大綱理念的“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深化。比如,在新課標中,高中教材加入了計算機算法的部分知識,這就是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不過重新編寫教材,只是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主要是指在教與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突出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實生活中有助於數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四、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則是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在保證筆算準確迅速,具有基本的運算能力的前提下,儘可能地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各種數學教育技術平台,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探索和發現。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多元化,更加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對學校管理,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給予、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選擇、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有這樣,才能與新課程同行,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從而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0

國小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1

通過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台上自説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台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2

中國傳統英語教育只注重筆試,忽視聽力和口語,而中國同學比較內向含蓄,口語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困難。很多同學學了英語卻不能和人順暢交流,這豈不是一件憾事?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些年英語學習,特別是口語學習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 心態篇

這是學習口語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心態要好,要有自信。

首先,中國人在所有亞洲人中是比較有優勢的。看看鄰國日本和韓國就知道了,本國語言造成了他們有些元音、輔音發不清楚,而中國人就沒有這方面的障礙。

第二,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開口。不嚴肅地説,口語説得好的人都是“厚臉皮”,因為不怕難堪,不怕犯錯。不開口説給別人聽,就永遠也別想提高口語水平。對學生朋友來説,最好的方法是上英語課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上台演講。對於外向的同學自然比較容易,那麼內向靦腆一點的同學就要自己逼迫自己了,比如每節課至少舉一次手,回答一個問題。這個並不難,日積月累,膽量大了,口語也有了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開始入門時,學習最簡單的用法和表達,學會描述、定義、舉例説明的方法。這樣你説話才有內容。也可以找一個語言夥伴,天天練習。如果對方的母語是英語,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需要注意的是,栗子要現炒現賣,口語也要學了就用。有些同學説也説了,練也練了,但就是進步不大。原因很簡單,他們每次總是用同樣的句式説同樣的東西,水平自然不會提高。任何語言都是用了才會記住,才能變成自己的。把剛學到的、看到的,馬上就説出來,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即使錯了也沒有關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 語音篇

這個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我也沒有什麼技巧,主要是模仿練習。聽磁帶跟讀固然很好,但是很多人不能分辨自己與錄音的差距,聽完、讀完也就算完了,結果自己的發音依舊沒有改進。反覆聽磁帶,錄下自己的聲音,先放自己的,再對比磁帶,很容易就找到差別了。然後再對照錄音反覆模仿,不斷練習。

在模仿的時候要注意最基本的三點:語調、發音、音色。

語調很重要。英語抑揚頓挫,講求音律感。模仿時,對照磁帶用箭頭給文章裏的語句標註出語氣的升降。這看似很傻,但卻有助於記憶。在自己朗讀時,還可以根據記號,尋找其中的規律。

另外一個是發音。我們的缺陷主要是雙元音。發雙元音時,需要將第一個單元音發得飽滿,然後迅速滑動到第二個單元音,並結束。認真練習雙元音,這是一種很好的鍛鍊口腔肌肉的方式。此外建議大家多聽聽歐美歌手的抒情歌曲。

至於音色,這是先天的,恐怕不是練習可以改變的了。

★ 背誦篇

這是口語學習的第二個階段,目的是為了精準。

背誦的作用大家不能小看,這是英語學習最笨但是最有用的方法。背誦的功力高,口語、聽力、寫作都會大大提高。許多同學一天讀一篇,我的建議是一天背一段。不用背很長,沒有時間,幾句話也行。時間長了,自然會成為“大牛”。

背誦的方法,我簡單總結為“四走”:首先還是要反覆聽磁帶,跟着磁帶走,否則就失去學習純正英語的意義。先跟磁帶讀,每個意羣一頓,或者每句一頓。然後慢慢一段一頓,讓自己把長句完整説出來。這樣聽個五六遍,文章基本就背下來了。很多外國語學校的同學都是這樣練習的(包括我自己)。從國中開始這就是他們雷打不動的家庭作業,有的學校還極端地要求家長簽字,每個同學每天到老師面前背課文,最後計入考試成績。雖然當時怨聲載道,但事實證明這樣確實有效。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3

5月14日和15日,我參加了數學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説,可以單獨説、同座説、集體説,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説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4

國中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學生不僅是學到什麼,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英語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教學思想,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感受”。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於學習方法不當。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加強學生學法指導。

一, 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我們要在備課上多花工夫, 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我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卻很少。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2、上課:教學過程可以説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測的因素,即便我們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不僅要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還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個人並不贊同國中英語學習的課堂總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有些重複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老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展示老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可以鼓勵開放性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我想這樣的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樣也能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得到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飽滿高漲.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生學法

要有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性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我們要強調有意義的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要多説,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英語課上多説.根據國中生的年齡特點,上好英語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英語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5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願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此,作為中學的英語教師,首先應該先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往今來,凡是教學上有所建樹的教師,無一例外的是:他們的課都讓學生着迷。筆者通過幾年英語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遷移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慾。

讓“雙差生”學英語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而“雙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它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筆者把班上的幾個常逃學到街上打電子遊戲的學生叫到宿舍,打開電腦,讓他們見識“紅色警戒”、“沙丘20xx”、“星際爭霸”等遊戲。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賞心悦目的3D動畫,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讓街上游戲廳中的16位甚至8位的遊戲望塵莫及。很快地,他們就融入遊戲之中。但每每就在他們指揮着千軍萬馬,即將解放全人類,實現心中夢想時,屏幕上卻出現了數行的英文提示,這些學生全傻眼了,這時我就在旁邊輕描淡寫地給予翻譯。學生頓悟:下世紀,玩,也要懂英語。事後,我發現英語課上,這幾個學生“重新做人”了。可見,巧妙地遷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大有裨益。

二、用口訣幫助記憶,提高學英語熱情。

英語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讓學生迷惑。有鑑於此,教師可編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學英語的熱情升温。對七年級學生講“be”的用法,記口訣: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問複數用什麼?其後全部都用are .又如,Double O的長短音,編“三字經”如下:

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後屋。除之外,讀長|u:|。

前面7個單詞是:cook,wool,woud,look,good,book,foot;接着是2個動詞過去式:took(take),stood(stand)並帶出另兩個過去式mistook,understood;然後是一些“後屋”,classroom,bedroom,meettingroom等等。教師只要常收納,多積累,勤總結,口訣就會湧湧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

三、讓學生製作教具,激發學習英語興趣。

對初學者,直觀教學尤其顯得重要。由於條件限制,學校缺乏必要的掛圖,筆者就發動學生自己動手畫。對教學中所要用到的圖片,提早一個星期佈置下去,要求他們用彩筆畫在白色的硬紙片上,在紙片的背面再寫上圖畫所表達的單詞及其音標,為了便於以後保存,我對紙片的大小作了統一的規定。一週後,一些“作品”被運用在課堂上。這樣,在課外學生都興趣盎然地製作圖片,課上他們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現。開展畫圖片活動,其意義已經超出圖片的本身,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這種成功的喜悦大大激發了學英語的興趣,使學生願意來上英語課。此外畫圖片,也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也可讓他們先熟悉一下將要教的新課,達到預習的目的,真是一舉多得!

四、自編短劇,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後,要會開口説英語。為此,每節課,筆者都花五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到講台前表演他們自編的課本劇。具體做法如下:上課前,由當天的值日生(兩個),先用英語作Duty Report.內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況、天氣等。(未學到的項目可適當刪減)。然後由這兩個值日生,或者他們再邀請別的兩三個同學一起,表演他們課前已編排好的短劇,劇情可依照已學過的課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創設情景,但是台詞必需要運用已學過的類型。之所以這樣做,為了複習舊課,而這種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複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複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後者,這點,筆者深有體會,一些學生畢業後,仍戀戀不忘他們英語課上的五分鐘表演。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試得一試。

五、開展競賽,調動學習興趣。

國中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市場經濟競爭的薰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們可以將日常口頭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拼讀學詞,來一個拼“單詞大王”競賽,以及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傳悄悄話競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效果更佳。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學生樂於參與,樂於爭先,樂於學習,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存動力。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以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6

一、通過學習,掌握了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特點

1. 重視情景創設,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內容,儘量採取 “ 問題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釋 ---- 應用與擴展 ” 的模式展開,教學中要創設按這種模式教學的情景,使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 “ 在一個長 16 米、寬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種植花草的面積是整塊荒地面積的一半,給出你的設計。 ” 這是在講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時的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設計出許多不同形狀的花園 ( 如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 )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繫,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2. 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 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智力和能力、平時成績等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可以分成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照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按較高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這樣,能使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4. 改變數學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例如,學習 “ 生活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 ” 後,當學生交上自己用圓規和直尺所畫的精美圖案時,又是對幾何圖形特點的感悟和對圖形實用價值的領會;當學生用自己製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圖案,自取名字時,當學生知道和了解許多的數學史話、數學家的故事時,你不能不説,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5. 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教學中要注重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迴歸、向學生經驗迴歸。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滲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資源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書並非唯一的數學課程資源,我們應該善於開發其他的教學資源,它還包括教學中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及網絡、報刊雜誌等。

二、通過教學,認識到新課程教學中的 “ 雙基 ” 與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的區別

有的數學課堂上學生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很好,甚至還有表演,這些對於學生來講,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數學課不能忽略數學的特點, “ 雙基 ” 的教學是中國的特色和傳統。

1. 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特點

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是以知識為本的。老師傳授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學生接受、存儲的是系統的基礎知識;系統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就需要進行基本技能訓練。近十幾年來,儘管強調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但是這種知識為本的 “ 雙基 ” 並未改變。過分強調系統性、科學性,內容龐雜、專業性強,而且脱離生活,就像搞專門研究似的。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學應試的知識、練應試的技能、培養應試的心態成了時尚, “ 雙基 ” 成了升學的敲門磚。

2. 新課程下的 “ 雙基 ” 特點

新課程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需要的是學生 “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 。這裏,在 “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個定語 “ 適應終身學習 ” ,這就和傳統教學的 “ 雙基 ” 區別開來了。實施新課程,要用是否 “ 適應終身學習 ” 來衡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 學習 ” 這個詞的本義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繼承,更是學習者自己發現、探索的實踐活動。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使我們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歸 “ 學習 ” 的本義,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僅用接受的方式學習,更多地是在發現、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習,學習生活的知識,學習生存的技能,學習生命的意義在於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

3. 新課程理念下 “ 雙基 ” 學習本身決不是單純的學知識和練技能

任何一個學習過程總會有學習情感、學習態度、學習價值觀這些因素,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總伴隨着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監控等學習策略。因此,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 “ 雙基 ” 學習是不存在的。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數學教學的特點,實施新課程決不能忽視 “ 雙基 ” 。我們堅持實施新課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 “ 以人為本 ” 的思想。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7

通過5月22日和23日兩天參加進修學校組織的國中數學骨幹教師培訓,聆聽和學習二中李豔敏和李闊達老師的精彩講座,感覺自己受益頗多,兩位李老師用不同的風格為我們生動有趣地講解了“如何新課程標準,實現有效教學”讓我對整個國中數學課程標準及國中數學課程有了一個全新得認識,具體如下:

《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表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不是自然淘汰、適者生存的教育,而是人人獲益,人人成長的教育。我感受到了新課標對於人的主體地位的尊重,要求教育工作者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自主發展。

新版課標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更加全面、科學。“雙基”變為“四基”,在原實驗課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和積累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這樣全面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體把握,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本質: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

新版課標數學知識領域的表述更加系統規範。把原課標中的“空間與圖形”改為“圖形與幾何”,這樣表述與“數與代數”形式上更加一致,內容上更加科學。

新版課標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新課標從實驗課標中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為“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創新型人才迫切需要而當前教育中學生急需提高的素質,因為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好體現。

新版課標中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更加具體明確。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各數學知識要點要求學生學習的程度,特別是對學生要求的目標行為動詞做了具體的描述。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更好地把握新課標的要求,更好地在日常教學中實施。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後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為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藴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饋、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8

認真閲讀新課標讓我受益匪淺,我認識到國中生只有對自己、對歷史及其文化、對歷史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歷史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歷史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通過教師與學生身份的轉變能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學生也不再只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這樣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

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説教,而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同時,新課程倡導的是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課程。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這都有賴於教師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也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教學語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新途徑。對於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新課程改革下國中歷史主要有三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一是材料學習法,學生通過材料的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探究歷史奧祕的一種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家實事求是地求證歷史的方法;能夠形成有深度的歷史認識。

新的課程體系給教師留出了充分的駕馭教材的空間和餘地,而新課標的目的也在於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們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師、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角色都要隨之發生變化。

通過這次對新課標的學習,更加認識到歷史應該是不斷反思,更新觀念,腳踏實地才能做好的一門學科。要不斷地從新課程標準、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課改先驅的課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營養,使自己的課堂永遠讓學生有一種耳目一新的特別感覺。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9

開學初我們進行了新課標的學習,在學習中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專家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説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根據語文能力實踐性,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與養成,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中強調日積月累、長期修習、潛移默化、薰陶感染,不能急功近利。而且語文素養的方方面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認真地學習我有了一些收穫:1、學習新課標,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要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2、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我明白了教學方式的確立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體現出來,有助於學生髮揮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課程總目標和各個階段目標的設立,讓我們更加清晰明白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和學生在每個年級所要達到的發展。

總之,通過本次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以上是我對語文新課標淺微的認識,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20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體會

5月14日和15日,我參加了數學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説,可以單獨説、同座説、集體説,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説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21

通過這次學習活動,我清醒的認識到在閲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鋭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 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説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着不解 之緣。

語感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並且是多種心理功能協同活動的結果。記憶、表象、想象、聯想、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和語感的生成有着密切的關係。 另外語感在聽、讀時會表現出理解的功能;在説、寫時會表現出遣詞造句的功能。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感能力,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就會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 刻、全面、靈敏和迅速。因此,無論是從語感形成的心理因素看,還是從語感的功能上看,培養語感,對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閲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教學,同時又是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理解和運 用的訓練,是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訓練的形式就是聽、説、讀、寫。四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約,相互滲透。處理得當,則相互促進;處理 不當,則相互掣肘。

一、閲讀教學離不開聽、説。比如,課堂上的複述、問答、討論等,既是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又是聽説訓練。這樣的聽説,既反映了學生的理解,又體現 了學生對理解的表達。離開聽、説,閲讀教學則無法進行;閲讀教學,又為聽、説訓練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極好的機會。為學生的説提供了材料。讀得懂,則有利於 説得明白,有利於聽得懂;説得明白,聽得懂,又會促進學生對課文語言的理解,理解與表達的訓練,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訓練,就是這樣自然地融合在閲讀教學 之中的。

二、閲讀教學離不開寫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閲讀與寫作的關係。即是説,閲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寫作是在閲讀的吸收與 積累的基礎之上的表達。在閲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得到詞、句、段、篇的訓練,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與此同時,逐步積累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認識句子表達思 想感情的種種方式,瞭解寫文章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等,並從中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認識能力得到發展。 從閲讀中學習寫作,是習作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同樣,習作教學也會對閲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去思索、去表達,其 結果就會比在閲讀中得到的認識又提高一步,再去閲讀,他所關注的不僅是文章表達了什麼,還要關注文章是怎樣表達的;瞭解這樣的內容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形式來 體現,就會把理解文章內容和理解表現形式變為自覺的閲讀行為。

由此可見,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就需要我們平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聽説讀寫的訓練,使閲讀教學與口語交際 、習作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我將為此而大膽嘗試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7ww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