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精選5篇)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精選5篇)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 篇1

讀了整個暑假,我終於把那本超級厚的世説新語給讀完了,真爽,不過也挺累的。世説新語裏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長如龍,有的短如蟻,不過這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你一個道理,雖然很枯燥,但它畢竟是一本好書啊,接着讀吧!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精選5篇)

作為一篇教育方面的書,劉墉的《世説新語》實在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書籍,確實文如標題“新語”。他用最樸實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呈現了一個又一個小事件,小故事,而這些文章都顯示了他對教育的態度與思考。讀來令人深思,發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對待孩子的那種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就是——“寬容”。現在的社會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導“嚴師出高徒”的方法了,那麼作為老師或家長,到底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小孩子呢?劉墉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向。

我是個80後,在我還是個小屁孩兒的時候,常常聽到外界對我們這代人的評價,例如:獨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爺等等,總之大人們對我們充滿了不信任。這樣的批評之語聽多了,久而久之便有點信了,於是自己似乎都不太自信了起來。從校園走向社會,即使上了班,在剛開始的時候也還是受到質疑了。可是慢慢的一年,兩年,三年,生活工作中的一點一滴讓別人認識了我,也相信了我。周邊的許多朋友同事也是如此,在經歷了這樣的蜕變之後終於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因為80後已經不再是小男生和小女生了。回過頭來,很多人發現原來擔心會垮掉的一代並沒有垮掉,反而是在越來越多的舞台上看到了他們的身影。

當我成了大人之後,我猛然發現我似乎在用經歷過的這一切對待這90後的孩子們。第一屆的學生就已經是90後了,當他們不認真,調皮搗蛋,犯錯誤的時候,我也曾無比憂慮地拿過去的話批評他們。現在想來我們是不是太杞人憂天了呢,生活會教會他們很多東西,但是我們好像太着急了一點,總想把自己幾十年的人生感悟和經驗提前交給他們,但其實人生是要一點一點去經歷的不是嗎?哪怕經歷一點挫折,又如何呢?奧運結束了,很多獲獎的選手就是我們口中所責備的難以擔當重任的90後,但事實是他們做得很好,而且將來可能更好。

劉墉説得好,他認為我們只看到了學生們身上的缺點,卻忽視了他們身上的優點,於是總覺得一代不如一代。90後的孩子身上的確有些時代大環境所帶來的缺點,但是他們身上其實也有一些時代所賦予他們而我們這些60後,70後,80後們身上所沒有的優點。所以,寬容一點吧,先學會基本的做人道理,其他的可能只是我們和他們選擇的道路不太一樣,或者是走向終點的方式不太一樣吧。

因此用心教育每一位學生,就算目前成績再差,再不聽話,只要我們用心去溝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用暴力的變相體罰。我相信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 篇2

本學期學校為了鼓勵大家讀書,統一發了一本劉墉的《世説新語2》之教育祕笈,我在閒暇之餘讀了一部分,讓我回味無窮。娓娓道來的教育祕笈就像與讀者對話,許多的困惑也隨之漸漸明朗。書中對“新新人類”的理解,我有同感:“他們可能動作不快,起牀也不快,但他們的觀念靈活、轉變得快、適應得快。”是的,就拿我外甥來説,看似動作較慢,但是對社會的進步事物説起來讓人用另一種眼光看他。

他小時候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歷史和地理之類的,積累了好多知識,高中時學習再緊張,也要擠出時間(如週六晚)上上網瀏覽一下網站,上一下qq,關心一下國內外大事,就餐時,便侃侃道來;去了幾個地方,就會告訴你那裏人的生活方式,沒有一點點的不適應;有時還時不時地評論一下某些社會現象,有時模唱幾首流行歌曲還真是有點模樣,這就是“新新人類”。

讀了這本書,對我頗有啟發,我國的家長對孩子太多的企望、設想和規矩,於是束縛了孩子想象的空間和發展的平台,使家長沒有辦法選擇,只有聽之任之。想想現在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網絡問題少年,做家長的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需要我們家庭的幫助和協調,是非常需要與學校老師經常的溝通。有的家長常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卻不問自己的責任盡到了沒有,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書中談到的“年輕人要有探索的權利”“子彈準備好”,我很讚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實際上就是累積的過程,為自己儲存一種能量,為自己積澱一些知識,為自己儲備一定的能力,到機遇降臨時,你便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平台大顯身手,而非有了合適的機會,只能望此興歎。我記得教育自己女兒時,她出生才八個月就教她自己學會吃飯,讀國小時要求她一定要遵守紀律,要多為他人着想,回家要學會做家務……如今,走向社會了,較快地適應了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儘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做一點點事,就是儲備生命的價值。

掩書沉思,我們的家庭需要太多地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要為他們創造一種寬鬆、和諧的環境,要鼓勵他們把知識變成技能,要讓他們體味與珍惜成長中的困難,明確自己的目標,堅持數年,必有好處!

提起記載遺文軼事的筆記小説,你想到了什麼?提起志人小説的代表,你想到了什麼?提起中國最早歷史價值的小説,你又會想到什麼?告訴你,它就是中國曆一個偉大的傳奇——《世説新語》。

最近閲讀了劉墉《世説新語2劉墉教育祕笈》,感觸頗多。劉墉先生以非常平實的語言,幽默的文筆,道出很多人生哲理,實在令人佩服。本文就以處罰的藝術為題談談個人感想。

《世説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樑代劉峻作注。分為政治、德行、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全書共有一千多則記載了許許多多富有哲理、趣味十足的文言小故事。

今天晚上,我又讀了《世説新語》識鑑門的幾篇文章,其中有一篇使人的品質得到了很大的體現。

原文是這樣的:王浚衝、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譯成現代文是:王戎、裴楷二人兒時去拜訪鍾會,呆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有客人問鍾會:“剛才那兩個孩子怎麼樣?”鍾會説:“裴楷清明通達,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後這兩位賢才將成為吏部尚書,希望那時天下沒有被埋沒的人才。”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認識了一個善於發現人才,並且具有優秀品質的鐘會和一個清明通達的裴楷,一個簡約扼要的王戎。文章以鍾會和客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裴楷、王戎的品質,也寫出了鍾會的善於發現人才的能力。文章第一句中“須臾去後”,意思是呆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寫出了王戎和裴楷在鍾會家中待的時間短,也一定襯托出了鍾會發現人才之迅速。鍾會話中的最後一句:“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突出了鍾會善於發現人才,能從兒時的表現想到二十年後的作為,坡有一定功底。也寫出了王戎、裴楷的一部分優良品質,兒時已有所體會。“當”字有一定的肯定意味,突出了鍾會的能力強。後一小句“冀爾時天下無滯才”這是鍾會的願望,也是為國家興亡所想的,寫出了鍾會關心國家的未來和國家的下一代。

像看故事樣的讀着《世説新語》,不知不覺的就看到了後面,感慨頗多。試着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歷來具有深厚的道德及傳統的美德。然後,如今看來,某些美好的東西已經成了歷史。今日的中國,人們的道德觀念金錢觀念傳統觀念似乎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一些報道和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香港澳門中國台灣人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方面要比大陸人好很多,在尊重老人,愛心事業等方面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當然,我説的是整體狀況,也並不是説我們就一無是處,我們身邊也不乏雷鋒式的人物。我只是想説,現在下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等方面也到了非重視不可的地步了,不然,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將會無法傳承,就連國人的國際形象也大損。

前兩天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71歲農村婦女每月捐款1000元”。説的是濟南地區雙港鎮郭黃莊村鄭金玉大娘的故事。用她自己的話説是“我是家庭婦女,沒退休金,但幾個孩子都孝順,每個月都給錢,我一個老太太,能花什麼錢?每個月拿出一點錢來捐助孤兒和困難羣體是可以做到的。”多樸實的語言!就這樣她一堅持就是許多年,累計捐款已達10多萬元。

也在前兩天,電視上看到了一個報道:公交車上兩個年輕人為了爭一個座位差點動起了手,一旁的一位老太太站起來,讓坐於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就真的坐下了。老太太説,“只要他們不打起來,我讓個座,算不了什麼”。又是一“愛幼”的典範!但尊老又去了哪裏?

因為迷戀網絡,中國小生弒父(母)的報道,屢見不鮮。

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思考嗎?

“冀爾時天下無滯才”,願這美好的願望在今天成為更美好的現實!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 篇3

現代人的生活緊張忙迫,很少有耐性讀長篇大論,因此短小的文章應運而生,它可以輕鬆立讀讓我們在匆忙的生活節奏中找到放鬆和消遣。

時下頗為流行一種小小説,也就是所謂的極短篇,微型小説或掌中小説。人們都以為小小説是現代消費文化的產物,對讀者而言,或許是的。但對作者而言,其實要在電光石火的一剎那帶給人一點感悟,或者在時間的切片中留給人一點煙花似的回憶,那就不算消費了。文化中也有垃圾,當然,就看時間沖刷後所剩為何。如果不是我們捨近求遠的話,在我們古典文學裏,早已有過小小説的形式,並且又最經得起時間淘洗的著作,那就是《世説新語》。

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自修註譯的《世説新語》選譯本,李自修在一九八九年時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就出過一本選譯本了,後來二○○四年在人民出版社又出了全譯本,在註譯本中,他不但吸收了學術界有關此書研究的新成果,還闡釋了自己的許多新見解。如今河北教育那個選譯本重新修訂後二○一○年再度出版,可見《世説新語》這本書在復興古典文學的潮流中又重新受到了重視。説實話,這本書當史書看對學問有益,拿來當消閒書看,它三言兩語簡約明快實在有趣。

不過,一般人都知道外文要有好的翻譯,殊不知古文更需要有好的譯註,尤其古人名號多,再加官銜,地名又跟現在的大不相同,如果沒有專家學者説明一下,有時還真不好懂。

譬如:我在書裏讀到桓南郡每次見人辦事不麻利的時候就喝叱道:君得哀家梨,當復不蒸食不?(哀家梨?什麼東西?這像罵人的話嗎?)然後看註譯説:以前江寧一帶有姓哀的人家種出來的梨子又大又甜水蜜桃似的,所以桓公罵的是:你得了哀家的梨子是不是要蒸着吃?套句現代話就是説:連這也不知道,笨到這種地步!

欣賞總要從理解着手,註譯者,畫龍點睛者也。李自修出任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領導之前,本來就在師範學院裏教授古典文學,科班出身加上本身對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特有興趣,由他註譯此書真是讓這本經典古書又活了過來。

還有一則堪稱極品小小説:連標點只有二十字,寫一個人的儉吝: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還有誰能寫一個人的刻薄比這更甚的呢?也不怕麻煩把每個李子核都鑽破。)這位王戎的絕事還不止此一樁,他侄子結婚,他送去一件衣服做賀禮,等婚禮完了,他就去要回那件衣服。他還是竹林七賢之一呢。

説實話,古文如今讀來像隔靴搔癢,不易進入情況,可是讀李自修這本書,我後來乾脆跳過正文直接讀他的譯文,愈讀愈有興趣,以至欲罷不能。以前只知《世説新語》是經典文學之一,如今通過他的註譯才總算認知了它的經典所在。

《世説新語》是東漢末年至東晉末年共約兩百年間的名士言行錄,它描寫魏晉名士的才能秉賦,道德修養,情感個性,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不但文字簡約,典雅有味,而且活靈活現生動有趣,雖寫古人古事,今天讀來依然好像在看電影一般。

譬如:其中寫一個人的急躁(只有一百字不到),王藍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雞蛋,用筷子去捅,沒有捅到,大發脾氣,舉起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轉個不停,他就用木屐去踩,又沒踩中,他更加光火,撿起蛋來放進嘴裏,恨恨地咬破再恨恨地吐到地上。

我讀了忍不住要笑。三言兩語描寫得多生動啊。此外,還有很多的成語都由此書中來,譬如:望梅止渴,咄咄逼人,東牀快婿,卿卿我我……等等,不勝枚舉。此書共分三十六門,由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品藻,任誕……到仇隙。其中“賢媛”篇,記寫幾位女性,特有現代感,似乎女性主義思想在魏晉時代就已存在。

譬如:許允新媳婦長得很難看,行完交拜禮後,許允根本不想留在新房,可是新娘子拉住他袖子不放。許允就説:女人應有四德,你有幾德?新娘子説:除了容貌我都有。然後反問他:讀書人應有的品行,你有幾樣?許允説:我全有。新娘説:讀書人以德為先,你好色不好德,怎能算都有?從此小兩口遂相敬重。

還有一則:趙飛燕誣陷班婕妤,説她在神明前詛咒漢成帝,班婕妤答得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做好事尚且不一定蒙福,做壞事還希望得到什麼呢?如果鬼神有知,不會接受奸人的詛咒,如果鬼神無知,詛咒又有何用?所以我不做這種事。

此外,相對於王戎的吝嗇,在“汰侈”篇中記石崇的奢侈,令人髮指之處亦叫人讀之難忘。但是,我最感到驚訝的是:它對於魏晉名士的荒誕放達,着墨亦能跳出儒家教條,表現出的時代趣味竟然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的嬉皮(西痞)一族頗為類似。西痞族標榜超脱,崇尚虛無,曠達任性,而魏晉名士派的個人主義作風,尤其竹林七賢那種“散發裸身飲酒縱慾”的生活態度,真的跟西痞如出一轍。原來好的文學作品,非但可以超越古今,還能中外有共識,《世説新語》真是最好的證明。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 篇4

國中時聽説劉慶義的《世説新語》,直到大學才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奼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現在又重新從市圖書館借了本來看,如同老友相見,分外親切。孔子説:述而不作,這述又何嘗不是作?王夫之主張“六經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話語體系去闡釋六經,舊瓶裝新酒,經典著作就是一張皮,每個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許多毛毛來,西方有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説新語·文學篇》中所謂“文學”是指文章學術,辭學修養,也包括人生態、處事原則。這一時期文學雅士們以清談為主要內容,以辯論為主要方式,對佛、道、玄學進行了融合理解。這當中所體現的包容和學術研究精神,值得我們用心研究,用心學習。

閲讀《世説新語·文學篇》,更多的感觸是古人的那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學習氛圍。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一段記載是説鄭玄的故事。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説,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這段話的意思是説:鄭玄家的傭人都喜歡讀書。有一次,鄭玄覺得他的奴婢幹事不稱心,準備用“家法”懲罰。這位婢女認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釋説明;但恰逢此時鄭玄盛怒,於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裏。這時,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來,見此而問:你為什麼站在泥地裏?她問話時引用了《詩經·邶風·式微》中的“胡為乎泥中”一句。被斥責的這位回答時則引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來解釋説:我本來是要向他(鄭玄)説明清楚的,誰知正好趕在他生氣的火頭上。

這裏且不論鄭玄的不論是非的火爆脾氣,鄭玄家裏的學習氛圍更是讓人歎服,雖是“婢女”,卻能那麼嫻熟地引經據典,且詼諧雋永、恰如其分。説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蹟時,又不盡然,這裏讓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鄭玄為學成就之高,連家裏的傭人也極富文化修養,鄭玄的學術修養更是讓人欽佩。這又不禁讓人想到現在學生的學習狀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當繼承和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民族精神發揚光大,同時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世説新語心得體會優質 篇5

電影打破了我之前對這一故事的認知,與傳統故事傳説差別很大,人物形象特點有很大的變動。作者借這個故事的情節,脱離故事本身,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的故事。成功的電影不光要給觀眾帶來愉悦,更應該帶來新的認知與概念,這部電影於我而言也的確做到了。

哪吒這一嘴硬心軟死要面子的形象借不同的故事情節被刻畫的栩栩如生,但他同時也不懂變通暴躁衝動易怒,所以才造成了村民更深的誤解與懼怕。魔丸轉世的他一出生就遭受到村民帶有偏見的眼光,電影有段情節是哪吒小時候被孤立的片段,我覺得在這種從小就遭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環境下,哪吒沒有長歪憤世嫉俗產生報社心理已經很棒了,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就因為所謂了命運受到這些強加給他的誤解。但是他即使遭受到了這些,也從來沒想過放棄這些村民,一直在希望村民的認可。

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他也有缺點。

因為不善言辭倔強固執,屢屢被村民誤會。為了追捕一隻海怪,毀了大半村莊,因小失大,沒有大局觀。過於頑劣,讓父母操心很多,或許也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李靖夫婦的確是古代傳統的慈母嚴父了,哪吒很幸運,有時時刻刻為他着想希望他快樂一生的母愛,不惜以命換命的沉默父愛。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從哪吒到申公豹到龍族,電影始終在重複這個觀念。申公豹是電影的反派角色,但卻讓人生不起多大的厭惡,這也是電影很出彩的地方——沒有絕對的壞,壞人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變壞,並不是一開始就壞得令人髮指。他還是電影的搞笑擔當——擁有口吃的特點。申公豹和龍族,生動形象的詮釋人心中的成見能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他們是妖族,所以一輩子都比不過別人,憑什麼?龍王的一席話也發人深省“這火山熔巖下鎮壓的,全是當年我協助天庭擊敗的海底妖獸”,龍族本身就是海底妖獸,協助天庭擊殺了自己的同胞,卻落得如此下場。敖丙一出生就揹負着龍族復興的使命,他從另一方面驗證了“期待也是一座大山”。

哪吒和敖丙一個受到偏見,一個揹負太多期望,都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過幸好這兩個孤單的小朋友變成了好朋友。但命運又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他們生來就是註定的死敵。

最後敖丙水淹陳塘關,哪吒捨生取義一切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是敖丙突然決定放棄那裏我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總感覺敖丙既然已經為了龍族水淹陳塘關為什麼在關鍵之時突然放棄,雖然前面鋪墊得很好,但總覺得有點怪怪的。不過結尾又和開頭照應,靈珠魔丸的功效開頭有提到倒不顯得突兀,結局打破成見,突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HE。

原來成仙的作用就是永生,怪不得那麼多人想成仙。

總得來講這部電影很好,就是哪吒的人物形象有點醜,“成見”的話題值得人聯繫生活實際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76j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