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論語讀後感1000字(精選7篇)

論語讀後感1000字(精選7篇)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

緊張忙碌的會考終於畫上句號了,閒暇之餘,將一直放在書櫥裏的《論語》又拿出來仔細翻閲了一番,每回心得都有不同,孔子不愧為“先師之範”,也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總結一下。

論語讀後感1000字(精選7篇)

一、孔子的做人之道對我的啟發。

《論語》中孔子的做人之道基本可以總結為學境界、學自制、學明辨、學態度和學交友。其中,學明辨和學態度對我的影響深刻。

《論語學而》提及:“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告訴我們不管事情成功與否,我們要正確探求其原因,善於反思,由果追因。作為教師,我們提倡要善於課後反思。這是不斷提高我們教育教學水平的基本途徑。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每天四問——第一問:我今天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今天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今天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今天的道德有沒有進步?看着這四句話,我深有感觸。在我看來,其實這就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每天教育工作與生活的反思。只有做到不停的反思,才會有所更新、有所進步。而教育教學只有不斷地更新,才能有新的突破;只有不斷的變化,教育才會有生命力。同時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的方法與思路,才能更好的樹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提高自身與學生的素質修養。

有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態度決定一切。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首先將熱愛教育擺在第一位。只有懷揣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才可以去做好我們的工作。常常聽到一些老是抱怨:教的學生如何調皮不好教,工作太累之類的抱怨。可是反過來想:教師的本職是什麼?不就是教書育人嗎?如果都是好孩子又怎麼需要教育、需要教師呢?我們的成功不是隻有把好孩子教育的更優秀,更多的是把不優秀的變成優秀,讓問題學生不再“問題”。教師的工作絕對不是清閒的,需要我們付出比普通工作更多的心血。而這些工作都需要我們用滿懷激情的態度來處理,一味的抱怨只能讓我們成為不稱職的教師,從嚴重的角度來説是對教育、對學生的不負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諦。陶老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我們應該向陶老先生學習,用“愛”來對待我們的工作,對待我們的學生。愛教育、愛學生。把我們的工作看成是一份播撒愛的種子的工作。這樣才能收穫工作的幸福感,才能以欣賞的目光去對待學生,並能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力,才能使師生雙方在教育教學中最終都能獲得成功與快樂。

二、孔子的學問之道對我的啟發

而孔子的做人之道可以概括為學問的追求、學問的歷程、學問的多元。這裏我就學問的多元談一下自己的收穫。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應該做到旁徵博引。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教育管理理論。新課程改革,呼喚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的綜合性,要求教師掌握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新觀念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持續不斷地學習和掌握創新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並有意識地自覺運用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的知識廣博,學生會由衷地敬佩你,那麼教師的示範作用和影響力就會得到發揮,學生由敬佩變為信服你的要求,對於開展師生合作教學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的學科知識是相通的,教師知識的多元可以起到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把握,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引導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

以上是我對《論語》的一點通俗理解與感悟,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不是很複雜的古文,但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説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閲讀。

《論語》中有一句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 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 ”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 上看,要 ” 温故知新 “ 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 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閲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 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 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3

寒假裏,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鬥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裏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 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 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麼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鍾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鍾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 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鍾子期死後,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麼可貴,多麼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 不可開交。最後,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 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4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論語》,個人收穫良多,受益匪淺,讓我學到了許多處事的智慧,更加堅定了學習、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感謝各位老師,是你們的學習精神,激勵我一直奮力前進。

人生一世,或志於仕,或志於士,或志於市,或無大志,快樂自在,平凡而真實,了過一生。如何為人,為君,為官,為師,為父,為子?無論在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如何立身於世?生活中有了疑惑,如何應對解決?通過學習,從《論語》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懂得了如何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聖賢教導我們學習要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不能合理有效的運用知識,就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的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會精神疲倦一無所得。

學習是伴隨一生的事情,一定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吾日三省吾身”,知過改過,遇事善於思考,“不怨天,不憂人”,不盲從,不懈怠,切勿“道聽而途説”,學會明辨是非,時刻保持一顆淡定平靜的心,沉着應對。

二是學會了當下行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總在考慮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生命的價值,空想是沒有用的。“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時刻警醒自己,想做什麼事情就要立刻行動,不能猶豫不決,更不能只想不做,做了就會離夢想進一步,只想不做,將一無所成。抓住現在,活在當下,從現在開始,逐步提升自己,使自己成為有德行,有學問的人,從而實現人生的夢想。

三是明白了尊德守禮。

“不知禮,無以立也”。禮,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並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用了大量的篇幅寫“禮”,可見孔子對禮的重視程度。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禮,“禮之用,和為貴”。時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要明禮,知禮,守禮,以禮相待,互尊互愛互諒,這樣才能和諧相處,從而促進心靈和諧,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四是堅定了誠信待人。

子曰:“民無信不立。”誠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一個誠實的人,因為有正義公理作為後盾,所以能無畏地面對世界,大多數人都會信賴他,並取得長久不衰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真誠待人的人,才能行得通,立身於世。子曰:“言忠信,行篤敬”。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為人之道,立身處事之本。“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實守信,心存敬畏,不自欺,不欺人,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五是涵養了仁義道德。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具有強大力量,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根基。有些人追求金錢,有些人追求道德。有些人死後如過眼煙雲,轉眼即失,有些人死後仍活在人們心中,雖死猶生。作為一名公職人員,要時刻把政治品德、個人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放在首位,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胸懷仁愛之心,將仁德之力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無私奉獻,利益社會。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依道而行,不斷糾正錯誤的認識,改掉不好的習慣,化掉自己的脾氣,清除心中的怨氣,尊德守禮,敬天愛人,孝悌誠信,成己達人,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5

今天,我終於讀到論語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來讀的辛苦。有許多字不會讀,都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雖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禮都在我的心底紮下了深根。正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從課前導讀上也讀到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不論社會地位高低貴賤,每個人都應有受 教育的機會。

我讀論語時發現了一句話: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以為並沒有什麼大的 含義便直接看譯文了。譯文上是這樣寫的:孔子説: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時説話辦事的有把握;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 ;六十歲時凡聽到的都能辨別是非;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我從這句子中隱約體會到一個含義。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 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悟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 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 ,要進過長時間的鍛鍊和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的遵説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 都是適用的。

《論語》是一本好書大家好好讀吧,我相信大家。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6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不是很複雜的古文,但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説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閲讀。

《論語》中有一句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 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 ”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 上看,要 ” 温故知新 “ 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 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閲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 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 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7

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論語》,使我對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體會。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語錄體著作,涵蓋了哲學、政治、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內容十分廣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纂而成。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瞭解到孔子對各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實行“有教無類”,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教育學生從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拿十條幹肉作學費,他沒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貴族的權利,他開創了私人教育的先河。從這一點來看,他不愧為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對學習和思考的論述非常精闢,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糊塗;只思考不學習,便會疑惑不解。説明“學”與“思”結合才是學習的正確途徑。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為了這個目標,終生去踐行它。他的.思想對現在的社會仍有啟迪。他為了這個目標,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到了老年,他開始修訂《春秋》、《詩經》等,為民族的文化傳播做出了貢獻。

通過對《論語》的背誦,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決心在以後的生活中努力的去踐行它。子貢説過:“老師以温、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麼的高明。

我發現,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就是説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幹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説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幹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麼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為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孔子是強力推薦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難怪,後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標籤: 讀後感 論語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6jjo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