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選19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選19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

看完了白落梅寫的《林徽因傳》,感歎於林徽因愛情與事業的傳奇經歷,尤其佩服於她對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

林徽因傳讀後感(精選19篇)

我總認為經受了大痛大難的人,才可能對人生的感悟更深刻。當有人説我已不敢付出真愛時,是多麼的難受和無奈啊。其實你付出的就是假愛,也日久生情,難以割捨。

可林徽因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在情竇初開時,遇見了極具浪漫氣質的徐志摩,相擁在康橋。徐志摩願為她拋妻離子,證明他們當時是已經多麼的激情四溢。然而她卻果斷地離開了徐志摩。當印度詩人泰戈爾來中國時他們兩人又作陪、又演戲,相聚在一起。難道林徽因一點兒也不留戀他們之間的感情嗎?決不可能!

當那種情感像潮水般呼嘯而來時,兩人卻不在一起,心應該就像刀割一樣,都在流血。如果是衝動的人,早已不顧一切了,所以我們的歷史上才留下這麼多纏綿而悲壯的愛情故事。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難控制住這種相思之苦。況且他們還有這麼多的時間在一起,和樑思成當時其實還沒有真正在一起。林徽因真是個奇女子!

試問芸芸眾生,能有幾人能做到。

愛真是個雙刃劍。當愛來時,轟轟烈烈、甜甜蜜蜜,時間過得飛快。如果有一方稍有怠慢,就很傷心、痛苦,天昏地暗,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甚是艱難。當真的長時間在一起時,又會被無情的歲月打磨的卿卿我我成了傳説。有的更是反目成仇。問青天:情為何物?

“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愛情可能是你最大的擁有,也可能是你最大的傷害,可以讓你瘋狂,可以置你於死地。

學一點林徽因吧,更何況我們都是平常人,承受不了愛得迷離和瘋狂。不輕易言情,不輕易去愛。愛情像一杯濃烈而甘醇的美酒,能讓你意亂情迷,神魂顛倒,但酒醉後的難受向誰訴説!

我很欣賞林徽因的這種性格,但我做不到,永遠。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2

如果你不瞭解林徽因,而你想了解,不推薦你看這本書;

如果你瞭解林徽因,不推薦你看這本書;

如果你想摘錄幾句零碎的人生感悟,如果你想在微博上發幾條人生感悟,那麼推薦你看這本書。

很少看書看到想要扔書的地步,很不幸,這本中招了。

這本書的封面上“林徽因傳”四個字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是,本書旨在客觀地描寫林徽因的生平並可能穿插着作者的些許感悟和評價。

雖然書名寫着“林徽因傳”,但卻完全沒有按照傳記應有的邏輯和嚴謹紀實來敍事,關於林徽因的生平只是草草帶過,更多的是借林徽因的事蹟來抒發作者的人生感悟。 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我想本書不宜稱作“林徽因傳”。此書只是拿林徽因來吸引的讀者眼球。

百度如此介紹本書:作者用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儘管作者的筆觸較為華麗,但是內容宂長,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連接,雖然以“散文”為名,但沒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韻味,只是作者用華麗辭藻堆砌而成的揣測和意淫,華而不實,實在讓人難以下嚥。書名譁眾取寵,內容華而不實。正如網上所傳:林徽因是一個被成功包裝的人。字裏行間都能顯示出白落梅想要抒發一種對超凡脱俗的氣質的追求和敬仰,但是她還是不能避開世俗,跟隨着前人的脂粉俗氣,對林徽因大加褒獎和讚頌,説是奉林徽因為女神也不為過;作者又喜愛重複小詞小調來説一些玄乎飄渺的大道理,還不斷地用華麗的辭藻堆砌空洞的感悟,導致文章缺少內涵,缺乏深刻。

從本書中作者的筆觸可以看出作者是嚮往優美的事物的,但是也許作者本身沒有真正地經歷過,涅槃過,沉浮過,所以沒有辦法寫出有真性情、引人共鳴的文字,相反卻只是一紙浮誇。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3

知道她,讀她,瞭解她,就是因為一首詩 《你是人間四月天》。我這才有幸知曉一個曠世美麗、才華絕代,又可稱為“先生”的女人,林徽因。她的自尊與自強也時時令我震撼。

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這些現今想都不敢想的夢想之地,卻是那時她的樂園。説她自強便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女人,依然選擇前往這些最高學府求學。那是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啊,讀來令人感歎:由於賓大建築系不收女生,於是她進入了美術系。在對北京親友的“狂念”與“渴想”中,她完成了“對線與形有個性的把握”。説這令人震撼,就是因為她在學習美術中又對建築有了深刻研究,自己的夢想是自己的,她從沒放棄過她夢想的事業,這就是她的自強。而這她這一段的生活,叫做“賓大的鐘聲”。鐘聲掩映着夢想,緩緩前行。

後來,她進入了“生命的夏季”,可此時的中國已是遍地烽火。林徽因與樑思成正在探尋中國古建築的奧祕。最令人難忘的是山西的佛光寺的探索,林徽因研究建築的熱情令人震撼。“在那崎嶇不平的小道上行走,一邊是絕壁,一邊是深崖。”連毛驢都不敢走的路,他們都敢走,到了那佛光寺,“矗立在高坡上的光影”令他們興奮得直叫“我佛慈悲”。那堅固而簡潔的頂部,令他們有如獲至寶的驚喜,而也令我有一種“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感悟。

且不説後來她流亡歲月中表現出的自強,她在寫詩中獨特而寂靜的美,單是她在病中的時光,就令人唏噓不已。

她病了,每個早上都要咳一大陣子才能見人,但是,當她的學生來了,她便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咳嗽的。她是那麼有自尊心,連珠炮似的一段話説下來,似乎渾然不知自己的咳喘。她彷彿在透支自己殘餘的生命,在人前那麼充滿生命與活力,像沒事人一樣。她用生命,構建自己的自尊,於是,在人們心中,她永遠是最有風度,最美的女人。

她就像那萬古人間四月天,為我們留下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一段段佳話。還留下了,她的 自尊與自強對多年後的我,深刻的震撼。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4

在寒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雙面獵犬。的優秀圖書,因為我非常的愛看書,所以我對它愛不釋手,每天都在津津有味的看着。

我用了一星期的時間看完了它,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有名作家沈石溪。這本書的內容是:洛嘎(一條好獵狗)和一條母豺,生了一隻有豺性也有狗性的白眉兒,後來她們兩個都死了,留下了白眉兒。白眉兒度過了一個悲慘的童年。後來,它也有過一段輝煌的獵狗生涯。

這本書的主角是白眉兒,白眉兒在這本書裏有很多堅強的章節和片段,那麼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吧!我講的是第十章,洗清冤屈,它主要講的是:巫娘認為是白眉兒偷了自己家的雞,可是白眉兒沒有偷雞,白眉兒為了洗清冤屈,自己出去抓偷雞賊,這幾天白眉兒又冷又餓,終於捉到了偷雞賊——兩隻狐狸,洗清了自己的冤屈,改變了人們對它的看法。

我很喜歡白眉兒,也要做白眉兒,因為白眉兒聰明、機靈、勇敢、堅強。我非常欣賞白眉兒的堅強,第十一章,輝煌的獵狗生涯,別的獵狗都怕被猞猁打死,唯有白眉兒不怕,繼續緊追不捨的跑着,最後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咬掉了猞猁的尾巴,被猞猁的爪子抓了一下,流了血,猞猁後來被獵人們打死了。可我卻不如白眉兒,因為我很膽小,所以晚上我很怕黑,有一天晚上,我上廁所方便,因為我很怕黑,所以讓家裏的燈全打開了,家裏的人被光刺的睡不着,從屋子裏出來,都説我太膽小了。

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白眉兒教了我要聰明、要勇敢、要堅強。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5

“書是人進步的階梯。”我相信同學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那麼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書名字叫《淘氣包馬小跳》。

在這本書中,也讓我體會到了小主人公的喜、怒、哀、樂。

喜的是;書中馬小跳的爸爸是玩具廠的人,不光自己玩,還會帶着馬小跳一起玩,所以馬小跳也在玩中得到了不少道理。

怒的是:馬小跳的同為路曼曼是老師讓她看管馬小跳的。所以馬小跳經常被老師批評。

哀的是:馬小跳經常進老師辦公室他進去的時候一點也沒有精神,出來時卻歡天喜地。可不一會他又進去了。

樂的是:從來不看他一眼的夏林果竟然要請他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你説他能不高興嗎?

怎麼樣這本書很好吧?那就來看一看吧!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6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我們班的狗仔隊》。書裏主要講的是:狗仔三人組裏面的成員有:秦大博、杜子騰和錢青毛。這個狗仔三人組是專門尋找難題的,他們找到難題了,就會盡力去解答。有時,還會鬧出一些笑話來。説起笑話來,我記得秦大博生日那天請了杜子騰等等人去吃飯,他們吃完飯之後,秦大博和杜子騰去圖書館買書;結果圖書館的老闆娘問杜子騰叫什麼名字;杜子騰説:“我叫‘杜子騰’!”結果那個老闆娘給聽成“肚子疼”了,然後,那個老闆娘就拿了一片幫助消化、治肚子疼的藥給了杜子騰,讓他吃下去,到了最後那個老闆娘才搞明白她自己問‘你叫什麼名字’的男孩名字叫‘杜子騰’。

這狗仔三人組,以刺探和編造同學們的緋聞為樂子,甚至連老師也不放過。一時間,緋聞和謠言滿天飛,大家的態度也很複雜,即表示生氣,同時又忍不住好奇。可是,最終的事實卻讓人哭笑不得,而三個狗仔隊也意識到了自己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他們決定新成立一個組織——航天三人組。

書中我很羨慕一位女生,這位女生很文靜,也從不驕傲。這位女生的名字叫做江冰蟾。江冰蟾在班級裏的地位可不是一般的高哦!她是大隊長。我最羨慕江冰蟾的學習了,她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都學得很好,幾乎每次都能考全班第一哦!江冰蟾還是老師得力的小助手。

江冰蟾還老是被某些同學編入與黃宇航的緋聞,每次奧數比賽經常是她和黃宇航排第一名,所以同學們老是編她們兩個的緋聞。而編黃宇航與江冰蟾緋聞的老是那狗仔三人組裏的,這讓江冰蟾很煩惱;但是,黃宇航一點兒也不在意。江冰蟾很在意的是她自己的學習成績,有一次,江冰蟾考了全班第四名的成績,她都不滿意。

我要向江冰蟾學習!我把陽光姐姐小書房裏的書推薦給大家,這些書都很有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7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將你困在生活這個大牢籠裏,掙脱不得。思特里克蘭德卻在做減法。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脱去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了。

總有這樣一個朋友: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説話,但如果開口説話,也多半無趣無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裏不大起眼的人。事實上你肯定有不止一個這樣的朋友,事實上你自己沒準就是這樣的人。

你能想象這個近似於一杯白開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了嗎?然後等你再聽説他的消息時,據説他已經到了巴黎,正從頭開始學畫畫。我覺得這件事情要是放到現實生活裏,他沒準兒就會被冠以瘋子的稱呼,但確實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瘋了,瘋的不輕啊。但是我覺得是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們視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蘭德對話中説,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這樣做的話,地球就不要轉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蘭德説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就算敢想,卻是不敢做的。因為愧疚,內心的愧疚,對於家庭的愧疚、社會責任的愧疚;因為害怕,害怕別人的閒言碎語,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會以怎樣的言語傳到陌生人的耳朵裏、害怕自己會變得窮困潦倒,成為眾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現在已經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卻寫了這樣一個人。在留下一張內容為“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之後,他拋開自己已經擁有的身份、地位,離開了自己結婚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歲,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身上只有100塊錢。如果到這裏,你以為作者是要説一個追尋夢想,經歷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的勵志故事的話,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齡了,他不是20出頭的小夥子,是40歲!環顧四周,40歲的人們在做些什麼呢?我不瞭解。中年的人們要麼依舊碌碌無為,但是誰也説不準之後會變成怎麼樣;要麼已經攀上事業的高峯,誰又肯放下塞到嘴邊的肉呢?説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讓人們畏懼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經得到的名利。

文中寫中年追夢的不只思特里克蘭德一人,還有那位老醫生,在快要進入事業的高峯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去到小島上當個小醫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説他的了精神病。他沒瘋,他只是跟着心走,追逐夢想。這裏的夢想不是別人説的夢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是可惡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但他們又很無辜,因為他們的眼裏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們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思特里克蘭德的話來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們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後悔,要是自己也邁出了當時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後的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果説他們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們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誘惑,多麼妖豔,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處在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大眾。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徵了崇高。兩者都是圓形,都閃閃發亮,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徵着理想與現實。滿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蘭德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不敢説我看懂了這本書,但是誰都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權利,不論是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都沒有什麼不對。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8

讀了莫頓·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後,我深有感觸,我知道了生活中,即使是一件小事,也會藴常着豐富的人生哲理。

文中的“我”從小體弱多病,是在母親的倍加呵護中長大的,當聽到“我”的好朋友叫“我”去爬山,“我”表現出來的膽怯和猶豫,説明了作者的孱弱,因為作業的孱弱,藐視他,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沒有人能夠給他真正的快樂。

作者和其他孩子來到一處空地時,那座懸崖就聳立在空地的另一邊。他大約只有二十米高,但在作者的眼中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峯,寫出了懸崖在作者眼中是極高的,雖然只有二十米高。

一個孩子接着一個往山頂上爬而作者卻落在最後,當時作者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也咚咚直跳,充分地寫了作者當時的膽怯和害怕。

當作者看到其他夥伴都爬上了山頂,要吃崖頂沿着一條迂迴的小路下山回家時,他軟弱地哀求他的夥伴不要丟下他,但他們還是丟下他走了,就連他最好的朋友也走了,只留下他一個人在那裏啜泣。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作者在一片寂靜中,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但正在作者特別無助的時候。他的父親來了。父親見到“我”之後並沒有責備,而是帶着安慰的口氣説:“完飯做好了,下來把,孩子。”而“我”卻恐懼地説:“我下不去了,我會摔死的。

作者父親帶着鼓勵和安慰的口氣説:”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你能辦到的。“我”父親的話不僅充滿安慰,還告訴了作者戰勝困難的方法,戰勝困難需要的是信心和成功的體驗。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正是每次是移動這一小布才把困難一點點分解,才使作者戰勝了困難,也為作者以後戰勝困難提供了信心和方法。正因為那一次爬懸崖的經歷,作者從他父親那裏學到了自信,學會了克服困難以及實現遠大目標的辦法,學會了讓自己放鬆、讓自己快樂,從此他便得堅強、樂觀,勇於並善於進取,最後,成為了一位作家當你遇到困難時,要想着眼前的一小步,把困難一點點分解。最後戰勝它。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9

真的很羨慕《華南虎》中的那隻老虎,最終能衝破鐵籠子,找到屬於它的自由。其實我們和老虎一樣,也需要自由的。

“你看某某多乖啊!作業認真做,上課認真聽,哪像你,一點也不聽話……”這恐怕是所有孩子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吧!

什麼樣的孩子在家長眼中是乖孩子?在父母的叨唸中,我聽出了大概:家長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天只知道看書學習,下課做作業,也不出去玩,放假則是不斷地温習功課,熱愛學習到廢寢忘食,電視、電腦從不碰等等。

聽完這些要求,你第一反應是什麼?機器人!對,只有機器人才能做到,只有機器人才能按指定的程序走完自己的一生,學習、工作、退休——那作為有靈性的人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分別?難道乖孩子就要這樣乖嘛?那我寧願自己不乖,我不甘心我的靈性泯滅於這樣的程序之中。

如果,乖孩子的生活是一快快黑白方格,排列整齊,那我寧願我的生活如一個個多彩的肥皂泡泡,有大有小,或高或低,或圓或扁,自由飛翔。

如果,乖孩子的畫是三原色的佈局,那我寧願我的畫是各種顏色的融合,因為多樣才是自由的靈魂,才是生命的真諦!

如果,乖孩子的課餘生活只有作業的比拼,那我寧願參加好玩的課外活動,讓身體慢慢輕盈,放飛自己的心情。

乖孩子的一切是鎖定的程序,我不願做大人理想中的乖孩子,我希望自己更多一些真實,更多一些自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多姿多彩的天空。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0

周圍的同學看了《簡愛》都説非常感人,帶着好奇心,我翻開了這部小説的第一頁,便欲罷不能,真是一本值得回憶的好書啊!

我為簡愛在舅母家被欺負而流淚;為簡愛初到孤兒院遭受人格的屈辱而流淚,為簡愛的生活境遇而流淚,但這些大多數是對簡愛的同情。真正讓我感動的是羅徹斯特最終選擇了沒有生活地位,以她紳士身份,貴族地位,淵博知識和財富,在當時與從孤兒院出來做家教的簡愛結合,在很多人眼裏,是那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但為什麼這樣一個事實變成現實呢?他看中的是簡愛的人品與氣質,而我認為那是簡愛的內在美,這種內在美或許不如外在美那麼絢麗,那麼迷人,但她值得讓人細細品味,並且隨着時間的流逝,越發吸引人,越發有魅力,當羅徹斯特被燒成了殘廢,簡愛毅然放棄了表哥的愛情,回到了他身邊。

或許有人覺得簡愛傻,但真正這種單純的想法與質樸的感情才會贏的真正美好的愛情,他們共同演繹了人世間最美的感情,更獲得了人們的祝福與尊敬!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1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偷影子的人》中男主人公從小的玩伴、一生的朋友呂克是一位麪包師的兒子,對他來説,從一出生便被剝奪了選擇未來職業的權利,他不得不繼承父親的手藝,終生工作在自己家的麪包店。而起初的男主人公也毫不懷疑這是呂克的夢想。可是,當突然有一天,他偷走了呂克的影子,發現了呂克心底的祕密。呂克的影子告訴他,其實呂克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並請求男主公幫助呂克成為他想成為的人。當天晚上,男主公便履行諾言找到了呂克的父親。最終,呂克得到父親的許可,來到了男主人公所在的醫院學習醫學。

當夢想還是夢想的時候,總會讓人忍不住幻想,渴望。可一旦走在了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時,則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當呂克真正當上了醫學院的學生,才發現這個夢想令他多麼的不快樂,而他也終於意識到,什麼是他想做的,什麼是他不想做的。他希望的是看到別人的笑臉,清晨熟人之間親切地招呼,而這些,只有做一名麪包師才能夠真正獲得,而成為一名醫生只是他想當然的一個願望,並不真正的適合他。於是,呂克堅定的放棄在醫學院的進修,轉而回家踏踏實實的做起了一名麪包師。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大自然的世界多姿多彩,只因它們找對了自己的位置。人類也應當如此,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你才能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2

這是一部由中國台灣作者的作品集成的集子,大約刊登於20xx年左右,大多刊登在中國台灣各大紙媒。因為其距今時間短,連出版也就兩年的時間,所以是當下瞭解中國台灣風士人情的一個窗口;因為有一些大家,如龍應台、蔣勛,也有一些文壇小將,或成熟或清新的文筆,是我們認識中國台灣文壇的一個契機,認真書寫的態度讓人不得不讚歎中國台灣作者的專注。

這本集子裏大多寫的都是小事,一些細枝末節的感觸,卻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平日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看這些文章時,我有時會想,如果我來寫會是怎樣,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肯定不會寫得這麼飽滿,感情這麼豐沛。經驗是其一,但更多的是缺少一雙觀察的眼睛,生活處處皆有學問。有一篇叫《熱臀記》,看後掩卷笑了許久,佩服作者那些細密如發的心思。我天天坐公車,經常會遇到熱臀的情況。尤其到了冬天,冰冷的板凳經過上一個人捂熱,坐下後倒也舒適;但是到了夏天,就有些有口難言,有時上一個人印出的汗漬會清晰地留在座板上,猶豫良久,也不願坐下,彷彿會粘了上一個人的體味。這篇文的作者應該也經常坐公交車,他遇到的我也遇過,他想的我也想過,只不過,他寫成了一篇美文,而我把這些感觸一揮而散。或許,這就是差別。

整部作品雖然由不同的人寫就,但有一點是共通的,文字沒有激進和憤懣,通篇散發出的是寧靜和平和。雖然也寫了苦難,雖然也有痛苦,但也只是一種淡淡的苦和痛。想起蔣方舟前不久寫過一篇文章,她去拜訪中國台灣一位出版社的社長,社長介紹他的兒子唸了哈佛等名校圓滿畢業後,最終卻選擇做了一名西餐師,社長介紹這件事時引以為豪,因為他認為兒子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西餐師同樣可以是一個名校畢業生的夢想。在中國台灣人看來,那些小,小事情、小感悟、小情緒、甚至夢想都可以小到微小,每一個小都讓人尊敬。因此,這部集子幾乎沒有大,多是一些普通人的小感悟和小生活。中國台灣作者賴鈺婷寫過一部作品《小地方》同樣是記述了一些名不經傳的小地方,沒有因其小而忽略了它的美。

這部作品有一個突出的特色,每一篇文章的結尾都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喝了茶,前面一直平平淡淡的,到最後卻味道醇厚起來。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3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這是在外的遊子對故鄉的思念;“夢裏故鄉慈母淚滴滴穿石盼兒歸”這是母親對孩子的想念。

而這本書恰恰就是講了兩個不同的人物,在經歷了不同事情後,對親人的思念……

在很久以前,孤獨的蛇妖莫卡辛祖奶奶有了一個陪伴它的女兒叫做夜歌,他們一起快樂的生活着,夜歌不光長得美,歌聲也美妙極了,全森林的動物,植物都非常的喜歡她,直到有一天,鷹人來到了這片森林聽到了這動聽的歌聲,並與夜歌相愛,它們用了蛇和鷹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披上人皮的機會,去了古老的卡多族生活,並生下了一個會發光的可愛女孩。祖奶奶非常憤怒,她要奪回她女兒,仇恨帶走了它的理智,她嘶嘶的鳴叫着:代價——一定會付出代價的。祖奶奶幹了非常過分的事,導致她的女兒的幸福家庭支離破碎。最後她也受到處罰,被關進了罈子裏。

而已經懷孕的花斑貓,聽着一隻名叫蘭傑的狗既憂鬱又温柔的歌聲來到了住着陰險又狠毒獵人針魚臉的塌房子。並住在了那裏,沒過多久,花斑貓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孩全身圓圓的很可愛,叫做莎賓,男孩頭頂上有一撮白毛,好像彎彎的月牙,叫做帕克。他們在屋底下在蘭傑的守護下快樂的生活,貓媽媽告訴小貓不要出去只能在屋底下,可是帕克還是想出去一探究竟,在他舒服的享受陽光時,針魚臉出現了,他把帕克和花斑貓困在袋子裏,扔進了河裏,帕克的救了,花斑貓卻永遠的沉到了河底,她對他説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讓他找到家人,把蘭傑從鐵鏈中救出來。於是帕克獨自踏上了營救家人的漫漫長路。為了媽媽,為了團聚,更為了那句諾言……

帕克在歷經困難後,終於找到了家人,他的姐姐還有他的獵犬爸爸。祖奶奶在無數個想念的夜晚後,也被釋放了出來。他們在老松樹下相遇了,祖奶奶放棄了仇恨幫蘭傑咬斷了鐵鏈,讓他們重獲自由。祖奶奶也看到了自己的孫女。

祖奶奶被她很久沒有感受到愛的所包圍 ,這是她的等待和反省換來的,帕克也和家人團聚了,這是他用耐心的尋找與勇敢換來的,當然也不能忘了最重要的一點,他遵守了他對媽媽許下的諾言。

在去年我跟着同學去夏令營玩時,我在那裏玩的很開心,甚至都忘了媽媽千叮嚀萬囑咐的給她打電話,媽媽在家裏非常着急,只好打通了我同學的電話。我完全沒有理會同學,於是電話那頭的媽媽有些生氣了,最後我還是半信半疑地接了電話,但是換來的是跟媽媽大吵了一頓,我生氣的掛掉了。往後的幾天裏我沒有再接媽媽的一個電話,漸漸的我忘了這件事。

到了回去的時候了,本來就暈車的我在搖搖晃晃的大巴車上,更加的頭疼和難受,終於到了家,我以為媽媽會激動的迎接我,結果媽媽非常生氣也不跟我説話,我也悶悶不樂。一天都沒有跟媽媽説一句話

第二天我因着涼而發燒了,媽媽好像昨天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仔細的為我擦身子,餵飯,甚至眼底裏還有愧疚,其實應該説對不起的是我……

我想——這就是愛。

好好緊握那雙温暖的大手吧,不知他陪伴了我們多少個日日夜夜,給我們力量,但他們也會虛弱,或許有一天他們再也不見了;好好珍惜那每一句責罵吧,他們在我們眼前一片黑暗的時候,讓我們能看到希望,但這聲音也會越來越小啊,最後可能再也聽不到了;好好抱緊他們吧,他們把青春無私地奉獻給了你,但他們也會漸漸地衰老……但是從現在開始愛還來得及。

好好的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吧,憤怒,傷心這些總會過去,愛就在那裏,不緊不慢的等着你。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4

前些日子,在團委那裏取了一本書來看,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張嘉佳寫的。這是一本看似紛雜凌亂的的睡前故事,但裏面的故事卻有條不紊的向你描述着人生的點點滴滴,彷彿就像在寫你自己。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敍述,敍述他走過的千山萬水。

俗氣點説,張嘉佳的這本書應該算是心靈雞湯。但是又感覺他煲雞湯的手法不同於別人,可以説是強於他人。如今心靈雞湯大多飽受詬病,主要的一點是作者在煲湯的時候還總想把自己的思想融會貫通,給讀者帶來醍醐灌頂的閲讀感受。原本只是想暖胃的讀者不得不在喝湯的同時冒着流鼻血的風險滋陰壯陽。張嘉佳的心靈雞湯,走的則是用料簡單,味淡肉鮮的傳統路子,在如此多大補雞湯的映襯下反而多了幾分返璞歸真的美。

書中有一段寫到:“十年醉了太多次,身邊換了很多人,桌上換過很多菜,杯裏灑過很多酒。那是最驕傲的我們,那是最浪漫的我們,那是最無所顧忌的我們。 那是我們光芒萬丈的青春。 如果可以,無論要去哪裏,剩下的碳烤生蠔請讓我打包。”突然讓我感覺多時間易逝,許許多多數年的友誼慢慢的來不及經營,原來真的是一個人的記憶就是一座城市,時間腐蝕着一切建築,把高樓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會被沙子掩埋。所以我們淚流滿面,步步回頭,可能只能往前走。

每個人都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上帝會讓你付出代價。照顧好自己,愛自己才能愛好別人。如果你壓抑,痛苦,憂傷,不自由,又怎麼可能在心裏騰出温暖的房間,讓重要的人住在裏面。如果一顆心千瘡百孔,住在裏面的人就會被雨水打濕。你千辛萬苦地改變,覺得要去適應這個世界。因為憐憫自己偷偷留下的一小部分,在抵達美麗的地方後發現,那一部分終於重新生長。生長到熱烈而寧靜,毫無恐懼。

書中的每個小故事都很容易讓人感動,原因在於他真實。一個真實的世界觀擺在你面前,就如在説着我們自己。對這個世界是輕而易舉的,對這個世界摯愛是舉步維艱的。你要學會前進,人羣川流不息,在身邊像晃動的電影膠片,你懷揣自己的顏色,往一心要到的地方。 聽完這首歌,你換了街道,你換了夜晚,你換了城市,你換了路標。你跌跌撞撞,做摯愛這個世界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5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作者有很多用詞都不是很明白。也許是由於宗教信仰的緣故吧!對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我的瞭解並不多。所以看起來有些困難。

書中將的是男孩聖地亞哥,一個單純的牧羊少年,追尋自己天命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權利,相應的,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比的要付出前所未有的勇氣。要勇於接受一切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會失去很多的東西,例如金錢,心愛的人等等。但很多事情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不願放棄現有一切,那麼你就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書中男孩是為了一個連續兩次出現的夢,而不遠萬里,歷盡艱難的來到遙遠而陌生的金字塔,來尋求鉅額財寶。但當他歷盡一切終於來到金字塔下的時候,天命卻告訴他,他付出所有所追求的財寶就在他發夢的那個梧桐樹下。兜兜轉轉似乎又回到原點,但如諾他沒有來到金字塔,他就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寶藏的藏身之所。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的奇妙!它總是愛跟你開玩笑,但它又教會你很多事。

男孩所追尋的天命並不僅僅是物質的財富,更多的應該是這個奇妙的旅程!在這給過程中,羊羣,老撒冷王,煉金術士以及浩瀚無垠、變幻莫測的沙漠教會了他許許多多作為牧羊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知道的知識。男孩將這些知識運用的恰倒好處,從何也改變了他的一生,他不再是一個普通的牧羊人,而是一個用於追尋夢想,併為此不懈努力,並取得勝利的讓人仰望的人。

對於浩瀚宇宙而言,任何人都不過是渺小的存在。但這並不影響着人們追尋夢想,實現人生價值!我相信任何人都應為此不懈努力!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6

記得四年級時第一次讀此書,那時對歷史知識不是太瞭解,只是記住了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如今再讀,對歷史知識和歷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感慨作者對歷史人物和知識的掌握。本書記述了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多年的歷史,全書一百八十回,時間漫長,人物眾多,事件複雜,頭緒紛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亂,前後貫穿,上下銜接。

第二,本書的價值在於稱頌明主賢臣時,無情地揭露和鞭撻那些荒淫無恥,殘酷暴虐的統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衞宣公築台納媳,衞懿公好鶴亡國,晉靈公肢解膳夫等。讀來讓人不可思議,但又是確有其事,深感統治者的殘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對於一些捨生忘死,剛正不屈的忠臣義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趙氏孤兒的故事至今還在為人們稱道。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後不圖名利而被晉文公燒死的事件,讓人感慨帝王的無情無義。

本書作者的理念,是在通過人物事件來宣揚"仁義理智信",其中,對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的描寫尤為突出,表現了德的重要,而,後來的宋襄公沽名釣譽學桓公,卻遭楚莊王戲弄遭後人恥笑。

本書不足之處在於,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來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唯心思想。

重讀此書,對歷史和歷史人物又多了一些瞭解,對今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7

“小精靈”大家想它一定會魔法,讓人們充滿幻想……今天這羣可愛的小精靈悄悄地來到了森林,它們聽説大樹爺爺非常害怕一個人孤獨的過冬。

小精靈用樹葉做風箏,在樹枝上盪鞦韆,在草地上畫畫,用樹杈做提琴,演奏着出美妙的音樂……它們玩耍着、嬉戲着,整個森林又充滿了生機,大樹爺爺突然覺得渾身暖洋洋的,他想伸伸胳膊,動一動,他揉了揉眼睛説:“我好害怕秋天啊,現在我怎麼不怕了?”一隻小精靈説:“在冬天,我們小精靈是不出來玩的,現在我們找到這個最好的地方過冬。”大樹爺爺更加激動,這個冬天不再孤獨、很温暖,這個季節很美。

我真羨慕這羣小精靈,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8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德國,一羣老鼠的童話》。這本書的作者是維裏·費爾曼。維裏·費爾曼是德國當代青少年文學領域最具有鮮明個性的作家之一。

《德國,一羣老鼠的童話》主要內容是:灰色的大宅中活躍着一羣老鼠,每晚燈滅人寢之後,老鼠們便從洞子裏鑽出來,在各個房間裏奔跑嬉鬧,在廚房裏、儲藏室裏大啃大嚼。可是,有一天,一隻名叫威利巴爾德的超級老鼠自立為鼠幫大首領,嘴上説要讓老鼠子民們過上好日子,但它卻沒有這樣做,一次危機時,白老鼠莉莉靠自己會閲讀的本領救了大家,自認為是最最強大的威利巴爾德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老鼠子民們又重新獲得了自由。

讀完這本書,我想:如果威利巴爾德不自私自利、口是心非、自以為是,也許它不會落個被捕鼠夾子夾掉尾巴的下場。真是惡有惡報啊!被大家認為不屬於灰色鼠羣的莉莉呢?在找不到一點吃的圖書館裏,它開始翻看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破譯,不久認識了從A到Z的26個字母,並且漸漸地懂得如何把它們正確組合起來。莉莉靠着頑強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終於學會了閲讀。後來,它能夠給大家講故事,能夠讓大家明白美味的烤肉裏藏着的殺機,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了同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多麼了不起啊!

是的,莉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惡劣的環境,只有堅持信念、永不放棄,一定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19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哈姆雷特》,魯迅的《鑄劍》,一個十分典型的復仇故事,與《哈姆雷特》有很多相似之處。

小説一開始描寫少年眉間尺的日常生活,這是一個平常的夜晚,他被老鼠咬鍋蓋的聲音騷擾的無法入睡,於是,便爬起身來搗鼓那隻老鼠。後來,他一不小心踏死了那隻老鼠,他又不禁生起憐憫心來。這是一個不平常的夜晚。當晚子時過後,眉間尺就滿十六歲了,即將長大成人了。母親告訴他關於父親之死的祕密,並將父親留下的寶劍傳授給他,希望他能夠改變自己“優柔的性情”——哈姆雷特式的性情,用這把寶劍去殺那個殺死父親的仇人——國王。就這樣,這個剛才還在與老鼠搏鬥的少年,將不得不擔負起刺殺國王替父復仇的使命。

通過復仇行動,故事的主人公由少年長大成人。而這一過程的催化劑正是復仇行動所需要的仇恨、勇氣和力量。復仇使他的意志成人化了,但他的身體拒絕長大成人,抑或是身體本能在拒絕承擔成年人的仇恨。在關鍵時刻無意的摔倒,致使自身遠離了復仇對象,正如哈姆雷特的猶豫一樣,無意識中逃避着復仇使命。

小説中的“黑衣人”在眉間尺的復仇行動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他有一種非凡的堅定和果斷,充分成熟的男性氣概。這些恰恰是年輕的眉間尺所缺乏的。與《哈姆雷特》中老國王的鬼魂類似。他是對眉間尺復仇精神缺失的補償。

是恨,是復仇的願望,而不是愛心、義氣、同情之類的情感,將眉間尺與“黑衣人”聯繫在一起。“黑衣人”關注復仇本身,只關注復仇行動的有效性。他對復仇以外的情感不感興趣,或者説,他已經摒棄了除仇恨之外的一切的情感。“黑衣人”就是復仇意志本身,是眉間尺的復仇手段。作為復仇手段的“黑衣人”的確是以其奇特的,卻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完成了復仇的使命。

在故事的最後,為了完成復仇,眉間尺、黑衣人和王君砍下了頭顱,在沸騰的大鼎中搏鬥,最終同歸於盡。被煮爛的三顆頭顱,在鼎中混作一處,無法分開。王的廷臣只好將三顆頭顱骨跟國王的身體一道埋葬。

文章結束了,卻讓我遲遲不能走出文章,魯迅用一個古小説的“新編”既表達了百姓向暴君復仇的熱望,又含蓄地寫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鬱悶和痛苦。在飽受列強欺凌的舊中國,又是個人情緒和民族感情的完美結合。那神祕的黑衣人。正是魯迅的化身,強烈的復仇的心理在魯迅的心中,就像一個光明的使者,指引革命的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gweeq.html
專題